CN111417417A -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7417A
CN111417417A CN201880077475.7A CN201880077475A CN111417417A CN 111417417 A CN111417417 A CN 111417417A CN 201880077475 A CN201880077475 A CN 201880077475A CN 111417417 A CN111417417 A CN 111417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body
hose
end region
connector
cannula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7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7417B (zh
Inventor
D·菲利普斯
M·斯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lin Hear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rlin Hear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7/08126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10019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lin Heart GmbH filed Critical Berlin Hear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41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7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7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for joining a flexible tube to a rigid attach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10Location thereof with respect to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22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 A61M60/165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 A61M60/178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i.e. the blood being pumped inside the patient's body implantable in, on, or around the heart drawing blood from a ventricle and returning the blood to the arterial system via a cannula external to the ventricle, e.g. left or righ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20Type thereof
    • A61M60/205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 A61M60/216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blood pumps including a rotating member acting on the blood, e.g. impell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 A61M60/857Implantable blood tubes
    • A61M60/859Connectio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247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 A61M2039/0258Semi-permanent or permanent transcutaneous or percutaneous access sites to the inside of the body for vascular access, e.g. blood stream acc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引导液体的套管系统(2),该套管系统包括:具有软管件(9)的套管(7),该软管件具有前端区(11)和后端区,其中,通道(10)从前端区(11)延伸到后端区;具有前端区(15)的空心体(8);连接器(48),其在空心体(8)的前端区(15)被插入软管件(9)的通道(10)的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中容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在连接状态下,连接器(48)对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施加夹紧力并在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和连接器(48)之间夹紧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血泵(3)和这种套管系统(2)的血泵系统(1)。

Description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本发明涉及用于引导液体特别是血液的套管。本发明还涉及套管系统。本发明也涉及包括这种套管系统的血泵系统。
套管在许多技术领域被用于引导液体。例如套管在医疗技术中用于引导人体自身的液体例如血液。例如套管可被设计为植入式血管假体并可作为自然血管的替代品。
在许多应用中像例如在血管假体情况下重要的是,例如通过血泵的泵出口,可以尽可能快且容易地在套管和另一空心体之间建立固定连接。
因此,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提出一种套管系统,它允许在套管与空心体之间尽可能简单、快速和安全的连接。最好应允许尽量纯手工执行该连接,就是说尽量不用工具。另外,应提出一种具有这种套管系统的相应的血泵系统。能以尽量简单、快速和安全的方式连接到另一空心体的套管以及具有这种套管的相应套管系统和具有这种套管系统的血泵系统是值得追求的。
该任务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完成。由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以下描述和附图得到所述主题的改进和特殊实施例。
除该套管系统外,还将提出一种特殊的套管,其特征在于夹紧环。还提出具有这种特殊套管的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在以下说明中也描述了涉及带夹紧环的特殊套管的实施例,尤其见下面的“方面”,此外,其中一些附图示出具有带夹紧环的特殊套管的实施例。
在此提出的、例如由权利要求1限定的、用于引导液体尤其血液的套管系统(带或不带夹紧环)包括具有软管件的套管,该软管件具有前端区和后端区,其中,一个通道从软管件的前端区穿过软管件一直延伸到软管件的后端区。该套管系统还包括空心体、特别是一管或另一软管件,其中该空心体具有前端区,该前端区可穿过该通道的前入口地被插入该软管件的通道中。
该套管系统可以包括例如连接器,该连接器被设计成将所述套管或软管件可分离地连接到该空心体。在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下,该空心体的前端区例如被插入该套管的软管件的通道中。该软管件的前端区和该空心体的前端区容纳在该连接器的内部区域中。该内部区域例如可以是由连接器形成的空腔。
空心体的前端区和连接器例如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对软管件前端区(两侧)施加夹紧力并通过这种方式将软管件前端区夹紧在空心体前端区与连接器之间,从而可以避免例如因轴向拉力而使套管或软管件与空心体不希望地分离。通过适当设计空心体前端区的(径向)外表面和连接器的(径向)圈定出连接器的内部区域或空腔的(径向)内表面,可以相应拟定夹紧力。夹紧力通常还取决于软管件前端区的壁厚以及其它参数,例如像用以形成空心体、连接器和软管件的材料的弹性、柔韧性或强度。
例如该连接器包括主体,该主体例如可设计成套筒状或皮碗状。该主体围绕该连接器的内部区域或空腔并具有(径向)内表面,该(径向)内表面限定出或(径向)圈定出该连接器的内部区域(空腔)。该内表面可具有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轮廓。该主体可以呈一体式构成,但或者由两件以上构成。例如该主体可由两个半壳形成,其将在下面描述。该主体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轴向缝,其例如可以分别布置在该主体的轴向端部区域中。这样一来,可以在这些端部区域增大该主体的径向挠性,或者也可以如下所述形成连接器的锁定臂。如果主体是一件式结构,则主体通常不具有延伸经过主体的整个轴向长度的缝。
在多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包括例如可以形成上述主体的两个半壳以及至少一个将两个半壳可枢转相连的铰接机构。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例如可以由至少一个铰链形成。两个半壳例如可以围绕由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形成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到打开形态和闭合形态。两个半壳例如被设计成在闭合形态中包围该连接器的内部区域并且在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下对软管件前端区施加夹紧力。在打开形态中,两个半壳可以枢转分开以致它们限定出一个(例如侧向)开口。例如可以规定,尤其当两个半壳和空心体如以下所述地被设计成两个可相互拆分开的单元时,套管的软管件前端区和空心体的插入该通道中的前端区可以穿过该(侧向)开口地从外部被推移入这两个半壳之间。在两个半壳固定(但可移动地)连接至空心体的多个实施例中例如可以规定,空心体被插入该软管件的通道中,然后使两个半壳相对于所述空心体和软管件枢转(例如绕上述枢转轴线和/或绕进一步下述的另一个枢转轴线),直到在两个半壳之间容纳和/或围住所述空心体的和软管件的前端区。然后,例如两个半壳之一可放置在该软管件的前端区和该空心体的插入前端区上或与之接触,接着通过枢转另一个半壳(如绕(第一)枢转轴线),另一个半壳也可接触到该软管件的前端区或放置在其上。在多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半壳放置在软管件前端区和空心体的插入的前端区上和/或使之接触它们,例如通过同时使两个半壳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通过进一步压合两个半壳,可以继续进行枢转运动(绕(第一)枢转轴线),直到最终达到半壳闭合形态并产生上述的夹紧力,从而最终达到套管系统连接状态。因此,可以在没有连接器轴向位移的情况下获得该连接状态,从而可以有利地防止或至少减少软管件褶皱的形成。另外,可以实现在连接期间内的更好的软管件外观检查。
一方面是空心体和另一方面是连接器的两个半壳例如都可以被设计成两个彼此独立的单元、即两个可分离的(或可分离连接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建立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中可以如上所述地将连接器的两个半壳可分离连接至该空心体。通常,两个半壳与连接器的可分离连接是人工建立的,即无需工具,并且通常也又可被人工(且无损坏地)分离,例如在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被解除时。
但替代地也可行的是,该空心体也可固定连接至该连接器的两个半壳,即与连接器的两个半壳形成一个单元。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半壳通常在无损坏或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无法与连接器分离。由此一来,例如可以避免半壳特别是在将空心体连接到软管件之前或之时或在所述连接分离时不希望地脱离该连接器或丢失。
例如这两个半壳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铰接机构、例如通过下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第一铰接机构和第二铰接机构被固定连接至该空心体。附加地或替代地,这两个半壳也可以通过下述的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被固定连接至该空心体。
固定连接通常应理解为,例如如果单纯人工而不用工具或不损坏,则无法实现连接分离。但是,在此所述的、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或通过进一步下述的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的固定连接因所述半壳可彼此相对和相对于空心体的可枢转性而是活动连接。
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包括第一铰接机构和第二铰接机构。例如第一铰接机构可以布置在该空心体的第一侧上,而第二铰接机构可布置在该空心体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例如第一铰接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销,第一销在该空心体的第一侧被固定连接到该空心体并且平行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枢转轴线取向。两个半壳可分别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销分别以局部穿过第一通孔。相应地,第二铰接机构可包括第二销,第二销在该空心体的第二侧被固定连接至该空心体并平行于枢转轴线取向。每个半壳可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销分别以局部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销可旋转安装在第一通孔中。相应地,第二销也可旋转安装在第二通孔中,因此它允许所述半壳绕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例如,第一销和第二销例如能以材料接合的方式固定刚性地连接至该空心体。
在这些以及替代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第一)枢转轴线在一个基本垂直于该空心体的纵轴线或该软管件的纵轴线的平面内延伸(在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下,该空心体的纵轴线延伸一般平行于软管件通道的纵轴线延伸)。因此尤其可能的是,(第一)枢转轴线基本垂直于该空心体的纵轴线或(在连接状态下)垂直于软管件通道的纵轴线取向。当这两个半壳枢转分开时,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垂直取向获得该空心体的特别良好的可接近性和可见性,例如以便能尽量简单地将空心体插入软管件中。
但是,替代地例如也可以规定,第一枢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空心体的纵轴线取向或(在连接状态下)基本上平行于软管件的通道纵轴线取向。
基本上平行应该对应于在例如170°至190°之间、优选是180°的角度。基本上垂直应该对应于例如在80°至100°之间、优选为90°的角度。
(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空心体或其纵轴线的取向例如可以是固定的,特别是在第一枢转轴线基本上垂直取向和基本上平行取向的上述情况下。为此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即例如上述第一铰接机构和第二铰接机构)直接与空心体连接。
如上所述,在多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包括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其形成与该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枢转轴线不同的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例如两个半壳可以通过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固定连接到空心体,并可以绕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相对于空心体枢转。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包括正好另一个铰接机构和正好另一个枢转轴线。例如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可在基本上垂直于空心体的纵轴线取向的平面内延伸。例如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枢转轴线可以基本垂直于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的至少另一枢转轴线取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使这些半壳绕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枢转而使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例如可以规定,在第一位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枢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该空心体的纵轴线取向。附加地或替代地可以规定,在第二位置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枢转轴线在基本上垂直于空心体的纵轴线取向的平面内延伸。在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第二位置中,所示半壳通常枢转离开空心体,从而其可自由接近,由此它可被良好地看到并可以特别容易地被插入软管件中。在插入之后,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可被枢转到第一位置中,且这两个半壳可被闭合,以便建立套管系统连接状态。然后,在连接状态下,(第一)枢转轴线通常基本上平行于空心体的纵轴线或基本上平行于软管件通道的纵轴线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不同于(第一)枢转轴线,因此,两个半壳可围绕第一枢转轴线且还围绕与之不同的另一枢转轴线或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半壳通常可绕着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或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空心体一起枢转。通常,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第一铰接机构和进而还有第一枢转轴线此时也绕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或第二枢转轴线(共同)枢转。于是,例如可以在没有同时进行绕第二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绕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通常也可行的是,在没有同时进行绕第一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的情况下进行绕第二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
例如,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可以通过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被连接到空心体(代替直接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借助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使两个半壳相对于空心体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也使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和进而其(第一)枢转轴线运动。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的(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空心体的取向例如可以是固定的,例如因为将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直接连接到空心体。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铰链。例如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如两个)铰接机构可以固定地、材料接合地或形状配合地与空心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和/或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套筒,所述套筒至少部分地容纳各自铰接机构的销并可旋转地支撑它。各自套筒例如可固定且刚性地连接至该空心体或者第一半壳或第二半壳。各自铰接机构可以具有另一套筒,其也部分容纳所述销并可旋转地支撑它。该销例如沿第一或第二枢转轴线延伸。
例如所述至少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可以具有两个套筒,每个套筒固定刚性地连接至连接器。所述销分别部分延伸穿过这些套筒并且均可转动地安装或抗转动地被固定在其中。所述销沿另一(第二)枢转轴线延伸。例如,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铰接机构也具有销,该销通常以一端与另一(第二)铰接机构的销刚性连接,或者可绕第二铰接机构的销旋转地与之连接。因而在此例子中,通过旋转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的销或通过围绕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的销旋转第一铰接机构的销,(第一)铰接机构以及两个半壳例如可以绕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枢转,例如从上述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或反之。
该连接器可以具有保护套,该保护套可以相对于该连接器的主体或两个半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轴向移动。该保护套例如可被设计成在保护套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容纳该连接器的主体或两个半壳。例如该保护套的尺寸可被设定成当保护套处于第二位置时该保护套将两个半壳稳固在闭合形态中。该保护套例如可以具有例如呈内螺纹形式的内轮廓。该空心体可以具有例如呈相应外螺纹形式的相应的外轮廓,它与保护套的内螺纹接合。例如可以规定,通过旋转该保护套,保护套可借助上述螺纹在上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该连接器可具有封闭装置,它被设计成将两个半壳保持于闭合形态。该封闭装置例如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锁定件,例如在其中一个半壳体上的锁定件和在另一半壳体上的相应的配对锁定件。
所述至少一个锁定件可设计成例如在两个半壳从打开形态枢转至闭合形态时锁定在半壳闭合形态中。
该连接器可以有一个夹紧套。夹紧套可由弹性材料形成,例如像金属材料如钛或钛合金或不锈钢,或者聚合物如硅树脂。夹紧套可沿其整个轴向长度开有缝,即具有在夹紧套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的纵向缝。夹紧套一般布置在连接器的内部区域中,并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中包夹软管件的前端区并将连接器的夹紧力施加至软管件前端区。例如该夹紧套可被设计成将由连接器主体产生的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前端区。附加地或替代地,该夹紧套可设计成因弹性特性而部分地或完全地自身产生该夹紧力。例如该连接器可具有楔形件,所述楔形件和夹紧套可在预紧形态和释放形态之间彼此相对运动。在预紧形态中,该楔形件被插入该夹紧套的缝中(例如在上述纵向缝中)并且该夹紧套被楔形件(弹性)预紧并径向扩张。在释放形态中,夹紧套未被楔形件预紧和扩张。当要将套管系统转入连接状态时,可以使所述楔形件和夹紧套从预紧形态运动到释放形态,在连接状态中,处于释放形态的夹紧套产生所述夹紧力。即使在空心体被插入其中的情况下,该夹紧套通常也在预紧扩张状态中具有最小内径,该最小内径大于软管件前端区的最大外径。通过这种方式,如此扩张的夹紧套可相对于软管件前端区轴向移动直至期望的最终位置并且可以在该最终位置中被释放以产生夹紧力。
该连接器可以具有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操纵件,该操纵件形成该连接器的外操纵面,它可由使用者手动操作以便操纵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楔形件可通过该操纵件的运动来移动。为此,该操纵件可以例如通过相应设计的连接部件连接至该楔形件。当该操纵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楔形件和夹紧套例如处于预紧形态。所述楔形件和夹紧套例如在该操纵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处于释放形态。
该连接器可以具有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中将该软管件的一般邻接软管件前端区的轴向部径向朝内压迫到该空心体的前边缘区的最前边缘的的区域。该连接器的区域例如可以通过连接器主体的前端区或后端区形成。它可以如上所述地开设有缝。通过压紧,例如可以避免诸如血液的液体会进入空心体外表面和与之相接的软管件内表面之间。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在血液的情况下降低血栓风险。
该连接器可以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前开口和后开口例如可由连接器的主体形成并且分别形成进入连接器内部区域的进出通道。在软管件或套管的无力基本状态下,所述套管或至少套管的软管件可具有最大外径,其小于前开口的最小内径、后开口的最小内径和连接器内部区域的最小内径。由此能够获得该连接器或其主体相对于所述软管件或套管的可自由轴向移动性,除非有空心体被插入。可以规定,在所述前端区中,当在此空心体如所述的那样被插入时,在进一步轴向移动的情况下在软管件前端区的外表面与连接器的或另一部件的内表面之间出现接触,该另一部件在径向上布置在主体内表面和软管件前端区的外表面之间(例如像随后的挠性件),从而最终通过进一步轴向位移产生所述夹紧力。为此目的,例如该空心体的前端区的外径可以从最前边缘向后(即在朝向空心体后端的方向上)增大。
该连接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件,而该空心体也可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例如可被设计用于例如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建立与该连接器的至少一个连接件的可分离连接,例如以便通过例如在这些连接件之间的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来防止连接器相对于空心体的不期望的轴向位移。例如该连接器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径向指向内的凸起。此外,该空心体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可以包括用于该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凸起的至少一个容纳区。通过相互钩合,例如可以阻止所述连接器和空心体的相对轴向位移。也可能的是,该连接器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径向指向内的凸起的锁臂。该空心体又可以具有用于这种布置在锁臂上的凸起的相应的容槽。例如该连接器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可以包括螺纹,该空心体的至少一个连接件可以包括用于连接器螺纹的配合螺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凸起,该凸起径向伸入该内部区域中并被设计成将至少一部分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前端区。该凸起例如可以是该连接器主体的一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腹板。该至少一个腹板可以部分或完全地环绕该内部区域,但沿轴向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凸起可径向向内渐缩或径向向内逐渐变细。通过这种方式,该夹紧力可以在局部被输入软管件中,从而增强夹紧作用。也可行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穿入软管件材料中,由此产生特别稳定的连接。
该套管系统可以包括挠性件,该挠性件设计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的内部区域中与软管件前端区邻接并且将至少一部分夹紧力传递到该软管件的前端区。例如该挠性件可以在径向上布置在软管件外侧,以便将夹紧力从连接器的如主体的径向更靠外的部分向内传递到软管件。如果空心体由硬质材料制成,则尤其可以这样规定。或者,该挠性件可在径向上布置在软管件内侧以便将来自空心体的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可以规定,该挠性件因其挠性而在局部区域变形并且例如在受到夹紧力时紧贴所述软管件的、空心体的或连接器或其主体的邻接表面。因此,该变形例如可以造成在所述软管件和空心体之间连接的更好密封效果,或者也有助于空心体、软管件和/或连接器的公差偏差可被更好补偿。挠性件可以例如由弹性材料形成,其中该弹性材料例如是或包含聚合物,如弹性体或硅树脂。
例如该挠性件可以设计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平贴在软管件前端区的内表面上并且自空心体前端区所施加的夹紧力的至少一部分被传递到软管件的前端区。该挠性件可以例如是空心体前端区的一部分或局部区域,例如是该空心体的径向靠外的罩壳。例如,该空心体的前端区可具有加强套,该加强套例如由尽可能坚固的材料形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或钛或钛合金形成。该加强套例如在径向上布置在挠性件内侧。例如该加强套可以被嵌入在柔软且有弹性的空心体材料中。加强套吸收从径向外部传入的夹紧力,因此例如形成对连接器的反向支承。
挠性件例如可被构造成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平放于软管件前端区的(径向)外表面并将至少一部分由连接器施加的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的前端区。
在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下,例如可通过该连接器的(径向)内表面(其例如可通过连接器的上述主体形成)和软管件前端区的(径向)外表面形成一空隙。该空隙可以至少在局部呈环形间隙状。例如所述挠性件可被设计成要布置或安置在该空隙中。
例如该挠性件可以是套筒,它可与所述套管、空心体和连接器分离并可沿软管件移动。该套筒被设计成当空心体的前端区被插入软管件的通道中时例如完全或至少部分地容纳软管件的前端区。接着,在软管件或套管的(无力)基本状态下,该套管或至少套管的软管件具有最大外径,在套筒也处于其无力基本状态中时,该最大外径不大于(即等于或小于)套筒的最小内径,或者如果套筒是上述的夹紧套,则其例如通过上述楔形件被预紧和扩张。例如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该套筒可以通过该连接器的径向从外向内作用的夹紧力被压缩,从而套筒内径被缩小并且套筒贴靠软管件并将夹紧力传递给软管件。或者,在夹紧套情况下,夹紧力可以由夹紧套本身产生(在释放状态下)。
例如该套筒的内径和/或外径可以从套筒的面向空心体的前端到套筒的面向软管件的后端减小。例如该套筒可以呈圆锥形形成或具有呈圆锥形形成的区域。该套筒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轴向缝,但其没有完全而是仅部分地在套筒的轴向延伸范围延伸。于是,该套筒具有至少一个未被开缝的轴向局部。
如上所述,用于引导液体特别是诸如血液的人体自身液体的套管系统的套管(带或不带夹紧环)通常包括具有前端区和后端区的软管件。该软管件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引导液体的通道。该通道沿轴向从软管件的前端区穿过软管件地延伸到软管件的后端区。通常,通道从软管件的最前端(前端区)延伸到软管件的最后端(后端区)。
该软管件的前端区通常限定出用于要与套管相连的空心体如上述的空心体的容纳区。该空心体是在此提到的套管系统的组成部分(带或不带夹紧环),并且通常如此设计,即,该空心体可通过该通道的前入口被插入通道,就像例如下述的那样。该通道的前入口以下也被称为通道的前开口。该通道的前开口通常位于该软管件的上述最前端处。
与另一个空心体的相应连接也可能适用于软管件的后端区。但或者也可以规定该软管件的后端区例如通过与血管缝合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血管。
在此处和下文中,“轴向”是指沿部件(如软管件或空心体)的相应纵向伸展范围,因此,“径向”是指垂直于相应部件的纵向伸展范围。相应地,诸如“前”、“在前”、“比较靠前”、“最前”或“后”、“在后”、“比较靠后”、“最后”等术语均涉及在轴向上、即沿部件的各自纵向伸展范围的布置。
一般,软管件由柔软和/或弹性的材料形成。例如该软管件可以由移植材料形成和/或可以具有例如管状织物载体结构,如下面更详述的那样。
例如该套管可以具有用于软管件的加强件,其例如可用于加强软管件和/或稳定其形状,例如以便尽可能防止不希望有的软管件纵弯。作为加强件,例如考虑使用螺旋加强件,其例如呈螺旋形盘绕软管件或至少通道。加强件例如可被固定连接至软管件。例如该加强件可被缝合或胶粘到软管件上或嵌入在软管件材料中。但也可能的是,套管整体上或至少在套管或软管件的前端区不具有软管件用加强件。尤其可以规定,套管不具有螺旋形加强件,例如不具有呈螺旋形盘绕软管件和/或通道的加强件。例如可以规定,该套管整体上或至少在套管或软管件的前端区不具有固定连接至软管件或嵌入在软管件材料中的加强件(或许附加于软管件的织物载体结构,如果有)。
例如该套管可具有软管件用夹紧件,它例如用于在径向和/或轴向上夹紧软管件材料。该夹紧件例如可被固定连接到软管件。例如夹紧件可被缝合或胶粘到软管件上或嵌入在软管件材料中。例如下述夹紧环可被用作夹紧件。但也可以规定该套管总体上或至少在套管或软管件的前端区不具有这样的夹紧件,尤其不具有固定连接至软管件的夹紧件,即特别是下述的夹紧环。
即,该套管可被设计得很简单。例如如上所述地可以规定,除了软管件的前端区外,套管总体上或套管的至少一个前端区不包括任何其它元件如用于软管件的加强件或夹紧件。例如可以规定,该套管总体上或套管的至少一个前端区全部或部分地由软管件或其前端区形成。例如,可以由软管件的前端区或最前边缘完全或部分地形成套管的限定通道的前入口的至少一个最前边缘。例如该软管件的前端区可只由软管件材料形成,例如由移植材料形成(见下文)。因此,尤其软管件的前开口或软管件的限定该开口的最前边缘可以仅由软管件材料如移植材料形成。例如该套管的前端区可以由软管件材料如移植材料形成。因此,该套管的前端区的机械特性和尺寸、特别是强度和内径可以与该软管件前端区的相应的特性或尺寸一致。
移植材料例如可以具有织物载体结构,其例如由织物构成,例如由聚酯织物形成。移植材料的织物载体结构可以是管状的。织物载体结构可具有涂层,可以例如借此密封织物载体结构。该涂层例如可以由明胶或其它的生物相容性或血液相容性材料形成。
在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中,套管的前端区完全由软管件的前端区形成,即,因此没有夹紧件和固定连接到软管件前端区的加强件。另外,软管件的前端区由移植材料形成。移植材料由管状织物载体结构形成,它具有密封涂层。软管件的最前边缘例如可以如此形成,软管件在前端事先被切割截短。因此,在最简单情况下,该前边缘可以是软管件的切割边缘或软管件的剖切面。
例如,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软管件的移植材料可直接邻接空心体的(径向)外表面。如上所述,空心体的(径向)外表面可以例如由挠性件形成。
例如在套管系统连接状态下,软管件的移植材料可以直接邻接连接器的(径向)内表面,该内表面例如可由上述连接器主体形成。但例如也可行的是移植材料邻接挠性件,挠性件例如可被设计为例如如上所述的套筒。
如果套管是在此提出的特殊套管,则套管可以如已提到的那样具有夹紧环,夹紧环与软管件前端区在轴向上重叠并与软管件前端区固定连接。夹紧环通常与软管件同轴布置。夹紧环通常在软管件前端区中同心环绕该通道。一般,夹紧环的径向内表面邻接软管件的径向外表面。但相反的配置形式原则上也是可行的,此时夹紧环的径向外表面邻接软管件的径向内表面。
以下将描述套管不带所述夹紧环的实施例以及套管带夹紧环的实施例。
通常,两个元件即例如像软管件和加强件或夹紧件如夹紧环在它们不被破坏就无法彼此分开时在此被称为固定连接。这样的固定连接例如可以是材料接合的(如通过胶粘或熔合)或形状配合的(例如通过缝合)。与此不同,两个元件在它们可以无破坏就能彼此分开时被称为可分离连接。因此,例如通过将所述空心体插入在空心体和套管之间的在软管件前端区中的通道内,在空心体和套管之间建立可分离连接,这种连接例如可通过夹紧力、摩擦力和/或锁定力被机械稳固,就像在前和以下将更详述的那样。
套管的基本状态被如此限定,即,整体上没有外力作用于套管,或至少无外力作用于软管件前端区和如果有的话作用于该夹紧环。外力是指由其它物体如上述空心体施加于套管的力。在这种意义上,或许被插入软管件前端区中的空心体可能施加于套管的力是一种外力。因而在套管基本状态中,尤其是所述空心体没有被插入软管件前端区中。就是说,例如当在基本状态下的软管件前端区的内径比空心体前端区的外径小时,空心体例如可对软管件前端区和/或夹紧环(如果有)施加(外)力,如径向向外的力。
因此在套管基本状态下,只有套管内力作用于套管或至少作用于软管件的前端区和如果有的加强件或夹紧件如夹紧环。套管的内力因此是指套管的各不同部分彼此相互施加的力。在套管基本状态下,内力会相互补偿,因此套管形状不会随时间变化(或仅略变)。
在不具有所述夹紧环的套管的基本状态下,软管件的前端区、但最好至少是软管件最前端通常未被预紧。例如与沿轴向与前端区相邻的软管区相比,套管的前端区(无夹紧环)因此无法被扩宽,而是在最简单情况下具有同与之相邻的软管区相同的内径。
但如果套管具有所述夹紧环,则在套管基本状态下该软管件的前端区、优选至少是软管件的最前端通过由夹紧环施加于软管件前端区的径向向外(内)的力预紧。夹紧环最好至少对软管件的最前端施加所述径向力。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只要套管具有所述夹紧环,则当所述空心体未被插入软管件前端区中时该套管尤其也如所述的那样被预紧。
借助夹紧环(如果有)的这种预紧造成在前端区中、优选至少在软管件的最前端处的软管件形状可得以稳定。由此一来,与空心体的连接的建立可被简化,尤其当软管件在前端区中由柔软的和/或弹性的材料制成时。
特别是软管件的前端区、优选至少软管件的最前端可通过夹紧环(如果有)被弹性扩张。扩张造成在软管件前端处可获得通道的前入口的更大直径。前开口例如可通过软管件本身的最前端或者如果有的夹紧环被径向限定(如果夹紧环如上所述布置在通道中)。扩大的前开口可使建立与所述空心体的连接变得容易。例如当将空心体插入通道中时可更易于找到前开口。此外,可通过所述扩张来控制和以更小的轴向力来执行空心体在通道中的轴向插入。
例如可行的是软管件内径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在前端区内朝着通道的前开口增大。例如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软管件内径可在前端区内朝向夹紧环(如果有)增大。所述内径例如可以分别是软管件的最小内径或平均内径。
通常,夹紧环(如果有)在轴向上未突出超过软管件的前端区。特别是,夹紧环(如果有)通常在轴向上未向前突出超过软管件的最前端,而是终止于软管件处或在软管件后面。通常,夹紧环在软管件前端区环绕地和/或同心地围绕该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夹紧环(如果有)的径向内表面邻接软管件的径向外表面。因而在此例子中,夹紧环布置在通道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夹紧环(如果有)的径向外表面邻接软管件的径向内表面。即在该例子中,夹紧环(至少部分)布置在通道内。
该夹紧环(如果有)因其与软管件的固定连接以及其布置在软管件前端区中而尤其也允许传递外力、特别是轴向拉力或轴向推力给软管件。通常,在建立与空心体的连接时,即尤其当将软管件套装到空心体上或将空心体插入软管件时,这种外力被施加到软管件上。因此,夹紧环(如果有)也可具有力传递件、特别是拉紧件的功能。为此,夹紧环(如果有)可以可选地具有径向加宽部,其例如径向延伸超出软管件的径向外表面以便能通过该加宽部将上述力传递到夹紧环并通过夹紧环传递到软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管包括密封环。密封环通常相对于软管件同轴布置且也相对于夹紧环同轴布置。通常,密封环在软管件的前端区中环绕和/或同心地围绕该通道。密封环的径向内表面通常邻接软管件的径向外表面。
该密封环例如被如此定位,即,它与软管件的前端区在轴向上重叠并且例如在轴向上布置在夹紧环(如果有)之后。在此,密封环通常与夹紧环(如果有)轴向间隔开。例如该密封环的后端在轴向上可以向后突出超过软管件前端区的后端。但也可行的是,密封环的后端的轴向位置也可以与软管件前端区的后端的轴向位置一致。如果套管具有所述密封环,则在套管的如上限定的基本状态中无外力作用于密封环。在基本状态中,例如该夹紧环处的软管件内径可以大于在密封环处的软管件内径。所提到的内径可以分别是例如最小内径。软管件在密封环和夹紧环处通常具有大约相同的壁厚。
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密封环内径可以朝前、即朝向软管件最前端增大。换句话说,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密封环可以朝向软管件的后端区逐渐变细。由此一来,空心体在轴向插入软管件通道中时在径向上被引导并且改善了空心体定心效果。例如该密封环的内表面可以呈圆锥形状。
该密封环例如可以相对于软管件移动和/或旋转。由此,一方面可以实现更简单的套管组装。但在许多情况下,空心体插入软管件通道也可被简化。例如软管件在插入空心体时(例如由于软管件和空心体之间的摩擦力)可能相对于密封环轴向向后移动,结果,软管件在前端区中的皱褶可被去除或减轻,使得软管件在前端区中、尤其在密封环处尽量无皱褶地贴靠空心体。这样一来,可以获得更好的密封并减轻血栓形成的风险。
夹紧环(如果有)例如能以材料接合方式被连接到软管件,例如通过将夹紧环胶粘或熔合到软管件上。替代地或附加地,该夹紧环可被缝合到软管件上。夹紧环例如可以具有孔,将夹紧环连接到软管件的缝线穿过所述孔。
夹紧环(如果有)通常比软管件更硬且也比密封环(如果有)更硬。例如该夹紧环可以由比软管件更坚硬的材料形成并且也可以由比密封环(如果有)更坚硬的材料形成。通常,所述夹紧环和密封环(如果有)均由比软管件硬的材料组成。所述夹紧环、密封环还有其它密封环例如可以由生物相容性或血液相容性材料构成,例如由相应的聚合物尤其是硅树脂构成。
通常,软管件可以例如由生物相容性或血液相容性材料如移植材料形成。即,软管件例如可具有织物载体结构,其可以例如设计为软管状。织物载体结构例如可由聚酯织物形成和/或用涂层密封。
套管还可以具有操纵件,该操纵件通常具有套筒状主体。套筒状主体例如可以具有外部握持面。此外,套筒状主体可以限定出内部区域,在该内部区域中安置软管件的前端区、夹紧环(如果有)以及优选还有密封环。通常,套筒状主体在限定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容纳区。例如一个容纳区可设置用于夹紧环(如果有)以及必要时还由一个容纳区设置用于密封环。这种容纳区例如可通过环形槽或通过套筒状主体的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起限定。
例如可以省去密封环(如果有)和套筒状主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密封环例如能仅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套筒状主体连接。同样的情况也可适用于夹紧环(如果有)与软管件与套筒状主体的连接。
该操纵件可用于手动操纵套管。优选可以通过(纯)手动操作该操纵件来建立套管与空心体的所述连接。为此,外力且特别是轴向拉力或轴向推力可以通过操纵件被传递到软管件。传递力至软管件可以如上所述地例如通过夹紧环(如果有)进行。为此例如可以规定,该夹紧环通过套筒状主体的上述容纳区之一、尤其通过环形槽或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起在轴向上相对于套筒状主体被支撑。在径向向内凸出的凸起情况下,该凸起通常在轴向上布置在夹紧环之后,或者在轴向上布置在上述可选的夹紧环径向加宽部之后,从而可以通过该凸起将所述轴向拉力或轴向推力向前传递到夹紧环上。
另外,该操纵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柔性锁臂(弹性臂),该锁臂通常以悬臂方式从套筒状主体的前端轴向突出超过软管件前端区。每个锁臂例如可以具有径向朝内的锁定齿,锁定齿可被设计成允许与各自对应的配合锁定件卡锁连接。各自的配合锁定件例如可以布置在设置用于与套管连接的空心体的外表面上,如下面更详述的那样。
在此提出的套管系统包括在此提出类型的套管以及上述的空心体,该空心体设置用于连接到套管。空心体例如可设计为管,尤其是血泵的泵入口或泵出口。空心体也限定用于引导诸如血液的液体的通道。空心体通常由生物相容性或血液相容性材料形成。例如,空心体完全或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或钛合金制成,或全部或部分由聚合物如硅树脂制成。如上所述,不同材料的组合也是可能的。例如空心体可以具有由嵌入在聚合物(如硅树脂)中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强套,特别是空心体的前端区可以通过此方式设计。通常,空心体具有比软管件更大的强度,软管件通常可以由非常柔软而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还可以比空心体更薄地构成。
该空心体具有前端区。空心体的前端区被成形为其可通过软管件的通道的前开口插入到软管件的通道中,使得空心体的前端区与软管件的前端区轴向重叠。通常,软管件前端区和空心体前端区具有相同的轴向伸展范围。在插入状态下,软管件和空心体的通道形成一个连续通道。
该空心体可以具有止挡,空心体可被插入通道中直至该止挡。因此,止挡本身不再属于空心体的前端区,而是在轴向上布置在空心体前端区之后。止挡限定了空心体能以此被插入通道的最大轴向深度。止挡例如可设计成空心体的径向扩展部,例如呈在空心体外表面上的腹板形式。
如上所述,该空心体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锁定件或配合锁定件,用于在套管和管之间建立锁定连接。所述至少一个锁定件或配合锁定件可以例如由上述止挡的表面区形成。
优选地,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下,通道前开口的通常由软管件前端区的最前边缘形成的直径如最小直径大于在空心体前端区的最前端处的空心体外径。附加地或替代地,在套管基本状态下,软管件通道的前开口的直径如最小直径可大于空心体前端区的最大外径,其中该前端区例如如上所述可通过上述止挡来限定。但例如也可规定,在套管的基本状态中,软管件通道的前开口的直径如最小直径(略)小于空心体前端区的最大外径,其中该前端区例如可以通过上述止挡来限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空心体前端区插入软管件前端区中时,软管件前端区因空心体前端区而至少局部略微径向伸展。
例如当前端区例如在上述挡块允许的范围内被插入通道中时,在软管件和空心体之间可能存在一个自由间隙,该间隙例如环形围绕空心体(环形间隙)。该间隙通常布置在软管件通道内且在夹紧件和软管件的轴向重叠区域中。
如果设置有上述密封环,则它优选这样布置,即,其与被插入通道中(可能直到止挡)的空心体的端区轴向重叠。在(可能直到止挡)所插入的空心体的前端区与密封环轴向重叠的轴向重叠区域中,在软管件和空心体之间存在着由密封环造成的相互(径向)压紧力,由此在空心体和软管件之间实现密封。可以例如通过适当选择密封环内径和/或密封环强度来调节这种相互压紧力的强度。密封环通常因所插入的空心体而弹性扩张。如果没有设置这种密封环,则在软管件与插入的空心体之间的相互压紧力也例如可以通过软管件的弹性(因空心体径向伸展)引起。通常,在与夹紧环(如果有)的轴向重叠区域中,软管件不会因插入的空心体(而只因夹紧环)而径向膨胀。于是,软管件因插入的空心体而径向伸展(如果有)通常仅在轴向上在夹紧环后面发生。
被插入通道中(直至止挡)的空心体的前端区例如可以在软管件和密封环的上述轴向重叠区域的后端处之内或之处结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液体进入软管件和空心体之间(袋窝形成)。
在此所述类型的血泵系统包括在此所提出的套管系统之一(例如在无夹紧环但具有连接器的实施例中,或者在具有夹紧环但没有连接器的实施例中)和血泵、通常是植入式血泵。于是,套管通常被设计为植入式血管假体。例如软管件在这种情况下由移植材料形成并例如具有如已描述的织物载体结构。
该血泵通常具有泵壳。泵壳具有通常为管状的泵入口和泵出口。例如套管系统的空心体形成泵出口或血泵的泵出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血泵的其它可选特征。
以下方面涉及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的实施例,其中套管具有所述夹紧环。图1至图10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在各方面中给出的附图标记涉及这些附图。
1.一种用于引导液体特别是血液的套管(7),所述套管包括:
-具有前端区(11)和后端区的软管件(9),其中,通道(10)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到软管件(9)的后端区地延伸穿过软管件(9),
-夹紧环(19),其中,夹紧环(19)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轴向重叠并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固定连接,其中在无外力作用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夹紧环(19)的套管(7)的基本状态中,软管件(9)通过由夹紧环(19)对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所施加的径向向外的力被预紧。
2.根据方面1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软管件(9)通过所述夹紧环(19)在所述软管件(9)的前端区(11)中被弹性扩张。
3.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在所述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所述软管件(9)的内径在所述前端区(11)内朝向所述夹紧环(19)增大。
4.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套管(7)包括密封环(28),其中,所述密封环(28)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轴向重叠并在轴向上布置在夹紧环(19)之后。
5.根据方面4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环(28)与所述夹紧环(19)轴向间隔开。
6.根据方面4或5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在其中还无外力作用于密封环(28)的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在夹紧环(19)处的软管件(9)的内径大于在密封环(28)处的软管件(9)的内径。
7.根据方面4至6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夹紧环(19)比所述密封环(28)更硬和/或所述夹紧环(19)由比所述密封环(28)更硬的材料制成。
8.根据方面4至7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在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该密封环(28)朝着软管件(9)的后端区渐缩,其中,密封环(28)的径向内表面(31)优选具有圆锥形状。
9.根据方面4至8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环(28)相对于所述软管件(9)是可移动和/或可旋转的。
10.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夹紧环(19)与所述软管件(9)以材料接合方式连接或者与所述软管件(9)缝合。
11.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软管件(9)由移植材料制成和/或具有织物载体结构。
12.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套管(7)具有带有套筒状主体(35)的操纵件(34),其中,所述套筒状主体(35)限定出内部区域(37),其中,该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夹紧环(19)以及如果该方面回引方面4至9之一则优选还有密封环(28)安置在套筒状主体(35)的内部区域(37)中。
13.根据方面12所述的套管(7),其特征是,所述操纵件(34)包括至少一个锁定件(40)如至少一个锁臂。
14.套管系统(2),该钛管系统包括根据前述方面之一所述的套管(7)和空心体(8)特别是管,其中,该空心体(8)具有可穿过该通道的前入口(14)被插入软管件(9)的通道(10)中的前端区(15),其中,在该空心体(8)的前端区(15)未被插入软管(9)的通道(10)中时的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该通道(10)的前入口(14)的直径大于空心体(8)的前端区(15)的外径。
15.血泵系统(1),所述血泵系统(1)具有根据方面14所述的血泵(3)和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血泵(3)包括具有泵入口(5)和泵出口(6)的泵壳(4),其中该套管系统的空心体(8)形成血泵(3)的泵出口(5)或泵入口(6)。
以下,结合图1至图10示意所示的实施例来详述均带有夹紧环的在此所提出的套管、所提出的套管系统和所提出的血泵系统。图11至图25示出均不带夹紧环的所提出的套管系统的其它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在此所述类型的血泵系统的立体图,
图2以从上方看的视图示出图1所示的血泵系统,
图3以截面图示出图1所示的血泵系统,
图4A以纵截面图示出图1所示的血泵系统的套管系统,
图4B以纵截面图示出在连接状态下的图4A所示的套管系统的变型,
图5A和图5B是在分离状态的图4A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的侧视图和立体图,
图6A以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图4A所示的套管系统的套管的操纵件,
图6B以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图4B所示的套管系统的套管的操纵件,
图7A以折叠的轴向图和纵截面图示出图4A所示的套管系统的空心体,
图7B以折叠的轴向图和纵截面图示出图4B所示的套管系统的空心体,
图8以纵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图4A或图4B所示的套管系统的密封环,
图9以纵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图4A或图4B所示的套管系统的夹紧环,
图10以纵截面图和立体图示出图4A或图4B所示套管系统的另一密封环,
图11示出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套管和与其分开的空心体的立体图,
图12示出图10所示的套管的立体图,其中空心体被插入套管的通道中,
图13是借助套管系统的连接器相连的图11所示套管和空心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套管系统的立体图,但在此未示出连接器的两个半壳之一,
图15示出通过图13的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图16示出了图13的套管系统的立体图,在此连接器的两个半壳枢转分开,
图17示出图13的套管系统的变型的纵截面,
图18是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处于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9示出处于连接状态的图18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图20和图21是图18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图,其中连接器的轴向位置不同,
图22是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处于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23示出处于连接状态的图22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图24是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处于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25示出处于连接状态的图24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图26A示出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该套管系统的连接器被连接,
图26B至图26D示出图26A所示套管系统的其它立体图,
图26E示出图26D所示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图27A示出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该套管系统的连接器被连接,
图27B至图27C示出图27A所示套管系统的其它立体图,和
图27D示出图27C所示的套管系统的纵截面。
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相同或相应的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至图3示出在此所述类型的血泵系统1,其包括在此所述类型的套管系统2和血泵3。血泵2是可植入的并且具有带有管状泵入口5和管状泵出口6的泵壳4。
套管系统2包括作为可植入的血管假体构成的套管7和空心体8,在此例子中该空心体由管状泵出口5表示。
如图1至图3以及也如图4A和图4B所示,套管7可通过卡扣连接可分离地连接至空心体8,如以下将更详述的那样。
套管7包括软管件9,该软管件由柔软且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在这里例如由具有由聚酯织物制成的织物管状载体的移植材料(未示出)形成。如例如图4A和图4B所示,软管件9在其内部限定出用于引导血液的通道10。
还如图4A和图4B所示,软管件9具有前端区11,该前端区限定出用于空心体6或泵出口6的容纳区12并且通道10的前入口14或前开口位于其最前端13。通道10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延伸到后端区。在图1至图5B中,软管件9均仅被部分示出,因此未示出后端区。软管件9的后端区例如可以通过例如将其缝制到血管而连接至血管,或许在使用合适的缝合环(同样未示出)的情况下。
如例如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和图6B所示,空心体8还具有前端区15,其形状和尺寸被设计成它能经过通道10的前开口14进入软管件9的通道10,使得空心体8的前端区15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完全轴向重叠。在所示例子中,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前端区16具有相同的轴向伸展范围。如图4A所示,空心体8也限定出用于引导血液的通道16。在图1至图3、图4A和图4B所示的插入状态中,软管件9和空心体8的通道10、16形成一条连续通道。
如图1至图5B以及图7A和图7B所示,空心体8或泵出口6具有止挡16,空心体8或泵出口6可被插入通道10中直至碰到止挡16。因此,止挡16限定出空心体8或泵出口6能以之插入通道10中的最大轴向深度。止挡18例如以在空心体8或泵出口6的外表面18上的腹板形加宽部17的形式构成。
套管7还包括夹紧环19,该夹紧环在轴向重叠区域20内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轴向重叠并被固定连接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在图9中再次单独示出了夹紧环19。
在无外力作用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夹紧环19、而只有相互施加的内力在这些元件之间作用的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软管件9通过由夹紧环19在轴向重叠20中施加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特别是软管件9的最前端13的、径向向外的(内)力被预紧。在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即尤其即便当空心体8就像例如图5A和图5B所示未被插入软管件的前端区11时,前端区11因此至少在软管件8的最前端13也通过夹紧环19被预紧。通过所述预紧,一方面可使最前端13的形状稳定。此外,软管件8的最前端13通过预紧而弹性扩张,使得通道10的前开口14的直径被扩大,前开口在所示例中由软管件9的最前端13径向界定。
如例如从图4A和图5A可见,夹紧环19在轴向上未突出超过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即尤其在轴向上没有向前伸出软管件13的最前端13,而是在那里结束。夹紧环19不仅在轴向重叠区域20中围绕该通道10,也同心环绕围绕软管件9。如从图5B可以看出,夹紧环19的径向内表面21邻接软管件9的径向外表面22。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夹紧环19布置在通道10外部。但原则上也可行的是夹紧环19的径向外表面23邻接软管件9的径向内表面24。即,在此例子中,夹紧环19(至少部分)布置在通道10内。
在基本状态下,软管件9的内径、特别是软管件9的最小内径在前端区11内朝向通道10的前开口14增大。例如在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软管件的最小内径在前端区11内朝向夹紧环19增大(例如参见图4A和图5A)。
在所示例子中,在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通道7的前开口14的直径、即软管件9的最前端13的(最小)内径DI大于在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内的空心体8的最大外径DA,DA<DI。通过这种方式,将空心体8的最前端25插入软管件9的通道10的前开口14变得容易。如果空心体8的前端区15被完全地、即以止挡16允许的程度被插入通道10中,则在软管件9的内表面24和空心体8前端区25的外表面26之间的轴向重叠区域20内存在呈环形间隙形式的自由空隙27,其在通道10内以环形方式围绕空心体8(例如参见图4A和图4B)。
如图4A、图4B、图5A和图5B所示,套管7还包括密封环28,它在轴向上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重叠。密封环28在轴向上布置在夹紧环19之后并与其轴向间隔。在所示例子中,密封环28的后端29的轴向位置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的后端30的轴向位置一致。此外,密封环28环形同心地围绕通道10。另外,密封环28的径向内表面31邻接软管件9的径向外表面32。密封环28可相对于软管件9移动和旋转。
在无外力作用于密封环28的套管7的基本状态下,在夹紧环19处的软管件9的内径DI大于在密封环28处的软管件9的内径Di。所述内径DI、Di都是在各自所考虑的轴向区域中的最小内径。
如在密封环28的如图8所示的图示中可清楚看到地,在基本状态下,密封环28朝着前方、即朝向软管件8的最前端13变宽,并且相应地在相反方向上逐渐变窄。密封环28的内表面31(即其径向内表面)例如呈圆锥形状。
如在图4A和图4B中可见,密封环28布置成其与被插入该通道10中直至止挡16的空心体8的端区15在一个轴向重叠区域33中轴向重叠。在该轴向重叠区域33中,在软管件9和所插入的空心体9之间存在由密封环28引起的相互(径向)压紧力,由此在空心体8和软管件9之间造成(径向)密封。通过适当选择密封环的内径Di、在轴向重叠区域33中的空心体8的前端区15的外径DA和密封环28的强度来调节该相互压紧力的强度。
被插入通道9而直至止挡16的空心体8的前端区15未突出超过密封环28的后端29,而是终止于密封环28的后端29,即在上述轴向重叠区域33的后端结束。这样一来,防止血液进入软管件9和空心体8之间(软管件的袋窝形成),由此降低形成血栓的风险。
套管7还包括具有套筒状主体35的操纵件34。套筒状主体35具有外部握持面36并限定内部区域37(如参见图6A和6B,其中独立示出了操纵件34)。如图3、图4A、图4B、图5A和图5B所示,在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的内部区域37中容纳有夹紧环19和密封环28。为此,在限定出内腔的内表面处,套筒状的主体35具有用于夹紧环19和密封环28的容纳区38、39。容纳区38、39例如由环形槽或通过套筒状主体35的径向向内突出的凸起限定。
此外,操纵件34具有多个构造为锁臂的锁定件40,这些锁定件以悬臂方式从套筒状主体35的前端起轴向突出超过软管件9的前端区11(例如参见图3)。每个锁定件40具有径向向内指的锁定齿41,锁定齿设计用于一旦将其推入通道10直至止动件16就容许与空心体8的对应的配合锁定件42卡锁连接。在该例子中,配合锁定件42被设计为在空心体8的表面18上的锁定面43,在此例如是在形成止挡16的加宽部17上的锁定面(例如参见图7A和图7B)。
在图7A所示的例子中,这些锁定面43被倒圆,就像如图6A所示的与之对应的锁定齿42。所述配对锁定结构的倒圆形状就像也可行的倒棱斜面那样允许通过轴向拉动套管7和空心体8分开来解除锁定连接。
而在图7B所示的空心体8的变型中,锁定面43就像图6B所示的与之对应的锁定齿42那样在轴向上形成有锐利边缘。因此在该变型中,除了相对轴向拉开之外,解除锁定连接还需要使套管7相对于空心体8相对旋转。这种相对旋转、在本例子中是从稳定的锁定位置起转动约30°使锁定齿41滑动越过锁定面43,由此,锁定件40在径向上被叉分开如下程度,即它们可沿轴向被拉动越过加宽部17。
在图9所示的夹紧环19的图示中可以看到,夹紧环具有多个通孔44。通过在套管7的在此所述的例子中,缝线(未示出)穿过该通孔,夹紧环19通过该缝线与软管件9缝合。附加地或替代地也可行的是,通过粘接或熔合将夹紧环19固定连接到软管件。
在这个例子中,夹紧环19比软管件9更硬并且也比密封环28更硬。为此,夹紧环19例如由比软管件9和密封环28更硬的材料形成。
在所示实施例中,套管7还包括可选的另一密封环45,其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0中被单独再次示出。另一密封环45优选在轴向上布置在夹紧环19之前并与夹紧环19和第一密封环28同轴布置。此外,另一密封环45例如布置在空心体35的内部区域37内。在连接状态中,即当如图4A和图4B所示地将空心体8插入通道10中直至止动件16时,另一密封环45在轴向上布置在止动件16和夹紧环19之间并同心围绕空心体8的通道16。
夹紧环19、密封环28和另一密封环45均由血液相容性材料形成,例如均由诸如硅树脂的聚合物形成。操纵件34也由血液相容性材料形成,例如不锈钢或钛合金。
一旦在套管7和空心体6之间建立了上述锁定连接,止挡16和夹紧环19就分别在轴向上压靠至密封环45,从而通过密封环45造成所述连接的附加密封。另一密封环45例如由与与前述密封环28相同的材料形成。
但原则上,在此提出的套管7也可被设计成没有另一密封环45。于是例如可以规定将空心体8插入通道中直到夹紧环19接触止挡16,并且在建立锁定连接时或许在轴向上抵压该止挡。
原则上,所提出的套管7也可以包括抗纵弯保护机构,其例如可以被固定在操纵件34或其套筒状主体35的后端上。
除了所示套管系统2允许在套管7与空心体8之间简单、可靠且手动地建立连接的优点外,由于血液仅几种不同材料接触,故还实现了很好的血液保护。如从图3中特别清楚看到地,空心体8、即泵出口6优选直接通入血泵3的泵室46。在泵室46中,例如布置有血泵3的泵转子。在所示例子中,泵室46就像泵入口5和泵出口6那样由泵壳4的外壁限定。即,泵出口6的通道16和泵室46由相同材料如生物相容性金属如不锈钢或钛所界定。血液从泵出口6的通道16直接转入套管7的软管件9的通道10,因此在此过渡期间,血液仅与泵出口6的材料和软管件9的材料接触,不接触其它材料。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泵室46呈螺旋室状构成,其朝向泵出口6变宽,在此,泵出口6的纵轴线垂直于泵转子的转动轴线延伸并且还相对于该转动轴线侧向错开(切向出口)。不过,血泵3的其它配置形式自然也是可能的。
图11示出在此提出的类型的套管系统的套管7和与之分开的空心体8。不同于在前的图1至图10所示的套管系统2,图11所示的套管7完全由软管件9形成。因此,套管7不带加强件和夹紧件且特别是夹紧环。套管7的软管件9基本上对应于在前例子中的软管件9,就是说,它由具有管状织物载体的移植材料组成,管状织物载体例如由聚酯织物形成并用涂层如明胶被密封。软管件9具有前端区11和后端区(未示出),一个通道10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到软管件9的后端区地延伸穿过软管件9(例如参见图15)。
同样在图11中被示出的空心体8就像图1至图10所示的空心体8一样也具有前端区15,该前端区可以穿过通道10的前入口14被插入软管件9的通道10中,如图12所示。在此,软管件11的前端区11略微扩张,由此该软管件的波浪轮廓被减少或完全消失。空心体8例如是另一软管件。但空心体8也可以是血泵的泵出口或泵入口,例如图1至图3所示的血泵3的泵出口6。例如尤其在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实施例中,空心体也可以是如图1至图3所示的血泵3的泵出口6,或者是另一软管件,其可由例如钛、钛合金或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
除了已经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套管7和空心体8之外,图13还示出了在此提出类型的套管系统2的连接器48。连接器48被设计成在图13所示的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例如像在图14至图17中那样在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中容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被插入通道10中的前端区15。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和连接器48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对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施加夹紧力并且在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和连接器之间夹紧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因此,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和连接器48被设计成将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夹紧在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和连接器48之间,从而可以避免套管或软管件例如因为轴向拉力而与空心体不期望地分离。夹紧力可以通过空心体8的前端区15的径向外表面55和连接器48的内表面50的适当设计来预先设定,该外表面界定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或空腔51。
连接器48包括主体49,该主体例如是套筒形或皮碗形的并且包围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或空腔。就像例如从图14和图17中可看到地,主体49具有(径向)内表面50,其界定了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空腔)51。
图18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套管系统2具有与结合图11至图17所述的套管系统2相应的或相似的套管7、空心体8和连接器48。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再赘述图18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套管系统2的那些与图13至图17所示的特征基本对应的特征。以下,参照几个实施例来同时描述几个实施例所共享的其它特征。首先将更详细讨论所示套管系统2之间的差异。
图13至图17所示的主体50具有两件式结构并且由两个半壳52、53形成,两个半壳通过呈铰链状的铰接机构54可相对枢转地连接。两个半壳例如可绕由铰接机构54形成的枢转轴线枢转到打开形态(参见图16)和闭合状态(参见图13)。两个半壳52、53例如被构造成在闭合状态中包围连接器49的内部区域51并且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对软管件8的前端区11施加夹紧力。在打开形态中,这两个半壳可被枢转分开以致它们限定出一个侧向开口,套管2的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被插入通道10中的前端区15通过该侧向开口可从外侧被推入两个半壳52、53之间。然后如图16所示,可以首先将两个半壳52、53中的一个放置在软管件1的前端区11和所插入的空心体8的前端区15上,然后通过枢转另一个半壳53而使另一个半壳53接触到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或放置在其上。通过进一步压合两个半壳,该枢转运动可继续进行直到最终获得如图13所示的半壳闭合状态,并产生上述夹紧力,从而最终获得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因此,可以在无连接器轴向移位的情况下获得连接状态,从而可以有利地防止或至少减少软管件褶皱的形成。另外如图16所示,可以实现在连接期间的更好的软管件外观检查。
连接器48还具有封闭装置56,其被设计成将两个半壳52、53保持在闭合形态中。封闭装置56具有例如锁定件57、58,它们例如被设计成在一个半壳体上的锁定件和在另一个半壳体上的对应的配合锁定件。这些锁定件例如被设计成在两个半壳52、53从打开形态枢转到闭合形态时锁定在半壳52、53的闭合形态中。
图18至图25所示的连接器48分别具有一件式的套筒状主体49。主体48分别具有前开口70和后开口71,它们分别形成接近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空腔)51的进出口。套管7的软管件8在无力的基本状态下具有最大外径,该最大外径小于前开口70的最小内径、小于后开口71的最小内径并且小于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的最小内径。由此,连接器48及其主体49相对于软管件9可轴向自由移动,直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
在图18至图21、图24和图25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可以看出,在软管件9的前端区11中,当空心体8如图所示在此被插入时,在进一步轴向移位时出现了在软管部件9的前端区11的外表面72与在图24和图25所示例子的情况下是连接器48的内表面50或者在图18至图21所示例子的情况下是挠性件73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挠性件在径向上布置在主体48的内表面50和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的外表面72之间。所述夹紧力最终通过连接器48的进一步轴向移位来产生。为此,在这些例子中,空心体8的前端区15的外径从最前边缘61向后增大。
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通过夹紧套74产生夹紧力。夹紧套74例如由诸如钛或钛合金的弹性材料形成。夹紧套74具有纵向缝77,其延伸经过夹紧套74的整个轴向长度。夹紧套74布置在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中并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包夹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并引起夹紧力,并将其施加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连接器48具有楔形件75,其中楔形件75和夹紧套74可以在预紧形态和释放形态之间彼此相对移动。在预紧形态中,楔形件75被插入夹紧套74的纵向缝77中,使得夹紧套74被楔形件75弹性预紧且径向扩张。在释放形态中,夹紧套74未通过楔形件75被预紧和扩张。楔形件74和夹紧套74可以在套管系统应被转入连接状态时从预紧形态运动到释放形态,在连接状态中,夹紧套在释放形态下产生所述的夹紧力。在预紧扩张状态下,即使空心体8如图所示被插入其中,夹紧套74的最小内径也大于软管件8的前端区11的最大外径。通过这种方式,如此扩张的夹紧套相对于软管件8的前端区11可轴向移动到期望的最终位置并能在该最终位置上被释放以产生夹紧力。
连接器48还具有操纵件76,其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形成连接器48的外操纵面,该外操纵面可由使用者手动操作,以便操纵件7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为此,操纵件76例如刚性地连接至楔形件。
在结合图11至图25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分别规定,该套管系统包括挠性件73,其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在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中邻接软管件8的前端区11并且将至少一部分夹紧力传递至软管件的前端区。
在图18至图23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挠性件73已经在上面进行了描述。在该例子中,挠性件73在径向上布置在软管件9之外,以便将径向向内指的夹紧力从主体的径向更靠外的部分传递给该软管件。在该套管系统2和如图24和图25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空心体8例如由硬质材料形成以用作夹紧力的反向支承,例如由诸如钛合金或合不锈钢类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图11至图17和图22至图23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挠性件73在径向上布置在软管件9内以将来自空心体8的径向向外指的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9上。在所述套管系统中,空心体8至少在局部由柔软材料形成,例如由硅树脂或其它柔性聚合物形成。挠性件73形成空心体8的前端区15的径向外侧局部区域。在图11至图17和图22至图23所示的套管系统2中,空心体8的前端区15具有加强套83,该加强套例如由尽量坚硬的材料例如像金属材料如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或钛或钛合金构成。加强套83例如在径向上布置在挠性件73的内部并被嵌入在该例子的各空心体8的硅树脂中。加强套83用于施加从径向外部传入的夹紧力并形成对连接器48的反向支承。
在所示例子中规定,挠性件73因为其弹性而在局部区域变形并且在其承受夹紧力时紧贴该软管件9、空心体8和主体49的邻接表面。该变形例如造成更好的密封效果。挠性件可以例如由硅树脂或其它柔性聚合物形成。
在图18至图21所示的套管系统中,挠性件73被设计为套筒,该套筒可与软管件9、空心体8和连接器48分离并且可沿软管件9自由移动,它为此在其无力的基本状态下具有足够大的内径。该套筒的内径和外径在套筒的无力基本状态下从套筒的面向空心体的前端到套筒的面向软管件的后端减小。例如该套筒具有呈圆锥形的后局部区域79。此外,它具有带有多个轴向缝78的后轴向局部区域79和未受保护的前轴向局部区域80。
图26A至图26E所示的套管系统2的连接器48的主体50和图27A至图27D所示的套管系统2的连接器48的主体50就像图13至图17所示的套管系统2的连接器48的主体50一样分别设计成是两件式的并由两个半壳52、53形成,这两个半壳通过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相互连接。两个半壳可绕由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形成的(第一)枢转轴线在打开形态(参见图26A至图26C或图27A和图27B)和闭合形态(参见图26D和图26E或图27C和图27D)之间枢转。两个半壳52、53例如被设计成在闭合形态下封闭连接器49的内部区域51并且在套管系统2连接状态下对软管件8的前端区11上施加夹紧力。
在图26A至图26E所示的实施例中,处于打开形态的两个半壳52、53可被如此程度地枢转分开,即,它们限定出一个侧向开口,从而两个半壳、套管2的软管件9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被插入通道10的前端区15可从外侧经过侧向开口被容纳在两个半壳52、53之间,做法是使两个半壳如以下描述地绕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枢转。然后如图26C所示,它可以先将两个半壳52、53之一安放在软管件1的前端区11和空心体8的前端区15上,然后通过使另一个半壳53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而也使该另一个半壳53与软管件9的前端区11接触或放置在其上。通过进一步压合两个半壳52、53,可继续该枢转运动直到最终获得如图26D所示的半壳闭合状态,并且产生上述夹紧力,从而最终获得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
在图26A至图26E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48包括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84,其形成与(第一)铰接机构54的枢转轴线不同的如上所述的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例如,两个半壳52、53通过另一个铰接机构54固定连接到空心体8并且能以上述方式相对于空心体8绕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在所示例子中,另一个枢转轴线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空心体8的纵轴线且也基本上垂直于(第一)铰接机构54的枢转轴线的平面内延伸。铰接机构54可以通过半壳52、53绕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的枢转从第一位置(参见图26A和图26B)运动到第二位置(参见图26C至图26E),然后返回运动。例如(第一)铰接机构54的(第一)枢转轴线在第二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空心体的纵轴线取向,并且在第一位置中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空心体8的纵轴线的平面内延伸。在第一位置中,(第一)关节54和所述半壳52、53转动离开空心体8,从而空心体可自由接近且清晰可见,使得它可以很容易插入软管件中。
在图26A至图26E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套筒85,该套筒在局部容纳铰接机构54的销86并可转动地支撑它。套筒85与两个半壳52中的第一半壳固定刚性连接。铰接机构54具有至少另一个、如另两个套筒87,其同样在局部容纳所述销86并可旋转地支撑它。销86沿着第一枢转轴线延伸。
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84具有两个套筒88,每个套筒分别固定刚性地连接到该连接器。一个销89分别在局部穿过这些套筒88且例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中。销89沿着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延伸。销86以销86的一个端部90例如固定刚性地(或者可转动地)连接至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84的销89。即,因此通过转动另一个(第二)铰接机构84的销89,(第一)铰接机构54和两个半壳52、53可绕另一个(第二)枢转轴线枢转,例如从上述第一位置枢转到第二位置,或反之。
在图27A至图27D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包括第一铰接机构91和第二铰接机构92。例如第一铰接机构91布置在空心体8的第一侧上,而第二铰接机构92布置在空心体8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第一铰接机构包括例如第一销93,第一销在空心体8的第一侧上被固定连接到空心体8并平行于铰接机构54的枢转轴线取向。两个半壳52、53分别具有第一通孔94,第一销93分别局部穿过该第一通孔。相应地,第二铰接机构92具有第二销94,第二销在空心体8的第二侧上被固定连接到空心体8并且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取向。每个半壳52、53可具有第二通孔96,第二销94分别局部延伸穿过第二通孔。第一销93可转动安装在第一通孔95中。相应地,第二销94可转动安装在两个通孔96中。例如,第一销93和第二销94可固定刚性地例如通过材料接合方式连接至空心体。
铰接机构54的(第一)枢转轴线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空心体8的纵轴线延伸或垂直于软管件9的纵轴线延伸的平面内延伸。尤其是(第一)枢转轴线可基本垂直于空心体8的纵轴线或(在连接状态下)垂直于软管件的通道的纵轴线取向。当两个半壳如图27A和图27B所示枢转分开时,通过(第一)枢转轴线的垂直取向获得空心体的特别好的可接近性和可见性。(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空心体8或其纵向线的取向是固定的,因为第一和第二铰接机构91、92直接连接至空心体8。
与此相比,在图13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因为连接器54可从空心体脱离,故由铰接机构54构成的枢转轴线是不固定的,并且在连接状态下基本上平行于空心体的纵轴线或软管件通道的纵轴线取向。
如同在图13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在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没有连接器轴向移位的情况下获得连接状态,从而可以有利地防止或至少减少软管件褶皱生成。还可以实现在连接期间的很好的软管件外观控制,并且还通过连接器和空心体之间的固定连接排除连接器不希望地脱离空心体,而图13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形成可与空心体分离的单元。
在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具有保护套96,该保护套相对于连接器的两个半壳52、53在轴向上在第一位置(参见图26A至图26C或图27A和图27B)与第二位置之间(参见图26D和图26E或图27C和图27D)是可移动的。保护套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容纳连接器48的两个半壳52、53并且当保护套处于第二位置时将其稳定在闭合形态。保护套96例如具有例如呈向内突出的凸起的形式的内轮廓97,而空心体8具有例如呈凸起用容槽形式的相应的外轮廓99。例如可以规定,当保护套处于第二位置时,外轮廓与内轮廓相互接合以在此轴向固定保护套97。附加地或替代地,保护套97和空心体具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内螺纹、外螺纹)。
在结合图11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描述的实施例中还规定,连接器48具有一区域59,该区域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将该软管件的通常邻接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的轴向部60径向向内地压迫到空心体8的前边缘区域15的最前边缘61,以避免血液可能在空心体8的外表面55和软管件9的与其邻接的内表面62之间透入。
在结合图11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述的实施例中,连接器48具有连接件63且空心体8也具有连接件64。空心体8的连接件64被设计成在套管系统2的连接状态下建立与连接器48的连接件64的可分离连接,以便例如通过在这些连接件63、64之间的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防止连接器48相对于空心体8的不期望的轴向移位。在图13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示的连接器48的例子中,连接器48的连接件63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的凸起65。该实施例的空心体8的连接件64具有用于各自凸起65的至少一个容纳区66。在图18至图21和图23所示的例子中,各自连接器48的连接件63包括锁臂67,每个锁臂具有径向向内的凸起65之一。在图22和图24所示的例子中,各连接器48的连接件63具有螺纹68,并且各个心体8的连接件64具有对应的配合螺纹69。
在结合图11至图17和图24至图25以及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48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呈腹板形式的凸起80,该凸起径向突伸入内部区域51中并被设计用于将夹紧力传递到软管件9的前端区11上。每个凸起80是连接器48的主体49的一部分。在图11至图17和图26A至图27D所示的例子中,腹板环绕着软管件9。在图14和图15以及图26A至图27D所示的例子中,腹板向内逐渐变细。在图24和图25所示的例子中,腹板沿轴向延伸并径向向内逐渐缩窄。
在结合图18至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主体具有多个轴向缝82,每个轴向缝穿过区域59且因此布置在主体49的各个轴向端区中。这样一来,在这些端区中的主体49的径向挠性被增大。
在图11至图25和图26A至图27D所示的套管系统中的套管7优选被设计为特别简单。例如它完全由软管件9形成,软管件在最简单情况下又可以完全由所述移植材料构成。因此可行的是,套管7在其前端区中不具有夹紧件和固定连接至软管件9的前端区11的加强件。因此,软管件9的最前端13例如可以如此形成,即,首先在其前端通过切割来缩短软管件。即,在最简单情况下,最前端13可以简单地通过软管件9的切割边缘或软管件9的剖切面形成。
所有的所示实施例允许简单且单纯手动的在各自套管7和各自空心体8之间的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 血泵系统
2 套管系统
3 血泵
4 泵壳
5 泵入口
6 泵出口
7 套管
8 空心体
9 软管件
10 通道
11 前端区
12 容纳区
13 最前端
14 入口
15 前端区
16 止挡
17 加宽部
18 表面
19 夹紧环
20 轴向重叠区域
21 表面
22 表面
23 表面
24 表面
25 最前端
26 表面
27 空隙
28 密封环
29 后端
30 后端
31 表面
32 表面
33 轴向重叠区域
34 操纵件
35 主体
36 握持面
37 内部区域
38 容纳区
39 容纳区
40 锁定件(锁臂)
41 锁定齿
42 配合锁定件
43 锁定面
44 孔
45 密封环
46 泵室
47 外壁
48 连接器
49 主体
50 内表面
51 内部区域(空腔)
52 半壳
53 半壳
54 铰接机构
55 表面
56 封闭装置
57 锁定件
58 锁定件
59 区域
60 部分
61 最前边缘
62 内表面
63 连接件
64 连接件
65 凸起
66 容纳区
67 锁臂
68 螺纹
69 配合螺纹
70 前开口
71 后开口
72 表面
73 挠性件
74 夹紧套
75 楔形件
76 操纵件
77 缝
78 缝
79 局部区域
80 局部区域
81 凸起
82 缝
83 加强套
84 另一铰接机构
85 套筒
86 销
87 套筒
88 套筒
89 销
90 销的端部
91 第一铰接机构
92 第二铰接机构
93 第一销
94 第二销
95 第一通孔
96 第二通孔
97 保护套
98 内轮廓
99 外轮廓

Claims (48)

1.一种用于引导液体特别是血液的套管系统(2),所述套管系统包括:
-具有软管件(9)的套管(7),所述软管件具有前端区(11)和后端区,其中,通道(10)从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到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后端区地延伸穿过所述软管件(9),
-空心体(8),特别是管或另一软管件,其中,所述空心体(8)具有前端区(15),所述前端区能穿过所述通道(10)的前入口(14)被引入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通道(10)中,
-连接器(48),该连接器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的连接状态下在所述连接器(48)的内部区域(51)中容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和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在所述套管系统的所述连接状态下被引入所述套管(7)的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通道(10)中,其中,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和所述连接器(48)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在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施加夹紧力并在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和所述连接器(48)之间夹紧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包括两个半壳(52,53)和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将所述两个半壳(52,53)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其中,所述两个半壳(52,53)能绕由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形成的枢转轴线枢转到打开形态和闭合形态中,其中,所述两个半壳(52,53)被设计成在所述闭合形态中包围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内部区域(51)并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将夹紧力施加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空心体(8)和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两个半壳(52,53)形成两个可相互分离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两个半壳(52,53)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与所述空心体(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的所述枢转轴线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空心体(8)的纵轴线取向的平面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包括第一铰接机构(91)和第二铰接机构(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机构(91)被设置在所述空心体(8)的第一侧上,而所述第二铰接机构(92)被设置在所述空心体(8)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机构(91)包括第一销(93),所述第一销在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第一侧上固定连接至所述空心体(8)并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取向,其中,所述两个半壳(52,53)分别具有第一通孔(95),所述第一销(93)分别在局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所述第二铰接机构(92)包括第二销(94),所述第二销在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第二侧上固定连接至所述空心体(8)并平行于所述枢转轴线取向,其中,所述两个半壳(52,53)分别具有第二通孔(96),所述第二销(94)分别在局部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孔(96)。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包括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84),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形成与所述枢转轴线不同的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其中,所述两个半壳(52,53)通过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84)被固定连接至所述空心体(8)并能相对于所述空心体(8)绕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空心体(8)的纵轴线取向的平面内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的所述枢转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84)的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取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通过使所述半壳(52,53)绕所述至少另一个铰接机构(84)的所述至少另一个枢转轴线枢转而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的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的所述枢转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空心体(84)的所述纵轴线取向,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上的所述至少一个铰接机构(54)的所述枢转轴线优选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纵轴线取向的平面内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封闭装置(56),所述封闭装置被设计成将所述两个半壳(52,53)保持在所述闭合形态中。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封闭装置(56)具有至少一个锁定件(57,58),所述至少一个锁定件被设计成在所述半壳(52,53)的所述闭合形态中被锁定。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主体(49),所述主体呈套筒状并具有内表面(50),所述内表面限定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内部区域(51)。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夹紧套(74),其中,所述夹紧套(74)布置在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内部区域(51)中并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抓住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并将所述连接器(48)的夹紧力施加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楔形件(75),其中,所述楔形件(75)和所述夹紧套(74)能在预紧形态和释放形态之间彼此相对移动,所述楔形件(75)在所述预紧形态中布置在所述夹紧套(74)的缝(77)中且所述夹紧套(74)通过所述楔形件(75)被预紧和扩张,所述夹紧套(74)在所述释放形态中没有被所述楔形件(75)预紧和扩张,其中,在所述套管系统(2)处于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楔形件(75)和所述夹紧套(74)处于释放形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操纵件(76),所述操纵件形成所述连接器(48)的外部操纵面并且所述操纵件被连接至所述楔形件(75)。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夹紧套被安装成能够轴向移动。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一区域(59),所述区域(59)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将所述软管件(9)的轴向部(60)径向朝内压向所述空心体(8)的最前边缘(61)。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前开口(70)和后开口(71),所述前开口(70)和所述后开口(71)均形成进入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内部区域(51)的进口,其中,当所述空心体未被插入所述软管件中时,所述套管(7)或至少所述软管件(9)所具有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前开口(70)的最小内径且小于所述内部区域(51)的最小内径,并且小于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后开口(71)的最小内径。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件(63),并且所述空心体(8)也具有至少一个连接件(64),其中,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3)和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4)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建立所述连接器(48)和所述空心体(8)之间的可分离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3)包括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的凸起(65),其中,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4)包括用于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的凸起(65)的至少一个容纳区(66)。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锁臂(67),所述至少一个锁臂(67)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径向向内的凸起(65)。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3)包括螺纹(68),其中,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64)包括至少一个配合螺纹(69)。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器(48)具有至少一个凸起(81),所述至少一个凸起(81)在径向上突伸入所述内部区域(51)且被设计成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夹紧力传递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凸起(81)包括至少一个腹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6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凸起(81)部分或完全地围绕所述内部区域(51)或在轴向上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凸起(81)径向向内缩窄或径向向内逐渐变细。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套管系统(2)包括挠性件(73),所述挠性件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在所述连接器(48)的所述内部区域(51)内邻接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并将至少一部分所述夹紧力传递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挠性件(73)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平放在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的内表面(62)上,并且将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施加的所述夹紧力传递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挠性件(73)是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的局部区域。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具有由刚性材料形成的加强套(83)。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挠性件被设计成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平放于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的外表面上并将至少一部分由所述连接器(48)施加的所述夹紧力传递至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由所述连接器(48)的内表面和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的外表面形成能供所述挠性件(73)安置的空隙。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挠性件(73)是能与所述套管(7)、与所述空心体(8)和与所述连接器(48)分开且能沿着所述软管件(9)移动的套筒。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套筒的内径和/或外径从所述套筒的面向所述空心体(8)的一端至所述套筒的面向所述软管件(9)的一端减小。
38.根据权利要求3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挠性件(73)由弹性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弹性材料例如是聚合物或包含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例如是硅树脂。
3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
-所述套管由所述软管件(9)形成,或
-所述套管(7)的前端区由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形成,或
-所述套管(7)的最前边缘限定所述通道(10)的所述前入口(14),所述套管(7)的所述最前边缘由所述软管件(9)形成。
4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
-所述软管件(9)由移植材料制成,或
-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前端区(11)由移植材料制成,或
-所述软管件(9)的最前边缘由移植材料制成,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最前边缘限定所述通道(7)的所述前入口(14)。
4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移植材料由软管状织物结构形成,所述软管状织物结构优选具有涂层。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移植材料直接邻接所述空心体(8)的外表面。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在所述套管系统(2)的所述连接状态下,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移植材料直接邻接所述连接器(48)的内表面。
4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套管(7)
-不具有用于加强或稳定所述软管件(9)的增强件,和/或
-不具有用于轴向或径向夹紧所述软管件(9)的夹紧件。
4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在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未被插入所述软管件(9)的所述通道(10)中的所述软管件(9)的基本状态下,所述通道(10)的所述前入口(14)的直径大于所述空心体(8)的所述前端区(15)的最前边缘(61)的外径。
4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空心体(8)具有比所述软管件(9)更大的强度。
4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空心体(8)
-全部或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或钛形成,和/或
-完全或至少部分由聚合物例如硅树脂形成。
48.一种血泵系统(1),所述血泵系统(1)具有血泵(3)和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系统(2),其特征是,所述血泵(3)包括具有泵入口(5)和泵出口(6)的泵壳(4),其中,所述套管系统的空心体(8)形成所述血泵(3)的所述泵出口(5)或所述泵入口(6)。
CN201880077475.7A 2017-12-01 2018-05-18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Active CN1114174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PCT/EP2017/081267 2017-12-01
PCT/EP2017/081267 WO2018100193A1 (de) 2016-12-01 2017-12-01 Kanüle, kanülensystem und blutpumpensystem
PCT/EP2018/063189 WO2019105597A1 (de) 2017-12-01 2018-05-18 Kanüle, kanülensystem und blutpumpen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7417A true CN111417417A (zh) 2020-07-14
CN111417417B CN111417417B (zh) 2024-01-05

Family

ID=6219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7475.7A Active CN111417417B (zh) 2017-12-01 2018-05-18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4090B2 (zh)
CN (1) CN111417417B (zh)
WO (1) WO20191055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8440A (zh) * 2023-11-28 2023-12-29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连接结构
CN117398595A (zh) * 2023-12-15 2024-01-16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管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891B (zh) * 2018-08-24 2023-10-20 株式会社太阳医疗技术研究所 管路形成单元及管接头
JP2024122753A (ja) * 2023-02-28 2024-09-09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人工血管接続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102183A (en) * 1983-11-07 1985-05-16 Abbott Laboratories Connecting device for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s
CN1359457A (zh) * 1999-05-14 2002-07-17 赫普沃思建筑产品有限公司 管接头
US20030227171A1 (en) * 2002-06-07 2003-12-11 Legris Sa Connection means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duct elements
US20120242083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Airvac Inc Pipe coupling
CN103813817A (zh) * 2011-09-06 2014-05-21 海默斯菲尔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器的血管通路系统
KR101548333B1 (ko) * 2015-01-16 2015-08-28 주식회사 젠트로 시공 편의성이 향상된 상하수도관
US20160146386A1 (en) * 2013-06-28 2016-05-26 Sartorius Stedim Fmt Sas Fluid connector with clamp and pro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14608U1 (de) 2002-09-16 2002-12-19 Berlin Heart AG, 12247 Berlin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s Rohrendes aus flexiblem Material mit einer Tülle
US20070213690A1 (en) * 2006-03-08 2007-09-13 Nickolas Phillips Blood conduit connector
US20080221469A1 (en) * 2007-03-08 2008-09-11 George John Shevchuk Fitting and fluid-conveying device connected thereto
JP5337081B2 (ja) 2010-03-03 2013-11-06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循環器病研究センター 人工心臓ポンプの血管接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人工心臓ポンプ
US9821099B2 (en) * 2013-12-27 2017-11-21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 Artificial-blood-vessel connector and artificial-blood-vessel uni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102183A (en) * 1983-11-07 1985-05-16 Abbott Laboratories Connecting device for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s
CN1359457A (zh) * 1999-05-14 2002-07-17 赫普沃思建筑产品有限公司 管接头
US20030227171A1 (en) * 2002-06-07 2003-12-11 Legris Sa Connection means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duct elements
US20120242083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Airvac Inc Pipe coupling
CN103813817A (zh) * 2011-09-06 2014-05-21 海默斯菲尔有限公司 具有连接器的血管通路系统
US20160146386A1 (en) * 2013-06-28 2016-05-26 Sartorius Stedim Fmt Sas Fluid connector with clamp and protection
KR101548333B1 (ko) * 2015-01-16 2015-08-28 주식회사 젠트로 시공 편의성이 향상된 상하수도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8440A (zh) * 2023-11-28 2023-12-29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连接结构
CN117398595A (zh) * 2023-12-15 2024-01-16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管连接结构
CN117398595B (zh) * 2023-12-15 2024-02-23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管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68413A1 (en) 2020-11-26
CN111417417B (zh) 2024-01-05
WO2019105597A1 (de) 2019-06-06
US11724090B2 (en)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7417A (zh) 套管、套管系统和血泵系统
US6319231B1 (en) Medical connector
US9277990B2 (en) Hypotube shaft with articulation mechanism
US8932197B2 (en) Ventricular pump coupling
US7303553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cannula made of a flexible material with a tube
CN109906094B (zh) 用于固定两个构件之间的可分离联接的系统
KR20080005433A (ko) 의료기기 전달시스템용 조인트
KR20080002985A (ko) 의료기기 전달시스템용 캐뉼러된 내부 조인트
CN112955082B (zh) 内窥镜夹具
JP7209012B2 (ja) クリップ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クリップ
US20200000987A1 (en) Cannula, cannula system and blood pump system
CN111295165B (zh) 鼓膜穿刺管和放置装置
WO2019080854A1 (zh) 一种便于回收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
WO2022163680A1 (en) Clip device and endoscope treatment device
CN112955081A (zh) 内窥镜夹具
CN117138201A (zh) 可调弯装置
CN217338694U (zh) 输送装置及医疗器械系统
EP4233980A1 (en) Integrated hemostasis bypass valve
CN115227962B (zh) 导管泵及折叠导管泵的泵头的方法
CN117427257A (zh)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AU2004281575B2 (en) Flexible delivery system
US20210386428A1 (en) Ergonomic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US20190224450A1 (en) Locking guide catheter hubs
US20110270231A1 (en) Clamping catheter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CN221309209U (zh) 可调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