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8405B -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8405B
CN111408405B CN201910007626.8A CN201910007626A CN111408405B CN 111408405 B CN111408405 B CN 111408405B CN 201910007626 A CN201910007626 A CN 201910007626A CN 111408405 B CN111408405 B CN 111408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atalyst composition
group
aluminum
amin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76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8405A (zh
Inventor
张海英
郑明芳
王怀杰
刘珺
项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9100076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8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8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8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8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8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0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2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 B01J31/14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 B01J31/143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or metal hydrides of aluminium or boron of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2/0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addition between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 C07C2/04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addition between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by oligomerisation of well-defined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without ring formation
    • C07C2/06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a smaller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addition between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by oligomerisation of well-defined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without ring formation of alkenes, i.e. acycl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7C2/08Catalytic processes
    • C07C2/26Catalytic processes with hydrid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C07C2/30Catalytic processes with hydrid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to-carbon bond; Metal hydr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20Olefin oligomerisation or telomer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钛化合物、铝化合物和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其中,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包含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所述胺类化合物A和所述胺类化合物B不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钛化合物、铝化合物、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混合形成催化剂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在乙烯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1‑丁烯选择性和产物中趋于零的聚乙烯含量,而且催化剂活性和产物中C4含量都较高,并且反应迅速、运行平稳、重复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 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报道的乙烯选择性二聚合成1-丁烯的催化体系包括基于钒、铁或钴、钨、钽、镍、钛的催化体系。在这些体系中,基于钛的催化体系是最好的。K.Ziegler等人的专利US2943125中公开了一种使用通过将三烷基铝与四醇化锆混合得到的催化剂使乙烯二聚化成1-丁烯的方法。在此反应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定量的高分子量聚合物(即聚乙烯);这对所述方法的实施具有相当有害的影响。专利CN1031364A公开了一种制备丁烯-1的方法,包括在催化系统烃溶剂中的四烷氧基钛-三烷基铝存在下进行乙烯二聚,接着蒸馏二聚生成的反应物,精馏时有选自下组的化合物存在:一元和二元醇,脂族醚和环醚,脂族酮,羧酰胺。该方法使用的催化剂价格昂贵,而且生成的产物中,丁烯-1的选择性低,只有70%,含有大量的丁烯-2。
因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急需研究开发一种用于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时,活性和选择性较高且产物中聚乙烯含量较少的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发现,当采用两种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路易斯碱型添加剂时,其在不需要与铝化合物预先制备预制混合物的前提下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即采用将包括钛化合物、铝化合物以及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各组分原位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用于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反应时,能够使得聚乙烯的产生最小化至低于检出限的阈值,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乙烯二聚化活性和产物中的C4含量。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钛化合物、铝化合物和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其中,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包含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胺类化合物A和所述胺类化合物B各自独立地选自被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卤素、C6-C12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单胺、多胺、亚胺、吡啶、联吡啶、喹啉、咪唑、吡咯和吡唑。
所述取代的单胺选自三甲胺和/或三乙胺。
所述取代的多胺选自丙二胺和/或丁二胺。
所述取代的亚胺选自苯甲酰亚胺、N,N’-二甲基-乙烷-1,2-二亚胺、N,N’-二苯基-乙烷-1,2-二亚胺、N,N’-二苯基-丁烷-2,3-二亚胺、N,N’-二叔丁基-丁烷-2,3-二亚胺、N,N’-双-(二甲基-2,6-二苯基)乙烷-1,2-二亚胺、N,N’-双-(二异丙基-2,6-二苯基)乙烷-1,2-二亚胺、N,N’-双-(二甲基-2,6-二苯基)-丁烷-2,3二亚胺和N,N’-双-(二异丙基-2,6-二苯基)-丁烷-2,3二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取代的吡啶选自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甲氧基吡啶、3-甲氧基吡啶、4-甲氧基吡啶、2-氟吡啶、3-氟吡啶、3-三氟甲基吡啶、2-苯基吡啶、3-苯基吡啶、2-苯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2,6-二叔丁基吡啶和2,6-二苯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未取代的联吡啶选自1,1’-联吡啶、2,2’-联吡啶、3,3’-联吡啶。
所述取代的喹啉选自2-甲基喹啉和/或8-羟基喹啉。
所述取代的咪唑选自N-甲基咪唑和/或N-丁基咪唑。
所述取代的吡咯选自N-甲基吡咯和/或N-丁基吡咯。
所述取代的吡唑为N-甲基吡唑。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胺类化合物A选自被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卤素、C6-C12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所述胺类化合物B选自被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卤素、C6-C12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咯。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0.05-20):1,优选为(0.2-10):1。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采用两种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用于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时,两种胺类化合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得催化剂活性和产物中C4含量更高,同时使得产物中聚乙烯的含量更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钛化合物为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Ti(OR)4 (I)
在通式(I)中,R选自被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取代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3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烃或C6-C30的芳基;优选所述杂原子选自氮、磷、硫和氧原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通式(I)中,R选自四乙基、四异丙基、四正丁基、四-2-乙基己基、苯基、2-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苯基苯基、2,6-二苯基苯基、2,4,6-三苯基苯基、4-苯基苯基、2-叔丁基-6-苯基苯基、2,4-二叔丁基-6-苯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2,6-二氯-4-叔丁基苯基和2,6-二溴-4-叔丁基苯基、联苯基、联萘基和1,8-萘-二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化合物选自烃基铝化合物和/或铝氧烷化合物。任选地,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中的烃基被卤素取代,优选所述卤素选自氯或溴。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为三烃基铝化合物。在一些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为三乙基铝。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摩尔数与所述铝化合物中铝的摩尔数之比为(0.5-20):1,优选为(0.5-5.3):1,更优选为(1-5):1。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化合物与所述钛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铝:钛计为(1-100):1,优选为(1-30):1,更优选为(1-10):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钛化合物、铝化合物、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混合,形成催化剂组合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胺类化合物A和所述胺类化合物B作为单一组分分别加入,或者将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预先混合后再加入。
本发明方法采用钛化合物、铝化合物和包含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的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原位混合制备催化剂组合物,原位制备催化剂组合物的优点是: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物种的生成;有利于减少合成催化剂的步骤,降低合成成本;有利于反应的顺利引发。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钛化合物或所述钛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与烃类溶剂的混合物使用。优选所述混合物中的烃类溶剂与所述钛化合物的体积比为(1-100):1,优选为(10-75):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烃类溶剂选自被卤素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C7的烷烃、C3-C7的环烷烃和C6-C20的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烃类溶剂选自正丁烷、异丁烷、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苯、甲苯、邻二甲苯、均三甲苯和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温度为20-180℃,优选为40-140℃。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总压力为0.5-20MPa,优选为0.5-15MPa,更优选为1-10MPa。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时间为10-120min,优选为30-60min。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较低的总压力下进行乙烯二聚化反应,不仅可以使得二聚化反应的可控性更强,而且可以确保二聚化反应产物中聚乙烯PE的含量更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两种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路易斯碱型添加剂时,其在不需要与铝化合物预先制备预制混合物的前提下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即采用包括钛化合物、铝化合物以及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各组分原位混合制备的催化剂组合物,用于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反应时,能够使得聚乙烯的产生最小化至低于检出限的阈值,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乙烯二聚化活性和产物中的C4含量。而且,本发明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乙烯二聚化反应迅速、运行平稳、重复性好,更有利于工业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或计算方法如下:
乙烯二聚化产物首先经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进行定性分析,为各产物峰定性。日常所做的样品经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为安捷伦7890A,SE-54型色谱柱,柱长30m,内径0.2mm,载气为高纯氮,FID检测器。色谱的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为40℃,停留3分钟,然后以30℃/min升温至50℃,停留1分钟,再以40℃/min升温至280℃,停留15分钟。
(1)催化剂活性(单位g/gTi·h)的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936069130000051
(注:钛的摩尔质量为48g/mol)
(2)C4的含量(%)和1-丁烯的选择性(%)的计算方法:
Figure BDA0001936069130000052
Figure BDA0001936069130000053
(3)PE的含量通过对反应液过滤、干燥烘干后称重来测量。
实施例
实施例1
二聚化反应在300mL的有效容积、配有机械驱动的搅拌桨,通过水循环来调节温度的夹套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在乙烯气氛和环境温度下,将50mL正庚烷以及5mL浓度为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7mL浓度为0.238mol/L的AlEt3的庚烷溶液(1mL密度为0.84g/mL的AlEt3溶解在30mL正庚烷溶液中)以及1.03g 2,6-二苯基吡啶(4.44mmol)和0.36g N-甲基吡咯(4.44mmol)的混合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为55℃、压力为10MPa条件下进行乙烯二聚合成1-丁烯反应。反应30min后,停止进乙烯,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此气体。然后将反应釜中的液相称重,将聚合物(如果存在的话)回收、干燥称重。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表1中,活性为每克最初引入的钛每小时所消耗的乙烯的质量。%C4对应于含有4个碳原子的烯烃在总产物中的量。%C4 =1表示在C4馏分中对1-丁烯的选择性。聚乙烯的量(%PE)对应于回收的聚乙烯的质量。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同时控制反应时间为60min。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同时控制反应时间为120min。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并加入1.71g 2,6-二苯基吡啶(7.4mmol)和0.12g N-甲基吡咯(1.48mmol),使得2,6-二苯基吡啶和N-甲基吡咯的摩尔比为5:1,同时控制反应时间为60min。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同实施例1,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并加入0.34g 2,6-二苯基吡啶(1.48mmol)和0.60g N-甲基吡咯(7.4mmol),使得2,6-二苯基吡啶和N-甲基吡咯的摩尔比为0.2:1,同时控制反应时间为60min。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3.3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6,并加入1.93g 2,6-二苯基吡啶(8.325mmol)和0.045g N-甲基吡咯(0.555mmol),使得2,6-二苯基吡啶和N-甲基吡咯的摩尔比为15:1,同时控制反应时间为60min。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加入0.66mL 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使得Al/Ti摩尔比为30。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只用2,6-二苯基吡啶,且2,6-二苯基吡啶的加入量为8.88mmol。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只用N-甲基吡咯,且N-甲基吡咯的加入量为8.88mmol。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3
在惰性气氛下将已溶解了7mL浓度为0.238mol/L的AlEt3的庚烷溶液(1mL密度为0.84g/mL的AlEt3溶解在30mL正庚烷溶液中)引入到Schlenk烧瓶中。再将2.06g 2,6-二苯基吡啶(8.88mmol)加入到上述的Schlenk烧瓶中,常温氮气气氛下将该溶液搅拌约1小时,形成路易斯碱型添加剂与AlEt3的预制混合物。
二聚化反应在300mL的有效容积、配有机械驱动的搅拌桨,通过水循环来调节温度的夹套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在乙烯气氛和环境温度下将50mL正庚烷以及5mL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一旦反应釜温度达到55℃,即在乙烯压力下引入所需量的路易斯碱型添加剂与AlEt3的预制混合物。乙烯压力保持在10MPa,温度保持在55℃。反应30min后,停止进乙烯,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此气体。然后将反应釜中的液相称重,将聚合物(如果存在的话)回收、干燥称重。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对比例4
在惰性气氛下将已溶解了7mL浓度为0.238mol/L的AlEt3的庚烷溶液(1mL密度为0.84g/mL的AlEt3溶解在30mL正庚烷溶液中)引入到Schlenk烧瓶中。再将0.72g N-甲基吡咯(8.88mmol)加入到上述的Schlenk烧瓶中,常温氮气气氛下将该溶液搅拌约1小时,形成路易斯碱型添加剂与AlEt3的预制混合物。
二聚化反应在300mL的有效容积、配有机械驱动的搅拌桨,通过水循环来调节温度的夹套的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在乙烯气氛和环境温度下将50mL正庚烷以及5mL0.085mol/L的四丁醇钛化合物的正庚烷溶液加入到反应釜中。一旦反应釜温度达到55℃,即在乙烯压力下引入所需量的路易斯碱型添加剂与AlEt3的预制混合物。乙烯压力保持在10MPa,温度保持在55℃。反应30min后,停止进乙烯,取样用气相色谱分析此气体。然后将反应釜中的液相称重,将聚合物(如果存在的话)回收、干燥称重。具体反应条件和所得结果示于表1。
Figure BDA000193606913000009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采用单一胺类化合物作为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催化剂组合物相比,采用本发明包含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的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催化剂组合物用于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时,在确保聚乙烯的产生最小化至低于检出限的阈值的情况下,使得催化剂活性以及产物中C4含量均较高。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省略了铝化合物与路易斯碱型添加剂预混合的步骤,更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物种的生成和反应的顺利引发,进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扩展至其他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28)

1.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包含钛化合物、铝化合物和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其中,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包含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不同;所述胺类化合物A和所述胺类化合物B各自独立地选自2,6-二苯基吡啶、N-甲基吡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0.05-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0.2-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化合物为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Ti(OR)4(I)
在通式(I)中,R选自被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取代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30的直链或支链的烷烃或C6-C30的芳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原子选自氮、磷、硫和氧原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通式(I)中,R选自四乙基、四异丙基、四正丁基、四-2-乙基己基、苯基、2-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4-甲基苯基、2-苯基苯基、2,6-二苯基苯基、2,4,6-三苯基苯基、4-苯基苯基、2-叔丁基-6-苯基苯基、2,4-二叔丁基-6-苯基苯基、2,6-二异丙基苯基、2,6-二叔丁基苯基、4-甲基-2,6-二叔丁基苯基、2,6-二氯-4-叔丁基苯基、2,6-二溴-4-叔丁基苯基、联苯基、联萘基和1,8-萘-二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选自烃基铝化合物和/或铝氧烷化合物;任选地,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中的烃基被卤素取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素选自氯或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为三烃基铝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烃基铝化合物为三乙基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摩尔数与所述铝化合物中铝的摩尔数之比为(0.5-20):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摩尔数与所述铝化合物中铝的摩尔数之比为(0.5-5.3):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碱型添加剂的摩尔数与所述铝化合物中铝的摩尔数之比为(1-5):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与所述钛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铝:钛计为(1-100):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与所述钛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铝:钛计为(1-30):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与所述钛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铝:钛计为(1-10):1。
1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钛化合物、铝化合物、胺类化合物A和胺类化合物B混合,形成催化剂组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化合物A和所述胺类化合物B作为单一组分分别加入,或者将所述胺类化合物A与所述胺类化合物B预先混合后再加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化合物和所述铝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与烃类溶剂的混合物使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中的烃类溶剂与所述钛化合物的体积比为(1-100):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中的烃类溶剂与所述钛化合物的体积比为(10-75):1。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溶剂选自被卤素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C7的烷烃、C3-C7的环烷烃和C6-C20的芳香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烃类溶剂选自正丁烷、异丁烷、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苯、甲苯、邻二甲苯、均三甲苯和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17-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其中,二聚化反应的温度为20-180℃;二聚化反应的总压力为0.5-20MPa;二聚化反应的时间为10-120min。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温度为40-140℃。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总压力为0.5-15MPa。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总压力为1-10MPa。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化反应的时间为30-60min。
CN201910007626.8A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Active CN111408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626.8A CN111408405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7626.8A CN111408405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8405A CN111408405A (zh) 2020-07-14
CN111408405B true CN111408405B (zh) 2023-03-28

Family

ID=7148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7626.8A Active CN111408405B (zh) 2019-01-04 2019-01-04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840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1932A (ja) * 1985-09-12 1987-03-18 Toyo Soda Mfg Co Ltd ブテン−1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2020741A (zh) * 2010-10-20 2011-04-20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方法及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CN105233868A (zh) * 2014-07-04 2016-01-13 Ifp新能源公司 催化组合物及乙烯选择性二聚化成1-丁烯的方法
CN105828942A (zh) * 2013-12-13 2016-08-03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用于乙烯的选择性二聚化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5980053A (zh) * 2014-02-06 2016-09-2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改性有机铝助催化剂用于改善性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3285B1 (fr) * 2014-07-04 2017-10-27 Ifp Energies Now Procede ameliore de dimerisation selective de l'ethylene en butene-1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1932A (ja) * 1985-09-12 1987-03-18 Toyo Soda Mfg Co Ltd ブテン−1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02020741A (zh) * 2010-10-20 2011-04-20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方法及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CN105828942A (zh) * 2013-12-13 2016-08-03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用于乙烯的选择性二聚化的催化剂组合物
CN105980053A (zh) * 2014-02-06 2016-09-2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改性有机铝助催化剂用于改善性能
CN105233868A (zh) * 2014-07-04 2016-01-13 Ifp新能源公司 催化组合物及乙烯选择性二聚化成1-丁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8405A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80005B1 (ko) 리간드 기재 크롬 촉매 및 에틸렌 올리고머화를 촉매하는 데 있어서의 이의 용도
JP2011240336A (ja) チタンをベースとする錯体と、ヘテロ原子によって官能基化されたアルコキシリガンドとを含む組成物を用いる、エチレンのブタ−1−エンへの二量体化のための方法
CN101379010A (zh) 催化剂组合物和乙烯的低聚方法
Tuskaev et al. Nickel (II) complexes with tripodal NNN ligands as homogenous and supported catalysts for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CN111349115B (zh) 一种pnnp结构配体和制备方法、一种乙烯齐聚反应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WO2014139861A1 (en) Complexes for the catalytic oligomerization of olefins
CN111408405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10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09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04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07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03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08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Joseph et al. Palladium (II) complexes chelated by 1‐substituted‐4‐pyridyl‐1H‐1, 2, 3‐triazole ligands as catalyst precursors for selective ethylene dimerization
CN111408412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2374956A (zh) 1-丁烯和1-己烯制备方法
CN111408406A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11408411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乙烯选择性二聚化合成1-丁烯的反应中的应用
CN106925348B (zh) 催化剂及其应用
US11148126B2 (en) Catalyst system for olefin oligomeriza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olefin oligomer by using same
CN109701640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701647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701661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701651B (zh) 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82127A (zh) 一种乙烯三聚和四聚用催化剂组合物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