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6677A -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6677A
CN111336677A CN202010280202.1A CN202010280202A CN111336677A CN 111336677 A CN111336677 A CN 111336677A CN 202010280202 A CN202010280202 A CN 202010280202A CN 111336677 A CN111336677 A CN 111336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er
buckle
structure according
turnbuckle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0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啟明
冷晓刚
陈明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02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6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6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6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所述旋扣结构包括旋扣和旋扣配合部,所述旋扣配合部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旋扣转动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凸出于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本发明中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转动配合固定的方式省时省力,且通过设置具有厚度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使得旋扣与第一配合面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大,转动旋扣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旋扣转动时手感较紧,旋扣与第二配合面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小,转动旋扣所需的作用力较小,旋扣转动时手感较松,由此实旋扣转动过程中省力、旋扣固定时牢固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对滤网等网类零件的安装方式一般为:在网类零件的边缘设置插片,在例如中框等固定物上设置插槽,利用网类零件可发生一定形变的特征,安装时,将插片插入插槽内,通过挤压、形变、形变恢复完成网类零件的安装。但这种方式拆装过程费时费力,且易造成网类零件因反复弯曲不能恢复至初始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网类零件的安装方式存在费时费力、网类零件受损等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扣结构,包括:旋扣和旋扣配合部,所述旋扣配合部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旋扣转动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包括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凸出于所述第二配合面设置。
本发明通过旋扣与旋扣配合部之间的转动配合,将例如滤网的待固定件安装于固定物上,或者将待固定件从固定物上解除固定,拆装方式简单,且旋转固定的方式省时省力,待固定件不易弯曲变形,提高待固定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具有厚度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使得旋扣与第一配合面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大,转动旋扣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旋扣转动时手感较紧,旋扣与第二配合面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小,转动旋扣所需的作用力较小,旋扣转动时手感较松,由此调整旋扣转动过程中的松紧程度,实旋扣转动过程中省力、旋扣固定时牢固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包括旋扣配合部本体和突起筋,所述突起筋设置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且所述突起筋在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大于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突起筋的方式改变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厚度,进而改变旋扣旋转过程中的松紧程度,方式简单且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合面上由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至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处的所述突起筋的厚度递减。
如此旋扣能够在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顺利旋转,避免因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不平滑带来的旋转过程卡顿。
进一步地,所述突起筋的数量为两条,所述突起筋呈弧形对称分布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
如此,突起筋对称设置于旋扣配合部本体的背部,方式简单。
进一步地,从所述突起筋的两端至中间部位,所述突起筋的厚度逐渐变小。
如此,突起筋上与卡扣配合的部位形成有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且突起筋厚度变化平缓,提高旋扣转动的流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包括旋扣本体和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旋扣本体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扣适于插入所述卡孔并通过所述卡孔抵接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
如此,实现旋扣与旋扣配合部的可旋转连接,方式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卡孔内并与所述卡孔同轴设置,所述支撑部外壁与所述卡孔内壁之间形成适于所述卡扣转动的转动槽。
如此,卡扣适于在转动槽内转动,连接部抵接于支撑部上以限制旋扣进一步向旋扣配合部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旋扣与旋扣配合部的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孔的内壁连接。
如此,可以限制卡扣在旋扣配合部的背部上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卡孔的中轴线相交。
如此通过将转动槽分隔为第一转动槽和第二转动槽,对旋扣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使得旋扣仅在一定范围内转动即可实现固定和解除固定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旋扣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槽,所述中间槽与所述卡孔同轴设置。
中间槽的设置,便于将支撑部的侧壁的壁厚均匀设置,以保证注塑不缩水。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朝向所述旋扣的一侧,当所述旋扣与所述旋扣配合部转动配合时,所述限位结构适于限制所述旋扣沿预定路径的旋转。
如此提高旋扣旋转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上还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开口朝向所述卡孔且所述槽口与所述卡孔连通,所述槽口适于所述卡扣卡入,且所述槽口的数量与所述卡扣的数量一致。
如此,有助于卡扣卡入卡孔内,且卡扣本体不易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旋扣本体背离所述旋扣一侧的同一圆周上。
如此,至少两个卡扣与旋扣配合部本体背部配合,有助于提高旋扣旋转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扣位于同一圆周的径向两端。当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孔配合时,两个所述卡扣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卡孔的中轴线相交。
如此,两个卡扣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旋扣与旋扣配合部卡接,还能够避免因卡扣数量太多塑胶装配强度不易保证造成装配困难。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卡扣与所述旋扣本体之间并连接所述卡扣和所述旋扣本体。
如此,增加卡扣的强度,提高卡扣与旋扣配合部本体配合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与所述卡扣连接的壁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当所述旋扣与所述旋扣配合部转动配合时,所述容置槽适于容纳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部。
如此,当旋扣与旋扣配合部配合时,支撑部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容置槽中,进而降低卡扣本体的高度,以提高卡扣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本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适于与所述旋扣配合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尺寸。
如此便于用户对旋扣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的朝向所述旋扣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
如此便于用户旋转旋扣,提高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旋扣本体的背离所述旋扣配合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
如此有助于增大用户手部与旋扣本体之间的摩擦,便于用户转动旋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旋扣结构,所述旋扣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旋扣结构适于将待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待固定件包括滤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器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与滤旋扣结构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结构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沿图3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沿图3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的后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的整体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二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后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第一位置时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后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扣处于转动过程中旋扣与旋扣配合部装配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扣;11-旋扣本体;12-卡扣;13-连接部;14-容置槽;15-凸出部;16-防滑部;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1-卡扣本体;122-卡勾;123-第一卡扣;124-第二卡扣;
2-旋扣配合部;20-配合面;21-旋扣配合部本体;22-卡孔;23-支撑部;24-转动槽;25-槽口;26-限位结构;27-突起筋;28-限位部;29-中间槽;
201-第一配合面;202-第二配合面;241-第一转动槽;242-第二转动槽;281-第一限位筋;282-第二限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是指本发明的壳体1处于附图1中的放置位置时整个壳体1相对应的位置;其中,X正向代表“前”,X反向代表“后”,Y正向代表“右”,Y反向代表“左”,Z正向代表“上”,Z反向代表“下”。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旋扣1结构,适于将待固定件安装于固定物上,待固定件包括滤网等网类零件,固定物包括壳体、面板等。旋扣1结构包括旋扣1和旋扣配合部2,旋扣配合部2的背部形成有适于与旋扣1转动配合的配合面20,配合面20包括第一配合面201和第二配合面202,第一配合面201凸出于第二配合面202设置。其中所谓的背是指图1中所示的后侧,对于旋扣1而言,旋扣1朝向旋扣配合部2的一面为背面,反之为旋扣1的正面。对于旋扣配合部2而言,旋扣配合部2朝向旋扣1的一侧面为正面,旋扣配合部2背离旋扣1的一侧面为旋扣配合部2的背面。
本实施例中,旋扣配合部2安装于固定物上,旋扣1转动连接于旋扣配合部2上,安装时,转动旋扣1使得旋扣1与待固定件表面抵接,即可实现对待固定件的固定,待固定件拆卸时,转动旋扣1使得旋扣1旋离待固定件,即可将待固定件取下。本实施例通过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之间的转动配合,将待固定件安装于固定物上,或者将待固定件从固定物上解除固定。拆装方式简单,且旋转固定的方式省时省力,待固定件不易弯曲变形,提高待固定件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第一配合面201凸出于第二配合面202设置,因此第一配合面201与第二配合面202之间具有厚度差。其中所谓的厚度是指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当旋扣1与第一配合面201配合时,旋扣1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此时旋扣1与第一配合面201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大,转动旋扣1所需的作用力较大,旋扣1转动时手感较紧。其中,旋扣1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1、12所示,旋扣1适于将待固定件安装于固定物上.旋扣1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9、10所示,旋扣1将待固定件从固定物上解除固定。当卡扣12与第二配合面202配合时,如图13所示,旋扣1处于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或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转动过程,此时旋扣1与第二配合面202配合时所需克服的作用力较小,转动旋扣1所需的作用力较小,旋扣1转动时手感较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旋扣配合部2包括旋扣配合部本体21和突起筋27,突起筋27设置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且在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分别形成第一配合面201和第二配合面202,形成第一配合面201处的突起筋27的厚度大于形成第二配合面202处的突起筋27的厚度。
通过在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设置突起筋27,来改变第一配合面201和第二配合面202的厚度,进而改变旋扣1旋转过程中的松紧程度,这种设置方式简单,且可以通过改变突起筋27厚度的方式控制第一配合面201与第二配合面202之间的厚度差,可控性强。
优选地,第二配合面202上由靠近第一配合面201至远离第一配合面201,形成第二配合面202处的突起筋27的厚度递减。如此旋扣1能够在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顺利旋转,避免因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不平滑带来的旋转过程卡顿。
如图6-8所示,旋扣1包括旋扣本体11和卡扣12,卡扣12设置于旋扣本体11的背部并适于与旋扣配合部2配合,旋扣配合部本体21上设置有卡孔22,卡孔22中轴线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中心线一致。卡扣12适于插入卡孔22并通过卡孔22抵接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如此,卡扣12与卡孔22卡持,实现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的可旋转连接。
卡扣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卡扣12位于旋扣本体11背部的同一圆周上。优选方式中,如图7所示,卡扣12为两个,且两个卡扣12位于同一径向的两端,当卡扣12与卡孔22配合时,两个卡扣12的中心连线与卡孔22的中轴线相交。设置两个卡扣12,不仅能够保证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卡接,还能够避免因卡扣12数量太多塑胶装配强度不易保证造成装配困难。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旋扣1还包括连接部13,连接部13设置于卡扣12与旋扣本体11之间并连接卡扣12和旋扣本体11。连接部13的设置,有助于增加卡扣12的强度,提高卡扣12与旋扣配合部本体21配合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旋扣配合部2还包括支撑部23,支撑部23位于卡孔22内并与卡孔22同轴设置,支撑部23外壁与卡孔22内壁之间形成适于卡扣12转动的转动槽24。如图8所示,卡扣12包括卡扣本体121和卡勾122,卡扣本体121的一端与连接部13连接,卡扣本体121的另一端连接卡勾122。如此,当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转动配合时,卡勾122穿过转动槽24且卡勾122朝向连接部13的一面抵接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卡扣本体121在转动槽24内转动,连接部13抵接于支撑部23上,以限制旋扣1进一步向旋扣配合部2方向移动,如此实现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的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连接部13上与卡扣12连接的壁面上开设有容置槽14,容置槽14适于容纳至少部分地支撑部23。如此,当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配合时,支撑部23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容置槽14中,进而降低卡扣本体121的高度,以提高卡扣12的强度。其中所谓卡扣本体121的高度是指卡扣本体121的两端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旋扣配合部2还包括限位部28,限位部28的一端与支撑部23的外壁连接,限位部28的另一端与卡孔22的内壁连接。限位部28用于限制卡扣12在旋扣配合部2的背部上的转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部28包括第一限位筋281和第二限位筋282,第一限位筋281与第二限位筋282之间的连线与卡孔22的中轴线相交,即第一限位筋281和第二限位筋282在同一圆周的径向方向上,如此将转动槽24分隔为第一转动槽241和第二转动槽242。卡扣本体121分别在第一转动槽241和第二转动槽242内转动,并在第一限位筋281和第二限位筋282的限制作用下停止转动。
具体实施方式中,卡扣12为两个,为便于阐述,分别为第一卡扣123和第二卡扣124,第一卡扣123包括第一卡扣本体和第一卡勾,第二卡扣124包括第二卡扣本体和第二卡勾。将旋扣1的卡扣12卡入旋扣配合部2后,将旋扣1由图9中的状态逆时针转动至图11中的状态时,第一卡扣本体121在第一转动槽241内转动,第二卡扣本体121在第二转动槽242内转动,第一限位筋281限制第一卡勾122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二限位筋282限制第二卡勾122继续逆时针转动。这里所说的旋转方向是指看向旋扣1正面时的顺、逆方向,即图9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卡勾122和第二卡勾122按图10和12中所示状态下顺时针旋转。
优选地,突起筋27的数量为两条,突起筋27呈弧形对称分布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背部,且两条突起筋27位于第一限位筋281与第二限位筋282之间的连线的两侧。突起筋27起始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上与第一限位筋281对应位置处,止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上与第二限位筋282对应位置处,为便于描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上与第一限位筋281对应位置处称为起始位置,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上与第二限位筋282对应位置处称为终止位置,两条突起筋27中的其中一条由起始位置沿周向顺时针延伸至终止位置,两条突起筋27中的另外一条由起始位置沿周向逆时针延伸至终止位置。当然,突起筋27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此时旋扣配合部2的背部设置有一圈筋条。
如图4所示,从突起筋27的两端至中间部位,突起筋27的厚度逐渐变小。即突起筋27中间部位的厚度小于突起筋27两端的厚度,如此,由突起筋27的一端至另一端,突起筋27厚度的变化为由高变低再变高。所谓突起筋27的厚度是指突起筋27凸出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部的厚度。突起筋27两端与卡勾122配合的区域形成第一配合面201,突起筋27上厚度低于突起筋27两端厚度的区域形成第二配合面202,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面201的厚度为0.5mm,由第一配合面201向第二配合面202,突起筋27的厚度逐渐减小至0,即突起筋27由一端至另一端,其厚度由0.5mm过渡至0,再由0过渡至0.5mm。卡扣12与第一配合面201配合时,此时旋扣1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之间处于旋紧状态,增大旋扣1对待固定件的作用力,固定牢固,或者对待固定件解除固定后,旋扣1不易自动旋转。而卡扣12与第二配合面202配合时,此时旋扣1处于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或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的转动过程,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之间处于旋松状态,使得旋扣1在转动过程中较为轻松,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旋扣配合部本体21上还设置有槽口25,槽口25的开口朝向卡孔22且槽口25与卡孔22连通,槽口25适于卡扣12卡入,且槽口25的数量与卡扣12的数量一致。现有技术中卡扣12与卡孔22的旋转卡接方式一般为卡扣12插入卡孔22时,卡扣12被卡孔22内壁挤压而相向运动,卡扣12穿过卡孔22后,卡扣12恢复至初始位置,进而实现卡扣12与卡孔22的连接。但这种方式卡扣12需挤压变形,长时间使用后,卡扣12与卡孔22卡接的强度有所降低。而本实施例中槽口25的设置,有助于卡扣12卡入卡孔22内,且卡扣本体121不易发生形变。
如图所示,卡扣12由槽口25卡入卡孔22内,此时旋扣1处于水平状态,逆时针转动旋扣90°,旋扣1处于竖直状态,在旋扣1转动过程中,卡勾122与突起筋27抵接,且随着卡扣12的转动,卡勾122与突起筋27之间抵接的作用力由大变小再变大,因此,旋扣1处于水平和竖直两个状态时,手感较紧,而旋扣1在转动过程中手感较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支撑部23的背面设置有中间槽29,中间槽29与卡孔22同轴设置。如此,可以做到支撑部23的侧壁的壁厚均匀,保证注塑不缩水。
进一步地,旋扣配合部2还包括限位结构26,限位结构26设置于旋扣配合部本体21的正面,当旋扣1与旋扣配合部2转动配合时,限位结构26适于限制旋扣1沿预定路径旋转,如此提高旋扣1旋转过程的稳定性。如图所示,限位结构26为弧形筋,且弧形筋的弧度与第二端112的外缘相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旋扣本体11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适于与旋扣配合部2转动连接,第二端112适于承受被施加的作用力以实现旋扣1的转动,第一端111的尺寸大于第二端112的尺寸,使得旋扣本体11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如此便于用户区分,同时也便于用户旋转第二端112。优选地,第一端111为直径D1的第一圆片,第二端112为直径D2的第二圆片,且D1>D2,旋扣本体1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的连接片,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一端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端连接,连接片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圆片和第二圆片相切,提升旋扣本体的整体美观性。
优选地,如图7、8所示,第二端112的背部设置有凸出部15,凸出部15用于辅助用户旋转旋扣1。优选地,如图6、8所示,旋扣本体11的正面设置有防滑部16,防滑部16包括防滑纹、凸点,或者将旋扣本体11的正面做成粗糙面。防滑部16的设置,有助于增大摩擦,便于用户转动旋扣1。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扣(1)和旋扣配合部(2),所述旋扣配合部(2)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旋扣(1)转动配合的配合面(20),所述配合面(20)包括第一配合面(201)和第二配合面(202),所述第一配合面(201)凸出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0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配合部(2)包括旋扣配合部本体(21)和突起筋(27),所述突起筋(27)设置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且所述突起筋(27)在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201)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02),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面(201)处的所述突起筋(27)的厚度大于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202)处的所述突起筋(27)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面(202)上由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201)至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201),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面(202)处的所述突起筋(27)的厚度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筋(27)的数量为两条,所述突起筋(27)呈弧形对称分布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突起筋(27)的两端至中间部位,所述突起筋(27)的厚度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旋扣(1)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1)包括旋扣本体(11)和卡扣(12),所述卡扣(12)设置于所述旋扣本体(11)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上设置有卡孔(22),所述卡扣(12)适于插入所述卡孔(22)并通过所述卡孔(22)抵接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配合部(2)还包括支撑部(23),所述支撑部(23)位于所述卡孔(22)内并与所述卡孔(22)同轴设置,所述支撑部(23)外壁与所述卡孔(22)内壁之间形成适于所述卡扣(12)转动的转动槽(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配合部(2)还包括限位部(28),所述限位部(2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3)的外壁连接,所述限位部(28)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孔(22)的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8)包括第一限位筋(281)和第二限位筋(282),所述第一限位筋(281)与所述第二限位筋(282)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卡孔(22)的中轴线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3)背离所述旋扣(1)的一侧设置有中间槽(29),所述中间槽(29)与所述卡孔(22)同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配合部还包括限位结构(26),所述限位结构(26)设置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朝向所述旋扣(1)的一侧,当所述旋扣(1)与所述旋扣配合部(2)转动配合时,所述限位结构(26)适于限制所述旋扣(1)沿预定路径的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配合部本体(21)上还设置有槽口(25),所述槽口(25)的开口朝向所述卡孔(22)且所述槽口(25)与所述卡孔(22)连通,所述槽口(25)适于所述卡扣(12)卡入,且所述槽口(25)的数量与所述卡扣(12)的数量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卡扣(12)位于所述旋扣本体(11)背离所述旋扣(1)一侧的同一圆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扣(12)位于同一圆周的径向两端,当所述卡扣(12)与所述卡孔(22)配合时,两个所述卡扣(12)的中心连线与所述卡孔(22)的中轴线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1)还包括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设置于所述卡扣(12)与所述旋扣本体(11)之间并连接所述卡扣(12)和所述旋扣本体(1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上与所述卡扣(12)连接的壁面上开设有容置槽(14),当所述旋扣(1)与所述旋扣配合部(2)转动配合时,所述容置槽(14)适于容纳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部(23)。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本体(11)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第一端(111)适于与所述旋扣配合部(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11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112)的尺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12)的朝向所述旋扣配合部(2)的一侧设置有凸出部(15)。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扣本体(11)的背离所述旋扣配合部(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部(16)。
20.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旋扣结构,所述旋扣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旋扣结构适于将待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固定件包括滤网。
2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2010280202.1A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1336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202.1A CN111336677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0202.1A CN111336677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6677A true CN111336677A (zh) 2020-06-26

Family

ID=7118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0202.1A Pending CN111336677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66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9256A (zh) * 2021-11-19 2022-02-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盒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6060A (ko) * 2011-09-05 2013-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CN205536480U (zh) * 2016-02-04 2016-08-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JP2016181505A (ja) * 2015-03-24 2016-10-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CN208846709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2029857U (zh) * 2020-04-10 2020-11-2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6060A (ko) * 2011-09-05 2013-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
JP2016181505A (ja) * 2015-03-24 2016-10-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CN205536480U (zh) * 2016-02-04 2016-08-3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8846709U (zh) * 2018-08-22 2019-05-1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2029857U (zh) * 2020-04-10 2020-11-2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9256A (zh) * 2021-11-19 2022-02-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盒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4079256B (zh) * 2021-11-19 2023-10-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盒固定装置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9288B (zh) 长尺寸体保持件
EP0242223B1 (en) Moulded panel assembly and fasteners therefor
CN212029857U (zh)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JP3002940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11336677A (zh) 一种旋扣结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11177138U (zh) 空调器
WO1980001670A1 (en) Improvements in wiper blades
CN212878015U (zh) 一种腕戴设备
US6648007B1 (en) Safety hose system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11118013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多管路集成组合吊卡
CN205504387U (zh) 底座和电脑一体机
CN205878500U (zh) 水箱组件和冷风扇
CN211523416U (zh) 一种快速调节的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卫浴设备
CN210663301U (zh) 一种顶盖结构及空调器
CN106839129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2942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776505U (zh) 一种扳手和软管
CN214948793U (zh) 一种车灯用插接固定结构
AU708036B2 (en) Improvements made in the contruction of metal clips with tightening screw for securing them
WO2004034509A9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lded components
CN211177053U (zh) 一种前面板和中框的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16346990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0892065U (zh) 一种束线扣及空调器
CN215398090U (zh) 用于车用空调的出风装置
CN216924538U (zh) 一种壳体、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