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131B -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131B
CN111327131B CN201811524620.XA CN201811524620A CN111327131B CN 111327131 B CN111327131 B CN 111327131B CN 201811524620 A CN201811524620 A CN 201811524620A CN 111327131 B CN111327131 B CN 1113271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pressure
pressure generating
rotor
generating assembly
ro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46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131A (zh
Inventor
赖逢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246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7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7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的转子本体、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第一压差产生组件,在转子本体旋转时,在一第一端部产生多个第一高压带与多个第一低压带。第二压差产生组件,在一第二端部产生多个对应第一低压带的第二高压带与多个对应第一高压带的第二低压带。至少一第一气流会自第一高压带经由其对应的内部通道流动至第二低压带,至少一第二气流会自第二高压带经由其对应的内部通道流动至第一低压带,藉以达到气流双向流通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功效。

Description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马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再转换成动能的装置,在现今社会中颇为普遍且应用极为广泛。马达通常包含马达框架、转子结构与定子结构。在马达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过程中,电流会在定子结构上的定子绕组导通,藉以产生电流磁效应。然而,在导通的过程中,会因为线圈本身所包含的电阻,使得电流会有所损耗,进而产生多余的热能。若这些热能累积过多或温度过高就有可能会对马达内部的元件产生破坏,造成马达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如何将马达产生多余的热能排除是一件极为重要的课题。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一种转子结构PA1,包含一转子本体PA11与一转轴PA12。
转子本体PA11自一第一端部PAP1沿一延伸方向PAD延伸至一第二端部PAP2,并开设有多个内部通道PA111(在此仅标示其中一者示意),其中,内部通道PA111也是自第一端部PAP1沿延伸方向PAD延伸至第二端部PAP2。通常实务上,内部通道PA111环设于转子本体PA11的内部。转轴PA12穿设于转子本体PA11。
为了降低转子结构PA1的温度,转子结构PA1通常会包含一气流产生元件。因气流产生元件的种类与设置的位置会影响产生的气流的流向,故未示出于附图,以下将以文字说明。气流产生元件,可为一轴流扇或是一离心扇,也可设置于第一端部PAP1或第二端部PAP2。
当气流产生元件为轴流扇且设置于第一端部PAP1时,气流产生元件会产生多个自第一端部PAP1流经内部通道PA111至第二端部PAP2的气流。当气流产生元件为离心扇且设置于第一端部PAP1时,气流产生元件会产生多个自第二端部PAP2流经内部通道PA111至第一端部PAP1的气流。同理,气流产生元件若设置于第二端部PAP2,也会因为气流产生元件是离心扇或轴流扇而产生流向不同的气流。
然而,不论气流产生元件是离心扇还是轴流扇,不论气流产生元件是设置于第一端部还是第二端部,所产生流经内部通道PA111的气流皆为单一方向。有可能全部的气流都是自第一端部PAP1流动至第二端部PAP2,或是全部的气流都是自第二端部PAP2流动至第一端部PAP1。但是不会出现部分气流自第一端部PAP1流动至第二端部PAP2,且另一部分气流自第二端部PAP2流动至第一端部PAP1的情形。
如图2所示,转子结构PA1在运转状态下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在此需说明的是,温度位阶是一种温度区间的概念,每一个温度位阶都包含一个实际温度区间,且温度位阶越高,表示所包含的实际温度区间越高。例如:温度位阶1指摄氏温度11度至20度,则温度位阶2则表示摄氏温度21至30度…以此类推。
从附图可以明显看出,转子结构PA1的温度位阶10,也就是温度最高的地方,分布在转子本体PA11的中心区域,且范围几乎占了转子本体PA11的三分之一。而温度位阶从温度位阶10的区域分别往第一端部PAP1与第二端部PAP2的方向递减,也就是说,转子结构PA1的温度分布是从中心的温度最高分别往左右两侧递减。而且,如果气流是从第一端部PAP1流动至第二端部PAP2,因为气流会不断吸收带走内部通道PA111内的热能,则气流越接近第二端部PAP2的温度就会越高;同理,如果气流是从第二端部PAP2流动至第一端部PAP1,则气流越接近第一端部PAP1的温度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当整体气流流向单侧,就会造成在出气流处温度较高的问题。
此外,若要使气流再次流回入气流处并往出气流处流动,便需要在马达框架或是定子结构上开设风沟,以使气流可以自出气流处流出后,经由风沟再次流回入气流处。而在马达框架或是定子结构上开设风沟将会提升制造上的困难度,也会造成制造成本的上升。而且,开设风沟也会占据掉散热鳍片的位置,马达框架上需要移除散热鳍片才可以开设风沟,便会因为减少散热鳍片的数量,造成降低散热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所有气流流向单侧皆相同所衍生出的种种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用以产生压差与不同流向的气流。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转子本体、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
转子本体,自一第一端部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开设有多个自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的内部通道,且在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内周壁,以及在第二端部具有一第二内周壁。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转子本体的第一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于第一端部,背向第一内周壁并面向一转子中心轴延伸,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一增压侧产生一大于一常压带的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该些第一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一减压侧产生一小于常压带的第一低压带。
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转子本体的第二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第二压差产生片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于第二端部,背向第二内周壁且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第二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二增压侧产生一大于常压带且对应第一低压带的第二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二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二减压侧产生一小于常压带且对应第一高压带的第二低压带。
其中,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第一低压带与第二高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第一高压带经由该至少一第一通道流向第二低压带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个自第二高压带经由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第一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一体成型地连结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通过至少一锁固元件而锁固性地连结于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利用至少一卡合结构而卡固性地连结于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等于内部通道的数量的一半。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内部通道环状分布,内部通道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且第一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片,对应第一压差产生片而错位地设置于第二端部。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片的数量,与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相同。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端环,第一端环的一侧连结转子本体的第一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第一压差产生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二端环,第二端环的一侧连结转子本体的第二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第二压差产生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片背向第一内周壁并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一第一延伸长度,每一内部通道具有一通道孔径,且第一延伸长度大于通道孔径。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每一第二压差产生片背向第二内周壁并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一第二延伸长度,且第二延伸长度大于通道孔径。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二压差产生片的第二延伸长度,与第一延伸长度相同。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另外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一转子本体与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
转子本体,自一第一端部延伸至一第二端部,并开设有多个自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的内部通道,且在第一端部具有一第一内周壁。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转子本体的第一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于第一端部,背向第一内周壁并面向一转子中心轴延伸,在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一增压侧产生一大于一常压带的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一减压侧产生一小于常压带的第一低压带。
其中,第一高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第一低压带对应于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第一高压带经由至少一第一通道流向第二端部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自第二端部经由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第一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一体成型地连结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通过至少一锁固元件而锁固性地连结于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利用至少一卡合结构而卡固性地连结于转子本体。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等于内部通道的数量的一半。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内部通道环状分布,内部通道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内部通道设置,且第一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端环,第一端环的一侧连结第一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第一压差产生片。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发明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中的每一第一压差产生片背向第一内周壁并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一第一延伸长度,每一内部通道具有一通道孔径,且第一延伸长度大于通道孔径。
承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或同时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在内部通道中产生不同流向的第一气流与第二气流,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以及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
【符号说明】
PA1 转子结构
PA11 转子本体
PA111 内部通道
PA12 转轴
PAD 延伸方向
PAP1 第一端部
PAP2 第二端部
1、1a、1b、1c、1e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11、11a、11b、11c 转子本体
111 内部通道
111a、111c 第一通道
111b、111d 第二通道
112 第一本体端环
1121c 卡合结构
113 第二本体端环
12、12a、12b、12c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
121、121a、121b、121d 第一压差产生片
1211d 产生片锁固孔
122a、122b、122c 第一端环
1221a 端环锁固孔
123a 锁固元件
125b 卡合结构
13 第二压差产生组件
131、131a、131b、131c 第二压差产生片
14 转子中心轴
DR 旋转方向
F1a、F1b、F1a’、F1b’ 第一气流
F2a、F2b、F2a’、F2b’ 第二气流
HPR1a、HPR1b 第一高压带
HPR2b、HPR2c 第二高压带
LPR1a、LPR1b 第一低压带
LPR2a、LPR2b 第二低压带
NPRe 常压带
P1 第一端部
P2 第二端部
Tb、Tc 卡合槽
WI1、WI1b、WI1c 第一内周壁
WI2 第二内周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6,其中,图3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以及,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运转状态的温度位阶分布图。如图所示,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包含一转子本体11、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3与一转子中心轴14。
转子本体11,自一第一端部P1延伸至一第二端部P2,并开设有多个自第一端部P1延伸至第二端部P2的内部通道111,且在第一端部P1具有一第一内周壁WI1,以及在第二端部P2具有一第二内周壁WI2。更详细的说明,转子本体11在第一端部P1包含一第一本体端环112,在第二端部P2包含一第二本体端环113,第一本体端环112与第二本体端环113分别具有上述第一内周壁WI1与第二内周壁WI2。而内部通道111呈环形分布,且任两相邻者之间等间距。在实务上,内部通道111任两相邻者之间等间距,但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内部通道任两相邻者之间也可不等间距。
实际操作中,第一本体端环112与第二本体端环113一体成型地连结转子本体11,附图将三者分开是为了表示出内部通道111、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3、第一内周壁WI1与第二内周壁WI2等主要特征。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连结于转子本体11的第一内周壁WI1,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在此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第一压差产生片121、121a与121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第一压差产生片121a与121b为了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若使用第一压差产生片121就表示一个统称,表示所有第一压差产生片。第一压差产生片121对应内部通道111设置于第一端部P1,背向第一内周壁WI1并面向转子中心轴14延伸。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3,连结于转子本体11的第二内周壁WI2,并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在此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第二压差产生片131、131a与131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第二压差产生片131a与131b为了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若使用第二压差产生片131就表示一个统称,表示所有第二压差产生片。第二压差产生片131对应内部通道111设置于第二端部P2,背向第二内周壁WI2且面向转子中心轴14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13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第一内周壁WI1与第二内周壁WI2。内部通道111的数量等于第一压差产生片121数量的两倍,且任两相邻的第一压差产生片121等间距。第二压差产生片131对应第一压差产生片121而错位地设置连结于第二内周壁WI2,且第二压差产生片131中的任两相邻者也等间距,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内部通道的数量也可以是第一压差产生片数量的三倍、四倍、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可以是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而任两相邻的第一压差产生片可不等间距,任两相邻的第二压差产生片也可不等间距。
在转子本体11运作沿一旋转方向DR旋转时,每一个第一压差产生片121的一第一增压侧产生一大于一常压带的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一压差产生片的一第一减压侧产生一小于常压带的第一低压带。与此同时,每一第二压差产生片131的一第二增压侧产生一大于常压带且对应第一低压带的第二高压带,并在每一第二压差产生片131的一第二减压侧产生一小于常压带且对应第一高压带的第二低压带。常压带为转子本体11静止时的气压带,标示于图13的常压带NPRe。
更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3与图5,转子本体11沿旋转方向DR旋转。第一压差产生片121a产生大于常压带NPRe的第一高压带HPR1a与小于常压带NPRe的第一低压带LPR1a,第一压差产生片121b产生第一高压带HPR1b与第一低压带LPR1b。同时,第二压差产生片131a产生低于常压带NPRe的第二低压带LPR2a,第二压差产生片131b产生高于常压带NPRe的第二高压带HPR2b与第二低压带LPR2b,第二压差产生片131c产生第二高压带HPR2c。而第二压差产生片131a产生的第二高压带与第二压差产生片131c产生的第二低压带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会相互对应并且对应到内部通道111中的至少一第一通道,如第一高压带HPR1a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a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11a、第一高压带HPR1b对应第二低压带LPR2b并且对应第一通道111c。第一低压带与第二高压带会相互对应并且对应到内部通道111中的至少一第二通道,如第一低压带LPR1a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b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11b、第一低压带LPR1b对应第二高压带HPR2c并且对应第二通道111d。
因为空气会自高压往低压流动形成气流,故第一高压带HPR1a与HPR1b会各自产生一第一气流F1a与F1b经由第一通道111a与111c流动至第二低压带LPR2a与LPR2b。而第二高压带HPR2b与HPR2c也各自产生一第二气流F2a与F2b经由第二通道111b与111d流动至第一低压带LPR1a与LPR1b。以此可类推至所有内部通道111,在本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11可以划分成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且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数量会相等。亦即所有内部通道111中,有一半的内部通道11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一端部P1流至第二端部P2,另一半的内部通道111内流经的气流会自第二端部P2流至第一端部P1,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
接着,如图6所示,可一并参阅图2,因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片121与第二压差产生片131相互作用的关系,所有内部通道111内的气流不再是单一方向,有可能是自第一端部P1流动至第二端部P2的第一气流(如图5中的F1a与F1b),也可能是自第二端部P2流动至第一端部P1的第二气流(如图5中的F2a与F2b),故达到双向流通的功效,进而降低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比较图6与图3可以清楚发现,本实施例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的温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降低,而且也并未出现现有技术中的最高温度位阶9,故本实施例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可以提升散热效果,进而降低整体温度。
每一个第一压差产生片121背向第一内周壁WI1并面向转子中心轴14延伸,且具有一第一延伸长度(图未标示),每一内部通道111具有一通道孔径(图未标示),每一个第二压差产生片131背向第二内周壁WI2并面向转子中心轴14延伸,且具有一第二延伸长度(图未标示)。其中,第一延伸长度大于通道孔径,第二延伸长度也大于通道孔径所产生的效果较佳,但第一延伸长度或第二延伸长度与通道孔径相等时,也能实施本发明。较佳者,第一延伸长度与第二延伸长度相同。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第一压差产生片数量的三倍、四倍、五倍等整数倍数关系时,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就会对应到多个第一通道,第二高压带与第一低压带也会对应到多个第二通道。当内部通道的数量是第一压差产生片数量的1.5倍、2.5倍、3.5倍等小数倍数关系,第一高压带与第二低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一通道,且第二高压带与第一低压带也会对应到至少一第二通道。而上述实施例在内部通道两端产生的压差会较第一实施例小,但仍会产生压差。有压差便会产生气流,故仍可以产生双向流通的气流,虽然气流流量会比第一实施例来的小,但相较于现有技术,仍旧可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请参阅图3与图7,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a,包含一转子本体11a、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转子本体11a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多了本体锁固孔(图未示出)。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在此标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121、121a与121b作为示意)与一开设有至少一端环锁固孔1221a的第一端环122a。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利用至少一锁固元件123a穿过端环锁固孔1221a而锁固性地连结转子本体11a,第一端环122a的一侧连结第一内周壁WI1,第一端环122a的另一侧连结第一压差产生片(如121、121a与121b)。第二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相同,故不多加赘述,附图也因为角度问题并未标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二压差产生片仍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a的第一压差产生片错位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8,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b,包含一转子本体11b、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转子本体11b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第一内周壁WI1b上开设有至少一卡合槽Tb。
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仍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在此标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121、121a与121b作为示意)与一第一端环122b,并具有至少一卡合结构125b。而且,卡合结构125b靠近第一端环122b的一侧较远离第一端环122b的一侧来的小。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利用卡合结构125b卡固性地连结转子本体11b的卡合槽Tb,使得第一端环122b的一侧连结第一内周壁WI1b,另一侧连结第一压差产生片(如121、121a与121b)。第二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相同,故不多加赘述,附图也因为角度问题并未标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二压差产生片仍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b的第一压差产生片错位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9,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c,包含一转子本体11c、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与一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转子本体11c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第一内周壁WI1c上具有至少一卡合结构1121c。卡合结构1121c邻近第一内周壁WI1c的一侧较远离第一内周壁WI1c的一侧来的大。
与前两个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仍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与第二压差产生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在此标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121、121a与121b作为示意)与第一端环122c。第一端环122c开设有至少一对应卡合结构1121c的卡合槽Tc。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利用卡合槽Tc卡固性地连结转子本体11c的卡合结构1121c,使得第一端环122c的一侧连结第一内周壁WI1c,另一侧连结第一压差产生片(如121、121a与121b)。第二压差产生组件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相同,故不多加赘述,附图也因为角度问题并未标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二压差产生片仍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c的第一压差产生片错位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7至图10,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第一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立体示意图。
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第一压差产生组件的第一压差产生片121d,故附图仅示出第一压差产生片121d。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一体成型地连结转子本体11。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压差产生片121d开设有一产生片锁固孔1211d,并且利用一锁固元件(如图7中的123a)锁固于转子本体(如图7中的11a),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片也可具有卡合结构(如图8中的125b)或是开设有卡合槽(如图9中的Tc),并利用卡合结构或卡合槽卡固性地连结转子本体(如图8中的11b与图9中的11c)。
接着,请参阅图11至图13,其中,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13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的流场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包含一转子本体11与一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
转子本体11,自一第一端部P1延伸至一第二端部P2,并开设有多个自第一端部P1延伸至第二端部P2的内部通道111,且在第一端部P1具有一第一内周壁WI1。更详细地说明,转子本体11在第一端部P1具有一第一本体端环112,并在第一本体端环112内具有第一内周壁WI1。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连结第一内周壁WI1,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121。在此需说明的是,附图标示第一压差产生片121、121a与121b,以下说明书内容中,第一压差产生片121a与121b为了需要详细说明的时候使用,若使用第一压差产生片121就表示一个统称,表示所有第一压差产生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一体成型地连结第一内周壁WI1,但不以此为限。也可如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或是其结合,利用锁固元件、卡合结构与卡合槽连结转子本体。此外,内部通道111的数量等于第一压差产生片121的两倍,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内部通道111的数量也可等于第一压差产生片121的三倍、四倍或其他整数倍。
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2与图13,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运作时,沿一旋转方向DR旋转。第二端部P2因为不具有任何会产生压差的结构或元件,故仍维持一常压带NPRe,第一端部P1在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静止时,也是一常压带。
在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1e运作时,第一压差产生片121a产生大于常压带NPRe的第一高压带HPR1a与小于常压带NPRe的第一低压带LPR1a,第一压差产生片121b产生第一高压带HPR1b与第一低压带LPR1b。第一高压带HPR1a与第一高压带HPR1b各自对应到内部通道111中的第一通道111a与111c,第一低压带LPR1a与第一低压带LPR1b各自对应到内部通道111中的第二通道111b与111d。
因为空气会自高压流动至低压,第一高压带HPR1a与第一高压带HPR1b的气压皆大于常压带NPRe,故会各自产生第一气流F1a’与F1b’自第一端部P1流动至第二端部P2。而第一低压带LPR1a与第一低压带LPR1b皆小于常压带NPRe,故会各自产生第二气流F2a’与F2b’自第二端部P2流动至第一端部P1。因此,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压差产生组件12,虽然产生的压差没有第一实施例的压差来的大,仅为高低压与常压之间的压差,仍可在内部通道111产生不同流向的气流,藉以达到散热降温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产生压差,进而在内部通道111产生不同流向的气流,以达到散热降温的功效。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22)

1.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
转子本体,自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并开设有多个自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内部通道,且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内周壁,以及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第二内周壁;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一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背向所述第一内周壁并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在所述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第一增压侧产生大于常压带的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第一减压侧产生小于所述常压带的第一低压带;以及
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二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背向所述第二内周壁且面向所述转子中心轴延伸,在所述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的第二增压侧产生大于所述常压带且对应所述第一低压带的第二高压带,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的第二减压侧产生小于所述常压带且对应所述第一高压带的第二低压带;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带与所述第二低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低压带与所述第二高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一高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流向所述第二低压带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二高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所述第一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一体成型地连结所述转子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通过至少一锁固元件而锁固性地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利用至少一卡合结构而卡固性地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环状分布,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而错位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的数量与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一第一端环,所述第一端环的一侧连结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一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第二端环,所述第二端环的一侧连结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二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背向所述第一内周壁并面向所述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第一延伸长度,每一所述多个内部通道具有通道孔径,且所述第一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通道孔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二压差产生片背向所述第二内周壁并面向所述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第二延伸长度,且所述第二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通道孔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一延伸长度相同。
15.一种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包含:
转子本体,自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并开设有多个自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的内部通道,且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内周壁;以及
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一内周壁,并包含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背向所述第一内周壁并面向转子中心轴延伸,在所述转子本体运作旋转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第一增压侧产生大于常压带的第一高压带,并在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第一减压侧产生小于所述常压带的第一低压带;
其中,所述第一高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低压带对应于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至少一第二通道,藉以产生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一高压带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一通道流向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一气流,以及至少一自所述第二端部经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道流向所述第一低压带的第二气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一体成型地连结所述转子本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通过至少一锁固元件而锁固性地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利用至少一卡合结构而卡固性地连结于所述转子本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数量等于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的数量的两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环状分布,所述多个内部通道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对应所述多个内部通道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中的任两相邻者等间距。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压差产生组件还包含第一端环,所述第一端环的一侧连结所述第一内周壁且另一侧连结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其中,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压差产生片背向所述第一内周壁并面向所述转子中心轴延伸,具有第一延伸长度,每一所述多个内部通道具有通道孔径,且所述第一延伸长度大于所述通道孔径。
CN201811524620.XA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Active CN111327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4620.XA CN111327131B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4620.XA CN111327131B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131A CN111327131A (zh) 2020-06-23
CN111327131B true CN111327131B (zh) 2021-01-26

Family

ID=71170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4620.XA Active CN111327131B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13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423A (zh) * 2017-12-20 2018-05-1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4203A (zh) * 1999-11-30 2001-07-18 通用电气公司 增强散热的风扇冷却电马达
BG66921B1 (bg) * 2015-02-23 2019-07-31 "Алмотт" Оод Безчеткова електрическа машина с въздушно охлаждане
FR3062253B1 (fr) * 2017-01-25 2020-06-12 IFP Energies Nouvelles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ferme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interne par air des aimants dans le ro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423A (zh) * 2017-12-20 2018-05-1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131A (zh) 202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318749A1 (en) Electrically rotating machine
TWI678868B (zh) 具有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US20070160462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fan frame thereof
US20160218570A1 (en) Bldc motor an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TWM595926U (zh) 散熱框架組件
CN111327131B (zh) 具有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CN110855043B (zh) 部分遮挡式转子组件
US20130011247A1 (en) Centrifugal fan with a multistage impeller
CA3071259C (en) Stators comprising air flow slots
EP3171492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8841812B2 (en) Squirrel-cage induction motor
TW202010222A (zh) 部份遮擋式轉子組件
JP2016102469A (ja) 遠心ファン
WO2016125534A1 (ja) 回転電機
CN111009980B (zh) 具有外接气流产生元件的转子结构
TWI683507B (zh) 具有外接氣流產生元件之轉子結構
CN113809855B (zh) 具有多个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JP7313729B2 (ja) 発電機ロータ及び風力発電機
CN113809854B (zh) 具有单一压差产生组件的转子结构
KR101980632B1 (ko) 손실저감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쿨러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전기
US9997965B2 (en) Stator structure
TWI735251B (zh) 具有單一壓差產生組件之轉子結構
CN110957828A (zh) 永磁马达
JP2019022257A (ja) 回転電機
JP6276169B2 (ja) 遠心ファ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