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2638A -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2638A
CN111412638A CN202010198164.5A CN202010198164A CN111412638A CN 111412638 A CN111412638 A CN 111412638A CN 202010198164 A CN202010198164 A CN 202010198164A CN 111412638 A CN111412638 A CN 111412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heat
route
cold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81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忠衍
王义祥
王成
卢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81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2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2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2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液箱、散热器、液泵、冷交换器、热交换器、路线切换装置、主路线、冷回收路线和热回收路线;散热器、液箱和液泵通过主路线串连;冷交换器串连在冷回收路线上;热交换器串连在热回收路线上;路线切换装置分别与主路线、冷回收路线以及热回收路线连接;液箱中装有液态导热介质;将散热器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冷交换器安装在空调器的接水盘内,热交换器安装在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切换主路线与冷回收路线导通,实现利用接水盘中水的冷量对新风预冷,切换主路线与热回收路线导通,实现利用控制器散热装置热量对新风预热。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节流部件、控制器散热装置、四通阀和接水盘,接水盘用于收集蒸发器上产生的冷凝水,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冷凝水排出路径为:接水盘→排水软管→室外环境。这种排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机组制冷运行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未被有效利用;2、夏天室外温度普遍较高,用户有新风需求时室内温度高、降温慢。
如图2所示,现有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蒸发器→节流部件→冷凝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控制器的热量散失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室外空气;这种散热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机组制热运行时,控制器散失热量未被有效利用;2、冬天室外温度普遍较低,用户有新风需求时室内温度低、上升慢。
综上,现有空调器热量传递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制冷循环过程中蒸发器会产生少量冷凝水,温度低(一般比室内环温低8-12℃),现有常规方法为由排水软管直接将此部分冷凝水排出致室外,无充分有效利用;2、变频空调器的控制器(芯片、元器件等)发热量大,常规方法只是将散热片裸露外侧环境中散热,无充分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量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因此,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液箱、散热器、液泵、热交换器、主路线和热回收路线;
所述散热器、所述液箱和所述液泵通过所述主路线串连;
所述热交换器串连在所述热回收路线上;
所述热回收路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路线的两端连接;
所述液箱中装有液态导热介质。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包括液箱、散热器、液泵、热交换器、主路线和热回收路线;所述散热器、所述液箱和所述液泵通过所述主路线串连;所述热交换器串连在所述热回收路线上;所述热回收路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路线的两端连接;所述液箱中装有液态导热介质;这样一来,将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将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蒸发器→节流部件→冷凝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热交换器→液箱→液泵→散热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控制器散热装置接触并导热连接,热交换器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中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之前与散热器接触,散热器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冷交换器、冷回收路线和线路切换装置;所述冷交换器串连在所述冷回收路线上;所述路线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主路线的两端、所述冷回收路线的两端以及所述热回收路线的两端连接,用于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导通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断开,或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导通。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还包括冷交换器、冷回收路线和线路切换装置;所述冷交换器串连在所述冷回收路线上;所述路线切换装置,分别与所述主路线的两端、所述冷回收路线的两端以及所述热回收路线的两端连接,用于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导通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断开,或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导通;这样一来,将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将所述冷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内;将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导通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断开,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冷量回收路径为: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冷交换器→液箱→液泵→散热器→冷交换器;液态导热介质采用水,冷交换器浸在接水盘的水中,冷交换器将接水盘中的水的冷量传导给冷交换器中的水,冷交换器中的水将冷量传导给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之前与散热器接触,散热器先将冷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冷,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冷量,提高新风制冷的效率。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蒸发器→节流部件→冷凝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热交换器→液箱→液泵→散热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控制器散热装置接触并导热连接,热交换器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中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之前与散热器接触,散热器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冷循环时蒸发器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夏天制冷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冷,降低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使主系统蒸发器换热后的出风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路线上连接有排气阀。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主路线上连接有排气阀;这样一来,冷量回收和热量回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水蒸气或气泡,排气阀能够排出主路线中产生的水蒸气或气泡,减少液管组中的气体,从而减小液管组中水循环时产生的气蚀现象或震动,还可以降低因震动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箱包括与所述主路线串连的密封水箱。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液箱包括与所述主路线串连的密封水箱;这样一来,液态导热介质-水,在循环过程中可以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少蒸发,从而减少热回收过程中的热量散失,且水量可以保持不变,不需要加水。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交换器包括与所述冷回收路线串连的冷交换盘管。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冷交换器包括与所述冷回收路线串连的冷交换盘管,冷交换盘管设计为弯折盘形结构,可以增大冷交换盘管在接水盘中的水中的体积,并增大冷交换盘管外表面与接水盘中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量交换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与所述热回收路线串连的热交换盘管。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与所述热回收路线串连的热交换盘管;这样一来,热交换盘管设计为弯折盘形结构,可以增大与控制器散热装置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控制器散热装置与热交换盘管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与所述主路线串连的散热片组。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散热器包括与所述主路线串连的散热片组;这样一来,散热片组包含多个散热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对新风预热或冷的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连接在所述冷回收路线两端,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分别连接在所述热回收路线两端。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通过所述路线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连接在所述冷回收路线两端,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分别连接在所述热回收路线两端;这样一来,冷回收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关闭,且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开启,实现切换主路线与冷回收路线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断开;热回收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开启,且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实现切换主路线与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导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所述冷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内;
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上述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冷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接水盘内;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这样一来,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导通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断开,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冷量回收路径为:接水盘中的冷凝水→冷交换器→液箱→液泵→散热器→冷交换器;液态导热介质采用水,冷交换器浸在接水盘的水中,冷交换器将接水盘中的水的冷量传导给冷交换器中的水,冷交换器中的水将冷量传导给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之前与散热器接触,散热器先将冷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冷,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冷量,提高新风制冷的效率。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切换所述主路线与所述冷回收路线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四通阀→蒸发器→节流部件→冷凝器→四通阀→压缩机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热交换器→液箱→液泵→散热器→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控制器散热装置接触并导热连接,热交换器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中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之前与散热器接触,散热器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冷循环时蒸发器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夏天制冷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冷,降低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使主系统蒸发器换热后的出风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接水盘,还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所述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散热装置和接水盘,还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所述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
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所述冷交换器安装在所述接水盘内;
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控制器散热装置上并导热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文字说明、连接关系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形式的修饰、连接关系的改变或文字说明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冷凝器;110、压缩机;120、蒸发器;130、节流部件;140、控制器散热装置;150、四通阀;160、接水盘;
200、液箱;210、散热器;220、液泵;230、冷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50、液管组;251、主路线;252、冷回收路线;253、热回收路线;260、路线切换装置;261、第一阀门;262、第二阀门;263、第三阀门;264、第四阀门;270、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1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以及热量散失路径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现有空调器,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冷凝器100、压缩机110、蒸发器120、节流部件130、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四通阀150和接水盘160(或集水器,用来收集冷凝水),接水盘160用于收集蒸发器120上产生的冷凝水,在制冷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是指温度传递方向,表示“传导至”)四通阀150→冷凝器100→节流部件130→蒸发器12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冷凝水排出路径为:接水盘160→排水软管→室外环境。这种排水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机组制冷运行时,蒸发器120产生的冷凝水未被有效利用;2、夏天室外温度普遍较高,用户有新风需求时室内温度高、降温慢。
如图2所示,现有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蒸发器120→节流部件130→冷凝器10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控制器的热量散失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室外空气;这种散热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机组制热运行时,控制器散失热量未被有效利用;2、冬天室外温度普遍较低,用户有新风需求时室内温度低、上升慢。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空调器热量传递过程存在以下问题:1、制冷循环过程中蒸发器120会产生少量冷凝水,温度低(一般比室内环温低8-12℃),现有常规方法为由排水软管直接将此部分冷凝水排出致室外,无充分有效利用;2、变频空调器的控制器(芯片、元器件等)发热量大,常规方法只是将散热片裸露外侧环境中散热,无充分有效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如图3、图4、图5所示,包括液箱200、散热器210、液泵220、冷交换器230、热交换器240、液管组250和路线切换装置260;液管组250包括主路线251、冷回收路线252和热回收路线253;散热器210、液箱200和液泵220通过主路线251串连;冷交换器230串连在冷回收路线252上;热交换器240串连在热回收路线253上;路线切换装置260,分别与主路线251的两端、冷回收路线252的两端以及热回收路线253的两端连接,用于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或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液箱200中装有液态导热介质;这样一来,将散热器210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空调器的蒸发器120与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风扇远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将冷交换器230安装在空调器的接水盘160内;将热交换器240安装在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上并导热连接。在空调器制冷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冷凝器100→节流部件130→蒸发器12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冷量回收路径为:接水盘160中的冷凝水→冷交换器23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冷交换器230;液态导热介质采用水,液泵220采用水泵,冷交换器230浸在接水盘160的水中,冷交换器230将接水盘160中的水的冷量传导给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将冷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冷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冷,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冷量,提高新风制冷的效率。在空调器制热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蒸发器120→节流部件130→冷凝器10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140→热交换器24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与控制器散热装置140接触并导热连接,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中的水,热交换器240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冷循环时蒸发器120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夏天制冷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冷,降低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使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路线251上连接有排气阀270;这样一来,冷量回收和热量回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水蒸气或气泡,排气阀270能够排出主路线251中产生的水蒸气或气泡,减少液管组250中的气体,从而减小液管组250中水循环时产生的气蚀现象或震动,还可以降低因震动产生的噪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液箱200包括与主路线251串连的密封水箱;这样一来,液态导热介质-水,在循环过程中可以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少蒸发,从而减少热回收过程中的热量散失,且水量可以保持不变,不需要加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冷交换器230包括与冷回收路线252串连的冷交换盘管,冷交换盘管设计为弯折盘形结构,可以增大冷交换盘管在接水盘160中的水中的体积,并增大冷交换盘管外表面与接水盘160中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量交换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40包括与热回收路线253串连的热交换盘管;这样一来,热交换盘管设计为弯折盘形结构,可以增大与控制器散热装置140接触的表面积,提高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与热交换盘管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器210包括与主路线251串连的散热片组;这样一来,散热片组包含多个散热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对新风预热或冷的效率。其中散热片组采用陶瓷散热片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路线切换装置260包括第一阀门261、第二阀门262、第三阀门263和第四阀门264,第一阀门261和第二阀门262分别连接在冷回收路线252两端,第三阀门263和第四阀门264分别连接在热回收路线253两端;这样一来,第一阀门261、第二阀门262、第三阀门263和第四阀门264采用电磁阀,冷回收时,通过电动控制第一阀门261、第二阀门262关闭,且第三阀门263、第四阀门264开启,实现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热回收时,第一阀门261、第二阀门262开启,且第三阀门263、第四阀门264关闭,实现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路线切换装置260还可以采用六通阀;这样一来,六通阀可采用电磁式六通阀,通过电动控制实现通道的切换,从而实现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或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5所示,散热器210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空调器的蒸发器120与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风扇远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冷交换器230安装在空调器的接水盘160内;热交换器240安装在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上并导热连接;这样一来,在空调器制冷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冷凝器100→节流部件130→蒸发器12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冷量回收路径为:接水盘160中的冷凝水→冷交换器23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冷交换器230;液态导热介质采用水,冷交换器230浸在接水盘160的水中,冷交换器230将接水盘160中的水的冷量传导给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将冷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冷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冷,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冷量,提高新风制冷的效率。在空调器制热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蒸发器120→节流部件130→冷凝器10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140→热交换器24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与控制器散热装置140接触并导热连接,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中的水,热交换器240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冷循环时蒸发器120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夏天制冷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冷,降低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使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二中,提供一种空调器,如图3、图4、图5所示,包括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和接水盘160,还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散热器210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空调器的蒸发器120与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风扇远离蒸发器120的一侧;冷交换器230安装在空调器的接水盘160内;热交换器240安装在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上并导热连接;这样一来,在空调器制冷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热回收路线253断开,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冷凝器100→节流部件130→蒸发器12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冷量回收路径为:接水盘160中的冷凝水→冷交换器23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冷交换器230;液态导热介质采用水,冷交换器230浸在接水盘160的水中,冷交换器230将接水盘160中的水的冷量传导给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冷交换器230中的水将冷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冷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冷,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冷量,提高新风制冷的效率。在空调器制热时,切换主路线251与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热回收路线253导通;冷媒循环路径为:压缩机110排气口→四通阀150→蒸发器120→节流部件130→冷凝器100→四通阀150→压缩机110回气口;热量回收路径为:控制器散热装置140→热交换器240→液箱200→液泵220→散热器210→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与控制器散热装置140接触并导热连接,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热交换器240再将热量传导给热交换器240中的水,热交换器240中的水再将热量传导给散热器210,风扇产生的气流吹向蒸发器120形成新风,新风在接触蒸发器120之前与散热器210接触,散热器210先将热量传导给新风,实现对新风预热,充分利用空调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提高新风制热的效率。因此,本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冷循环时蒸发器120产生的低温冷凝水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夏天制冷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冷,降低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使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进一步降低,加快用户室内降温;制热循环时控制器散失热量能有效利用,节能低碳;冬天制热时:能给用户新风进行预热提高内机进风温度,从而主系统蒸发器120换热后的出风温度,加快用户室温提升;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密封循环设计,无需外部补充水源,自动化程度高。
上文中的“导热连接”是指两个接触或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够相互传导热量。
上文中的“冷”或“冷量”是为了便于表述本申请方案而采用的词语,是指相对于“热”而言温度更低,实际上与“热”或“热量”一样也是指温度,并不代表低温向高温传导,例如,为了方便表述,表述为A的冷量传递给B,则实际是指B的热量被A吸收,即B的热量传导给A,不应当理解为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形。
说明书附图中的直线箭头表示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箱(200)、散热器(210)、液泵(220)、热交换器(240)、主路线(251)和热回收路线(253);
所述散热器(210)、所述液箱(200)和所述液泵(220)通过所述主路线(251)串连;
所述热交换器(240)串连在所述热回收路线(253)上;
所述热回收路线(2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路线(253)的两端连接;
所述液箱(200)中装有液态导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交换器(230)、冷回收路线(252)和线路切换装置(260);
所述冷交换器(230)串连在所述冷回收路线(252)上;
所述路线切换装置(260),分别与所述主路线(251)的两端、所述冷回收路线(252)的两端以及所述热回收路线(253)的两端连接,用于切换所述主路线(251)与所述冷回收路线(252)导通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253)断开,或切换所述主路线(251)与所述冷回收路线(252)断开且与所述热回收路线(253)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路线(251)上连接有排气阀(27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箱(200)包括与所述主路线(251)串连的密封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交换器(230)包括与所述冷回收路线(252)串连的冷交换盘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40)包括与所述热回收路线(253)串连的热交换盘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10)包括与所述主路线(251)串连的散热片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线切换装置(260)包括第一阀门(261)、第二阀门(262)、第三阀门(263)和第四阀门(264),所述第一阀门(261)和所述第二阀门(262)分别连接在所述冷回收路线(252)两端,所述第三阀门(263)和所述第四阀门(264)分别连接在所述热回收路线(253)两端。
9.一种空调器,包括接水盘(1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所述散热器(21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120)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120)的一侧;
所述热交换器(240)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上并导热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散热装置(140)和接水盘(16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
所述散热器(210)设置在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进风口,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蒸发器(120)与所述空调器的风扇之间,或安装在所述风扇远离所述蒸发器(120)的一侧;
所述冷交换器(230)安装在所述接水盘(160)内;
所述热交换器(240)安装在所述控制器散热装置(140)上并导热连接。
CN202010198164.5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1412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164.5A CN111412638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8164.5A CN111412638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2638A true CN111412638A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1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8164.5A Pending CN111412638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263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8551Y (zh) * 2000-12-15 2001-11-07 沈利 盘、管式水蒸发散热装置
CN203964435U (zh) * 2014-05-27 2014-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4043171U (zh) * 2014-03-28 2014-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
CN104456775A (zh) * 2013-09-23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空调器室内制热量的方法及空调器
CN206743765U (zh) * 2017-06-07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器散热总成
CN107591379A (zh) * 2017-07-24 2018-01-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器驱动模块芯片的散热装置及变频空调器
CN207230856U (zh) * 2017-09-08 2018-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07299454U (zh) * 2017-10-19 2018-05-01 郑发忠 用空调器冷凝水制造冷风的结构
CN110486871A (zh) * 2019-07-31 2019-11-2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余热回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8551Y (zh) * 2000-12-15 2001-11-07 沈利 盘、管式水蒸发散热装置
CN104456775A (zh) * 2013-09-23 2015-03-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空调器室内制热量的方法及空调器
CN204043171U (zh) * 2014-03-28 2014-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空调装置
JP6218659B2 (ja) * 2014-03-28 2017-10-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CN203964435U (zh) * 2014-05-27 2014-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6743765U (zh) * 2017-06-07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器散热总成
CN107591379A (zh) * 2017-07-24 2018-01-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器驱动模块芯片的散热装置及变频空调器
CN207230856U (zh) * 2017-09-08 2018-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散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07299454U (zh) * 2017-10-19 2018-05-01 郑发忠 用空调器冷凝水制造冷风的结构
CN110486871A (zh) * 2019-07-31 2019-11-2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的余热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6949B2 (en) Server rack heat sink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liquid cooling device and auxiliary heat sink device
JP6271026B2 (ja) 電力電子素子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分布式発電システム
CN113483388B (zh) 一种空调散热控制方法、空调散热系统、空调
JPWO2013061473A1 (ja) 給湯空調装置
CN1995855A (zh)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器
CN201488141U (zh) 热泵型节能一体空调器
CN217235882U (zh) 变频空调系统
CN111121200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14333097U (zh) 一种水冷空调系统及其空调器
CN100450335C (zh) 一种制冷装置功率器件的散热冷却方法
CN215295145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11412638A (zh) 一种空调器的余热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KR20060093329A (ko) 공기중의 열에너지를 이용한 열펌프식 온수기
CN210292437U (zh) 一种削减空调热岛效应的装置
CN211011738U (zh) 小型水冷冷风空调系统
CN109780912B (zh) 一种能源站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1412639A (zh) 一种空调器的冷回收系统及空调器
CN211041169U (zh) 空调器及其中的组合式换热装置
CN210861672U (zh) 空调器及其中的组合式冷凝装置
CN216844940U (zh) 基于多联机的数据中心换热系统
CN201463386U (zh) 一种双冷却冷水机组
CN219713544U (zh) 空调器、空调器室外机及其冷却装置
CN219346786U (zh) 一种抑制结霜的热水机组
CN220229421U (zh) 氟泵机房空调系统
CN219572353U (zh) 调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