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7132B -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7132B
CN111357132B CN201980005710.4A CN201980005710A CN111357132B CN 111357132 B CN111357132 B CN 111357132B CN 201980005710 A CN201980005710 A CN 201980005710A CN 111357132 B CN111357132 B CN 111357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cylindrical battery
battery cells
secondary batter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57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7132A (zh
Inventor
李泰奎
崔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7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7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71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01M10/6235Power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3Cylindr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5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2In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组包括: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其沿一个方向布置,每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具有分别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上的电极端子;连接板,其被配置为将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电池组外壳,在该电池组外壳中形成有内部空间,使得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在其电极端子位于水平方向上时被安装;导热树脂,其插置于形成电池组外壳的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单元框架,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和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形成有电极端子的两端的外表面,单元框架内形成有使电极端子向外突出的开口,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沿向外方向突出/延伸,从而形成防涂覆部。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具有防涂覆部的单元框架的二次电池组,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效地改善了散热特性和安全性的二次电池组。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7月23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085620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当前商业化的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锂二次电池等。在这些二次电池当中,与镍基二次电池相,锂二次电池因诸如由于基本没有记忆效应引起的自由充放电、非常低的自放电率以及高能量密度之类的优点而更加突出。
二次电池高度适用于各种产品并且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气特性。二次电池不仅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而且还应用于由电动驱动源驱动的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蓄电装置等。
二次电池作为提高生态友好性和能源效率的新能源正备受关注,这是因为显著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并且在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产品。
应用于电子装置的二次电池组可以包括多个二次电池以获得高输出,并且这些二次电池彼此电连接。另外,每个二次电池包括作为电极组件的正极集流器和负极集流器、隔膜、活性材料、电解质等,并且可以通过各个成分(component)之间的电化学反应反复地充电和放电。
同时,随着近来作为能量存储源的利用以及对大容量结构的需求增加,对于其中多个二次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二次电池组的需求正在增加。
由于二次电池组被制造为使得多个二次电池集中在狭窄的空间中,因此重要的是容易地将从每个二次电池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部。
即,二次电池的充电过程或放电过程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去除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次电池的热量,则可能发生热量积聚。另外,促进了二次电池的劣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起火或爆炸。
另外,如果将多个二次电池安装在一个二次电池组中,则由于空间有限,二次电池的密度趋于非常高。另外,由于从二次电池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二次电池的温度在高速率放电期间趋于迅速升高。具体地,容易发生热岛现象,在热岛现象中,热量容易集中于安装在二次电池组内部的二次电池阵列结构的内部(中央部分)中。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设计出本公开以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改善散热特性和安全性的二次电池组。
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可以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并且从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而且,将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示出的装置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组,包括:
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其在一个方向上布置并具有分别形成于其一端和另一端的电极端子;
连接板,其被配置为将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
电池组外壳,其具有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按照电极端子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方式来安装;
导热树脂,其插置于电池组外壳的形成有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之间;以及
单元框架,其被配置为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和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形成有电极端子的两端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单元框架具有开口,所述电极端子通过开口暴露于外部,所述单元框架具有形成为从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向外突出的防涂覆部。
另外,所述连接板可以具有沿着防涂覆部的向外突出的外表面垂直或水平地弯曲的弯曲结构。
而且,防涂覆部可以具有贯穿孔,所述连接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该贯穿孔中。
另外,防涂覆部可以具有排气结构,当电极端子所在的内部空间的气压高于预定值时,该排气结构被打开以将防涂覆部内部的空气排到外部。
而且,单元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其被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覆盖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一侧;以及第二框架,其与第一框架的另一侧联接并被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覆盖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另一侧。
而且,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盖部,该盖部具有形成为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和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水平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内,使得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下部暴露于外部。
另外,导热树脂可以被涂覆为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外表面当中的至少下部。
此外,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具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穿孔以使导热树脂的一部分被引入该固定孔并在该固定孔中固化。
而且,电池组外壳可以包括:上壳体,其被配置为覆盖单元框架的上部;以及下壳体,其与上壳体的下表面连接联接,并具有按照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下部的外表面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内部空间处的多个凹入结构。
而且,在下壳体的外表面处可以形成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与形成在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处的所述多个凹入结构的形状相对应地向外突出。
另外,在下壳体的形成有多个凸部的外表面处可以形成栅格部分,在该栅格部分中向外突出的肋形成为垂直和水平地延伸。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二次电池组的电子装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二次电池组的电动工具。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因为暴露在单元框架的电极端子的开口的边缘处形成了防涂覆部,所以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可以防止导热树脂被涂覆到电极端子的外表面上。因此,在本公开中,由于可以预先防止安全排放结构由于导热树脂而不工作,因此可以有效地改善二次电池组的安全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在本公开的连接板的一部分处形成与防涂覆部相对应地成形的弯曲结构来将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此外,由于在本公开的连接板中形成有避让孔,使得在电极端子处形成的安全排放结构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可以确保二次电池组的异常工作期间的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如果贯穿孔形成为将连接板的一部分插入到本公开的单元框架的防涂覆部中,则连接板可以牢固地固定到单元框架的外表面,并且可以使连接板接触电极端子的延伸长度最小化,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由于本公开的单元框架包括形成在防涂覆部的排气结构,所以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排出的气体可以适当地排到外部而不会滞留在单元框架的防涂覆部内部。因此,可以防止由滞留气体引起的起火或爆炸。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由于在本公开的单元框架中形成有固定孔,因此可以增强导热树脂与单元框架之间的结合力。另外,由于导热树脂可以通过固定孔来增加单元框架、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和电池组外壳之间的结合力,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组的耐久性。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由于在本公开的下壳体的内表面处形成有凹入结构,并且在下壳体的外表面处形成有多个凸部,因此,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热量可以被形成在下壳体的容纳部分内部的凹入结构吸收,并且由凹入结构吸收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递到多个凸部,从而有效地通过暴露于电池组外壳之外的空气中的多个凸部散热。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二次电池组的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由于在形成有本公开的下壳体的凸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栅格部分,所以栅格部分可以防止下壳体的凸部碰撞外部物质,并且可以有效地增大下壳体的形成有凸部的外侧的机械刚度。
附图说明
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且附图与前述公开一起用于提供对本公开的技术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本公开不被解释为限于附图。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垂直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的线C-C′截取的二次电池组的侧表面的侧向截面图。
图5是在一侧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一些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在一侧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一些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的线D-D′截取的二次电池组的侧表面的侧向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放大形式的图7的二次电池组的部分E′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沿一个方向截取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在二次电池组处采用的单元框架的第一框架的侧面。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沿一个方向截取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下壳体的底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描述之前,应该理解的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词典含义,而是在允许发明人适当地定义术语以进行最佳解释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公开的技术方面相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
因此,本文提出的描述仅是出于示例性目的的优选示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其他等同替换和修改。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垂直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200包括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连接板210、电池组外壳220和单元框架240。
在此,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包括圆柱形电池罐120和容纳在电池罐120中的电极组件140。
在此,电池罐120可以包括具有高电导率的材料。例如,电池罐120可以包括铝、钢或铜。另外,电极端子111可以形成在电池罐120的两个水平端。
具体地,电极端子111可以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电极性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和第二电极端子111B。另外,当沿(图2所示的)F方向观察时,第一电极端子111A形成在电池罐120的一个水平端(左端),而第二电极端子111B可以形成在电池罐120的另一水平端(右端)。
同时,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注意,否则上、下、左和右方向是沿F方向观察的情况。
此外,电极组件140可以在隔膜插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状态下以果冻卷结构形成。另外,正极接头170可以附接至正极(未示出),以便在电池罐120的顶部处连接至第一电极端子111A。此外,负极接头(未示出)可以附接至负极(未示出),以便在电池罐120的右端连接至第二电极端子111B。
例如,如图2所示,二次电池组200可以包括沿一个方向布置的五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另外,五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可以被布置为使得不同极性的电极端子111彼此相邻。即,在设置于最前侧的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当中,第一电极端子111A可以位于电池罐120的左端,而第二电极端子111B可以位于电池罐120的右端。
再次参照图3,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包括顶盖110。此外,顶盖110可以具有突出的形状。另外,顶盖110可以用作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另外,顶盖110可以被配置为当其内的气体达到特定压力或更高时至少部分地打开。
另外,在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下部可以具有安全元件122(例如,正温度系数(PTC)元件)。当电池罐120内部的温度升高时,安全元件122可以极大地增加电池电阻以阻止电流。而且,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在正常状态下向下突出的安全排放结构130。然而,当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时,安全排放结构130可以在一个方向上突出并且破裂以排出气体。
此外,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包括电流中断装置(CID)150,该电流中断装置(CID)150的上侧联接至安全排放结构130并且下侧联接至电极组件140的正极。
然而,根据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200不限于上述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并且可以采用在提交本申请时已知的各种圆柱形电池单元100。
再次参照图2,连接板210可以被配置为接触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以将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彼此电连接。换句话说,连接板210可以被视为用作汇流条。例如,连接板210可以包括具有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可以是包括金、铝、铜、镍等的合金。
具体地,连接板210可以具有与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接触的一端和与另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11B接触的另一端,使得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和另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11B彼此电连接。
另外,连接板210可以具有延伸部210b2,该延伸部210b2从主体210b1的与电极端子111接触的一个侧端延伸以将电力传递到外部电子装置或感测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压。即,延伸部210b2可以电连接至外部输入/输出端子252以将电力发送到外部或者可以连接至电池管理单元的电压感测端子,这将在后面说明。
例如,如图2所示,在六个连接板210当中,四个连接板210b的主体210b1可以电连接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和另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11B。另外,四个连接板210b可以具有从主体210b1的一个侧端延伸的延伸部210b2,使得稍后说明的电池管理单元可以感测电压。
而且,如图2所示,其余两个连接板210a可以设置为与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或第二电极端子111B电接触。这时,像另一连接板210b那样,两个连接板210a可以具有从主体的一个侧端延伸以将电力传递到外部电子装置的延伸部。
而且,尽管图2中未示出,但是当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被配置为并联电连接时,连接板210可以与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和另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电连接,或者可以与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11B和另一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二电极端子111B电连接。
同时,二次电池组2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力或者向其提供电力的外部输入/输出端子252。例如,外部输入/输出端子252可以电连接至电池管理单元(BMU),该电池管理单元(BMU)控制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充电和放电,如稍后详细说明的。具体地,电池管理单元250根据电池单元的充电或放电的状态来控制开关元件(未示出)接通/断开,使得电池被充电或放电。
同时,电池组外壳220可以配置为一体形式,或者可以通过联接两个构件来配置。具体地,电池组外壳220可以包括上壳体221和下壳体226。电池组外壳220可以由电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电池组外壳220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氯乙烯。
例如,如图2所示,电池组外壳220可以包括相对地位于上侧的上壳体221和联接至上壳体221的下表面的下壳体226。即,可以通过将上壳体221与下壳体226彼此联接来配置电池组外壳220。
另外,可以在电池组外壳220内部形成空的空间,以容纳诸如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单元框架240和电池管理单元250的组件。
具体地,电池组外壳220可以具有内部空间,使得在电极端子111位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的状态下安装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即,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设置为使得电池罐120沿垂直方向(Z轴方向)的侧部分与电池组外壳220的内表面接触。
另外,可以在电池组外壳220的下壳体226中设置具有空的空间的容纳部分226a,以容纳圆柱形电池单元100。例如,如图2所示,具有空的空间的容纳部分226a可以形成在电池组外壳220中以容纳五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
此外,电池组外壳220的上壳体221的上部可以具有空气输入部分125,在空气输入部分125中形成有使得外部空气在其内流动的至少一个开口。例如,如图2所示,当从F方向观察时,空气输入部分125可以形成在电池组外壳220的上部处。
在此,可以依据观察者的位置或对象的形状来改变指示方向(诸如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术语。为了便于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基于F方向将方向分类为前、后、左、右、上和下方向。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的线C-C′截取的二次电池组的侧表面的侧向截面图。
参照图4与图2,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组200可以包括导热树脂230。
具体地,可以添加导热树脂230以使该导热树脂230插置于电池组外壳220的形成有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外表面之间。此外,导热树脂230可以被涂覆为包围容纳在电池组外壳220中的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外表面的至少下部。
另外,可以添加导热性树脂230以使其沿形成有电极端子111的左右方向(图2的X轴方向)与容纳在电池组外壳220中的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外表面的两端的一部分接触。另外,可以添加导热树脂230以使其与下壳体226的下内表面接触。例如,如图4所示,导热树脂230可以插置于五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池罐120的下表面和下壳体226的内表面之间。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构造,由于导热树脂230插置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外表面与电池组外壳220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可以将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递到电池组外壳220,从而使二次电池组200的散热效果最大化。
图5是在一侧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一些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5以及图2,单元框架240可以形成为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上部。
具体地,单元框架240可以包括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6。此外,第一框架241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心覆盖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一侧(左侧)。此外,第二框架246联接到第一框架241的另一侧,并且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的中心覆盖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另一侧(右侧)。
另外,单元框架240可以形成为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上部的一部分。为此,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上外表面相对应的弯曲结构241a可以形成在单元框架240的上内表面处。
而且,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6中的每一个中的单元框架240可以包括盖部240c和开口部240h。
更具体地,盖部240c可具有内表面,以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上部和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水平侧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开口部240h可以具有开口结构,使得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下部暴露于外部。
此外,单元框架240的上部可以具有输入管243,以将从形成于电池组外壳220的上壳体221处的空气输入部分125(图2)引入的空气容易地输送至容纳于单元框架240中的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而且,输入管243可以具有向上延伸并具有内部中空的中空结构。此外,可以在输入管243的上端形成用于引入空气的入口243a,并且可以在其下部形成向一侧开口的出口243b。
另外,可以在与第一框架241和第二框架246联接的单元框架240的上部形成暴露部分01,从而将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暴露于外部。而且,暴露部分01可以形成在与输入管243的出口243b相邻的位置,以便与输入管243的出口243b连接。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输入管243和暴露部分01形成在单元框架240的上侧,因此可以引导从外部引入的空气流入单元框架240。因此,二次电池组200可以将外部空气有效地移动到内部,从而有效地增加二次电池组200的冷却效率。
图6是在一侧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一些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6以及图2,单元框架240可以具有端子盖240d,该端子盖240d被配置为覆盖形成有电极端子111的两端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当沿水平方向布置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时,端子盖240d可以包围形成有电极端子111的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两端。
另外,端子盖240d可以从盖部240c的沿X轴方向的两端向下延伸,该端子盖240d覆盖单元框架240的上部。这时,端子盖240d可以包围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的至少一部分。
而且,端子盖240d可以具有开口02以将电极端子111暴露到外部。此时,连接板21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单元框架240的开口02与电极端子111接触。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沿图1的线D-D′截取的二次电池组的侧表面的侧向截面图。
参照图7与图2和图5,单元框架240可以具有形成为从开口02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向外突出的防涂覆部228。
具体地,单元框架240可以具有向外突出以面对电池组外壳220的内表面的防涂覆部228。即,防涂覆部228可以突出以包围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的外围部分。
例如,如图2和图5所示,防涂覆部228可以具有从单元框架240的端子盖240d沿左右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中空管状形式。
再次参照图7与图3和图5,可以在形成于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两端的电极端子111A、111B中的任一个处形成安全排放结构130,该安全排放结构130用于当内部气体在特定内部压力以上的情况下产生时向外部喷射气体。此时,可以在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面对形成有安全排放结构130的电极端子111A的部分处形成防涂覆部228。
例如,如图2所示,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可以具有在形成有第一电极端子111A的部分处形成的安全排放结构130。另外,形成于单元框架240的两端处的两个防涂覆部228可以定位成面对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
即,在导热树脂230覆盖并密封形成有安全排放结构130的电极端子111的情况下,如果产生了高压气体,则在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内部产生的高压气体可能无法排出,这可能会导致电池单元100的诸如起火或爆炸之类的事故。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在单元框架240处形成了防涂覆部228,使得导热树脂230不会涂覆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形成有安全排放结构130的电极端子111,因此可以防止导热树脂230被涂覆到电极端子111的外表面。
因此,在本公开中,可以防止安全排放结构130由于导热树脂230而不工作,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二次电池组200的安全性。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放大形式的图7的二次电池组的部分E′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参照图8与图2和图7,可以在位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的两端处的连接板210b处形成弯曲结构210c和避让孔03。
具体地,连接板210b可以具有该连接板210b沿着防涂覆部228的向外突出的外表面垂直或水平地弯曲的弯曲结构210c。即,连接板210b的主体210b1的一部分可以弯曲到单元框架240的防涂覆部228的内部。
此外,连接板210b可以具有垂直或水平弯曲的弯曲结构210c,使得主体210b1的一部分与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接触。
另外,连接板210b的主体210b1可以具有避让孔03,电极端子111的一部分通过避让孔03暴露于外部,以不防碍安全排放结构130向外部打开。即,避让孔03使连接板210b的主体210b1的一部分打开,从而不会干扰安全排放结构130的在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内部产生高压气体时被打开的部分。
例如,如图8所示,连接板210b可以具有沿防涂覆部228的向外突出的突出部分水平或向下地弯曲的弯曲结构210c。此外,可以在连接板210b的主体210b1中形成避让孔03,使得电极端子111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通过在连接板210b处形成形状对应于防涂覆部分的弯曲结构210c,可以使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彼此电连接。此外,由于避让孔03形成为使得形成于电极端子111处的安全排放结构130正常工作,因此可以确保在二次电池组的异常操作期间的安全性。
另外,连接板210b的一部分可以插置于单元框架240的防涂覆部228与电池组外壳220的内表面之间。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连接板210b的一部分插置于单元框架240的防涂覆部228与电池组外壳220的内表面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导热树脂230流入。因此,可以引导导热树脂230精确地涂覆到预期的位置。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沿一个方向截取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参照图9,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200可以具有形成在单元框架240的防涂覆部228中的贯穿孔H1,以便将连接板210的一部分插入到该贯穿孔H1中。另外,连接板210的被配置为与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接触的部分可以插入到防涂覆部228的贯穿孔H1中。而且,连接板210的插入部分可以具有水平或向下地弯曲以与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电极端子111接触的弯曲结构210c。
例如,如图9所示,连接板21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形成在防涂覆部228中的贯穿孔H1中并且位于防涂覆部228内部。此外,连接板210的插入部可以向内弯曲以接触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第一电极端子111A(图2)的外表面。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如果在本公开的单元框架240的防涂覆部228中形成有贯穿孔H1以便将连接板210的一部分插入到其中,则连接板210可以牢固地固定至单元框架240的外表面,并且可以使连接板210接触电极端子111的延伸长度最小化,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
再次参照图9,防涂覆部228可以具有排气结构V1,当电极端子111所在的内部空间中的气压高于预定值时,该排气结构V1被打开以将防涂覆部228的内部气体排到外部。
具体地,排气结构V1可以是形成于防涂覆部228处的凹口(未示出)。此外,该凹口可以从防涂覆部228的向外突出的端子向内延伸。即,可以在防涂覆部228的外部端子处形成具有分叉形状的凹口。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防涂覆部228的排气结构V1可以具有从防涂覆部228的外部到内部贯穿该防涂覆部228的贯穿孔H2和设置为密封贯穿孔H2的帽T1。此时,帽T1可以被配置为当防涂覆部228内部的气压高于预定值时从贯穿孔H2向上分离。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本公开的单元框架240具有形成于防涂覆部228处的排气结构V1,因此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排出的气体可以适当排出到外部,而不会滞留在防涂覆部228内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滞留的气体而产生引火或爆炸。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在二次电池组处采用的电池单元框架的第一框架的侧面。而且,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沿一个方向截取的二次电池组的侧表面的一部分的侧向截面图。在此,图10示出了从左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200的单元框架240的第一框架241。
参照图10和图11,沿左右方向穿孔的固定孔H3可以形成在二次电池组200的单元框架240的第一框架241的端子盖240d处。具体地,固定孔H3可以被穿孔,使得一部分导热树脂230被引入并在该固定孔中固化。即,当导热树脂230添加到电池组外壳220内部时,一部分导热树脂230可以被引入形成于单元框架240中的固定孔H3中并在该固定孔中固化。
例如,如图10所示,五个固定孔H3可以形成在单元框架240的第一框架241中。而且,如图11所示,一部分导热树脂230可以被引入固定孔H3中并在固定孔中固化。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固定孔H3形成在单元框架240中,所以可以增加导热树脂230和单元框架240之间的联接力。另外,导热树脂230可以借助于固定孔H3来增加单元框架240、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和电池组外壳220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增加二次电池组200的耐久性。
再次参照图1和图2,电池组外壳220的上壳体221可以具有狭缝S1,该狭缝S1开口以被包括在连接电池组外壳220内部的外部输入/输出端子252,并且电连接至电池管理单元250和外部电子装置(未示出)的连接端子。
另外,电池管理单元250可以包括用于向外部电子装置(未示出)发送数据信号的数据连接器254。此外,在上壳体221中可以具有连接开口04,该连接开口04打开以使得数据连接器254的一部分从上壳体221中露出。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参照图12与图2,下壳体226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紧固构件与上壳体221联接。具体地,下壳体226可以具有用于与上壳体221螺栓连接的多个螺栓紧固孔226h。而且,上壳体221可以具有形成在与下壳体226的螺栓紧固孔226h相对应的位置处的螺栓插入孔221h(图2)。
此外,二次电池组200可以进一步具有紧固螺栓270。此外,紧固螺栓270可以分别插入并紧固至下壳体226的紧固孔226h和上壳体221的螺栓插入孔221h。
例如,如图12所示,下壳体226可以具有用于螺栓连接的四个螺栓紧固孔226h。另外,上壳体221可以具有用于螺栓连接的四个螺栓插入孔221h。此外,四个紧固螺栓270可以分别插入四个螺栓紧固孔226h和四个螺栓插入孔221h中,以使上壳体221和下壳体226彼此联接。
再次参照图12与图2,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容纳部分226a的内侧形成多个凹入结构W1。具体地,多个凹入结构W1可以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下部的外表面相对应地在下壳体226的容纳部分226a的内部向下凹入。
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内部形成五个凹入结构W1,所述凹入结构W1与五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下部的外表面相对应地凹入。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在下壳体226处形成有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相对应的多个凹入结构W1,因此可以使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将从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排出到外部。
另外,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的下壳体的底部立体图。
参照图13与图2和12,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外表面处的凹槽中形成向外凸出的多个凸部B1。具体地,多个凸部B1可以沿着形成于下壳体226的容纳部分226a的内侧的多个凹入结构W1的形状向外凸出。即,多个凸部B1可以成形为与形成于下壳体226的容纳部分226a的内侧的多个凹入结构W1相对应。
例如,如图13所示,五个凸部B1可以形成在下壳体226的外表面处的凹槽中。另外,五个凸部B1可以成形为与形成在下壳体226的内表面处的五个凹入结构W1相对应。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这种构造,由于在下壳体226的外表面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凸部B1,因此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100的热量被形成于下壳体226的容纳部分226a的内侧处的凹入结构W1吸收,并且由凹入结构W1吸收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递到多个凸部B1,从而通过暴露于电池组外壳220之外的外部空气的多个凸部B1有效地散热。因此,可以极大地提高二次电池组200的冷却效率。
再次参照图13,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外表面处形成其中向外(向下)突出的肋垂直和水平地延伸的栅格部分C1。具体地,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形成有多个凸部B1的外表面处形成栅格部分C1。
例如,如图13所示,可以在下壳体226的形成有凸部B1的外表面处形成栅格部分C1,在该栅格部分C1中以彼此交叉的五个垂直列和三个水平行来设置肋。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这种配置,由于在下壳体226的形成有凸部B1的外表面处形成栅格部分C1,因此栅格部分C1可以防止下壳体226的凸部B1与外部物质碰撞,并且还有效地提高下壳体226的形成有凸部B1的外部的机械刚度。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装置(未示出)包括二次电池组200。这时,电子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二次电池组200接收电力来操作。例如,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连接至二次电池组200的外部输入/输出端子252(图2)或数据连接器254(图2)的连接器(未示出)。
而且,根据本公开的电动工具可包括二次电池组200。例如,电动工具可以是电钻。此外,二次电池组200可以联接到电动工具的下部。
同时,即使在说明书中使用了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方向之类的方向的术语,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仅代表相对位置以便于解释,并且可以基于观察者或对象的位置而改变。
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然而,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虽然指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仅以示例的方式给出,因为根据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标记
200:二次电池组
100:圆柱形电池单元 111:电极端子
210:连接板 250:电池管理单元
210c:弯曲结构 03:避让孔
220:电池组外壳 221:上壳体
226:下壳体 228:防涂覆部
H1:贯穿孔 V1:排气结构
230:导热树脂 240:单元框架
241:第一框架 46:第二框架
240c:盖部 H3:固定孔
B1:凸部 W1:凹入结构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单元框架的二次电池组。另外,本公开可应用于与包括二次电池组的电子装置或电动工具相关联的工业。

Claims (12)

1.一种二次电池组,该二次电池组包括:
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在一个方向上布置并且每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具有分别形成于该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电极端子;
连接板,该连接板被配置为将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彼此电连接;
电池组外壳,该电池组外壳具有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按照所述电极端子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方式来安装;
导热树脂,该导热树脂插置于所述电池组外壳的形成有所述内部空间的内表面与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之间;以及
单元框架,该单元框架被配置为包围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和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形成有所述电极端子的两端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单元框架具有开口,所述电极端子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所述单元框架具有形成为从所述开口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向外突出的防涂覆部,
其中,所述防涂覆部具有排气结构,当所述电极端子所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气压高于预定值时,该排气结构被打开以将所述防涂覆部内部的空气排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连接板具有沿着所述防涂覆部的向外突出的外表面垂直或水平地弯曲的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连接板具有避让孔,所述电极端子的一部分通过所述避让孔暴露于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防涂覆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连接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该贯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单元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被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覆盖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一侧;以及
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联接,并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覆盖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包括:
盖部,该盖部具有形成为包围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上部和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水平侧的至少一部分的内表面;以及
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每一个内,使得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下部暴露于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导热树脂被涂覆为包围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外表面当中的至少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具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穿孔以使所述导热树脂的一部分被引入该固定孔并在该固定孔中固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所述电池组外壳包括:
上壳体,该上壳体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单元框架的上部;以及
下壳体,该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下表面联接,并具有按照与所述多个圆柱形电池单元的下部的外表面分别对应的方式形成在内部的多个凹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在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处形成多个凸部,所述多个凸部与形成在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的所述多个凹入结构的形状相对应地向外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其中,在所述下壳体的形成有所述多个凸部的所述外表面处形成栅格部分,在所述栅格部分中向外突出的肋形成为垂直和水平地延伸。
1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12.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组。
CN201980005710.4A 2018-07-23 2019-07-12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Active CN111357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5620A KR102243578B1 (ko) 2018-07-23 2018-07-23 이차전지 팩
KR10-2018-0085620 2018-07-23
PCT/KR2019/008645 WO2020022678A1 (ko) 2018-07-23 2019-07-12 도포 방지부가 구비된 셀 프레임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7132A CN111357132A (zh) 2020-06-30
CN111357132B true CN111357132B (zh) 2022-07-08

Family

ID=69180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5710.4A Active CN111357132B (zh) 2018-07-23 2019-07-12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1447B2 (zh)
EP (1) EP3694016B1 (zh)
JP (1) JP7045572B2 (zh)
KR (1) KR102243578B1 (zh)
CN (1) CN111357132B (zh)
WO (1) WO20200226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27470A (ja) * 2020-11-13 2023-06-28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1715862B2 (en) 2021-07-21 2023-08-0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CN113659272B (zh) * 2021-08-09 2023-07-07 合肥钜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2900A (en) * 1996-12-25 2000-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seal plate thereof
JP4606139B2 (ja) 2004-11-30 2011-01-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4601432B2 (ja) 2005-01-12 2010-12-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5110933B2 (ja) 2007-03-29 2012-12-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KR100949335B1 (ko) 2007-11-12 2010-03-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모듈
FR2924857B1 (fr) 2007-12-06 2014-06-06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bac de reception d'unites de stockage a ultra capacite
US8216502B2 (en) 2008-12-02 2012-07-10 Tesla Motors, Inc. Method for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battery pack encapsulant
KR101067130B1 (ko) 2008-12-03 2011-09-22 황해룡 배터리 팩
JP5478099B2 (ja) 2009-03-21 2014-04-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8124263B2 (en) 2010-01-05 2012-02-28 Tesla Motors, Inc. Corrosion resistant cell mounting well
JP5646202B2 (ja) * 2010-04-14 2014-12-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13110080A (ja) 2011-11-24 2013-06-06 Captex Co Ltd 組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86342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3883050U (zh) * 2014-02-21 2014-10-1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一种蓄电池的上盖、蓄电池的电槽、蓄电池以及备用电源
US10637034B2 (en) * 2014-10-17 2020-04-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pack
JP2018106796A (ja) 2015-05-07 2018-07-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CN204792950U (zh) * 2015-07-08 2015-11-18 常州市武进中瑞电子有限公司 带防堵塞防爆片的锂电池盖帽
JP2018018759A (ja)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FR3056335B1 (fr) * 2016-09-20 2020-02-21 Pellenc Dispositif de batterie portative avec un systeme passif de refroidissement par air
KR20180085620A (ko) 2017-01-19 2018-07-27 정재룡 복사열을 이용한 간접가열 방식의 구운소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337735B (zh) * 2017-02-15 2022-03-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组、电子设备、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电力储存系统
US10601090B2 (en) * 2017-04-28 2020-03-24 Nio Usa, Inc. Using a spacer to block path of thermally conductive structural adhesive in lithium ion cells
CN207489961U (zh) * 2017-11-25 2018-06-12 宁波中鹏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包
EP3776712A1 (en) * 2018-04-06 2021-02-17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battery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01455A (ja) 2021-01-14
WO2020022678A1 (ko) 2020-01-30
EP3694016A1 (en) 2020-08-12
EP3694016B1 (en) 2024-01-17
US20200259135A1 (en) 2020-08-13
EP3694016A4 (en) 2021-03-10
JP7045572B2 (ja) 2022-04-01
CN111357132A (zh) 2020-06-30
KR102243578B1 (ko) 2021-04-21
KR20200010947A (ko) 2020-01-31
US11621447B2 (en)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279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gas discharge structure
EP3297059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CN110710051B (zh) 电池组
KR101223568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US10632848B2 (en) Battery module of improved safety
CN111279522B (zh)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装置
US9178191B2 (en) Battery module
CN110100351A (zh) 包括具有百叶窗翼片形状的导热媒介的电池组
EP2808920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enhanced safet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KR102059077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CN111357132B (zh) 二次电池组、电子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1183532A (zh) 包括电池组外壳的电池组
CN109075304B (zh) 具有隔膜的可再充电电池
CN111418090A (zh) 包括模块汇流条的电池模块
US8481193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608218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EP3916838A1 (en) Bus ba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20367954A1 (en)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hicle
US11984612B2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module housing
EP3770992A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inner plate
KR20220151560A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CN115699409A (zh) 电池组和车辆
WO2017119106A1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5803951A (zh) 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5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