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0144B -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20144B CN111320144B CN202010237202.3A CN202010237202A CN111320144B CN 111320144 B CN111320144 B CN 111320144B CN 202010237202 A CN202010237202 A CN 202010237202A CN 111320144 B CN111320144 B CN 1113201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lanin
- selenium
- nano
- solution
- stock so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9/00—Selenium;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C01B19/02—Elemental selenium or telluri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以黑色素作为纳米硒结构合成的还原剂和模板剂,用黑色素还原二氧化硒溶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二氧化硒储备液和黑色素储备液,然后将储备液稀释后混合并调pH至8.5,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之后将样品过滤并收集滤液得到黑色素‑纳米硒溶液,最后将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黑色素‑纳米硒颗粒。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施;黑色素来源广泛,成本低,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氧化还原性和金属螯合性等优良的理化性能,无毒,是理想的还原剂和模板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硒是生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中心,能够参与机体抗氧化和能量代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力的必需物质。大量研究表明:纳米硒相比无机硒和传统有机补硒剂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率、较低的毒性,这使得纳米硒成为研究领域的新焦点,在补硒产品的开发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纳米硒的制备方法,目前大多采用化学还原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反应条件苛刻、成本高、还原剂和模板剂有毒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无毒的制备纳米硒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黑色素作为纳米硒结构合成的还原剂和模板剂,用黑色素还原二氧化硒溶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硒用蒸馏水溶解,得到二氧化硒储备液;
步骤2:将黑色素用pH=8.0的缓冲液溶解,得到黑色素储备液;
步骤3:将二氧化硒储备液与黑色素储备液先稀释后混合,然后将溶液的pH值调至8.5;
步骤4: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
步骤5:将样品用水系纳米膜于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得到黑色素-纳米硒溶液,将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黑色素-纳米硒颗粒。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前述二氧化硒储备液的浓度为0.555mg/mL。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前述黑色素储备液的浓度为0.3mg/mL。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前述缓冲液为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二氧化硒与黑色素的质量比为1:1。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搅拌速度为400r/min。
前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前述水系纳米膜的孔径为0.22μm。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利用黑色素还原二氧化硒溶液,反应在黑暗、常压、40℃、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施;
(2)黑色素作为一种生物提取物质,不但来源广泛,而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氧化还原性和金属螯合性等优良的理化性能,本发明以黑色素作为纳米硒结构合成的还原剂(还原制备纳米硒)和模板剂(诱导和调控纳米硒的生长,并影响其形貌),不仅成本低,而且无毒,是理想的还原剂和模板剂。
附图说明
图1是黑色素-纳米硒、黑芝麻黑色素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
图2是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mSeNPs颗粒的粒径图;
图3是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mSeNPs颗粒的元素组成分析结果图;
图5是mSeNPs颗粒的XPS分析结果图;
图6是黑色素、二氧化硒以及制备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三种物质的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
图7是黑色素与二氧化硒的质量比对光吸收的影响图;
图8(A)是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7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B)是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8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C)是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9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D)是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10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8(E)是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11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9是反应温度对光吸收的影响图;
图10是反应时间对光吸收的影响图;
图11是溶液pH值对光吸收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1、制备黑色素-纳米硒
称取5.55mg二氧化硒,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到浓度为0.555mg/mL的二氧化硒储备液。
称取3.0mg黑芝麻黑色素,用pH=8.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mL,得到浓度为0.3mg/mL的黑色素储备液。
量取5mL二氧化硒储备液和9mL黑色素储备液(二氧化硒与黑色素的质量比为1:1),分别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然后混合并调节体积至45mL,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之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溶液的pH为8.5。
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400r/min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
将样品用0.22μm的水系纳米膜于玻璃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黑色素-纳米硒(mSeNPs)溶液。
将得到的mSeNPs溶液置于-80℃冰箱预冷24h,之后取出在冷冻仓温度低于-40℃、系统压力低于100millitorr的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干燥48h,得mSeNPs颗粒。
(1)傅立叶红外光谱(IR)表征
将黑芝麻黑色素和冷冻干燥得到的mSeNPs颗粒分别在57%相对湿度下用溴化钾(KBr)在玛瑙钵体中研磨,然后制备黑色素-KBr混合物和mSeNPs-KBr混合物的沉淀圆片,之后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获得它们的红外光谱,通过比较红外光谱来确定黑色素和纳米硒之间作用的主要官能团。
mSeNPs和黑芝麻黑色素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于黑色素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生物类大分子,其红外谱图是一系列宽而强的吸收峰,是由多种官能图伸缩、振动引起的。
黑芝麻黑色素的特征吸收峰主要位于3400~3000cm-1、2950~2850cm-1、1630~1400cm-1几组吸收峰上,在1593、1490cm-1处有芳环振动引起的吸收峰,为芳环C=C的振动伸缩吸收峰;在830~625cm-1范围内吸收峰较弱,表明芳环被取代,形成了共轭体系,芳氢含量较少;在3400~3200cm-1处存在较强的缔合-OH伸缩振动吸收峰,1631cm-1处较强吸收峰说明分子中存在羰基,两者一起证实了-COOH结构的存在,由于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在较低的频率区间,且与芳环共轭,表明了黑色素结构中存在醌类化合物结构;2926和2848cm-1处的较弱的吸收峰是烷烃结构中C-H的伸缩振动引起的,另外在1402和1267cm-1处有较强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因此,黑色素结构中可能含有羟基、羧基、烷基、苯环及醌类等官能团,且苯环上多数氢被取代。
制备得到的mSeNPs在3400~3000cm-1、1500cm-1左右以及指纹区的红外吸收峰证实了黑色素的存在。黑色素-纳米硒在3400~3200cm-1处较强的缔合-OH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变化,羰基吸收峰也减弱;于1475~1000cm-1处C-H弯曲振动吸收峰变化较大。这表明:黑色素分子中的羟基、醌类结构参与了黑色素-纳米硒中黑色素与纳米硒间的相互作用。
(2)粒度分析仪表征和稳定性分析
利用动态光散射测定mSeNPs颗粒的粒径,测定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黑色素能够较好的还原和调控纳米硒的合成,当黑色素与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1:1时,合成mSeNPs颗粒的粒径约为200nm。
将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储存在4℃条件下,两周测一次mSeNPs颗粒的粒径大小,共测六次,进行稳定性研究。
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黑色素的存在下,mSeNPs可在体系中稳定60d左右。
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mSeNPs颗粒表面电荷的Zeta potential的绝对值大于30mV,粒子间的排斥作用大于吸引作用,因此,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能稳定的存在于水分散体系中。
(3)扫描电镜(SEM)表征
将少量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利用双面导电胶置于样品台上,吹去多余的粉末杂质。喷金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mSeNPs颗粒的形貌,工作电压10.0kV,工作距离11.4mm放大50k、200k,观察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制备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颗粒形貌为球形,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均匀。
之后选择一定区域,使用SEM在放大倍率下进一步分析mSeNPs颗粒的元素组成和晶体学,分析结果见图4和表1。
表1 SEM-EDX结果分析
元素 | 密度(c/s) | 含量(wt.%) |
C | 2.67 | 1.915 |
N | 1.05 | 0.987 |
O | 164.99 | 91.029 |
S | 1.34 | 0.867 |
Se | 3.69 | 5.202 |
总量 | —— | 100.000 |
由图4和表1可知: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主要含C、N、O、S和Se元素,另外还存在缓冲液溶液中的P元素,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元素的吸收峰。
这表明:mSeNPs结构中含有黑色素,且没有其他元素吸收峰的存在,这也证明了所合成的mSeNPs的纯度。
(4)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来确定合成mSeNPs颗粒中硒元素的化学态和电子态,利用XPS分析,结合能用C1s=284.8eV为基准校正,分析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55eV对应的Se 3d轨道响应峰,表明纳米颗粒中Se0的存在。代表高价硒的Se 2p,2s和1s轨道均没有检测到光强度值,进一步说明Se4+已被完全还原。
综上,天然活性物质黑色素能够被用作修饰剂和稳定剂,制备得到均一、稳定的mSeNPs纳米颗粒,且mSeNPs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可通过反应条件的改变来进行调控。当黑色素与二氧化硒质量比为1:1,通过调节反应体系pH值为8.5左右时,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即得到粒径约为200nm左右的黑色素-纳米硒溶液。Zetapotential测定的绝对值大于30mV,表明mSeNPs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好;SEM结果直观的反映了mSeNPs的形态与大小,证明均一单分散的球形纳米硒颗粒的形成;XPS结果表明黑色素可将SeO2中的的Se元素全部还原为纳米零价态;UV-vis和FTIR均表明mSeNPs的形成。
2、确定测定mSeNPs溶液的吸光度的波长
将步骤5制备得到的mSeNPs溶液和稀释浓度为0.024mg/mL黑色素溶液、稀释浓度为0.555mg/mL的二氧化硒储备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nm~800nm范围内进行全波长扫描,根据胶体溶液的双波长比色法选取两个合适的波长λ1、λ2作为测定mSeNPs溶液吸光度的波长。
不同溶液的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图谱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黑芝麻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18nm处,在全波长范围内几乎均有吸收,而制备得到的mSeNPs在218nm处的吸收发生红移。根据胶体溶液测定双波长法,胶体粒径参数B=lg(A2/A1)/(lgλ1/lgλ2),其中A1、A2分别为在λ1和λ2处测得的吸光度值,当在固定波长λ1、λ2处A2/A1的值保持不变时,表示胶体溶液粒径不变,处于稳定状态,故选取黑芝麻黑色素在可见区的两等吸收波长λ1=539nm、λ2=579nm作为测定mSeNPs溶液的吸光度的波长,并以A539/A579作为检测mSeNPs粒径随反应条件变化的依据。
3、研究黑色素与二氧化硒质量比对mSeNPs稳定性的影响设置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7mL:5mL、8mL:5mL、9mL:5mL、10mL:5mL、11mL:5mL、,对应的,黑色素与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7:9、8:9、9:9、10:9、11:9,将黑色素储备液和二氧化硒储备液分别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然后混合并调节体积至45mL,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之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溶液的pH=8.5。其它反应条件为: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400r/min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将反应得到的样品用0.22μm水系纳米膜于玻璃砂芯漏斗中过滤,每组做三个平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39nm和579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黑色素与二氧化硒的质量比对mSeNPS的双波长比值影响不大,且随着加入的黑色素量的增加,A539/A579的值不断增大且趋于平缓,表明生成纳米硒颗粒较稳定,黑色素能够有效防止粒子之间相互聚集,且能很好的控制粒径大小,使还原产生的单质硒一直以纳米形式存在。为了更好的确定黑色素与二氧化硒的质量比,将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冷冻干燥,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
随后,我们对各组mSeNPs溶液冷冻干燥,制得了mSeNPs颗粒,并利用双面导电胶将少量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置于样品台上,吹去多余的粉末杂质,喷金后于扫描电镜(SEM)下观察了mSeNPs颗粒的形貌,工作电压10.0kV,放大200k。其中,黑色素储备液与二氧化硒储备液的体积比为7mL:5mL、8mL:5mL、9mL:5mL、10mL:5mL、11mL:5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的扫描电镜照片分别如图8(A)至图8(E)所示。
由图8(A)至图8(E)可知,当加入黑色素储备液7mL或者8mL时,反应制备得到的mSeNPs有一定的团聚现象发生,黑色素主要担当还原剂角色,不足以修饰mSeNPs颗粒;而当加入黑色素储备液9mL时,制备得到的mSeNPs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当黑色素储备液的体积增至10mL和11mL时,过量的黑色素被吸附到了mSeNPs的表面,导致了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发生团聚。因此,以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mSeNPs颗粒时,黑色素储备液和二氧化硒储备液的最适体积比为V(黑色素):V(二氧化硒)=9mL:5mL,此时,黑色素和二氧化硒的质量比为1:1。
结论:以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mSeNPs颗粒时,二氧化硒与黑色素的最佳质量比为1:1。
4、研究反应温度对mSeNPs稳定性的影响
量取5mL二氧化硒储备液和9mL黑色素储备液,分别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然后混合并调节体积至45mL,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之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溶液的pH=8.5,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分别在不同的温度(20℃、30℃、40℃、50℃、60℃和70℃)、400r/min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将样品用0.22μm的水系纳米膜于玻璃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每组做三个平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39nm和579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与其他温度相比,体系反应温度为40℃时,A539/A579值最大,表明在此温度下反应较为迅速且充分,能够制备得到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稳定的mSeNPs溶液;当体系反应温度高于40℃时,A539/A579值迅速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mSeNPs颗粒的运动,使mSeNPs颗粒发生了团聚,粒径逐渐变大。
结论:以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mSeNPs颗粒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
5、研究反应时间对mSeNPs稳定性的影响
量取5mL二氧化硒储备液和9mL黑色素储备液,分别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然后混合并调节体积至45mL,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之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溶液的pH=8.5,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400r/min恒速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分别反应2h、3h、4h、5h、6h、7h,得到样品,将样品用0.22μm的水系纳米膜于玻璃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每组做三个平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39nm和579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反应时间对mSeNPs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反应时间为5h时,A539/A579值最大,表明制备得到的mSeNPs粒径最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mSeNPs的粒径趋于平缓,表明在反应时间为5h时,反应完成,制备得到了mSeNPs,mSeNPs的粒径趋于稳定且较均匀。
结论:以黑色素为模板剂和还原剂制备mSeNPs颗粒的最佳反应时间为5h。
6、研究反应pH值对mSeNPs稳定性的影响
量取5mL二氧化硒储备液和9mL黑色素储备液,分别用少量蒸馏水稀释,然后混合并调节体积至45mL,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之后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溶液的酸碱度,使溶液的pH值分别为4.5、6.5、8.5、10.5和12.5,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400r/min恒速的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将样品用0.22μm的水系纳米膜于玻璃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每组做三个平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39nm和579nm处测定吸光度值。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知,溶液pH值会影响mSeNPs颗粒的稳定性,当溶液pH=8.5时,制备得到的mSeNPs颗粒粒径最小;随着pH值的增大,mSeNPs颗粒的粒径逐渐变大,表明mSeNPs颗粒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当溶液为强碱性时,可能由于黑色素具有能溶于碱性溶液而在酸性溶液中沉淀的性质,使黑色素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mSeNPs颗粒粒径突然发生变化。
结论:为了后续mSeNPs用于膳食补硒剂的潜能研究,因此选取反应溶液体系pH值在8.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黑芝麻黑色素作为纳米硒结构合成的还原剂和模板剂,用黑芝麻黑色素还原二氧化硒溶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二氧化硒用蒸馏水溶解,得到二氧化硒储备液;
步骤2:将黑芝麻黑色素用pH=8.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溶解,得到黑色素储备液;
步骤3:将二氧化硒储备液与黑色素储备液先稀释后混合,然后将溶液的pH值调至8.5;
步骤4:于黑暗、常压环境下,在40℃恒温、恒速水浴搅拌条件下反应5h,得到样品;
步骤5:将样品用水系纳米膜于砂芯漏斗中过滤,收集滤液,得到黑色素-纳米硒溶液,将得到的黑色素-纳米硒溶液真空冷冻干燥,得到黑色素-纳米硒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二氧化硒储备液的浓度为0.555m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黑色素储备液的浓度为0.3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二氧化硒与黑色素的质量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搅拌速度为4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黑色素-纳米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水系纳米膜的孔径为0.22μm。
7.一种黑色素-纳米硒,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7202.3A CN111320144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7202.3A CN111320144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0144A CN111320144A (zh) | 2020-06-23 |
CN111320144B true CN111320144B (zh) | 2022-02-22 |
Family
ID=7116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7202.3A Active CN111320144B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201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4606A (zh) * | 2021-06-15 | 2021-09-14 | 中北大学 | 一种黑色素-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5120741B (zh) * | 2022-07-08 | 2023-06-13 | 四川大学 | 一种黑色素-山椒素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01094A1 (en) * | 2010-07-02 | 2012-01-05 | Umicore | Selenide powder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
CN103420344B (zh) * | 2012-05-14 | 2015-07-2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纳米硒的制备方法 |
WO2014202686A1 (fr) * | 2013-06-19 | 2014-12-24 | Pancosma S.A. | Nanoparticules de selenium elementaire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
KR101719236B1 (ko) * | 2015-05-19 | 2017-03-24 | 한남바이오 주식회사 | 셀레늄 나노 입자 제조 방법 |
CN109320993B (zh) * | 2018-10-19 | 2020-05-22 | 中北大学 | 一种天然黑色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CN110526222A (zh) * | 2019-08-06 | 2019-12-03 | 烟台万林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硒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10237202.3A patent/CN11132014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0144A (zh) | 2020-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Yuan et al. | Bio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using Capsicum annuum var. grossum pulp extract and its catalytic activity | |
Basavaraja et al. | Extracellular bio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the fungus Fusarium semitectum | |
Sawle et al. | Biosynthesis and stabilization of Au and Au–Ag alloy nanoparticles by fungus, Fusarium semitectum | |
Gao et al. |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g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 |
Ankamwar et al. | Bio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Emblica officinalis fruit extract, their phase transfer and transmetallation in an organic solution | |
Oza et al. | Facile bio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exploiting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of fresh water algae Chlorella pyrenoidusa | |
Jayandran et al. | Green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using natural reducer and stabilizer and an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 |
CN111320144B (zh) | 黑色素-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 | |
Elizondo et al. | Gre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silver and gold nanoparticles | |
Khleifat et al. | The ability of rhizopus stolonifer MR11 to biosynthesize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response to various culture media compon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required at each stage of biosynthesis | |
CN103043709B (zh) | 一种氧化石墨烯/AgInS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3044874B (zh) | 一种液相法制备小尺寸CuBr纳米颗粒的方法 | |
Bekele et al. | Green synthesis of ternary ZnO/ZnCo2O4 nanocomposites using Ricinus communis leaf extract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sulfamethoxazole | |
Bag et al. |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bhimkol (Musa balbisiana) peel extract as biological waste: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role of ripen stage of the peel | |
CN114951681B (zh) | 一种采用虫草花提取物制备铂纳米粒的方法 | |
Zhang et al. | " Green" synthesis of size controllable 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 stabilized by soluble starch | |
Singh et al. | Ethnopharmacological Damdei plant extract assisted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and evaluation in nonenzymatic kinetics of o-dianisidine oxidation | |
CN113104826B (zh) | 一种杂多酸组装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Princy et al. | Eco-friendly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using marine macroalga Padina tetrastromatica | |
Sathishkumar et al. | Biosynthesis of zinc sulphide nanoparticles using Phyllanthus emblica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 |
CN111533208A (zh) | 一种辣木籽提取物介导合成的纳米银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
Jia et al. | Biosynthesis of gold nanoparticles using novel bamboo (Bambusa chungii) leaf extracts | |
CN112705728B (zh) | 一种银纳米棒的绿色制备方法 | |
KR101709122B1 (ko) | 일산화질소 검출액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Huang et al. | Synthesis of crooked gold nanocrystals by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