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2126A -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2126A
CN111322126A CN201911240601.9A CN201911240601A CN111322126A CN 111322126 A CN111322126 A CN 111322126A CN 201911240601 A CN201911240601 A CN 201911240601A CN 111322126 A CN111322126 A CN 111322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team
heat supply
supply network
work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06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2126B (zh
Inventor
宋亚军
司派友
潘蕾
陆念慈
左川
吴昕
王维萌
赵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9112406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2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6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 F04B49/065Control using electricity and making use of compu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可以实现稳定热网加热器的水位。

Description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热力发电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汽轮机为热网加热。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完善和国内发电机组节能环保的高要求,我国已经建设一大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其中,以效率较高的“二拖一”机组为主,机组最高容量可达900MW以上。
二拖一机组由两台燃气轮机发电机与一台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成,具有多种运行方式。实际上,二拖一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进行运行模式的切换。例如,二拖一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能源利用率不高,经济性低。因此,在供热季初期和末期,二拖一进行需要切换至一拖一模式运行。再比如,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电场接入电网,使得,电能有了更加充足的来源,二拖一机组需要直接参与电网调峰,这需要机组在抽凝模式和背压模式之间进行相互切换。
无论二拖一机组由二拖一模式转为一拖一模式,还是由抽凝模式转为背压模式,在切换的过程中,都会引起机组运行参数的巨大变动,对热网加热器的工作状态造成很大冲击。有些机组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热网加热器水位的波动较大,严重者曾导致机组停机。目前电厂的热网加热器水位控制系统不能有效的抑制机组模式切换造成的热网加热器水位波动。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能够有效保持所述热网加热器的水位稳定。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计算机,包括:在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在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网发电系统,包括汽轮机、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泵、控制计算机;所述汽轮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所述热网加热器中的循环水流量;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以实现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维持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排汽压力。
本说明书提供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汽轮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以维持中压缸的排汽压力为目标,控制热网循环水泵的转速,进而实现了稳定热网加热器的水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说明书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汽轮机与热网加热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计算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a~4e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的执行效果与现有技术的对比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循环水泵的控制装置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汽轮机可以包括中压缸12和低压缸13。在中压缸12和低压缸13之间的驱动轴15上设置有离合器17。
汽轮机处于抽凝模式时,中压缸12排出的蒸汽,一部分经过中低压缸连通管到达低压缸13做功发电。另一部分,通过供热管到达热网加热器19进行供热。
汽轮机处于背压模式时,中压缸12所排蒸汽全部进入热网加热器19进行交换供热。
在中低压缸连通管上设置有通断控制阀21和调节阀23。供热管上设置有供热控制阀25。在汽轮机处于抽凝模式时,通断控制阀21、调节阀23和供热控制阀25均处于打开状态。在汽轮机处于背压模式时,通断控制阀21和调节阀23处于关闭状态,供热控制阀25处于打开状态。
请参阅图2。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计算机。所述控制计算机可以生成控制指令,以控制循环水泵的转速。控制计算机可以包括多个必要的电子元件,比如处理器、存储器等。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计算机还可以具有显示器和收入装置,以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计算机还可以具备网络通信功能。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在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步骤S33: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汽轮机的工作模式转换会带给热网加热器较大的冲击。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汽轮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给热网加热器带来的冲击,主要源于汽轮机提供给热网加热器的蒸汽流量发生变化,会导致热网加热器的水位波动。所述蒸汽流量可以为中压缸的排汽蒸汽流量。蒸汽流量的变化会与中压缸的排汽压力有较强的关联性。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热网加热器中热网循环水流量对中压缸的排气压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此,在汽轮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通过控制热网加热器中的热网循环水流量,便可以维持中压缸的排气压力,使得可以一定程度上,在汽轮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维持热网加热器的水位稳定。
具体的,建立热网换热器水位的热力学动态模型,其形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1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2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3
其中,Mm内热网加热器中冷却水质量,kg;Mj为热网加热器金属质量,kg;Cpm,Cj,CP分别为热网加热器冷却水比热容,金属比热容,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比热容,kJ/kg·℃;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4
为热网加热器出口水温变化率,℃/s;tw1为热网循环水入口温度,℃;tw2为热网循环水出口温度,℃;Dw为热网循环水流量,kg/s;De为中压缸的蒸汽流量,kg/s;Pz为中压缸的排汽压力,MPa;Dn为疏水流量,kg/s;he为抽汽焓值,kJ/kg;hn为疏水焓值,kJ/kg;Q1为热网加热器传热量,kJ/s;UE为供热抽汽阀开度;k1为质量不平衡引起的热网加热器压力变化系数;V′为热网加热器疏水体积,m3;a为质量不平衡引起热网疏水体积变化系数;b为压力变化引起热网疏水体积变化系数;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5
为热网加热器内部压力变化率,MPa/s。
进一步的,在正常运行工况下,he、hn可取定值,经化简式(2)与式(3),得到: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6
Figure BDA0002306111210000047
式中,F为换热面积,m2;α0为额定工况下换热系数,kJ/m2·k·s;De0为额定工况下蒸汽流量,kg/s;ts为热网加热器压力下饱和温度,℃;k2,k3,k4为系数。由式(4)可知热网加热器水位与蒸汽流量、疏水流量、热网加热器换热量有关。而由式(5),热网加热器换热量依然与蒸汽流量相关,所以蒸汽流量是热网加热器水位的主要扰动。
进一步的,可以将蒸汽流量在汽轮机工作模式切换时变化量最小作为稳定热网加热器水位的控制目标。由于实际汽轮机一般缺乏中压缸的蒸汽流量测点,且难以准确测量中压缸的蒸汽流量,采用中压缸的排汽压力替代蒸汽流量,因此以蒸汽流量变化最小为目标整定中压缸的目标排汽压力,作为热网加热器水位前馈控制的设定值。
进一步的,经热力学分析中压缸的蒸汽流量与汽轮机发电功率、主蒸汽流量、中压缸的排汽压力有关,采用线性多项式拟合蒸汽流量公式:
De=k5Pz+k6qt+k7NE+c (6)
式中,qt为汽轮机的主蒸汽流量,kg/s;NE为汽轮机功率,MW;k5,k6,k7为系数;c为常数。
进一步的,对蒸汽流量公式求系数,收集最少4组包含蒸汽流量、汽轮机功率、主蒸汽流量、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参数的工况数据,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式(6)中各项系数。具体的,例如下表1中示出的工况数据。
表1工况数据
Figure 1
抽汽流量拟合模型为:De=-500Pz+5.7124qt-2.2523NE-20。
则中排压力热力学整定公式为:Pz=(De-5.7124qt+2.2523NE+20)/500。
进一步的,由式(6)得中压缸的目标排汽压力的整定公式:
Pz=(De-k6qt-k7NE-c)/k5 (7)
在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设式(7)中中压缸的蒸汽流量De为运行模式切换前的值。即得到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Pz即为相应负荷点下的中压缸的目标排汽压力,可作为控制计算机的设定值。所述目标排汽压力是第一工作模式中,中压缸的排汽压力。
其中,中压缸的排汽压力是被控量,热网循环水流量是控制量。经式(7)计算中压缸的目标排汽压力,与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相减得到压力差。可以得到的压力差作为控制热网循环水泵的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通过控制热网循环水泵的转速进而控制热网换热器中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流量经过热网加热器进行换热,影响中压缸的排汽压力,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影响蒸汽流量,蒸汽流量和疏水流量共同影响热网加热器水位。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反馈回控制计算机。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压力差趋于0。
具体的,请参阅图3。控制计算机可以在每个采样时刻,将接收到的测得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输入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控制计算机将目标排汽压力与接收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相减得到压力差。可以将得到的压力差,作为热网循环水泵PID控制计算公式的输入值,热网循环水泵PID算式可以采用如下标准形式:
u(k)=u(k-1)+Kp{e(k)-e(k-1)}+KIe(k)+KD{e(k)-2e(k-1)+e(k-2)} (8)
式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k为采样序号,e(k)为偏差,u(k)为控制量。根据式(8)计算出控制量,将控制量通过D/A转换器转换为变频器电压信号,控制热网循环水泵转速,改变热网循环水流量,从而改变中压缸的排汽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抽凝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背压模式;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加快,以增大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在该些实施方式中,汽轮机从抽凝模式切换到背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汽轮机供给热网加热器的蒸汽流量增加,使得循环水泵的转速增加,增大热网加热器的水流量,加快热网加热器换热量,如此实现稳定热网加热器的水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块可以为背压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抽凝模式;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减慢,以减小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在该些实施方式中,汽轮机从背压模式切换到抽凝模式,此时中压缸排除的蒸汽一部分输送给低压缸,使得输送给热网交换器的蒸汽流量减少。此时,控制循环水泵的转速减慢,以减慢热网加热器换热量,稳定热网加热器的水位。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块,不限于背压模式和抽凝模式的转换。还可以为汽轮机的“二拖一模式”转换为“一拖一模式”;或者,“一拖一模式”转换为“二拖一模式”。“二拖一模式”可以为联合循环机组中,两台燃气轮机、一台汽轮机均处于运行状态。“一拖一模式”可以为联合循环机组中,一台燃气轮机、一台蒸汽轮机处于运行状态,另外一台燃气轮机处于停备状态。
本说明书提供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汽轮机的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以维持中压缸的排汽压力为目标,控制热网循环水泵的转速,进而实现了稳定热网加热器的水位的效果。
具体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的执行效果与原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对比如图4a、4b、4c、4d和4e所示。实线是原控制系统中,汽轮机从背压模式至抽凝模式切换时实际运行数据。虚线是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出的方法的控制效果。图4a表示中排压力曲线图(即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图4b表示循环水流量曲线图,图4c表示抽汽流量曲线图(即中压缸的蒸汽流量),图4d表示疏水流量曲线图,图4e表示热网加热器水位控制曲线图。
应用本说明书提供的控制方法,背压模式和抽凝模式切换时,热网循环水流量增大,抽汽流量波动减小,疏水流量变化量降低,水位波动在10mm以内,有效保证了工作模式切换时热网加热器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请参阅图5。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装置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对照解释,不再赘述。所述控制装置本身可以是具有必要电子元件的电子设备。当然,也可以是指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软件模块。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热网发电系统。所述热网发电系统可以包括汽轮机、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泵和控制计算机。
所述汽轮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所述热网加热器中的循环水流量。
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以实现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维持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排汽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抽凝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背压模式;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加快,以增大所述热网加热器中循环水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块可以为背压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抽凝模式。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减慢,以减小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热网发电系统实现的功能和效果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对照解释,不再赘述。
上面对本说明书的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以描述的目的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其不旨在是穷举的、或者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各种替代和变化对于上述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虽然已经具体讨论了一些另选的实施方式,但是其它实施方式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对容易得出。本说明书旨在包括在此已经讨论过的本发明的所有替代、修改、和变化,以及落在上述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说明书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控制计算机,包括:
在汽轮机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抽凝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背压模式;
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加快,以增大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块为背压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抽凝模式;
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减慢,以减小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包括:
计算所述目标排汽压力与所述排汽压力的压力差;
基于所述压力差生成所述循环水泵的控制信号,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压力差趋于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排汽压力为所述汽轮机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中压缸的排汽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排汽压力为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Pz=(De-k6qt-k7NE-c)/k5
其中,Pz为目标排汽压力;De为第一工作模式中压缸的蒸汽流量;qt为汽轮机的主蒸汽流量,kg/s;NE为汽轮机功率,MW;k5,k6,k7为系数;c为常数。
7.一种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汽轮机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采集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转速,以使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排汽压力趋于目标排汽压力。
8.一种热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热网加热器、循环水泵、控制计算机;
所述汽轮机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向所述热网加热器提供的蒸汽流量不同;
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所述热网加热器中的循环水流量;
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以实现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所述汽轮机的中压缸的排汽压力维持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的排汽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抽凝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背压模式;
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加快,以增大所述热网加热器中循环水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块为背压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抽凝模式;
相应的,在所述汽轮机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向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所述控制计算机控制所述循环水泵的转速减慢,以减小所述热网加热器中水流量。
CN201911240601.9A 2019-12-06 2019-12-06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1322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0601.9A CN111322126B (zh) 2019-12-06 2019-12-06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40601.9A CN111322126B (zh) 2019-12-06 2019-12-06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126A true CN111322126A (zh) 2020-06-23
CN111322126B CN111322126B (zh) 2023-06-30

Family

ID=71172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0601.9A Active CN111322126B (zh) 2019-12-06 2019-12-06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212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4363U (zh) * 2013-01-08 2013-08-07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节能系统
CN203476412U (zh) * 2013-09-14 2014-03-12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基于ncb机组的新型高效供热系统
CN205101052U (zh) * 2015-10-29 2016-03-23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火电厂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14363U (zh) * 2013-01-08 2013-08-07 山东泓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供热节能系统
CN203476412U (zh) * 2013-09-14 2014-03-12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一种基于ncb机组的新型高效供热系统
CN205101052U (zh) * 2015-10-29 2016-03-23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火电厂供热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宋亚军等: "联合循环二拖一机组供热经济性关键技术研究", 《电站系统工程》 *
王桐,田亮: "基于均匀设计的供热机组安全运行区的计算方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王维萌等: "联合循环机组供热模式自动切换方法研究", 《电站系统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126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5777B (zh) 一种火电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US8726629B2 (en) Compressed air energy system integrated with gas turbine
JP5134090B2 (ja) 発電プラント及び発電プラントの運転方法
EP3011146B1 (en) Steam power plant turbin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erating at low load
CN108049923B (zh) 三排汽200mw机组中低压缸联合零出力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0925037B (zh) 一种考虑运行安全裕量的采暖供热机组实际调峰能力评价方法
Wołowicz et al. Feedwater repowering of 800 MW supercritical steam power plant.
US8695347B2 (en) Power plant
CN109538317A (zh) 一种能够提高机组调峰能力的回热系统及回热系统储热罐蒸汽温度的动态计算方法
CN107246602B (zh) 热电联产机组采用电锅炉方式深度调峰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10566295B (zh) 基于全厂电、热负荷协同调度的双机组耦合调峰方法及装置
CN108104887A (zh) 二次再热的热力系统
CN207178041U (zh) 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otc冷却系统
JP2003161164A (ja)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
CN108590783A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低压缸胀差的控制方法
CN110807261A (zh) 一种抽汽供热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性能简易计算方法
Laskowski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cooling water mass flow rate under variable load of a power unit
CN208024416U (zh) 一种蒸汽控制设备
US9404395B2 (en) Selective pressure kettle boiler for rotor air cooling applications
CN105464808A (zh)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5464731B (zh)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1322126B (zh) 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泵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84816A (zh)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3006891A (zh) 一种供热与低压抽汽耦合的综合调频系统及方法
CN106371314A (zh) 基于冷却工质节流调节的负荷控制系统及变工况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