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2548A - 开关结构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结构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2548A
CN111312548A CN202010244786.7A CN202010244786A CN111312548A CN 111312548 A CN111312548 A CN 111312548A CN 202010244786 A CN202010244786 A CN 202010244786A CN 111312548 A CN111312548 A CN 111312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key body
switch structure
key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4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洛里安·班迪努
王冬冬
徐学敏
黄宇
李月华
沈锡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47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2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2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08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及插座。上述的开关结构包括按键和支撑座;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支撑座包括盖板,盖板的轮廓为曲面,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盖板转动连接;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的中心线为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当围挡筋相对于盖板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围挡筋相对于盖板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Description

开关结构及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及插座。
背景技术
开关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开关结构的开关按键裸露在开关结构的外侧,以便使用者操作控制。
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开关按键采用壳体外型结构,这样运用壳体的四周边缘遮挡开关的内部结构,使开关按键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以提高开关结构的可靠性和美观度,无形中同时增加了开关结构的整体厚度。为了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传统的做法一种是将壳体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如金属件。然而,这种做法只能起到改善开关结构的厚度,而不能有效地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当然,传统的做法另外一种是减小开关按键的大小,以减小按键翻转后的高度,虽然这种做法能够使按键开关的整体厚度减薄,但是降低了使用者的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结构的厚度较厚的问题,提供一种开关结构及插座。
一种开关结构,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所述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轮廓为曲面,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
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的中心线为所述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所述翻转中心线在所述按键本体邻近所述盖板的一面的投影为翻转投影线;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翻转投影线的两边。
上述的开关结构,由于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盖板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支撑座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支撑座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支撑座抵接,这样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且围挡筋形成于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使围挡筋设置于按键本体的内凹位置,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座体,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座体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后座,所述后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安装时,将座体抵接贴附于安装面上,后座可以安装在安装面预留的底盒的容纳槽内,使开关结构裸露于安装面外围的厚度较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当所述按键本体随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或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后座与所述围挡筋抵接,将围挡筋设于与底盒对应的位置,加上盖板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同时有利于将围挡筋缩小至后座对应的区域,不仅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而且进一步地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挡筋在所述座体的投影的轮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轮廓内,使围挡筋与第二凹槽内的后座正对设置,从而使后座可靠地抵接于围挡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和所述盖板的轮廓均为双曲面,使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能够更紧密地贴合于盖板表面,进一步地降低了开关结构的按键在开关切换时震动,更好地提高了开关结构的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本体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座体所在的平面,安装时,可以使座体抵接于安装面,由于按键本体的中心与盖板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座体所在的平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切换过程中较为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还包括转动部,所述围挡筋环绕所述转动部设置,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转动的中心线与所述翻转中心线共线,使按键本体相对于支撑座转动的过程更加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还包括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翻转中心线的两边;所述围挡筋分别环绕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设置;
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后座邻近所述支撑座的一面,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分别与所述触发组件抵接;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所述触发组件至触发状态,使开关结构处于打开状态;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所述触发组件至非触发状态,使开关结构处于闭合状态;这样使围挡筋相对于支撑座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切换实现开关结构的开关控制。
一种开关结构,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所述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轮廓为曲面,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按键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围挡筋转动的中心线为所述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所述翻转中心线在所述按键本体邻近所述盖板的一面的投影为翻转投影线;
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
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翻转投影线的两边。
上述的开关结构,由于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按键本体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盖板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盖板抵接,这样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且第一凹槽形成于按键本体的内凹位置,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一种插座,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结构。
上述的插座,由于支撑座与盖板转动连接,具体地,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按键本体邻近盖板的一面设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盖板转动连接;或,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按键本体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盖板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支撑座抵接,这样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开关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开关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开关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开关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开关结构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开关结构的A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开关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开关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开关结构及插座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开关结构及插座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开关结构及插座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开关结构及插座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开关结构及插座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插座包括开关结构10。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结构10包括按键100和支撑座200。如图4和图5所示,按键100包括按键本体105。按键本体105的轮廓为曲面。按键本体105内凹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113。支撑座200包括盖板200b,盖板的轮廓为曲面,盖板邻近按键本体105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12,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05邻近盖板的一面为第一曲面110,第一曲面110形成有围挡筋。盖板邻近按键本体105的一面为第二曲面210,第二曲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当围挡筋113相对于盖板200b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与盖板200b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围挡筋113相对于盖板200b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与盖板200b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105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支撑座200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105相对于盖板200b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105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盖板200b抵接。
上述的开关结构,由于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盖板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支撑座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支撑座抵接,这样按键本体随围挡筋相对于盖板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且围挡筋形成于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使围挡筋设置于按键本体的内凹位置,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围挡筋不仅限于设于按键本体,第一凹槽也不仅限于开设于盖板。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结构包括按键和支撑座。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所述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轮廓为曲面,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按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围挡筋转动的中心线为所述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所述翻转中心线在所述按键本体邻近所述盖板的一面的投影为翻转投影线。
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翻转投影线的两边。
上述的开关结构,由于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按键本体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盖板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盖板抵接,这样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围挡筋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且第一凹槽形成于按键本体的内凹位置,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座200还包括座体200a,盖板200b盖设于座体200a。座体200a开设有第二凹槽220。开关结构还包括后座300。后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安装时,将座体抵接贴附于安装面上,后座可以安装在安装面预留的底盒的容纳槽内,使开关结构裸露于安装面外围的厚度较薄。
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目标位置20可以是墙体或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结构10的安装面22为墙面。安装面22开设有容纳腔222,后座300位于容纳腔222内,使后座300收容于墙体内,使支撑板组件200与安装面22能够直接抵接,从而使开关结构10的安装更加紧凑。在本实施例中,墙体内预埋有底盒22a,容纳腔222开设于底盒内。底盒用于安装开关结构。底盒在座体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
可以理解,围挡筋可以设于按键本体或盖板上,用于遮挡或保护开关结构内部的元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筋在座体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第二投影面在第一投影面内,且第二投影面小于或等于第一投影面,使围挡筋正对于座体的区域在开关结构安装于底盒的空间内,使围挡筋较好地内移,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如图6所示,为使后座300可靠地抵接于围挡筋1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筋113在座体200a的投影的轮廓位于第二凹槽220的槽壁轮廓内,使围挡筋113与第二凹槽220内的后座300正对设置,从而使后座300可靠地抵接于围挡筋113。如图4和图5所示,为更好地提高开关结构10的用户体验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05的轮廓和盖板200b的轮廓均为双曲面,使按键本体105随围挡筋113相对于盖板200b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能够更紧密地贴合于盖板200b表面,进一步地降低了开关结构10的按键100在开关切换时震动,更好地提高了开关结构10的用户体验度。
为使按键本体105相对于盖板200b翻转切换过程中较为紧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05的中心与盖板200b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座体200a所在的平面。安装时,可以使座体200a抵接于安装面,由于按键本体105的中心与盖板200b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座体200a所在的平面,使按键本体105相对于盖板200b翻转切换过程中较为紧凑。
如图3所示,为使得围挡筋113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筋113开设有枢接孔113a,支撑座200内形成有第一转轴203。第一转轴203位于枢接孔113a内并与围挡筋113转动连接,使得围挡筋113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枢接孔113a的中心线与第一转轴203的轴线重合,使围挡筋113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翻转中心线与枢接孔113a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挡筋113的背离按键本体105的边缘开设有第一避位槽113b和第二避位槽113c,第一避位槽113b和第二避位槽113c分别位于翻转中心线的两边,以免围挡筋113相对于支撑座200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切换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干涉的问题,从而使围挡筋113与第一转轴203之间可靠的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100还包括转动部111,围挡筋113环绕转动部111设置,转动部111通过第一凹槽212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的中心线与翻转中心线共线,使按键本体105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的过程更加平稳。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时参见图6,第一曲面110包括第一贴合面110a、连接面110b和第二贴合面110c,连接面110b分别与第一贴合面110a和第二贴合面110c连接。转动部111和围挡筋113均凸设于连接面110b。第二曲面21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1。转动部11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11内并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为第一抵接面,第二贴合面为第二抵接面。
由于围挡边113凸设于连接面110b,即围挡边113凸设于第一曲面110的中间位置,即围挡边113凸设于第一曲面110的内凹处,加上按键本体105邻近支撑座200的一面为第一曲面110,支撑座200邻近按键本体105的一面为第二曲面210,无论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还是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105与支撑座200的贴合方式均是曲面与曲面之间的贴合,大大减少了开关结构10的整体厚度d,起到对开关结构10减薄的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2和第一安装孔211均与第二凹槽220连通,使开关结构10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便于开关结构10的组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曲面210上设有位于第一安装孔两侧的第一配合曲面216和第二配合曲面217。转动部11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并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110a在第二曲面210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贴合面110c在第二曲面210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的中心线在第二曲面210的投影为中间投影线,第一投影面和第二投影面分别位于中间投影线的两边。第一投影面位于第一配合曲面上,第二投影面位于第二配合曲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110的中心和第二曲面210的中心的连线为法向线。第一贴合面110a沿法向线的方向在第二曲面210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二贴合面110c沿法向线的方向在第二曲面210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具体地,法向线分别垂直于座体200a和安装面22。
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曲面210贴合,此时开关结构10处于触发状态。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贴合面110c与第二曲面210贴合,此时开关结构10处于非触发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的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第一曲面110的第一贴合面110a或第二贴合面110c贴合于第二曲面210,即按键本体105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形成了一种按键本体105悬浮式的开关结构10。
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曲面210贴合,此时开关结构10处于触发状态,即开关结构10处于打开状态。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贴合面110c与第二曲面210贴合,此时开关结构10处于非触发状态,即开关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无论开关结构10切换至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按键本体105通过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且按键本体105在开关切换状态时按键本体105底部始终贴合于支撑座200的第二曲面210表面,使按键本体105与第二曲面210贴合的形式均为面与面之间的贴合,相对于传统的按键本体105边缘与支撑座200接触的方式,按键本体105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贴合的面积较大,大大降低了开关结构10的按键本体105在开关切换时震动,提高了开关结构10的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投影面的面积与第一配合曲面的面积相等,第二投影面的面积与第二配合曲面的面积相等,使按键100与支撑座200可靠地贴合。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投影面的面积还可以小于第一配合曲面的面积,第二投影面的面积还可以小于第二配合曲面的面积。
如图6所示,为使连接面110b位于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贴合面110c之间的中间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面110b位于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贴合面110c之间,使连接面110b位于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贴合面110c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按键本体105分别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与第二曲面210贴合的面积较为均匀。
如图6所示,为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配合曲面与第二配合曲面关于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即第一投影面与第二投影面关于中间投影线对称设置。当按键本体105分别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时,按键本体105与第二曲面210贴合的面积相等,即第一贴合面110a的面积与第二贴合面110c的面积相等,使按键本体105在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至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时抵接于第二曲面210的抵接力相等,这样用户在开关结构10的开关切换过程中较为舒适,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部111凸设于连接面邻近支撑座200的一面,转动部111穿设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至中间位置,此时第一贴合面与第一配合曲面未贴合状态,且第二贴合面与第二配合曲面未贴合状态,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即便第一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一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第二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二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转动部111也能够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实现按键100能够翻转切换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一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使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贴合面与第一配合曲面完美贴合。第二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二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使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二贴合面与第二配合曲面完美贴合,这样按键100相对于支撑座200翻转切换过程中震动较小,进一步提高了开关结构10的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合面的曲率和第二贴合面的曲率相同,即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称设置,由于第一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一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第二贴合面的曲率与第二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使第一配合曲面的曲率与第二配合曲面的曲率相同,使开关结构10更加紧凑。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110和第二曲面210均为双曲面。
如图5所示,为保证用户的体验度同时减少按键本体105的用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110开设有多个网格槽112,增加了按键本体105的强度,提高了按键本体105的成型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网格槽112呈矩形阵列式分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按键本体105用料,同时不影响用户的体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按键100还包括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分别位于翻转中心线的两边。围挡筋113分别环绕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设置。开关结构10还包括触发组件400,触发组件活动设于后座300邻近支撑座200的一面,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分别与触发组件抵接。
当围挡筋113相对于支撑座200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触发组件至触发状态,使开关结构10处于打开状态。当围挡筋113相对于支撑座200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触发组件至非触发状态,使开关结构10处于闭合状态。这样使围挡筋113相对于支撑座200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切换实现开关结构10的开关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凸设于连接面110b。第二曲面210还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13。第一拨动部114穿设于其中一个安装孔213内并与触发组件400抵接,第二拨动部115穿设于另外一个安装孔213内并与触发组件400抵接。
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正方向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共同推动触发组件400相对于后座300活动至触发状态,第一贴合面110a与第二曲面210贴合,使开关结构10处于触发状态。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沿反方向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时,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共同推动触发组件400相对于后座300活动至非触发状态,第二贴合面110c与第二曲面210贴合,使开关结构10处于非触发状态。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拨动部114邻近第二拨动部115的一面开设有第一抵持槽114a,使第一拨动部114通过第一抵持槽114a的内壁抵接于触发组件400,从而使第一拨动部114可靠地推动触发组件400。第二拨动部115邻近第一拨动部114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抵持槽115a,使第二拨动部115通过第二抵持槽115a的内壁抵接于触发组件400,从而使第二拨动部115可靠地推动触发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持槽115a与第一抵持槽114a对应开设,使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共同相对抵接于触发组件400,这样可以更好地拨动触发组件400。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为使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均能可靠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发组件400设有第一凸壁410和第二凸壁420。第一拨动部114抵接于第一凸壁410,第二拨动部115抵接于第二凸壁420,避免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抵接推动触发组件400的过程中出现打滑的情形,使第一拨动部114和第二拨动部115均能可靠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壁位于第一凹槽212内并与第一拨动部抵接,第二凸壁位于第二凹槽220内并与第二拨动部抵接。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为使第一拨动部114更好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拨动部114朝向第二拨动部115的一面设有第一凸起114b,使第一拨动部114更好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4b位于第一抵持槽114a内。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为使第二拨动部115更好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拨动部115朝向第一拨动部114的一面设有第二凸起115b,使第二拨动部115更好地抵接于触发组件4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15b位于第二抵持槽115a内。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200a与盖板200b可拆卸连接。盖板200b盖设于座体200a上。第二曲面210形成于盖板200b邻近按键本体105的一面。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一凹槽212均开设于盖板200b。第二凹槽220开设于座体200a,后座300位于第二凹槽220内,使后座300与支撑座200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座体200a与盖板200b卡扣204连接,使座体200a与盖板200b之间快速拆装,提高了开关结构10的使用方便性。具体地,座体200a开设有卡槽202,盖板200b邻近座体200a的一面凸设有卡扣204,卡扣204扣入卡槽202内,使座体200a与盖板200b卡扣204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后座300的周壁上凸设有定位凸台310,定位凸台310位于座体200a与盖板200b之间。当座体200a与盖板200b卡扣204连接时,定位凸台310夹紧于座体200a与盖板200b之间,使后座300可靠地连接于座体200a与盖板200b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部111开设有转槽111a,支撑座200内形成有与转槽111a相适配的第二转轴205,使转动部111与支撑座20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205形成于盖板200b邻近座体200a的一面。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围挡边113环绕转动部111设置,当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或第二极限位置时,围挡边113与后座300抵接,同时第二曲面210与第一贴合面110a或第二贴合面110c贴合抵接,更好地避免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过度。此外,由于围挡边113凸设于连接面110b,即围挡边113凸设于第一曲面110的中间位置,即围挡边113凸设于第一曲面110的内凹处,加上按键本体105邻近支撑座200的一面为第一曲面110,支撑座200邻近按键本体105的一面为第二曲面210,无论转动部111相对于支撑座200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还是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105与支撑座200的贴合方式均是曲面与曲面之间的贴合,大大减少了开关结构10的整体厚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座(图未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开关结构。
上述的插座,由于支撑座与盖板转动连接,具体地,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按键本体邻近盖板的一面设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盖板转动连接;或,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盖板邻近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围挡筋通过第一凹槽与按键本体转动连接;当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一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当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第二极限位置,按键本体与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翻转投影线的两边,使按键本体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抵接于盖板的位置不同;在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过程中,按键本体在翻转投影线一边的部位翘起,另一边部位与支撑座抵接,这样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转动至打开或关闭状态时,又由于盖板的轮廓为曲面,加上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使按键本体相对于盖板翻转至极限位置时与盖板可靠地贴合,相对于传统的开关结构的围挡筋与支撑座的边缘抵接,进而去掉按键本体的最外围的厚度,有利于减少开关结构的厚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所述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轮廓为曲面,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按键本体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
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的中心线为所述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所述翻转中心线在所述按键本体邻近所述盖板的一面的投影为翻转投影线;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翻转投影线的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座体,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座体,所述座体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后座,所述后座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当所述按键本体随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盖板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或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后座与所述围挡筋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筋在所述座体的投影的轮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轮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和所述盖板的轮廓均为双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中心与所述盖板的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座体所在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转动部,所述围挡筋环绕所述转动部设置,所述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支撑座转动的中心线与所述翻转中心线共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分别位于所述翻转中心线的两边;所述围挡筋分别环绕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设置;
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活动设于所述后座邻近所述支撑座的一面,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分别与所述触发组件抵接;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所述触发组件至触发状态;
当所述围挡筋相对于所述支撑座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拨动部和所述第二拨动部共同推动所述触发组件至非触发状态。
9.一种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轮廓为曲面,所述按键本体内凹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轮廓为曲面,所述盖板邻近所述按键本体的一面形成有围挡筋,所述围挡筋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按键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围挡筋转动的中心线为所述按键本体的翻转中心线,所述翻转中心线在所述按键本体邻近所述盖板的一面的投影为翻转投影线;
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正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一抵接面;
当所述按键本体相对于所述所述围挡筋沿反方向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盖板抵接的部位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分别位于所述翻转投影线的两边。
10.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
CN202010244786.7A 2020-03-31 2020-03-31 开关结构及插座 Pending CN111312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786.7A CN111312548A (zh) 2020-03-31 2020-03-31 开关结构及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4786.7A CN111312548A (zh) 2020-03-31 2020-03-31 开关结构及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2548A true CN111312548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6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4786.7A Pending CN111312548A (zh) 2020-03-31 2020-03-31 开关结构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254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51692A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oncealed battery latch door
US8439693B2 (en) Socket assembly with a pick up cap linking with a loading plate
US6317317B1 (en) Insertion cartridge for hard disc of portable computer
KR20000038066A (ko) 휴대형 컴퓨터
JP2000347789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6006074A (en)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shielding covers
US3119564A (en) Combination key holder and illuminating means
CN211743032U (zh) 开关结构及插座
CN111312548A (zh) 开关结构及插座
JP3209415B2 (ja) ケース開口の防水密封構造
CN111312549A (zh) 开关结构
CN215818269U (zh) 具有安装结构的摄像装置
CN211743031U (zh) 开关结构
JP2978874B2 (ja) 電子機器用筐体
JP2554359Y2 (ja) ロータリスイッチ
CN217459987U (zh) 门体组件及家用电器
JP5261360B2 (ja) 電池収容部蓋
JP2658933B2 (ja) フリップ開閉型携帯電話機
KR101068961B1 (ko) 세탁기의 컨트롤장치
CN210289405U (zh) 汽车钥匙保护壳
JP2549253Y2 (ja) 電池ケース構造
CN220798497U (zh) 耳机舱及无线耳机
CN215687002U (zh) 烹饪器具
CN210156950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舱
JP3086713U (ja) コンセントのカバー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7 b1-b3 workshop, No.39 Hechang 6th Road Eas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egrand intelligent electric (Hui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7 b1-b3 workshop, No.39 Hechang 6th Road East,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TCL-LEGRAN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HUI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