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4633A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04633A CN111404633A CN201910005020.0A CN201910005020A CN111404633A CN 111404633 A CN111404633 A CN 111404633A CN 201910005020 A CN201910005020 A CN 201910005020A CN 111404633 A CN111404633 A CN 1114046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network device
- terminal device
- transmission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8091092878 Microsatellit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046 primary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059544 Arabidopsis thaliana CDC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44969 Arabidopsis thaliana PRL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9558 Galectin-3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454448 Homo sapiens LGALS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115300 MAC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51246 MAC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076 repl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6—Go-back-N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的传输模式可以有多种,也就是PDCP的重复可以有多种模式,而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中引入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重复(duplication)功能。PDCP层的重复通常指将无线承载的数据包复制成两个相同的包(也就是重复包),然后这两个数据包分别递交给两个不同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进行传输,进而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到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传输到MAC层的原始数据包和复制的数据包不能通过同一个MAC协议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传输,因为只有通过不同的MAC PDU传输,其中一个MAC PDU丢掉才不会影响另外一个MAC PDU的传输,相当于可靠性提高了一倍。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将两个数据包放到不同的MAC PDU中,最终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
PDCP层重复,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种是基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on,DC)的PDCP层重复,另外一种是基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PDCP层重复。
在DC架构下,一个终端设备同时与两个基站进行通信,如果某个无线承载配置了基于DC的PDCP的重复功能,那么PDCP层会将数据包复制为两份,这两个数据包将被传输到两个不同的RL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到不同的MAC实体,最终形成两个MACPDU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
在CA架构下,一个终端设备连接一个基站,同一个基站有多于一个载波为终端设备服务。假设某个无线承载配置了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功能,那么PDCP层会将数据包复制为两份,这两个数据包将被传输到不同的两个RLC实体,而MAC层在组包时,将这两个数据包放到不同的MAC PDU中进行组包,最终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
目前在5G系统中,一个无线承载只能配置基于CA的PDCP的重复或基于DC的PDCP的重复,但是由于无线信道变化的动态性,现有的基于CA的PDCP的重复或基于DC的PDCP的重复都可能会在某些时段无法满足某些业务的可靠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用于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
第一方面,提供第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该方法可由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第一通信装置例如为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例如为能够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的传输模式可以有多种,也就是PDCP的重复可以有多种模式,而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改变传输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指示在如上的五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设备切换为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在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是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那么就需要确定究竟向哪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例如可以由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那么终端设备如果进入第二模式,就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辅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其他方式来指示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向哪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明确应如何实现第二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在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无需向网络设备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但终端设备可能还需要向网络设备未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那么终端设备也需要知道向哪些网络设备发送。例如可以由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那么终端设备如果进入第五模式,就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一个网络设备或多个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包括辅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也是同样,可以包括一个网络设备或多个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包括辅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其他方式来指示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向哪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明确应如何实现第五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终端设备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可能有多个逻辑信道或多个RLC实体,而在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由于传输的是未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可能只需通过一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即可。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对应于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那么终端设备如果进入第五模式,就可以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一逻辑信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的数量和第一网络设备所包括的网络设备的数量相同,对于第一RLC实体来说也是同样的。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其他方式来指示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使用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相应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明确应如何实现第五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如果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那么终端设备在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选择网络设备后,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应该使用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相应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在第二模式下,因为需要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因此终端设备是使用多个逻辑信道或多个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如果退出第二模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二模式切换为其他模式,在其他模式下,终端设备可能不需要向该网络设备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五模式,在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可能只需要使用一个逻辑信道或一个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未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因此终端设备需要明确究竟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那么,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明确究竟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在第一模式下,终端设备是向N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而如果从第一模式切换为其他模式,在其他模式下终端设备可能无需向N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例如可能只会向N个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因此终端设备需要明确在传输模式改变后究竟向哪些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其中,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一个网络设备或多个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和/或辅网络设备,具体的不做限制。
第二方面,提供第二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该方法可由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第二通信装置例如为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例如为能够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改变传输模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传输模式,且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之后,还包括:确定待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在分路传输模式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选择向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例如,终端设备的待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则只需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即可,减少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也减轻更多网络设备的负担,而如果终端设备的待传输的数据量较多,终端设备可以向多个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使得终端设备的数据包能够尽量得到较为及时的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和/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关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介绍。
第三方面,提供第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为如前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例如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通信设备。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其中,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关于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介绍。
第四方面,提供第二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例如为如前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例如包括相互耦合的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通信设备。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其中,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传输模式,且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之后,确定待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和/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关于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介绍。
第五方面,提供第三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例如为如前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所描述的方法。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示例性的,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设备。其中,收发器例如通过通信设备中的天线、馈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通信设备中的芯片,那么收发器例如为芯片中的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与通信设备中的射频收发组件连接,以通过射频收发组件实现信息的收发。
第六方面,提供第四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例如为如前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所描述的方法。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通信设备中的芯片。示例性的,所述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其中,收发器例如通过通信设备中的天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通信设备中的芯片,那么收发器例如为芯片中的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与通信设备中的射频收发组件连接,以通过射频收发组件实现信息的收发。
第七方面,提供第五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第五种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第五种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收发器,例如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天线、馈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第五种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则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管脚等。
第八方面,提供第六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设计中的第二通信装置。示例性地,所述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第六种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第六种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收发器,例如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天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第六种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则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管脚等。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种通信装置、第五方面所述的第三种通信装置或第七方面所述的第五种通信装置,以及包括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种通信装置、第六方面所述的第四种通信装置或第八方面所述的第六种通信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简言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DC场景下实现PDCP层的重复过程所涉及的网络架构;
图2为CA场景下实现PDCP层的重复过程所涉及的网络架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一种架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网络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或演进的LTE系统(LTE-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3)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也就是终端设备同时连接两个基站。终端设备连接的两个基站可以是同一无线接入技术下的基站,例如都是LTE系统中的基站或都是NR系统中的基站,或者终端设备连接的两个基站也可以是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下的基站,例如一个是LTE系统中的基站,另一个是NR系统中的基站。
4)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CA技术可以将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为一个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实现更大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
5)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重复是指,PDCP实体将数据包复制成多份并分别递交到不同RLC实体,进而通过逻辑信道从RLC层传送到MAC层。
6)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并不是表示这两种指示信息的优先级、发送顺序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如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特征。
PDCP层的重复,通常指将无线承载的数据包在PDCP层复制成多个相同的包(也就是重复包),或者说复制为多份,然后这多个数据包分别递交给多个不同的RLC实体进行传输,进而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到MAC层。其中,逻辑信道是RLC层到MAC层之间的信道。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所说的重传是指重新传输(retransmission),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重复传输并不是重新传输。重新发送是指同一个数据包发送失败后的再次发送,或者是同一个数据包的连续多次发送,而重复传输是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两个数据包,分别放到两个逻辑信道上传输,这里的“重复”,也可以理解为“复制”。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传输到MAC层的原始包和重复包不能通过同一个MACPDU传输,因为只有通过不同的MAC PDU传输,其中一个PDU丢掉才不会影响另外一个PDU的传输,相当于可靠性提高了一倍。
下面针对DC场景和CA场景,分别介绍在DC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和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如何实现。
请参见图1,为DC场景下实现PDCP层的重复过程涉及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对于基站来讲,DC场景涉及到主基站和辅基站,则主基站和辅基站针对一个无线承载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而终端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的网络架构,包括图1所示的主基站的网络架构和辅基站的网络架构,也就是,终端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包括一个PDCP实体、两个RLC实体和两个MAC实体。图1中的安全(security)、复制(duplication)、切片(segment)、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多路(mutiplexing)、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以及健壮性包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等都是表示PDCP实体、RLC实体或MAC实体的功能。其中,PDCP实体与PDCP层可理解为同一概念,同理,RLC实体与RLC层可理解为同一概念,MAC实体与MAC层可理解为同一概念。图1中的圆圈表示不同层之间的接口和/或通道,接口称为层间接口,例如服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通道例如为逻辑信道,下文中也是类似的,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图1只是示例性的构架,图中的各个组件并不是本实施例必不可少的组件。如安全模块可以视情况省略。
在DC场景下,一个终端设备同时连接两个基站,也就是主基站和辅基站,如果为某个无线承载配置了PDCP层的重复功能,那么在PDCP层经过复制的两个数据包将被传输给不同的两个RLC实体,并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给不同的MAC实体,最终形成两个MACPDU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这个过程对于基站和终端设备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对于基站来说,主基站或者辅基站中的PDCP实体会将经过复制的两个数据包传输给不同的两个RLC实体,这两个RLC实体分别位于主基站和辅基站中,之后,主基站中的RLC实体将接收的数据包传输给主基站中的MAC实体,辅基站中的RCL实体将接收的数据包传输给辅基站中的MAC实体,这两个MAC实体会通过各自的载波传输数据包。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两个RCL实体和两个MAC实体都位于该终端设备中,其他过程都是一样的。
请参见图2,为CA场景下实现PDCP层的重复过程所涉及的网络架构。在CA场景下,终端设备连接到一个基站,基站和终端设备针对一个无线承载的网络架构都如图2所示,也就是,基站和终端设备针对该无线承载,都包括一个PDCP实体、两个RLC实体和两个MAC实体。图2中的安全、复制、切片、ARQ、多路、HARQ、以及ROHC等都是表示PDCP实体、RLC实体或MAC实体的功能。
在CA场景中,一个终端设备连接一个基站,同一个基站有多于一个载波为该终端设备服务。假设某个无线承载配置了PDCP层的重复功能,那么在PDCP层经过复制的两个数据包将被传输给不同的两个RLC实体,并由这两个RLC实体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传输给同一个MAC实体。这时候,由于两个数据包传输到了同一个MAC实体中,MAC实体会将这两个数据包放到一个MAC PDU中传输,因此,为了使得这两个数据包通过两个MAC PDU分别传输,可以为逻辑信道配置一个参数,例如称为参数A,通过参数A的取值来指示不同的载波,从而保证这两个数据包最终能形成两个MAC PDU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
例如为某个逻辑信道配置了参数A,那么就表明该逻辑信道对应的RLC实体中的数据只能在参数A所指示的载波上传输。这样,如果为互为重复的两个逻辑信道配置的参数A指示的是不同的载波,那么最终互为重复的两个数据包就会在不同的载波上传输,能够保证可靠性。
目前在5G系统中,一个无线承载只能配置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或DC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而且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最多只能配置两条腿(leg)来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也就是最多配置两个逻辑信道来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对于DC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也是同样,最多只能配置两条腿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
然而,现有的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或DC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可能都会无法满足某些业务的可靠性需求。例如,假设为某个无线承载配置的是CA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则如果和该基站进行通信的所有载波的质量都很差,则无法保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或者,假设为某个无线承载配置的是DC架构下的PDCP的重复,则如果和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进行通信的所有载波的质量都很差,则同样无法保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的传输可靠性。
鉴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的传输模式可以有多种,也就是PDCP的重复可以有多种模式,而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请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在图3中包括两个网络设备以及一个终端设备,这两个网络设备分别为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网络设备1例如为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是终端设备的辅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1是终端设备的辅网络设备,网络设备2是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这两个网络设备例如均为基站,那么主网络设备也就是主基站(master gNB),辅网络设备也就是辅基站(secondary gNB)。其中,网络设备1例如工作在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系统中,网络设备2例如工作在NR系统中,或者,网络设备1例如工作在NR系统中,网络设备2例如工作在E-UTRA系统中,或者,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例如都工作在NR系统中或E-UTRA系统中。其中,终端设备同时连接到这两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这两个网络设备均可以通信。当然,图3只是以终端设备连接两个网络设备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连接三个网络设备或更多的网络设备,对于网络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制。
图3中的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其中,网络设备在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设备,例如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4G)系统中可以对应eNB,在5G系统中对应5G中的网络设备,例如gNB。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请参见图4,为该方法的流程图。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另外,该方法可由两个通信装置执行,这两个通信装置例如为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对于第二通信装置也是同样,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或者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且对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实现方式均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都是网络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都是终端设备,或者第一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等等。其中,网络设备例如为基站。
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如果将本实施例应用在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因此,下文中所述的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网络设备1,下文中所涉及的除了该网络设备之外的其他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网络设备2,下文中所述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终端设备。
S4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
S42、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S4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
在S41中,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或者也可以是接收来自其他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的不做限制。
在S42中,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指示信息承载在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发送给终端设备,具体的不做限制。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为无线承载配置最初的传输模式,例如在配置无线承载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模式,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用于配置无线承载的信令中。此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传输模式,例如具体的各种传输模式的信息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相应的传输模式的标识(例如身份标识(ID),或者序列号等),终端设备通过协议或者通过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传输模式的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直接携带相应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而不是携带ID,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就能直接确定相应的传输模式。由于该无线承载之前并未使用过某种传输模式,因此可以认为第一指示信息是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而在改变前并无传输模式。
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用于在一个无线承载正在使用某种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改变该无线承载的传输模式,此时,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可以理解为是指示切换传输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无线承载已配置完毕,并已经通过某种传输模式在传输数据,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改变传输模式,以通过另一种传输模式来继续传输数据。例如具体的各种传输模式的信息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相应的传输模式的标识(例如ID,或者序列号等),终端设备通过协议或者通过网络设备所配置的传输模式的信息就可以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直接携带相应的传输模式的信息而不是携带ID,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就能直接确定相应的传输模式。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将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的ID与该无线承载当前的传输模式的ID相匹配,或者将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的信息与该无线承载当前的传输模式的信息相匹配,如果确定二者不一致,那么终端设备也就明确第一指示信息实际上指示的是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也就是隐含指示了终端设备需要改变传输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只是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但是并不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是什么,例如传输模式一共有两种就比较适用于这种情况,该无线承载当前使用的是两种传输模式中的一种传输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传输模式,那么也就是隐含指示了要改变为两种传输模式中的另一种传输模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只需要占用1比特(bit)就能指示改变传输模式,有助于节省信令开销。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既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也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从当前的传输模式切换为另一种传输模式,且具体指示另一种传输模式是哪种传输模式,这种指示方式更为明确。其中改变传输模式,在不同的场景下亦可以称作是激活某种传输模式模式和/或去激活某种传输模式。对于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和名称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终端设备可能连接了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主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辅网络设备,而且如果终端设备连接的辅网络设备有多个,则该网络设备可以是这些辅网络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也就是说,与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有多个,可以由其中的一个网络设备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例如,网络设备之间可以交互,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交互后,确定需要终端设备进入某种传输模式,那么可以由其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与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有两个或更多个,那么也可能其中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都会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例如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可能没有交互,那么其中的每个网络设备都是各自决策,可能至少两个网络设备都会决策令终端设备进入某种传输模式,则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至少两个第一指示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多个网络设备之间没有交互,但是多个网络设备的决策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例如至少两个网络设备都是指示终端设备进入第一模式,因此,虽然终端设备会接收多个第一指示信息,但是也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当然,如果终端设备接收了多个第一指示信息,而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又不同,例如一个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另一个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那么终端设备也可以选择不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或者选择使用最新收到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或者以事先规定好的一个网络设备(例如主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为准,以避免混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要传输一个无线承载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可以有多种传输模式,或者也可以称为传输流程或工作模式等,只是用于描述用于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的方式,步骤或者流程,并不一定实际会为这些方式,步骤或者流程命名,可以只是通过不同的传输流程来区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传输模式,为了描述方便会将其分别命名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等等,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或者说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切换。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第一模式、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二模式、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三模式、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第四模式、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第五模式、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指示改变传输模式,第一指示信息的一种指示方式为指示从第六模式改变为第七模式,改变后的模式就是第七模式。那么,第六模式可以是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中的一种,第七模式也可以是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中的一种,且第六模式和第七模式不同;或者,第六模式是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中的一种,而第七模式是不属于如上五种传输模式的其他的一种传输模式;或者,第六模式是是不属于如上五种传输模式的其他的一种传输模式,而第七模式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中的一种。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改变传输模式时较为灵活,可以在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内切换,也可以在如上的五种传输模式和其他可能的传输模式之间切换。
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指示改变传输模式,第一指示信息的另一种指示方式为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改变前的传输模式(或者说是当前的传输模式)可以是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或者也可以是不属于这五种传输模式的其他的一种传输模式。
其中,第一模式可以理解为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MC)重复传输模式,也就是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每个网络设备传输其中的一个数据包的模式,其中,DC重复传输模式是MC重复传输模式的一种特例,DC重复传输模式是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这两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每个网络设备传输其中的一个数据包的模式。例如,N个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全部的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部分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了3个网络设备,如果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这3个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一模式,例如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待传输的数据包复制为3份,这3份发送给3个网络设备,其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一份;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这3个网络设备中的2个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一模式,例如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待传输的数据包复制为2份,这2份发送给3个网络设备中的2个网络设备,其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一份,而3个网络设备中剩余的1个网络设备就不用于传输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在一个无线承载需要采用第一模式时,终端设备究竟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所连接的哪些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一模式,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以配置无线承载,那么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一模式的N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就可以确定用于实现第一模式的N个网络设备,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具体的不做限制。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是向用于实现MC重复传输模式的每个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数据包,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相同的网络架构下,既可以支持一个网络设备内实现PDCP的重复,也可以支持多个网络设备共同实现PDCP的重复,那么在一个网络设备中,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而对于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来说,也就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那么终端设备在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条逻辑信道中的主路径(primarypath)或主逻辑信道(或者说主腿)发送,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来配置无线承载,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向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的主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多条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条逻辑信道发送(或者说,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个RLC实体中的主RLC实体发送,或者也可以通过多个RL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RLC实体发送)。究竟通过哪条逻辑信道(或RLC实体)传输,可以通过协议规定,例如规定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对应于每个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传输;或者如果网络设备在第二指示信息中配置了对应于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的一个逻辑信道或一个RLC实体,终端设备就可以确定使用第二指示信息配置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传输,其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为每个网络设备配置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可以是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一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者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通过哪个逻辑信道或哪个RLC实体向哪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另外,在通过一条逻辑信道发送数据包时,该逻辑信道可以使用终端设备的任意一个可用的载波进行传输。第一模式较为适合于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均有信道质量满足要求的载波的情况。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或者传输模式总共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就意味着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将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一模式的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网络设备1、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3,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网络设备1和网络设备2,也就表明通过这2个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一模式。
可参考图5,为终端设备的一种实现架构图。在图5中,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同时连接两个网络设备,其中一个是主网络设备,另一个是辅网络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对应于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有不同的MAC层,终端设备通过不同的MAC层分别向不同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图5中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所以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对应于主网络设备的MAC层为图5中的MAC1,终端设备如果向主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就是通过MAC1发送,对应于辅网络设备的MAC层为图5中的MAC2,终端设备如果向辅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就是通过MAC2发送。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2份,通过这2个网络设备传输,其中的每一份通过一个网络设备传输。而这2个网络设备,可能其中的每个网络设备都包括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的多条逻辑信道(或者说,多个RLC实体),终端设备对于这2个网络设备,也就分别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多条逻辑信道(或者说,多个RLC实体)。可继续参考图5,终端设备对应于主网络设备有两条逻辑信道(或者说两个RLC实体),分别为图5中的RLC1和RLC2所示,对应于辅网络设备也有两条逻辑信道(或者说两个RLC实体),分别为图5中的RLC3和RLC4所示,其中RLC1为对应于主网络设备的主路径,RLC3为对应于辅网络设备的主路径。那么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对于具体的逻辑信道的指示(或者包括对于具体的RLC实体的指示),例如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使用RLC 1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主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以及指示使用RLC 3所对应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辅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或者,用于实现第一模式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则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不进行指示,或者用于实现第一模式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不进行指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节省第一指示信息的开销。
另外,如果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例如终端设备是通过该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传输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到其他传输模式,那么在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中,该网络设备不再进行MC重复传输。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三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网络设备或多个网络设备。或者,如果该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所连接的网络设备除了包括N个网络设备之外还包括其他的网络设备,那么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也可以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P个网络设备中的第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P个网络设备是该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所有的网络设备中除去N个网络设备之外的剩余的网络设备。第四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网络设备或多个网络设备。
或者,在一个无线承载的MC重复传输模式被去激活后,终端设备究竟通过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或者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一并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第一模式时,或者指示在从第一模式切换为其他模式时,向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如果要从第一模式改变为其他模式,则终端设备究竟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由终端设备自行确定,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量门限来确定在从第一模式改变为其他模式后,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向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就是选择通过较多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而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只通过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即可。
第二模式可以理解为单个网络设备的CA重复传输模式,也就是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只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的其中一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的模式。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的网络设备有多个,如果该无线承载处于第二模式,终端设备可以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主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或者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辅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而如果辅网络设备有多个,则是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连接的多个辅网络设备中的一个辅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至于在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究竟向哪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可以通过协议规定,例如协议规定在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固定向某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那么终端设备如果进入第二模式,就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辅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那么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向哪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也可以由终端设备自行确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网络设备进行判断,第一指示信息是来自哪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就确定是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无线承载连接的各网络设备的载波质量进行判断,例如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后,可以确定想载波质量最好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其中,网络设备的载波质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成功率自行确定,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告知终端设备。
第二模式较为适合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所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上有信道质量满足要求的载波的情况。
在一个网络设备中,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也就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例如通过一个网络设备实现无线承载的第二模式,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有F条逻辑信道对应于该网络设备,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将该无线承载的数据包在PDCP层复制为F份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F条逻辑信道发送该F份数据包,其中的每条逻辑信道可以发送一份数据包(或者说,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个RLC实体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其中的每个RLC实体发送一个数据包)。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一份数据包也就表示一个数据包。另外,在第二模式下终端设备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可以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所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用于指示在某些模式下,终端设备选择的用于进行通信的网络设备,例如在传输模式改变为第二模式的时候,指示出第二模式下选择的网络设备是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辅网络设备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另外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在主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时,终端设备使用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主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或者传输模式总共包括第三模式和第二模式,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三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就意味着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将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三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用于实现第二模式的网络设备。继续参考图5,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一个主网络设备和一个辅网络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中的主网络设备,也就表明通过主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二模式。终端设备对于主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1和RLC2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2份,通过主网络设备的这2条逻辑信道传输,其中的每一份数据包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传输。
另外,如果当前的传输模式是第二模式,例如终端设备是向该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到其他传输模式,且其他传输模式不是第二模式,或者说在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中,该网络设备不再进行CA重复传输,那么,在改变到其他传输模式后,如果还需要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则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就是说,在传输模式改变后,该网络设备不会再进行CA重复传输,但终端设备还要通过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那么就是通过一个逻辑信道或一个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则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相应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以便终端设备实现传输。或者,在一个网络设备的CA重复传输模式被去激活后,终端设备究竟通过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在配置无线承载时一并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配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令,配置信令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终端设备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用于实现第二模式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其中,第二逻辑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中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其他逻辑信道,或者,第二RLC实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中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主RLC实体或其他RLC实体。
第三模式可以理解为多个网络设备的CA重复传输模式,也就是将在PDCP层复制的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的模式,其中,不同的网络设备传输的是不同的数据包,也就是不同的网络设备是分别进行CA重复传输。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所连接的全部的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部分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的网络设备有多个,如果处于第三模式,终端设备可以将一个数据包在PDCP层复制为F份数据包,将F份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以及将另一个数据包在PDCP层复制为K份数据包,将K份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另一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以此类推,可以将多个数据包通过多个网络设备传输,这里的另一个网络设备,是指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除了传输所述N份数据包的网络设备之外的网络设备。用于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或者包括终端设备的辅网络设备,或者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至于在第三模式下终端设备究竟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用于配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令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或者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三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在一个网络设备中,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也就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那么终端设备在向一个网络设备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条逻辑信道发送,其中的每条逻辑信道可以发送一个数据包(或者说,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个RLC实体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其中的每个RLC实体发送一个数据包)。另外,在第三模式下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相应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用于配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令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或者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三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向相应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三模式,或者传输模式总共包括第三模式和第一模式,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一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就意味着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将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三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三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三模式的网络设备。继续参考图5,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一个主网络设备和一个辅网络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中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也就表明通过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三模式。终端设备对于主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1和RLC2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对于辅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3和RLC4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该无线承载的一个数据包复制为2份,通过主网络设备的2条逻辑信道传输,以及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该无线承载的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2份,通过辅网络设备的2条逻辑信道传输,其中的每一份数据包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传输。当然,如果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一共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那么在第三模式下终端设备究竟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无需通过协议规定,也无需由网络设备指示,可以默认是向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所连接的两个网络设备传输。
如果由网络设备来选择工作模式,那么在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之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数据量门限来选择,例如网络设备用于选择的数据量门限为第二数据量门限。如果网络设备确定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第三模式,通过较多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而如果网络设备确定上行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第二模式,只通过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即可。
第四模式可以理解为MC重复传输模式与CA重复传输模式的结合,在第四模式下,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可以进行MC重复传输,以及H个网络设备中的全部网络设备或部分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可以进行CA重复传输,H个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连接的全部的网络设备,或者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该无线承载连接的部分网络设备,H大于或等于2。终端设备可以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M份数据包通过H个网络设备传输,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其中,M份数据包通过M个逻辑信道(或者说,M个RLC实体)传输。对于M的取值,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M的取值,或者也可以在配置无线承载时配置M的取值,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用于配置无线承载的配置信令携带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M的取值。用于实现第四模式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辅网络设备,或者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至于在第四模式下终端设备究竟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四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在第四模式下,哪些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或者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四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哪些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
在一个网络设备中,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对应于一个无线承载),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也就可能有多条逻辑信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或者说,有多个RLC实体是对应于一个网络设备的)。那么,如果一个网络设备是在第四模式下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在向该网络设备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条逻辑信道发送,其中的每条逻辑信道可以发送一个数据包(或者说,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个RLC实体发送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其中的每个RLC实体发送一个数据包)。或者,如果一个网络设备是在第四模式下不进行CA重复传输、而只参与DC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在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条逻辑信道中的主逻辑信道(或者说主腿)发送,或者也可以通过多条逻辑信道中的任意一条逻辑信道发送(或者说,是通过终端设备的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多个RLC实体中的主RLC实体发送,或者也可以通过多个RLC实体中的任意一个RLC实体发送)。在第四模式下,对于不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究竟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哪个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四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哪个RLC实体向不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另外,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哪些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或指示哪些网络设备不进行CA重复传输),或者,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应于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的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那么对于不进行CA重复传输的一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就可以确定通过该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对于一个网络设备来说,第一逻辑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其他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可以是终端设备对应于该网络设备的主RLC实体或其他RLC实体。另外在第四模式下,对于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这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配置,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在进行CA重复传输时,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些逻辑信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四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向相应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四模式,或者传输模式总共包括第四模式和第二模式,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二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就意味着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将传输模式切换为第四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四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四模式的网络设备。例如继续参考图5,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一个主网络设备和一个辅网络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中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也就表明通过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来实现第四模式。或者,如果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两个网络设备,那么也可以无需指示(也无需通过协议规定)通过哪些网络设备来实现第四模式,可以默认通过终端设备连接的两个网络设备实现第四模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通过哪些网络设备来进行CA重复传输,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通过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终端设备对于主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1和RLC2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对于辅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3和RLC4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该无线承载的一个数据包复制为4份,通过主网络设备的2条逻辑信道和辅网络设备的2条逻辑信道传输,其中的每一份数据包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传输。而如果用于实现第四模式的网络设备中,有些网络设备不进行CA重复传输,那么终端设备通过哪个逻辑信道或哪个RLC实体向不进行CA重复传输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也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通过主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而且指示了通过RLC3对应的逻辑信道向辅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该无线承载的一个数据包复制为3份,通过主网络设备的2条逻辑信道和辅网络设备的RLC3对应的1条逻辑信道传输,其中的每一份数据包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传输。
另外,第四模式的配置方法可以是,针对一个无线承载,网络设备发送PDCP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中包含该无线承载的ID,且网络设备发送多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这些RLC实体的配置信息中携带与PDCP相同的该无线承载的ID。这样终端设备接收这些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无线承载的ID将PDCP与不同的RLC实体关联起来,形成PDCP层的重复传输的架构。为了实现第四模式,所述多个RLC实体是被用于和至少两个网络设备通信,而且多个RLC实体中至少有两个是用于和同一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即这种模式下同时存在基于CA和基于MC的PDCP重复功能。
第五模式可以认为是去激活所有的重复传输的模式。其中,如果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是第五模式,或者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隐含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是第五模式),那么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用于去激活无线承载的信令中,当然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专用信令中,或者,如果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的传输模式是第五模式(也就是从第五模式切换到其他传输模式),或者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当前的传输模式是第五模式,那么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用于激活无线承载的信令中,或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承载在专用信令中。其中,用于激活无线承载的信令,具体可以是激活整个无线承载,或激活逻辑信道,或激活网络设备的CA重复传输功能等。如果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五模式改变为其他模式,或者说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不是第五模式且当前的模式是第五模式,那么,如果改变为第一模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分别通过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参与实现第一模式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如果改变为第二模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哪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另外也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使用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如果改变为第三模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另外也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分别使用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这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如果改变为第四模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以及指示哪些网络设备进行CA重复传输,以及指示终端设备分别使用哪个或哪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这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在第五模式下,终端设备无需在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只是正常传输数据包即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将数据包通过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或者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连接的多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究竟通过哪些网络设备传输,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终端设备自行确定,例如,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split operation)模式(传输模式改变,也就是从当前的传输模式改变为第五模式,而对于当前的传输模式不做限制),也就是令终端设备自行确定采用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者,网络设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并未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终端设备向哪个或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那么这种情况也可以认为第一指示信息是隐含指示了,在传输模式改变后,终端设备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者,协议规定,只要网络设备在第一指示信息中未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终端设备向哪个或哪些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则终端设备就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者,究竟通过哪些网络设备传输,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如果进入第五模式,就可以选择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连接的主网络设备或辅网络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五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也就是告知终端设备向哪些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是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指多个网络设备。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或者包括终端设备的辅网络设备,或者包括终端设备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其中,分路传输模式是终端设备根据数据量门限确定向终端设备的无线承载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该数据量门限例如为第一数据量门限。
如果由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指示通过哪些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数据量门限来确定通过哪些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三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也就是选择通过较多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此时第二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而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三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一个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只通过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即可,此时第二网络设备包括一个网络设备。其中,第二数据量门限和第三数据量门限,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或者,如果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数据量门限来确定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通过至少两个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也就是选择通过较多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而如果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门限,则可以选择通过一个网络设备实现第五模式,只通过一个网络设备传输即可。其中,第一数据量门限和第三数据量门限,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模式为第五模式,或者传输模式总共包括第三模式和第五模式,当前的传输模式为第三模式,而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也就意味着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将传输模式切换为第五模式,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从第三模式切换为第五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那么第一指示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第二网络设备。另外对于第二网络设备所包括的每个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究竟通过哪个逻辑信道或哪个RLC实体向该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网络设备在配置无线承载时进行配置,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令来配置无线承载,配置信令中携带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对应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终端设备在第五模式下可以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其中,第一逻辑信道包括的逻辑信道的数量与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的网络设备的数量相同(或,第一RLC实体包括的RLC实体的数量与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的网络设备的数量相同),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中对应于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应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或者,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第五模式,那么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而第一逻辑信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第一逻辑信道所包括的逻辑信道与第二网络设备所包括的网络设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于RLC实体来说也是同样。
继续参考图5,例如终端设备的一个无线承载共连接了一个主网络设备和一个辅网络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其中的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也就表明通过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来实现第五模式。终端设备对于主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1和RLC2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对于辅网络设备,包括对应于该无线承载的2条逻辑信道(或者说,2个RLC实体),也就是图5中的RLC3和RLC4所示的2条逻辑信道,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了,通过RLC1对应的逻辑信道向主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以及通过RLC3对应的逻辑信道向辅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那么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PDCP层将该无线承载的一个数据包复制为2份,通过RLC1对应的逻辑信道向主网络设备发送,以及通过RLC3对应的逻辑信道向辅网络设备发送,其中的每一份数据包通过一个逻辑信道传输。
或者,如果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那么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向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那么终端设备在确定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后,就可以确定分别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或者,如果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而网络设备事先通过携带在配置信令中的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了终端设备在向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那么第一指示信息无需再指示相应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终端设备在确定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后,就可以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分别使用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向用于实现第五模式的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其中,如果网络设备通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向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那么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这些逻辑信道或RLC实体,例如为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的主逻辑信道或主RLC实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在PDCP层被复制的数据包时的传输模式可以有多种,也就是PDCP的重复可以有多种模式,而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就能实现对于传输模式的选择,例如在PDCP的重复的一种模式的可靠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选择另一种传输模式,也就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传输模式,从而尽量满足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提高业务的传输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因此,上文中的内容均可以用于后续实施例中,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600的示意性框图,通信设备600例如为网络设备600,网络设备600包括:
处理模块610,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6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收发模块6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收发模块6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收发模块6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收发模块6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收发模块6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61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收发模块62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700,通信设备700例如为网络设备700,该网络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与收发器730,其中,存储器7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7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610执行的操作,收发器7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收发模块620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600或网络设备700可对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600或网络设备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800的示意性框图,通信设备800例如为终端设备800,终端设备800包括:
收发模块820,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8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810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传输模式,且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收发模块82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收发模块82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810,还用于在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之后,确定待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处理模块810确定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收发模块820还用于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处理模块810确定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收发模块820还用于向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810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或,收发模块82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时所使用的逻辑信道或RLC实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810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收发模块82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模块810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收发模块820,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在当前的传输模式不是所述第一模式时,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81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收发模块82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900,通信设备900例如为终端设备900,该网络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与收发器930,其中,存储器9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910用于执行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9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9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810执行的操作,收发器9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收发模块820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800或网络设备900可对应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800或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图10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0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010和处理单元10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10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42。处理单元1020,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S43,和/或处理单元10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可以参照图11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9中处理器910的功能。在图11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110,发送数据处理器1120,接收数据处理器1130。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810可以是图11中的该处理器1110,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820可以是图11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120,和/或接收数据处理器1130。
虽然图11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2示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12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203,接口1204。其中处理器1203完成上述处理模块810的功能,接口1204完成上述收发模块820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206、处理器1203及存储在存储器1206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处理器1203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2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200中,只要该存储器12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203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与网络设备相关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相关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
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改变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8.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改变传输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传输模式,且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之后,还包括:
确定待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
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和/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16.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传输模式,且指示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指示使用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22.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2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和/或,确定改变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第四模式或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N份数据包,所述N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N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二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F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三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一个数据包复制为F份数据包,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F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F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以及,通过PDCP层将另一个数据包复制为K份数据包,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另一个网络设备传输,且所述K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K个逻辑信道发送给所述另一个网络设备,F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四模式为,通过PDCP层将数据包复制为M份数据包,所述M份数据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H个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所述H个网络设备中的每个网络设备传输所述M份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份数据包,M和H均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H小于M;
所述第五模式为,不通过PDCP层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数据包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进行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以及改变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传输模式,且确定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所述第三模式、所述第四模式或所述第五模式中的一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一个网络设备;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一个网络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改变后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五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分路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数据量门限确定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的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采用分路传输模式之后,确定待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所述待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数据量门限,向多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一逻辑信道和/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逻辑信道或第一RLC实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29.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使用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或,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逻辑信道或第二RLC实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RLC实体向所述一个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30.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改变当前的传输模式,所述当前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模式,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在传输模式改变后向所述N个网络设备中的第三网络设备传输数据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05020.0A CN111404633B (zh) | 2019-01-03 | 2019-01-03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PCT/CN2019/129299 WO2020140844A1 (zh) | 2019-01-03 | 2019-12-27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AU2019419653A AU2019419653B2 (en) | 2019-01-03 | 2019-12-27 |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EP19906632.5A EP3896877A4 (en) | 2019-01-03 | 2019-12-27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MODE OF TRANSMISSION |
KR1020217023983A KR102617323B1 (ko) | 2019-01-03 | 2019-12-27 | 전송 모드 선택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US17/366,938 US20210336717A1 (en) | 2019-01-03 | 2021-07-02 |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05020.0A CN111404633B (zh) | 2019-01-03 | 2019-01-03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4633A true CN111404633A (zh) | 2020-07-10 |
CN111404633B CN111404633B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140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05020.0A Active CN111404633B (zh) | 2019-01-03 | 2019-01-03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36717A1 (zh) |
EP (1) | EP3896877A4 (zh) |
KR (1) | KR102617323B1 (zh) |
CN (1) | CN111404633B (zh) |
AU (1) | AU2019419653B2 (zh) |
WO (1) | WO2020140844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8513A (zh) * | 2014-10-11 | 2016-05-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733577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进行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852267A (zh) * | 2015-08-26 | 2018-03-2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信令 |
CN108737045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80368200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cket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20066997A (ko) * | 2010-12-15 | 2012-06-2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통신 기지국에서 멀티셀 전송을 위한 효율적인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7182927A1 (en) * | 2016-04-19 | 2017-10-2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plit bearer dual/multiple connectivity retransmission diversity |
KR102065137B1 (ko) * | 2017-03-10 | 2020-01-10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버퍼 상태 리포트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
WO2018170856A1 (zh) * | 2017-03-23 | 2018-09-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CN108924948B (zh) * | 2017-03-23 | 2021-06-22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户设备和基站处执行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
US10536878B2 (en) * | 2017-03-24 | 2020-01-14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DCP duplication in 5G RAN |
US10405231B2 (en) * | 2017-04-24 | 2019-09-03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witching between packet duplication operating modes |
MX2019015028A (es) * | 2017-06-16 | 2020-02-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
CN116567748A (zh) * | 2017-08-08 | 2023-08-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终端装置及基站装置 |
CN111034343A (zh) * | 2017-08-14 | 2020-04-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rb的分组重复和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
SG11202001289VA (en) * | 2017-08-21 | 2020-03-3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9560899B (zh) * | 2017-09-27 | 2021-10-1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351024B (zh) * | 2018-04-04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9245339A1 (ko) * | 2018-06-21 | 2019-1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노드 간 패킷 복제 동작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051309B2 (en) * | 2018-09-21 | 2021-06-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anaging duplication modes by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13039733A (zh) * | 2018-11-01 | 2021-06-25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EP3860153A1 (en) * | 2020-01-31 | 2021-08-04 | Oticon A/s | Hearing aid including induction coil |
-
2019
- 2019-01-03 CN CN201910005020.0A patent/CN111404633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27 EP EP19906632.5A patent/EP389687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7 WO PCT/CN2019/129299 patent/WO2020140844A1/zh unknown
- 2019-12-27 KR KR1020217023983A patent/KR10261732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12-27 AU AU2019419653A patent/AU2019419653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02 US US17/366,938 patent/US2021033671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8513A (zh) * | 2014-10-11 | 2016-05-1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852267A (zh) * | 2015-08-26 | 2018-03-2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接的上行链路信令 |
CN107733577A (zh) * | 2016-08-11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进行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737045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复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80368200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cket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19419653B2 (en) | 2022-11-24 |
EP3896877A4 (en) | 2022-02-16 |
CN111404633B (zh) | 2021-10-26 |
EP3896877A1 (en) | 2021-10-20 |
KR102617323B1 (ko) | 2023-12-21 |
WO2020140844A1 (zh) | 2020-07-09 |
KR20210104899A (ko) | 2021-08-25 |
AU2019419653A1 (en) | 2021-08-05 |
US20210336717A1 (en) | 2021-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47479B (zh) |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91265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294171B (zh) | 一种配置逻辑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5191459B (zh) | 直接通信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 |
US11419111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1525982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99178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with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duplicate transmission function | |
KR20200044959A (ko) | 신호 송신 방법,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 |
CN110876201B (zh) |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080861A1 (en) |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ed channel,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
CN113039832B (zh) | 一种异系统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3316202A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0933746B (zh) | 一种能力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 |
US20220329515A1 (en) | Multi-hop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404633B (zh) | 一种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0831169B (zh) | 一种配置载波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22140996A1 (zh) |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109768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1543113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208089A (zh) |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4095978B (zh) | 一种配置终端设备的方法及设备 | |
US20220279488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13259991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338242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