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2069A -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92069A
CN111392069A CN202010212244.1A CN202010212244A CN111392069A CN 111392069 A CN111392069 A CN 111392069A CN 202010212244 A CN202010212244 A CN 202010212244A CN 111392069 A CN111392069 A CN 111392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
angle
mass
fragment
coordinat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22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92069B (zh
Inventor
祁瑞
姚傅祯
姜泽华
刘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ublication of CN111392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2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92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92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GCOSMONAUTICS; VEHICLES 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4G1/00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2Parts of, 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tting in or to, cosmonautic vehicles
    • B64G1/24Guiding or controlling apparatus, e.g. for attitude control
    • B64G1/242Orbits and trajector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or al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automatic pilot
    • G05D1/08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 G05D1/0808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 G05D1/0816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to ensure stability
    • G05D1/0825Control of attitude, i.e. control of roll, pitch, or yaw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to ensure stability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空间碎片清理过程存在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该方法利用绳系拖曳系统,考虑了液体晃动和柔性绳的特性,在三维空间中建立了系统模型,并针对该系统设计了一种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仅通过拖船推进器实现拖曳空间碎片的同时稳定碎片姿态,有效地将带燃料的空间碎片稳定拖曳至预定轨道,能够高效率地清除空间中带有剩余燃料的大型空间碎片。

Description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系拖曳离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适用于带剩余液体的大型空间碎片清除过程,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近地空间技术为人们在通信、导航、天气预测、深空探测等方面带来极大便利,地球轨道资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人类的空间活动受到了空间碎片的威胁,其与航天器的对撞速率能够达到10km/s,破坏力巨大。在轨航天器会被较大的空间碎片直接摧毁,而较小的空间碎片也会对航天器表面甚至内部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缩短航天器使用寿命。空间碎片大量堆积降低了人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并对载人航天器的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尤其对于长期在轨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为躲避太空高速碎片,已经多次变轨。大型的空间碎片若被迫再入大气层,可能还会对地面的人类生存空间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Donald J.Kessler在1978年提出凯斯勒现象(Kessler Syndrome),预示随着空间碎片的数量增加,其碰撞概率会突增,进而产生更多的碎片。若达到一定数量级,这种级联效应会致使近地空间报废。实际上,2009年美国铱星33未能躲避已失效的俄罗斯宇宙2251,两者的碰撞制造了数千个大大小小的空间碎片。这似乎证实了空间碎片之间碰撞的凯斯勒现象已经被触发。Liou等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为了实现安全稳定的近地轨道环境,每年必须主动清除至少五个大型空间碎片。
目前用于主动碎片清除(ADR)的所有技术中,绳系拖曳“Tethered Space-tug(TST)”概念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绳系拖曳系统是近年衍生于空间绳系卫星系统的一种定义,其在卫星捕获、深空探测及大型空间碎片清理等方面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绝大多数TST系统研究中都将碎片视为纯刚体,而现今的绝大多数航天器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随着航天任务复杂程度提升,液体推进剂的质量占比也不断提升,因此TST系统中大型空间碎片的液体残余情况应当被考虑。2019年4月,波音公司的大容量通信卫星IS-29e在服务寿命刚达到20%的时候就因遭遇了推进系统故障而失联。其油箱中的残余燃料将对清除任务带来不少麻烦。大量液体的晃动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力矩和力,若超过系统调节的范围,将会造成系统控制失效或结构损坏。柔性绳和液体晃动带来的强非线性和强耦合性,使得系统的运动难以预测。目前仅在先技术[1](Aslanov V S,Yudintsev V V.The motion oftethered tug–debris system with fuel residual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2015)中将液体晃动考虑进了TST系统,但并没有考虑柔性绳的特性,在实际拖曳过程中,柔性绳的特性对系统影响较大,所以上述模型难以准确预测系统的运动状态;且未考虑该系统拖曳过程中的控制,在实际拖曳过程中碎片的旋转可能导致系绳缠绕或断裂,若不对拖曳过程中的系统加以控制,则任务成功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空间碎片清理过程存在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该方法利用绳系拖曳系统,考虑了液体晃动和柔性绳的特性,在三维空间中建立了系统模型,并针对该系统设计了一种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仅通过拖船推进器实现拖曳空间碎片的同时稳定碎片姿态,有效地将带燃料的空间碎片稳定拖曳至预定轨道,能够高效率地清除空间中带有剩余燃料的大型空间碎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通过在拖船上的飞爪或绳网对碎片进行捕获后,拖曳离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包含半弹簧阻尼系绳和燃料球摆的三维绳系拖曳系统物理模型,然后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在拖曳离轨的同时,利用拖船推进器实现系绳摆振抑制和碎片姿态控制。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单绳拖曳系统。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赤道轨道根素,推导轨道摄动方程,得到地心距离R0、轨道角速度ω0和轨道角加速度ε0
所述赤道轨道根素是由半长轴p、中间变量f,g,h,k和真经度L构成;采用经典轨道要素定义赤道轨道根素,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21
所述经典轨道要素由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俯角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22
和真近点角ν构成;将上式代入经典轨道要素的轨道摄动方程,可得: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31
其中,μ是地球引力常数,ax是径向加速度,ay是切向加速度,az是法向加速度,中间变量w和s的定义为w=1+fcosL+gsinL,s2=1+h2。并且能够通过赤道轨道根数得到此时的地心距离R0、轨道角速度ω0和轨道角加速度ε0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32
步骤二:建立三维TST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TST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碎片初始轨道在赤道面内,且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即从北极点上方俯视为逆时针转动。TST系统采用典型的“哑铃模型”,由一个相对大型的空间碎片、一个小型的拖船和一根柔性系绳组成,将碎片中燃料等效为一个球摆。
轨道坐标系fo(Coxoyozo)以TST系统的质量中心C0点为原点;z0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0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0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0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碎片的姿态通过本体坐标系fb(C2xbybzb)表示,本体坐标系原点固定在碎片的质量中心C2;三个坐标轴分别沿碎片的惯性轴方向。
拖船的质量为m1,碎片刚体的质量为m2,剩余燃料球摆的质量为m3,燃料球摆的长度为l3。在轨道坐标系fo下,拖船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1,碎片刚体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2,燃料球摆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3。在本体坐标系fb下,碎片与系绳结点的位置矢量为ρ1,燃料球摆固定点的位置矢量为ρ2。碎片的姿态角是本体坐标系fb相对于轨道坐标系fo的欧拉角,在本体坐标系fb下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33
通过广义坐标能够确定TST系统的位置,进而实现拉格朗日方程,所述广义坐标包括:
(1)绳长l,从拖船质心到碎片系绳结点的距离;
(2)角度φ,燃料球摆在xbzb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3)角度σ,燃料球摆与其在xbzb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4)角度α,系绳在xozo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5)角度β,系绳与其在xozo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6)角度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41
碎片滚转角;
(7)角度θ,碎片俯仰角;
(8)角度ψ,碎片偏航角。
通过上述八个广义坐标能够得到燃料在油箱中的位置、碎片外壳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拖船在轨道坐标系中位置。并能够确定位置矢量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42
以及速度矢量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43
其中,TST系统的总质量M=m1+m2+m3。V1、V2、V3分别表示拖船质心的速度矢量、碎片刚体质心的速度矢量、燃料球摆质心的速度矢量。
其中,Aob为本体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e=[cosαcosβ,-sinβ,sinαcosβ]T是系绳方向的单位列向量,e3=[-sinφcosσ,sinσ,-cosφcosσ]T是单摆方向的单位列向量,l3为燃料球摆的长度。
TST系统受到的总广义力Qj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44
其中,q1=l,q2=φ,q3=σ,q4=α,q5=β,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45
q7=θ,q8=ψ,Dj为广义阻尼力,与系绳的材料有关,F为拖船的推力矢量,因为轨道坐标系不是惯性坐标系,因此必须加上惯性力Ii,I1、I2、I3分别为拖船质心所受惯性力、碎片刚体质心所受惯性力、燃料球摆质心所受惯性力。
然后能够写出拉格朗日方程: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1
其中,T是TST系统的动能,Vg是TST系统的引力势能,Ve是系绳的弹性势能。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的八元一次方程能够得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三:设计TST系统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
TST系统的姿轨一体化控制分为三部分:轨道机动、系绳摆振控制和碎片姿态控制。
首先设计一种系绳摆振控制方法:利用拖船横向推力,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建立坐标系fA:原点为碎片刚体质心C2,zA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A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A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A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在坐标系fA下,拖船的机械能Eh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2
其中,χ是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Vh是拖船在坐标系fA下的速率。当拖船不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施加一个固定大小的横向推力Fh,所述推力始终垂直并指向C2xA轴,构成一个有势力;当拖船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Fhlsinχ为0。
横向推力Fh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3
其中,夹角χ的单位为deg,Ch是常系数,kh是与夹角χ有关的数。所述横向推力能够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
然后进行碎片姿态控制方法设计。建立坐标系fB:原点位于碎片刚体质心上,xB轴指向拖船质心。通过上述的系绳摆振控制方法,能够使得拖船与碎片的相对位置不变,因而被近似认为系绳张力方向恒定,即指向xB轴。在坐标系fB下,碎片的机械能EL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4
其中,碎片横向角γ为系绳和xB轴之间的夹角,d为绳结点与碎片质心的距离,I是碎片的惯性张量,ω是碎片在本体系下的角速度矢量,FT是系绳张力。将系绳张力FT定义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5
其中,FTo是初始系绳张力,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56
是绳结点在xB轴的坐标,ΔFT是系绳张力增量。系绳张力增量始终做负功,耗散机械能,实现无源性控制,使得碎片横向角收敛,达到控制碎片姿态的效果。但系绳张力控制依靠拖船上的系绳卷扬机,会有较大偏差,难以实现精确控制。水平推力与系绳张力成正相关,因此利用水平推力FL的控制来代替系绳张力FT的控制,将水平推力FL定义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61
其中,FLo是初始水平推力,η是系绳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ΔFL是系绳水平推力,τ为系绳结点矢量ρ1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单位为deg。
水平推力在控制系统姿态的同时也可使得TST系统轨道发生机动,结合水平推力FL和横向推力Fh就能够实现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相比于一般的绳系拖曳系统,考虑了液体晃动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分析带有剩余液体的大型空间碎片拖曳时的系统运动。
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采用的姿轨一体化控制能够在实现轨道转移的同时对碎片姿态以及系绳摆振进行控制,降低了拖曳过程中系绳缠绕的风险。
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采用的姿轨一体化控制仅依靠拖船推进器就能实现,排除了系绳张力控制器的不稳定性。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一TST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步骤一TSS哑铃模型;
图3是本发明步骤一广义坐标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步骤四系绳摆振控制参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步骤四碎片姿态控制参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步骤四碎片姿态控制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例中广义坐标变化图,其中图7a)为绳长l的时间历程,图7b)为燃料球摆面内角φ的时间历程,图7c)为燃料球摆面外角σ的时间历程,图7d)为系绳面内角α的时间历程,图7e)为系绳面外角β的时间历程,图7f)为碎片滚转角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62
的时间历程,图7g)为碎片俯仰角θ的时间历程,图7h)为碎片偏航角ψ的时间历程;
图8是本发明实例中碎片的欧拉角速度时间历程,图8a)为碎片滚转角速度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1
的时间历程,图8b)为碎片俯仰角速度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2
的时间历程,图8c)为碎片偏航角速度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3
的时间历程;
图9是本发明实例中TST系统的实时高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空间中存在许多空间碎片,且空间碎片聚集在地球同步轨道附近。为了清除一个带有剩余燃料的报废卫星,利用一个具有机动性的拖船捕获该失效卫星后,使用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将失效卫星拖拽至地球同步轨道上空300km高度的坟墓轨道。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赤道轨道根素,推导轨道摄动方程,得到地心距离R、轨道角速度ω和轨道角加速度ε
本发明使用赤道轨道根素(半长轴p,f,g,h,k和真经度L),赤道轨道根素可用经典轨道要素(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俯角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4
和真近点角ν)来定义: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5
将上式代入经典轨道要素的轨道摄动方程,可得: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76
其中,μ是地球引力常数,ax是径向加速度,ay是切向加速度,az是法向加速度,中间变量的定义为w=1+fcosL+gsinL,s2=1+h2。并且能够通过赤道轨道根数得到此时的地心距离R、轨道角速度ω和轨道角加速度ε: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81
步骤二:建立绳系拖曳系统的哑铃型模型,简化模型后确定轨道坐标系、本体坐标系和广义坐标。
如图1所示,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碎片初始轨道在赤道面内,且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即从北极点上方俯视为逆时针转动。TST系统采用典型的“哑铃模型”,由一个相对大型的空间碎片、一个小型的拖船和一根柔性系绳组成;对TST系统进行如下简化:(1)被捕获的碎片为带有剩余燃料的刚体,并将剩余燃料的晃动等效为球摆模型,杆的一端铰链固定在油箱中心位置,杆的质量不计,杆的另一端为燃料质点;(2)拖船视为一个质点,拖船带有一个姿态控制系统,能够保持拖船前进所需的方向;(3)系绳卷扬机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在拖船上,且系绳不产生扭矩;(4)所述系绳质量不计,是具有刚度和阻尼的半弹簧;(5)忽略碎片刚体自身的重力梯度力矩。
轨道坐标系fo(Coxoyozo)以TST系统的质量中心C0点为原点;z0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0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0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0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碎片的姿态通过本体坐标系fb(C2xbybzb)表示,本体坐标系原点固定在碎片的质量中心C2;三个坐标轴分别沿碎片的惯性轴方向。
如图2所示,拖船的质量为m1,碎片刚体的质量为m2,剩余燃料球摆的质量为m3,燃料球摆的长度为l3。在轨道坐标系fo下,拖船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1,碎片刚体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2,燃料球摆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3。在本体坐标系fb下,碎片与系绳结点的位置矢量为ρ1,燃料球摆固定点的位置矢量为ρ2。碎片的姿态角是本体坐标系fb相对于轨道坐标系fo的欧拉角,在本体坐标系fb下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82
碎片姿态角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83
采用3-2-1顺序的欧拉角进行描述,则轨道坐标系fo到碎片的本体坐标系fb的转换矩阵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84
其中,Rx、Ry、Rz分别为XYZ轴的旋转矩阵。则本体坐标系相对于轨道坐标系的相对角速度ωb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91
通过广义坐标能够确定TST系统的位置,进而实现拉格朗日方程,如图3所示,所述广义坐标包括:
(1)绳长l,从拖船质心到碎片系绳结点的距离;
(2)角度φ,燃料球摆在xbzb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3)角度σ,燃料球摆与其在xbzb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4)角度α,系绳在xozo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5)角度β,系绳与其在xozo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6)角度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92
碎片滚转角;
(7)角度θ,碎片俯仰角;
(8)角度ψ,碎片偏航角。
通过上述八个广义坐标能够得到燃料在油箱中的位置、碎片外壳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拖船在轨道坐标系中位置。
步骤三: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动力学公式,得到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r1、r2、r3之间的关系如下: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93
其中,Aob为本体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e=[cosαcosβ,-sinβ,sinαcosβ]T是系绳方向的单位列向量,e3=[-sinφcosσ,sinσ,-cosφcosσ]T是单摆方向的单位列向量,l3为燃料球摆的长度。
由拖船、碎片外壳和燃料围绕系统质心C0的相对运动,则质心相对运动方程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094
联立式(3)和式(4),得到位置坐标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1
其中,TST系统的总质量M=m1+m2+m3
拖船、碎片外壳和燃料在轨道坐标系中的动能T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2
其中J是碎片的惯性张量。
V1、V2、V3分别表示拖船质心的速度矢量、碎片刚体质心的速度矢量、燃料球摆质心的速度矢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3
因为轨道坐标系fo不是惯性坐标系,因此必须加上惯性力Ii,I1、I2、I3分别为拖船质心所受惯性力、碎片刚体质心所受惯性力、燃料球摆质心所受惯性力,表示为:
Ii=-mi[-ω×ω×R+ε×R-ω×ω×ri+ε×ri+2ω×Vi],i=1,2,3 (11)
其中,ω和ε分别是轨道坐标系的角速度矢量和角加速度矢量,ω=[0,ω,0]T,ε=[0,ε,0]T,R是系统质心相对地心的位置矢量R=[0,0,R]T。ω、ε和R可以由轨道动力学得到。
引力势能Vg通过二阶泰勒展开得: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4
其中,ez是z0轴的单位向量,由质心定理可知第二项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5
为0。
系绳的弹性势能Ve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06
其中k是系绳的刚度系数,k=EA/l0,E是系绳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A是系绳横截面积,l0为系绳的原长。若l<l0,则绳处于松弛状态,弹性势能为0。
广义阻尼力Dj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1
其中C为系绳的阻尼系数,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2
ξ是系绳阻尼比,ρ是系绳密度。若l<l0,则绳处于松弛状态,广义阻尼力为0。
因此系统的总广义力Qj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3
其中,F为拖船的推力矢量,q1=l,q2=φ,q3=σ,q4=α,q5=β,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4
q7=θ,q8=ψ。用拉格朗日公式写出动力学方程: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5
通过式建立的八元一次方程能够得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因太复杂故不做展示。
步骤四:设计TST系统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
TST系统的姿轨一体化控制可分为三部分:轨道机动、系绳摆振控制和碎片姿态控制。
首先利用拖船横向推力,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如图4所示,建立坐标系fA:原点为碎片刚体质心C2,zA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A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A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A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在坐标系fA下,拖船的机械能Eh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6
其中,Vh是拖船在坐标系fA下的速率,χ是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当拖船不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施加一个固定大小的横向推力Fh,该推力始终垂直并指向C2xA轴,构成一个有势力;当拖船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Fhlsinχ为0。
将横向推力Fh定义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17
其中,Ch是常系数,kh是与夹角χ有关的数,χ单位为deg。该横向推力能够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
然后进行碎片姿态控制方法设计。如图5所示,建立坐标系fB:原点位于碎片刚体质心上,xB轴指向拖船质心。通过上述的系绳摆振控制方法,能够使得拖船与碎片的相对位置不变,可以近似认为系绳张力方向恒定,即指向xB轴。在坐标系fB下,碎片的机械能EL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1
其中,碎片横向角γ为系绳和xB轴之间的夹角,d为绳结点与碎片质心的距离,I是碎片的惯性张量,ω是碎片在本体系下的角速度矢量,FT是系绳张力。将系绳张力FT定义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2
其中,FTo是初始系绳张力,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3
是绳结点在xB轴的坐标,ΔFT是系绳张力增量。在该控制率下,我可以将Lyapunov函数写作V=EL,且能始终保证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4
其中只有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5
时ΔT有效,因此最终系统的解会收敛到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6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7
再根据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发现系统并不能保证收敛到γ=0。所以在没有外界扰动的情况下,绳结点的运动轨迹最终会趋于新参考系中垂直于xB轴平面的一个圆。但由于自旋轴为最大惯量主轴,所以当碎片对称时,横向姿态运动将衰减至0,绳结点会位于xB轴上相对静止。并且机械能EL存在下界0,往往耗散的能量要远小于碎片的转动动能,因此碎片最终会有一个绕最大惯量主轴的自旋角速度。至此,该控制律的稳定性便得到了证明。
当碎片为非合作目标时,难以获取碎片的姿态角速度与捕获状态,上述控制策略必须依靠观测绳结点的位置来实现。如图6所示,有两种判定策略:通过绳结点与两星质心连线的距离r判定;通过系绳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η判定。控制律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8
若系绳张力控制依靠拖船上的系绳卷扬机,会有较大偏差,难以实现精确控制。水平推力与系绳张力成正相关,因此利用水平推力FL的控制来代替系绳张力FT的控制,将水平推力FL定义为: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29
其中,FLo是初始水平推力,η是系绳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ΔFL是系绳水平推力,CL是常系数,τ为系绳结点矢量ρ1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单位为deg。
水平推力在控制系统姿态的同时也可使得TST系统轨道发生机动,结合水平推力FL和横向推力Fh就能够实现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
步骤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
Figure BDA0002423225100000131
根据上述参数进行仿真,同时积分运动微分方程与轨道摄动方程,得到图7、图8和图9。通过图7a),能够发现系绳张力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图7b)和7c),能够发现欠驱动系统难以抑制液体晃动;通过图7d)和7e),能够发现系绳的摆振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通过图7f)、7g)、7h)和图8,能够发现除了装有万向节的滚转轴,其余两轴的碎片横向角得到了有效抑制;通过图9,能够发现在进行控制的同时轨道机动任务也完成了。证明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稳定系统姿态,实现姿轨一体化控制。
以上所述的具体描述,对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赤道轨道根素,推导轨道摄动方程,得到地心距离R0、轨道角速度ω0和轨道角加速度ε0
所述赤道轨道根素是由半长轴p、中间变量f,g,h,k和真经度L构成;采用经典轨道要素定义赤道轨道根素,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11
所述经典轨道要素由半长轴a,偏心率e,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俯角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14
和真近点角ν构成;将上式代入经典轨道要素的轨道摄动方程,可得: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12
其中,μ是地球引力常数,ax是径向加速度,ay是切向加速度,az是法向加速度,中间变量w和s的定义为w=1+f cosL+g sinL,s2=1+h2;并且能够通过赤道轨道根数得到此时的地心距离R0、轨道角速度ω0和轨道角加速度ε0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13
步骤二:建立三维TST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TST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碎片初始轨道在赤道面内,且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即从北极点上方俯视为逆时针转动;TST系统采用典型的“哑铃模型”,由一个相对大型的空间碎片、一个小型的拖船和一根柔性系绳组成,将碎片中燃料等效为一个球摆;
轨道坐标系fo(Coxoyozo)以TST系统的质量中心C0点为原点;z0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0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0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0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碎片的姿态通过本体坐标系fb(C2xbybzb)表示,本体坐标系原点固定在碎片的质量中心C2;三个坐标轴分别沿碎片的惯性轴方向;
拖船的质量为m1,碎片刚体的质量为m2,剩余燃料球摆的质量为m3,燃料球摆的长度为l3;在轨道坐标系fo下,拖船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1,碎片刚体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2,燃料球摆质心的位置矢量为r3;在本体坐标系fb下,碎片与系绳结点的位置矢量为ρ1,燃料球摆固定点的位置矢量为ρ2;碎片的姿态角是本体坐标系fb相对于轨道坐标系fo的欧拉角,在本体坐标系fb下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21
通过广义坐标能够确定TST系统的位置,进而实现拉格朗日方程,所述广义坐标包括:
(1)绳长l,从拖船质心到碎片系绳结点的距离;
(2)角度φ,燃料球摆在xbzb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3)角度σ,燃料球摆与其在xbzb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4)角度α,系绳在xozo平面的投影与xo轴的夹角;
(5)角度β,系绳与其在xozo平面的投影的夹角;
(6)角度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22
碎片滚转角;
(7)角度θ,碎片俯仰角;
(8)角度ψ,碎片偏航角;
通过上述八个广义坐标能够得到燃料在油箱中的位置、碎片外壳在轨道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拖船在轨道坐标系中位置;并能够确定位置矢量的表达式: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23
以及速度矢量的表达式: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31
其中,TST系统的总质量M=m1+m2+m3;V1、V2、V3分别表示拖船质心的速度矢量、碎片刚体质心的速度矢量、燃料球摆质心的速度矢量;
其中,Aob为本体坐标系到轨道坐标系的转换矩阵,e=[cosαcosβ,-sinβ,sinαcosβ]T是系绳方向的单位列向量,e3=[-sinφcosσ,sinσ,-cosφcosσ]T是单摆方向的单位列向量,l3为燃料球摆的长度;
TST系统受到的总广义力Qj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32
其中,q1=l,q2=φ,q3=σ,q4=α,q5=β,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33
q7=θ,q8=ψ,Dj为广义阻尼力,与系绳的材料有关,F为拖船的推力矢量,因为轨道坐标系不是惯性坐标系,因此必须加上惯性力Ii,I1、I2、I3分别为拖船质心所受惯性力、碎片刚体质心所受惯性力、燃料球摆质心所受惯性力;
然后能够写出拉格朗日方程: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34
其中,T是TST系统的动能,Vg是TST系统的引力势能,Ve是系绳的弹性势能;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的八元一次方程能够得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三:设计TST系统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
TST系统的姿轨一体化控制分为三部分:轨道机动、系绳摆振控制和碎片姿态控制;
首先设计一种系绳摆振控制方法:利用拖船横向推力,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建立坐标系fA:原点为碎片刚体质心C2,zA轴从原点沿着当地铅锤方向背向地球;xA轴在轨道平面内垂直于zA轴并且指向系统运动方向;yA轴指向满足右手定则;在坐标系fA下,拖船的机械能Eh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35
其中,χ是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Vh是拖船在坐标系fA下的速率;当拖船不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施加一个固定大小的横向推力Fh,所述推力始终垂直并指向C2xA轴,构成一个有势力;当拖船在相对碎片的水平位置上时,即rh=0,Fhlsinχ为0;
横向推力Fh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41
其中,夹角χ的单位为deg,Ch是常系数,kh是与夹角χ有关的数;所述横向推力能够实现无源性控制,抑制系绳摆振;
然后进行碎片姿态控制方法设计;建立坐标系fB:原点位于碎片刚体质心上,xB轴指向拖船质心;通过上述的系绳摆振控制方法,能够使得拖船与碎片的相对位置不变,因而被近似认为系绳张力方向恒定,即指向xB轴;在坐标系fB下,碎片的机械能EL表示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42
其中,碎片横向角γ为系绳和xB轴之间的夹角,d为绳结点与碎片质心的距离,I是碎片的惯性张量,ω是碎片在本体系下的角速度矢量,FT是系绳张力;将系绳张力FT定义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43
其中,FTo是初始系绳张力,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44
是绳结点在xB轴的坐标,ΔFT是系绳张力增量;系绳张力增量始终做负功,耗散机械能,实现无源性控制,使得碎片横向角收敛,达到控制碎片姿态的效果;但系绳张力控制依靠拖船上的系绳卷扬机,会有较大偏差,难以实现精确控制;水平推力与系绳张力成正相关,因此利用水平推力FL的控制来代替系绳张力FT的控制,将水平推力FL定义为:
Figure FDA0002423225090000045
其中,FLo是初始水平推力,η是系绳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ΔFL是系绳水平推力,τ为系绳结点矢量ρ1与两星质心连线的夹角,单位为deg;
水平推力在控制系统姿态的同时也可使得TST系统轨道发生机动,结合水平推力FL和横向推力Fh就能够实现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
CN202010212244.1A 2020-01-16 2020-03-24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Active CN111392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62580 2020-01-16
CN202010046258 2020-0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2069A true CN111392069A (zh) 2020-07-10
CN111392069B CN111392069B (zh) 2021-04-27

Family

ID=7142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2244.1A Active CN111392069B (zh) 2020-01-16 2020-03-24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920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372A (zh) * 2020-09-21 2021-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轨道环的空间碎片清除方法
CN112498747A (zh) * 2020-12-07 2021-03-16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深空探测器推力矢量与目标加速度偏差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4115315A (zh) * 2021-11-29 2022-03-01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绳系卫星释放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9309A (zh) * 2015-09-01 2015-12-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偏置系绳的空间飞行器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07643689A (zh) * 2017-10-19 2018-01-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稳定控制方法
CN108820264A (zh) * 2018-08-01 2018-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清除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系统及方法
CN109799835A (zh) * 2019-01-17 2019-05-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最优离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9309A (zh) * 2015-09-01 2015-12-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偏置系绳的空间飞行器姿态稳定控制方法
CN107643689A (zh) * 2017-10-19 2018-01-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稳定控制方法
CN108820264A (zh) * 2018-08-01 2018-11-16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清除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系统及方法
CN109799835A (zh) * 2019-01-17 2019-05-2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空间碎片的绳系拖曳最优离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372A (zh) * 2020-09-21 2021-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轨道环的空间碎片清除方法
CN112498747A (zh) * 2020-12-07 2021-03-16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深空探测器推力矢量与目标加速度偏差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498747B (zh) * 2020-12-07 2022-08-12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深空探测器推力矢量与目标加速度偏差角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4115315A (zh) * 2021-11-29 2022-03-01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绳系卫星释放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115315B (zh) * 2021-11-29 2024-01-16 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 绳系卫星释放回收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92069B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2069B (zh) 一种失效充液航天器的绳系拖曳消旋与离轨方法
CN107145071B (zh) 一种空间系绳系统的拉格朗日动力模型及控制器
CN109002050B (zh) 非惯性参考系下空间三体柔性绳系卫星编队系统建模方法
CN107364589B (zh) 基于多系绳连接点对空间失稳目标的绕飞消旋控制方法
CN112597587B (zh) 一种失效卫星绳系回收的摆动抑制方法
US11845573B2 (en) Configuration construc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method for pyramid deorbit sail
Townsend et al. Gyrostabilizer vehicular technology
CN110481815B (zh) 一种传递式对转地磁蓄能-释放投送系统及方法
CN103729517A (zh) 一种空间柔性网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Liu et al. Dynamics of tether-tugging reorbiting with net capture
Forbes et al. Dynamic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power-generating tumbleweed rover
Matunaga et al. Rotational motion-damper for the capture of an uncontrolled floating satellite
Zhang et al. Combined control of fast attitude maneuver and stabilization for large complex spacecraft
Vepa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Autonomous Space Vehicles and Robotics
Mori et al. Forma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for rotational tethered satellite clusters
Li et al. Dynamics and control for contactless interaction between spacecraft and tumbling debris
CN109795721B (zh) 一种失效航天器的被动消旋装置及消旋方法
Steyn et al. An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r ZA-AeroSat subject to significant aerodynamic disturbances
Sun et al. Magnetic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 of gravity gradient microsatellite in orbital transfer
Darabi et al. Coupled rota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modeling of two satellites connected by a tether and their robust attitude control using optimal offset approach
Zenteno-Torres et al. A tracking backstepping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spacecraft rendezvous with a passive target
Long et al.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 for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Benmansour et al. Disturbance observer based on controller for roll/yaw attitude stabilization of flexible spacecraft
Liu et al. Dynamics of the space tug system with a short tether
Ward et al. Orbital docking dynam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