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518A -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2518A
CN111352518A CN201910922983.7A CN201910922983A CN111352518A CN 111352518 A CN111352518 A CN 111352518A CN 201910922983 A CN201910922983 A CN 201910922983A CN 111352518 A CN111352518 A CN 111352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ctrode
pressure sensor
substrat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29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源
李春协
郑承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52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using an array of force sens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的面对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第二基底的面对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

Description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21日提交的第10-2018-016779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的目的而通过引用包含于此,如同在此充分阐述的一样。
技术领域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和一种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装置或智能电视(TV)的电子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产生并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各种输入装置。
另一方面,最近已经在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PC的显示装置中采用了能够识别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并且由于触摸面板的非常方便的触摸方法,触摸面板越来越多地取代诸如键盘的现有物理输入装置。此外,已经研究了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显示装置中以实现各种输入的方法。
已经研究了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触摸面板而且具有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的方法,从而实现各种输入。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电阻可以根据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的力而变化。例如,如果用户用力按压压力传感器,则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到100kΩ的高电阻,并且如果用户轻轻地按压压力传感器,则压力传感器会检测到20kΩ的低电阻。因此,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测单元应该检测到的电阻范围会不期望地宽。
此外,如果用户长时间按压压力传感器,则即使当用户按压压力传感器的力消失,压力传感器也会不能够恢复到其初始电阻。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理解发明构思的背景,因此,它可以包含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构造的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对于其初始电阻而言具有改善的可恢复性的压力传感器。
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能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对于其初始电阻而言具有改善的可恢复性的压力传感器。
发明构思的附加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发明构思的实践来得知。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的面对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第二基底的面对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
压力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压力感测层可以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
间隔件可以形成为条形。
间隔件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的宽度。
间隔件的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的高度。
间隔件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突出部可以彼此分隔开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
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可以沿第一方向布置,以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交替。
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包括:驱动连接电极,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连接到驱动连接电极;以及感测连接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连接到感测连接电极,其中,间隔件可以设置在驱动连接电极与感测连接电极之间。
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包括:驱动线,连接到驱动连接电极并且被构造为接收驱动电压;以及感测线,连接到感测连接电极。
第一驱动电极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第一感测电极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感测电极的数量。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第一感测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压力感测层,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面对第一基底,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面对第二基底;第二感测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分隔壁,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与第二感测单元之间。
分隔壁可以与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接触。
压力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第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中的每个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设置为与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接触。
结合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与第二基底之间以围绕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结合层和分隔壁彼此连接。
第一感测单元还可以包括间隔件,间隔件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压力感测层叠置,但不与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压力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间隔件之间形成间隙。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底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第一基底的面对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间隔件,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一感测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第二基底的面对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压力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第一压力感测层与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的一个侧面突出的面板突出部,并且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面板突出部的底表面上的附加压力传感器。
盖窗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透光部以及与面板突出部叠置的侧透光部。
根据发明构思的前述和其它实施例,由于间隔件设置在压力传感器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因此可以改善压力传感器对其初始电阻的可恢复性。
另外,由于每个压力感测单元包括根据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施加到其的压力而变化的第一电阻以及通过与第二感测电极接触的第二压力感测层限定的第二电阻,因此可以显著减小应该由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范围,结果可以降低压力感测单元的制造成本。
将理解的是,前面的总体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图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发明构思,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区域A的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3或图5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3或图5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用户用手指按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由用户施加的压力消失之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如何恢复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12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
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1或图13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1或图1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17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
图1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6或图18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6或图18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
图2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21或图22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21或图22的线X1-XI'、X2-X2'和X3-X3'截取的剖视图。
图2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6是图25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7是沿图25的线K-K'截取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透彻的理解。如这里使用的“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作为采用这里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发明构思的装置或方法的非限制性示例的可互换的词。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或者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来实践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使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是不同的,但不必是排它性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形状、构造和特性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施。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发明构思的一些方式的不同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例的特征、组件、模块、层、膜、面板、区域和/或方面等(在下文中,单独地或统称为“元件”)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通常在附图中提供交叉影线和/或阴影的使用来阐明相邻元件之间的边界。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或不存在都不传达或表示对元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图示元件之间的共性和/或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要求。此外,在附图中,出于清楚和/或描述的目的,可以夸大元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元件。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然而,当元件或层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在存在或不存在中间元件的情况下的物理连接、电连接和/或流体连接。此外,D1轴、D2轴和D3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诸如X轴、Y轴和Z轴),而是可以以更宽泛的含义来解释。例如,D1轴、D2轴和D3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出于本公开的目的,“X、Y和Z中的至少一个(者/种)”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者/种)”可以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者/种)或更多个(者/种)的任意组合,诸如以XYZ、XYY、YZ和ZZ为例。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类型的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
出于描述的目的,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外的元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意图成为限制。如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所述)”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术语“包括”及其变型和/或“包含”及其变型用在本说明书中时,说明存在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大约”和其它类似术语用作近似术语而不是用作程度术语,如此被用来解释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值的固有偏差。
这里参照作为理想化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面图示和/或分解图示描述了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如此,将预期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应必须被解释为限于区域的具体示出的形状,而是将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以这种方式,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可以是示意性的,并且这些区域的形状可以不反映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如此不必意图成为限制。
按照本领域的惯例,按照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诸如压力感测单元和触摸驱动单元)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这些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通过可以使用基于半导体的制造技术或其它制造技术而形成的电子(或光学)电路(诸如逻辑电路)、分立组件、微处理器、硬布线电路、存储器元件、布线连接等物理地实现。在通过微处理器或其它类似硬件来实现所述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软件(例如,微代码)对它们进行编程和控制以执行这里讨论的各种功能,并且可以可选择性地通过固件和/或软件来驱动所述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还预期的是,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由专用硬件来实现,或者实现为执行一些功能的专用硬件和执行其它功能的处理器(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编程的微处理器和关联电路)的组合。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在物理上分成两个或更多个交互且分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此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可以物理地组合成更复杂的功能块、单元和/或模块。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是其一部分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进行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平面图,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平面图。
参照图1,压力传感器10可以在平面图中在一个方向上(例如,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传感器10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压力传感器10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压力传感器10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并且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0的位置而改变。
压力传感器10包括第一基底SUB1、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驱动垫TP以及第一感测垫RP1和第二感测垫RP2。
第一基底SUB1可以包括聚乙烯(PE)类材料、聚酰亚胺(PI)类材料、聚碳酸酯(PC)类材料、聚砜类材料、聚丙烯酸酯(PA)类材料、聚苯乙烯(PS)类材料、聚氯乙烯(PVC)类材料、聚乙烯醇(PVA)类材料、聚降冰片烯类材料或聚酯类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底SUB1可以形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PI膜。
感测单元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上。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提供的感测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0的功能和位置而改变。图1示出了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布置为行,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如果需要则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布置为多行。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在第一基底SUB1上设置为彼此分隔开,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在第一基底SUB1上彼此紧邻地布置,并且第一感测单元CE1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没有间隙。
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检测由压力引起的电阻变化,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例如,压力传感器10可以使用第一感测单元CE1来检测施加到其的压力,并且可以使用第二感测单元CE2来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由第一感测单元CE1检测到的电阻值不仅可以通过压力而改变而且可以通过温度而改变。因此,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利用由第二感测单元CE2检测到的电阻值来补偿由第一感测单元CE1检测到的电阻值,并且因此可以补偿由第一感测单元CE1检测到的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值的任何差异。因此,可以改善压力传感器10的可靠性。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两者可以实现为压力感测单元。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的尺寸可以根据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的使用目的而改变。例如,如图26中所示,在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用作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侧面上的诸如音量按钮的物理按钮的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形成为具有与物理按钮类似的尺寸。此外,如图26中所示,在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被用来检测施加到显示装置1的前表面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尺寸。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至少一条驱动线和至少一条感测线。例如,如图1中所示,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两者可以连接到同一驱动线(即,驱动线TL),并且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感测线,即,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二感测线RL2。
驱动线TL可以连接到驱动垫TP,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和第二感测垫RP2。例如,第一感测线RL1可以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线RL2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垫RP2。驱动垫TP以及第一感测垫RP1和第二感测垫RP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可以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
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可以包括压力感测单元FD。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通过经由第一感测垫RP1和第二感测垫RP2检测来自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的电流值或电压值来检测施加到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的压力和温度。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安装在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上或者安装在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一电路板上。在压力感测单元FD不安装在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上而安装在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的另一电路板上的情况下,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并入到执行其它功能的驱动单元中。例如,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并入到图26的触摸电路板210的触摸驱动单元220中。
参照图2,压力传感器10_1包括第一基底SUB1、第一感测单元CE1、第二感测单元CE2和第三感测单元CE3、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线RL2和第三感测线RL3、驱动垫TP以及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垫RP2和第三感测垫RP3。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三感测单元CE3可以检测由压力引起的电阻变化,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由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三感测单元CE3检测到的电阻值不仅可以通过压力而改变而且可以通过温度而改变。例如,压力传感器10_1可以使用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三感测单元CE3来检测施加到其的压力,并且可以使用第二感测单元CE2来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因此,设置在显示电路板310(见图26)上的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利用由第二感测单元CE2检测到的电阻值来补偿由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三感测单元CE3检测到的电阻值,并且因此可以补偿由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三感测单元CE3检测到的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值的任何差异。
第一感测单元CE1、第二感测单元CE2和第三感测单元CE3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至少一条驱动线和至少一条感测线。例如,如图2中所示,第一感测单元CE1、第二感测单元CE2和第三感测单元CE3可以全部连接到同一驱动线(即,驱动线TL),并且可以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感测线,即,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线RL2和第三感测线RL3。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二感测线RL2,第三感测单元CE3可以连接到驱动线TL和第三感测线RL3。
驱动线TL可以连接到驱动垫TP,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线RL2和第三感测线RL3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垫RP2和第三感测垫RP3。例如,第一感测线RL1可以连接到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线RL2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垫RP2,第三感测线RL3可以连接到第三感测垫RP3。驱动垫TP以及第一感测垫RP1、第二感测垫RP2和第三感测垫RP3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可以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FSCB。
压力传感器10的结构不限于图1和图2中示出的结构,并且设置在压力传感器10中的感测单元的数量、布置的图案以及功能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0的功能和位置而改变。在下文中,将以图1中示出的结构为例来描述压力传感器10。
图3是示出图1的区域A的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4是示出图1的区域A的另一放大平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3或图5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电路图。
参照图3和图5,压力传感器10还可以包括结合层CP,结合层CP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以使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结合在一起。结合层CP可以形成为压敏粘合剂(PSA)层。结合层CP可以沿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的边缘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层CP可以形成为PSA层。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层CP可以通过完全地围绕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的边缘来密封压力传感器10的内部。此外,结合层CP可以均匀地保持第一基底SUB1与第二基底SUB2之间的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层CP可以不与驱动线TL、第一感测线RL1和第二感测线RL2、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驱动垫TP以及第一感测垫RP1和第二感测垫RP2叠置。
图3和图5示出了结合层CP附着到第一基底SUB1,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在将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结合在一起的工艺中,结合层CP可以首先附着到第一基底SUB1或第二基底SUB2的一个表面,然后可以附着到另一基底的一个表面。仍然可选择地,在将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结合在一起的工艺中,结合层CP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两者上,并且可以彼此附着。
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包括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作为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分支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作为感测连接电极RCE的分支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以及设置在驱动连接电极TCE与感测连接电极RCE之间的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
第二感测单元CE2可以包括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作为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分支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作为感测连接电极RCE的分支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
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二驱动电极TE2、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二感测电极RE2、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以及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表面上,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表面上。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驱动连接电极TCE连接到驱动线TL以及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具体地,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驱动连接电极TCE在长度方向上(即,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的端部连接到驱动线TL。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即,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从对应的感测单元的驱动连接电极TCE分支。
第一感测单元CE1的感测连接电极RCE连接到第一感测线RL1以及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第二感测单元CE2的感测连接电极RCE连接到第二感测线RL2以及第二感测单元CE2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具体地,第一感测单元CE1的感测连接电极RCE在长度方向(即,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的端部连接到第一感测线RL1,第二感测单元CE2的感测连接电极RCE在长度方向上(即,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的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感测线RL2,并且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是对应的感测单元的感测连接电极RCE在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即,在X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的分支。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中。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包括诸如银(Ag)或铜(Cu)的导电材料。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但是不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平行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可以包括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和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包括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可以顺序地布置为在驱动连接电极TCE或感测连接电极RCE的长度方向上(即,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彼此交替。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中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数量和布置的图案可以改变。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但是不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平行地布置。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驱动电极TE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之间的距离。
间隔件SP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中的仅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或者不仅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而且另外的间隔件SP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
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上。例如,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驱动连接电极TCE、感测连接电极RCE、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设置在同一基底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表面上。仍然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
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驱动连接电极TCE与感测连接电极RCE之间,以不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叠置。例如,第一间隔件SP1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与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之间,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SP1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驱动连接电极TCE靠近,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感测连接电极RCE靠近。
第一间隔件SP1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分隔开,第二间隔件SP2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分隔开。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和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接触,第二间隔件SP2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
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有机绝缘膜或弹性体。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由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PSA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仅在其与第一基底SUB1接触的部分中具有粘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除了矩形形状之外的各种形状,诸如圆形形状或三角形形状。此外,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相对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中心彼此对称,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相对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中心彼此不对称。此外,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稍后将描述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叠置。因此,响应于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被放置成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以及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接触。此外,响应于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消失,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帮助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回到其初始状态,并且因此可以改善压力传感器10的可靠性。稍后将描述压力传感器10通过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恢复到其初始电阻。
第二感测单元CE2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未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因此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压力传感器10对其初始电阻的可恢复性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未设置间隔件SP,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如图4中所示,间隔件SP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具体地,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可以如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一样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
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位置可以与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的位置相同,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位置可以与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的位置不同。
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不必须帮助压力传感器10回到其初始电阻,但是可以解决与仅在第一感测单元CE1中选择性地形成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相关的问题。此外,可以通过使第二感测单元CE2形成为具有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类似的结构来精确地补偿由第一感测单元CE1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电阻的任何差异。
再次参照图5,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表面上。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第一感测单元CE1叠置。具体地,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以及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叠置。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包括压敏材料和其中设置有压敏材料的聚合物树脂。压敏材料可以是金属(诸如镍(Ni)、铝(Al)、钛(Ti)、锡(Sn)或Cu)的细颗粒(或纳米颗粒)。例如,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包括量子隧穿复合物(QTC)。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不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叠置。
再次参照图3,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在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以覆盖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为覆盖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中的每个的顶表面和侧面。因此,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经由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连接。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为仅覆盖对应的感测单元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中的每个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顶表面可以被暴露。
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由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包括压敏材料和其中设置有压敏材料的聚合物树脂。压敏材料可以是金属(诸如Ni、Al、Ti、Sn或Cu)的细颗粒。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包括QTC。
参照图6,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设置在不同的基底上。例如,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底表面上,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表面上。
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S1和第二区域AS2,第一区域AS1的电阻根据压力而变化,第二区域AS2的电阻是固定的而与压力无关。
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S1中,以在厚度方向上(即,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间隔件SP1叠置。尽管未具体示出,但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间隔件SP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区域AS1中。
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区域AS2中。此外,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以覆盖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图6示出了在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区域AS2中存在一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一个第二感测电极RE2,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在第一感测单元CE2的第二区域AS2中,多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多个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面对第二基底SUB2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可以覆盖所有多个第二驱动电极TE2和所有多个第二感测电极RE2。
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区域AS1和第二区域AS2可以彼此分隔开,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区域AS1和第二区域AS2可以彼此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Y轴方向上,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宽度W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宽度W1相同的第二宽度W2,第一间隔件SP1可以具有大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的第三宽度W3。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三宽度W3可以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或者可以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相同。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Z轴方向上,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高度H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高度H1相同的第二高度H2,第一间隔件SP1可以具有大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的第三高度H3。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三高度H3可以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相同。为了有效地改善压力传感器10向其初始状态的可恢复性,第三高度H3可以优选地比第一高度H1或第二高度H2大1μm或2μm。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
参照图7,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包括在驱动线TL与第一感测线RL1之间并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指第一区域AS1中产生的电阻,第二电阻R2指在第二区域AS2中产生的电阻。由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的接触区域以及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接触区域根据压力而改变,因此第一电阻R1可以是可变电阻。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电阻R可以通过等式(1)来计算:
Figure BDA0002218145870000191
等式(1)可以改写为等式(2):
Figure BDA0002218145870000192
第一电阻R1的变化(即,第一感测单元CE1中的电阻变化ΔR)可以通过等式(3)来计算:
Figure BDA0002218145870000193
第一感测单元CE1可以包括根据压力而变化的第一电阻R1以及通过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限定的第二电阻R2,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接触。也就是说,由于第一感测单元CE1包括与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无关的第二电阻R2,因此会减小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电阻R。尽管未具体示出,但第二感测单元CE2也可以包括与温度无关的第二电阻R2,并且因此也会减小第二感测单元CE2的电阻R。因此,能够减小压力感测单元FD将要检测的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电阻范围。
由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连接到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以形成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因此不需要提供许多第二驱动电极TE2和许多第二感测电极RE2。另一方面,可以优选地形成多个第一驱动电极TE1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RE1,因为它们用于根据它们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接触面积来检测压力。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的数量,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数量。
当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高度增大时,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会减小。此外,当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宽度增大时,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会减小。当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接触的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增大时,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因为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接触面积增大而会减小。当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接触面积增大时,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会减小。因此,可以考虑第二驱动电极TE2的高度和宽度、第二感测电极RE2的高度和宽度、第二驱动电极TE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数量以及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驱动电极TE2的接触面积和第二压力感测层PSL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的接触面积来设计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二电阻R2。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3或图5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如上面已经提及的,第二感测单元CE2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以及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二间隔件SP2未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9是示出用户用手指按压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情况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在由用户施加的压力消失之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如何恢复的剖视图。如上面已经提及的,第二感测单元CE2不是用于检测压力的单元。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压力传感器10可以指压力传感器10的第一感测单元CE1。
参照图9,响应于用户用手指FG在第三方向的相反的方向上(即,在Z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按压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基底SUB2可以朝向第一基底SUB1降低,结果,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被放置成与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PP1”)。如上面已经提及的,第一间隔件SP1的高度比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高度大1μm或2μm,或者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的高度相同。因此,即使第一间隔件SP1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也可以响应于施加到其的压力而适当地被放置成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
当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被放置成与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接触时,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经由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物理地连接,并且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用作电阻器。此外,由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第一感测电极RE1的接触面积根据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而改变,因此第一感测单元CE1的电阻改变。因此,压力感测单元FD可以通过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驱动线TL并且经由压力传感器10的感测线RL来检测由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值或电压值,来检测由用户的手指FG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压力。
参照图10,响应于从压力传感器10的顶部朝向第二基底SUB2(即,在Z轴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施加的压力消失,第二基底SUB2可以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被提升。因此,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同时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间隔件SP1分隔开(“PP2”)。在示例实施例中,在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与间隔件SP之间形成间隙。
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的可恢复性是由于结合层CP引起的。由于结合层CP沿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中的每个的边缘设置,因此,如果压力长时间施加到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基底SUB2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则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基底SUB2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会不能够适当地恢复到其初始状态,结果,压力传感器10的初始电阻会改变。该初始电阻变化会导致压力传感器10的基于压力传感器10的初始电阻来检测压力的故障。如图10中所示,设置在压力传感器10的第一区域AS1中的第一间隔件SP1可以在向上的方向(或Z轴方向)上向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传递力,因此可以补充压力传感器10的恢复力(restoringforce)。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彼此部分地接触。即使当第一间隔件SP1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彼此部分地接触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也可以由于第一间隔件SP1的高度而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充分地分隔开,结果,压力传感器10可以恢复到其初始电阻。由于压力传感器10的第二基底SUB2和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即使在压力传感器10被长时间按压之后也可以稳定地恢复到它们的初始状态,因此可以防止会由压力传感器10的初始电阻的变化而引起的压力传感器10的故障。
图11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12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13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图1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1或图13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1或图1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11至图15的实施例与图3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间隔件的形状和布置。在下文中,将主要集中于与图3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图11至图15的实施例。
参照图11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件SP_1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中的仅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或者不仅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而且另外的间隔件SP_1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
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的一个表面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的面对第一基底SUB1的表面上。仍然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1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二基底SUB2上。
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的驱动连接电极TCE与感测连接电极RCE之间,并且可以形成为条形,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包括弯曲部分或凹陷部分。仍然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为在平面图中不与第一感测单元CE1_1的第一驱动电极TE1和第二驱动电极TE2以及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叠置。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与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之间,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设置在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间隔件SP_1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RE1的部分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的部分之间。例如,间隔件SP_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与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之间、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与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之间、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与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之间以及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与第二感测电极RE2之间。
第一感测电极RE1可以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D1,第一驱动电极TE1可以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具有与第一长度D1相同的第二长度D2,间隔件SP_1可以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长度D1和第二长度D2的第三长度D3。也就是说,间隔件SP_1可以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比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短。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间隔件SP_1可以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一样长或者比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长。
第二感测单元CE2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并且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压力传感器10对其初始电阻的可恢复性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未设置间隔件SP_1,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如图12中所示,间隔件SP_1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2中。具体地,参照图12,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如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一样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2中。
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2中的位置可以与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的位置相同,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就是说,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2中的位置可以与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中的位置不同。
参照图14,第一感测单元CE1_1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S1和第二区域AS2。第一感测单元CE1_1的第二区域AS2与图6的其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1的第一区域AS1中,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叠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宽度W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宽度W1相同的第二宽度W2,第一间隔件SP1_1可以具有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的第四宽度W4。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当间隔件SP_1的宽度小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的宽度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响应于施加到其的压力容易地被放置成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高度H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高度H1相同的第二高度H2,第一间隔件SP1_1可以具有大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的第四高度H4。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四高度H4可以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相同。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当间隔件SP_1的高度大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的高度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和第二基底SUB2可以在施加到其的压力消失之后容易地恢复到它们的初始状态。因此,间隔件SP_1的高度可以优选地比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的高度大1μm或2μm。
参照图15,第二感测单元CE2与第一感测单元CE1_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感测单元CE2中未设置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以及第一间隔件SP1_1和第二间隔件SP2_1,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6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17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1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图1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6或图18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图2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16或图18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16至图20的实施例与图11至图15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间隔件的形状。在下文中,将主要集中于与图11至图15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图16至图20的实施例。
参照图16和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件SP_2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2中。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2中。
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DP,突出部DP可以彼此分隔开并且可以在平面图中布置为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延伸的线型形状。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的突出部DP可以布置为诸如多边形形状和圆形形状的各种其它形状。仍然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2的突出部DP可以布置为与第二间隔件SP2_2的突出部DP的形状不同的形状。仍然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的突出部DP可以不布置为任何特定的形状,而是可以分散在第一区域AS1中。
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的突出部DP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圆形形状,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的突出部DP可以具有诸如多边形形状和椭圆形形状的各种其它形状。
第二感测单元CE2检测由温度引起的电阻变化,并且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压力传感器10对其初始电阻的可恢复性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未设置间隔件SP_2,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如图17中所示,间隔件SP_2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3中。具体地,参照图17,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可以如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2中一样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_3中,并且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DP。
参照图19,第一感测单元CE1_2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S1和第二区域AS2。第一感测单元CE1_2的第二区域AS2与图6的其对应部分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2的第一区域AS1中,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方向(或Z轴方向)上与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叠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宽度W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宽度W1相同的第二宽度W2,第一间隔件SP1_2可以具有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的第五宽度W5。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可以具有相同的宽度。然而,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当间隔件SP_2的宽度小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的宽度时,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响应于施加到其的压力容易地被放置成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接触。此外,由于每个间隔件SP_2包括多个彼此分隔开并具有弯曲的顶表面的突出部DP,因此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可以响应于施加到其的压力进一步容易地被放置成与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可以具有第一高度H1,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可以具有与第一高度H1相同的第二高度H2,第一间隔件SP1_2可以具有大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的第五高度H5。具体地,第一间隔件SP1_2的突出部DP可以具有大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的第五高度H5。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2的突出部DP可以比第一感测电极RE1和第一驱动电极TE1高1μm或2μm,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第一间隔件SP1_2的突出部DP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例如,第一间隔件SP1_2的一些突出部DP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而第一间隔件SP1_2的剩余的突出部DP的高度可以与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相同。
第一子感测电极RE1_1、第二子感测电极RE1_2和第二感测电极R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第一子驱动电极TE1_1、第二子驱动电极TE1_2和第二驱动电极TE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第一间隔件SP1_2的突出部DP和第二间隔件SP2_2的突出部DP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
参照图20,第二感测单元CE2与第一感测单元CE1_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压力感测层PSL1以及第一间隔件SP1_2和第二间隔件SP2_2未设置在第二感测单元CE2中,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21是图1的区域A的另一示例性放大平面图,图2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第二基底的平面图,图2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21或图22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图2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压力传感器的沿图21或图22的线X1-XI'、X2-X2'和X3-X3'截取的剖视图。图21至图24的实施例与图3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分隔壁PW代替间隔件。在下文中,将主要集中于与图3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图21至图24的实施例。
参照图21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例如,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的感测连接电极RCE与第二感测单元CE2的驱动连接电极TCE之间。分隔壁PW的两个端部可以与结合层CP接触,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分隔壁PW的两个端部可以与结合层CP分开预定距离。
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两者上。
分隔壁PW可以形成为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沿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延伸的条形,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分隔壁PW可以包括多个突出部,所述多个突出部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彼此分隔开并且布置为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延伸的线型形状。
分隔壁PW可以由与结合层CP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分隔壁PW可以包括PSA层,在这种情况下,分隔壁PW可以使用与结合层CP相同的工艺来形成,而无需另外的工艺。分隔壁PW的布置不限于图21中示出的布置,可以与分隔壁PW一起另外地设置各种间隔件,诸如上面参照图3至图20描述的间隔件SP、SP_1和SP_2。
参照图23,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接触。也就是说,分隔壁PW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感测单元CE1_3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感测连接电极RCE和驱动连接电极TCE的高度。此外,分隔壁PW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感测单元CE1_3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感测连接电极RCE和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宽度,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分隔壁PW的宽度可以与第一感测单元CE1_3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感测连接电极RCE和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宽度相同,或者小于第一感测单元CE1_3和第二感测单元CE2中的每个的第一驱动电极TE1、第一感测电极RE1、感测连接电极RCE和驱动连接电极TCE的宽度。
参照图24,分隔壁PW的高度可以与结合层CP的高度相同。例如,分隔壁PW和结合层CP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之间,并且与第一基底SUB1和第二基底SUB2接触。分隔壁PW的宽度可以与结合层CP的宽度相同,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分隔壁PW可以具有与结合层CP不同的宽度。简言之,分隔壁PW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单元CE1_3与第二感测单元CE2之间,并且与第一感测单元CE1_3和第二感测单元CE2接触,因此可以改善压力传感器10的恢复力。
图2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26是图25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7是沿图25的线K-K'截取的剖视图,图28是示出图27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剖视图。
参照图25至图27,显示装置1包括盖窗100、触摸感测装置200、触摸电路板210、触摸驱动单元220、显示面板300、显示电路板310、面板底部构件400、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第二压力传感器520、下支架800、主电路板910和下盖900。
显示装置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例如,显示装置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或X轴方向)上延伸的短边和在第二方向(或Y轴方向)上延伸的长边。显示装置1的短边和长边交汇处的角部可以如图25中所示以预定的曲率倒圆,或者可以是直角。然而,显示装置1的平面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并且显示装置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除了矩形形状之外的各种形状,诸如另一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盖窗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以覆盖显示面板300的顶表面。因此,盖窗100可以保护显示面板300的顶表面。如图27中所示,盖窗100可以经由粘合层110附着到触摸感测装置200。粘合层110可以是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
盖窗100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对应的透光部DA100以及与显示面板300的非显示区域NDA对应的阻光部NDA100。盖窗100的阻光部NDA100可以是不透明的。盖窗100的阻光部NDA100可以形成为当不显示图像时用户可以观看到的装饰层。例如,诸如“SAMSUNG”的公司标志或一串字符或字母可以被图案化到盖窗100的阻光部NDA100中。
盖窗100可以由玻璃、蓝宝石和/或塑料形成。盖窗10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
包括用于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的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设置在盖窗1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作为用于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位置的装置的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以诸如自电容方式或互电容方式的电容方式实现,或者可以以红外方式实现。
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形成为面板或膜。可选择地,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形成为一个整体。在触摸感测装置200形成为膜的情况下,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与用于封装显示面板300的阻挡膜形成为一个整体。
触摸电路板210可以附着到触摸感测装置200的一个侧面。具体地,触摸电路板21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在设置在触摸感测装置200的一个侧面上的垫(pad,又称为“焊盘”或“焊垫”)上。此外,可以在触摸电路板210处设置触摸连接部,并且触摸连接部可以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的连接件。触摸电路板2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膜上芯片。
触摸驱动单元220可以将触摸驱动信号施加到触摸感测装置200的触摸驱动电极,可以检测来自触摸感测装置200的触摸感测电极的感测信号,并且可以通过分析感测信号来计算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位置。触摸驱动单元22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且可以安装在触摸电路板210上。
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是其中不显示图像并且是显示区域DA的外围的区域。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设置为围绕显示区域DA,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显示区域DA可以设置为与盖窗100的透光部DA100叠置,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设置为与盖窗100的阻光部NDA100叠置。
显示面板300可以是包括发光元件的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300可以是使用OLED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使用mLED的微型发光二极管(mLED)显示面板或使用QLED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面板。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显示面板300如图28中所示是OLED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指其中形成有发光元件层304并且结果可以显示图像的区域,显示面板300的非显示区域NDA指显示区域DA外围的区域。
如图28中所示,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支撑基底301、柔性基底302、薄膜晶体管(TFT)层303、发光元件层304、封装层305和阻挡膜306。
柔性基底302设置在支撑基底301上。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可以包括具有柔性的聚合物材料。例如,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可以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TA)、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其组合。
TFT层303形成在柔性基底302上。TFT层303包括TFT 335、栅极绝缘膜336、层间绝缘膜337、钝化膜338和平坦化膜339。
缓冲膜可以形成在柔性基底302上。缓冲膜可以设置在柔性基底302上,以保护极易受湿气影响的TFT 335和发光元件免受穿透支撑基底301和柔性基底302的湿气的影响。缓冲膜可以由交替地堆叠的多个无机膜组成。例如,缓冲膜可以形成为其中诸如氧化硅(SiOx)膜、氮化硅(SiNx)膜和SiON膜的至少一个无机膜交替地堆叠的多层膜。可以不设置缓冲膜。
TFT 335形成在缓冲膜上。TFT 335包括有源层331、栅电极332、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图28示出了TFT 335是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方的顶栅型TFT,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TFT 335可以是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下方的底栅型TFT,或者可以是其中栅电极332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方和下方的双栅极型TFT。
有源层331形成在缓冲膜上。有源层331可以由硅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基半导体材料形成。用于屏蔽入射在有源层331上的外部光的遮光层可以形成在缓冲膜与有源层331之间。
栅极绝缘膜336可以设置在有源层331上。栅极绝缘膜336可以形成为诸如以氧化硅(SiOx)膜、氮化硅(SiNx)膜或其多层膜为例的无机膜。
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形成在栅极绝缘膜336上。栅电极332和栅极线可以使用钼(Mo)、Al、铬(Cr)、金(Au)、Ti、Ni、钕(Nd)、Cu或其合金形成为单层膜或多层膜。
层间绝缘膜337可以形成在栅电极332和栅极线上。层间绝缘膜337可以形成为诸如以氧化硅(SiOx)膜、氮化硅(SiNx)膜或其多层膜为例的无机膜。
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37上。源电极333和漏电极334可以经由穿透栅极绝缘膜336和层间绝缘膜337的接触孔连接到有源层331。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可以使用Mo、Al、Cr、Au、Ti、Ni、Nd、Cu或其合金形成为单层膜或多层膜。
钝化膜338可以设置在源电极333、漏电极334和数据线上以使TFT 335绝缘。钝化膜338可以形成为诸如以氧化硅(SiOx)膜、氮化硅(SiNx)膜或其多层膜为例的无机膜。
平坦化膜339可以设置在钝化膜338上以使由TFT 335形成的高度差平坦化。平坦化膜339可以由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有机膜形成。
发光元件层304形成在TFT层(TFTL)300上。发光元件层304包括发光元件和像素限定膜344。
发光元件和像素限定膜344形成在平坦化膜339上。发光元件可以是OLED。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可以包括阳电极341、发光层342和阴电极343。
阳电极341可以设置在平坦化膜339上。阳电极341可以经由穿透钝化膜338和平坦化膜339的接触孔连接到TFT 335的漏电极334。
像素限定膜344形成在平坦化膜339上以覆盖每个阳电极341的边缘,并且因此使像素分开。也就是说,像素限定膜344限定像素。像素指其中阳电极341、发光层342和阴电极343顺序地堆叠的区域,结果可以响应于来自阳电极341的空穴和来自阴电极343的电子在发光层342中复合在一起而发光的区域。
发光层342形成在阳电极341和像素限定膜344上。发光层342可以是有机发光层。发光层342可以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红光的峰值波长可以在约620nm至约750nm的范围内,绿光的峰值波长可以在约495nm至约570nm的范围内,蓝光的峰值波长可以在约450nm至约495nm的范围内。可选择地,发光层342可以是发射白光的白光发射层。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层342可以具有其中红光发射层、绿光发射层和蓝光发射层堆叠的结构,并且可以形成为对所有像素共同形成的单层。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00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另外的滤色器。
发光层342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射层和电子传输层。此外,发光层342可以具有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堆叠体的串联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产生层可以形成在两个或更多个堆叠体之间。
阴电极343形成在发光层342上。阴电极343可以形成为覆盖发光层342。阴电极343可以是对所有像素共同形成的层。
在发光元件层304在向上的方向上发射光的顶发射结构中,阳电极341可以由诸如铝和钛的堆叠体(例如,Ti/Al/Ti)、铝和氧化铟锡(ITO)的堆叠体(例如,ITO/Al/ITO)、银-钯-铜(APC)合金以及APC合金和ITO的堆叠体(例如,ITO/APC/ITO)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形成,阴电极343可以由诸如ITO或氧化铟锌(IZO)的能够经其透射光的透明导电材料(TCO)或者诸如镁(Mg)、Ag或其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在阴电极343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由于微腔而改善显示装置1的发光效率。
在发光元件层304在向下的方向上发射光的底发射结构中,阳电极341可以由诸如ITO或IZO的能够经其透射光的TCO或者诸如Mg、Ag或其合金的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阴电极343可以由诸如铝和钛的堆叠体(例如,Ti/Al/Ti)、铝和ITO的堆叠体(例如,ITO/Al/ITO)、APC合金以及APC合金和ITO的堆叠体(例如,ITO/APC/ITO)的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形成。在阳电极341由半透射导电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由于微腔而改善显示装置1的发光效率。
封装层305形成在发光元件层304上。封装层305防止氧或湿气对发光层342和阴电极343进行渗透。为此,封装层3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无机膜可以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或氧化钛形成。封装层30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有机膜可以形成得足够厚以防止外来颗粒通过封装层305渗透到发光层342和阴电极343中。有机膜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阻挡膜306设置在封装层305上。阻挡膜306设置为覆盖封装层305,以保护发光元件层304免受氧和湿气的影响。阻挡膜306可以与触摸感测装置200形成为一个一体的整体。
偏振膜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顶表面上,以防止由外部光的反射引起的可视性的劣化。
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个侧面。具体地,显示电路板310可以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一个侧面上的垫。
如图26中所示,触摸电路板210和显示电路板310可以从显示面板300的顶部朝向底部弯曲。显示电路板310可以连接到触摸电路板210的触摸连接部。显示电路板310可以包括垫而不包括连接件,在这种情况下,显示电路板310可以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到触摸电路板210。显示电路板310可以经由连接件连接到主电路板910。
显示驱动单元320经由显示电路板310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300的信号和电压。显示驱动单元32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且可以安装在显示电路板310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显示驱动单元320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个侧面。
面板底部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表面上。面板底部构件400可以包括用于有效地释放热量的散热构件、用于阻挡电磁波的电磁波屏蔽层、用于阻挡入射到其上的外部光的遮光层、用于吸收入射到其上的外部光的吸光构件以及用于吸收外部冲击的缓冲构件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面板底部构件400可以包括吸光构件、缓冲构件和散热构件。
吸光构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下方。吸光构件阻挡光的透射,因此防止设置在吸光构件下方的元件(诸如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0)从显示面板300上方被观看到。吸光构件可以包括诸如黑色颜料或染料的吸光材料。
缓冲构件可以设置在吸光构件下方。缓冲构件吸收外部冲击因此防止显示面板300被损坏。缓冲构件可以形成为单层膜或多层膜。例如,缓冲构件可以由诸如聚氨酯(PU)、PC、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的聚合物树脂形成,或者可以包括诸如通过泡沫成型橡胶、聚氨酯材料或丙烯酸树脂获得的海绵的弹性材料。缓冲构件可以是缓冲层。
散热构件可以设置在缓冲构件下方。散热构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层。例如,散热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层和第二散热层,第一散热层包括石墨或碳纳米管,第二散热层包括诸如铜(Cu)、镍(Ni)、铁氧体或银(Ag)的具有优异导热性的金属的膜。
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300的至少一个侧面突出的至少一个面板突出部300a。例如,如图27中所示,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300的左侧和右侧突出的面板突出部300a。
面板突出部300a可以从显示面板300的侧面突出并且可以弯曲。在面板突出部300a中,发光元件层304可以设置为使得可以形成其中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面板突出部300a显示的图像可以从显示装置1的侧面被观看到。
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300的面板突出部300a叠置的触摸突出部200a。在触摸突出部200a中,可以设置用于检测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
盖窗100可以包括侧透光部DA100a,侧透光部DA100a形成为与面板突出部300a叠置,并且使得面板突出部300a从显示装置1的侧面可见。可以通过侧透光部DA100a观看到面板突出部300a。
面板底部构件400可以包括与面板突出部300a叠置的下突出部400a。在下突出部400a中(如在剩余的面板底部构件400中一样),可以设置吸光构件、缓冲构件和散热构件。
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可以设置在下突出部400a下方。具体地,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顶表面上的第二基底SUB2可以附着到下突出部400a的底表面。因此,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可以检测施加到盖窗100的侧透光部DA100a的压力。
第二压力传感器520可以设置在面板底部构件400下方。第二压力传感器520可以设置为靠近于面板底部构件400的一个侧面。第二压力传感器520可以检测施加到盖窗100的透光部DA100的压力。
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0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的物理按钮。
例如,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一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的电源按钮,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二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的声音按钮。也就是说,如果从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一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检测到第一压力,则显示装置1的屏幕可以关闭。此外,如果从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一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检测到高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或者如果从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一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连续地检测到第一压力超过预定的时间段,则可以显示用于作出关于是否使显示装置1关机的选择的屏幕。此外,如果从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二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第一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第一压力,则可以降低显示装置1的音量,如果从附着到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第二侧面上的下突出部400a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第二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第二压力,则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的音量。
设置为与面板底部构件400的侧面靠近的第二压力传感器520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的主页按钮。也就是说,如果从设置为与面板底部构件400的侧面靠近的第二压力传感器520检测到第一压力,则显示装置1的屏幕可以开启。
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20中的每个可以实施为上面参照图1至图24描述的压力传感器10中的一种。
下支架800可以设置在面板底部构件400下方。下支架800可以包括合成树脂、金属或合成树脂和金属两者。
具体地,下支架800可以设置为围绕盖窗100、触摸感测装置200、显示面板300、面板底部构件400、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第二压力传感器520、触摸电路板210和显示电路板310。如图27中所示,下支架800可以附着在盖窗100的侧透光部DA100a下方,并且可以具有剖面形状,该剖面形状由于触摸突出部200a、面板突出部300a、下突出部400a和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存在而具有高度差。下支架800可以设置为围绕触摸突出部200a的端部、面板突出部300a的端部、下突出部400a的端部、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侧表面和底表面以及面板底部构件400的底表面。由于下支架800设置在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的底表面上以支撑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因此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可以检测施加到盖窗100的侧透光部DA100a的压力。
在显示装置1的侧面上可以暴露下支架800的侧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下支架800,而可以仅存在下盖900。
主电路板910可以设置在下支架800下方。主电路板910可以经由连接到主连接件990的电缆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的连接件。结果,主电路板910可以电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和触摸电路板210。此外,在压力感测电路板(图1的FSCB)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或触摸电路板210的情况下,主电路板910可以电连接到压力感测电路板。主电路板91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
如图26中所示,主电路板910可以包括主处理器920和相机装置960。图26示出了主处理器920、相机装置960和主连接件990安装在主电路板910的面对下支架800的表面上,但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可选择地,主处理器920、相机装置960和主连接件990安装在主电路板910的面对下盖900的表面上。
主处理器92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的所有功能。例如,主处理器920可以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电路板310的显示驱动单元320,使得显示面板300可以显示图像。此外,主处理器920可以从触摸驱动单元220接收触摸数据,可以确定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位置,并且可以执行由在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的位置处显示的图标所指示的应用。此外,主处理器920可以从压力感测单元FD接收压力感测数据,并且可以输出主页屏幕,控制显示装置1的音量,或者依照压力感测数据实现触觉效果。主处理器920可以是包括集成电路的应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或系统芯片。
相机装置960处理在相机模式下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帧(诸如静止图像帧或运动图像帧),并将处理后的图像帧输出到主处理器920。
能够经由移动通信网络向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无线信号或者从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无线信号的移动通信模块可以进一步安装在主电路板910上。无线信号的示例包括音频信号、视频呼叫信号以及由发送或接收文本/多媒体消息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此外,可以在主电路板910上进一步安装能够输出声音的音频输出装置和能够产生振动以实现触觉效果的振动装置。
下盖900可以设置在下支架800和主电路板910下方。下盖900可以形成显示装置1的底部外壳。下盖900可以包括塑料和/或金属。
由于间隔件设置在压力传感器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因此可以通过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实现的一些优点包括改善的可靠性。因此,可以改善压力传感器对其初始电阻的可恢复性。
另外,由于每个压力感测单元包括根据通过第一压力感测层施加到其的压力而变化的第一电阻以及通过与第二感测电极接触的第二压力感测层限定的第二电阻,因此可以显著减小应该由压力感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压力感测单元的电阻范围,结果可以降低压力感测单元的制造成本。
尽管这里已经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和实施方式,但是通过该描述,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将是清楚的。因此,发明构思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而是限于权利要求和如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各种明显的修改和等同布置的更宽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
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
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以及
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叠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第二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间隔件形成为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间隔件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间隔件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间隔件包括多个突出部,并且
所述突出部彼此分隔开,并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叠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
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沿第一方向布置,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交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驱动连接电极,所述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接电极;以及
感测连接电极,所述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连接到所述感测连接电极,
其中,所述间隔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连接电极与所述感测连接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驱动线,连接到所述驱动连接电极,并且被构造为接收驱动电压;以及
感测线,连接到所述感测连接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数量,并且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感测电极的数量。
12.一种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
第一感测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压力感测层,所述第二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并且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第二基底;
第二感测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以及
分隔壁,设置在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与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分隔壁与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感测单元中的每个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以及设置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接触的第二压力感测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结合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以围绕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
其中,所述结合层和所述分隔壁彼此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感测单元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置为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叠置,但不与所述第一感测单元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并且
所述压力传感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间隔件之间形成间隙。
18.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表面上,
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二基底的第一表面上;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以及第一压力感测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的面对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叠置,并且
所述压力传感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层与所述第一感测电极之间形成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侧面突出的面板突出部,并且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突出部的底表面上的附加压力传感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盖窗,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透光部以及与所述面板突出部叠置的侧透光部。
CN201910922983.7A 2018-12-21 2019-09-27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3525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67790A KR102650629B1 (ko) 2018-12-21 2018-12-21 압력 센서와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10-2018-0167790 2018-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518A true CN111352518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098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2983.7A Pending CN111352518A (zh) 2018-12-21 2019-09-27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8961B2 (zh)
KR (1) KR102650629B1 (zh)
CN (1) CN1113525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9323A1 (ja) * 2018-12-21 2020-06-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200143609A (ko) * 2019-06-14 2020-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0722A (zh) * 2015-12-21 2017-07-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力感测面板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8021272A (zh) * 2016-10-31 2018-05-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力感测装置和具有该力感测装置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4586B1 (ko) 2018-07-27 2023-07-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압력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0722A (zh) * 2015-12-21 2017-07-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力感测面板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8021272A (zh) * 2016-10-31 2018-05-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力感测装置和具有该力感测装置的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28961B2 (en) 2021-02-23
US20200201484A1 (en) 2020-06-25
KR20200078799A (ko) 2020-07-02
KR102650629B1 (ko)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118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30168759A1 (en)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9853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64640B (zh) 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2513791B (zh) 包括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1352518A (zh) 压力传感器和包括该压力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US11127796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integrated pressure sensor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1609609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36015B2 (en) Display device
JP7389142B2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KR102667701B1 (ko) 압력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20240078615A (ko) 압력 센서와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