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956B -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956B
CN111294956B CN202010081171.7A CN202010081171A CN111294956B CN 111294956 B CN111294956 B CN 111294956B CN 202010081171 A CN202010081171 A CN 202010081171A CN 111294956 B CN111294956 B CN 111294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time domain
length
subcarrier
start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1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956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11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8Variabl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或者,基于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的规则。本发明针对诸如5G NR等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的机制。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6月14日,申请号为2017800916857,发明名称为“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只使用一种子载波间隔,即15kHz,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均使用基于该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5G NR(New Radio,新无线)系统中为了实现更大带宽、更短时延和更广泛的业务需求,将引入多种子载波间隔,例如3.75kHz、30kHz、60kHz和120kHz等。由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具有不同特性,因此为了保持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允许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使用不同子载波间隔。
由于现有LTE系统中,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信息均是默认基于单一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的,指示信息中包含的数据信道的起点和传输长度仅需要包含符号/时隙等时间单位的数量。若在5G NR系统中沿用这种指示方式,则由于终端设备不知道该指示信息基于那种子载波间隔,需要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分别尝试解码,这就造成了终端复杂度和资源消耗(例如耗电)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以便适用于诸如5G NR等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包括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或者,基于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的规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包括:
第一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或者,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包括:
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域终点和时域长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或者,
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或时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取值;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以第一符号长度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规则进行指示,所述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以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以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所在的基于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或时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规则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规则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以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二符号长度为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二时隙长度为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以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所在的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或时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包括:
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或搜索空间。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采用基于第一符号长度的比特图bitmap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隙采用基于第一时隙长度的bitmap进行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不同的带宽分段。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5GNR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装置,该装置包括:
指示传输单元,用于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装置设置于第一设备,则该装置还包括:
指示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提供给所述指示传输单元;
所述指示传输单元,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设置于第二设备,则该装置还包括:指示解析单元;
所述指示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指示解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对所述指示确定单元接收到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数据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包括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或者,基于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的规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包括:
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域终点和时域长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或者,
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或时隙。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取值;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规则进行指示,所述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规则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采用基于第一符号长度的比特图bitmap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隙采用基于第一时隙长度的bitmap进行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根据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不同的带宽分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操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针对诸如5G NR等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的机制。一方面能够适用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情况,提高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终端设备只需要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对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进行解码,降低了终端复杂度和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数据信道时域长度的指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信道时域长度的指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数据信道时域起点的指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再一种数据信道时域起点的指示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信道时域起点的指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数据信道时域起点的指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数据信道所占用符号的指示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于第一设备的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于第二设备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在5G NR系统中,由于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因此,第一设备可以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其中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所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的规则,等等。
另外,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即由网络侧设备基于上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但本发明还适用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以便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按照该指示进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在后续实施例中,均以网络侧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为例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多媒体设备、甚至互联网汽车、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BST、NodeB、eNodeB等基站设备。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域终点和时域长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或者,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或时隙。例如,可以采用指示数据信道的“起点+时域长度”的方式,再例如,可以采用指示数据信道的“起点+终点”的方式,再例如,可以采用指示数据信道所占用哪些符号或时隙的方式,等等。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网络侧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中仅包含上述诸如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域终点和时域长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或者,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或时隙。而该指示信息所基于的预设子载波信息可以采用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方式。
作为再一种实现方式,网络侧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中除了包含上述诸如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域终点和时域长度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或者,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或时隙之外,还可以包括所基于的预设子载波信息,例如可以采用3bit用于指示基于的预设子载波信息。
举几个例子:
例1:指示信息中包括该时域资源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由于5G NR系统中可能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例如控制信道采用子载波间隔f1、数据信道采用子载波间隔f2,若基于f2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则可以在上述指示信息中进一步指示采用f2的指示信息。
例2:指示信息中包括该时域资源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取值。与例1不同的是,例1的指示信息包含的是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而例2中直接给出了具体的子载波间隔取值。
例3:指示信息中包括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例如,5G NR系统中控制信道采用子载波间隔f1、数据信道采用子载波间隔f2,则可以基于某种规则f(f1,f2)来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举个例子,f(f1,f2)可以为max(f1,f2),即取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规则,在此不再穷举。
实施例一、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举个例子,假设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1,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2,基于f2的符号长度为S2,基于f2的时隙长度为D2,那么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以S2或D2为单位进行指示,具体可以体现为包含S2或D2的数量。
如图1中所示,假设f1为15kHz,f2为60kHz,那么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是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时,采用S2为单位进行指示,例如10个长度为S2的符号。
如图2中所示,假设f1为60kHz,f2为15kHz,那么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是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时,采用S2为单位进行指示,例如3个长度为S2的符号。
这种方式无需直接指示衡量数据信道长度的子载波间隔,两端直接基于数据信道所采用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节省了控制信令的开销。
实施例二、
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举个例子,假设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1,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2,基于f2的符号长度为S2,基于f2的时隙长度为D2,那么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以S2和/或D2为单位进行指示。
具体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可以体现为数据信道相对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S2和/或D2的数量。其中,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可以包括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所在的基于f2的符号或时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来体现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之外,还可以采用诸如相对于同步信道的时域位置等等其他方式。
如图3所示,假设f1为15kHz,f2为60kHz,那么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是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采用S2为单位进行指示,例如从控制信道终点所在的基于f2的符号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的偏移量为7个长度为S2的符号。
如图4所示,假设f1为60kHz,f2为15kHz,那么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是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采用S2为单位进行指示。首先确定控制信道的时域终点所在的长度为S2的符号,然后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距离该符号的偏移量,例如3个长度为S2的符号。
或者,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也可以体现为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S2和/或D2的数量。其中包含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可以为包含该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或搜索空间(SearchSpace)。
控制资源集是控制信道可能占用的一段时频资源范围,发射机在控制资源集内的某个时频资源上发送控制信道,接收机在控制资源集内的某个时频资源上接收控制信道。
搜索空间是接收机检索控制信道的时域范围。在某一时刻,接收机不需要在整个控制资源集内搜索控制信道,而可以根据一些限定条件,只在一个更小的范围内搜索,这就是搜索空间。搜索空间占用的时频资源是控制资源集一部分。
如图5所示,假设f1为15kHz,f2为60kHz,那么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是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采用S2为单位进行指示,例如从包含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的偏移量为10个长度为S2的符号。
这种方式无需直接指示衡量数据信道时域起点或终点的子载波间隔,两端直接基于数据信道所采用子载波间隔的参数集,节省了控制信令的开销。
实施例三、
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基于规则进行指示,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例如,该规则可以为取5G NR系统中各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基于最大子载波间隔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或时域终点。举个例子,假设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1,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2,基于max(f1,f2)的符号长度为S,基于max(f1,f2)的时隙长度为D,那么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以S和/或D为单位进行指示。
与实施例二中类似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可以体现为数据信道相对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S和/或D的数量。其中,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可以包括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所在的基于max(f1,f2)的符号或时隙。
或者,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或时域终点也可以体现为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S和/或D的数量。其中包含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可以为包含该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或搜索空间(Search Space)。
举个例子,如图6所示,假设f1为60kHz,f2为15kHz,那么数据信道的符号长度S2是控制信道的符号长度S1的4倍,在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时,基于max(f1,f2)即f1的符号长度S1为单位进行指示。首先确定控制信道的时域终点所在的长度为S1的符号,然后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距离该符号的偏移量,例如17个长度为S1的符号。这种方式中,相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基于f2的方式,终端不需要知道控制信道的时域终点位于哪个S2符号,进一步简化了终端的操作复杂度,且有助于实现更加灵活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实施例四、
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时隙采用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时隙长度的bitmap(比特图)进行指示。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时隙长度的bitmap指示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时隙。举个例子,假设控制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1,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为f2,基于f2的符号长度为S2,基于f2的时隙长度为D2,那么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采用基于S2的bitmap进行指示,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隙采用基于D2的bitmap进行指示。
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数据信道占用不连续时域资源的情况。如图7所示,可以采用一个bitmap指示数据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每个bit指示一个长度为S2的符号。假设数据信道占用第1、2、5、6、7、8、10个长度为S2的符号,因此可以采用bitmap为1100111101进行指示。可见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时域资源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可以择一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系统中最大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网络侧设备按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式确定并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述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后,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时域资源指示方式解析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方式并不限于5G NR系统,所有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均适用。
网络侧设备采用上述方式对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进行指示后,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就可以在指示的时域资源上进行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该数据信道可以是上行数据信道,也可以是下行数据信道。
以上是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的详述,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于第一设备的装置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指示传输单元00,还可以包括指示确定的单元10。
其中,指示确定单元10负责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提供给所述指示传输单元00进行发送。
指示传输单元00负责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置于第二设备的装置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指示传输单元00,还可以包括指示解析单元20。
其中,指示传输单元00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第一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指示解析单元20负责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对指示确定单元00接收到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数据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与方法实施例中类似的,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为终端设备。
装置实施例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对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和装置可以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编解码芯片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来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设备实现,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下操作:
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或者,
接收第一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另外,随着时间、技术的发展,介质含义越来越广泛,程序的传播途径不再受限于有形介质,还可以直接从网络下载等。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包括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包括: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时域长度,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以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取值;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以第一符号长度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以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所在的基于数据信道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或时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规则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规则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以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二符号长度为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二时隙长度为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以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采用数据信道相对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的时域位置的偏移量包含的第二符号长度和/或第二时隙长度的数量进行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包括:
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起点所在的基于所述最大子载波间隔的符号或时隙。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区域包括:
包含所述控制信道的控制资源集或搜索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采用基于第一符号长度的比特图bitmap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隙采用基于第一时隙长度的bitmap进行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不同的带宽分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5G NR系统。
15.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在终端侧,包括:
指示传输单元,用于在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网络设备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包括所述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一种,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包括: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和时域长度,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起点以第一符号长度和/或第一时隙长度为单位进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符号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符号长度,第一时隙长度为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的时隙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指示解析单元;
所述指示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指示解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子载波间隔信息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数据信道占用的时域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指示信息;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子载波间隔取值;
该时域资源指示信息所基于的规则指示信息,该规则基于多种子载波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基于数据信道采用的子载波间隔进行指示。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规则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多种子载波间隔中的最大子载波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符号采用基于第一符号长度的比特图bitmap进行指示;
所述数据信道所占用的时隙采用基于第一时隙长度的bitmap进行指示。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采用不同的带宽分段。
22.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设备,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权项所述方法中的操作。
23.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权项所述方法中的操作。
CN202010081171.7A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294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1171.7A CN111294956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8244 WO2018227428A1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202010081171.7A CN111294956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201780091685.7A CN110710316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685.7A Division CN110710316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56A CN111294956A (zh) 2020-06-16
CN111294956B true CN111294956B (zh) 2022-04-12

Family

ID=6465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1171.7A Active CN111294956B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N201780091685.7A Pending CN110710316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685.7A Pending CN110710316A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时域资源信息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 US11184891B2 (zh)
EP (2) EP3618552B1 (zh)
JP (1) JP7068351B2 (zh)
KR (3) KR20220054454A (zh)
CN (2) CN111294956B (zh)
AU (1) AU2017418901B2 (zh)
BR (1) BR112019026207A2 (zh)
CA (1) CA3064819C (zh)
ES (1) ES2898400T3 (zh)
IL (1) IL271023B2 (zh)
MX (1) MX2019014854A (zh)
PH (1) PH12019502647A1 (zh)
PL (1) PL3618552T3 (zh)
RU (1) RU2735616C1 (zh)
TW (1) TWI797131B (zh)
WO (1) WO2018227428A1 (zh)
ZA (1) ZA2019081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54454A (ko) 2017-06-14 2022-05-0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시간 도메인 자원 정보의 지시 방법과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6162906A (zh) * 2015-03-31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3628B2 (en) * 2005-08-22 2011-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ble pi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3628B2 (en) * 2009-06-11 2013-10-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reuse
KR101784189B1 (ko) * 2009-10-28 201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360864A1 (en)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2641353B1 (en) 2010-11-16 2015-0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37918B2 (en) 2011-10-29 2015-01-20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Efficient special subframe allocation
WO2014047927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EP2942888B1 (en) 2013-01-07 2018-08-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a downlink signal from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points by a user equipment and corresponding user equipment
CN104010375B (zh) * 2013-02-22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EP3017573A4 (en) * 2013-07-01 2017-04-05 NXP USA, Inc. Radio signal decoding and decoder
EP3840264A1 (en) * 2014-09-08 2021-06-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dci based reception
KR102377440B1 (ko) * 2014-09-26 2022-03-23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d2d) 통신에 대한 개선된 자원 할당
WO2016048212A1 (en) 2014-09-26 2016-03-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espectively, an indication of a subframe type
US10548129B2 (en) 2015-02-11 2020-01-28 Apple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CN106576023B (zh) * 2015-04-10 2020-06-02 北京花旺在线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ES2657365T3 (es) * 2015-04-17 2018-03-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eñalización del nivel de mejora de la cobertura y empaquetamiento eficiente de información del sistema MTC
US10038581B2 (en) 2015-06-01 2018-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KR20180026731A (ko) 2015-07-06 2018-03-13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리소스 할당
US20180331816A1 (en) 2015-09-01 2018-11-1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817722B (zh) * 2015-11-30 2020-04-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其信道测量方法
JP6666468B2 (ja) * 2016-05-13 2020-03-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複数ヌメロロジを有するマルチサブキャリアシステム
KR20170134238A (ko) 2016-05-27 2017-12-06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26382A1 (en) 2017-01-05 2018-07-1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JP7063914B2 (ja) 2017-03-24 2022-05-0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スロット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シグナリング
KR20220054454A (ko) 2017-06-14 2022-05-0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시간 도메인 자원 정보의 지시 방법과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6162906A (zh) * 2015-03-31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度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50A (zh) * 2016-09-30 2017-02-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709094 On Mixed Numerology;Ericsson;《3GPP》;20170519;正文第2-5节 *
R4-1705343 NR in-band mixed numerology requirements;Nokia;《3GPP》;2017051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8552B1 (en) 2021-10-06
IL271023A (en) 2020-01-30
WO2018227428A1 (zh) 2018-12-20
KR20220054454A (ko) 2022-05-02
AU2017418901A1 (en) 2019-12-12
IL271023B2 (en) 2023-12-01
MX2019014854A (es) 2020-02-12
TWI797131B (zh) 2023-04-01
PH12019502647A1 (en) 2020-07-13
TW201906362A (zh) 2019-02-01
JP2020529142A (ja) 2020-10-01
CN110710316A (zh) 2020-01-17
US20200163084A1 (en) 2020-05-21
CA3064819C (en) 2023-03-07
ZA201908105B (en) 2021-04-28
EP3618552A1 (en) 2020-03-04
KR20200016251A (ko) 2020-02-14
RU2735616C1 (ru) 2020-11-05
US20220070860A1 (en) 2022-03-03
CN111294956A (zh) 2020-06-16
BR112019026207A2 (pt) 2020-06-30
EP3618552A4 (en) 2020-04-29
CA3064819A1 (en) 2018-12-20
IL271023B1 (en) 2023-08-01
PL3618552T3 (pl) 2022-01-03
ES2898400T3 (es) 2022-03-07
JP7068351B2 (ja) 2022-05-16
KR20230150400A (ko) 2023-10-30
US11877269B2 (en) 2024-01-16
AU2017418901B2 (en) 2022-10-13
EP3952547A1 (en) 2022-02-09
US11184891B2 (en)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4516B (zh) 用于接收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设备
US116595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CN111148240B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EP3439393B1 (en)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resource indication system
EP3582570A1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service resource indication channel occup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66254B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254038B (zh) 通信方法与设备
US11877269B2 (en) Time-domain resourc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41091A1 (zh) 发送信息的方法、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359208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357274A1 (en) Pdu structures
CN111741533A (zh) 资源调度的指示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210881B (zh) 配置无线通信资源的方法、基站和通信装置
JP7291829B2 (ja) 時間領域リソース情報の指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09963264B (zh)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