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729B -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729B
CN111316729B CN201880061311.5A CN201880061311A CN111316729B CN 111316729 B CN111316729 B CN 111316729B CN 201880061311 A CN201880061311 A CN 201880061311A CN 111316729 B CN111316729 B CN 111316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mrs
symbols
unit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13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729A (zh
Inventor
中村理
后藤淳悟
浜口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316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经由上层信令接收与解调参考信号的构成有关的第一信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包括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所述发送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本申请对于2017年9月2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8463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至此。
背景技术
在由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范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通信系统中,采用在下行链路中对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耐性高的CP-OFDM(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宽的覆盖范围,在上行链路中采用比OFDM的功效更高的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传输正交频分复用,也称为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此外,关于用于补偿衰落的影响的参考信号,使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息,参考信号的循环移位值(旋转量)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的3比特的字段。终端装置根据接收到的DCI中的循环移位值,对参考信号赋予按每个终端装置不同的旋转量,进行发送。(非专利文献1)。
在3GPP中,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正在推进满足以下三个用例的要求条件的无线多址接入(NR,new radio(新无线))的规范:以高频率利用效率来进行大容量通信的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容纳许多终端的mMTC(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型机器型通信)、实现高可靠性的低延迟通信的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非专利文献2)。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条件,确定在上行链路中也采用CP-OFDM。此外,同意了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也具有两种构成,终端装置根据来自上层的通知,选择两种构成中的一种,并将其作为上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发送。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3GPP TS 36.213v12.5.0(2015-03)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Release 14)”3GPP TR 38.913v0.3.0(2016-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NR中,除了切换上述两种构成之外,还需要对是否通过包括参考信号的OFDM符号发送数据进行切换,并且需要对使用DFT-S-OFDM还是使用CP-OFDM进行切换。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多个参考信号的设定进行高效的控制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构成如下。
(1)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经由上层信令接收与解调参考信号的构成有关的第一信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包括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发送部,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所述发送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2)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与层数有关的第三信息,所述发送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3)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接收部还接收与传输方式有关的第四信息,在所述第四信息表示规定传输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4)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接收部还接收与传输方式有关的第四信息,在所述第四信息表示规定传输方式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5)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经由上层信令发送与解调参考信号的构成有关的第一信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包括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接收部,接收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其中,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以相同的OFDM符号进行复用。
(6)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与层数有关的第三信息,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以相同的OFDM符号进行复用。
(7)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发送部还发送与传输方式有关的第四信息,在所述第四信息表示规定传输方式的情况下,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以相同的OFDM符号进行复用。
(8)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所述发送部还发送与传输方式有关的第四信息,在所述第四信息表示规定传输方式的情况下,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以及所述第三信息,以相同的OFDM符号进行复用。
(9)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经由上层信令接收与解调参考信号的构成有关的第一信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包括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使用相同的OFDM符号发送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
(10)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经由上层信令发送与解调参考信号的构成有关的第一信息,经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包括与所述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接收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上行链路数据,所述解调参考信号和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至少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以相同的OFDM符号进行复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能进行基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高效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1的频率配置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2的频率配置的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1中将DFT-S-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时隙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1中将CP-OFDM作为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的时隙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2中不对参考信号和数据进行复用的情况下的时隙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DMRS构成2中对参考信号和数据进行复用的情况下的时隙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小区、微小区、服务小区、分量载波、eNodeB、Home eNodeB、gNodeB)和终端装置(终端、移动终端、UE:User Equipment)。在该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为发送装置(发送点、发射天线群、发射天线端口群、TRP(Tx/Rx Point)),终端装置为接收装置(接收点、接收终端、接收天线群、接收天线端口群)。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为接收装置,终端装置为发送装置。所述通信系统也能应用于D2D(Device-to-Device:设备对设备)通信。在该情况下,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均为终端装置。
所述通信系统并不限定于由人类干预的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也能应用于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通信)、M2M通信(Machine-to-MachineCommunication:机器对机器通信)、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用通信、NB-IoT(Narrow Band-IoT:窄带-IoT)等(以下称为MTC)无需人类干预的数据通信的形态。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为MTC终端。所述通信系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可以使用CP-OFDM(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等多载波传输方式。所述通信系统在上行链路中可以使用DFTS-OFDM(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也被称为SC-FDMA)等传输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对使用了OFDM传输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其他传输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和终端装置能在无线运营商从提供服务的国家或地域获得使用许可(批准)的被称为所谓的授权频带(licensed band)的频段和/或无需来自国家或地域的使用许可(批准)的被称为所谓的非授权频带(unlicensed band)的频段中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或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和Y”的意思。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和/或Y”的意思。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等)。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数据可以是控制信息。此外,虽然对上行链路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下行链路、侧链路(终端间通信)。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构成例的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具备基站装置10、终端装置20。覆盖范围10a是基站装置10能与终端装置20连接的范围(通信区域)(也称为小区)。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装置10能在覆盖范围10a内容纳多个终端装置20。所述通信系统1是终端装置20能进行多种传输方式的切换和数据和参考信号是否复用的切换,与基站装置10进行通信的系统。
在图1中,上行链路无线通信r30至少包括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针对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transport block(下行链路传输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肯定应答(positive acknowledgement:ACK)/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ACK/NACK也被称为HARQ-ACK(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反馈、HARQ应答或HARQ控制信息、表示送达确认的信号。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请求用于初始发送的PUSCH(Uplink-SharedChannel:UL-SCH)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调度请求表示用于请求初始发送的UL-SCH资源。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表示优选的空间复用数(层数)的秩指示符(RankIndicator:RI)、表示优选的预编码器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PMI)、指定优选的传输速率的信道品质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等。所述PMI表示由终端装置确定的码本。该码本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预编码关联。所述CQI可以使用规定频带中的优选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256QAMAM等)、编码率(coding rate)以及指示频率利用效率的索引(CQI索引)。终端装置从CQI表中选择能在PDSCH的传输块没有超过规定的块错误概率(例如,错误率0.1)的情况下接收的CQI索引。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Transport Block(上行链路传输块)、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物理信道,可以使用CP-OFDM或DFT-S-OFDM作为传输方式。PUSCH可以用于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一同发送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HARQ-ACK和信道状态信息。
PUSCH用于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RRC信令也被称为RRC消息/RRC层的信息/RRC层的信号/RRC层的参数/RRC信息元素。RRC信令是在无线资源控制层中被处理的信息/信号。由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共用的信令。由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专用的信令(也称为dedicated signaling:专用信令)。即,可以使用对某个终端装置专用的信令来发送用户装置特有(用户装置固有)的信息。RRC消息可以包括终端装置的UE Capability(UE能力)。UECapability是表示该终端装置所支持的功能的信息。
PUSCH用于发送MAC CE(Medium Access Control Element:媒体接入控制元素)。MAC CE是在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中被处理(发送)的信息/信号。例如,功率余量可以包括在MAC CE中,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报告。即,MAC CE的字段用于表示功率余量的等级。上行链路数据可以包括RRC消息、MAC CE。也将RRC信令和/或MAC CE称为上层的信号(higher layer signaling:上层信令)。RRC信令和/或MAC CE包括在传输块中。
PRACH用于发送在随机接入中使用的前导。PRACH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PRACH用于表示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针对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UL-SCH)资源的请求。
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作为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由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中包括解调用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DMRS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关联。例如,基站装置10为了在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解调时进行传输路径推定/传输路径校正而使用解调用参考信号。
在3GPP中,同意了准备两种构成作为NR的DMRS。一种构成是图2所示的构成(DMRS构成1、第一解调用参考信号构成、第一参考信号构成),在频率索引0、1、2……11中对偶数子载波(频率索引0、2、4……10)配置参考信号并将奇数子载波(频率索引1、3、5……11)设为空载波的模式(图2上部的图)和对奇数子载波(频率索引1、3、5……11)配置参考信号并将偶数子载波(频率索引0、2、4……10)设为空载波的模式(图2上部的图),基站装置内的控制部选择其中一种,将该信息经由上层处理部通知给终端装置,终端装置的控制部基于该信息配置参考信号。
DMRS的两种构成中的另一个是图3所示的构成(DMRS构成2、第二解调用参考信号构成、第二参考信号构成)。如图3所示,基站装置内的控制部从对频率索引0、1、6、7配置参考信号的第零子载波集合(图3上部的图)、对频率索引2、3、8、9配置参考信号的第一子载波集合(图3中部的图)以及对频率索引4、5、10、11)配置参考信号的第二子载波集合(图3下部的图)中选择任一个,将该信息经由上层处理部通知给终端装置,终端装置的控制部基于该信息配置参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与DMRS构成1同样,在未配置参考信号的子载波中配置有空载波。就是说,没有配置任何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由上层将应该使用DMRS构成1和DMRS构成2中的哪一个的构成的信息通知给控制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那样的L1信令来动态地通知。
在此,在DMRS构成1的情况下,DMRS等间隔地按每个子载波等间隔地配置,因此DMRS的PAPR/CM变低。因此,在DMRS构成1的情况下,除了CP-OFDM之外,还考虑使用DFT-S-OFDM作为数据发送时的传输方式。因此,将关于上行链路的DCI格式的字段中的至少1比特用于传输方式(波形)的动态切换。需要说明的是,通知DCI格式的波形的切换所需的比特数并不限于1,也可以是任何多个比特。
使用图4进行说明。图4表现了表示传输方式的DCI字段表示使用DFT-S-OFDM的情况。如图4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至第六个OFDM符号中通过DFT-S-OFDM进行数据生成。另一方面,图5表现了表示传输方式的DCI字段表示使用CP-OFDM的情况。如图5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至第六个OFDM符号中通过CP-OFDM进行数据生成。这样,在通过RRC等设定了使用DMRS构成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使用DCI字段中的至少1比特来指示终端进行波形的切换,终端装置使用接收到的DCI,选择PUSCH的波形并进行发送。例如,在DCI字段为‘0’的情况下,使用DFT-S-OFDM作为PUSCH的传输方式,在DCI字段为‘1’的情况下,使用CP-OFDM作为PUSCH的传输方式等。
接着,对DMRS构成2的情况进行说明。DMRS配置为连续两个子载波,因此DMRS的PAPR/CM变高。因此,在DMRS构成2的情况下,考虑不使用DFT-S-OFDM,而是仅使用CP-OFDM作为传输方式。因此,基站装置并非将DCI格式中的至少一个1比特用于指示波形的切换,而是将其用于表示包含DMRS的OFDM符号是否还包括数据。
使用图6进行说明。图6表现了对表示DMRS与数据的频域复用(FDM)的DCI字段表示不进行复用的情况。如图6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至第六个OFDM符号中通过CP-OFDM进行数据生成,并且配置有DMRS的OFDM符号不配置数据信号。另一方面,图7表现了对表示DMRS与数据的频域复用的DCI字段表示进行复用的情况。如图7所示,在第一个OFDM符号至第六个OFDM符号中通过CP-OFDM进行数据生成,并且在配置有DMRS的OFDM符号中也配置数据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在未配置DMRS的所有资源元素中配置有数据信号,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部分的资源元素配置数据信号,对部分的资源元素配置空载波。可以考虑用于进行SU-MIMO或者MU-MIMO的DMRS来确定将哪个载波设为空载波。这样,在通过RRC等设定了DMRS构成2的使用的情况下,在DCI的字段内准备用于表示是否对数据信号与DMRS进行FDM(频率复用)的比特,而不是波形的切换用的比特。终端装置的控制部
虽然在图4~图7中,以DMRS仅配置于时隙的起点OFDM符号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假定不同的DMRS的配置。例如,包含DMRS的OFDM符号数也可以大于1。例如,在两个符号的情况下,将DMRS配置于第零和第一OFDM符号。此外,DMRS也可以不配置于时隙的起点。例如,可以将DMRS配置于第一OFDM符号,也可以构成为在第零以及第二至第六OFDM符号中不配置DMRS。此外,一个时隙中所包含的符号数也可以不是7。就是说,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可以应用于任意的自然数。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设定了DMRS构成1的情况下,在DCI字段中准备可以改变传输方式的比特,在设定了DMRS构成2的情况下,在DCI字段中准备可以改变是否进行数据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复用的比特。其结果是,能以较少的比特数进行高效的控制。
在NR中,除了起点的OFDM符号之外,还考虑增加配置DRMS的OFDM符号数。在此,起点是指时隙(帧、迷你时隙)中的OFDM符号内的除控制信号以外的初始的OFDM符号。例如,考虑将DMRS配置于起点的两个OFDM符号、将DMRS配置于起点的一个OFDM符号和第N个(N为3以上)OFDM符号。在图2的构成(DMRS构成1)中,可以根据由控制信息(例如,RRC信令)通知的配置DMRS的OFDM符号数来切换波形,而不是通过DCI字段来指定DFT-S-OFDM和CP-OFDM。例如,终端装置在DMRS构成1且将DMRS配置于一个OFDM符号时可以通过DCI字段来指定波形,在DMRS构成1且将DMRS配置于M个(M为2以上)OFDM符号时可以使用DFT-S-OFDM。需要说明的是,无需简单地仅通过配置DMRS的OFDM符号数确定是否使用DCI字段的通知,例如,终端装置在将DMRS配置于起点的M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DCI字段来指定波形,在将DMRS配置于除起点的M个OFDM符号之外的位置的情况下(配置DMRS的OFDM符号数为M),可以使用DFT-S-OFDM。
SRS不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关联。基站装置10为了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SI Measurement:CSI测量)而使用SRS。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r31的无线通信中,至少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物理广播信道(PB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PBCH用于广播在终端装置通用的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MIB是系统信息之一。例如,MIB包括下行链路发送带宽设定、系统帧编号(SFN:System Frame number)。MIB也可以包括指示发送PBCH的时隙的编号、子帧的编号以及无线帧的编号的至少一部分的信息。
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定义有基于用途的多个格式(也称为DCI格式)。可以基于构成一个DCI格式的DCI的种类、比特数来定义DCI格式。根据用途使用各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控制信息。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也称为下行链路指配(或下行链路授权),包括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参数。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也称为上行链路授权(或上行链路指配),包括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参数。
一个下行链路指配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一个PDSCH。下行链路授权可以至少用于调度与发送该下行链路授权的时隙相同的时隙内的PDSCH。下行链路指配中包括:用于PDSCH的资源块分配、针对PDSCH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指示初始发送或重传的NDI(NEW Data 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表示下行链路中的HARQ进程编号的信息、表示在进行纠错编码时添加至码字的冗余量的Redu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码字是进行纠错编码后的数据。下行链路指配也可以包括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命令、针对PUSCH的TPC命令。上行链路授权可以包括表示重复发送PUSCH的次数的Repetiton number(重复次数)。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各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中,包括上述信息中用于该用途所必须的信息(字段)。
一个上行链路授权用于向终端装置通知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一个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授权包括:与用于发送PUSCH的资源块分配有关的信息(资源块分配和跳频资源分配)、与PUSCH的MCS有关的信息(MCS/Redundancy version:MCS/冗余版本)、对DMRS实施的循环移位量、与PUSCH的重传有关的信息、针对PUSCH的TPC命令、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请求(CSI request)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授权也可以包括表示上行链路中的HARQ进程编号的信息、针对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命令、针对PUSCH的TPC命令。需要说明的是,在用于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的DCI格式中,包括上述信息中该用途所必须的信息(字段)。
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来生成PDCCH。在PDCCH中,CRC奇偶校验位使用规定的标识符来进行加扰(也称为异或运算、掩码)。通过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SPS(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半静态调度)C-RNTI、Temporary C-RNTI、P(Paging:寻呼)-RNTI、SI(System Information:系统信息)-RNTI或RA(Random Access:随机接入)-RNTI来对奇偶校验位进行加扰。C-RNTI和SPS 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终端装置的标识符。Temporary C-RNTI是用于在竞争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中识别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的终端装置的标识符。C-RNTI和Temporary C-RNTI用于控制单个子帧的PDSCH发送或PUSCH发送。SPS C-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PUSCH的资源。P-RNTI用于发送寻呼消息(Paging Channel:PCH)。SI-RNTI用于发送SIB,RA-RNTI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2)。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传输块、DL-SCH)。PDSCH用于发送系统信息消息(也称为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快):SIB)。SIB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包括在RRC消息中。
PDSCH用于发送RRC信令。由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终端装置共用(小区特有)。即,此小区内的用户装置共用的信息使用小区特有的RRC信令来发送。由基站装置发送的RRC信令也可以是对某个终端装置专用的消息(也称为dedicatedsignaling:专用信令)。即,使用对某个终端装置专用的消息来发送用户装置特定(用户装置特有)的信息。
PDSCH用于发送MAC CE。也将RRC信令和/或MAC CE称为上层的信号(higher layersignaling:上层信令)。PMCH用于发送多播数据(Multicast Channel:MCH)。
在图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但被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用于终端装置获取下行链路的频域和时域的同步。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输路径推定/传输路径校正。例如,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对PBCH、PDSCH、PDCCH进行解调。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也可以用于供终端装置进行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测量(CSI measurement)。
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此外,也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BCH、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或MAC PDU(Protocol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块是MAC层传递(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被映射至码字,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等。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个示例的图。将一个无线帧固定地定义为10ms的长度。在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情况下,以1ms的长度来固定定义一个子帧。一个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由OFDM符号数来定义一个时隙。一个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数根据一个时隙中所包含的OFDM数而改变。图8是一个时隙由时隙长度为0.5ms的7个OFDM符号构成的示例。在该情况下,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构成。由OFDM符号数来定义一个迷你时隙。迷你时隙中所包含的OFDM符号数小于时隙中所包括的OFDM符号数。图8是一个迷你时隙由两个OFDM符号构成的示例。通信系统1以时隙单位或迷你时隙单位将物理信道映射到无线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DFT-s-OFDM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OFDM符号为DFT-s-OFDM(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10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102、控制部(控制步骤)104、发送部(发送步骤)106、发射天线108、接收天线110以及接收部(接收步骤)112。发送部106根据由上层处理部102输入的逻辑信道来生成物理下行链路信道。发送部106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1060、调制部(调制步骤)1062、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步骤)1064、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1066、复用部(复用步骤)1068以及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1070。接收部112对物理上行链路信道进行检测(解调、解码等),并将其内容输入上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1120、传输路径推定部(传输路径推定步骤)1122、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1124、均衡部(均衡步骤)1126、解调部(解调步骤)1128以及解码部(解码步骤)1130。
上层处理部102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等比物理层更上层的处理。上层处理部102生成用于进行发送部106和接收部112的控制所需的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4。上层处理部102将下行链路数据(DL-SCH等)、系统信息(MIB、SIB)等输出至发送部106。需要说明的是,DMRS构成信息也可以不是由RRC等上层进行的通知,而是通过系统信息(MIB或SIB)来通知给终端装置。
上层处理部102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所广播的系统信息(MIB或SIB的一部分)。上层处理部102作为BCH/DL-SCH将所述广播的系统信息输出至发送部106。所述MIB在发送部106中被配置给PBCH。所述SIB在发送部106中被配置给PDSCH。上层处理部102生成或从上位的一度中获取终端装置固有的系统信息(SIB)。上层处理部也可以在该SIB中包括与eMBB/URLLC/mMTC等用途有关的信息。该SIB在发送部106中被配置给PDSCH。
上层处理部102对用于各终端装置的各种RNTI进行设定。所述RNTI用于PDCCH、PDSCH等的加密(扰码)。上层处理部102将所述RNTI输出至控制部104/发送部106/接收部112。
上层处理部102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获取诸如:配置于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DL-SCH)、终端装置固有的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RRC消息、MACCE、不通过SIB、MIB这种系统信息或者DCI通知DMRS构成信息的情况下的DMRS构成信息等。可以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设置或者统一设置DMRS构成信息。上层处理部102管理终端装置20的各种设定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资源控制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在MAC层、物理层中进行。
上层处理部102从终端装置20(经由接收部112)接收终端装置所支持的功能(UEcapability)等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终端装置20通过上层信号(RRC信令)将自身的功能发送至基站装置10。与终端装置有关的信息包括:表示该终端装置是否支持规定功能的信息或表示该终端装置完成对规定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的信息。是否支持规定功能包括是否完成对规定功能的导入以及测试。
在终端装置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在终端装置不支持规定功能的情况下,该终端装置可以不发送表示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即,是否支持该规定功能通过是否发送表示是否支持此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来进行通知。需要说明的是,表示是否支持规定功能的信息(参数)可以使用1比特的1或0来通知。
上层处理部102从接收部112获取来自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也包括CRC)的DL-SCH。上层处理部102对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进行错误检测。例如,该错误检测在MAC层中进行。
控制部104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进行发送部106以及接收部112的控制。控制部104基于从上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设定信息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并输出至发送部106。例如,控制部104考虑与从上层处理部102/接收部112输入的DMRS有关的设定信息(是DMRS构成1还是DMRS构成2),设定DMRS的频率配置(在DMRS构成1的情况下为偶数子载波或奇数子载波,在DMRS构成2的情况下为第零至第二集合中的任一个),生成DCI。在DCI中除了DMRS的频率配置以外,也可以通知与数据信号和DMRS的FDM有关的信息、与波形有关的信息、与DMRS的循环移位有关的信息、频域的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盖码)的码图、跨多个OFDM符号设定DMRS符号的情况下的时域的OCC的码图等。在DCI中除了与DMRS有关的信息以外,还包括各种与MCS、频率分配有关的信息等。
控制部104考虑由传输路径推定部1122测量出的信道质量信息(CSI Measurement结果),确定PUSCH的MCS。控制部104确定与所述PUSCH的MCS对应的MCS索引。控制部104将所确定的MCS索引包括于上行链路授权中。
发送部106根据从上层处理部102/控制部104输入的信号,生成PBCH、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编码部1060使用预先设定的/上层处理部102确定出的编码方式,对从上层处理部102输入的BCH、DL-SCH等进行分组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极化编码、LDPC编码等编码(包括重复)。编码部1060基于从控制部104输入的编码率对编码位进行删余。调制部1062通过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预先设定的/从控制部104输入的调制方式(调制阶数)来对从编码部1060输入的编码位进行数据调制。该调制阶数基于由控制部104选出的上述MCS索引。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对从控制部104输入的DCI附加CRC。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使用RNTI对所述CRC进行加密(扰码)。而且,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1064对附加了所述CRC的DCI进行QPSK调制,生成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66生成终端装置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述已知的序列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0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等,通过预先设定的规则求出。
复用部1068对从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调制部1062输入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进行复用。就是说,复用部1068将PDCCH/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各信道的调制符号映射至资源元素。映射的资源元素通过从所述控制部104输入的下行链路调度控制。资源元素是由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组成的物理资源的最小单位。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MIMO传输的情况下,发送部106具备数层编码部1060和调制部1062。在该情况下,上层处理部102按各层的传输块来设定MCS。
无线发送部1070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来生成OFDM符号。无线发送部1070对所述OFDM符号附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而且,无线发送部1070将所述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滤波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对输送频率进行上变频,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发送天线108。
接收部112根据控制部104的指示,经由接收天线110对来自终端装置20的接收信号进行检测(分离、解调、解码),将解码后的数据输入上层处理部102/控制部104。无线接收部1120将经由接收天线110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来控制放大等级,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120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无线接收部1120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所述频域的信号输出至解复用部1124。
解复用部1124基于从控制部104输入的上行链路的调度的信息(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分配信息等),将从无线接收部1120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SCH、PUCCH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所述分离出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入传输路径推定部1122。所述分离出的PUSCH、PUCCH输出至均衡部1126。
传输路径推定部1122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估计频率响应(或延迟分布)。传输路径推定为解调用的频率响应结果输入均衡部1126。传输路径推定部1122使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进行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or)的测量)。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用于PUSCH用的MCS的确定等。
均衡部1126根据由传输路径推定部1122输入的频率响应来进行补偿在传输路径的影响的处理。作为补偿的方法,可以应用将MMSE权重、MRC权重相乘的方法、应用MLD的方法等现有的任意传输路径补偿。解调部1128基于预先确定的/由控制部104指示的调制方式的信息来进行解调处理。
解码部1130基于预先确定的编码率/由控制部104指示的编码率的信息来对所述解调部的输出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解码部1130将解码后的数据(UL-SCH等)输入上层处理部102。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2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终端装置20构成为包括:上层处理部(上层处理步骤)202、控制部(控制步骤)204、发送部(发送步骤)206、发射天线208、接收天线210以及接收部(接收步骤)212。
上层处理部202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的处理。上层处理部202管理终端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上层处理部202将表示终端装置本身所支持的终端装置的功能的信息(UECapability)经由发送部206通知给基站装置10。上层处理部202通过RRC信令通知UECapability。
上层处理部202从接收部212中获取DL-SCH、BCH等解码后的数据。上层处理部202根据述DL-SCH的错误检测结果生成HARQ-ACK。上层处理部202生成SR。上层处理部202生成包括HARQ-ACK/SR/CSI(包括CQI报告)的UCI。此外,在通过上层来通知DMRS构成信息的情况下,上层处理部202将与DMRS构成有关的信息输入至控制部204。上层处理部202将所述UCI、UL-SCH输入发送部206。需要说明的是,上层处理部202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包括在控制部204中。
控制部204解释经由接收部212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控制部204根据从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DCI中获取到的PUSCH的调度/MCS索引/TPC(Transmission PowerControl)等来控制发送部206。控制部204根据从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DCI中获取到的PDSCH的调度/MCS索引等来控制接收部212。而且,控制部204根据用于下行链路发送的DCI中所含的与DMRS的频率配置有关的信息和从上层处理部202输入的DMRS构成信息,确定DMRS的频率配置。
发送部206构成为包括:编码部(编码步骤)2060、调制部(调制步骤)2062、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步骤)2064、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步骤)2066、复用部(复用步骤)2068、无线发送部(无线发送步骤)2070。
编码部2060根据控制部204的控制(根据基于MCS索引而计算出的编码率),对从上层处理部202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UL-SCH)进行卷积编码、分组编码、Turbo编码等编码。
调制部2062通过BPSK、QPSK、16QAM、64QAM、256QAM等由控制部204指示的调制方式/按每个信道预先设定的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2060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生成用于PUSCH的调制符号)。而且,在DMRS构成1由上层通知的情况下,基站装置通过规定的DCI字段的值来指示将DFT-S-OFDM用作传输方式,在终端装置通过DCI来通知将DFT-S-OFDM用作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对调制符号串应用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另一方面,在DMRS构成2由上层通知的情况下,或者DMRS构成1由上层通知且通过规定的DCI字段的值来通知将CP-OFDM用作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将CP-OFDM应用为传输方式,因此不对调制符号串应用DFT。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2064根据控制部204的指示,以用于识别基站装置10的物理小区标识符(称为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Cell 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循环移位、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还有频率配置等为基础,生成以预先设定的规则(式)求出的序列。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2066根据控制部204的指示,对UCI进行编码,进行BPSK/QPSK调制,生成用于PUCCH的调制符号。
复用部2068根据来自控制部204的上行链路调度信息(RRC消息中所包含的用于上行链路的SPS中的发送间隔、DCI中所包含的资源分配等),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来对用于PUSCH的调制符号、用于PUCCH的调制符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就是说,将各信号映射至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2070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来生成OFDM符号。无线发送部2070对所述OFDM符号附加CP,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而且,无线发送部2070将所述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通过上变频转换为输送频率,放大功率,并经由发送天线208发送至基站装置10。
接收部212构成为包括:无线接收部(无线接收步骤)2120、解复用部(解复用步骤)2122、传输路径推定部(传输路径推定步骤)2144、均衡部(均衡步骤)2126、解调部(解调步骤)2128、解码部(解码步骤)2130。
无线接收部2120将经由收发天线210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22120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对去除CP后的信号进行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解复用部2122将所述提取到的频域的信号分离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PDCCH、PDSCH、PBCH。传输路径推定部2124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M-RS等)来推定频率应答(或延迟分布)。传输路径推定为解调用的频率响应结果输入均衡部1126。传输路径推定部2124使用下行链路参考信号(CSI-RS等)来进行上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RSRP(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SI(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Ratio)的测量)。下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用于PUSCH用的MCS的确定等。下行链路的信道状况的测量结果用于CQI索引的确定等。
均衡部2126根据由传输路径推定部2124输入的频率响应生成基于MMSE规范的均衡权重。均衡部2126将来自解复用部2122的输入信号(PUCCH、PDSCH、PBCH等)乘以该均衡权重。解调部2128基于预先确定的/由控制部204指示的调制阶数的信息进行解调处理。
解码部2130基于预先确定的编码率/由控制部204指示的编码率的信息来对所述解调部2128的输出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解码部2130将解码后的数据(DL-SCH等)输入上层处理部20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在上层处理部中设定了DMRS构成1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传输方式,在设定了DMRS构成2的情况下,可以设定数据信号和参考信号的FDM。其结果是,能进行与各个DMRS匹配的基于DCI的高效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设定了DMRS构成1的情况下,以通过DCI来切换波形,不进行DMRS与数据信号的在一个OFDM符号内的复用作为前提然而,在使用CP-OFDM的情况下,PAPR不成问题,因此,在DMRS构成1中对DMRS和数据信号进行FDM也没有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设定了DMRS构成1并且设定了CP-OFDM的情况下,允许数据信号和DMRS的频域复用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DMRS构成是1还是2,都在DCI中设置表示是否允许数据信号和DMRS的复用的比特,基站装置将DCI发送至终端装置。在通过上层处理部设定了DMRS构成为2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将波形固定为CP-OFDM,基站装置根据该比特,通过DCI指定是否允许数据信号和DMRS的复用。另一方面,在通过上层处理部设定了DMRS构成为1的情况下,同样地,基站装置根据该比特,通过DCI指定是否允许数据信号和DMRS的复用。不过,与通过上层处理部设定了DMRS构成2的情况不同,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DCI指示进行数据信号与DMRS的复用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使用CP-OFDM作为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换言之,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DCI指示使用CP-OFDM作为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生成进行了数据信号与DMRS的频域多重的OFDM符号。另一方面,在接收到指示不进行数据信号与DMRS的复用的DCI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使用DFT-S-OFDM作为上行链路的波形。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通过上层处理部设定了DMRS构成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将与数据信号和DMRS的复用有关的信息和与波形有关的信息相关联地进行指定。其结果是,能在以少量的控制信息量来抑制PAPR的增加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传输。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上行链路传输的秩数(流数、层数)为1作为前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秩数比1大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DFT-S-OFDM应用于小区边缘的终端装置,即需要设置最大功率或者与最大功率一致的高发送功率的终端的情况下,与应用CP-OFDM的情况相比效果更好。小区边缘的终端装置进行秩数比1大的传输的可能性低,因此同意在NR中,将DFT-S-OFDM的秩数限定为1。
因此,在通过上层设定DMRS构成1,基站装置通过DCI通知的秩数大于1的情况下,终端装置的控制部使用CP-OFDM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方式,根据DCI的规定字段的值来切换是否进行参考信号与数据信号的复用。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上层设定DMRS构成1,从基站装置通过DCI通知的秩数为1的情况下,根据DCI格式中的规定字段来切换CP-OFDM和DFT-S-OFDM。此时,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在设定了DMRS构成1的情况下不进行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复用,也可以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根据DCI来切换是否进行参考信号与数据信号的复用,而不采用DMRS构成。基站装置的接收部基于发送的DCI进行接收处理。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DMRS构成1且秩数比大于1的情况下,将传输方式设为CP-OFDM,根据DCI来切换是否进行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复用。其结果是,即使在秩数不为1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效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其一部分或全部组合来实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装置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等来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程序或由程序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处理时暂时被读入Random Access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或储存于闪存(Flash Memory)等非易失性存储器、Hard Disk Drive(HDD:硬盘驱动器),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出、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通过将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读取到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在装置中的计算机系统,并且包括操作系统、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磁记录介质等中的任一个。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像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介质;像该情况下的作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还也可以是能通过与已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装置的各功能块或各特征能通过电路,即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安装或执行。以执行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的方式设计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元件、离散门或者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零件或者它们的组合。通用用途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现有类型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上述电子电路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模拟电路构成。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现有的集成电路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记载了装置的一个示例,但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彼此替换而得到的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适用于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例如能用于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例如便携电话装置、基站装置、无线LAN装置或传感器设备)、集成电路(例如通信芯片)或程序等。
符号说明
10 基站装置
20 终端装置
10a 基站装置10可以与终端装置连接的范围
102 上层处理部
104 控制部
106 发送部
108 发射天线
110 接收天线
112 接收部
1060 编码部
1062 调制部
1064 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
1066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1068 复用部
1070 无线发送部
1120 无线接收部
1122 传输路径推定部
1124 解复用部
1126 均衡部
1128 解调部
1130 解码部
202 上层处理部
204 控制部
206 发送部
208 发射天线
210 接收天线
212 接收部
2060 编码部
2062 调制部
2064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2066 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生成部
2068 复用部
2070 无线发送部
2120 无线接收部
2122 解复用部
2124 传输路径推定部
2126 均衡部
2128 解调部
2130 解码部。

Claims (8)

1.一种终端装置,其通过使用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时隙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复用部,其被配置为将一个或多个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符号映射到所述时隙,其中所述DMRS符号为包含一个或多个DMRS资源元素的符号;以及
控制部,其被配置为基于至少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来确定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资源元素的映射,所述第一信息与DMRS配置有关且被包含于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所述第二信息与DMRS有关且被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是否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DCI包含与层数有关的第四信息,
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四信息来确定所述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所述资源元素的映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未应用所述DFT扩展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信息来确定所述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所述资源元素的映射。
4.一种基站装置,其通过使用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时隙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部,其被配置为发送包含与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配置有关的第一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包含与DMRS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以及发送指示是否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的第三信息;以及
接收部,其被配置为接收映射到所述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其中,
所述DMRS符号为包含一个或多个DMRS资源元素的符号,
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资源元素的映射为基于至少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而被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DCI包含与层数有关的第四信息,
基于所述第四信息来确定所述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所述资源元素的映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未应用所述DFT扩展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信息来确定所述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所述资源元素的映射。
7.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终端装置通过使用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时隙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符号映射到所述时隙,其中所述DMRS符号为包含一个或多个DMRS资源元素的符号;以及
基于至少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来确定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资源元素的映射,所述第一信息与DMRS配置有关且被包含于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所述第二信息与DMRS有关且被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是否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
8.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装置通过使用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时隙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包含与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配置有关的第一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发送包含与DMRS有关的第二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发送指示是否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扩展的第三信息,以及
接收映射到所述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其中,
所述DMRS符号为包含一个或多个DMRS资源元素的符号,
数据到所述一个或多个DMRS符号中的资源元素的映射为基于至少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三信息而被确定。
CN201880061311.5A 2017-09-26 2018-09-25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Active CN111316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4638 2017-09-26
JP2017184638A JP7100969B2 (ja) 2017-09-26 2017-09-26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PCT/JP2018/035367 WO2019065595A1 (ja) 2017-09-26 2018-09-25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729A CN111316729A (zh) 2020-06-19
CN111316729B true CN111316729B (zh) 2023-04-04

Family

ID=6590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1311.5A Active CN111316729B (zh) 2017-09-26 2018-09-25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697B2 (zh)
EP (1) EP3691379A4 (zh)
JP (1) JP7100969B2 (zh)
CN (1) CN111316729B (zh)
BR (1) BR112020005435A2 (zh)
WO (1) WO20190655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09886A (ja) * 2017-04-28 2020-07-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394517B2 (en) * 2018-01-12 2022-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multiplexing of a reference signal on an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15442004A (zh) * 2021-06-02 2022-1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WO2023198009A1 (zh) * 2022-04-16 2023-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729550A (zh) * 2022-08-25 2024-03-1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65113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波形的指示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7361A (ja) * 2013-11-21 2014-03-2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272609A (zh) * 2012-09-16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协作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9824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20527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7657A1 (ko) * 2011-11-23 2013-05-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85948A (zh) 2012-09-27 2015-06-03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4073865A1 (en) 2012-11-06 2014-05-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61142A1 (en) 2013-04-01 2014-10-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dmr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EP2999282B1 (en) * 2013-06-17 2017-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998267B2 (en) 2013-09-25 2018-06-12 Nec (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19559A1 (en) * 2014-02-10 2015-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 coup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836331B2 (ja) 2016-04-01 2021-02-24 ミヨシ油脂株式会社 可塑性油脂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スプレッドおよび焼成品の製造方法
JP7025423B2 (ja) * 2017-01-09 2022-02-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367553B2 (en) * 2017-03-24 2019-07-30 Mediatek Inc.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6856142B2 (ja) * 2017-06-13 2021-04-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609A (zh) * 2012-09-16 2015-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协作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2014057361A (ja) * 2013-11-21 2014-03-2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699824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720527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R1-081155 "36.211 CR0003 (Rel-8, F) Update of uplink reference-signal hopp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scrambling sequences, DwPTS/UpPTS lengths for TDD and control channel processing".3GPP tsg_ran\WG1_RL1.2008,(第TSGR1_5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1379A1 (en) 2020-08-05
JP2019062344A (ja) 2019-04-18
JP7100969B2 (ja) 2022-07-14
CN111316729A (zh) 2020-06-19
EP3691379A4 (en) 2021-06-16
US11411697B2 (en) 2022-08-09
BR112020005435A2 (pt) 2020-09-24
WO2019065595A1 (ja) 2019-04-04
US20200259612A1 (en) 2020-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3388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WO2018230701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CN111316729B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WO2019216410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18230694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WO2019131021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1120231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771202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其通信方法
WO2019123867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JP2020072376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19033415A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WO2022030598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19194271A1 (ja) 端末装置
WO2019156084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20031993A1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23166648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23166647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20072375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