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5941A -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5941A
CN111385941A CN201911366569.9A CN201911366569A CN111385941A CN 111385941 A CN111385941 A CN 111385941A CN 201911366569 A CN201911366569 A CN 201911366569A CN 111385941 A CN111385941 A CN 111385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ighting
voltage
outpu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65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松原史裕
滨野博司
上仮屋淳一
鹤冈隼典
木户正二郎
小笠原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3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074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31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0743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32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0743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432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226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85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5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根据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能够降低控制的复杂度。根据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多个直流电源电路(5),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以及第一电力线(61),其包括多个直流电源电路(5)的各个第一输出端子(501)分支连接至的第一端子。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第二电力线(62),其包括多个直流电源电路(5)的各个第二输出端子(502)分支连接至的第一端子。多个直流电源电路(5)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5)使恒定电流在该直流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之间流动。在第一电力线(61)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电力线(62)的第二端子之间,多个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被配置为使多个照明负载点亮的照明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该多个照明负载和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2013-138557(以下称为文献1)公开了电源系统作为已知的控制系统。文献1的电源系统包括:多个(N个)开关电源装置,其一起并联连接至单个输入电源;以及单个负载,其并联连接至这N个开关电源装置的各个输出端子。这N个开关电源装置被分类为单个主电源和(N-1)个从电源。主电源和从电源经由通用异步收发器模块(UART)彼此进行通信。
主电源计算利用其自身的电压设置信号要确定的自身目标值,并且将该自身目标值设置为基准电源的电压。另一方面,从电源各自将从主电源接收到的电压设置信号视为这些从电源自身的电压设置信号,并且计算粗略的调整目标值。接着,各从电源将从主电源接收到的输出电流信号与该从电源自身的输出电流信号进行比较,并且进行用于校正该调整目标值以使得该从电源自身的输出电流信号更接近从主电源接收到的输出电流信号的运算处理。这使得主电源和从电源能够调整这两者各自的输出电流信号,以便在这两者之间取得足够的平衡。
然而,已知的电源系统需要进行用以平衡多个开关电源装置的各个输出电流信号的控制,因而需要过于复杂的控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控制的复杂度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直流电源电路,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一电力线,其包括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的各个第一输出端子分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力线的所述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电力线,其包括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的各个第二输出端子分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力线的所述第一端子,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被配置为使恒定电流在该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流动,以及在所述第一电力线的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电力线的第二端子之间,多个照明负载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照明系统,包括:上述的照明控制系统;以及多个照明负载。所述多个照明负载在作为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元件的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各自的第二端子之间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实现了降低控制的复杂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的系统结构;
图2是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电路图;
图3是该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电路图;
图4A是示出在该照明控制系统中第一DC(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随着时间而如何改变的时序图;
图4B是示出在该照明控制系统中第二DC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随着时间而如何改变的时序图;
图4C是示出在该照明控制系统中第三DC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随着时间而如何改变的时序图;
图4D是示出该照明控制系统的总输出电流随着时间而如何改变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该照明系统中的照明器具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一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一变形例中的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特性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频率随着调光控制水平而如何改变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频率随着调光控制水平而如何改变的图;
图10是示出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二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1A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示例性操作的时序图;
图11B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另一示例性操作的时序图;
图12A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B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3示出根据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三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匝数比调整单元的电路结构;
图14示出根据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四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匝数比调整单元的电路结构;
图15示出根据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五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匝数比调整单元的电路结构;以及
图16示出根据该照明控制系统的第六变形例的DC电源电路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结构。
附图标记列表
1 照明系统
2 照明器具(照明负载)
3 照明控制系统
5 DC电源电路
6 电力线缆
20 LED模块(固体光源模块)
21 LED(固体光源)
40 壳体
51 开关电源电路(绝缘型转换器;谐振型转换器)
53 MOSFET(半导体开关元件)
54 驱动电路
55 故障检测电路
58 控制电源电路
61 第一电力线
62 第二电力线
63 护套
501 第一输出端子
502 第二输出端子
510 匝数比调整单元
512 控制单元
5120 检测单元
5121 负载电流检测单元
T1 变压器
Vcc 控制电源电压
N3 辅助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在以下的对实施例的说明中要参考的附图全部是示意表示图。也就是说,在附图上示出的各个构成元件的尺寸(包括厚度)的比并不总是反映这些构成元件的实际尺寸比。注意,以下要说明的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相反,根据设计选择或任何其它因素,可以以各种方式容易地修改这些实施例和变形例,只要可实现本发明的优点即可。
如图1所示,根据典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以下简称为“照明系统1”)包括用作照明负载的多个(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为三个)照明器具2、以及根据典型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以下简称为“照明控制系统3”)。
三个照明器具2可被用作例如用于对运动场进行照明的泛光投射器并且安装在高处(诸如在照明杆的顶部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三个照明器具2在下文有时将分别被称为“第一照明器具2A”、“第二照明器具2B”和“第三照明器具2C”。
照明控制系统3例如可以安装在建在运动场的场所内的建筑物中。然而,这仅仅是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照明系统1所具有的照明器具2的数量和所设置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数量不必分别为三个和一个。
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电源单元4和单个电力线缆6。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控制器7。
电源单元4适当地包括用于容纳三个DC电源电路5、三个半导体开关元件(MOSFET53)和三个驱动电路54的壳体40。壳体40可被形成为电导体(诸如金属材料等)的箱状。壳体40适当地在具有稳定电位的场所(例如,在地面)接地。
电力线缆6包括第一电力线61、第二电力线62以及覆盖这两个电力线61和62的护套63。第一电力线61的第一端子在电源单元4的壳体40内经由三个MOSFET 53分支连接至DC电源电路5的具有较高电位的各个第一输出端子501(参见图2)。第二电力线62的第一端子在电源单元4的壳体40内分支连接至三个DC电源电路5的具有较低电位的各个第二输出端子502(参见图2)。第一电力线61的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一照明器具2A的正电极。第二电力线62的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三照明器具2C的负电极。此外,第二照明器具2B的正电极电气连接至第一照明器具2A的负电极,并且第二照明器具2B的负电极电气连接至第三照明器具2C的正电极。也就是说,这三个照明器具2A~2C在第一电力线61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电力线62的第二端子之间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参见图1和图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于使泛光投射器点亮的点亮装置(诸如电源单元4等)连同泛光投射器一起安装在高处,则点亮装置的维护应在高处进行,这将给必须进行维护的作业人员带来沉重负担。相比之下,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电源单元4可以安装在远离照明器具2的远处。这与电源单元4同照明器具2一样安装在高处的情况相比,大幅提高了维护作业的效率。另外,单个电源单元4和多个(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为三个)照明器具2经由单个电力线缆6连接在一起,由此节省了布线工作的麻烦和成本。
另外,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三个DC电源电路5、第一电力线61和第二电力线62全部安装在壳体40中。因此,例如使用防水壳体作为壳体40使得无需针对多个DC电源电路5各自设置防水构造。这使得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削减否则为了确保防水性而将花费的部分制造成本。另外,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壳体40由电导体(诸如金属材料等)制成,由此减少了从电源单元4产生的RF噪声作为辐射噪声而泄漏到壳体40外的机会。
控制器7经由信号线70电气连接至电源单元4。控制器7经由信号线70发送调光控制信号。控制器7可以将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作为调光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源单元4。也就是说,控制器7通过调光控制信号(PWM信号)的占空比向电源单元4指示调光控制水平。
另一方面,电源单元4接收从控制器7发送来的调光控制信号。电源单元4基于所接收到的调光控制信号来检测调光控制水平。电源单元4通过根据所检测到的调光控制水平改变要供给至照明器具2的电流的量来对照明器具2进行调光控制。
接着,将参考图2来说明照明系统1和照明控制系统3的具体电路结构。
三个照明器具2各自包括LED模块20,其中在该LED模块20中,多个(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为三个)发光二极管(LED)21正向串联连接在一起。这三个照明器具2(LED模块20)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可选地,代替LED 21,各照明器具2还可以包括诸如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等的固体光源。然而,在任何情况下,用作照明负载的固体光源适当地具有如在LED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观察到的、接近于恒压特性的电压-电流特性(即,电流响应于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数十倍以上的特性)。
照明控制系统3例如将从公用电网8供给的AC(交流)电力转换成DC电力,并且将该DC电力供给至照明负载(照明器具2)。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需要彼此区分的情况下,三个DC电源电路5在下文有时将分别被称为“第一DC电源电路5A”、“第二DC电源电路5B”和“第三DC电源电路5C”。然而,由于这三个DC电源电路5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因此仅一个DC电源电路5(即,第一DC电源电路5A)的详细电路结构在图2中示出。
各DC电源电路5包括一对输入端子503、第一输出端子501、第二输出端子502、第一整流电路DB1、第二整流电路DB2、开关电源电路51、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52、故障检测电路55、第一控制电路56和第二控制电路57。一对输入端子503一对一地电气连接至电网8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第一输出端子501电气连接至第一照明器具2A的正电极(即,LED模块20的正电极)。第二输出端子502电气连接至第三照明器具2C的负电极(即,LED模块20的负电极)。也就是说,三个DC电源电路5相对于电网8和照明器具2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
第一整流电路DB1被实现为二极管桥。电网8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一对一地电气连接至第一整流电路DB1的一对AC输入端子。电容器C0电气连接在第一整流电路DB1的脉动输出端子之间。从电网8供给的AC电压由第一整流电路DB1进行全波整流。
PFC电路52电气连接在电容器C0的两个端子之间。PFC电路52包括扼流线圈L1、二极管D1、开关元件Q1和平滑电容器C1。PFC电路52通过使电容器C0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升压来提高功率因数。开关元件Q1由第一控制电路56进行开关。第一控制电路56对开关元件Q1进行PWM控制,以使平滑电容器C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保持为恒定电压。
开关电源电路51使PFC电路52的输出电压(即,平滑电容器C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压至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三个照明器具2所需的DC电压。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开关电源电路51被实现为所谓的“LLC电流谐振型转换器”。开关电源电路51包括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半桥电路、谐振电容器C2、谐振电感器L2、变压器T1、第二整流电路DB2、以及平滑电容器C3。谐振电容器C2、谐振电感器L2、以及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电气串联连接至下臂的开关元件Q3。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的两个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整流电路DB2的一对AC输入端子。平滑电容器C3电气串联连接至第二整流电路DB2的一对脉动输出端子。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子501,并且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输出端子502。
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由第二控制电路57进行开关。第二控制电路57通过对这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进行脉冲频率调制(PFM)控制来将从PFC电路52供给的DC电压变换成方波脉冲电压。然后,由谐振电容器C2、谐振电感器L2、以及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形成的串联谐振电路将该脉冲电压变换成具有与PFM控制的开关频率相对应的频率的正弦波电压。该正弦波电压由变压器T1进行降压,由第二整流电路DB2进行全波整流,然后由电容器C3进行平滑化并变换成DC电压。通过对这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进行PFM控制,第二控制电路57通过使恒定电流在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之间流动来对照明器具2(LED模块20)进行恒流控制。
MOSFET 53的源极电气连接至DC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501。MOSFET 53的漏极电气连接至第一照明器具2A的正电极。注意,MOSFET 53被实现为增强型n沟道MOSFET(NMOS),并且在其源极和漏极之间包括寄生二极管。
驱动电路54通过调节MOSFET 53的栅极-源极电压来控制MOSFET 53的接通/断开(ON/OFF)状态。驱动电路54根据在DC电源电路5的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电压Vn3工作,并且在发现电压Vn3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使MOSFET 53接通。另一方面,驱动电路54在发现电压Vn3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使MOSFET 53断开。输入至驱动电路54的电压Vn3已由二极管D2进行了半波整流且已由电容器C4进行了平滑化。如果在辅助绕组N3上没有感应出电压,则使电容器C4中所储存的电荷经由电阻器R2放电,由此使电压Vn3降至小于阈值。
DC电源电路5还包括故障检测电路55。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插入在开关电源电路5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之间的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故障检测电路55将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发现这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故障的发生。如果在DC电源电路5或照明系统1中不存在故障,则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电流(负载电流)流经电阻器R1,由此使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大于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故障检测电路55没有检测到故障。另一方面,如果在DC电源电路5或照明系统1中发生了任何故障(诸如开关电源电路51的电容器C3的短路等),则没有电流流经电阻器R1,由此使得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小于阈值。在发现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故障的发生,并且向第二控制电路57通知故障的发生。具体地,故障检测电路55和第二控制电路57经由光电耦合器PC连接在一起。故障检测电路55经由光电耦合器PC向第二控制电路57通知故障的发生。第二控制电路57在被故障检测电路55通知了故障的发生的情况下,适当地停用开关电源电路51或降低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如上所述在开关电源电路51的电容器C3中发生了短路故障,则在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N2上感应出的电压和在其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电压(即,电压Vn3)下降。在电压Vn3降至小于阈值时,驱动电路54使MOSFET 53断开。使MOSFET 53断开使电容器C3已变得短路的开关电源电路51(DC电源电路5)与其它的DC电源电路5电气隔离。这防止了正常的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沿反方向流到发生了故障的DC电源电路5。
照明控制系统3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MOSFET 53)作为用于阻止反向电流流经任何DC电源电路5的电路元件。这与使用二极管的情形相比削减了电路元件的电力消耗。另外,在照明控制系统3中发生了任何故障的情况下,供给至驱动电路54的电压下降,由此使常闭型MOSFET 53断开。这与被实现为微处理器或逻辑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MOSFET 53的接通/断开状态的情形相比,简化了电路结构。
然而,在故障检测电路55的工作电压由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电压提供的情况下,开关电源电路51的电容器C3的短路故障可能会切断向故障检测电路55的电力供给。
因而,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包括控制电源电路58,该控制电源电路58用于基于PFC电路52的输出电压(即,平滑电容器C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来生成控制电源电压(参见图3)。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故障检测电路55适当地根据控制电源电路58所生成的控制电源电压工作。
控制电源电路58被实现为反激转换器。如图3所示,控制电源电路58包括开关元件Q4、变压器T2、二极管D3和平滑电容器C4。开关元件Q4被实现为增强型n沟道MOSFET(NMOS)。开关元件Q4的漏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5的高侧端子和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电气连接至PFC电路52的高侧输出端子(即,平滑电容器C1的高侧端子)。控制电源电路58通过使其开关元件Q4开关,将通过使电容器C5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压所获得的DC电压(控制电源电压Vcc)经由电容器C4的两个端子供给至故障检测电路55。
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故障检测电路55根据绝缘型的控制电源电路58所生成的控制电源电压Vcc工作,因此能够在维持开关电源电路51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之间的电气绝缘的同时以良好的稳定性工作。
注意,第一控制电路56和第二控制电路57工作所基于的控制电源电压Vcc适当地是基于PFC电路52的输出电压所生成的。例如,如图3所示,流经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的电流可以由电容器C6进行平滑化以生成DC电压,该DC电压然后由三端稳压器504变换成恒定电压以生成控制电源电压Vcc。
此外,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各DC电源电路5包括用于接收从控制器7发送来的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控制信号接收电路59(参见图3)。调光控制信号接收电路59通过利用积分电路对从控制器7接收到的调光控制信号进行积分,来将该调光控制信号变换成具有与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对应的电压的调光控制信号。然后,调光控制信号接收电路59将该变换后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至第二控制电路57。作为响应,第二控制电路57基于从调光控制信号接收电路59接收到的调光控制信号的电压,来调整PFM控制的开关频率并且改变供给至照明器具2的电流的量,由此对照明器具2进行调光控制。
另外,调光控制信号接收电路59还适当地将如此变换后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至故障检测电路55。故障检测电路55适当地根据由调光控制信号指示的调光控制水平、即与调光控制水平相对应的输出电流(即,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用于检测故障的条件(阈值)。具体地,调光控制水平越低(即,输出电流的大小越小),故障检测电路55所设置的要与电阻器R1的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进行比较的阈值越小。也就是说,使故障检测电路55根据调光控制水平改变阈值,这减少了在输出电流的量随着调光控制水平而减少的情况下、故障检测电路55误检测到故障的机会。
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在任何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故障的情况下,发生了故障的DC电源电路5不应保持未处理。这就是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包括用于发送故障检测电路55已检测到了故障这一通知的通知单元的原因。在照明控制系统3中,适当地通过使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未被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故障的DC电源电路5的第二控制电路57调节输出电流,来使有问题的照明器具2闪烁。可替代地,第二控制电路57也可通过调节输出电流来使得从照明器具2发送光信号。还可替代地,故障检测电路55可以向控制器7通知故障检测,并且控制器7可以通过将调光控制信号发送至照明控制系统3来表示故障检测(诸如使照明器具2闪烁等)。
使照明控制系统3表示故障检测使得能够向照明器具2的管理员通知在照明控制系统3中发生了故障,并且使得能够提示该管理员对照明控制系统3(DC电源电路5)进行适当处理(诸如修理等)。
然而,即使照明控制系统3的通知单元表示了故障检测,通过修理或更换发生了故障的DC电源电路5来恢复DC电源电路5仍需要一些时间。这就是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通过暂时增加其它正常的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直到恢复了存在故障的DC电源电路5为止来抑制从照明器具2发出的光量的下降的原因。
图4A~4C是各自示出三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如何随时间改变的时序图。在图4A~4C中,纵轴表示输出电流的大小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图4D是示出流经三个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即,照明控制系统3的输出电流)的总量如何随时间改变的时序图。在图4D中,纵轴表示输出电流的总量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如图4A~4C所示,在从时间t=0起直到时间t=t1为止的时间段中,所有这三个DC电源电路5都提供正常的额定输出电流。因而,在从时间t=0起直到时间t=t1为止的时间段中,总量是单个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的三倍的输出电流从照明控制系统3向着三个照明器具2流动。
接着,在时间t=t1、第一DC电源电路5A发生故障并且停止供给输出电流时,第一DC电源电路5A的输出电流变为零,因此从照明控制系统3输出的电流的总量减少到2/3。结果,从三个照明器具2发出的光的总量也减少到在从时间t=0起直到时间t=t1为止的时间段内发出的光量的2/3。
因而,在照明控制系统3中,第一DC电源电路5A的故障检测电路55向第二DC电源电路5B和第三DC电源电路5C的各个第二控制电路57通知发生了故障。响应于该信息,第二DC电源电路5B和第三DC电源电路5C各自的第二控制电路57控制自身的开关电源电路51以使输出电流的量增加30%(在时间t=t2)。结果,照明控制系统3所提供的输出电流的总量从2/3增加到26/30,因此,从三个照明器具2发出的光的总量也从在从时间t=0起直到时间t=t1为止的时间段内发出的光量的2/3增加到26/30(参见图4D)。这使得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抑制在发生了故障的DC电源电路5(即,第一DC电源电路5A)被恢复之前的间隔中的照度的下降。
在上述的照明系统1中,照明控制系统3所包括的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个输出电流的合成电流共同地流经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照明器具2。也就是说,各个DC电源电路5需要将比多个照明器具2(即,多个LED模块20)的各个额定电压的总和(即,各个LED 21的正向电压的合成电压)高的电压施加到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之间。另外,各个DC电源电路5至少需要输出与多个照明器具2(多个LED模块20)中的任何明器具2的最低额定电流相等或大于该最低额定电流的DC电流。
这就是如下情况的原因:只要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能够满足与上述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有关的要求的DC电源电路5,照明控制系统3就无需如文献1(JP 2013-138557)的已知电源系统那样进行使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个输出电流平衡的控制。与文献1的已知电源系统相比,这使得照明控制系统3和照明系统1能够降低控制的复杂度。换句话说,照明控制系统3和照明系统1即使在不改变可以单独使用的DC电源电路5的功能或者不进行针对并行操作的任何特殊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将多个DC电源电路5并联连接在一起来形成冗余的电源系统。注意,多个DC电源电路5的额定电流优选但不必彼此相等。
另外,照明控制系统3的三个DC电源电路5各自中所包括的开关电源电路51是绝缘型转换器,因此与非绝缘型转换器相比,其能够使输出电流相对于从电网8供给的电压的变化稳定。此外,由于开关电源电路51被实现为包括绝缘变压器(变压器T1)的LLC电流谐振型转换器,因此可以通过使开关电源电路51以无线电频率工作来容易地使照明控制系统3小型化。然而,在照明控制系统3中,在代替电网8而从诸如蓄电池或光伏电池等的DC电源供给DC电力的情况下,开关电源电路51也可被实现为非绝缘型转换器。
在如该照明系统1那样、多个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中,如果多个照明器具2的各个额定电压的总和高于用作电力线缆6的商用电缆的额定电压(例如,300V),则电力线缆6将比通常更快地劣化,最终具有较短的寿命。另外,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向各个DC电源电路5输出比正常高的电压,因而需要击穿电压高的昂贵的电子部件(例如,诸如MOSFET等的半导体部件)。
由于该原因,为了降低额定电压,各照明器具2适当地包括适当地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的多个(例如,两个)LED模块20(参见图5)。使用具有这种结构的各照明器具2使得能够在不改变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增加光通量。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各LED模块20中所包括的多个LED 21的VF等级也适当地彼此匹配。也就是说,由相同制造商制造的且属于相同VF等级的多个LED21形成多个LED模块20使得能够减少正向电压的变化(即,额定电压的变化)。
在该照明系统1中,各照明器具2适当地包括用于指示与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有关的信息(诸如其VF等级等)的指示器。指示器适当地是印刷有表示编码的VF等级的一维或二维条形码的印章或铭牌。被实现为印章或铭牌的指示器适当地通过粘合剂或螺纹构件附接至照明器具2。可替代地,指示器还可以是存储有编码的VF等级的RF标签。用作替代指示器的RF标签适当地通过粘合剂或螺纹构件附接至照明器具2。
因而,照明系统1的安装人员适当地确认在各照明器具2的指示器上表示的VF等级,并且将具有相同VF等级的多个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以安装照明系统1。
接着,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
如图6所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DC电源电路5和控制器7。DC电源电路5包括开关电源电路51和控制单元512。开关电源电路51将从PFC电路52供给的第一DC电压V1变换(即,降压或升压)成第二DC电压V2。控制单元512控制开关电源电路51以改变第二DC电压V2。控制单元512例如包括微控制器。控制单元512通过使微控制器执行控制程序来进行(后面要说明的)各种类型的控制。
照明控制系统3将从开关电源电路51输出的第二DC电压V2施加到多个照明负载(例如,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为两个照明器具2)。在将第二DC电压V2施加到两个照明器具2时,两个照明器具2点亮。两个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至照明控制系统3。因而,第二DC电压V2需要高于两个照明器具2的各个点亮开始电压的总和。此外,在该照明控制系统3中,根据经由信号线70从控制器7接收到的指示,控制单元512控制开关电源电路51并且调节第二DC电压V2以对各个照明器具2进行调光控制。在以下的说明中,两个照明器具2在下文将分别被称为“第一照明器具2A”和“第二照明器具2B”。
在根据该第一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开关电源电路51中,变压器T1包括三个输出绕组(即,第一输出绕组N21、第二输出绕组N22和第三输出绕组N23)和三个抽头(即,第一抽头X1、第二抽头X2和第三抽头X3)。第一抽头X1设置在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一端子处。第二抽头X2设置在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绕组N22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点处。第三抽头X3设置在第二输出绕组N22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绕组N23的第一端子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点处。第三输出绕组N23的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整流电路DB2的第二AC输入端子K12。平滑电容器C3电气连接在第二整流电路DB2的脉动输出端子K21和K22之间。
开关电源电路51包括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包括三个开关(即,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和用于驱动这三个开关的开关驱动电路5100。
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各自被实现为电磁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SSR)。第一开关S1插入在第一抽头X1与第二整流电路DB2的第一AC输入端子K11之间。第二开关S2插入在第二抽头X2与第二整流电路DB2的第一AC输入端子K11之间。第三开关S3插入在第三抽头X3与第二整流电路DB2的第一AC输入端子K11之间。
开关驱动电路5100根据控制单元512所给出的指示来选择性地接通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或第三开关S3。在开关驱动电路5100接通第一开关S1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最高匝数比(以下称为“第一匝数比”)。在开关驱动电路5100接通第三开关S3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最低匝数比(以下称为“第三匝数比”)。此外,在开关驱动电路5100接通第二开关S2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和第三匝数比之间的中间匝数比(以下称为“第二匝数比”)。也就是说,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能够通过使开关驱动电路5100选择性地接通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或第三开关S3来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三个匝数比即第一匝数比、第二匝数比和第三匝数比中的任一个。
在开关电源电路51中,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由驱动电路513互补地进行开关。控制单元512经由驱动电路513对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进行PFM控制,由此将第一DC电压V1变换成方波脉冲电压。然后,由谐振电容器C2、谐振电感器L2和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形成的串联谐振电路将该方波脉冲电压变换成具有与PFM控制的开关频率相对应的频率的正弦波电压。该正弦波电压由变压器T1进行变压,由第二整流电路DB2进行全波整流,然后由电容器C3进行平滑化以转换成第二DC电压V2。注意,由变压器T1变换后的电压(即,变压器T1的次级电压)随着变压器T1的匝数比(即,输出绕组的匝数/输入绕组的匝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开关电源电路51具有由图7中的实曲线表示的输出特性。在图7中,横轴表示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即,驱动电路513对开关元件Q2和Q3进行开关的频率),并且纵轴表示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比(V2/V1)。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比在工作频率f与上述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f0一致时变为最大,并且随着工作频率f和谐振频率f0之间的差变宽而减小。因而,照明控制系统3通过使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在高于谐振频率f0的频率范围FA(即,第一频率f1~第二频率f2的范围)内改变来调节第二DC电压V2。另外,控制单元512通过使驱动电路513对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进行PFM控制来适当地保持流经照明器具2(即,第一照明器具2A和第二照明器具2B)的电流恒定。注意,使开关电源电路51按比谐振频率f0低的工作频率f工作可以允许馈通电流流经两个开关元件Q2和Q3,由此有可能对开关元件Q2和Q3造成一些损坏。
控制单元512根据控制器7所给出的指示(即,调光控制水平)来使驱动电路513调整工作频率f以调节第二DC电压V2。调光控制水平对应于从照明控制系统3输出的第二DC电压V2相对于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压的电压比。也就是说,在第二DC电压V2等于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压时,调光控制水平为100%。随着第二DC电压V2下降,调光控制水平也下降,并且从照明器具2发出的光量减少。
与频率范围FA相对应且输出比可调整的范围(以下称为“输出可变范围VA”(参见图7))比照明器具2的调光可控制范围窄。因而,如果即使在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被设置为与匝数比相对应的上限频率(即,第二频率f2)时、第二DC电压V2也没有达到与调光控制水平相对应的电压,则控制单元512适当地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匝数比。控制单元512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变压器T1的匝数比,这使得能够在不扩大频率范围FA的情况下扩大调光控制水平的可调整范围。
例如,在如图8所示将调光控制水平调整到100%~66%的范围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作为最高匝数比的第一匝数比。换句话说,如果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则在工作频率f的频率范围FA内可调整的调光控制水平被限制到100%~66%的范围。然而,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二匝数比导致在工作频率f的频率范围FA内要输出的第二DC电压V2下降,这也使得可调整的调光控制水平降至66%~33%的范围。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三匝数比导致在工作频率f的频率范围FA内要输出的第二DC电压V2进一步下降,这也使得可调整的调光控制水平降至33%~22%的范围(参见图8)。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512适当地将如下的数据表存储在存储器(诸如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等)中,该数据表示出了与落在100%~22%的范围内的调光控制水平相对应的变压器T1的匝数比和工作频率f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从控制器7接收到(表示调光控制水平的)指示时,控制单元512从数据表中获取与该调光控制水平相对应的、变压器T1的匝数比和工作频率f的组合。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匝数比调整为从数据表获取的变压器T1的匝数比,并且使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与从数据表获取的工作频率f一致。这使得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通过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变压器T1的匝数比,来在不扩大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的频率范围FA的情况下扩大第二DC电压V2的可调整范围(对应于调光控制水平的可调整范围)。
如果即使在工作频率f被调整到第二频率f2时、第二DC电压V2也没有达到目标电压,则控制单元512适当地通过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匝数比并且通过控制PFC电路52来调整第一DC电压V1。例如,如果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三匝数比,则即使将工作频率f设置为频率范围FA的上限(即,第二频率f2)也不允许调光控制水平(对应于第二DC电压V2)降至小于22%。因而,控制单元512指示PFC电路52降低第一DC电压V1。一旦第一DC电压V1已下降,则控制单元512能够在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设置为第三匝数比的状态下通过在频率范围FA内调整工作频率f来在22%~5%的范围内调整调光控制水平(参见图9)。
如从前面的说明可以看出,照明控制系统3通过使PFC电路52调节第一DC电压V1,能够扩大可通过改变变压器T1的匝数比和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来调整的第二DC电压V2的范围。
(第二变形例)
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变压器T1包括两个输出绕组(即,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和单个抽头X2(参见图10)。抽头X2设置在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二端子和第二输出绕组N22的第一端子之间的连接点处。另外,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整流电路514来代替第二整流电路DB2。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检测单元5120和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
整流电路514具有三个臂(即,第一臂5141、第二臂5142和第三臂5143)。第一臂5141包括正向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二极管D11和D12。第一臂5141的中点(即,二极管D11的阳极和二极管D12的阴极之间的连接点)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一端子。第一臂5141的输出端子(即,二极管D11的阴极)经由第一开关S1电气连接至平滑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第一臂5141的输入端子(即,二极管D12的阳极)经由第二开关S2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第二臂5142包括正向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二极管D21和D22。第二臂5142的中点(即,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2的阴极之间的连接点)电气连接至抽头X2。第二臂5142的输出端子(即,二极管D21的阴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第二臂5142的输入端子(即,二极管D22的阳极)经由第三开关S3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第三臂5143包括正向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二极管D31和D32。第三臂5143的中点(即,二极管D31的阳极和二极管D32的阴极之间的连接点)电气连接至第二输出绕组N22的第二端子。第三臂5143的输出端子(即,二极管D31的阴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第三臂5143的输入端子(即,二极管D32的阳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检测单元5120检测从开关电源电路51施加了第二DC电压V2的照明器具2的电气特性。具体地,检测单元5120适当地检测在允许预定量的电流(诸如额定电流等)流经照明器具2时在照明器具2中发生的电压降(即,正向电压VF)作为照明器具2的电气特性。
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检测流经照明器具2的电流(即,负载电流IL)。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例如包括由负载电流IL引起了电压降的电阻器、用于对在该电阻器中引起的电压降(即,检测电压)进行放大的放大器、以及输入电流随着放大器的输出而增减的光电耦合器。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将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电压(即,光电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作为负载电流IL的检测电压W2提供至控制单元512(参见图10)。
在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包括三个开关(即,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和用于驱动这三个开关的开关驱动电路5100。
开关驱动电路5100根据控制单元512所给出的指示来接通和断开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在开关驱动电路5100保持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接通并且保持第三开关S3断开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最高匝数比(第一匝数比)。另一方面,在开关驱动电路5100保持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断开并且保持第三开关S3接通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最低匝数比(第二匝数比)。也就是说,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能够通过利用开关驱动电路5100接通或断开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来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或切换)到两个匝数比其中之一(即,第一匝数比或第二匝数比)。可选地,变压器T1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输出绕组。
在这种情况下,在各照明器具2中引起的电压降的大小等于照明器具2中的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的多个LED模块20的正向电压VF的总和(具体为形成LED模块20的多个LED 21的各个正向电压VF的总和)。因此,即使两个照明器具2各自包括相同数量的LED 21,但例如如果一个照明器具2中的形成各LED模块20的LED的数量不同于另一照明器具2中的形成各LED模块20的LED的数量,则这两者的正向电压VF也应彼此不同。此外,如果正向电压VF彼此不同,则为了使得预定量的电流(诸如额定电流等)流经照明器具2而要施加的第二DC电压V2的大小也变化。另一方面,假设从PFC电路52供给的第一DC电压V1是恒定的,则从开关电源电路51输出的第二DC电压V2由变压器T1的匝数比来确定。换句话说,即使第一DC电压V1是恒定的,也可以通过调整变压器T1的匝数比来扩大第二DC电压V2能够调节的范围(即,输出可变范围VA;参见图7)。
因而,控制单元512在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并且从开关电源电路51供给(比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流低的)恒定电流的状态下,将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到的电压W1与阈值Vth进行比较。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维持于第一匝数比。另一方面,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即,切换)到第二匝数比。另外,控制单元512根据变压器T1的匝数比来改变负载电流IL的目标值。例如,控制单元512适当地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降低目标值,并且适当地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提高目标值。也就是说,在两个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第二DC电压V2需要等于或大于两个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压的总和,但负载电流IL可以等于一个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流。另一方面,在两个照明器具2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第二DC电压V2可以等于一个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压,但负载电流IL应是一个照明器具2的额定电流的两倍。
接着,将参考图11A和11B的时序图来确切地说明控制单元512如何工作。在图11A和11B中,顶部的图表示第一DC电压V1的波形,从顶部起的第二个图表示检测电压W1的波形,从顶部起的第三图表示第一开关S1的状态,从底部起的第二个图表示第二开关S2的状态,并且底部的图表示第三开关S3的状态。
在PFC电路52启动以将第一DC电压V1输入至照明控制系统3时,控制单元512指示开关驱动电路5100接通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另外,控制单元512使第三开关S3保持断开以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在时间t=t0)。另外,控制单元512还指示开关电源电路51逐渐增加第二DC电压V2。从检测单元5120输出的检测电压W1随着第二DC电压V2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控制单元512将在自输入第一DC电压V1起(自时间t=t0起)经过了预定时间量的时间点(即,在时间t=t1)检测到的电压W1与阈值Vth进行比较。
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开关驱动电路5100保持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接通且保持第三开关S3断开,由此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维持于第一匝数比(参见图11A)。控制单元512进一步将负载电流IL的目标值调整(改变)到相对小的值。
另一方面,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开关驱动电路5100断开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且接通第三开关S3,由此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切换到第二匝数比(参见图11B)。控制单元512进一步将负载电流IL的目标值调整(改变)到相对大的值。
如上所述,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根据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到的电压W1(即,照明器具2的正向电压VF)来调整变压器T1的匝数比、并且根据检测电压W1来改变负载电流IL的目标值,这使得能够根据负载的电气特性来供给电力。另外,也可以通过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切换)匝数比来扩大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的可变范围。图12A所示的曲线α和图12B所示的曲线β各自示出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流(负载电流IL)和输出电压(第二DC电压V2)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图12A所示的曲线α表示:在变压器T1的匝数比是第二匝数比的情形下,在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在f1~f2内改变时,输出电流随着第二DC电压V2而如何改变。同样,图12B所示的曲线β表示:在变压器T1的匝数比是第一匝数比的情形下,在开关电源电路51的工作频率f在f1~f2内改变时,输出电流随着第二DC电压V2而如何改变。也就是说,在控制单元512使工作频率f在第一频率f1~第二频率f2的范围内变化时,输出电流和第二DC电压V2沿着曲线α和β改变。图12A所示的线SL1以及图12B所示的线SL1和SL2表示照明器具2的理想负载特性。注意,由线SL1表示的负载特性是正向电压VF相对低的照明器具2的负载特性。另一方面,由线SL2表示的负载特性是正向电压VF相对高的照明器具2的负载特性。
如图12B所示,在变压器T1的匝数比是第一匝数比的情况下,线SL1和曲线β在频率范围FA的中间附近彼此相交,由此限制了具有由线SL1表示的负载特性的照明器具2的调光可控制范围。
另一方面,如图12A所示,在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二匝数比的情况下,线SL1与曲线α未相交,由此使得具有由线SL1表示的负载特性的照明器具2的调光可控制范围可扩大而不受限制。
(第三变形例)
在根据第三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如图13所示,各DC电源电路5包括各自被实现为二极管桥的第一整流电路5101和第二整流电路5102。此外,在根据第三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开关驱动电路5100。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一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一端子。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二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输出绕组N22的第二端子。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一输出端子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一开关S1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第二整流电路5102的第一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变压器T1的抽头X2。第二整流电路5102的第二输入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二输出绕组N22的第二端子。第二整流电路5102的第一输出端子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第二整流电路5102的第二输出端子经由第二开关S2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由开关驱动电路5100互补地接通和断开。在第一开关S1为接通且第二开关S2为断开的情况下,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在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之间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因而,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较高的匝数比(即,第一匝数比)。
另一方面,在第一开关S1为断开且第二开关S2为接通的情况下,第二输出绕组N22电气串联连接在第二整流电路5102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之间。因而,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较低的匝数比(即,第二匝数比)。
控制单元512在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并且从开关电源电路51供给恒定电流的状态下,将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的电压W1与阈值Vth进行比较。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维持于第一匝数比。另一方面,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即,切换)到第二匝数比。
(第四变形例)
在根据第四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如图14所示,各DC电源电路5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各DC电源电路5一样还包括各自被实现为二极管桥的第一整流电路5101和第二整流电路5102。在根据第四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包括各自被实现为n沟道MOSFET(NMOS)的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开关驱动电路5100。
第一开关S1的漏极电气连接至第一整流电路5101的第二输出端子。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各个源极电气连接在一起。第二开关S2的漏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电阻器R1电气连接在第二开关S2的栅极和漏极之间。此外,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各个栅极电气连接至开关驱动电路5100的输出端子。
在经由开关驱动电路5100的输出端子没有输出驱动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变为断开,由此使第一整流电路5101与变压器T1电气隔离。因而,从变压器T1的第二输出绕组N22输出的AC电压由第二整流电路5102进行整流。也就是说,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二匝数比。
另一方面,在经由开关驱动电路5100的输出端子输出驱动信号的情况下,第一开关S1变为接通,并且第一整流电路5101电气连接至变压器T1。因而,从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输出的AC电压由第一整流电路5101进行整流。也就是说,变压器T1的匝数比被调整到第一匝数比。注意,在第一开关S1为接通时,第二开关S2为断开,并且漏极电流经由第二开关S2(MOSFET)的寄生二极管流经第一开关S1。
控制单元512在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并且从开关电源电路51供给恒定电流的状态下,将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的电压W1与阈值Vth进行比较。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维持于第一匝数比。另一方面,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即,切换)到第二匝数比。
(第五变形例)
在根据第五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各DC电源电路5中,如图15所示,变压器T1具有四个输出绕组(即,第一输出绕组N21、第二输出绕组N22、第三输出绕组N23和第四输出绕组N24)。另外,在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之间设置有一个抽头(以下称为“第一抽头X1”),在第二输出绕组N22和第三输出绕组N23之间设置有另一抽头(以下称为“第二抽头X2”),并且在第三输出绕组N23和第四输出绕组N24之间设置有又一抽头(以下称为“第三抽头X3”)。整流二极管D31和D32的各个阳极电气连接至第一输出绕组N21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抽头X1)。整流二极管D33和D34的各个阳极电气连接至第四输出绕组N24的第一端子(第三抽头X3)和第二端子。此外,第二抽头X2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
在根据第五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包括三个开关(即,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四个电阻器R2~R5、二极管D4、齐纳二极管ZD1、电容器C4和开关驱动电路5100。
第四开关S4和第六开关S6各自被实现为n沟道增强型MOSFET。第五开关S5被实现为PNP双极型晶体管。第四开关S4的源极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3的低侧端子和变压器T1的第二抽头X2。第四开关S4的漏极电气连接至电阻R4的一个端子。电阻器R4的另一端子电气连接至电阻器R3的一个端子和第五开关S5的基极。电阻器R3的另一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五开关S5的发射极、二极管D4的阴极、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和电容器C4的一个端子。二极管D4的阳极电气连接至电阻器R2的一个端子。电阻器R2的另一端子电气连接至第六开关S6的漏极和两个二极管D31和D34的各个阴极。第六开关S6的源极电气连接至二极管D32和D33的各个阴极、电阻器R5的一个端子、齐纳二极管ZD1的阳极、电容器C4的另一端子和电容器C3的高侧端子。电阻器R5的另一端子电气连接至第五开关S5的集电极和第六开关S6的栅极。
开关驱动电路5100使第四开关S4接通或断开。在第四开关S4为断开时,第五开关S5也为断开,因此第六开关S6也断开。在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全部为断开的情况下,在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上感应出的电压以及在第三输出绕组N23和第四输出绕组N24上感应出的电压被交替地施加到电容器C3。也就是说,匝数比调整单元510通过利用开关驱动电路5100使第四开关S4断开来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
另一方面,在第四开关S4为接通时,第五开关S5也为接通,因此第六开关S6也接通。在第四开关S4、第五开关S5和第六开关S6全部为接通的情况下,在第二输出绕组N22上感应出的电压和在第三输出绕组N23上感应出的电压被交替地施加到电容器C3。也就是说,匝数比调整单元510通过利用开关驱动电路5100使第四开关S4接通来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二匝数比。
控制单元512在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第一匝数比、并且从开关电源电路51供给恒定电流的状态下,将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的电压W1与阈值Vth进行比较。在发现检测电压W1等于或大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维持于第一匝数比。另一方面,在发现检测电压W1小于阈值Vth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12指示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即,切换)到第二匝数比。
(第六变形例)
在根据第六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匝数比调整单元510适当地根据在针对变压器T1设置的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电压工作,并且在感应电压等于或小于下限值时适当地将变压器T1的匝数比调整到最小值(例如,零)。为此,如图16所示,根据第六变形例的照明控制系统3的各DC电源电路5包括控制电源电路515,该控制电源电路515用于通过对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AC电压进行整流、平滑化和稳定化,来生成控制电源电压Vcc作为恒定电压。
控制电源电路515适当地包括二极管D5、电阻器R7、电容器C5和调节器电路5150。二极管D5的阳极电气连接至辅助绕组N3的第一端子。二极管D5的阴极电气连接至电阻器R7的第一端子、电容器C5的第一端子和调节器电路5150的输入端子。电阻器R7的第二端子电气连接至电容器C5的第二端子和辅助绕组N3的第二端子。调节器电路5150适当地被实现为三端稳压器电路。在开关电源电路51工作以在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N3上产生感应电压时,控制电源电路515将已由调节器电路5150变为恒定电压的控制电源电压Vcc输出至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在被供给控制电源电压Vcc时启用以调整匝数比,并且在未被供给控制电源电压Vcc时停用。
例如,在开关电源电路51的电容器C3中发生了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N3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下降得如此多,使得不再从控制电源电路515输出控制电源电压Vcc。结果,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停用,并且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全部断开,由此使变压器T1的第一输出绕组N21和第二输出绕组N22与电容器C3电气隔离。也就是说,在控制单元512通过检测到开关电源电路51的输出电流的故障而停用开关电源电路51之前,匝数比调整单元510使开关电源电路51与照明器具2电气隔离,由此可靠地保护开关电源电路51。
如从前述说明可以看出,根据第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包括多个DC电源电路(5),各DC电源电路(5)包括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根据第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第一电力线(61),该第一电力线(61)包括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个第一输出端子(501)分支连接至的第一端子。根据第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第二电力线(62),该第二电力线(62)包括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个第二输出端子(502)分支连接至的第一端子。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被配置为使恒定电流在该DC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501,502)之间流动。在第一电力线(61)的第二端子和第二电力线(62)的第二端子之间,多个照明负载(照明器具2)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根据第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无需进行用以在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个输出电流之间达到平衡的控制,因此能够降低控制的复杂度。
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一方面来实现。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包括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MOSFET 53),各半导体开关元件是针对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正向电气连接至关联的DC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501)。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多个驱动电路(54),各驱动电路(54)是针对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被配置为接通及关断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适当地包括被配置为将从电网供给的AC电力转换成DC电力的绝缘型转换器。多个驱动电路(54)中的各驱动电路(54)适当地根据在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的转换器所包括的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电压来工作,并且适当地在发现该电压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接通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并且适当地在发现该电压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作为用于阻止反向电流相对于各DC电源电路(5)流动的电路元件,因此与使用二极管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少电路元件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发生任何故障,则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降低施加到驱动电路(54)的电压(Vn3),由此立即断开该半导体开关元件。与使用被实现为微处理器或逻辑电路的控制电路来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的接通/断开状态相比,这允许根据第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具有简化的电路结构。
根据第三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一或第二方面来实现。根据第三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壳体(40),该壳体(40)被配置为容纳多个DC电源电路(5)。
根据第三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包括具有防水构造的壳体(40)。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无需针对多个DC电源电路(5)各自设置防水构造,因此这削减了制造成本。
根据第四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三方面来实现。根据第四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电力线缆(6),其中在该电力线缆(6)中,第一电力线(61)和第二电力线(62)被护套(63)覆盖。壳体(40)适当地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电力线缆(6)适当地从壳体(40)延伸出。
根据第四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防止DC电源电路(5)所产生的RF噪声作为辐射噪声泄漏到壳体(40)外。
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一方面来实现。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MOSFET 53),各半导体开关元件针对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并且正向电气连接至该关联的DC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501)或第二输出端子(502)。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还包括多个驱动电路(54),各驱动电路(54)针对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并且被配置为接通及关断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包括开关电源电路(51),该开关电源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使输入端子(503)与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电气绝缘的变压器(T1)。多个驱动电路(54)中的各驱动电路(54)被配置为根据在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N3)上感应出的电压(Vn3)工作,并且还被配置为在发现电压(Vn3)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接通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并且在发现电压(Vn3)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使用半导体开关元件作为用于阻止反向电流相对于各DC电源电路(5)流动的电路元件,因此与使用二极管的情形相比,能够减少电路元件的电力消耗。另外,如果发生任何故障,则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降低施加到驱动电路(54)的电压(Vn3),由此立即断开该半导体开关元件。与使用被实现为微处理器或逻辑电路的控制电路来控制场效应晶体管的接通/断开状态相比,这允许根据第五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具有简化的电路结构。
根据第六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五方面来实现。根据第六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多个故障检测电路(55),各故障检测电路(55)针对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并且被配置为检测该关联的DC电源电路中的任何故障。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被适当地配置为在多个故障检测电路(55)中的关联的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任何故障的情况下,减少要供给至多个照明负载(照明器具2)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
根据第六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通过在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任何故障时、使与故障检测电路(55)相关联的DC电源电路(5)降低供给至照明负载的电力,来避免徒然地消耗电力。
根据第七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六方面来实现。在根据第七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适当地包括被配置为将AC电压转换成DC电压的AC/DC转换器电路(PFC电路52)。开关电源电路(51)适当地被配置为对从AC/DC转换器电路输出的DC电压进行电压变换。根据第七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包括控制电源电路(58),该控制电源电路(58)被配置为基于从AC/DC转换器电路输出的DC电压来生成控制电源电压(Vcc)。多个故障检测电路(55)适当地被配置为根据控制电源电路(58)所生成的控制电源电压(Vcc)工作。
根据第七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通过使故障检测电路(55)根据控制电源电路(58)所生成的控制电源电压(Vcc)工作,使得故障检测电路(55)能够以良好的稳定性工作。
根据第八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来实现。在根据第八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适当地能够调节要供给至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流。多个故障检测电路(55)中的各故障检测电路(55)适当地被配置为根据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关联的DC电源电路(5)所供给的输出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用于检测任何故障的条件。
根据第八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减少了在输出电流减小的情况下故障检测电路(55)误检测到故障的机会。
根据第九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来实现。在根据第九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中,在当与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至少一个DC电源电路相关联的故障检测电路(55)检测到任何故障时、该至少一个DC电源电路减少了要供给至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的情况下,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除减少了输出电力的DC电源电路以外的一个或多个DC电源电路适当地增加要供给至这些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
根据第九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即使在DC电源电路(5)中的任何DC电源电路(5)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要输出至照明负载的总电力的下降。
根据第十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来实现。根据第十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控制单元(512),该控制单元(512)被配置为控制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以调节通过该DC电源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输出的DC电压。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还包括:谐振型转换器(开关电源电路51),其包括输出用的变压器(变压器T1);以及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被配置为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控制单元(512)适当地被配置为通过改变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来调节经由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输出的DC电压,并且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
根据第十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通过改变变压器的匝数比来扩大通过调整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可以调节输出电压的范围。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十方面来实现。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AC/DC转换器单元(PFC电路),该AC/DC转换器单元被配置为将从电网供给的AC电压转换成DC电压,并且将该DC电压输出至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控制单元(512)适当地被配置为控制AC/DC转换器单元以调节输出至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的DC电压。具体地,控制单元(512)在发现即使通过将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设置为与匝数比相关联的上限频率、经由第一输出端子(501)和第二输出端子(502)输出的DC电压仍未达到目标电压的情况下,控制AC/DC转换器单元以调节输出至多个DC电源电路(5)的各DC电源电路(5)的DC电压。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通过调整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来扩大DC电源电路(5)的输出电压可以调节的范围。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可以结合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来实现。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适当地还包括:检测单元(5120),其被配置为检测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以及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被配置为检测流经所述多个照明负载的负载电流。多个DC电源电路(5)中的各DC电源电路(5)还包括:谐振型转换器(开关电源电路51),其包括输出用的变压器;以及匝数比调整单元(510),其被配置为调整变压器(变压器T1)的匝数比。控制单元(512)适当地被配置为控制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以使负载电流检测单元(5121)所检测到的负载电流与目标值一致。控制单元(512)适当地还被配置为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根据检测单元(5120)所检测到的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来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控制单元(512)适当地还被配置为根据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来改变目标值。
根据第十二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能够通过使匝数比调整单元(510)调整变压器的匝数比并且通过根据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改变负载电流的目标值,来根据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供给电力。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照明系统(1)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照明控制系统(3);以及多个照明负载(照明器具2)。多个照明负载在作为照明控制系统(3)的构成元件的第一电力线(61)和第二电力线(62)各自的第二端子之间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根据第十三方面的照明系统(1)能够降低控制的复杂度。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照明系统(1)可以结合第十三方面来实现。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照明系统(1)中,多个照明负载中的各照明负载适当地包括多个固体光源(LED 21)。多个照明负载至少之一适当地包括多个固体光源中的一些固体光源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固体光源模块(LED模块20)。多个固体光源模块适当地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
根据第十四方面的照明系统(1)能够在不改变多个照明负载各自的额定电压的情况下,增加从各照明负载发出的辐射的光通量。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照明系统(1)可以结合第十四方面来实现。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照明系统(1)中,多个照明负载中的各照明负载适当地包括指示器,该指示器被配置为在该指示器上呈现与该照明负载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有关的信息。
根据第十五方面的照明系统(1)能够根据在指示器上呈现的与电压-电流特性有关的信息来进行照明负载的适当组合。

Claims (16)

1.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包括:
多个直流电源电路,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
第一电力线,其包括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的各个第一输出端子分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力线的所述第一端子;以及
第二电力线,其包括第一端子,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的各个第二输出端子分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力线的所述第一端子,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被配置为使恒定电流在该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流动,以及
在所述第一电力线的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电力线的第二端子之间,多个照明负载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
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各半导体开关元件是针对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正向电气连接至该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
多个驱动电路,各驱动电路是针对所述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被配置为接通及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将从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的绝缘型转换器,以及
所述多个驱动电路中的各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绝缘型转换器所包括的变压器的辅助绕组上感应出的电压来工作,并且还被配置为在发现所述电压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接通所述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并且在发现所述电压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配置为容纳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电力线缆,在所述电力线缆中,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被护套覆盖,
其中,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电力线缆从所述壳体延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
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各半导体开关元件是针对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正向电气连接至该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或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以及
多个驱动电路,各驱动电路是针对所述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被配置为接通及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开关电源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被配置为使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电气绝缘的变压器,以及
所述多个驱动电路中的各驱动电路被配置为根据在所述变压器的辅助绕组上感应出的电压来工作,并且还被配置为在发现所述电压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接通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中的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并且在发现所述电压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断开该关联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
多个故障检测电路,各故障检测电路是针对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以一对一的方式设置的,并且被配置为检测该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中的故障,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故障检测电路中的关联的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到故障的情况下,减少要供给至多个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包括被配置为将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的交流/直流转换器电路,
所述开关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对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电压变换,
所述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源电路,所述控制电源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来生成控制电源电压,以及
所述多个故障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电源电路所生成的控制电源电压来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能够调节要供给至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流,以及
所述多个故障检测电路中的各故障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所供给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用于检测故障的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能够调节要供给至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流,以及
所述多个故障检测电路中的各故障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关联的直流电源电路所供给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用于检测故障的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在当与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直流电源电路相关联的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到故障时、该至少一个直流电源电路减少了要供给至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除减少了所述输出电力的直流电源电路以外的一个或多个直流电源电路增加要供给至照明负载中的关联的照明负载的输出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以调节通过该直流电源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输出的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还包括:
谐振型转换器,其包括输出用的变压器;以及
匝数比调整单元,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变压器的匝数比,以及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改变所述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来调节经由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输出的直流电压,并且使所述匝数比调整单元调整所述变压器的匝数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交流/直流转换器单元,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单元被配置为将从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并且将所述直流电压输出至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单元以调节输出至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的直流电压,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在发现即使通过将所述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设置为与所述匝数比相关联的上限频率、经由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输出的直流电压仍未达到目标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交流/直流转换器单元以调节输出至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的直流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
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以及
负载电流检测单元,其被配置为检测流经多个照明负载的负载电流,
其中,所述多个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各直流电源电路还包括:
谐振型转换器,其包括输出用的变压器;以及
匝数比调整单元,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变压器的匝数比,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所述谐振型转换器的工作频率以使所述负载电流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负载电流与目标值一致,并且还被配置为使所述匝数比调整单元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来调整所述变压器的匝数比,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多个照明负载的电气特性来改变所述目标值。
14.一种照明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以及
多个照明负载,
其中,多个照明负载在作为所述照明控制系统的构成元件的所述第一电力线和所述第二电力线各自的第二端子之间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
多个照明负载中的各照明负载包括多个固体光源,
多个照明负载至少之一包括多个固体光源模块,在所述固体光源模块中,所述多个固体光源中的一些固体光源电气串联连接在一起,以及
所述多个固体光源模块电气并联连接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
多个照明负载中的各照明负载包括指示器,所述指示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指示器上呈现与该照明负载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有关的信息。
CN201911366569.9A 2018-12-26 2019-12-26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Pending CN1113859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3208A JP2020107436A (ja) 2018-12-26 2018-12-26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18-243208 2018-12-26
JP2018243198A JP2020107432A (ja) 2018-12-26 2018-12-26 電源装置、負荷駆動システム、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18243200A JP2020107434A (ja) 2018-12-26 2018-12-26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18-243198 2018-12-26
JP2018-243200 2018-12-26
JP2018-243209 2018-12-26
JP2018243209A JP7122681B2 (ja) 2018-12-26 2018-12-26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5941A true CN111385941A (zh) 2020-07-07

Family

ID=7121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6569.9A Pending CN111385941A (zh) 2018-12-26 2019-12-26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594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250A (zh) * 2000-07-28 2002-05-08 索尼公司 电源装置和电源系统
CN101548457A (zh) * 2007-06-28 2009-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多输出开关电源装置
CN103490648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06550U (zh) * 2014-03-24 2015-03-11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以及照明装置
CN107295718A (zh) * 2017-07-07 2017-10-24 中山市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大功率led照明的均衡同步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250A (zh) * 2000-07-28 2002-05-08 索尼公司 电源装置和电源系统
CN101548457A (zh) * 2007-06-28 2009-09-30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多输出开关电源装置
CN103490648A (zh) * 2013-10-10 2014-01-01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隔离式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4206550U (zh) * 2014-03-24 2015-03-11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以及照明装置
CN107295718A (zh) * 2017-07-07 2017-10-24 中山市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大功率led照明的均衡同步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8151B2 (en) Power unit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8044600B2 (en) Brightness-adjustable LED driving circuit
US10827586B2 (en) Load control device for a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US10028340B2 (en) Wall mounted AC to DC converter gang box
US20110266969A1 (en) Dimmable LED Power Supply with Power Factor Control
US20110228565A1 (en) Switchmode power supply for dimmable light emitting diodes
EP2786640B1 (en) Driver circuit for at least one load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160021507A (ko) 전원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EP3319401B1 (en) Dimming device
US8111015B2 (en) Brightness-adjustable illumination driving system
JP2020107434A (ja)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US9648690B1 (en) Dimmable instant-start ballast
JP7122681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Seo et al. DC-level dimmable LED driver with primary side on-time control for DC distribution
CN111385941A (zh) 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系统
JP2020107432A (ja) 電源装置、負荷駆動システム、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20107436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CN112601338B (zh) 灯具及其调控电路
JP7133787B2 (ja) 点灯システム、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器具
US20230029021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driver
CN108243527B (zh) 照明点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US10390391B2 (en) Driver for a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ighting system
JP2016067087A (ja)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20150006245A (ko) 디밍 제어가 가능한 led 조명장치
KR101326479B1 (ko) 공통 전류 소스를 가지는 엘이디 조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17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