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2230B -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2230B
CN111352230B CN202010265583.6A CN202010265583A CN111352230B CN 111352230 B CN111352230 B CN 111352230B CN 202010265583 A CN202010265583 A CN 202010265583A CN 111352230 B CN111352230 B CN 111352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ransparent
electrode plate
transparent electrod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55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2230A (zh
Inventor
董富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655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2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2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2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润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通过使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每个第一导电区域与一个第二导电区域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将弹性透明薄膜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区域,使弹性透明薄膜形成第一腔体,并在第一腔体中填充透明导电液体;使得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或非球面,能够通过电润湿技术实现一种面型为自由曲面或非球面的液体透镜,使得液体透镜所应用的光学系统结构精简且成像边缘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润湿(Electrowetting,EW)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电润湿是指通过改变液滴与绝缘基板之间电压,来改变液滴在绝缘基板上的润湿性,即改变液滴在绝缘基板上的接触角,使液滴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基于液滴的电润湿效应,电润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流体操作、芯片实验室(Lab-On-Chip)、微变焦透镜和印刷等领域。
目前,基于电润湿技术的液体透镜的面型通常只能是球面,球面透镜容易造成光学系统的结构臃肿且成像边缘模糊。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能够通过电润湿技术实现一种面型为自由曲面或非球面的液体透镜,使得液体透镜所应用的光学系统结构精简且成像边缘清晰。
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液体透镜,包括第一透明电极板、第二透明电极板和弹性透明薄膜;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
所述弹性透明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弹性透明薄膜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填充有透明导电液体;
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或非球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任意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相同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或自由曲面;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不同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任意不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
或者,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为镀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为镀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透明导电薄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锌锡、氧化铝锌、氧化镓锌、氧化氟锡和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的面型分别为平面和曲面中的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区域密封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的区域填充有与所述透明导电液体的折射率不同的透明绝缘液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了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如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液体透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第一透明电极板、第二透明电极板和弹性透明薄膜;使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每个第一导电区域与一个第二导电区域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将弹性透明薄膜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区域,使弹性透明薄膜形成第一腔体,并在第一腔体中填充透明导电液体;使得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或非球面,能够通过电润湿技术实现一种面型为自由曲面或非球面的液体透镜,使得液体透镜所应用的光学系统结构精简且成像边缘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十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十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透镜的第十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润湿技术实现的液体透镜,包括第一透明电极板1、第二透明电极板2和弹性透明薄膜3;
第一透明电极板1和第二透明电极板2相对设置,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21,每个第一导电区域11与一个第二导电区域21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
弹性透明薄膜3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板1和第二透明电极板2之间的间隔区域,弹性透明薄膜3形成第一腔体31,第一腔体31中填充有透明导电液体;
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11和21之间施加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3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或非球面。
在应用中,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的面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关于同一对称轴对称设置的任意规则形状,例如,曲面或平面。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的表面面型可以相同或不同。根据透明导电液体的流体特性和张力作用,在未对导电区域施加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一透明电极板的一个表面为球面,弹性透明薄膜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二透明电极板相贴合,第一透明电极板、第二透明电极板和弹性透明薄膜关于同一对称轴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的面型分别为平面和曲面中的一种。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和第二透明电极板2的面型为平面,第一导电区域11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板1的中间位置、第二导电区域21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板2的中间位置,在未对导电区域施加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3靠近第一透明电极板1的一个表面为球面,弹性透明薄膜3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二透明电极板2相贴合,第一透明电极板1、第二透明电极板2和弹性透明薄膜3关于同一对称轴对称设置的情况。
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的面型为平面、第二透明电极板2的面型为曲面,第一导电区域11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板1的中间位置、第二导电区域21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板2的中间位置,在未对导电区域施加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3靠近第一透明电极板1的一个表面为球面,弹性透明薄膜3的另一个表面与第二透明电极板2相贴合,第一透明电极板1、第二透明电极板2和弹性透明薄膜3关于同一对称轴对称设置的情况。
在应用中,每个导电区域的面积小于其所在的第一透明电极板或第二透明电极板的面积。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中的导电区域也是一一对应的相对设置,从而可以通过在任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或负向电压时,在这对导电区域之间形成电场,以驱动位于这对导电区域之间的透明导电液体分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而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只在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或负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在不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或负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任意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
在应用中,在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是指:分别给一对导电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施加电压,使这对导电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区域的电压高于第二导电区域的电压。在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负向电压是指:分别给一对导电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区域和第二导电区域施加电压,使这对导电区域中的第一导电区域的电压低于第二导电区域的电压。施加正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一透明电极板的一个表面发生形变,施加负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二透明电极板的另一个表面发生形变。可以在液体透镜的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正向电压,在另外的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负向电压,使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一透明极板的一个表面和靠近第二透明极板的另一个表面都发生形变。
在应用中,第一导电区域的数量和其在第一透明电极板中的设置位置,第二导电区域的数量和其在第二透明电极板中的设置位置,都可以根据实际想要实现的液体透镜的面型进行设置。例如,若要实现对称非球面,则应当在第一透明电极板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的中间位置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或者,在第一透明电极板的中间位置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的中间位置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若要实现非对称球面,则应当在第一透明电极板的边缘位置设置一个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的边缘位置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或者,在第一透明电极板的边缘位置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的边缘位置对应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若要实现自由曲面,则应当在第一透明电极板设置两个不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对应设置两个不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或者,在第一透明电极板设置多个第一导电区域、在第二透明电极板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导电区域。
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一个设置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一个设置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导电区域21,在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二导电区域21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液体透镜的侧视图;其中,位于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二导电区域21之间的透明导电液体分子沿电压产生的电场方向移动,使弹性透明薄膜3靠近第一透明电极1的一个表面形成非球面。
图4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一个设置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一个设置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导电区域21,在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二导电区域21之间施加负向电压时,液体透镜的侧视图;其中,位于第一导电区域11和第一导电区域21之间的透明导电液体分子沿电压产生的电场方向移动,使弹性透明薄膜3靠近第二透明电极2的另一个的表面形成非球面。
图5示例性的示出了与图3和图4对应的液体透镜的俯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相同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或自由曲面;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不同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任意不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应用中,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时,所有第一导电区域都可以互不相邻设置,也可以部分相邻或全部相邻设置,全部相邻是指每个第一导电区域都与至少一个其他第一导电区域相邻,部分相邻是指存在某个第一导电区域不与其他任一第一导电区域相邻,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之间应当相互绝缘设置,以避免产生电压信号干扰;对应的,第二透明电极板中的第二导电区域的设置情况与第一透明电极板中导电区域的设置情况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图6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4个互不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4个互不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21时,液体透镜的俯视图。
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17个部分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17个部分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21时,液体透镜的俯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
在应用中,所有第一导电区域全部相邻、所有第二导电区域全部相邻时,可以以阵列形式排列。阵列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的透明导电薄膜的面型进行设置。
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以3×3矩形阵列形式排列的9个全部相邻的第一导电区域11、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以3×3矩形阵列形式排列的9个全部相邻的第二导电区域21时,液体透镜的侧视图。
图9示例性的示出了与图8对应的液体透镜的俯视图。
在应用中,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设置,使得每对导电区域都可以被独立施加电压,以独立驱动对应位置的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
或者,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
在应用中,要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可以使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从而通过两者之间的空气实现绝缘,也可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之间设置透明绝缘体,以实现物理绝缘。透明绝缘体具有可以是玻璃、树脂或塑料。
如图10在图9的基础上示例性的示出了任意相邻的两个导电区域间隔设置的情况。
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板1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0,第二透明电极板2包括第二透明基板20,第一导电区域11为镀设于第一透明基板10的透明导电薄膜,第二导电区域21为镀设于第二透明基板20的透明导电薄膜。
图11在图1的基础上示例性的示出了导电区域为透明导电薄膜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锌锡、氧化铝锌、氧化镓锌、氧化氟锡和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在应用中,透明电极板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板上镀设透明导电薄膜实现,透明基板具体可以为玻璃基板或亚克力基板,透明导电薄膜具体可以为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锌锡、氧化铝锌、氧化镓锌、氧化氟锡、氧化锌等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板1和第二透明电极板2之间的间隔区域密封形成第二腔体4,第二腔体4与第一腔体31之间的区域填充有与透明导电液体的折射率不同的透明绝缘液体。
在应用中,通过在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填充与透明导电液体的折射率不同的透明绝缘液体,可以起到支撑固定透明导电液体不受重力作用而发生形变的作用,所填充的透明绝缘液体也可以作为透镜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填充具有对应折射率的透明绝缘液体。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第一透明电极板、第二透明电极板和弹性透明薄膜;使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每个第一导电区域与一个第二导电区域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将弹性透明薄膜设置在第一透明电极板和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区域,使弹性透明薄膜形成第一腔体,并在第一腔体中填充透明导电液体;使得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或非球面,能够通过电润湿技术实现一种面型为自由曲面或非球面的液体透镜,使得液体透镜所应用的光学系统结构精简且成像边缘清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包括上述的液体透镜,可以将至少一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液体透镜组合构成光学系统,或者,将至少一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液体透镜与其他类型的非液体透镜(例如,玻璃透镜、树脂透镜、塑胶透镜等)组合构成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可以是摄像系统、投影系统、显微系统、望远系统、显示系统、照明系统等任意的需要用到透镜的系统,具体的,摄像系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光学系统的具体类型作特别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电极板、第二透明电极板和弹性透明薄膜;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电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区域相对设置组成一对导电区域;
所述弹性透明薄膜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弹性透明薄膜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填充有透明导电液体;
在至少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包括:施加正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一透明电极板的一个表面发生形变,施加负向电压时,弹性透明薄膜靠近第二透明电极板的另一个表面发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相互绝缘;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相同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非球面;
在任意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不同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在任意不相邻的至少两对导电区域之间施加电压时,所述透明导电液体发生形变,使所述弹性透明薄膜的表面发生形变形成自由曲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以阵列形式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间隔设置;
或者,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区域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导电区域为镀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第二导电区域为镀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透明导电薄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铟锌锡、氧化铝锌、氧化镓锌、氧化氟锡和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组成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的面型分别为平面和曲面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区域密封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之间的区域填充有与所述透明导电液体的折射率不同的透明绝缘液体。
10.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透镜。
CN202010265583.6A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Active CN111352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5583.6A CN111352230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5583.6A CN111352230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230A CN111352230A (zh) 2020-06-30
CN111352230B true CN111352230B (zh) 2022-04-19

Family

ID=7119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5583.6A Active CN111352230B (zh) 2020-04-07 2020-04-07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223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41A (ja) * 2006-09-02 2008-03-13 Wakayama Univ 可変形状液体型の可変焦点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07231D0 (en) * 2004-03-30 2004-05-0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ariable lens
FR2880697B1 (fr) * 2005-01-13 2008-05-23 Samsung Electro Mech Lentille liquide a focale variable avec tension de commande reduite
TWI269889B (en) * 2005-11-29 2007-01-01 Univ Tsinghua Tunable micro-aspheric le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701642B2 (en) * 2005-12-02 2010-04-20 Sony Corporation Liquid lens
US7623303B2 (en) * 2007-10-23 2009-11-24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Solid tunable micro 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JP201010790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Sony Corp エレクトロウェッティング装置、可変焦点レンズ、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記録再生装置、液滴操作装置、光学素子、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光変調装置、表示装置、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エレクトロウェッティング装置の駆動方法
CN11032067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和立体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58841A (ja) * 2006-09-02 2008-03-13 Wakayama Univ 可変形状液体型の可変焦点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2230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5687B2 (en) Liquid lens group
KR101951319B1 (ko) 가변 초점 렌즈
US20100195190A1 (en) Lens arr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953233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6285182A (ja) 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撮影装置
JP7260473B2 (ja) 液体レンズ
CN110824806B (zh) 电子墨水屏及显示装置
CN102466827A (zh) 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设备
US20170371169A1 (en) Lens grates, three dimensional (3d) displa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CN113325547A (zh) 镜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241242B (zh) 变焦液晶透镜组件及液晶透镜结构
CN102466826A (zh) 光学器件和立体显示设备
US20220137391A1 (en)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352230B (zh) 一种液体透镜和光学系统
CN216485788U (zh) 一种双凸形液体透镜
EP3575856B1 (en) Liquid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20090141232A1 (en) Optical lens module
KR20180094615A (ko) 액체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80088235A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EP3489747A1 (en) Liquid crystal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387958B (zh) 一种基于重力效应的液体棱镜
CN110737145A (zh) 可变焦透镜和显示装置
KR102156378B1 (ko) 액체 렌즈 및 이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렌즈 어셈블리
CN112099115B (zh) 液体透镜及摄像模组
KR102531130B1 (ko) 액체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