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998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9984A
CN111339984A CN202010148106.1A CN202010148106A CN111339984A CN 111339984 A CN111339984 A CN 111339984A CN 202010148106 A CN202010148106 A CN 202010148106A CN 111339984 A CN111339984 A CN 111339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81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9984B (zh
Inventor
王雷
贾鹏
王海生
丁小梁
李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81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9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9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9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9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9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区,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指纹识别区的多个点光源和多个光学传感器;点光源包括与多个像素相应的显示发光单元以及位于显示发光单元之间的附加发光单元,显示发光单元在显示阶段被驱动以用于图像显示,显示发光单元和附加发光单元在指纹检测阶段被驱动以用于指纹识别;光学传感器位于显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的相反侧,被配置在指纹识别阶段采集指纹图像。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附加发光单元,能够在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强点光源的光强,从而增加指纹图像的面积,有利于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显示面板性能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将指纹识别功能集成到显示面板中已成为趋势。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原理为:当手指接触显示面板时,有机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透过盖板将指纹的纹理照亮,指纹反射光线穿透屏幕返回光学传感器并被光学传感器采集,最终形成指纹图像来进行识别。
现有技术中,在光学传感器的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点光源的光强越强,获得的指纹图像的面积越大。点光源包括多个像素,但每个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数量有最大限制,因此,点光源的光强受到限制,使得获得的指纹图像的面积受到限制,不利于识别的准确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点光源的光强受限,使得获得的指纹图像的面积受到限制而引起的指纹识别准确率受限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多个点光源和多个光学传感器;所述点光源包括与多个像素相应的显示发光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之间的附加发光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显示阶段被驱动以用于图像显示,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和所述附加发光单元在指纹检测阶段被驱动以用于指纹识别;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的相反侧,被配置在指纹识别阶段采集指纹图像。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电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附加发光单元电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附加发光单元。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衬底,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和所述附加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和多个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且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阳极之间的第二阳极;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阴极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阳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正上方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正上方的所述阴极层,所述附加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正上方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正上方的所述阴极层。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述多个点光源包括在所述第一阶段被驱动的第一点光源和在所述第二阶段被驱动的第二点光源;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光学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盖板远离所述阴极层的一面与所述阴极层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由所述阴极层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阴极层一面的全反射角为第一角度θ,所述第一点光源和所述第二点光源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所述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的半径为第一半径R1,所述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的半径为第二半径R2,其中,2dtanθ≤L≤(R1-R2)。
可选地,所述光学传感器为光敏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且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源漏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源漏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多个源极和多个漏极,与所述光敏二极管电连接的所述漏极复用为所述光敏二极管的第一引出电极;所述阳极层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光敏二极管电连接的第二引出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μm。
可选地,所述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呈N×N的阵列排布,N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附加发光单元,能够在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强点光源的光强,从而增加指纹图像的面积,有利于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指纹图像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指纹图像;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点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指纹检测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指纹检测的图像补偿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指纹识别的点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阳极层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阳极层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指纹图像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叠加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指纹图像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叠加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敏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衬底;2-平坦化层;3-阳极层;301-第一阳极;302-第二阳极;303-第二引出电极;4-有机发光层;5-阴极层;6-薄膜封装层;7-盖板;8-第二衬底;9-光学胶;10-光敏二极管;1001-N型非晶硅层;1002-非晶硅层;1003-P型非晶硅层;1004-透明导电膜层;
AA-显示区;W-指纹识别区;F-指纹;F1-第一指纹图像;F2-第二指纹图像;P-像素;M-点光源;M1-第一点光源;M2-第二点光源;M101-显示发光单元;M102-附加发光单元;sensor-光敏传感器;ACT-有源层;G-栅极;S-源极;D-漏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在光学传感器的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点光源的光强越强,获得的指纹图像的面积越大。具体地,如图1所示,用于指纹识别的点光源M发出的光线被指纹F反射,然后被光学传感器sensor采集到,以形成指纹图像。如图2所示,由于全反射作用的存在,采集到的指纹图像呈环形,其中,环形的指纹图像的内边界是由全反射角θ决定的,受到显示面板各膜层材料的限制,点光源M到指纹检测界面(显示面板的表面与指纹F的接触面)之间的折射率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因此,环形的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而指纹图像的外边界与光学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点光源M的光强有关,当在光学传感器的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获得面积更大的指纹图像,需要提升点光源M的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申请所说的用于指纹识别的点光源M是近似看作一个点光源,点光源M包括多个像素P,通常每个像素包括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点光源M所包括的像素P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获得的指纹图像的对比度将严重下降,指纹脊谷容易混淆不清,并不利于指纹的识别,因此,点光源M的光强受到限制,从而使得获得的指纹图像的面积较小。
如图4所示,为了识别较大的指纹面积,通常是采用两个点光源M,即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分时检测来获得第一指纹图像F1和第二指纹图像F2。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未位于同一水平面,这仅是为了便于显示第一指纹图像F1和第二指纹图像F2的交叠情况,实际上,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5所示,由于每个指纹图像的范围小,且点光源M发出的光线需要先向上传输至指纹采集界面再向下穿过整个OLED模组最后到达光学传感器sensor,整体光路透过率非常低,不超过2%。因此,当前光学传感器sensor上形成的单点光源M指纹图像的范围非常小。因此,第一指纹图像F1和第二指纹图像F2的环形图像范围不足以将中心无像区完全补充。
如果增加点光源M的数量,则分时检测的时间非过长,指纹识别效率会大大降低。虽然能够在算法上强行将单点光源M的图像范围扩充到2个点光源M可以完全相互补充的程度,但实际上外围图像的质量非常差,依然不能准确地进行指纹识别。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AA区的指纹识别区W,显示区AA包括多个像素P。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6所示的指纹识别区W仅占据显示区AA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也可以是指纹识别区W占据整个显示区AA。
如图7所示,每个像素P包括至少三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例如,图7中所示的像素P包括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每个子像素包括一个显示发光单元M101,具体地,本申请中的显示发光单元M101是指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提供的示面板包括位于指纹识别区W的多个用于指纹识别的点光源M和多个光学传感器Sensor。其中,点光源M包括与多个像素P相应的显示发光单元M101以及位于显示发光单元M101之间的附加发光单元M102,显示发光单元M101在显示阶段被驱动以用于图像显示,显示发光单元M101和附加发光单元M102在指纹检测阶段被驱动以用于指纹识别;光学传感器Sensor位于显示发光单元M101的出光侧的相反侧,被配置在指纹识别阶段采集指纹图像。
本申请中所说的指纹图像是指环形的指纹图像,该指纹图像通常仅为部分指纹的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发光单元M101之间设置附加发光单元M102,能够在点光源M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强点光源M的光强,从而增加指纹图像的面积,有利于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点光源M所包括的像素P呈N×N的阵列排布,N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例如,图7中所示的点光源中的像素P呈2×2的阵列排布,随着N的取值的增加,点光源M的光强也随之增强。
可选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D1和第二驱动电路D2,第一驱动电路D1与显示发光单元M101电连接且用于驱动显示发光单元M101,第二驱动电路D2与附加发光单元M102电连接且用于驱动附加发光单元M102。
具体地,第一驱动电路D1为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通常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感测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等器件,需要较大的版图空间。而第二驱动电路D2可以仅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即可,该薄膜晶体管在显示阶段关闭使得附加发光单元M102不发光从而不会对显示产生影响,而该薄膜晶体管在指纹识别阶段开启以使附加发光单元M102发光从而增强点光源M的光强。并且,由于第二驱动电路可以仅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所用的版图空间较小,不会侵占像素驱动电路的版图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显示发光单元和附加发光单元分开驱动,彼此不产生影响,驱动较为简单。
可选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衬底1,显示发光单元M101和附加发光单元M102位于第一衬底1的一侧;
阳极层3,包括多个第一阳极301和多个位于指纹识别区W且位于相邻第一阳极301之间的第二阳极302;
有机发光层4,位于第一阳极301和第二阳极302远离第一衬底1的一侧;
阴极层5,位于有机发光层4远离阳极层3的一侧;
显示发光单元M101包括第一阳极301以及位于第一阳极301正上方的有机发光层4和位于第一阳极301正上方的阴极层5,附加发光单元M102包括第二阳极302以及位于第二阳极302正上方的有机发光层4和第二阳极302正上方的阴极层5。
具体地,第一阳极301与第二阳极302的距离m大于或等于2.5μm。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保证最大程度地增加点光源M的发光强度,应尽可能地增加附加发光M102的面积,在设计时,第二阳极302的形状不局限于矩形,也可以设计为弯折的条形。第一阳极301的形状及大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效率和亮度需求有所不同而进行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图10和图11中的第一阳极301的形状仅是示例性说明,第一阳极301的形状应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M101和附加发光单元M102之间的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位于第一衬底1与阳极层之间的有源层ACT、位于有源层ACT远离第一衬底1一侧的栅极G、以及位于栅极G远离有源层ACT一侧的源漏电极层,源漏电极层包括多个源极S和多个漏极D,源极S和漏极D通过过孔与有源层ACT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阴极层5远离阳极层3一侧的封装层6、以及位于封装层6远离阴极层5一侧的盖板7。其中,盖板7的上表面即为指纹采集界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附加发光单元和显示发光单元可以同时制作,无需增加膜层,即可实现点光源的亮度的增强。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多个点光源M包括在第一阶段被驱动的第一点光源M1和在第二阶段被驱动的第二点光源M2;如图9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7,位于显示发光单元M101远离光学传感器第一衬底1的一侧,盖板7远离阴极层5的一面与阴极层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由阴极层5到盖板7远离阴极层5一面的全反射角为第一角度θ,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的半径为第一半径R1,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的半径为第二半径R2,其中,2dtanθ≤L≤(R1-R2)。
具体地,如图4和图12所示,当第一指纹图像F1的内边界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相切时,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dtanθ。第一指纹图像F1和第二指纹图像F2刚好能够实现完全补偿,若第二距离小于2dtanθ,则第一指纹图像F1的内边界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相交,不能实现完成补偿。
具体地,如图4和图13所示,当第一指纹图像F1的内边界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相切时,第一点光源M1和第二点光源M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R1-R2)。第一指纹图像F1和第二指纹图像F2刚好能够实现完全补偿,若第二距离大于(R1-R2),则第一指纹图像F1的内边界和第二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相交,不能实现完成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的直径与图像传感器的感测能力、点光源的发光强度等参数有关,而这些参数在显示面板的设计中即可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指纹识别区的W点光源M的数量通常是大于两个的,只是为了避免指纹识别时间过长,在指纹识别过程中,通常采用两个点光源M进行分时测量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对两个点光源M之间的距离进行设置,能够保证采集到的第一指纹图像和第二指纹图像之间能够实现完全补偿,得到面积较大且完整的局部指纹图像,从而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学传感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的类型可以为PIN型光敏二极管、OPD(有机光敏)二极管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是屏下式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incell式的指纹识别显示面板,以下将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与第一衬底1相对设置第二衬底8,光敏二极管10位于第二衬底8靠近第一衬底1的一侧,且光敏二极管10位于第一衬底1远离显示发光单元M101的一侧。也就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屏下式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即实现显示的结构和光学传感器形成在不同的基板上,再进行贴合。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源漏电极层,位于第一衬底1与阳极层3之间,光敏二极管10位于源漏电极层与阳极层3之间;源漏电极层包括多个源极S和多个漏极D,与光敏二极管10电连接的漏极D复用为该光敏二极管10的第一引出电极,阳极层还包括多个与该光敏二极管电连接的第二引出电极303。具体地,第二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303分别为光敏二极管10的N型引出电极和P型引出电极。也就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incell式的指纹识别显示面板。
具体地,如图16所示,显示面板为incell式的指纹识别显示面板时,光敏二极管10在制作完源漏电极层之后制作,依次沉积N型非晶硅层1001、非晶硅层1002和P型非晶硅层1003,为了便于光敏二极管10与第二引出电极303电连接,还可以在P型非晶硅层1003上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膜层1004作为P型电极,例如,可以在P型非晶硅层1003上沉积一层氧化铟锡作为透明导电膜层1004。
虽然图14并未示出,但相应的漏极和N型非晶硅层1001之间可以沉积一层导电层作为N型电极。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源漏电极层包括第一源漏电极层和第二源漏电极层,此时,第一源漏电极层用于形成源极和漏极,第二源漏电极层作为漏极D与N型非晶硅层1001之间的N型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采用的薄膜晶体管也可为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也可以是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应用进行选择。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17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和供电电源。其中,驱动芯片与第一驱动电路D1和第二驱动电路D2电连接,驱动芯片在显示阶段向第一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在指纹检测阶段向第一驱动电路D1和第二驱动电路D2提供驱动信号。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发光单元之间设置附加发光单元,能够在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的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强点光源的光强,从而增加指纹图像的面积,有利于提升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多个点光源和多个光学传感器;
所述点光源包括与多个像素相应的显示发光单元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之间的附加发光单元,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显示阶段被驱动以用于图像显示,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和所述附加发光单元在指纹检测阶段被驱动以用于指纹识别;
所述光学传感器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的相反侧,被配置在指纹识别阶段采集指纹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电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发光单元,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与所述附加发光单元电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附加发光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衬底,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和所述附加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
阳极层,包括多个第一阳极和多个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且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阳极之间的第二阳极;
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远离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
阴极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远离所述阳极层的一侧;
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阳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正上方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一阳极正上方的所述阴极层,所述附加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正上方的所述有机发光层和位于所述第二阳极正上方的所述阴极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述多个点光源包括在所述第一阶段被驱动的第一点光源和在所述第二阶段被驱动的第二点光源;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光学传感器的一侧,所述盖板远离所述阴极层的一面与所述阴极层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
由所述阴极层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阴极层一面的全反射角为第一角度θ,所述第一点光源和所述第二点光源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所述指纹图像的外边界的半径为第一半径R1,所述指纹图像的内边界的半径为第二半径R2,其中,2dtanθ≤L≤(R1-R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感器为光敏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设置,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且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源漏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阳极层之间,所述光敏二极管位于源漏电极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
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多个源极和多个漏极,与所述光敏二极管电连接的所述漏极复用为所述光敏二极管的第一引出电极;
所述阳极层还包括多个与所述光敏二极管电连接的第二引出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光源所包括的像素呈N×N的阵列排布,N为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148106.1A 2020-03-05 2020-03-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339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106.1A CN111339984B (zh) 2020-03-05 2020-03-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106.1A CN111339984B (zh) 2020-03-05 2020-03-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9984A true CN111339984A (zh) 2020-06-26
CN111339984B CN111339984B (zh) 2023-10-24

Family

ID=71185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106.1A Active CN111339984B (zh) 2020-03-05 2020-03-0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99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000A (zh) * 2020-11-11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3291A (zh) * 2021-04-13 2021-08-20 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版图中Finger晶体管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5628A (zh) * 2017-04-17 2017-08-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065274A (zh) * 2017-06-19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80639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19018A (zh) * 2017-10-31 2018-03-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7144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操作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122941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511496A (zh) * 2018-03-30 2018-09-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707140A (zh) * 2019-11-11 2020-01-17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和指纹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1447A (zh) * 2016-09-26 2018-04-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操作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122941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45628A (zh) * 2017-04-17 2017-08-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指纹识别方法
CN107065274A (zh) * 2017-06-19 2017-08-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80639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19018A (zh) * 2017-10-31 2018-03-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11496A (zh) * 2018-03-30 2018-09-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707140A (zh) * 2019-11-11 2020-01-17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和指纹识别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000A (zh) * 2020-11-11 2020-1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3291A (zh) * 2021-04-13 2021-08-20 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版图中Finger晶体管的识别方法
CN113283291B (zh) * 2021-04-13 2022-09-06 杭州广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版图中Finger晶体管的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9984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61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for under-screen identification scheme
US110097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819018B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9327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13361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60758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with
US20190034686A1 (en) Optical Fingerprint Module
KR20190128010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12236774B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纹路识别装置的驱动方法
US1199477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210134899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11506B (zh) Oled背板及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210265596A1 (en) Display devices and oled display panels thereof
US11977292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081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232637A1 (zh) 纹路识别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1180467U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23034578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3399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271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60215B (zh) 内嵌式面部识别显示面板、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19119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40155A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13835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