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3892A -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3892A
CN111323892A CN201910011285.1A CN201910011285A CN111323892A CN 111323892 A CN111323892 A CN 111323892A CN 201910011285 A CN201910011285 A CN 201910011285A CN 111323892 A CN111323892 A CN 111323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lement
image
optical imaging
lens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12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3892B (zh
Inventor
廖陈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a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a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a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a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23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3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3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3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此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及一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的屈折力为负,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的屈折力为正,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屈折力为负,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屈折力为正,像侧面为凸面;及第五透镜的屈折力为负,其像侧面为凹面。当此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在维持小型化的条件下提供良好的广视角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监控系统或车用摄影装置的光学成像透镜组,以及具有此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进步,使得摄影装置所需的感光组件(如CCD及CMOS ImageSensor)的尺寸可以缩小并且符合小型化摄影装置的要求,因此带动消费性电子产品搭载小型摄影装置(Miniaturized Camera)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发展趋势。以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为例,因为其便利可携性,现今的消费者多以手机拍照的方式取代使用传统数字相机的习惯。然而,消费者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要求日益提高,除外型美观外亦追求体积小及轻量化。因此,此一趋势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所搭载的小型摄影装置必须在整体尺寸上亦进一步小型化,方能容纳在外型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中。
此外,消费者对于小型摄像装置成像质量的要求亦日渐提高,除了成像质量清晰,亦期望有较广的拍照视角,以符合多种不同拍照场合的应用需求。然而,提高小型摄像装置的成像视角,常会导致光学透镜组的总长度增加,以及使修正像差的困难度提高。是以,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成像质量及广视角的小型摄像装置已成为此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光圈、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于离轴处为凸面。此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1<CT1/(AT1+CT2)<0.3;以及
0.8<|f2/f|<1.4;
其中,CT1为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AT1为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f为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之间距为AT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之间距为AT3,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之间距为AT4,且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6<(AT2+AT3)/AT4<2.8。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系统总长为TTL,最大成像高度为IMH,且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1.3<TTL/IMH<1.9。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其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件:
0.25<|f2/f3|<0.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此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7<V3/V5<1.2。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中,此光学成像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以下条件:
45度<HFOV<70度。
本发明更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含如前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如前述的成像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纵向球差图;
图1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1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
图2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2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
图3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3D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
图4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4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
图5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5D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
图6C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散像差图;
图6D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
符号说明
10、20、30、40、50、60 光学成像透镜组
11、21、31、41、51、61 第一透镜
12、22、32、42、52、62 第二透镜
13、23、33、43、53、63 第三透镜
14、24、34、44、54、64 第四透镜
15、25、35、45、55、65 第五透镜
11a、21a、31a、41a、51a、61a 第一透镜的物侧面
11b、21b、31b、41b、51b、61b 第一透镜的像侧面
12a、22a、32a、42a、52a、62a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
12b、22b、32b、42b、52b、62b 第二透镜的像侧面
13a、23a、33a、43a、53a、63a 第三透镜的物侧面
13b、23b、33b、43b、53b、63b 第三透镜的像侧面
14a、24a、34a、44a、54a、64a 第四透镜的物侧面
14b、24b、34b、44b、54b、64b 第四透镜的像侧面
15a、25a、35a、45a、55a、65a 第五透镜的物侧面
15b、25b、35b、45b、55b、65b 第五透镜的像侧面
16、26、36、46、56、66 滤光组件
16a、16b、26a、26b、36a、36b、46a、46b、56a、56b、66a、66b 滤光组件的二表面
17、27、37、47、57、67 成像面
I 光轴 ST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 电子感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光圈、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一个透镜皆包含朝向被摄物的一物侧面,及朝向成像表面的一像侧面。每一个物侧面及像侧面皆包含靠近光轴处(近轴处)的表面区域及远离光轴处(离轴处)的表面区域。在以下说明内容中,每一透镜表面的形状为凸面或凹面,若未明确指明为近轴处或离轴处,则代表其近轴处表面区域的形状为凸面或凹面。
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靠近物侧的表面(物侧面)为凸面,靠近像侧的表面(像侧面)为凹面。藉此,可接收较大角度范围的入射光线,提高成像透镜组的收光范围。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用以减少杂散光。
其中,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1,并满足下列条件:0.1<CT1/(AT1+CT2)<0.3。通过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及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前述条件的配置方式,可以修正像差及控制整体成像透镜组的总长度。
此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8<|f2/f|<1.4。通过适当地配置第二透镜的焦距和整体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的比例,有助于缩小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整体总长度及适当地修正像差。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较佳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为凹面。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凸面。较佳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于离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凹面。较佳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可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可为凹面;而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更详细地说,其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2,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3,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4,此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下列条件:0.6<(AT2+AT3)/AT4<2.8。通过适当地配置上述各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修正慧差及像散。
此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最大像高为IMH,整体总长度为TTL,其满足下列条件:1.3<TTL/IMH<1.9。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0.25<|f2/f3|<0.6。当f2及f3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控制成像透镜组的整体总长度和修正像差。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0.7<V3/V5<1.2。当V3及V5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有效修正成像透镜组的色差。
此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视场角的一半为HFOV(Half Field of View),其满足以下条件:45度<HFOV<70度。
〈第一实施例〉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1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1D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1A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1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11、光圈ST、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第四透镜14、第五透镜15、滤光组件16及成像面17。其中,所述物侧为靠近被摄物的一侧,而像侧为靠近成像面17的一侧。此光学成像透镜组10更可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100(设置于成像面1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1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1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1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11b,其中,物侧面11a为凸面,而像侧面1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11a及1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1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1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12b,且此二表面12a及1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12a为凹面,像侧面12b为凸面。
第三透镜1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1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1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13b,且此二表面13a及13b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13的物侧面13a于近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13b为凹面。
第四透镜1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1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1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14b,且此二表面14a及14b皆为非球面。其中,像侧面14b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1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1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1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15b,且此二表面15a及15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15a于近光轴处15a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1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16设置于第五透镜15与成像面1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16a及1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1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071
其中,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与非球面于光轴上的切面间的距离;
Y:非球面上的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
R:透镜于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10的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系统总长(Total Track Length)为TTL,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Half Field of View),最大像高(Image Height)为IMH,其数值如下:f=2.1mm,Fno=2.2,TTL=5.01mm,HFOV=61.65度,IMH=2.934mm。
第一透镜11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二透镜12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
第一透镜11的像侧面11b与第二透镜12的物侧面12a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1,其满足下列条件:CT1/(AT1+CT2)=0.184。
第二透镜12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2/f|=0.927。
第二透镜12的像侧面12b与第三透镜13的物侧面13a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2,第三透镜13的像侧面13b与第四透镜14的物侧面14a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3,及第四透镜14的像侧面14b与第五透镜15的物侧面15a在光轴上的距离为AT4,其满足下列条件,(AT2+AT3)/AT4=1.055。
此光学成像透镜组10的整体总长度TTL与最大像高IMH满足下列条件:TTL/IMH=1.708。
第三透镜13的焦距为f3,其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件式:|f2/f3|=0.441。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及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V3/V5=0.915。
请参见下方表一,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其中,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11a标示为表面11a、像侧面11b标示为表面11b,其它各透镜表面则依此类推;表中标示为ASP的表面,例如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11a,则表示该表面为非球面。表中距离字段的数值代表该表面至下一表面的距离,例如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11a至像侧面11b的距离为0.224mm,代表第一透镜11的厚度为0.224mm。第一透镜11的像侧面11b至光圈的距离为0.434mm。第二透镜12的像侧面12b至第三透镜13的物侧面13a的距离为0.087mm。其它可依此类推,以下不再重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081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091
表一
请参见表二,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其中,K为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2至A18则代表各表面第2阶至第18阶非球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11a的锥面系数K为7.6823。其它可依此类推,以下不再重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表格系对应至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各表格的定义系与本实施例相同,故在以下实施例中不再加以赘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092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01
表二
〈第二实施例〉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2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2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2A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2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21、光圈ST、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滤光组件26及成像面27。其中,所述物侧为靠近被摄物的一侧,而像侧为靠近成像面27的一侧。此光学成像透镜组20更可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200(设置于成像面2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2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2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2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21b,其中,物侧面21a为凸面,而像侧面2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21a及2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2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2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22b,且此二表面22a及2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22a为凹面,像侧面22b为凸面。
第三透镜2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2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2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23b,且此二表面23a及23b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23的物侧面23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23b为凹面。
第四透镜2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2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2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24b,且此二表面24a及24b皆为非球面。其中,像侧面24b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2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2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2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25b,且此二表面25a及25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25a于近光轴处25a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2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26设置于第五透镜25与成像面2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26a及2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2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20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例如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及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等,相关的参数数值请参见表三。
有效焦距f(mm) 2.08 CT1/(AT1+CT2) 0.195
Fno 2.4 |f2/f| 0.976
镜头总长(mm) 4.96 (AT2+AT3)/AT4 1.066
Image Height(IMH) 2.934 TTL/IMH 1.691
HFOV(度) 62.6 |f2/f3| 0.476
V3/V5 1
表三
其次,请参见下方表四及表五,其中,表四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表五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21
表四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22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31
表五〈第三实施例〉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3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3D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3A所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3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31、光圈ST、第二透镜32、第三透镜33、第四透镜34、第五透镜35、滤光组件36及成像面37。其中,此光学成像透镜组30更可以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300(设置于成像面3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3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3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1b,其中,物侧面31a为凸面,而像侧面3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31a及3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3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2b,且此二表面32a及3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32a为凹面,像侧面32b为凸面。
第三透镜3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3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3b,且此二表面33a及33b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33的物侧面33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33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3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3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4b,且此二表面34a及34b皆为非球面。其中,像侧面34b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3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3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35b,且此二表面35a及35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35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3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36设置于第五透镜35与成像面3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36a及3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3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30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例如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及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等,相关的参数数值请参见表六。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41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51
表六
其次,请参见下方表七及表八,其中,表七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表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52
表七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61
表八〈第四实施例〉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4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4D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4A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4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41、光圈ST、第二透镜42、第三透镜43、第四透镜44、第五透镜45、滤光组件46及成像面47。其中,此光学成像透镜组40更可以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400(设置于成像面4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4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4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4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41b,其中,物侧面41a为凸面,而像侧面4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41a及4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4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4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42b,且此二表面42a及4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42a为凹面,像侧面42b为凸面。
第三透镜4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4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4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43b,且此二表面43a及43b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三透镜43的物侧面43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43b为凹面。
第四透镜4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4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4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44b,且此二表面44a及44b皆为非球面。其中,像侧面44b为凸面。
第五透镜4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4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4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45b,且此二表面45a及45b皆为非球面。其中,第五透镜45的物侧面45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4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46设置于第五透镜45与成像面4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46a及4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4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40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例如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及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等,相关的参数数值请参见表九。
有效焦距f(mm) 2 CT1/(AT1+CT2) 0.261
Fno 2.4 |f2/f| 0.948
镜头总长(mm) 5.18 (AT2+AT3)/AT4 2.401
Image Height(IMH) 2.934 TTL/IMH 1.766
HFOV(度) 58.8 |f2/f3| 0.477
V3/V5 1.000
表九
其次,请参见下方表十及表十一,其中,表十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表十一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81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91
表十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192
表十一
〈第五实施例〉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5C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5D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5A所示,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5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51、光圈ST、第二透镜52、第三透镜53、第四透镜54、第五透镜55、滤光组件56及成像面57。其中,此光学成像透镜组50更可以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500(设置于成像面5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5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5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5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51b,其中,物侧面51a为凸面,而像侧面5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51a及5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5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5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52b,且此二表面52a及5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52a为凹面,像侧面52b为凸面。
第三透镜5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5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5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53b,,且此二表面53a及53b皆为非球面。其中,
第三透镜53的物侧面53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53b为凹面。
第四透镜5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5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5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54b,其中,像侧面54b为凸面,且此二表面54a及54b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5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5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55b,且此二表面55a及55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55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5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56设置于第五透镜55与成像面5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56a及5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5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50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例如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及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等,相关的参数数值请参见表十二。
有效焦距f(mm) 2.1 CT1/(AT1+CT2) 0.184
Fno 2.3 |f2/f| 0.878
镜头总长(mm) 5.06 (AT2+AT3)/AT4 1.053
Image Height(IMH) 2.934 TTL/IMH 1.725
HFOV(度) 61.65 |f2/f3| 0.401
V3/V5 0.788
表十二
其次,请参见下方表十三及表十四,其中,表十三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表十四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11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21
表十三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22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31
表十四〈第六实施例〉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纵向球差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图6C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像散(Astigmatism)像差图。图6D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畸变(Distortion)像差图。
如图6A所示,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60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61、光圈ST、第二透镜62、第三透镜63、第四透镜64、第五透镜65、滤光组件66及成像面67。其中,此光学成像透镜组60更可以搭配一电子感光组件600(设置于成像面67上),以构成一成像装置(未另标号)。
第一透镜61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一透镜61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61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61b,其中,物侧面61a为凸面,而像侧面61b为凹面,且此二表面61a及61b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二透镜62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62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62b,且此二表面62a及62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62a为凹面,像侧面62b为凸面。
第三透镜63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三透镜63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63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63b,,且此二表面63a及63b皆为非球面。其中,
第三透镜63的物侧面63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63b为凹面。。
第四透镜64具有正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四透镜64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64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64b,其中,像侧面64b为凸面,且此二表面64a及64b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65具有负屈折力,其材质为塑料。第五透镜65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65a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65b,且此二表面65a及65b皆为非球面。其中,物侧面65a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凹面,而像侧面65b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远离光轴处为凸面。
滤光组件66设置于第五透镜65与成像面67之间,其材质为玻璃,其表面66a及66b皆为平面。滤光组件66例如是一红外线滤除组件(IR Filter)。
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60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例如有效焦距为f,光圈值(F-number)为Fno,及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等,相关的参数数值请参见表十五。
有效焦距f(mm) 2.095 CT1/(AT1+CT2) 0.195
Fno 2.45 |f2/f| 0.937
镜头总长(mm) 4.74 (AT2+AT3)/AT4 0.710
Image Height(IMH) 2.934 TTL/IMH 1.616
HFOV(度) 61.7 |f2/f3| 0.454
V3/V5 1.093
表十五
其次,请参见下方表十六及表十七,其中,表十六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的详细光学数据,表十七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各透镜表面的非球面系数。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41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51
表十六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52
Figure BDA0001937408670000261
表十七〈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为一成像装置(未图标),此成像装置包含如前述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组件。电子感光组件例如是电荷耦合组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式金属氧化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测组件等。此成像装置例如是可携式电子产品摄影装置,或监控摄影机等。
〈第八实施例〉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为一电子装置(未图标),此电子装置包含如第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此电子装置例如是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平板,电子监控系统,或车用监控设备等。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发明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修改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一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凹面;
一光圈;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二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
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三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且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凹面;
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一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第五透镜包含一物侧面及一像侧面,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于离轴处为凸面;
且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1<CT1/(AT1+CT2)<0.3;以及
0.8<|f2/f|<1.4;
其中,CT1为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AT1为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f为该光学成像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之间距为AT2,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之间距为AT3,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之间距为AT4,且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6<(AT2+AT3)/AT4<2.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透镜组的系统总长为TTL,最大成像高度为IMH,且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1.3<TTL/IMH<1.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且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25<|f2/f3|<0.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且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满足以下条件:
0.7<V3/V5<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透镜组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以下条件:
45度<HFOV<7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物侧面于离轴处为凹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为凸面。
9.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透镜组。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
CN201910011285.1A 2018-12-17 2019-01-07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1323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5416A TWI66231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07145416 2018-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3892A true CN111323892A (zh) 2020-06-23
CN111323892B CN111323892B (zh) 2021-10-01

Family

ID=6776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1285.1A Active CN111323892B (zh) 2018-12-17 2019-01-07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8648B2 (zh)
CN (1) CN111323892B (zh)
TW (1) TWI662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1922B1 (ko) * 2018-01-23 2020-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361842B (zh) * 2019-06-30 2021-10-19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7233927A (zh) * 2019-10-30 2023-12-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727084A (zh) * 2019-10-30 2020-01-2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1174408A1 (zh) * 2020-03-03 2021-09-10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6220A (zh) * 2014-07-15 2014-1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3d交互式镜头
JP2015040869A (ja) * 2013-08-20 2015-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TW201721212A (zh) * 2015-12-15 2017-06-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18205521A (ja) * 2017-06-02 2018-12-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5048B2 (ja) * 2012-12-27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3777324B (zh) * 2013-10-11 2016-01-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5B (zh) * 2013-10-11 2016-11-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485425B (zh) * 2014-05-26 2015-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524087B (zh) * 2014-10-01 2016-03-01 光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TWI611204B (zh) * 2015-12-15 2018-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92687B (zh) * 2016-01-20 2017-07-2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CN109425954B (zh) * 2017-08-22 2021-04-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30419B (zh) * 2017-08-23 2018-07-2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40869A (ja) * 2013-08-20 2015-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CN104166220A (zh) * 2014-07-15 2014-1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3d交互式镜头
TW201721212A (zh) * 2015-12-15 2017-06-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2018205521A (ja) * 2017-06-02 2018-12-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3892B (zh) 2021-10-01
TW202024709A (zh) 2020-07-01
TWI662315B (zh) 2019-06-11
US20200192061A1 (en) 2020-06-18
US10788648B2 (en)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3586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9116527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CN111323892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462974B (zh) 光学成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CN109407282B (zh) 影像撷取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07765394B (zh) 光学摄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07272B (zh) 电子装置
CN107490840B (zh) 取像用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7490841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229105B (zh)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可携式装置
CN107942476B (zh)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取像装置
CN106443965B (zh) 结像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CN113189745A (zh) 成像用光学镜组
CN114545599B (zh) 光学取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741001A (zh) 光学摄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435189B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78042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85571A (zh) 成像镜头
TWI674450B (zh)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990503B (zh) 取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154363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11221100A (zh) 广视角成像透镜组及其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91946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375517U (zh) 光学取像透镜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23989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