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4682A -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4682A
CN111364682A CN201811600369.0A CN201811600369A CN111364682A CN 111364682 A CN111364682 A CN 111364682A CN 201811600369 A CN201811600369 A CN 201811600369A CN 111364682 A CN111364682 A CN 111364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axially
internal thread
hollow sleev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003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恕如
杨添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6003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46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4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 E04C5/165Coaxial connection by means of slee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包括:中空套筒,其具有轴向贯通的通孔,且相对两端的内径表面分别具有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第一杆件,其一端形成有左外螺纹;第二杆件,其一端形成有右外螺纹;将左、右外螺纹分别螺旋组合于左、右内螺纹;其中,所述装置可以在中空套筒中形成一无螺纹段,或者可以提供一垫片,将其轴向地置入中空套筒的通孔中,并旋转中空套筒以同时带动第一、二杆件往彼此相对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二杆件的端部抵触于垫片;或者,第一与第二杆件其一的端部形成有不具螺纹的突出端,并旋转中空套筒直到所述突出端与另一杆件的端部彼此抵触。

Description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轴向贯穿的中空套筒的将诸如钢筋的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使用所述装置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及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及钢骨钢筋混凝土构造(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SRC)中均需使用钢筋建造其结构,为了方便搬运及储存,会在钢筋制造场所将制造好的钢筋裁切成特定长度后,再运送至工地使用,因各建筑的高度不一,通常需使用特定工法将多条钢筋连接以延伸其长度,同时须考虑连接的强度,常见的钢筋连接方法主要包括绑扎连接法、熔接法以及机械连接法等。
在绑扎连接法中,最常使用传统人工搭接法,其将搭接的钢筋进行人工捆扎后再行灌浆,因此人工搭接法易受捆扎质量或灌浆程序而影响搭接强度。熔接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电阻焊接法和摩擦熔接法,其中,电阻焊接法利用电流产生电阻热镕化钢筋接触面的金属后,再将钢筋加压接合,然而,焊接连接法易受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焊接处的夹角及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连接强度。
相较于前述方法,机械连接法通常使用套筒挤压接头,或将钢筋滚压出螺牙后,再以螺纹连接接头将钢筋连接,其优点为接头强度高、加工快速、节能且接合速度快,因此发展出各种螺纹接头的钢筋续接器,常见的钢筋续接器包括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560495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图6所揭露的钢筋续接器,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螺纹一母续接件,以及具有分别配合母续接件的螺纹的螺牙的两公续接件,两公续接件分别和钢筋摩擦熔接等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公续接件与母续接件的螺接而续接两钢筋,然而,在此实施例中,仍须对钢筋进行相对耗能的摩擦熔接加工后再使用钢筋续接器以机械方式续接。
并且,在此类套筒式钢筋续接器中,为了方便钢筋的续接作业,将母续接件的两螺纹相对设置,并且分别将已与钢筋连接的两公续接件的螺牙旋入母续接件的螺纹数圈至轴向对准,再使用夹具旋转母续接件以同时将两公续接件与母续接件螺合固定,然而,因为两公续接件的螺牙初始旋入的圈数通常不一致,可能导致在旋转母续接件进行螺合固定时,初始旋入圈数较多的公续接件的螺牙完全旋入母续接件的螺纹后便停止螺合固定,并且使初始旋入圈数较少的公续接件的螺牙尚有一部分未悬入母续接件的螺纹,使两公续接件的螺牙末端相对的侧面未能完全抵靠而产生缝隙,因而造成接续的钢筋强度下降,容易在未完全抵靠而产生的缝隙处产生弯折甚至断裂而影响钢筋结构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综合背景技术提到的各种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连接的结构容易在两杆件的端部未完全抵靠而产生的缝隙处产生弯折甚至断裂而影响连接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中空套筒,具有轴向贯通相对两端的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表面从一第一端往相对的一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左内螺纹,且从所述第二端往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右内螺纹;一第一杆件,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一左外螺纹,所述左外螺纹螺旋配合于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左内螺纹;以及一第二杆件,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一右外螺纹,所述右外螺纹螺旋配合于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右内螺纹;其中,所述中空套筒被操作往一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直到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均延伸至中空套筒的中间位置,并且所述左内螺纹延伸至所述通孔内部的终端与所述右内螺纹延伸至所述通孔内部的终端彼此邻接。
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垫片,所述垫片被轴向地置入中空套筒的通孔中,并且通过旋转中空套筒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垫片的相对两面以完成连接,以使两杆件端部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在所述第一杆件具有所述左外螺纹的端部或所述第二杆件具有所述右外螺纹的端部轴向突出地形成有不具螺纹的一突出端,并通过旋转中空套筒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突出端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以使两杆件端部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内径表面由一中线位置往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轴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无螺纹段,所述无螺纹段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且不具有螺纹,并通过旋转中空套筒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以使两杆件端部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可以分别形成有第一扩大孔与第二扩大孔,第一扩大孔与第二扩大孔的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且均不具有螺纹,以使所述两杆件可以方便地穿入中空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从第一端至第二端以相同的内径延伸,第一杆件的左外螺纹以相同的外径延伸,并且第二杆件的右外螺纹以相同的外径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左内螺纹与右内螺纹的长度范围可以分别形成为对称的锥形孔,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左外螺纹与右外螺纹的长度范围分别形成为对应锥形孔的锥形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方法,包括:提供一中空套筒,在所述中空套筒的轴向贯通的一通孔的相对两端往相对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别延伸形成一左内螺纹与一右内螺纹,并且所述左内螺纹、右内螺纹的终端彼此邻接;提供一第一杆件,在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匹配于所述左内螺纹的一左外螺纹;提供一第二杆件,在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匹配于所述右内螺纹的一右外螺纹;将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左外螺纹螺旋组合于所述左内螺纹,以及将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右外螺纹螺旋组合于所述右内螺纹;将所述中空套筒往一方向旋转,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直到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进一步提供至少一垫片,所述垫片被轴向地置入中空套筒的通孔中,并将通过旋转中空套筒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垫片的相对两面以完成连接,以使两杆件端部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
进一步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在第一杆件具有所述左外螺纹的端部或第二杆件具有所述右外螺纹的端部轴向突出地形成有不具螺纹的一突出端,并通过旋转中空套筒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突出端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以使两杆件端部之间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
另外,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不限于以上描述者,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A~1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显示将两个杆件通过中空套筒与垫片连接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显示中空套筒与两杆件螺纹长度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显示中空套筒与两个杆件的另一螺纹长度配合关系以及突出端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
图4A为显示本发明的中空套筒的外径形成为圆形柱状的轴向侧视示意图;
图4B为显示本发明的中空套筒的外径形成为具有六边形角柱状的轴向侧视示意图;
图5A~5D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显示将两杆件轴向连接中空套筒的组装步骤示意图;以及
图6A~6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显示将两个杆件通过在其中间位置具有无螺纹段的中空套筒连接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空套筒;11a、左内螺纹;11b、右内螺纹;12a、第一扩大孔;12b、第二扩大孔;14、通孔;15a、第一端;15b、第二端;16、无螺纹段;20、杆件;20a、第一杆件;20b、第二杆件;21a、左外螺纹;21b、右外螺纹;22a、突出端;30、垫片;ML、中线位置;X、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通常知识者在没有做出进步性改良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可能省略对已知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发明的主题。
参照图1A至图1C,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包括中空套筒10、两杆件20(即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和至少一个垫片30,为提升连接强度,中空套筒10与两杆件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其中,中空套筒10具有沿着所述连接装置的轴线x轴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通孔14,通孔14的内径表面从第一端15a往相对的第二端15b的方向延伸一长度以形成左内螺纹11a,且从第二端15b往第一端15a的方向延伸一长度地形成右内螺纹11b,并且左内螺纹11a延伸至通孔14内部的终端与所述右内螺纹11b延伸至通孔14内部的终端彼此邻接,所述邻接的位置较佳地位于中空套筒10的中央的中线位置ML。垫片30的外径小于通孔14的内径,因此可以将垫片30轴向地置入通孔14内。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可以是钢筋;第一杆件20a的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左外螺纹21a,左外螺纹21a螺旋配合于中空套筒10的左内螺纹11a;并且第二杆件20b的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右外螺纹21b,右外螺纹21b螺旋配合于中空套筒10的右内螺纹11b;其中,将垫片30置入通孔14内,并将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分别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数圈后(如图1A及1B所示),由于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为彼此相对地设置,在使用诸如扳手的夹持工具将中空套筒10往螺合旋紧的方向旋转时,可以使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同时,因为左内螺纹11a与右内螺纹11b均延伸至中空套筒10的中线位置ML,因此在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螺合于中空套筒10并且旋紧过程中,由于垫片30不具螺纹且其外径小于通孔14的内径而可以随第一杆件20a或第二杆件20b的端部推动而移动;并且由于垫片30存在一厚度,使得若第一杆件20a的左外螺纹21a端部先到达中空套筒10的中线位置ML时,会推动垫片30超过所述中线位置ML,让随后移动而至的第二杆件20b的右外螺纹21b端部得以抵触到垫片30(如图1C所示);反之,若第二杆件20b的右外螺纹21b端部先到达中空套筒10的中线位置ML时,也会推动垫片30超过所述中线位置ML,让随后移动而至的第一杆件20a端部得以抵触到垫片30;因此,在完全锁紧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时,即使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一开始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圈数不一致,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端部仍可以分别完全抵触于所述垫片30的相对两侧面而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了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的问题。通过这种连接装置,不需花费2倍的时间分别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螺合于中空套筒10中,并且由于只旋转中空套筒10而不是旋转第一杆件20a或第二杆件20b,可以解决第一杆件20a或第二杆件20b已固定于另一物体上,而无法旋转第一杆件20a或第二杆件20b的问题。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的至少其中之一(即图2中的第一杆件20a),在其具有左外螺纹21a的端部轴向突出地形成有不具螺纹且外径小于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外径的突出端22a,所述突出端22a可以利用倒角加工技术来形成,接着以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螺合于中空套筒10中,其中,由于突出端22a不具螺纹,且其外径小于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内径,所以突出端22a可以轻易地穿入中空套筒10的通孔14,并且可以不受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螺纹形状的限制,而随第一杆件20a的端部的位置移动而移动;由于突出端22a在轴向上存在一突出长度,使得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的相对两端往中空套筒10的中间位置移动时,所述突出端22a会先超过中线位置ML,让随后移动而至的第二杆件20b的端部得以抵触到突出端22a的端部;因此,在完全锁紧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时,即使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一开始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圈数不一致,突出端22a和第二杆件20b的端部仍可以完全抵触而不在其之间存在缝隙,从而避免了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的问题。
此外,同样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空套筒10可以进一步包括分别形成于通孔14的第一端15a与第二端15b的第一扩大孔12a和第二扩大孔12b,第一扩大孔12a与第二扩大孔12b的内径大于通孔14的内径,且第一扩大孔12a与第二扩大孔12b均不具有螺纹,使第一杆件20a的左外螺纹21a以及第二杆件20b的右外螺纹21b可以分别容易地导入到第一扩大孔12a和第二扩大孔12b中,接着通过第一扩大孔12a和第二扩大孔12b的辅助,容易地对准并且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中。其中,通孔14从第一扩大孔12a至第二扩大孔12b以相同的内径延伸,并且,第一杆件20a上形成有左外螺纹21a的长度t以及第二杆件20b上形成有右外螺纹21b的长度t,均以与通孔14的内径相同的外径延伸;并且,为了使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锁入中空套筒10后让突出端22a可以超过中线位置ML,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长度t相加后等于中空套筒10的轴向长度L(即2t)。
参照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可以将左外螺纹11a、右外螺纹11b的长度均设计为t,由左外螺纹11a的端部延伸的突出部22a的长度进一步加长成为t’,为了配合左外螺纹11a、右外螺纹11b以及突出部22a的长度总和2t+t’,中空套筒10的内侧表面上具有左内螺纹、右内螺纹的范围的长度L1设为2t+t’,并且,中空套筒10两端的第一扩大孔12a与第二扩大孔12b的长度设为L2,因此,中空套筒10的长度L为L1+2L2,即为2t+t’+2L2,也就是说,除了将左外螺纹21a、突出端22a以及右外螺纹21b的长度完全容纳于中空套筒10的内侧表面上具有螺纹的范围之外,中空套筒10两端的第一扩大孔12a与第二扩大孔12b分别进一步容纳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上不具螺纹的的一部分的长度,使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上的螺纹完全被包覆于中空套筒10中,进一步保护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具有螺纹的部分。
此外,虽然图式没有显示,但在另一实施例中,通孔14的内径表面上形成有左内螺纹11a与右内螺纹11b的部分可以分别形成为彼此对称的锥形孔,而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上分别具有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部分分别形成为对应所述这些锥形孔的锥形体。
参照图4A,本发明的中空套筒10的外围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诸如管钳扳手的夹持工具旋转中空套筒10,以将其同时与第一杆件20a和第二杆件20b螺合旋紧。或者,中空套筒10的外围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六边形角柱的结构(如图4B所示),让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一般扳手操作旋紧中空套筒10。
图5A至图5D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方法的步骤,包括:将具有突出端22a的第一杆件20a与中空套筒10轴向对准(图5A);将第一杆件20a的左外螺纹21a旋入中空套筒10的左内螺纹11a数圈(图5B);将第二杆件20b的右外螺纹21b旋入中空套筒10的右内螺纹11b数圈(图5C);并且使用诸如板手的夹持工具将中空套筒10往螺合旋紧的方向旋转,使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直到第一杆件20a的突出端22a与第二杆件20b的端部彼此完全抵触以完成连接(图5D)。
参照图6A至图6C,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可以由中空套筒10的通孔14的内径表面的中线位置ML分别往第一端15a和第二端15b轴向地延伸一长度而形成无螺纹段16,无螺纹段16的内径大于通孔14的内径且不具有螺纹,并且无螺纹段16的两端分别与左内螺纹11a和右内螺纹11b的终端彼此邻接;接着以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将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螺合于中空套筒10中;如图6C所示,在将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分别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至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端部超过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各自与无螺纹段16的交接处之后,即使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一开始旋入左内螺纹11a、右内螺纹11b的圈数不一致,例如,左外螺纹21a一开始旋入左内螺纹11a的圈数较右外螺纹21b一开始旋入右内螺纹11b的圈数多,使得在旋紧过程中,当左外螺纹21a的端部先抵达中线位置ML时,由于无螺纹段16不具螺纹,且其内径大于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外径,使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不受无螺纹段16的形状限制,仍可以继续旋转中空套筒10以旋紧所述连接结构,并且,在完全锁紧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时,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端部仍可以完全抵触而不在其之间存在缝隙,从而避免了连接的结构从所述缝隙处断裂的问题,并且其中,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端部的交接处不位在中线位置ML而是往第二端15b稍微偏移。同样地,虽然图未显示,假设右外螺纹21b一开始旋入右内螺纹11b的圈数较左外螺纹21a一开始旋入左内螺纹11a的圈数多,由于无螺纹段16的存在,在完全锁紧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时,第一杆件20a与第二杆件20b的端部仍可以完全抵触而不在其之间存在缝隙,并且其中,左外螺纹21a、右外螺纹21b的端部的交接处不位在中线位置ML而是往第一端15a稍微偏移。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不应将本说明书中的任何组件符号视为限制所涉及的申请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套筒,具有轴向贯通相对两端的一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表面从一第一端往相对的一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左内螺纹,且从所述第二端往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右内螺纹;
一第一杆件,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一左外螺纹,所述左外螺纹螺旋配合于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左内螺纹;以及
一第二杆件,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具有一长度的一右外螺纹,所述右外螺纹螺旋配合于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右内螺纹;
其中,所述中空套筒被操作往一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直到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螺纹与所述右内螺纹均延伸至所述中空套筒的中间位置,并且所述左内螺纹延伸至所述通孔内部的终端与所述右内螺纹延伸至所述通孔内部的终端彼此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垫片,所述垫片被轴向地置入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杆件、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垫片的相对两面以完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第一杆件具有所述左外螺纹的端部或所述第二杆件具有所述右外螺纹的端部轴向突出地形成有不具螺纹的一突出端,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表面由一中线位置往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轴向延伸一长度,形成一无螺纹段,所述无螺纹段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且不具有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扩大孔与一第二扩大孔,所述第一扩大孔与所述第二扩大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且所述第一扩大孔与所述第二扩大孔均不具有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以相同的内径延伸,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左外螺纹以相同的外径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右外螺纹以相同的外径延伸。
8.一种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中空套筒,在所述中空套筒的轴向贯通的一通孔的相对两端往相对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别延伸形成一左内螺纹与一右内螺纹,并且所述左内螺纹、右内螺纹的终端彼此邻接;
提供一第一杆件,在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匹配于所述左内螺纹的一左外螺纹;
提供一第二杆件,在其一端的外径形成匹配于所述右内螺纹的一右外螺纹;
将所述第一杆件的所述左外螺纹螺旋组合于所述左内螺纹,以及将所述第二杆件的所述右外螺纹螺旋组合于所述右内螺纹;
将所述中空套筒往一方向旋转,使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同时往彼此靠近的方向轴向地移动,直到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端部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提供至少一垫片,所述垫片被轴向地置入所述中空套筒的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垫片的相对两面以完成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在第一杆件具有所述左外螺纹的端部或第二杆件具有所述右外螺纹的端部轴向突出地形成有不具螺纹的一突出端,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突出端彼此抵触以完成连接。
CN201811600369.0A 2018-12-26 2018-12-26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Pending CN1113646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0369.0A CN111364682A (zh) 2018-12-26 2018-12-26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00369.0A CN111364682A (zh) 2018-12-26 2018-12-26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4682A true CN111364682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00369.0A Pending CN111364682A (zh) 2018-12-26 2018-12-26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468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2325U (zh) * 1990-09-24 1992-04-22 胡海涛 一种增加强度的钢筋螺纹连接构件
CN1221840A (zh) * 1997-12-31 1999-07-07 贵州省平坝县水电设备厂 等强锥螺纹套筒钢筋接头连接方法
TW447575U (en) * 2000-12-29 2001-07-21 Wu Guang Ming Improved connection device with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screw thread
CN1746452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上海建研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钢筋端部加强型直螺纹连接件及连接方法
CN102261167A (zh) * 2011-05-05 2011-11-30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型钢筋螺纹连接装置
CN203361473U (zh) * 2013-07-10 2013-12-25 湖南元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钢筋连接器
CN103827412A (zh) * 2012-04-19 2014-05-28 福田章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CN204081274U (zh) * 2014-09-29 2015-01-07 应夏英 一种建筑用活套式续接器
CN204590417U (zh) * 2015-02-13 2015-08-26 吴国平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续接结构
CN204899038U (zh) * 2015-07-08 2015-12-23 陆忠 钢筋内外套直螺纹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2325U (zh) * 1990-09-24 1992-04-22 胡海涛 一种增加强度的钢筋螺纹连接构件
CN1221840A (zh) * 1997-12-31 1999-07-07 贵州省平坝县水电设备厂 等强锥螺纹套筒钢筋接头连接方法
TW447575U (en) * 2000-12-29 2001-07-21 Wu Guang Ming Improved connection device with clockwise and counterclockwise screw thread
CN1746452A (zh) * 2004-09-08 2006-03-15 上海建研钢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钢筋端部加强型直螺纹连接件及连接方法
CN102261167A (zh) * 2011-05-05 2011-11-30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型钢筋螺纹连接装置
CN103827412A (zh) * 2012-04-19 2014-05-28 福田章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CN203361473U (zh) * 2013-07-10 2013-12-25 湖南元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钢筋连接器
CN204081274U (zh) * 2014-09-29 2015-01-07 应夏英 一种建筑用活套式续接器
CN204590417U (zh) * 2015-02-13 2015-08-26 吴国平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续接结构
CN204899038U (zh) * 2015-07-08 2015-12-23 陆忠 钢筋内外套直螺纹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4543B1 (ko) 나사형 슬리브에 의한 철근 연결구
KR101505957B1 (ko) 나선철근용 철근연결구
TWM576626U (zh) Connecting device for axially connecting two rods
KR20190067964A (ko) 구조용 커플러
TWI695920B (zh) 將兩桿件軸向連接的連接裝置及其連接方法
CN111364682A (zh)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JP3160121U (ja) 鉄筋及び鉄筋継手
KR102105141B1 (ko) 테이퍼형 체결 구조를 갖는 철근 커플러
JP2000234333A (ja) 鋼管矢板等の縦継ぎ装置
KR200404177Y1 (ko) 나사형 슬리브에 의한 철근 연결구
WO2019194189A1 (ja) 雄ねじ部の不完全ねじ部を活用した継手
KR100610498B1 (ko) 철근 이음장치
CN1274930C (zh) 双瓦式螺纹钢连接套筒
CN209568615U (zh) 将两杆件轴向连接的连接装置
CN210827433U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JP3252961B2 (ja) 鋼管柱接合に用いる固定部品とボルト部品
KR20190031075A (ko) 볼충진 이음방식 철근커플러
JPH09279768A (ja) 鉄筋の継手構造
CN21806074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机械连接件及预制构件
CN112081099A (zh) 连接组件及预制构件组合
CN218714374U (zh) 一种新型钢筋机械连接组合套筒
KR101566610B1 (ko) 나선철근용 철근연결구
KR20140054691A (ko) 나사철근 연결장치
KR101587733B1 (ko) 나선철근용 철근연결구
CN217537566U (zh) 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标准化成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57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