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892A -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892A
CN111356892A CN201880074550.4A CN201880074550A CN111356892A CN 111356892 A CN111356892 A CN 111356892A CN 201880074550 A CN201880074550 A CN 201880074550A CN 111356892 A CN111356892 A CN 111356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condenser unit
baffle
inlet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4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芳
苏秀平
安德鲁·M·韦尔奇
塞萨尔·G·罗德里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Controls Tyco IP Holdings LLP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Publication of CN111356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17Flooded cor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6Condensers with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 tubes positioned inside or around a vessel containing water or pcm to cool the refrigeran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1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hase-change applications
    • F28D2021/0063Condenser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束,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联接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接收蒸气制冷剂,并且所述出口管路排放液体制冷剂。所述入口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扩口唇部部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扩口唇部部分下方和所述第一管束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

Description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9月25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17/103198的权益和优先权,所述国际专利申请的全部披露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建筑物可以包括暖通空调(HVAC)系统。
发明内容
本披露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束,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联接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接收蒸气制冷剂,并且所述出口管路排放液体制冷剂。所述入口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和具有第二直径的扩口唇部部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扩口唇部部分下方和所述第一管束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
本披露内容的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束,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联接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接收蒸气制冷剂,并且所述出口管路排放液体制冷剂。入口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和具有基本上截头圆锥形形状并且终止于第二直径的锥形部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
本披露内容的又一实施方式是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形状的壳体,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管束,以及与所述壳体相联接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接收蒸气制冷剂,并且所述出口管路排放液体制冷剂。所述入口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终止于第二直径的锥形部分、以及终止于第三直径的扩口唇部部分。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并且所述第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扩口唇部部分下方和所述第一管束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冷却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冷却器组件的立视图。
图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在图1的冷却器组件中使用的冷凝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扩口入口管路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4的扩口入口管路的详细视图。
图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以通过直入口管路和扩口入口管路实现的制冷剂压力回收的曲线图。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锥形入口管路的冷凝器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7的锥形入口管路的详细视图。
图9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以通过具有凸台凸缘的直入口管路和锥形入口管路实现的制冷剂压力回收曲线图。
图10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可以在图1的冷却器组件中使用的冷凝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扩口入口和锥形挡板部件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前视图。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1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13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扩口入口和角铁挡板部件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前视图。
图14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3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15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扩口入口和平滑突起挡板部件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前视图。
图16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5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图1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具有扩口锥形入口和锥形挡板部件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前视图。
图18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7的冷凝器单元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上参照附图,示出了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具有配置成保存和/或回收制冷剂蒸气的压力的几何特征。当制冷剂流向冷凝器单元时,使制冷剂中的任何压降最小化可以是重要的,因为低制冷剂压力条件可能会导致冷却器组件的性能整体下降。当冷却器组件使用具有相对于冷却器组件中通常使用的其他制冷剂较低的运行压力的制冷剂时,使压降最小化尤其重要。
现在参照图1和图2,描绘了冷却器组件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冷却器组件100被示出为包括由电机104驱动的压缩机102、冷凝器106、以及蒸发器108。制冷剂可以通过冷却器组件100在蒸气压缩循环中循环。冷却器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控制面板114,用以控制蒸气压缩循环在冷却器组件100内部的运行。
电机104由变速驱动装置(VSD)110供电。VSD 110从交流(AC)电源(未示出)接收具有特定固定线路电压和固定线路频率的AC电力,并且向电机104提供具有可变电压和频率的电力。电机104可以是可由VSD 110供电的任何类型的电动机。例如,电机104可以是高速感应电机。压缩机102由电机104驱动,以压缩通过抽吸管线112从蒸发器108接收到的制冷剂蒸气、并且通过排放管线124将制冷剂蒸气输送至冷凝器106。压缩机102可以是离心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涡旋压缩机、涡轮压缩机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合适的压缩机。
蒸发器108可以包括内部管束、用于向内部管束供应和去除过程流体的供应管线120和回流管线122。经由循环工艺流体的导管,供应管线120与回流管线122可以与HVAC系统(例如,空气处理器)内部的部件处于流体连通。工艺流体是用于冷却建筑物的冷却液体,并且可以是但不限于水、乙二醇、氯化钙盐水、氯化钠盐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液体。蒸发器108被配置用于在工艺流体穿过蒸发器108的管束并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降低工艺流体的温度。制冷剂蒸气由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108中形成,所述制冷剂液体被输送至蒸发器108、与工艺流体进行热交换、发生相变成为制冷剂蒸气。
由压缩机102输送到冷凝器106的制冷剂蒸气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由于与流体进行热量传递,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106中冷凝成制冷剂液体。来自冷凝器106的制冷剂液体流过膨胀装置(未示出)并返回到蒸发器108以完成冷却器组件100的制冷剂循环。冷凝器106包括供应管线116与回流管线118,用于使流体在冷凝器106与HVAC系统的外部部件(例如,冷却塔)之间循环。经由回流管线118供应给冷凝器106的流体与冷凝器106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经由供应管线116从冷凝器106中移除,以完成循环。循环通过冷凝器106的流体可以是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液体。
制冷剂可以具有小于400kPa或大约58psi的工作压力。例如,制冷剂可以是R1233zd。R1233zd是一种不易燃的氟化气体,相对于商用冷却器组件中使用的其他制冷剂而言,其具有较低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GWP是为比较不同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制定的一项衡量标准,方法是量化1吨气体的排放量在一定时段内相对于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吸收多少能量。
现在转到图3,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描绘了冷凝器单元106的简化视图。冷凝器单元106包括具有总体上圆柱形几何形状的壳体300。壳体300与被配置成接收制冷剂蒸气306的入口管路302和被配置成排放液体制冷剂308的出口管路304两者相联接。
第一管束310布置在壳体300内、并且包括管道,所述管道与进入冷凝器单元106的制冷剂蒸气306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制冷剂冷凝成制冷剂液体308。然而,在制冷剂液体308可以离开冷凝器单元106之前,制冷剂液体可以经由位于过冷却器部件320内的管道312而被进一步冷却或过冷却至比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低的温度。过冷却器部件320浸没在液体储器324中,所述液体储器具有高于过冷却器部件320的液面326。液体制冷剂在经由出口管路304离开冷凝器单元之前,经由中央通道318和具有底壁316的外部通道314穿过过冷却器入口322并且经过管道312。
现在参照图4和图5,除其他事项之外,示出了具有扩口管路入口304的冷凝器单元3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4描绘了具有壳体402的冷凝器单元400的截面侧视图。壳体402可以包括与以上参考图3所描述的管束310相同或基本相似的管束(未示出)。壳体402可以联接至配置成被将制冷剂蒸气输送到冷凝器单元400的制冷剂入口管路404和被配置成从冷凝器单元400去除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出口管路406二者。制冷剂入口管路404包括扩口端部或唇部部分408,这在图5中更详细地描绘。扩口端部或唇部部分408位于挡板414的上方,这在下文中参照图10至图18更详细地描述。挡板414可以是紧固至壳体402的内表面的凸缘板部件。
仍参照图4和图5,扩口端部408使入口管路404的直径从第一直径410逐渐增大到第二直径412。直径的这种增大使制冷剂蒸气的流动变得平滑,并且引起制冷剂蒸气的一些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即使第二直径412基本上不大于第一直径410,也可以实现这些效果。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直径412仅约为(例如,+/-10%)第一直径410的1.17倍宽。扩口端部408的尺寸可以替代地根据内半径416来限定。例如,内半径416可以在从最小20mm到最大100mm的范围内。
现在转到图6,曲线图600描绘了如以上参照图4和图5所描述的扩口管路入口以及可比较的直管路(即,非扩口)入口的性能。x轴602以帕斯卡(Pa)表示进入冷凝器单元的制冷剂蒸气的动态压力。y轴604以千帕斯卡(kPa)表示制冷剂蒸气经历的压降。趋势线606描绘了通过直管路入口行进到冷凝器单元的制冷剂蒸气所经历的压降,而趋势线608描绘了通过扩口管路入口行进到冷凝器单元的制冷剂蒸气所经历的压降。如图所示,穿过两种类型的管路入口的制冷剂蒸气经历动态压力与制冷剂蒸气所经历的压力变化之间的相反的关系。随着流过直管路的制冷剂的动态压力增大,制冷剂所经历的压降相应地增大。相反,随着流过扩口管路的制冷剂的动态压力增大,制冷剂所回收的而不是损失的压力增大。
现在参照图7,示出了具有锥形入口或排放管路的示例性冷凝器单元700。与以上参照图3所描述的冷凝器单元106相似,冷凝器单元700被示出为包括壳体702和液体制冷剂出口管路708。然而,与冷凝器单元106相反,冷凝器单元700被示为包括两个制冷剂蒸气入口704,每个制冷剂蒸气入口具有锥形排放部分或管路706。
图8更详细地提供了制冷剂蒸气入口704和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的截面视图。类似于上述扩口管路,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用于在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单元700的壳体702时使流动路径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流动路径的截面面积的逐渐增大用于使制冷剂蒸气的流动平滑过渡并且逐渐减速,从而使得将流动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锥形排放管路706具有基本上截头圆锥形的形状、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金属板的焊接)形成。另外,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可以是实现期望量的压力能量回收所需的任何尺寸。例如,锥形排放部分606在制冷剂离开壳体702的点处的截面面积大约(例如,+/-10%)是制冷剂从蒸气入口704过渡到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的点处的截面面积的两倍。另外,可以选择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的斜坡与竖直方向之间的角度712,以优化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回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并且如图8所示,角度712大约为(例如,+/-10%)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角度712的范围在1°与4°之间。
挡板710悬置在锥形排放部分706的下方,并且经由任何合适类型的紧固件联接至壳体702。挡板710配置成阻止进入冷凝器单元700的制冷剂直接落在布置在壳体702内的管束上并且导致对管束的潜在破坏性振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710包括基本上板状的构件,所述板状的构件具有延伸穿过板构件的多个孔。
现在转到图9,如以上参照图7和图8所描述的,曲线图900描绘了锥形排放入口以及可比较的直管路入口的性能,所述直管路入口具有位于冷凝器壳体内的凸台凸缘。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凸台凸缘类似于上述的扩口管路,但是,与扩口管路设计相比,凸台凸缘需要较大的锻造部分,所述锻造部分昂贵并且阻碍了冷凝器壳体内部的较大部分。与上述曲线图600类似,曲线图900的x轴902以千帕斯卡(kPa)表示进入冷凝器单元的制冷剂蒸气的动态压力,而y轴904以千帕斯卡(kPa)表示制冷剂蒸气的压降。趋势线906描绘了通过具有凸台凸缘的直管路行进的制冷剂蒸气所经历的压降,而趋势线908描绘了通过锥形排放入口行进的制冷剂蒸气所经历的压降。如图所示,随着制冷剂动态压力的增大,通过锥形排放入口和通过具有凸台凸缘的直管路入口二者行进的制冷剂蒸气均回收更多的压力,但是,锥形排放入口的效果更明显,从而使得藉由锥形排放入口的使用而实现的总体冷却器性能更好。
现在参照图10,描绘了冷凝器单元10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冷凝器单元具有入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具有压力回收特征。冷凝器单元1000包括具有总体上圆柱形几何形状的壳体1002,所述壳体与入口管路1004和出口管路(未示出)相联接。入口管路1004可以在扩口端部1006处终止,以增大进入壳体1002的制冷剂的压力回收。扩口端部1006可以布置在壳体1002内。挡板1010可以布置在壳体1002内部并且在扩口端部1006下方。挡板1010可以可拆卸地联接至壳体1002的内表面,并且可以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以有助于回收进入壳体1002的制冷剂的动态压力。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挡板1010可以是凸缘板,以便确保足够的挡板刚度。挡板1010可以包括为挡板特征而保留的空间1008,所述空间用于引导制冷剂从入口管路1004流动到挡板1010上并且进入壳体1002。在各种实施方式中,为挡板特征保留的空间1008可以在入口管路1004的扩口端部1006下方居中。
现在转到图11至图16,以截面前视图和截面侧视图描绘了具有各种挡板特征的冷凝器单元的各种实施方式。尽管图11至图16描绘了包括扩口入口管路的冷凝器单元,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锥形入口管路代替扩口入口管路。具体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了具有扩口入口管路1104和锥形挡板部件1106的冷凝器单元1100。扩口入口管路1104可以与以上参照图4和图5所描述的扩口入口管路相同或基本相似。锥形挡板部件1106可以从挡板1110朝向扩口入口管路1104竖直地延伸,以在制冷剂流到位于壳体1102内的管束(未示出)上之前将制冷剂的流动从扩口入口管路1104平滑地引导到壳体1102中。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锥形挡板部件1106可以与挡板1110一体地形成或可拆卸地联接至挡板1110。
可以控制挡板1110的位置和锥形挡板部件1106的尺寸以确保实现足够的压力回收。例如,扩口入口管路1104的终止边缘与挡板1110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1118可以如下:
Figure BDA0002496116370000071
在以上方程中,Din是扩口入口管路1104的内直径1112,Dlip是扩口入口管路1104的终止边缘的外直径1114,并且H是距离1118。类似地,锥形挡板部件1106与扩口入口内表面上的切点1116之间的最小距离1108可以如下:
Figure BDA0002496116370000072
在以上方程中,Din是扩口入口管路1104的内直径1112,并且L是最小距离1108。
现在参照图13和图14,描绘了具有扩口入口管路1304和角铁挡板部件1306的冷凝器单元1300。冷凝器单元1300可以基本上类似于以上参照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冷凝器单元1100,并且被示出为包括壳体1302和扩口入口管路1304。角铁挡板部件1306可以从挡板1308朝向扩口入口管路1304竖直地延伸,并且可以包括由铁或钢制成的具有L形截面的结构杆。具体参照图14,角铁挡板部件1306被示出为基本上延长挡板1308的整个长度,并且在附接点1310处与壳体1302和挡板1308相联接。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上包括的最小距离1108和距离1118的方程,角铁挡板部件1306和挡板1308可以位于壳体1302内。
类似于图11至图14,图15和图16描绘了具有扩口入口管路1504和平滑突起挡板部件1506的冷凝器单元1500。冷凝器单元1500可以基本上类似于上述的冷凝器单元1100和1300,并且被示出为包括壳体1502和扩口入口管路1504。平滑突起挡板部件1506可以从挡板1508竖直地延伸,并且可以包括具有与进入壳体1502的制冷剂接触的多个倒圆的或平滑的外表面的基本上圆锥形的几何形状。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平滑突起挡板部件1506可以与挡板1508一体地形成或可拆卸地联接至挡板1508。
现在参照图17和图18,以截面正视图和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具有组合的扩口和锥形入口管路1704的冷凝器单元1700的实施方式。类似于图10至图16所描绘的实施方式,冷凝器单元1700被示为包括壳体1702、挡板1708、以及从挡板1708的上表面朝向入口管路1704延伸的锥形挡板构件1706。然而,与图10至图16所描绘的入口管路1004、1104、1304和1504不同,入口管路1704被示出为包括锥形部分1710和扩口唇部1712二者。锥形部分1710可以具有基本上截头圆锥形的形状,所述形状随着制冷剂向下行进到壳体1702中而直径逐渐增大。在各种实施方式中,锥形部分1710的尺寸可以符合锥形排放入口管路706的尺寸要求,如以上参照图7和图8所描述的。类似地,扩口唇部1712的尺寸可以符合扩口端部408的尺寸要求,如以上参照图4和图5所描述的。尽管冷凝器单元1700被示出为包括锥形挡板构件1706,但是可以利用另一种类型的挡板构件(例如,角铁、平滑突起)。
如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系统和方法的构造和布置仅是说明性的。尽管本披露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例,但是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等的变化)。例如,元件的位置可以颠倒或以其他方式变化,并且离散元件的性质或数量或位置可以更改或变化。因此,所有这种修改旨在被包括在本披露内容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实施例对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顺序或序列进行改变或重新排序。在不脱离本披露内容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方面作出其他替代、修改、改变、和省略。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
第一管束,所述第一管束布置在所述壳体内;
入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接收蒸气制冷剂,所述入口管路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和终止于第二直径的扩口唇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
挡板,所述挡板布置在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下方并且在所述第一管束的上方,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以及
出口管路,所述出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用于排放液体制冷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制冷剂为R1233z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锥形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角铁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终止边缘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符合方程
Figure FDA0002496116360000011
其中,Din是所述入口管路的基本上直的部分的所述第一直径,并且Dlip是所述入口管路的扩口唇部部分的所述第二直径。
7.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
第一管束,所述第一管束布置在所述壳体内;
入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接收蒸气制冷剂,所述入口管路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和具有基本上截头圆锥形形状并且终止于第二直径的锥形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以及
出口管路,所述出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用于排放液体制冷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入口管路在所述第二直径处的截面面积大约是所述入口管路在所述第一直径处的截面面积的两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锥形部分使用焊接工艺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布置在所述入口管路的下方,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锥形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角铁构件。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制冷剂为R1233zd。
14.一种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
第一管束,所述第一管束布置在所述壳体内;
入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接收蒸气制冷剂,所述入口管路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基本上直的部分、终止于第二直径的锥形部分、以及终止于第三直径的扩口唇部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并且所述第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
挡板,所述挡板布置在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下方并且在所述第一管束的上方,所述挡板阻止进入所述壳体的制冷剂直接落在所述第一管束上、并且具有基本上板状的几何形状;以及
出口管路,所述出口管路与所述壳体相联接,以用于排放液体制冷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半径在20mm至100mm的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入口管路在所述第二直径处的截面面积大约是所述入口管路在所述第一直径处的截面面积的两倍。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锥形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所述冷凝器单元进一步包括与所述挡板相联接的角铁构件。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制冷剂为R1233zd。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凝器单元,其中,所述扩口唇部部分的终止边缘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符合方程
Figure FDA0002496116360000031
其中,Din是所述入口管路的基本上直的部分的所述第一直径,并且Dlip是所述入口管路的扩口唇部部分的所述第三直径。
CN201880074550.4A 2017-09-25 2018-09-24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Pending CN1113568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7/103198 2017-09-25
PCT/CN2017/103198 WO2019056378A1 (en) 2017-09-25 2017-09-25 CONDENSER INPUT PRESSURE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FOR COOLING ASSEMBLY
PCT/US2018/052479 WO2019060847A1 (en) 2017-09-25 2018-09-24 CONDENSER INLET PRESSURE RECEPTION ELEMENTS OF COOLING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892A true CN111356892A (zh) 2020-06-30

Family

ID=6384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4550.4A Pending CN111356892A (zh) 2017-09-25 2018-09-24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6892A (zh)
WO (2) WO20190563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329A (zh) * 2017-10-10 2020-09-04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低压冷凝器入口挡板的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7225Y (zh) * 2005-12-19 2007-02-07 文辉安 冷却塔水蒸汽回收器
TW200706818A (en) * 2005-08-04 2007-02-16 York Int Corp Condenser inlet diffuser
CN203132227U (zh) * 2013-03-25 2013-08-14 新昌县丰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
WO2013189995A1 (en) * 2012-06-20 2013-12-27 New World Energy Enterprises Limited An air handl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78058A (en) * 1923-09-28 1926-03-23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Condenser
JPS577989Y2 (zh) * 1977-07-12 1982-02-16
JP3491882B2 (ja) * 1999-09-01 2004-01-26 株式会社丸計 冷凍サイクル用チャ−ジパイプ
CN105466086B (zh) * 2014-09-09 2019-05-17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748448B (zh) * 2013-12-27 2017-08-11 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壳管式冷凝器
KR101620072B1 (ko) * 2016-02-05 2016-05-11 (주)삼원산업사 냉매 파이프 분배구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06818A (en) * 2005-08-04 2007-02-16 York Int Corp Condenser inlet diffuser
CN2867225Y (zh) * 2005-12-19 2007-02-07 文辉安 冷却塔水蒸汽回收器
WO2013189995A1 (en) * 2012-06-20 2013-12-27 New World Energy Enterprises Limited An air handling system
CN203132227U (zh) * 2013-03-25 2013-08-14 新昌县丰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30329A (zh) * 2017-10-10 2020-09-04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用于低压冷凝器入口挡板的系统和方法
CN111630329B (zh) * 2017-10-10 2022-12-02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系统、冷凝器及其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56378A1 (en) 2019-03-28
WO2019060847A1 (en)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18066B1 (en) Blower for outdoor unit,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9151507B2 (en) Air conditioner
US11112157B2 (en) Suction conduit flow control for lubricant management
KR102014466B1 (ko) 칠러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칠러시스템
EP3322940B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90212040A1 (en) Converging suction line for compressor
JP5295321B2 (ja) 送風機、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356892A (zh) 用于冷却器组件的冷凝器入口压力回收特征
US11435116B2 (en) Two step oil motive eductor system
JP7469339B2 (ja) 暖房、換気、空調、および/または冷凍(hvac&r)システム
CN106338108A (zh) 厨房空调器
CN10595330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装置
KR20130091009A (ko) 터보 냉동기
KR102047688B1 (ko) 증발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보 냉동기
KR102581848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5109842B2 (ja) 冷凍装置
JP2017132315A (ja) 冷風ユニット
EP3182037B1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873141B1 (ko) 냉난방 장치
CN106989544A (zh) 一种房车用空调冷凝器
KR20210092058A (ko) 공기조화기용 오일 분리기
TWI540292B (zh) Vertical thin DC air conditioner
EP3196560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2004004216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9

Address after: Wisconsin

Applicant after: Johnson Controls Tyc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Michigan, USA

Applicant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