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8923B - 一种消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8923B
CN111388923B CN202010205854.9A CN202010205854A CN111388923B CN 111388923 B CN111388923 B CN 111388923B CN 202010205854 A CN202010205854 A CN 202010205854A CN 111388923 B CN111388923 B CN 111388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verted
fire
combined
fire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58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88923A (zh
Inventor
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Zhonghui Fir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 Xiuf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 Xiufen filed Critical Wan Xiufen
Priority to CN2020102058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8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8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8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88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8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A62C31/03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adjustable, e.g. from spray to jet or vice vers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28Accessories for delivery devices, e.g.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36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 A62C37/3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 A62C37/4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with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sensor and actua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设备。一种消防设备,包括收纳式移动架,透明防护罩,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收纳式移动架底部左后侧放置有透明防护罩;收纳式移动架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进行插接;两用组合灭火机构顶前部等距设置有三组助推机构。本发明实现了可选择性灭火,可移动式灭火或者穿戴式灭火;不会因为店内的环境影响灭火的最佳时间,同时可以实现多角度的调节灭火,快速切断火源,防止蔓延,还能同时对起火点进行快速灭火,单人即可操作,安全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消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设备。
背景技术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
许多实体店在处理不当时往往会引起内部火灾,面临火灾时,单个灭火器的灭火效果难以及时达到要求,并且由于火势,店内堆积物多,移动空间小,等各方面环境因素,在灭火的同时容易导致火源过火,无法实现火源的快速隔离,会导致更多的燃烧面积;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因素,灭火位置不佳时,灭火点的站位产生限制,火势不能进行快速控制,这同样会导致火灾的蔓延;
综上所述,需要研发一种消防设备,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许多实体店在处理不当时往往会引起内部火灾,面临火灾时,单个灭火器的灭火效果难以及时达到要求,并且由于火势,店内堆积物多,移动空间小,等各方面环境因素,在灭火的同时容易导致火源过火,无法实现火源的快速隔离,会导致更多的燃烧面积;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因素,灭火位置不佳时,灭火点的站位产生限制,火势不能进行快速控制,这同样会导致火灾的蔓延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设备。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消防设备,包括收纳式移动架,透明防护罩,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收纳式移动架底部左后侧放置有透明防护罩;收纳式移动架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进行插接;两用组合灭火机构顶前部等距设置有三组助推机构;两用组合灭火机构顶部后侧等距设置有三组导向机构;
收纳式移动架包括支撑底盘,放置板,伸缩杆,松紧调节套壳,万向轮,第一圆环套,第二圆环套,把手杆和插接块;支撑底盘底端左后侧与放置板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底部左中部与伸缩杆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底端左中部前侧和底端右中部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套;支撑底盘前端右侧和前端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圆环套;支撑底盘顶端中左侧和顶端中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插接块;伸缩杆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松紧调节套壳;伸缩杆底端与万向轮进行焊接;第二圆环套内上方与把手杆进行插接;伸缩杆,松紧调节套壳和万向轮均设置有四组,分别组合设置在支撑底盘底端左中部,底端左前部,底端右中部和底端右前部,并且伸缩杆外端底部直接共连接有四个横杆,横杆组合俯视呈一个矩形状;支撑底盘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相连接;放置板内与透明防护罩相连接;插接块外表面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相连接;
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包括组合板,第一内滑槽,第二内滑槽,置器板,第一倒C型槽,限位夹,第一海绵垫,背包带,第二海绵垫,第三海绵垫,弯弧板,翻转板,第一开关,调节板,置管槽,第三内滑槽,电池盒,第二开关,第二倒C型槽,第四内滑槽,第一倒C型条块,弹簧,第二倒C型条块,限位卡板,卡位槽,卡位板和组合卡扣;组合板内中右侧开设有第一内滑槽;组合板内中左侧开设有第二内滑槽;组合板顶部与置器板浇筑熔合;组合板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组合板底中部设置有第二海绵垫;组合板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三海绵垫;组合板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弯弧板,并且弯弧板底部分别与第一海绵垫和第三海绵垫相连接;置器板内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第一倒C型槽;置器板顶端中部等距开设有三个限位夹,并且三个限位夹对应位于三个第一倒C型槽上方中部;置器板内前部中左侧设置有电池盒;置器板内前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关;置器板顶部后侧中右侧开设有第二倒C型槽;置器板顶端后右侧与限位卡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海绵垫底中部设置有背包带;背包带共设置有两个,另外一个位于第三海绵垫底中部;三个第一倒C型槽内右前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内滑槽;弯弧板后侧与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翻转板底部左侧与第一海绵垫相连接;而且翻转板底部右侧与第三海绵垫相连接;翻转板左后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关;翻转板内后侧与调节板进行滑动连接;调节板内上方等距设置有三个置管槽;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等距设置有五个第四内滑槽;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倒C型条块,并且第一倒C型条块底部与第四内滑槽相连接;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后侧设置有第二倒C型条块;第一倒C型条块内后侧等距设置有十四个弹簧,并且弹簧后侧均与第二倒C型条块相连接;限位卡板内中右侧开设有卡位槽;卡位槽内顶中部与卡位板浇筑熔合;卡位槽左侧设置有组合卡扣,并且组合卡扣底部右侧与置器板相连接;卡位板呈前底部朝后底部倾斜设置;,第二倒C型槽,第四内滑槽,第一倒C型条块,弹簧,第二倒C型条块,卡位槽和卡位板均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设置在置器板顶部后侧和限位卡板上;第一内滑槽内部与插接块相连接;第二内滑槽内部与插接块相连接;第一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背包带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第二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第三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调节板内上方与导向机构相连接;第一倒C型槽内前侧与助推机构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助推机构包括滑板,玻璃吸盘,吸盘开关,滑块和电动推杆;滑板内中部与玻璃吸盘进行插接;滑板左端下方和右端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滑块;滑板前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电动推杆;玻璃吸盘前端中部设置有吸盘开关;滑板外表面下方与第一倒C型槽相连接;滑块外表面与第三内滑槽相连接;电动推杆后端与置器板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管套,第一固定块,万向球,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管套;第一管套底部后侧与第一固定块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后侧中部与万向球进行焊接;万向球后侧与第二固定块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顶部与第二管套进行焊接;第一管套外表面后侧与置管槽内下方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滑板底部呈半圆弧状。
更进一步的,第一管套顶部后侧和第二管套顶部前侧均有倒角处理。
更进一步的,翻转板底中部设置有一个减震垫,同时翻转板底前部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对应的组合板后端中部同样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
更进一步的,置器板前端的左侧和前端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许多实体店在处理不当时往往会引起内部火灾,面临火灾时,单个灭火器的灭火效果难以及时达到要求,并且由于火势,店内堆积物多,移动空间小,等各方面环境因素,在灭火的同时容易导致火源过火,无法实现火源的快速隔离,会导致更多的燃烧面积;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因素,灭火位置不佳时,灭火点的站位产生限制,火势不能进行快速控制,这同样会导致火灾的蔓延的问题;
2.设计了收纳式移动架,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组合使用,当店内发生火灾时,且火灾位置有足够的移动空间的,可以事先将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上,然后使用时直接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与收纳式移动架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上装入灭火器,然后将透明防护罩套在头上,即可通过收纳式移动架推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对火灾位置进行灭火;当火灾位置没有足够的移动空间时,可以事先将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上,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上装入灭火器,然后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穿戴挂在肩上对火灾位置进行灭火;灭火时还可以调节灭火器的灭火角度;
3.本装置实现了可选择性灭火,可移动式灭火或者穿戴式灭火;不会因为店内的环境影响灭火的最佳时间,同时可以实现多角度的调节灭火,快速切断火源,防止蔓延,还能同时对起火点进行快速灭火,单人即可操作,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收纳式移动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助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F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收纳式移动架,2-透明防护罩,3-两用组合灭火机构,4-助推机构,5-导向机构,101-支撑底盘,102-放置板,103-伸缩杆,104-松紧调节套壳,105-万向轮,106-第一圆环套,107-第二圆环套,108-把手杆,109-插接块,301-组合板,302-第一内滑槽,303-第二内滑槽,304-置器板,305-第一倒C型槽,306-限位夹,307-第一海绵垫,308-背包带,309-第二海绵垫,3010-第三海绵垫,3011-弯弧板,3012-翻转板,3013-第一开关,3014-调节板,3015-置管槽,3016-第三内滑槽,3017-电池盒,3018-第二开关,3019-第二倒C型槽,3020-第四内滑槽,3021-第一倒C型条块,3022-弹簧,3023-第二倒C型条块,3024-限位卡板,3025-卡位槽,3026-卡位板,3027-组合卡扣,401-滑板,402-玻璃吸盘,403-吸盘开关,404-滑块,405-电动推杆,501-第一管套,502-第一固定块,503-万向球,504-第二固定块,505-第二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消防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收纳式移动架1,透明防护罩2,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助推机构4和导向机构5;收纳式移动架1底部左后侧放置有透明防护罩2;收纳式移动架1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进行插接;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顶前部等距设置有三组助推机构4;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顶部后侧等距设置有三组导向机构5。
收纳式移动架1包括支撑底盘101,放置板102,伸缩杆103,松紧调节套壳104,万向轮105,第一圆环套106,第二圆环套107,把手杆108和插接块109;支撑底盘101底端左后侧与放置板102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101底部左中部与伸缩杆103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101底端左中部前侧和底端右中部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套106;支撑底盘101前端右侧和前端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圆环套107;支撑底盘101顶端中左侧和顶端中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插接块109;伸缩杆10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松紧调节套壳104;伸缩杆103底端与万向轮105进行焊接;第二圆环套107内上方与把手杆108进行插接;伸缩杆103,松紧调节套壳104和万向轮105均设置有四组,分别组合设置在支撑底盘101底端左中部,底端左前部,底端右中部和底端右前部,并且伸缩杆103外端底部直接共连接有四个横杆,横杆组合俯视呈一个矩形状;支撑底盘101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相连接;放置板102内与透明防护罩2相连接;插接块109外表面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相连接。
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包括组合板301,第一内滑槽302,第二内滑槽303,置器板304,第一倒C型槽305,限位夹306,第一海绵垫307,背包带308,第二海绵垫309,第三海绵垫3010,弯弧板3011,翻转板3012,第一开关3013,调节板3014,置管槽3015,第三内滑槽3016,电池盒3017,第二开关3018,第二倒C型槽3019,第四内滑槽3020,第一倒C型条块3021,弹簧3022,第二倒C型条块3023,限位卡板3024,卡位槽3025,卡位板3026和组合卡扣3027;组合板301内中右侧开设有第一内滑槽302;组合板301内中左侧开设有第二内滑槽303;组合板301顶部与置器板304浇筑熔合;组合板301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307;组合板301底中部设置有第二海绵垫309;组合板301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三海绵垫3010;组合板301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弯弧板3011,并且弯弧板3011底部分别与第一海绵垫307和第三海绵垫3010相连接;置器板304内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置器板304顶端中部等距开设有三个限位夹306,并且三个限位夹306对应位于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上方中部;置器板304内前部中左侧设置有电池盒3017;置器板304内前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关3018;置器板304顶部后侧中右侧开设有第二倒C型槽3019;置器板304顶端后右侧与限位卡板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海绵垫307底中部设置有背包带308;背包带308共设置有两个,另外一个位于第三海绵垫3010底中部;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内右前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内滑槽3016;弯弧板3011后侧与翻转板30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翻转板3012底部左侧与第一海绵垫307相连接;而且翻转板3012底部右侧与第三海绵垫3010相连接;翻转板3012左后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关3013;翻转板3012内后侧与调节板3014进行滑动连接;调节板3014内上方等距设置有三个置管槽3015;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等距设置有五个第四内滑槽3020;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倒C型条块3021,并且第一倒C型条块3021底部与第四内滑槽3020相连接;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后侧设置有第二倒C型条块3023;第一倒C型条块3021内后侧等距设置有十四个弹簧3022,并且弹簧3022后侧均与第二倒C型条块3023相连接;限位卡板3024内中右侧开设有卡位槽3025;卡位槽3025内顶中部与卡位板3026浇筑熔合;卡位槽3025左侧设置有组合卡扣3027,并且组合卡扣3027底部右侧与置器板304相连接;卡位板3026呈前底部朝后底部倾斜设置;,第二倒C型槽3019,第四内滑槽3020,第一倒C型条块3021,弹簧3022,第二倒C型条块3023,卡位槽3025和卡位板3026均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设置在置器板304顶部后侧和限位卡板3024上;第一内滑槽302内部与插接块109相连接;第二内滑槽303内部与插接块109相连接;第一海绵垫307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背包带308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第二海绵垫309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第三海绵垫3010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调节板3014内上方与导向机构5相连接;第一倒C型槽305内前侧与助推机构4相连接。
助推机构4包括滑板401,玻璃吸盘402,吸盘开关403,滑块404和电动推杆405;滑板401内中部与玻璃吸盘402进行插接;滑板401左端下方和右端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滑块404;滑板401前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电动推杆405;玻璃吸盘402前端中部设置有吸盘开关403;滑板401外表面下方与第一倒C型槽305相连接;滑块404外表面与第三内滑槽3016相连接;电动推杆405后端与置器板304相连接。
导向机构5包括第一管套501,第一固定块502,万向球503,第二固定块504和第二管套505;第一管套501底部后侧与第一固定块502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502后侧中部与万向球503进行焊接;万向球503后侧与第二固定块504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504顶部与第二管套505进行焊接;第一管套501外表面后侧与置管槽3015内下方相连接。
滑板401底部呈半圆弧状。
第一管套501顶部后侧和第二管套505顶部前侧均有倒角处理。
翻转板3012底中部设置有一个减震垫,同时翻转板3012底前部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对应的组合板301后端中部同样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
置器板304前端的左侧和前端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进行组合使用,当店内发生火灾时,且火灾位置有足够的移动空间的,可以事先将助推机构4和导向机构5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然后使用时直接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与收纳式移动架1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装入灭火器,然后将透明防护罩2套在头上,即可通过收纳式移动架1推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对火灾位置进行灭火;当火灾位置没有足够的移动空间时,可以事先将助推机构4和导向机构5组合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装入灭火器,然后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穿戴挂在肩上对火灾位置进行灭火;灭火时还可以调节灭火器的灭火角度;本装置实现了可选择性灭火,可移动式灭火或者穿戴式灭火;不会因为店内的环境影响灭火的最佳时间,同时可以实现多角度的调节灭火,快速切断火源,防止蔓延,还能同时对起火点进行快速灭火,单人即可操作,安全高效;
收纳式移动架1包括支撑底盘101,放置板102,伸缩杆103,松紧调节套壳104,万向轮105,第一圆环套106,第二圆环套107,把手杆108和插接块109;支撑底盘101底端左后侧与放置板102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101底部左中部与伸缩杆103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101底端左中部前侧和底端右中部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套106;支撑底盘101前端右侧和前端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圆环套107;支撑底盘101顶端中左侧和顶端中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插接块109;伸缩杆103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松紧调节套壳104;伸缩杆103底端与万向轮105进行焊接;第二圆环套107内上方与把手杆108进行插接;伸缩杆103,松紧调节套壳104和万向轮105均设置有四组,分别组合设置在支撑底盘101底端左中部,底端左前部,底端右中部和底端右前部,并且伸缩杆103外端底部直接共连接有四个横杆,横杆组合俯视呈一个矩形状;支撑底盘101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相连接;放置板102内与透明防护罩2相连接;插接块109外表面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相连接。
当需要移动式灭火时,可以将把手杆108从第一圆环套106拔出,插在第二圆环套107上,然后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组合在插接块109上,紧紧贴靠在支撑底盘101上,即可通过把手杆108推动支撑底盘101带动伸缩杆103底部的万向轮105移动,同时放置板102可用于放置透明防护罩2,然后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移动到靠近火灾位置进行灭火,伸缩杆103可以通过松紧调节套壳104调节高度,不使用时可以将把手杆108从第二圆环套107上拔出,然后插在第一圆环套106内收纳,同时通过松紧调节套壳104调节伸缩杆103高度,使伸缩杆103收合到最低高度,接着将支撑底盘101翻转,使第二圆环套107放置在地面上,配合置器板304前端的圆柱实现在地面的稳定放置,可以在设备不使用时放置在墙角等位置,实现便捷收纳,同时可以配合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实现移动式灭火,同时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包括组合板301,第一内滑槽302,第二内滑槽303,置器板304,第一倒C型槽305,限位夹306,第一海绵垫307,背包带308,第二海绵垫309,第三海绵垫3010,弯弧板3011,翻转板3012,第一开关3013,调节板3014,置管槽3015,第三内滑槽3016,电池盒3017,第二开关3018,第二倒C型槽3019,第四内滑槽3020,第一倒C型条块3021,弹簧3022,第二倒C型条块3023,限位卡板3024,卡位槽3025,卡位板3026和组合卡扣3027;组合板301内中右侧开设有第一内滑槽302;组合板301内中左侧开设有第二内滑槽303;组合板301顶部与置器板304浇筑熔合;组合板301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307;组合板301底中部设置有第二海绵垫309;组合板301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三海绵垫3010;组合板301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弯弧板3011,并且弯弧板3011底部分别与第一海绵垫307和第三海绵垫3010相连接;置器板304内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置器板304顶端中部等距开设有三个限位夹306,并且三个限位夹306对应位于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上方中部;置器板304内前部中左侧设置有电池盒3017;置器板304内前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关3018;置器板304顶部后侧中右侧开设有第二倒C型槽3019;置器板304顶端后右侧与限位卡板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海绵垫307底中部设置有背包带308;背包带308共设置有两个,另外一个位于第三海绵垫3010底中部;三个第一倒C型槽305内右前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内滑槽3016;弯弧板3011后侧与翻转板3012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翻转板3012底部左侧与第一海绵垫307相连接;而且翻转板3012底部右侧与第三海绵垫3010相连接;翻转板3012左后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关3013;翻转板3012内后侧与调节板3014进行滑动连接;调节板3014内上方等距设置有三个置管槽3015;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等距设置有五个第四内滑槽3020;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倒C型条块3021,并且第一倒C型条块3021底部与第四内滑槽3020相连接;第二倒C型槽3019内底部后侧设置有第二倒C型条块3023;第一倒C型条块3021内后侧等距设置有十四个弹簧3022,并且弹簧3022后侧均与第二倒C型条块3023相连接;限位卡板3024内中右侧开设有卡位槽3025;卡位槽3025内顶中部与卡位板3026浇筑熔合;卡位槽3025左侧设置有组合卡扣3027,并且组合卡扣3027底部右侧与置器板304相连接;卡位板3026呈前底部朝后底部倾斜设置;,第二倒C型槽3019,第四内滑槽3020,第一倒C型条块3021,弹簧3022,第二倒C型条块3023,卡位槽3025和卡位板3026均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设置在置器板304顶部后侧和限位卡板3024上;第一内滑槽302内部与插接块109相连接;第二内滑槽303内部与插接块109相连接;第一海绵垫307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背包带308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第二海绵垫309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第三海绵垫3010底部与支撑底盘101相连接;调节板3014内上方与导向机构5相连接;第一倒C型槽305内前侧与助推机构4相连接。
当进行移动式灭火时,组合板301上的第一内滑槽302和第二内滑槽303直接与插接块109插接,使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被固定,然后将组合卡扣3027打开,将限位卡板3024翻转开后,将灭火器通过第一倒C型槽305且穿过限位夹306进行限位,可以分别放入三个灭火器,限位夹306可以防止灭火器在使用时掉出,然后将限位卡板3024翻转回去,使限位卡板3024通过组合卡扣3027固定在置器板304上,翻转时使灭火器的灭火阀手对准卡位槽3025内的卡位板3026,使灭火阀手套在卡位槽3025内与卡位板3026贴合,同时灭火器的瓶身顶部外沿靠在第二倒C型槽3019的第一倒C型条块3021上,接着将灭火器的软管分别放置在置管槽3015上的导向机构5内,然后通过助推机构4固定灭火器的底部,助推机构4的滑块404可以在第三内滑槽3016内滑动,使其稳定性更高,然后在进行移动式灭火时,事先将电池装在电池盒3017内,然后控制第二开关3018控制助推机构4运行,助推机构4运行时将灭火器缓缓推动,灭火器被推动带动灭火阀手同时移动,灭火阀手移动时被卡位板3026卡住,即可实现自动启动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配合导向机构5内进行灭火角度的调节,因为设置了可装载三个灭火器,在灭火时,可使中间的灭火器对准火源点,左侧和右侧的灭火器可起到隔离火源蔓延的作用,实现了单人操作实现多人灭火的效果,同时操作便捷安全度高,也可通过收纳式移动架1实现无人式自动灭火,人身安全更加有保障,在灭火器被推动的同时第一倒C型条块3021被靠住缓慢在第四内滑槽3020上滑动,带动第二倒C型条块3023上的弹簧3022收缩,可以进一步的使灭火阀手按压的更加彻底,实现更高效的灭火;当进行可穿戴式灭火时,则直接将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穿戴在身上,穿戴时事先装好灭火器和放置好软管,然后将头穿过组合板301和翻转板3012,使两个弯弧板3011抵靠在肩上,同时组合板301带动置器板304翻转到背部,翻转板3012则翻转在胸前,然后再将两个背包带308穿戴在肩上,同时第一海绵垫307,第二海绵垫309和第三海绵垫3010可以增加穿戴时人的胸前和背部的舒适度,为减少三个灭火器背负后的重量,整个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大体机构可采用稳固性高的轻质材料,然后通过控制第一开关3013,此时第一开关3013位于人胸前位置,可以便捷控制,接着同样启动助推机构4运行,助推机构4运行时将灭火器缓缓推动配合启动灭火,与此同时可以将透明防护罩2戴在头上再进入火灾处进行灭火,实现了配合移动式灭火和可穿戴式灭火使用,减少了店内空间较小时的灭火难度,单人即可实现火源的切断和隔离灭火。
助推机构4包括滑板401,玻璃吸盘402,吸盘开关403,滑块404和电动推杆405;滑板401内中部与玻璃吸盘402进行插接;滑板401左端下方和右端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滑块404;滑板401前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电动推杆405;玻璃吸盘402前端中部设置有吸盘开关403;滑板401外表面下方与第一倒C型槽305相连接;滑块404外表面与第三内滑槽3016相连接;电动推杆405后端与置器板304相连接。
助推机构4平时是固定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不可拆卸的,在配合使用时可以将灭火器放置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指定位置,然后将灭火器底部紧贴玻璃吸盘402,吸盘开关403翻转使玻璃吸盘402将灭火器底部吸附,灭火器瓶身光滑,可以满足被吸附的要求,然后通过第一开关3013或者第二开关3018控制电动推杆405带动滑板401上的玻璃吸盘402滑动,同时滑块404增加滑板401滑动的稳定性,使其带动灭火器滑动,滑动时灭火器的灭火阀手被挤压,实现了配合自动模拟按压灭火器,自动灭火,配套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使用,在火灾位置会产生燃烧物喷溅时,收纳式移动架1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通过助推机构4的配合使用会更加的安全,可以保护人们不会被燃烧物喷溅受伤。
导向机构5包括第一管套501,第一固定块502,万向球503,第二固定块504和第二管套505;第一管套501底部后侧与第一固定块502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502后侧中部与万向球503进行焊接;万向球503后侧与第二固定块504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504顶部与第二管套505进行焊接;第一管套501外表面后侧与置管槽3015内下方相连接。
导向机构5平时是固定在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上不可拆卸的,在配合使用时可以将灭火器的软管套在第一管套501和第二管套505上,通过第一管套501和第二管套505上的槽口放入,然后可以通过手握住第二管套505,然后根据所要调节的角度需求,如左右或者上下,调节第二管套505的位置,使其带动第二固定块504调节万向球503,通过万向球503带动第二固定块504调节,来实现第二管套505的位置角度调节,实现了在灭火时带动灭火器软管进行左右和上下角度调节,实现更加高精准的灭火,配套两用组合灭火机构3使用。
滑板401底部呈半圆弧状,可以贴合第一倒C型槽305进行稳定滑动。
第一管套501顶部后侧和第二管套505顶部前侧均有倒角处理;可以增大第二管套505的翻转角度。
翻转板3012底中部设置有一个减震垫,同时翻转板3012底前部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对应的组合板301后端中部同样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可以配合人穿戴时头部穿过。
置器板304前端的左侧和前端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可以配合支撑底盘101上的第二圆环套107翻转时进行稳定放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消防设备,包括透明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式移动架,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助推机构和导向机构;收纳式移动架底部左后侧放置有透明防护罩;收纳式移动架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进行插接;两用组合灭火机构顶前部等距设置有三组助推机构;两用组合灭火机构顶部后侧等距设置有三组导向机构;
收纳式移动架包括支撑底盘,放置板,伸缩杆,松紧调节套壳,万向轮,第一圆环套,第二圆环套,把手杆和插接块;支撑底盘底端左后侧与放置板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底部左中部与伸缩杆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底盘底端左中部前侧和底端右中部前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圆环套;支撑底盘前端右侧和前端左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圆环套;支撑底盘顶端中左侧和顶端中右侧均设置有一个插接块;伸缩杆外表面中部设置有松紧调节套壳;伸缩杆底端与万向轮进行焊接;第二圆环套内上方与把手杆进行插接;伸缩杆,松紧调节套壳和万向轮均设置有四组,分别组合设置在支撑底盘底端左中部,底端左前部,底端右中部和底端右前部,并且伸缩杆外端底部直接共连接有四个横杆,横杆组合俯视呈一个矩形状;支撑底盘顶部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相连接;放置板内与透明防护罩相连接;插接块外表面与两用组合灭火机构相连接;
两用组合灭火机构包括组合板,第一内滑槽,第二内滑槽,置器板,第一倒C型槽,限位夹,第一海绵垫,背包带,第二海绵垫,第三海绵垫,弯弧板,翻转板,第一开关,调节板,置管槽,第三内滑槽,电池盒,第二开关,第二倒C型槽,第四内滑槽,第一倒C型条块,弹簧,第二倒C型条块,限位卡板,卡位槽,卡位板和组合卡扣;组合板内中右侧开设有第一内滑槽;组合板内中左侧开设有第二内滑槽;组合板顶部与置器板浇筑熔合;组合板底部左侧设置有第一海绵垫;组合板底中部设置有第二海绵垫;组合板底部右侧设置有第三海绵垫;组合板后端左侧和后端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弯弧板,并且弯弧板底部分别与第一海绵垫和第三海绵垫相连接;置器板内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第一倒C型槽;置器板顶端中部等距开设有三个限位夹,并且三个限位夹对应位于三个第一倒C型槽上方中部;置器板内前部中左侧设置有电池盒;置器板内前部中右侧设置有第二开关;置器板顶部后侧中右侧开设有第二倒C型槽;置器板顶端后右侧与限位卡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海绵垫底中部设置有背包带;背包带共设置有两个,另外一个位于第三海绵垫底中部;三个第一倒C型槽内右前部均开设有一个第三内滑槽;弯弧板后侧与翻转板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翻转板底部左侧与第一海绵垫相连接;而且翻转板底部右侧与第三海绵垫相连接;翻转板左后侧中部设置有第一开关;翻转板内后侧与调节板进行滑动连接;调节板内上方等距设置有三个置管槽;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等距设置有五个第四内滑槽;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前侧设置有第一倒C型条块,并且第一倒C型条块底部与第四内滑槽相连接;第二倒C型槽内底部后侧设置有第二倒C型条块;第一倒C型条块内后侧等距设置有十四个弹簧,并且弹簧后侧均与第二倒C型条块相连接;限位卡板内中右侧开设有卡位槽;卡位槽内顶中部与卡位板浇筑熔合;卡位槽左侧设置有组合卡扣,并且组合卡扣底部右侧与置器板相连接;卡位板呈前底部朝后底部倾斜设置,第二倒C型槽,第四内滑槽,第一倒C型条块,弹簧,第二倒C型条块,卡位槽和卡位板均设置有三个,分别等距设置在置器板顶部后侧和限位卡板上;第一内滑槽内部与插接块相连接;第二内滑槽内部与插接块相连接;第一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背包带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第二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第三海绵垫底部与支撑底盘相连接;调节板内上方与导向机构相连接;第一倒C型槽内前侧与助推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助推机构包括滑板,玻璃吸盘,吸盘开关,滑块和电动推杆;滑板内中部与玻璃吸盘进行插接;滑板左端下方和右端下方均设置有一个滑块;滑板前端四个对角均设置有一个电动推杆;玻璃吸盘前端中部设置有吸盘开关;滑板外表面下方与第一倒C型槽相连接;滑块外表面与第三内滑槽相连接;电动推杆后端与置器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机构包括第一管套,第一固定块,万向球,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管套;第一管套底部后侧与第一固定块进行焊接;第一固定块后侧中部与万向球进行焊接;万向球后侧与第二固定块进行焊接;第二固定块顶部与第二管套进行焊接;第一管套外表面后侧与置管槽内下方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滑板底部呈半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管套顶部后侧和第二管套顶部前侧均有倒角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翻转板底中部设置有一个减震垫,同时翻转板底前部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对应的组合板后端中部同样开设有一个半弯弧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消防设备,其特征在于,置器板前端的左侧和前端的右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
CN202010205854.9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消防设备 Active CN111388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854.9A CN111388923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消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854.9A CN111388923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消防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8923A CN111388923A (zh) 2020-07-10
CN111388923B true CN111388923B (zh) 2021-07-23

Family

ID=7141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5854.9A Active CN111388923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消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8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7837B (zh) * 2022-10-18 2023-01-24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轨道式公路隧道机器人的灭火弹远距离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1530C2 (de) * 1999-03-16 2001-05-17 Vti Ventil Technik Gmbh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en Druckgasbehälter
US6533189B2 (en) * 1999-12-14 2003-03-18 Vortex Sprayliner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raying truck bed liners
US6811161B1 (en) * 2001-08-23 2004-11-02 Sutphen Corporation Fire engine having extension ladder and lateral stabilizers
CN104368103A (zh) * 2013-08-14 2015-02-25 西安大盛消防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小型多功能消防箱
US9278237B2 (en) * 2014-02-17 2016-03-08 Carl R. Cook Mobile fire station
CN104147729B (zh) * 2014-08-26 2018-01-09 广州森莱宝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灭火机器人
EP3072758B1 (en) * 2015-03-27 2017-11-29 Iveco Magirus Ag Jacking system for a utility vehicle
CN205239523U (zh) * 2015-12-11 2016-05-18 付文胜 一种用于故障车轮的运行小车
CN205252361U (zh) * 2015-12-31 2016-05-25 浙江威能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双瓶组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CN205699019U (zh) * 2016-06-17 2016-11-23 南安昌晟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消防设备
CN105903142B (zh) * 2016-06-28 2019-04-09 南京洪湖消防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配电站消防智能机器人用灭火装置
CN106650847B (zh) * 2016-12-07 2023-10-13 厦门汇博龙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智慧iot标签数据采集及定位综合管理系统
CN206652109U (zh) * 2017-04-08 2017-11-21 玉环富捷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干粉灭火器
CN107433005A (zh) * 2017-07-25 2017-12-05 张颂忠 一种灭火器
CN108578940A (zh) * 2018-07-03 2018-09-28 苏州慧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用简易高效灭火器
CN108837352B (zh) * 2018-07-09 2020-10-20 淮北市腾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消防设备
CN109621259B (zh) * 2019-01-07 2020-05-15 浙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背负式减震灭火器
CN110152225A (zh) * 2019-05-21 2019-08-23 厦门市九安安全检测评价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便捷可移动的安全灭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8923A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8923B (zh) 一种消防设备
US9445961B2 (en) Table for wheelchair and wheelchair comprising same
US6367466B1 (en) Paintball gun cradle
CN214512399U (zh) 一种消防设备灭火用辅助装置
CN214179345U (zh) 一种电力巡检用便携式5g通信设备终端
CN210703032U (zh) 带有改进式电焊枪的电焊机
CN115122303B (zh) 一种消防用机械外骨骼组件
CN211383571U (zh) 一种消防设备的固定装置
US7913961B2 (en) Hand grip for palm-held devices
KR20170069884A (ko) 페달이 구비된 이동식 소화기 거치대
CN214870319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具有防护效果的电动钉枪两用射钉枪
CN219090929U (zh) 一种灭火器安全储存箱
CN109279359A (zh) 一种手持式玻璃搬运装置
CN2164566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用多功能灭火设备
CN217731219U (zh) 一种呼出气甲烷检测仪
JPS5910641Y2 (ja) 消防用照明装置
CN219875739U (zh) 一种多用途防水对讲机
CN214485372U (zh) 一种手持式灭火装置
CN218819834U (zh) 一种可调节式台灯装置
CN220967948U (zh) 一种消防气体灭火装置
CN219093925U (zh) 一种焊接用焊枪
CN216418134U (zh) 一种水基性灭火器
CN215273364U (zh) 一种临床麻醉科用便携的诊疗箱
CN210020931U (zh) 一种灭火器材运输折叠车
CN112473044B (zh) 一种用于降低消防灭火劳动强度的水管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8

Address after: 317100 904, building 14, Xinhu international phase I, Haiyou street, Sanmen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an Xiufen

Address before: 450000 Room 501, 22 Wenhua Road and Fengchan Road,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Ji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4

Address after: Room 505, Building A, Guokong Building, No. 15 Changfeng East Street, Yingze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030000

Patentee after: Shanxi Zhonghui Fi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7100 904, building 14, Xinhu international phase I, Haiyou street, Sanmen Coun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 Xiu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