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2705A -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2705A
CN111342705A CN202010341628.3A CN202010341628A CN111342705A CN 111342705 A CN111342705 A CN 111342705A CN 202010341628 A CN202010341628 A CN 202010341628A CN 111342705 A CN111342705 A CN 111342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heat transfer
heat
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therm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16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铮余
朱张宇
张迎港
柯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eizi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eizi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eizi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eizig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16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27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2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2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10/0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 H10N10/10Thermoelectric devices comprising a junction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e. devices exhibiting Seebeck or Peltier effects operating with only the Peltier or Seebeck effect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差发电组件,包括第一传热部,连接定位部,多个温差发电片和第二传热部;所述第一传热部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并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连接定位部;所述连接定位部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及为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二传热部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并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该温差发电组件能够利用流通的流体之间稳定的温度差进行比较稳定的发电,并且连接定位部的设置使得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不会受第一传热部的形状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背景技术
电能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也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与日俱增的一种能源,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污染、破坏环境作为代价的能源开采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绿色能源将成为社会主要的能源支柱。其中温差发电技术就是一种可靠的绿色能源开发技术。
工程上或者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散热等热量交换的场合,一般是利用冷却介质直接带走发热介质的热量,最后这部分热量辐射到空气中浪费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温差发电技术可以利用冷却介质和发热介质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不仅达到了热量交换的效果,而且还可将多余的热量转化成电能,提供生活、工业用电。
目前,温差发电技术的应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温差发电多采用温差发电片来完成发电工作,现有的温差发电片的设置安装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受到传热机构的结构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差发电组件,用以实现能够利用不同流体的温度差进行比较稳定可靠的发电,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差发电组件,包括第一传热部,连接定位部,多个温差发电片和第二传热部;所述第一传热部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并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连接定位部;所述连接定位部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以及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和定位;所述第二传热部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并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温差发电组件包括第一传热部,连接定位部,多个温差发电片和第二传热部,第一传热部与连接定位部贴合,连接定位部和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多个温差发电片和第二传热部贴合,第一传热部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第二传热部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第一流体将其热量经第一传热部和连接定位部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的一面,第二流体将其热量经第二传热部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另一面,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存在温度的情况下,多个温差发电片的两面即会具有温度差,进而能够进行发电,通过多个温差发电片同时进行发电,从而能够提供稳定的温差发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热部包括第一受热面和第一传热面;所述第一受热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流体接触;所述第一传热面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传热部包括第一受热面和第二传热面,第一受热面与第一流体接触,第一传热面与连接定位部贴合,第一传热部通过第一受热面接收第一流体的热量,并通过第一传热面传递给连接定位部,从而实现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连接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热面包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以使所述第一受热面接触所述第一流体。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受热面环绕包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中用于第一流体的流通,从而使得第一受热面能够接触到第一流体以获取其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部包括多个连接定位件;所述多个连接定位件依次连接并贴合在所述第一传热部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定位部包括多个连接定位件,多个连接定位件采用首位依次连接的方式贴合在第一传热部上,一方面起到传递热量的效果,另一方面则为多个温差发电片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定位件包括第二受热面和第二传热面;所述第二受热面与所述第一传热部贴合;所述第二传热面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连接定位件包括第二受热面和第二传热面,第二受热面和第一传热部贴合,第二传热面和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连接定位件通过第二受热面接收第一传热部传递的来自第一流体的热量,并通过第二传热面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从而能够将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热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用于为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定位。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传热面上设置了凸台,多个温差发电片通过凸台定位贴合在第二传热面上,保证多个温差发电片安装的便利以及防止其发生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第一感温片,第二感温片和导热固定片;所述第一感温片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所述第二感温片与所述第二传热部贴合,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所述第一感温片,所述导热固定片和所述第二感温片依次叠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温差发电片包括第一感温片,第二感温片和导热固定片,第一感温片,导热固定片和第二感温片依次叠在一起,第一感温片与连接定位部贴合,第二感温片与第二传热部贴合,第一感温片接收接收定位部传递的来自第一流体的热量,第二感温片接收第二传热部传递的来自第二流体的热量,导热固定片用于固定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以及传导热量,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所接收到的热量是不同的,即具有温度差,从而温差发电片能够进行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热部包括第三受热面和第三传热面;所述第三受热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流体接触;所述第三传热面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传热部包括第三受热面和第三传热面,第三受热面与第二流体接触,第三传热面与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第二传热部通过第三受热面接收第二流体的热量,并通过第三传热面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从而实现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组件和主体;所述温差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所述主体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之间为第一空腔;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组件和主体,温差发电组件设置在主体内部,并和外部设备连接,温差发电组件和主体之间存在第一空腔,主体上设置了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和温差发电组件中的第一通道连通,第二流体通道和第一空腔连通,分别向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输送具有温度差的两种流体,并使其分别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一空腔,从而使得温差发电组件能够利用该温度差进行发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二流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以将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传热部;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流通所述第二流体,以将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传热部;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具有温度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流体经第一流体通道流入第一通道,进而与温差发电组件的第一传热部接触,第二流体经第二流体通道;流入第一空腔,进而与温差发电组件的第二传热部接触,从而使得温差发电组件中的多个温差发电片能够接收到两种具有温度差的热量,进而在该温度差下进行发电。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差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差发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100-温差发电组件;110-第一传热部;111-第一受热面;112-第一传热面;113-第一通道;120-连接定位部;121-连接定位件;121a-第二受热面;121b-第二传热面;121c-凸台;130-温差发电片;131-第一感温片;132-第二感温片;133-导热固定片;140-第二传热部;141-第三受热面;142-第三传热面;200-主体;210-第一流体通道;220-第二流体通道;300-第一空腔;20-外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看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差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温差发电组件可以应用于发电领域中,用于利用两种流体的温度差进行发电,充分利用工程或生活中产生的热量,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温差发电组件100包括第一传热部110,连接定位部120,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和第二传热部140。
其中,第一传热部110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并与连接定位部120贴合,用于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连接定位部120;连接定位部120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贴合,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多个温差发电片130以及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安装和定位;第二传热部140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并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贴合,用于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多个温差发电片130。
示例性地,第一传热部110与第一流体接触并获得第一流体的热量,第一传热部110将接收到的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连接定位部120,进而连接定位部120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第二传热部140与第二流体接触并获得第二流体的热量,第二传热部140将接收到的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存在温度差时,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就能够通过温度差进行发电;连接定位部120用于放置多个温差发电片130,以使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能够设置在第一传热部110上,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能够有效地提高温差发电是的稳定性。
请参看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第一传热部110包括第一受热面111和第一传热面112;第一受热面111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第一传热面112与连接定位部120贴合。
示例性地,第一传热部110通过第一受热面111与第一流体接触并接收第一流体传递的热量,进而通过第一传热面112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连接定位部120,以实现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连接定位部1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110的材料可以采用铝,或者其他的具有较好导热性能的材料。
示例性地,第一受热面111包围形成第一通道113,第一通道113用于流通第一流体,以使第一受热面111接触第一流体。
示例性地,在进行发电工作过程中,将第一流体注入第一通道113,使其从第一通道113中流过,从而使得第一受热面111能够与第一流体接触以接收第一流体的热量。
请参看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连接定位部120包括多个连接定位件121;多个连接定位件121依次连接并贴合在第一传热部110上。
示例性地,多个连接定位件121首尾依次连接,并贴合在第一传热部110上,连接定位件121可以根据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进行更换,以保证连接定位件121能够紧密贴合在第一传热部110上,保证热量传递的效率。
优选地,多个连接定位件121可以完全的覆盖第一传热部110的第一传热面112,以使得第一流体的热量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多个连接定位件121。
示例性地,连接定位件121包括第二受热面121a和第二传热面121b;第二受热面121a与第一传热部110贴合;第二传热面121b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贴合。
示例性地,连接定位件121通过第二受热面121a与第一传热部110贴合,以接收第一传热部110传递的来自第一流体的热量,并通过第二传热面121b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贴合,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从而将第一流体的热量最终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
示例性地,第二传热面121b上设置有凸台121c,凸台121c用于为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安装定位。
示例性地,凸台121c在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安装时,能够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其安装更加便利,且能够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发生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可以是圆筒状,其内表面为第一受热面111,外表面为第一传热面112,内表面所围的通道为第一通道113;连接定位件121的第二受热面121a为弧面,以保证第二受热面121a与第一传热部110的第一传热面112紧密贴合在一起,提高传热效率;多个连接定位件121环绕在第一传热部110外围,将其第一传热面112完全覆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可以是方筒状,或者其他的内部具有流体通道的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定位件121的第二传热面121b为平面,以保证温差发电片130能够紧密贴合在第二传热面121b上。
示例性地,一个连接定位件121上设置有多个温差发电片130,多个温差发电片130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沿着凸台121c的设置方向依次连接,并完全覆盖连接定位件121的第二传热面121b。
优选地,连接定位件121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温差发电片130的安装不会受到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的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定位件121的材料可以采用铝,或者其他的具有较好导热性的材料。
请参看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差发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温差发电片130包括第一感温片131,第二感温片132和导热固定片133;第一感温片131与连接定位部120贴合,用于接收第一流体的热量;第二感温片132与第二传热部140贴合,用于接收第二流体的热量;第一感温片131,导热固定片133和第二感温片132依次叠在一起。
示例性地,第一感温片131。导热固定片133和第二感温片依次贴合叠在一起,第一感温片131可以通过第一传热部110和连接定位部120的热量传递接收来自第一流体的热量,第二感温片132可以通过第二传热部140的热量传递接收来自第二流体的热量,从而温差发电片130能够接收到两种流体的热量,当两种流体存在温度差时,温差发电片130能够在该温度差作用下进行发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温差发电片130的第一感温片131,第二感温片132和导热固定片133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且宽度相同,第一感温片131的长度大于第二感温片132的长度,以保证温差发电片130能够安装在连接定位部120和第二传热部140之间,导热固定片133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第二感温片132的长度和宽度。多个温差发电片130沿着第一感温片131的宽边的方向依次连接,且其宽边均与连接定位件121的凸台121c连接。
请参看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第二传热部140包括第三受热面141和第三传热面142;第三受热面141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第三传热面142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贴合。
示例性地,第二传热部140通过第三受热面141与第二流体接触并接收第二流体传递的热量,进而通过第三传热面142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以实现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传热部140的第三受热面141可以是圆柱面,第三传热面142可以是多边柱面,多边柱面的边数与连接定位件121的设置数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传热部140的材料可以采用铝,或者其他的具有较好导热性的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传热部110,连接定位部120和第二传热部140采用同一种材料,从而保证其接收到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一致。
请参看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10包括温差发电组件100和主体200。
其中,温差发电组件100设置于主体200内部,并用于与外部设备20连接;主体200与温差发电组件100之间为第一空腔300;主体200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210和第二流体通道220;第一流体通道210与温差发电组件100的第一通道113连通;第二流体通道220与第一空腔300连通。
示例性地,第一流体可以流经第一流体通道210并进入温差发电组件100的第一通道113,进而与第一传热部110接触传递热量,第二流体可以流经第二流体通道220并进入第一空腔300,进而与第二传热部140接触传递热量,当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可以使得温差发电组件100进行发电。
示例性地,第一流体通道210用于流通第一流体,第二流体通道220用于流通第二流体;第一通道113用于流通第一流体,以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第一传热部110;第一空腔300用于流通第二流体,以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第二传热部140;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具有温度差。
示例性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流经第一通道113和第一空腔300,且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从而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与温差发电组件100的第一传热部110和第二传热部140接触后,最终将不同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以使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能够在该温度差下进行发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可以是水,蒸汽,空气或者其他的流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温差发电组件100可以设置于热水器中,可将温差发电组件100放置于冷水中,并在第一通道113中持续通入热水,以产生温差,进行发电;或者设置于空调系统中,温差发电组件100外部和第一通道113中分别通冷空气和热空气,实现温差发电;或者设置于工业领域中需要进行热量交换的场所,温差发电组件100外部和第一通道113中分别通进行热量交换的冷却介质和发热介质,实现温差发电,余热利用;或者应用于其他的能够提供具有温度差的两种流体的场合。
具体地,当需要进行温差发电时,工作人员可以分别将不同温度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注入主体200的第一流体通道210和第二流体通道220,第一流体经过第一流体通道210进入温差发电组件100的第一通道113,进而与第一传热部110的第一受热面111接触,从而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第一传热部110,第一传热部110通过第一传热面112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连接定位件121的第二受热面121a,多个连接定位件121通过第二传热面121b将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第一感温片131;第二流体经过第二流体通道220进入第一空腔300,进而与第二传热部140的第三受热面141接触,从而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第二传热部140,第二传热部140通过第三传热面142将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第二感温片132,由于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温度不同,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第一感温片131和第二感温片132接收到的热量不同,即具有温度差,从而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能够进行发电;连接定位件121上凸台121c的设置能够便于多个温差发电片130的安装定位,并防止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滑动;温差发电组件100从其两端分别引出到线路与外部设备20连接,以将产生的电能输送至外部设备20供其工作。温差发电组件100与流通的两种流体接触,由于流体一直流通,在其初始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差发电组件100接触到的流体的温度基本恒定,则两种流体的温度差基本恒定,从而使得温差发电片能够输出稳定的电压值,能够有效地提高温差发电的稳定性,且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数量以输出不同的电压值,而连接定位部120的设置,使得多个温差发电片130能够安装在第一传热部110上,且不会受到第一传热部110的形状的影响;温差发电组件100能够充分地利用工业或生活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实现资源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热部,连接定位部,多个温差发电片和第二传热部;
所述第一传热部用于与第一流体接触,并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连接定位部;
所述连接定位部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以及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和定位;
所述第二传热部用于与第二流体接触,并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用于将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热部包括第一受热面和第一传热面;
所述第一受热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流体接触;
所述第一传热面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热面包围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以使所述第一受热面接触所述第一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定位部包括多个连接定位件;
所述多个连接定位件依次连接并贴合在所述第一传热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定位件包括第二受热面和第二传热面;
所述第二受热面与所述第一传热部贴合;
所述第二传热面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用于为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的安装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第一感温片,第二感温片和导热固定片;
所述第一感温片与所述连接定位部贴合,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
所述第二感温片与所述第二传热部贴合,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
所述第一感温片,所述导热固定片和所述第二感温片依次叠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热部包括第三受热面和第三传热面;
所述第三受热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流体接触;
所述第三传热面与所述多个温差发电片贴合。
9.一种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和主体;
所述温差发电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并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所述主体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之间为第一空腔;
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的第一通道连通;
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温差发电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二流体;
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第一流体,以将所述第一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传热部;
所述第一空腔用于流通所述第二流体,以将所述第二流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传热部;
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具有温度差。
CN202010341628.3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Pending CN1113427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628.3A CN111342705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1628.3A CN111342705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2705A true CN111342705A (zh) 2020-06-26

Family

ID=71187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1628.3A Pending CN111342705A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27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110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温差式热电转换的热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110A (zh) * 2020-11-20 2021-03-19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适用于温差式热电转换的热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5586C (zh) 散热模组
CN104795610A (zh) 一种基于热电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KR20140073703A (ko) 폐 에너지 회수 발전장치
CN202259447U (zh) 一种新型温差发电半导体模块散热组件
Liu et al. Designing thermoelectric self-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model validation
CN205623053U (zh)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JP6653118B2 (ja) 片面貼付け式伝熱型均温器
CN111342705A (zh) 一种温差发电组件
CN105591565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温差发电装置
CN108874082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内部废热回收装置
CN201138905Y (zh) 小空间多热源条件下的集成散热装置
CN104701587A (zh) 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池模组
KR20160002493A (ko) 액체금속 열교환부를 포함한 열전 발전장치
CN207050021U (zh) 灶具自充电装置
CN203387439U (zh) 热水器温差发电系统
CN115597109A (zh) 热电联产装置、温差发电系统、电压控制方法及供暖设备
KR101558053B1 (ko) 다이렉트 열전달 구조를 갖는 열전소자 열교환장치
CN201341296Y (zh) 通讯机箱散热结构
KR101882839B1 (ko) 태양열 집열기를 이용한 발전시스템
CN209056467U (zh) 一种用于控制半导体设备温度的冷热交换循环装置
CN211791327U (zh) 基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2065386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车载控制器
CN207995638U (zh) 一种烟道式柱形散热器
CN218451015U (zh) 巡检机器人散热装置
CN211607189U (zh) 具有泵浦结构的液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