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0910A -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0910A
CN111400910A CN202010182505.XA CN202010182505A CN111400910A CN 111400910 A CN111400910 A CN 111400910A CN 202010182505 A CN202010182505 A CN 202010182505A CN 111400910 A CN111400910 A CN 111400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tower
lightning current
quadrangula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2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0910B (zh
Inventor
姚学玲
陈景亮
李天权
李晴晴
陈文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8250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0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0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0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0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0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通过对注入的雷电流分量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其中心频率及其频谱分布规律;在ANSYS MAXWELL环境中建立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电磁场仿真计算模型;同时建立相应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验证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优化仿真计算模型,准确地获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各支路上的分流情况,在RRU供电电源的芯线与屏蔽层之间加装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模拟实际雷击的过电压防护效果,以及压敏电阻+电源芯线支路的雷电流分流情况,为四角塔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方案的确定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仿真、试验数据的支撑。

Description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系统雷击防护领域,涉及一种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雷击是自然界的一种高电压大电流放电现象,涉及冲击力、电磁力、焦耳热效应等多场耦合的物理效应,对通信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轻者影响通信的质量,重者造成通信基站的损坏。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全面普及,面对复杂接地环境的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愈来愈重要。这是因为:当雷击通信基站系统时,基站系统的电源和通信设备也需要承受巨大的雷电流脉冲冲击,但由于通信系统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当雷击通信基站时,在地面上会形成极高的雷击过电压,使整个接地网上的电位迅速抬升,造成地电位反击。
针对目前通信基站系统的电位分布和雷电流在四角塔本体、引下线及其安装位置、基站供电电源的屏蔽层和芯线上的雷电流分流特性难以遍历实测的现状,开展四角塔通信系统雷击建模计算和分流特性验证的研究工作,获得针对不同雷电参数雷击条件下四角塔通信系统中杆塔、电源线、引下线、电源线屏蔽层和芯线等各支路的自感、相互之间的互感以及各支路的雷电流分流情况,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并优化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为四角塔通信基站电源和设备(RRU)的雷电防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准确地获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塔杆四角塔、引下线、屏蔽层、电源线各支路自感,相互之间的互感,以及雷电流在各支路上的分流情况,为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电源和设备的雷电防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注入的雷电流分量进行频谱或能谱的分析,获得雷电流分量的中心频率及频谱分布规律;
(2)根据获得的雷电流的频谱分布,建立基于ANYSYS环境下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电磁场仿真计算模型;
(3)输入各部件的相关结构参数及仿真和实验验证之间的预设偏差;
(4)仿真计算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自感和电阻;
(5)仿真计算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相互耦合的互感;
(6)获得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等效自感量、电阻;其相互之间互感耦合的电感量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以及各部件电阻的函数表达式;电源线的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过电压防护压敏电阻的仿真参数;
(7)在MATLAB/ATP中建立包括电源线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参数化仿真模型;
(8)获得产生给定雷电流波形数值仿真电路的参数;
(9)根据仿真得到的电流参数,建立相应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10)分析实验验证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大于预设值,则优化参数化仿真模型直至满足为止;
(11)计算具有特定负载和特定电参数雷电流分量注入下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电容C、电感L1、波形调整电阻R以及雷电流在四角塔、引下线、四角塔接地线、电源芯线各不同支路的分流特性,其中各支路分流特性包括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参数以及各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
进一步,所述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包括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和被试对象;
所述被试对象包括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电源线以及上述各部件的不同组合形式,组合形式包括避雷针+四角塔、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避雷针+四角塔+接地线、四角塔+接地线、四角塔+接地线+电源线;
所述的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由高压直流充电电源、储能电容、放电开关以及驱动单元、连线等效电感组成。
进一步,所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和被试对象之间由电气连接线连接,电气连接线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与各组合形式的被试对象进行电气连接,发生器回路、电气连接线和被试对象构成矩形环,且矩形环两平行电气连接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进一步,所述步骤(9)实验验证过程中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及其组合部件总电感的实验验证方法是:
(1.1)首先进行不带被试对象的雷电流实验,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与电气连接线连接成实验回路,电气连接线的连接形状平行、且电气连接线为间距有一定距离的矩形环,用电流线圈和示波器测量在规定放电电压下的输出电流波形,然后根据波形和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储能电容计算得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和电气连接线的等效电感参数L1
(1.2)不改变电气连接线的规格和长度,将被试对象接入实验回路,电气连接线、被试对象连接成矩形环,用电流线圈和示波器测量在规定放电电压下的输出电流波形,然后根据波形和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储能电容计算得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被试对象的等效电感参数L2
(1.3)被试对象的电感值L为L2与L1之间的差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9)实验验证过程中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实验验证方法是:
(2.1)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以及过电压防护器件电气连接在一起;
(2.2)在四角塔支路、引下线支路、屏蔽层支路、电源芯线支路分别套接电流线圈,用于提取雷电流在各支路中的分流,并通过四通道示波器进行采集和记录;
(2.3)将通过实验采集获得的各支路雷电流的参数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进一步,
实验验证过程包括多种组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避雷针+四角塔、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屏蔽线、避雷针+三角塔+引下线+屏蔽线+三角塔接地线+电源芯线+接地电阻组合形式。
进一步,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仿真参数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1)将压敏电阻在小电流区10μA—10mA、中电流区1kA—10kA或20kA、大电流区30kA—50kA或100kA进行流经电流和两端电压的测量,每个区的数据点不少于3个;
(2)根据测得的压敏电阻的电流值和其两端的电压值,根据下面公式:
Figure BDA0002413067410000041
两边取对数得:
lnIi=lnkii lnUi
求得压敏电阻在3个电流区的结构系数和非线性系数(K11)、(K22)和(K33),作为参数化仿真电路中压敏电阻的仿真参数。
本发明根据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实体结构,通过对注入的雷电流分量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其中心频率及其频谱分布规律;在ANSYS MAXWELL环境中建立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电磁场仿真计算模型;同时建立相应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并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验证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优化仿真计算模型,准确地获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塔杆四角塔、引下线、屏蔽层、电源线各支路自感,相互之间的互感,以及雷电流在各支路上的分流情况,为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电源和设备(RRU)的雷电防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在RRU供电电源的芯线与屏蔽层之间加装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模拟实际雷击的过电压防护效果,以及压敏电阻+电源芯线支路的雷电流分流情况,为四角塔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方案的确定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仿真、试验数据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四角塔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四角塔通信系统系统的雷击建模计算的流程图
图4a是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的原理图
图4b只包含雷电流实验回路自身电感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
图4c被测试验品接入后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
图5是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雷电流分流特性的仿真和实验回路
图6是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带有电源防护的雷电流分流特性的仿真和实验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本发明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接地电阻以及远端射频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e)。
参见图2,四角塔包括四个主支柱、连接四个主支柱的横向连杆和斜向连杆,RRU可以挂接在四角塔的其中一个主支柱上或者每个主支柱上均挂接1套RRU,RRU的电源线可以沿四角塔其中一个角钢支柱内侧走线向RRU供电或沿每个角钢支柱的内侧向各自的RRU供电;或者电源线也可以沿中心引下线走线向RRU供电;电源线包括屏蔽层和电源芯线。
参见图3,本发明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雷击建模计算流程如下:
(1)对注入的雷电流分量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其中心频率及其频谱分布规律;
针对具有反极性的雷电流分量,采用频谱分析获得雷电流分量的中心频率;对于单极性的雷电流分量,采用能谱分析获得雷电流分量的中心频率。
(2)在ANSYS MAXWELL环境中,根据获得的雷电流的频谱分布,建立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电磁场仿真计算模型;
(3)输入各部件的相关结构参数及仿真和实验验证之间的预设偏差;
(4)仿真计算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自感和电阻。
(5)仿真计算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相互耦合的互感。
(6)获得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避雷针、四角塔、电源线、接地线的等效自感量、电阻与其包含相互之间互感耦合的电感量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以及各部件电阻的函数表达式。
(7)在MATLAB/ATP中建立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参数化仿真模型;
(8)获得产生给定雷电流波形数值仿真电路的参数;
(9)根据仿真得到的电流参数,建立相应的雷电流实验验证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其中实验验证的对象包括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各部件,具体包括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及接地线等;及其相互组合,包括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避雷针+四角塔+接地线+电源线+防雷模块等。
(10)分析实验验证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大于预设值,则优化仿真计算模型重新计算直至满足为止。
雷电流发生原理图以及四角塔或接地线或电源芯线自感的验证回路,或者抱屏蔽层和电源芯线组合的电感的验证实验电路分别如图4a、4b、4c。
参见图4a为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的原理图,图4a中,C为储能电容,K为放电开关,L1为雷电流实验回路的自身电感,L2为被试品,即本发明中的验证对象,包括避雷器、四角塔、引下线、电源芯线和接地线等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部件,以及四角塔、引下线、电源芯线和接地线等相互耦合的组合模式。
参见图4b所示的只包含自身电感L1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通过控制储能电容C上的放电电压,可以输出只包含图4a所示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自身电感L1的电流波形W1。根据雷电流波形W1的波形周期T1参数与储能电容C与电感L1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2413067410000071
由此,根据周期T1和储能电容C可以求得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的自身电感L1。其中,图4a中实验验证回路的自身电感L1包含雷电发生器内部的连线电感以及雷电发生器与被试品之间的所有电连接的电感。这里,电连接可以是金属排线、金属导线等;为了减少电气连接线之间电磁场对电感量实验值的影响,电气连接线l11、l12、l13和l14呈矩形布局,且电气连接线l11与l13以及l12与l14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近,距离不宜小于1-2m。具体来讲,图4b中电气连接线各部分长度或者说电感量l11、l12、l13和l14需要依据被测试样(包括避雷针、四角塔等部件)的长度尺寸而变化。
参见图4c,为被测试验品接入后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图4c中电气连接线l21、l22和l23之和与图4c中l11、l12、l13和l14各部分长度或者说电感量之和应完全相等。同理,通过控制储能电容C上的放电电压,可以输出只包含被试品在内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的电流输出波形W2。根据雷电流波形W2的波形周期T2参数与储能电容C与电感L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2413067410000081
根据周期T2和储能电容C可以求得包含被试品在内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的总电感L。由此求得:被试品的电感为:L2=L-L1。
在验证实验中,被试品可以是单独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部件—避雷针、引下线、四角塔、接地线和电源芯线,也可以是上述中两个及多个的组合试品。组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避雷针+四角塔(模拟引下线与三角塔不良)、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屏蔽线(模拟RRU供电电源的过电压防护器件不动作)、避雷针+三角塔+引下线+屏蔽线+三角塔接地线+电源芯线(模拟RRU供电电源的过电压防护器件动作)+接地电阻组合形式。而“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电源芯线”正好模拟了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在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所设计安装的防雷器件的高阻状态和低阻状态两种情况相对应。
参见图5,建立包含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接地线、接地电阻以及RRU供电电源共模防护、差模防护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参数化电路仿真模型,计算具有特定负载(除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等之外,还包括接地连接线和接地电阻)和特定电参数雷电流分量注入下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电容C、电感L1、波形调整电阻R以及雷电流在四角塔主体(包括四个主支柱、横向和斜向连接)、引下线、接地线、电源芯线各不同支路的分流特性,其中各支路分流特性主要包括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等参数以及各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分流特性的实验验证回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实验验证回路包括高压直流充电单元、储能单元、安全保护单元、波形形成单元、放电单元、试品以及测量单元。
(2)高压直流充电单元由调压器Tr、变压器Tt、整流硅堆D和充电限流电阻R1组成;储能单元由电容C完成;安全保护单元由电阻R2和开关S串联组成;放电单元为放电开关K;电阻R和电感L1以及电容C为波形形成单元,其电参数具体量值是从图2所示的仿真计算得到,用以产生满足特定负载和给定电流波形的电路参数;
(3)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分别用4个支路并联的电路来表征,其中,L、R表示避雷针支路的电感和电阻,L、R表示四角塔支路的电感和电阻,L、R表示引下线支路的电感和电阻,L、R表示电源线屏蔽层支路的电感和电阻,L、R表示电源线芯线支路的电感和电阻,L、R表示接地连接线的电感和接地电阻。
(4)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四角塔支路、引下线支路、屏蔽层支路、电源芯线支路的分流由电流传感器I、I、I和I进行提取并输出到示波器进行测量。
(5)对示波器测得的雷电流波形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即可得到给定雷电流注入下各支路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等参数以及各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得到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可以为RRU电源和信号的雷电防护提供理论与实验数据支撑。
参见图6,建立除了包含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接地线、接地电阻外,还包含有RRU供电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过电压防护压敏电阻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参数化电路仿真模型,计算具有特定负载(除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等之外,还包括接地连接线和接地电阻)和特定电参数雷电流分量注入下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电容C、电感L1、波形调整电阻R以及雷电流在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电源芯线各不同支路的分流特性,其中各支路分流特性主要包括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等参数以及各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
带有电源防护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分流特性的实验验证回路的工作原理与图5相似,其中的差异主要包括RRU供电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其仿真参数的计算和设置,具体如下:
(1)重复图5所示仿真电路的过程(1-3)。
(2)在压敏电阻的小电流区、中电流区和大电流区进行流经电流和两端电压的测量,其中,每个区的数据点不少于3个。小电流区、中电流区、大电流区的电流范围分别为(10μA—10mA)、(1kA—10kA或20kA)和(30kA—50kA或100kA)。
(3)根据上述第二步(2)测得的压敏电阻的电流值和其两端的电压值,根据下面公式:
Figure BDA0002413067410000101
两边取对数得:
lnIi=lnkii lnUi
求得压敏电阻在3个电流区的结构系数和非线性系数(K11)、(K22)和(K33)。
(4)将这3组结构系数和非线性系数输入到如图6所示的参数化仿真电路中,设定压敏电阻的参数。
(5)重复图5所示的仿真电路的计算过程(4-5),计算可得到给定雷电流注入下各支路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等参数以及各支路(包括压敏电阻+电源芯线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得到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可以为RRU电源雷电防护方案的确立提供理论与实验数据支撑。
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注入的雷电流分量进行频谱或能谱的分析,获得雷电流分量的中心频率及频谱分布规律;
(2)根据获得的雷电流的频谱分布,建立基于ANYSYS环境下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电磁场仿真计算模型;
(3)输入各部件的相关结构参数及仿真和实验验证之间的预设偏差;
(4)仿真计算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自感和电阻;
(5)仿真计算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相互耦合的互感;
(6)获得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四角塔接地线的等效自感量、电阻;其相互之间互感耦合的电感量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以及各部件电阻的函数表达式;电源线的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过电压防护压敏电阻的仿真参数;
(7)在MATLAB/ATP中建立包括电源线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参数化仿真模型;
(8)获得产生给定雷电流波形数值仿真电路的参数;
(9)根据仿真得到的电流参数,建立相应的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10)分析实验验证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大于预设值,则优化参数化仿真模型直至满足为止;
(11)计算具有特定负载和特定电参数雷电流分量注入下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电容C、电感L1、波形调整电阻R以及雷电流在四角塔、引下线、四角塔接地线、电源芯线各不同支路的分流特性,其中各支路分流特性包括雷电流的峰值、波前时间、半峰值时间、反极性振荡参数以及各支路雷电流分流的比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实验验证回路包括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和被试对象;
所述被试对象包括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接地线、电源线以及上述各部件的不同组合形式,组合形式包括避雷针+四角塔、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避雷针+四角塔+接地线、四角塔+接地线、四角塔+接地线+电源线;
所述的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由高压直流充电电源、储能电容、放电开关以及驱动单元、连线等效电感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和被试对象之间由电气连接线连接,电气连接线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与各组合形式的被试对象进行电气连接,发生器回路、电气连接线和被试对象构成矩形环,且矩形环两平行电气连接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实验验证过程中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中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及其组合部件总电感的实验验证方法是:
(1.1)首先进行不带被试对象的雷电流实验,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与电气连接线连接成实验回路,电气连接线的连接形状平行、且电气连接线为间距有一定距离的矩形环,用电流线圈和示波器测量在规定放电电压下的输出电流波形,然后根据波形和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储能电容计算得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和电气连接线的等效电感参数L1
(1.2)不改变电气连接线的规格和长度,将被试对象接入实验回路,电气连接线、被试对象连接成矩形环,用电流线圈和示波器测量在规定放电电压下的输出电流波形,然后根据波形和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的储能电容计算得到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被试对象的等效电感参数L2
(1.3)被试对象的电感值L为L2与L1之间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实验验证过程中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实验验证方法是:
(2.1)将雷电流分量发生电路、电气连接线、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电源线以及过电压防护器件电气连接在一起;
(2.2)在四角塔支路、引下线支路、屏蔽层支路、电源芯线支路分别套接电流线圈,用于提取雷电流在各支路中的分流,并通过四通道示波器进行采集和记录;
(2.3)将通过实验采集获得的各支路雷电流的参数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验验证过程包括多种组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避雷针+四角塔、避雷针+四角塔+引下线+屏蔽线、避雷针+三角塔+引下线+屏蔽线+三角塔接地线+电源芯线+接地电阻组合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过电压保护压敏电阻仿真参数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1)将压敏电阻在小电流区10μA—10mA、中电流区1kA—10kA或20kA、大电流区30kA—50kA或100kA进行流经电流和两端电压的测量,每个区的数据点不少于3个;
(2)根据测得的压敏电阻的电流值和其两端的电压值,根据下面公式:
Figure FDA0002413067400000031
两边取对数得:
ln Ii=ln kiiln Ui
求得压敏电阻在3个电流区的结构系数和非线性系数(K11)、(K22)和(K33),作为参数化仿真电路中压敏电阻的仿真参数。
CN202010182505.XA 2020-03-16 2020-03-16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400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505.XA CN111400910B (zh) 2020-03-16 2020-03-16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2505.XA CN111400910B (zh) 2020-03-16 2020-03-16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0910A true CN111400910A (zh) 2020-07-10
CN111400910B CN111400910B (zh) 2022-06-07

Family

ID=7143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2505.XA Active CN111400910B (zh) 2020-03-16 2020-03-16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091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318A (en) * 1994-07-13 1996-07-16 B. F. Goodrich Flightsystems, Inc. Lightning strike detection and mapping system
JP2011149729A (ja) * 2010-01-19 2011-08-04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雷電流分布推定システム
US20120029853A1 (en) * 2011-05-16 2012-0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on a structure
CN102565628A (zh) * 2012-02-07 2012-07-11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基于雷电流幅值区间分布的架空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CN10381032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变电站通信设备接地体电位升的方法
CN103823101A (zh) * 2014-03-14 2014-05-28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一种测量带避雷线的输电线路杆塔冲击分流系数的方法
WO2014173314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行波特性测试系统
WO2014173317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电磁暂态动模实验系统
DE102013114546A1 (de) * 2013-12-19 2015-06-25 Epcos Ag Computerimplementierbares Verfahren zur Simulation des elektrischen Verhaltens eines Ableiters
US20150293264A1 (en) * 2012-11-15 2015-10-15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Lightning-strike electric charge esti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9492330A (zh) * 2018-12-06 2019-03-19 西安交通大学 单一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仿真计算方法
CN109738489A (zh) * 2018-12-06 2019-05-10 西安交通大学 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318A (en) * 1994-07-13 1996-07-16 B. F. Goodrich Flightsystems, Inc. Lightning strike detection and mapping system
JP2011149729A (ja) * 2010-01-19 2011-08-04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雷電流分布推定システム
US20120029853A1 (en) * 2011-05-16 2012-0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on a structure
CN102565628A (zh) * 2012-02-07 2012-07-11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基于雷电流幅值区间分布的架空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方法
US20150293264A1 (en) * 2012-11-15 2015-10-15 Toh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Lightning-strike electric charge esti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14173314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行波特性测试系统
WO2014173317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电磁暂态动模实验系统
DE102013114546A1 (de) * 2013-12-19 2015-06-25 Epcos Ag Computerimplementierbares Verfahren zur Simulation des elektrischen Verhaltens eines Ableiters
CN103810323A (zh) * 2013-12-30 2014-05-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评估变电站通信设备接地体电位升的方法
CN103823101A (zh) * 2014-03-14 2014-05-28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一种测量带避雷线的输电线路杆塔冲击分流系数的方法
CN109492330A (zh) * 2018-12-06 2019-03-19 西安交通大学 单一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仿真计算方法
CN109738489A (zh) * 2018-12-06 2019-05-10 西安交通大学 多重连续雷电流分量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 ZHANG ET AL: "Representation of Lightning Return Stroke Channel in FDTD Code and its Impact on Lightning-Produced Electric Field Calculation", 《2018 3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ICLP)》 *
L. HENGZHEN ET AL: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attered current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tower being lightning struck", 《2017 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ICROSYSTEMS (ICICM)》 *
O. BONDAR ET AL: "Lightning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the components of cladding structure", 《2016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ICLP)》 *
S. VISACRO ET AL: "Evaluation of current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ightning discharge channel by a hybrid electromagnetic model", 《SILVEIRA / 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 *
吴昊: "基于线路雷电流波形特征的雷击故障定位及雷电参数反演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杨琳: "接地系统暂态特性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纪思 等: "一种基于零序电流的输电线路行波保护雷击干扰识別方法", 《电瓷避雷器》 *
黄瑞莹: "雷电冲击下线路—杆塔—接地网一体化全波建模及电磁暂态特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0910B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cev Time-and frequency-dependent lightning surg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ing electrodes
CN103257293B (zh)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电磁暂态动模实验系统
WO2014173314A1 (zh)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行波特性测试系统
CN104714067A (zh) 用于接地装置冲击阻抗测试的便携式雷电流产生装置及方法
CN104155626B (zh) 一种检测电压互感器抵御地电位升高能力的系统
CN204514974U (zh) 用于接地装置冲击阻抗测试的便携式雷电流产生装置
CN109523165A (zh) 一种基于有限信息的电压暂降状态估计方法
Huang et al. Analysis of short-circuit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artificial grounding faults on DC transmission lines
CN111025024B (zh) 基于实测与仿真的变电站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5044505A (zh) 一种基于大功率直流电源的接地网直流分流系数测量方法
CN108761184B (zh) 一种基于雷电冲击的铁塔电位分布及阻抗特性测试方法
CN203275543U (zh) 一种输电线路雷电电磁暂态动模实验系统
CN106885946A (zh) 一种冲击接地阻抗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11398707B (zh) 三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CN112285425B (zh) 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计算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7290624B (zh) 一种适用于非有效接地配电网的三相配电线路模型
CN111400910B (zh) 四角塔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特性计算方法
CN108663573A (zh) 一种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CN107704702A (zh) 一种获取egla间隙放电电压承担率的方法
CN111651952B (zh) 一种抱杆通信系统雷电流特性的计算方法
Lia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ing grid for substation
CN111460704B (zh) 一种通信基站系统的雷电流分流和防护特性计算方法
CN104833883A (zh) 一种基于10-35kV短路接地的地网测试方法
Syutkin et al.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 response of grounding systems using the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CN110850231A (zh) 应用于铁路牵引变电所的地网安全实时分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