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560A -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2560A
CN111352560A CN201811569763.2A CN201811569763A CN111352560A CN 111352560 A CN111352560 A CN 111352560A CN 201811569763 A CN201811569763 A CN 201811569763A CN 111352560 A CN111352560 A CN 1113525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plit
user
mode
split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97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2560B (zh
Inventor
游东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uyin Vision Co Ltd
Douyin Vision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97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2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2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2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1
    • G06F2203/011Emotion or mood input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ensed human body parameters such as pulse, heart rate or beat, temperature of skin, facial expressions, iris, voice pitch,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一种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用户的触发动作对显示画面进行分屏,并在分屏后的各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既能够丰富图像的显示方式,又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高分屏方式,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提高,例如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听音乐、玩游戏、上网聊天和拍照等。对于智能终端的拍照技术来说,其拍照像素已经达到千万像素以上,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媲美专业相机的拍照效果。
目前在采用智能终端进行拍照或录制视频时,不仅可以使用出厂时内置的拍照软件实现传统功能的拍照效果,还可以通过从网络端下载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为:APP)来实现具有附加功能的拍照效果,例如可以实现暗光检测、美颜相机和超级像素等功能的APP。目前也有APP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实现对人脸的特效显示功能。
随着图像显示设备功能的增强,人们对图像显示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如何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显示方式成为了当前图像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屏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包括: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将所述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进一步地,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包括:根据预设的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触发方式关联的分屏方式;其中,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包括:在所述触发方式为预设的初始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
进一步地,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包括:向所述用户提供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的选项。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在所述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行列数,并基于所述行列数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和/或,在所述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分屏模板,并基于所述分屏模板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包括: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的行列数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或,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划分成多个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将应用了特效的图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包括:确定用户针对每个分屏选择的特效组合;其中,所述特效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顺序关系的特效;加载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根据所述特效数据包将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按照所述顺序关系与所述图像进行渲染,获得各个分屏对应的分屏特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屏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划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识别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触发方式关联的分屏方式;其中,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提供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方式为预设的初始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供子模块,被配置为,包括:第二提供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提供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的选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包括: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行列数,并基于所述行列数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和/或,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分屏模板,并基于所述分屏模板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进一步地,所述划分模块,包括:第一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的行列数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或,第二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划分成多个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特效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第一显示子模块,被配置为将应用了特效的图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
进一步地,所述特效子模块,包括: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用户针对每个分屏选择的特效组合;其中,所述特效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顺序关系的特效;加载子模块,被配置为加载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渲染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特效数据包将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按照所述顺序关系与所述图像进行渲染,获得各个分屏对应的分屏特效。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所述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中所述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分屏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用户的触发动作对显示画面进行分屏,并在分屏后的各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既能够丰富图像的显示方式,又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高分屏方式,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分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分屏事件的触发流程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2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51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分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为了解决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该分屏方法可以由一分屏装置来执行,该分屏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者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该分屏装置可以集成设置在图像处理系统中的某设备中,比如终端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分屏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S1至步骤S3。其中:
步骤S1: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
其中,触发方式可以是预先定义好的,显示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动作、声音等信息,并在用户做出了与预先定义的分屏动作一致的动作,或者发出了预设语音信息后,触发显示画面的分屏事件。显示系统在接收到了分屏事件后,根据用户实际做出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分屏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按行列分屏的规则分屏方式或者按设计好的分屏图像模板分屏的不规则分屏方式等,分屏图像模板为预先设计好的包括多块区域,且不同区域的像素值不同,而相同区域中的像素值相等,这样可以实现以像素值不同为分界的不规则分屏方式。同一显示画面的每个分屏可以显示同样的画面,例如各个分屏均显示用户当前的头像;每个分屏也可以显示不同的画面,例如各个分屏均显示用户当前头像的一部分,各个分屏上显示的部分头像组合形成用户头像的完整画面。
在用户想对图像进行分屏显示时,可以通过做出预设的一些触发方式来触发分屏显示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触发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触发方式可以对应不同的分屏方式,触发方式与分屏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建立并存储在显示系统中。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触发分屏事件后,显示系统可以提供具有结构化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设置,例如提供是否分屏的选项、分屏方式的选项等等,方便用户进行相应设置;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系统也可以直接提供命令输入接口,用户可以直接在命令输入接口输入设置命令,显示系统通过识别所述设置命令确定用户提供的分屏方式。
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分屏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分屏方式为行列分屏,则由于各个分屏的大小一样,且按行列排列,因此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分屏数量来确定;在行列分屏这种方式下,还可以基于整个显示画面的位置坐标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屏幕上的绝对位置坐标。再例如,分屏方式为按照设计好的分屏图像模板进行分屏时,可以通过将分屏图像模板映射到显示画面后,分屏图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显示画面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
步骤S2: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
其中,显示画面可以为终端设备上当前显示图像的画面,可以覆盖终端设备的整个显示屏,也可以占据显示屏的一部分。在显示画面上可以提供当前采集的用户头像等画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显示相册中的图像。在确定了分屏方式之后,可以将整个画面按照分屏方式进行划分,例如行列分屏方式下,确定了行列数之后,根据行列数将整个画面划分成行列分布的多个分屏。
步骤S3: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其中,分屏之后每个分屏显示的图像可以是原显示画面中的整个图像,也可以是通过将显示画面中的整个图像划分之后显示的子图像,具体可以根据系统默认设置或者用户的自定义设置来决定。显示画面被分屏之后,用户可以针对各个分屏进行不同的特效设置,这样可以得到每个分屏上应用不同特效的多屏多特性显示效果,提供了显示方式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分屏方法包括: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用户的触发方式对显示画面进行分屏,并在分屏后的各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既能够丰富图像的显示方式,又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高分屏方式,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
步骤S22: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等硬件监测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并在监测到之后对图像和/或声音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确定用户当前是否做出分屏动作,例如用户是否通过打手势触发分屏动作,或者是否通过头部动作、嘴型、眨眼等方式触发分屏动作,再或者用户是否通过语音触发分屏事件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分屏入口。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22中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31: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
步骤S32: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
步骤S33:将所述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在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采集到人脸图像后,可以通过识别人脸关键点位置坐标,在前后图像中的变化来确定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人脸关键部位包括眼睛、嘴巴、眉毛、头部等,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可以包括眨眼、闭眼、挑眉、张嘴、闭嘴、摇头、点头等,通过将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分屏事件预先关联起来,并实时监控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已确定用户是否触发分屏事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1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的步骤可以包括:
根据预设的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触发方式关联的分屏方式;其中,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将不同的触发方式与分屏方式进行关联,并预先存储这种关联方式,在监测到触发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之后,可以根据触发方式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分屏方式。触发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脸关键部位的不同动作、不同手势动作和/或不同语音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中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41:在所述触发方式为预设的初始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
步骤S42: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或多个初始触发方式,例如用户做出一个特定的手势、或者发出预定的语音信息时,为了方便用户快速的设定分屏方式,可以为用户提高不同的分屏方式选项,例如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在行列分屏方式下为用户提供输入行列数的接口,在模板分屏方式下,为用户提供选择不同分屏模板的选项等。具体的分屏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或输入来确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41中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的步骤可以包括:
向所述用户提供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的选项。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行列分屏方式为根据用户选择或输入的行列数将整个显示画面划分成行列分布、大小一致的多个分屏;例如,用户指定将显示画面分为M*N个行列分布的分屏,那么可以按照显示画面的像素行列数将整个显示画面分成大小相等的M*N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且由于显示画面的像素行列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M和N的数值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模板分屏方式为根据用户选择或提供的分屏图像模板将整个显示画面划分成不规则的多个分屏。其中,分屏图像模板可以是一图像模板,可以通过将不同分屏内的像素值设置为不同值来标识不同的分屏。例如,分屏模板包括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中的像素值均为红色像素值,第二区域中的像素值均为绿色像素值,那么该分屏模板代表将显示画面分为两个分屏,且第一分屏的大小和形状与红色像素值所在的第一区域对应,第二分屏的大小和形状与绿色像素值所在的第二区域对应。显示画面可以基于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对应的区域进行分屏,分屏数量和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均可以通过分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来确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42中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的步骤可以包括:
在所述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行列数,并基于所述行列数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和/或,
在所述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分屏模板,并基于所述分屏模板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用户需要提供行列数,例如通过系统提供的输入接口直接输入,或者通过选择系统提供的行列数选项提供。显示系统在获取了分屏的行列数之后,由于是按照行列数进行行列的规则划分,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画面上的位置关系,甚至位置坐标。
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上传接口上传用户自定义的分屏图像模板,或者系统向用户提供已有的分屏图像模板,用户从中选择一个。在获取了分屏图像模板以后,分屏图像模板的大小可以与显示画面相等,也可以不等,在不相等的情况下,需要将分屏图像模板映射到显示画面大小,之后再将显示画面根据分屏图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标识的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实现不规则分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2可以包括:
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的行列数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或,
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划分成多个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了显示画面的分屏方式,也即分屏数量和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后,按照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进行划分,例如行列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或者分屏图像模板方式划分成多个分屏等。
在行列分屏方式下,由于是按照行列数进行规则的划分,因此可以基于显示画面当前的位置坐标确定各个分屏的位置坐标,以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模板分屏方式下,由于分屏图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标识了不同的分屏,可以通过将分屏图像模板中的各个像素映射到显示画面的各个像素的方式,确定显示画面被划分成多个分屏后,各个分屏的大小以及位置坐标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2可以包括:
步骤S51: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
步骤S52:将应用了特效的图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在触发分屏事件后,显示系统在后台将显示画面按照用户提供的分屏方式划分成多个分屏以后,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应用特效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特效,以便将这些特效应用到一个或多个分屏中。显示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分别形成分屏特效画面。分屏特效画面是指在分屏的原始画面上叠加了特效之后的显示图像,例如显示画面上的第i个分屏上的原始图像为当前采集到的用户头像,而用户指定第i个分屏上的特效为叠加兔子耳朵这一特效,那么分屏特效画面则是在用户头像上叠加了兔子耳朵得到的显示图像。用户可以针对每个分屏指定不同的特效,也可以针对所有分屏指定同样的特效,还可以针对其中多个分屏指定同样的特效,具体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应用了特效之后,将各个分屏中的显示图像显示在分屏中。各个分屏中的图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各个分屏中的图像上应用的特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51可以包括:
步骤S61:确定用户针对每个分屏选择的特效组合;其中,所述特效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顺序关系的特效;
步骤S62:加载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
步骤S63:根据所述特效数据包将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按照所述顺序关系与所述图像进行渲染,获得各个分屏对应的分屏特效。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系统可以支持很多个特效,而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应用到一个或多个分屏中,其中一个分屏可以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构成的特效组合,而不同的分屏可以应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特效组合。显示系统可以先将所支持的特效选项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特效组合,并指定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特效组合将被应用到哪个或哪些分屏上。在一个分屏上应用多个特效的情况下,特效之间的应用顺序不同,最终得到的特效效果也不同。因此,在用户指定应用到分屏上的多个特效时,还可以指定应用顺序,使得每个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之间具有顺序关系。
在确定了待应用到各个分屏的特效组合之后,可以针对每个不同的特效组合加载对应的特效数据包。由于不同的分屏可以应用同一特效组合,而同一分屏只能应用一个特效组合,因此特效组合的数量小于分屏数量,特效组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的加载量跟特效组合的数量相关,同一种特效组合仅加载一次即可。由于显示系统支持的特效较多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上通常不保存对应的特效数据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云端加载特效组合中的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当然,也可以在终端设备预先下载较为常见的一些特效的特效数据包。特效数据包加载完成后,可以将特效组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与各个分屏上的图像进行叠加渲染,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分屏上应用的特效组合中包括多个特效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特效数据包的渲染顺序,也即按照用户指定的特效之间的顺序关系渲染特效数据包以及原始图像。在渲染完成后,针对每个分屏得到了分屏特效画面,也即具有用户指定的特效效果的分屏图像。
在上文中,虽然按照上述的顺序描述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不必然按照上述顺序执行,其也可以倒序、并行、交叉等其他顺序执行,而且,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再加入其他步骤,这些明显变型或等同替换的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实现的步骤,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为了解决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屏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分屏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如图7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划分模块72和显示模块73。其中,第一确定模块71被配置为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划分模块7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显示模块73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其中,触发方式可以是预先定义好的,显示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动作、声音等信息,并在用户做出了与预先定义的分屏动作一致的动作,或者发出了预设语音信息后,触发显示画面的分屏事件。第一确定模块71在接收到了分屏事件后,根据用户实际做出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分屏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按行列分屏的规则分屏方式或者按设计好的分屏图像模板分屏的不规则分屏方式等,分屏图像模板为预先设计好的包括多块区域,且不同区域的像素值不同,而相同区域中的像素值相等,这样可以实现以像素值不同为分界的不规则分屏方式。同一显示画面的每个分屏可以显示同样的画面,例如各个分屏均显示用户当前的头像;每个分屏也可以显示不同的画面,例如各个分屏均显示用户当前头像的一部分,各个分屏上显示的部分头像组合形成用户头像的完整画面。
在用户想对图像进行分屏显示时,可以通过做出预设的一些触发方式来触发分屏显示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触发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触发方式可以对应不同的分屏方式,触发方式与分屏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建立并存储在显示系统中。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触发分屏事件后,显示系统可以提供具有结构化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设置,例如提供是否分屏的选项、分屏方式的选项等等,方便用户进行相应设置;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系统也可以直接提供命令输入接口,用户可以直接在命令输入接口输入设置命令,显示系统通过识别所述设置命令确定用户提供的分屏方式。
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分屏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分屏方式为行列分屏,则由于各个分屏的大小一样,且按行列排列,因此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分屏数量来确定;在行列分屏这种方式下,还可以基于整个显示画面的位置坐标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屏幕上的绝对位置坐标。再例如,分屏方式为按照设计好的分屏图像模板进行分屏时,可以通过将分屏图像模板映射到显示画面后,分屏图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显示画面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显示画面可以为终端设备上当前显示图像的画面,可以覆盖终端设备的整个显示屏,也可以占据显示屏的一部分。在显示画面上可以提供当前采集的用户头像等画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显示相册中的图像。在确定了分屏方式之后,划分模块72可以将整个画面按照分屏方式进行划分,例如行列分屏方式下,确定了行列数之后,根据行列数将整个画面划分成行列分布的多个分屏。
其中,分屏之后每个分屏显示的图像可以是原显示画面中的整个图像,也可以是通过将显示画面中的整个图像划分之后显示的子图像,具体可以根据系统默认设置或者用户的自定义设置来决定。显示画面被分屏之后,用户可以针对各个分屏进行不同的特效设置,这样可以得到每个分屏上应用不同特效的多屏多特性显示效果,提供了显示方式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用户的触发方式对显示画面进行分屏,并在分屏后的各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既能够丰富图像的显示方式,又能够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高分屏方式,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采集模块,被配置为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该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等硬件监测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并在监测到之后对图像和/或声音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确定用户当前是否做出分屏动作,例如用户是否通过打手势触发分屏动作,或者是否通过头部动作、嘴型、眨眼等方式触发分屏动作,再或者用户是否通过语音触发分屏事件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分屏入口。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识别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
第一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
匹配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在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采集到人脸图像后,可以通过识别人脸关键点位置坐标,在前后图像中的变化来确定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人脸关键部位包括眼睛、嘴巴、眉毛、头部等,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可以包括眨眼、闭眼、挑眉、张嘴、闭嘴、摇头、点头等,通过将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分屏事件预先关联起来,并实时监控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已确定用户是否触发分屏事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触发方式关联的分屏方式;其中,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将不同的触发方式与分屏方式进行关联,并预先存储这种关联方式,在监测到触发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之后,可以根据触发方式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分屏方式。触发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人脸关键部位的不同动作、不同手势动作和/或不同语音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提供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方式为预设的初始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
第三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或多个初始触发方式,例如用户做出一个特定的手势、或者发出预定的语音信息时,为了方便用户快速的设定分屏方式,可以为用户提高不同的分屏方式选项,例如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在行列分屏方式下为用户提供输入行列数的接口,在模板分屏方式下,为用户提供选择不同分屏模板的选项等。具体的分屏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或输入来确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提供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提供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用户提供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的选项。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行列分屏方式为根据用户选择或输入的行列数将整个显示画面划分成行列分布、大小一致的多个分屏;例如,用户指定将显示画面分为M*N个行列分布的分屏,那么可以按照显示画面的像素行列数将整个显示画面分成大小相等的M*N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且由于显示画面的像素行列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M和N的数值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模板分屏方式为根据用户选择或提供的分屏图像模板将整个显示画面划分成不规则的多个分屏。其中,分屏图像模板可以是一图像模板,可以通过将不同分屏内的像素值设置为不同值来标识不同的分屏。例如,分屏模板包括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中的像素值均为红色像素值,第二区域中的像素值均为绿色像素值,那么该分屏模板代表将显示画面分为两个分屏,且第一分屏的大小和形状与红色像素值所在的第一区域对应,第二分屏的大小和形状与绿色像素值所在的第二区域对应。显示画面可以基于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对应的区域进行分屏,分屏数量和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均可以通过分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来确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行列数,并基于所述行列数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和/或,
第五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分屏模板,并基于所述分屏模板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用户需要提供行列数,例如通过系统提供的输入接口直接输入,或者通过选择系统提供的行列数选项提供。显示系统在获取了分屏的行列数之后,由于是按照行列数进行行列的规则划分,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各个分屏在显示画面上的位置关系,甚至位置坐标。
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用户也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上传接口上传用户自定义的分屏图像模板,或者系统向用户提供已有的分屏图像模板,用户从中选择一个。在获取了分屏图像模板以后,分屏图像模板的大小可以与显示画面相等,也可以不等,在不相等的情况下,需要将分屏图像模板映射到显示画面大小,之后再将显示画面根据分屏图像模板中不同像素值标识的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实现不规则分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可以包括:
第一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的行列数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或,
第二划分子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划分成多个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了显示画面的分屏方式,也即分屏数量和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后,按照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进行划分,例如行列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或者分屏图像模板方式划分成多个分屏等。
在行列分屏方式下,由于是按照行列数进行规则的划分,因此可以基于显示画面当前的位置坐标确定各个分屏的位置坐标,以及各个分屏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模板分屏方式下,由于分屏图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标识了不同的分屏,可以通过将分屏图像模板中的各个像素映射到显示画面的各个像素的方式,确定显示画面被划分成多个分屏后,各个分屏的大小以及位置坐标等。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73可以包括:
特效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
第一显示子模块,被配置为将应用了特效的图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在触发分屏事件后,显示系统在后台将显示画面按照用户提供的分屏方式划分成多个分屏以后,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应用特效的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特效,以便将这些特效应用到一个或多个分屏中。显示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分别形成分屏特效画面。分屏特效画面是指在分屏的原始画面上叠加了特效之后的显示图像,例如显示画面上的第i个分屏上的原始图像为当前采集到的用户头像,而用户指定第i个分屏上的特效为叠加兔子耳朵这一特效,那么分屏特效画面则是在用户头像上叠加了兔子耳朵得到的显示图像。用户可以针对每个分屏指定不同的特效,也可以针对所有分屏指定同样的特效,还可以针对其中多个分屏指定同样的特效,具体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应用了特效之后,将各个分屏中的显示图像显示在分屏中。各个分屏中的图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各个分屏中的图像上应用的特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特效子模块可以包括:
第六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用户针对每个分屏选择的特效组合;其中,所述特效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顺序关系的特效;
加载子模块,被配置为加载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
渲染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特效数据包将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按照所述顺序关系与所述图像进行渲染,获得各个分屏对应的分屏特效。
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显示系统可以支持很多个特效,而用户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应用到一个或多个分屏中,其中一个分屏可以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构成的特效组合,而不同的分屏可以应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特效组合。显示系统可以先将所支持的特效选项提供给用户,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特效组合,并指定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特效组合将被应用到哪个或哪些分屏上。在一个分屏上应用多个特效的情况下,特效之间的应用顺序不同,最终得到的特效效果也不同。因此,在用户指定应用到分屏上的多个特效时,还可以指定应用顺序,使得每个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之间具有顺序关系。
在确定了待应用到各个分屏的特效组合之后,可以针对每个不同的特效组合加载对应的特效数据包。由于不同的分屏可以应用同一特效组合,而同一分屏只能应用一个特效组合,因此特效组合的数量小于分屏数量,特效组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的加载量跟特效组合的数量相关,同一种特效组合仅加载一次即可。由于显示系统支持的特效较多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上通常不保存对应的特效数据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云端加载特效组合中的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当然,也可以在终端设备预先下载较为常见的一些特效的特效数据包。特效数据包加载完成后,可以将特效组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与各个分屏上的图像进行叠加渲染,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分屏上应用的特效组合中包括多个特效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特效数据包的渲染顺序,也即按照用户指定的特效之间的顺序关系渲染特效数据包以及原始图像。在渲染完成后,针对每个分屏得到了分屏特效画面,也即具有用户指定的特效效果的分屏图像。
有关分屏装置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实现的技术效果等详细说明可以参考前述分屏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8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8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801、ROM 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图像传感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8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8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808;以及通信装置809。通信装置8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8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8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808被安装,或者从ROM 8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向节点评价设备发送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其中,所述节点评价设备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并返回;接收所述节点评价设备返回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所获取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或者,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节点评价请求;从所述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中,选取网际协议地址;返回选取出的网际协议地址;其中,接收到的网际协议地址指示内容分发网络中的边缘节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至少两个网际协议地址的单元”。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分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
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
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
根据所述人脸图像、手势图像和/或声音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人脸图像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包括:
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人脸关键点;
根据所述人脸关键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
将所述人脸关键部位的动作与预设动作进行匹配,确定所述用户是否触发了分屏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包括:
根据预设的关联信息确定与所述触发方式关联的分屏方式;其中,所述分屏方式包括分屏数量以及各个分屏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包括:
在所述触发方式为预设的初始触发方式时,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
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用户提供分屏方式的选项,包括:
向所述用户提供行列分屏方式或模板分屏方式的选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和/或输入确定所述分屏方式,包括:
在所述用户选择行列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行列数,并基于所述行列数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和/或,
在所述用户选择模板分屏方式时,获取所述用户提供的分屏模板,并基于所述分屏模板确定各个分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8.根据权利要求1-3、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包括:
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的行列数划分成多个行列分布的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或,
将所述显示画面按照所述分屏方式下分屏模板中的不同像素值划分成多个分屏,并确定各个分屏在所述显示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所述分屏模板中利用不同的像素值标识各个分屏。
9.根据权利要求1-3、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
将应用了特效的图像分别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选择对待显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的图像分别应用一个或多个特效,包括:
确定用户针对每个分屏选择的特效组合;其中,所述特效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顺序关系的特效;
加载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对应的特效数据包;
根据所述特效数据包将所述特效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效按照所述顺序关系与所述图像进行渲染,获得各个分屏对应的分屏特效。
11.一种分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监测到用户触发了分屏事件后,根据触发所述分屏事件的触发方式确定分屏方式;
划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分屏方式将显示画面划分成多个分屏;
显示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分屏中分别显示图像。
12.一种分屏硬件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指令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69763.2A 2018-12-21 2018-12-21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2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9763.2A CN111352560B (zh) 2018-12-21 2018-12-21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9763.2A CN111352560B (zh) 2018-12-21 2018-12-21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560A true CN111352560A (zh) 2020-06-30
CN111352560B CN111352560B (zh) 2021-05-25

Family

ID=7119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9763.2A Active CN111352560B (zh) 2018-12-21 2018-12-21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25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153A (zh) * 2021-02-02 2021-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780197A (zh) * 2022-04-29 2022-07-2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分屏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085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7248B2 (en) * 2005-10-11 2013-09-17 Apple Inc. Image capture and manipulation
CN104574491A (zh) * 2015-01-20 2015-04-29 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多格特效渲染方法及系统
CN105357451A (zh) * 2015-12-04 2016-02-2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滤镜特效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12650A (zh) * 2015-06-29 2016-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68892A (zh) * 2016-07-06 2016-11-3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6527704A (zh) * 2016-10-27 2017-03-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系统及其控制分屏的方法
CN107872623A (zh) * 2017-12-22 2018-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37248B2 (en) * 2005-10-11 2013-09-17 Apple Inc. Image capture and manipulation
CN104574491A (zh) * 2015-01-20 2015-04-29 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多格特效渲染方法及系统
CN105812650A (zh) * 2015-06-29 2016-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57451A (zh) * 2015-12-04 2016-02-2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滤镜特效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8892A (zh) * 2016-07-06 2016-11-3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拍照方法及终端
CN106527704A (zh) * 2016-10-27 2017-03-22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系统及其控制分屏的方法
CN107872623A (zh) * 2017-12-22 2018-04-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少数派: "18款超有趣的特效摄影应用推荐,让你的自拍玩出花样", 《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31437880》 *
游人网: "抖音九宫格手势舞怎么玩", 《游人网HTTPS://WWW.YOUREN5.COM/NEWS/9102_FULL.HTML》 *
百度经验: "美图秀秀如何多张图片拼接", 《百度经验》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3153A (zh) * 2021-02-02 2021-10-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79085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780197A (zh) * 2022-04-29 2022-07-2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分屏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0197B (zh) * 2022-04-29 2023-12-22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分屏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560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18325A1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KR20220130197A (ko) 촬영 방법, 장치, 전자설비 및 저장매체
JP7199527B2 (ja) 画像処理方法、装置、ハードウェア装置
JP7038226B2 (ja) ビデオ処理方法、装置、端末および媒体
CN110070496B (zh) 图像特效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硬件装置
JP7224554B1 (ja) 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
US11849211B2 (en)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007724A1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2560B (zh) 分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119082A1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product for media content processing
CN112653920B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72706B (zh) 视频截屏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4225A (zh) 三维模型远程展示方法、第一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59197A1 (en) Image special effec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1197024A1 (zh) 视频特效配置文件生成方法、视频渲染方法及装置
JP2023515607A (ja) 画像特殊効果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2024506639A (ja) 画像表示方法、装置、機器及び媒体
CN110662105A (zh) 动画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70177B (zh) 多媒体文件生成方法、多媒体文件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11526290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23538825A (ja) ピクチャのビデオへの変換の方法、装置、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1221444A (zh) 分屏特效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16082A (zh) 视频预览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810336B2 (en) Object display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805219B2 (en) Image special effec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uyin Vi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1 B-0035, 2 floor, 3 building,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Tiktok vision (Beij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