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143A -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 Google Patents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143A
CN111294143A CN201910028421.8A CN201910028421A CN111294143A CN 111294143 A CN111294143 A CN 111294143A CN 201910028421 A CN201910028421 A CN 201910028421A CN 111294143 A CN111294143 A CN 111294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schs
soft combining
transmission nodes
dci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84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143B (zh
Inventor
蔡红亮
张飒
王化磊
王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84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本发明方案可以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Description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背景技术
在多点传输场景中,可以通过两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携带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分别调度来自两个传输节点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正常情况下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需要对每个接收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进行独立译码。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UE译码正确率,UE可以将PDSCH携带的相同TB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冗余版本进行软合并操作来获得追加合并(Chase Combining,CC)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或者增量冗余(IncrementalRedundancy,IR)HARQ译码增益。
然而,目前UE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的条件过于单一,导致译码失败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可以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可选的,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接收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可选的,所述DCI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和/或,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可选的,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根据确定结果,发送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可选的,所述DCI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和/或,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发送所述DCI。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发送所述DCI。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DSCH软合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指示信息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条件检查模块,适于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PDSCH软合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模块,适于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配置发送模块,适于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指示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进一步,基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置指示信息,有助于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采用单个HARQ实体进行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采用两个HARQ实体进行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PDSCH独立译码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理想状态下的PDSCH软合并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译码失败率较高的PDSCH软合并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合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多点协作传输技术。具体地,多点协作传输是指地理位置上分离的多个传输点,协同参与为一个终端的数据传输或者联合接收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结合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请求重传(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
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采用单个HARQ实体进行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采用两个HARQ实体进行传输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关于HARQ实体(entity),在每一个服务小区都会对应一个HARQ实体,在每一个HARQ实体下都会有N个独立的HARQ进程来调度每个服务小区的数据传输。
如图1所示,当两个传输节点属于一个服务小区,也就是说两个传输节点属于相同HARQ实体,共享N个HARQ进程;如图2所示,当两个传输节点属于不同服务小区,也就是说两个传输节点属于不同HARQ实体,这时候两个传输节点独立调度N个HARQ进程。
进一步地,ARQ机制采用丢弃数据包并请求重传的方式,虽然这些数据包无法被正确解码,但其中还是包含了有用的信息,如果丢弃了,这些有用的信息就丢失了。通过使用带软合并的HARQ(HARQ with soft combining),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包会保存在一个HARQ缓存器(buffer)中,并与后续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包进行合并,从而得到一个比单独解码更可靠的数据包,也即实现软合并的过程。然后对合并后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如果还是失败,则重复“请求重传,再进行软合并”的过程。
根据重传的比特信息与原始传输是否相同,带软合并的HARQ可以分为追加合并和增量冗余两类。追加合并中重传的比特信息与原始传输相同;增量冗余中重传的比特信息不需要与原始传输相同。在增量冗余中,每一次重传并不需要与初始传输相同。相反,会生成多个编码(coded)比特的集合,每个集合都携带相同的信息。当需要重传时,通常会传输与前一次不同的编码比特集合,接收端会把重传的数据与前一次传输的数据进行合并。每次重传的编码比特集合称为一个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参照图3,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PDSCH独立译码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具体地,在多点传输场景可以通两个PDCCH携带的DCI分别来调度两个节点的PDSCH,正常情况下UE需要对每个PDSCH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进行独立译码。
参照图4,图4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理想状态下的PDSCH软合并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具体地,当需要提高UE译码正确率时,例如URLLC业务,UE是有可能通过DCI域中“HARQ ID”字段来指示两个PDSCH,并且将两个进程ID相同的PDSCH携带的相同TB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冗余版本进行软合并操作来获得追加合并HARQ或者增量冗余HARQ译码增益。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采用独立译码,两个HARQ进程号可以不同,两个PDSCH的进程号也可以不同。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软合并,UE对HARQ进程号以及PDSCH进程号进行了判断,根据DCI中的HARQ进程号(Identification,ID),确定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进而只在HARQ进程号相等时进行软合并。
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当两个传输节点属于不同HARQ实体,这时候两个传输节点分别独立调度N个HARQ进程,两个TRP可能会使用相同HARQ进程去调度不同的数据,这时候即便HARQ进程号相同,UE也不能对来自两个TRP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
参照图5,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译码失败率较高的PDSCH软合并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具体地,当两个传输节点属于相同HARQ实体,分别使用相同HARQ ID来调度两个相同PDSCH的时候,虽然两个被调度的PDSCH HARQ ID相同,但是有可能是该PDSCH两个不同的码字。
或者,当两个传输节点属于相同HARQ实体,两个传输节点使用相同HARQ ID分别独立调度不同的PDSCH,这时候UE如果仅仅通过DCI域携带的HARQ进程号来判别合并与否的话,UE会误认为接收到的两个数据可以进行软合并操作,这时候就会导致译码失败。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具体实施中,HARQ软合并存在前提条件,并非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就能确保软合并操作成功。具体而言,两次数据传输还可以属于相同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来自两个传输节点的TB将传输块分为码块过程也可以一致,从而使得码块分割相同,两次PDSCH中对应的相同码块选取的基图(Base graph)也可以一致,从而使得两者采用的母码率相同,即循环缓存内携带的信息比特相同。当满足上述条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条件时,有助于在UE进行HARQ软合并操作时有效地提高成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指示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合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软合并方法可以用于基站,还可以包括步骤S61至步骤S62:
步骤S61: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步骤S62: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在步骤S61的具体实施中,UE通过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可以对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进行预判断,当基站指示不能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进行预判断时,UE可以放弃软合并操作,以有效地避免解码失败。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的步骤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进一步地,所述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
具体地,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中进行显示指示,告诉UE当前多端传输节点(multi-TRP)传输的两个PDSCH是否针对相同TB来进行传输,如果有相关配置,则说明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可以设置RRC配置了“PDSCH重复(Repetition)”指示,例如采用1比特进行指示,例如采用“1”表示重复,采用“0”表示不重复。当所述指示信息表示至少两个传输节点传输的两个PDSCH针对相同TB时,UE可以认为来自两个TRP的PDSCH属于相同TB,这时候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进一步地,所述DCI中可以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
具体地,可以在DCI域中添加1比特指示“传输块合并使能(TB combinationenable)”,例如采用“1”表示使能(Enable),采用“0”表示禁止(Disable)。更具体地,可以采用某种特定的DCI格式(Format)中携带该1比特信息,或者是通过RRC在DCI中配置该1比特。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两个PDCCH携带的DCI中均指示使能,则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更进一步地,所述DCI的数目可以为两个;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和/或,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对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CCH作进一步的限制,例如设置两个调度DCI应该属于相同CORESET,和/或当两个搜索空间,在相同监听时刻监听到PDCCH。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或者选取其中一个均可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CCH作进一步限制,可以提高UE根据基站指示对能否进行软合并进行预判断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DCI。
具体地,所述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的步骤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通过特定的DCI格式来进行隐性指示,比如使用DCI格式I来调度URLLC下的多传输节点传输,如果两个PDSCH被调度的DCI都采用指定的相同DCIformat,则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DCI。
具体地,所述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的步骤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通过特定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加扰方式来进行隐性指示,比如采用A-RNTI加扰的DCI来进行指示,如果调度两个PDSCH的DCI均采用了某种指定的RNTI加扰方式,则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置指示信息,有助于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度。
需要指出的是,还可以选取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进行联合指示,也即UE可以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信息进行预判断,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信息均指示为基站认为UE可以进行软合并操作时,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结合特定的DCI format格式以及特定的RNTI加扰方式来进行隐性指示,当配置预设的DCI format结合预设的RNTI加扰的时候,UE则认为属于PDSCH repetition操作,并且只有当调度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DCI都满足该条件的时候,UE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例如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
在步骤S62的具体实施中,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UE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项条件可以为:从所述基站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具体地,UE接收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满足预设的时间限制,例如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需要指出的是,当传输节点的数目大于2时,可以设置来自全部传输节点的PDSCH中,最早的PDSCH与最晚的PDSCH时间差在所述预设时长内。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可以设置所述预设时长为一个时隙(Slot)或预设数目个时隙。
具体地,可以在RRC信令中添加“多TRP的URLLC定时限制(URLLC timingrestriction for multi TRP)”,或者是通过标准规定,来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在具体实施中,第二项条件可以为: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
具体地,可以设置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通过DCI“HARQID”字段中指示,只有当调度两个PDSCH HARQ ID相同才能进行合并。
需要指出的是,至少两个传输节点(Transmission and Receive Point,TRP)使用相同HARQ ID前提条件是当两个TRP在闲置的HARQ进程中,存在相同的HARQ进程ID,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当前调度一个URLLC业务,这时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希望通过相同HARQ进程去承载相同的PDSCH,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可用HARQ进程分别为{1,2,3,4}和{6,7,8},这时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节点可用HARQ进程没有交集,这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进行完善。比如设置TRP1为主TRP,TRP2为辅TRP,如果TRP2没有相同进程来共同传输PDSCH,这时候TRP2可以强行采用TRP1调度的HARQ进程进行传输,但是这时候如果合并译码失败,UE只能将错误的软比特信息放置在TRP 1对应的缓存中。
在具体实施中,第三项条件可以为:所述DCI中的新数据指示(New DataIndicator,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
具体地,可以设置为当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携带的码字都指示新传指示时,UE可以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当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其中一个携带的码字指示新传,另一个携带的码字指示重传时,UE不可以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当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携带的码字都指示重传时,如果对应的新传做了合并,则重传也需要进行软合并。
在具体实施中,第四项条件可以为: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具体地,当两个TB选择了相同的基图时,有助于保证两个TB的循环缓存器(buffer)中携带的比特信息相同,此时初传和重传选取的基图相同,有利于提高软合并的成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条件成立的越多,UE进行软合并的成功率就越高。
需要指出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两个HARQ实体场景,还是一个HARQ实体场景不做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合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另一种软合并方法可以用于基站,可以包括步骤S71至步骤S72:
步骤S71: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步骤S72: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使用户终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根据确定结果,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更进一步地,所述DCI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和/或,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DCI;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发送所述DCI。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信息可以为所述DCI;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发送所述DCI。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置指示信息,有助于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度。
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软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合并装置可以用于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
指示信息接收模块81,适于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条件检查模块82,适于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从基站接收指示信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关于该PDSCH软合并装置的原理、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及图6示出的关于PDSCH软合并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软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另一种软合并装置可以用于基站,还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91,适于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配置发送模块92,适于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向用户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以使用户终端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能够进行PDSCH软合并,然后再检查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可以利用基站的指示信息提高是否进行PDSCH软合并的初始判断准确性,进而有机会采用更多的条件判断PDSCH软合并的可实现性,有助于使UE更加顺利地完成来自多个传输节点数据软合并,并且更加成功地完成译码过程,从而提高通信可靠性。
关于该PDSCH软合并装置的原理、具体实现和有益效果请参照前文及图7示出的关于PDSCH软合并方法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6示出的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或者图7示出的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非挥发性存储器(non-volatile)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光盘、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6示出的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7示出的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所述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服务器、云平台等设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
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
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
接收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的数目为两个;
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
和/或,
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
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
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
所述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包括:
接收所述DCI,如果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则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6.一种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HARQ进程号相等;
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
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根据确定结果,发送高层信令或所述DCI,所述高层信令或所述DCI中包含有所述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的数目为两个;
其中,两个DCI属于相同的控制资源集,
和/或,
用于分别承载所述两个DCI的PDCCH在相同的监听时刻被监听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
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具有相同的预设格式;
发送所述DCI。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DSCH软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DCI;
所述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用户终端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则配置所述DCI采用相同的预设RNTI加扰方式;
发送所述DCI。
11.一种PDSCH软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指示信息接收模块,适于接收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条件检查模块,适于当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接收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
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
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12.一种PDSCH软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模块,适于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配置发送模块,适于根据确定结果,配置并发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在确定能够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时,检查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是否成立,并在成立时对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进行软合并:
发送的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时间差在预设时长内;
所述DCI中的HARQ进程号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进程号相等;
所述DCI中的NDI字段指示所述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承载的码字均属于新传或均属于重传;
所述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的基图相同;
其中,所述DCI的数目为至少两个,且分别用于指示后续收到的来自至少两个传输节点的PDSCH。
1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或者执行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用户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PDSCH软合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28421.8A 2019-01-11 2019-01-11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Active CN111294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421.8A CN111294143B (zh) 2019-01-11 2019-01-11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8421.8A CN111294143B (zh) 2019-01-11 2019-01-11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143A true CN111294143A (zh) 2020-06-16
CN111294143B CN111294143B (zh) 2022-11-25

Family

ID=7102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8421.8A Active CN111294143B (zh) 2019-01-11 2019-01-11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41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518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087099A (zh) * 2022-08-19 2022-09-20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信道的增强接收装置和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688A (zh) * 2005-11-04 2006-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软合并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841407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88595A (zh) * 2010-06-29 2010-11-17 北京邮电大学 组播广播单频网中的多小区信号的选择与软合并方法
CN102238621A (zh) * 2010-04-29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公共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48407A (zh) * 2011-03-23 2014-0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单一和多集群传输的资源分配
CN104662829A (zh) * 2013-02-19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1688A (zh) * 2005-11-04 2006-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软合并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1841407A (zh) * 2009-03-17 2010-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621A (zh) * 2010-04-29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公共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88595A (zh) * 2010-06-29 2010-11-17 北京邮电大学 组播广播单频网中的多小区信号的选择与软合并方法
CN103548407A (zh) * 2011-03-23 2014-0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单一和多集群传输的资源分配
CN104662829A (zh) * 2013-02-19 2015-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7518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087099A (zh) * 2022-08-19 2022-09-20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信道的增强接收装置和方法
CN115087099B (zh) * 2022-08-19 2022-11-15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信道的增强接收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143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173B (zh) 一种半持续调度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KR10251327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212036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876204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数据调度方法
US8386876B2 (en)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redundancy versions on different degrees of freedom
EP3526920B1 (en)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a syste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TWI733667B (zh) 在存取點與行動終端機之間使用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之無線通訊測試之方法
WO2016070790A1 (zh) 一种harq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631950B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229948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20506594A (ja) 上りリンク・チャネル電力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7045138A1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9154126A1 (zh) 反馈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4866204A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JP7102511B2 (ja) データのフィードバック、送信、受信方法及び装置、受信機器、送信機器
US2019035642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1292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294143B (zh)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JP2022046754A (ja) チャネル符号化に用いるユーザー装置、基地局における方法及び装置
TW201943308A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EP3614597B1 (en) Data feedback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802868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79579A (zh) 一种大数据包传输方法和系统
EP3468077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1558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ack-only reporting in rrc idle and inactive st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