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141B -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141B
CN111294141B CN201811503889.XA CN201811503889A CN111294141B CN 111294141 B CN111294141 B CN 111294141B CN 201811503889 A CN201811503889 A CN 201811503889A CN 111294141 B CN111294141 B CN 111294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ata
terminal devic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nod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38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141A (zh
Inventor
李俊超
唐浩
周国华
唐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038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1B/zh
Priority to EP19895466.1A priority patent/EP388652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7046 priority patent/WO20201193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1A/zh
Priority to US17/342,930 priority patent/US1190953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终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鲁棒性。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指示信息触发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工厂应运而生,其中,智能工厂有以下特点:极密的网络部署,比如基站与基站之间的间距可以达到20m;较大的发射功率,比如基站发射功率可以达到24dBm每20MHz,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可以达到23dBm;较重的网络负载,比如激活的终端设备数多,数据包较大;低时延高可靠业务传输需求,比如智能工厂的数据传输具有低时延高可靠传输需求的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ultra-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URLLC)业务。
由于智能工厂环境的影响,比如机械臂、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vehicle,AGV)等设备的移动性,往往会导致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会因为衰落、遮挡等原因而产生的中断,从而导致了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鲁棒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终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错误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一方面可见,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请求从第二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二方面可见,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在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由第三方面可见,第一节点设备通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第二节点设备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因此,第三方面,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第四方面可见,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后,可以通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请求从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节点设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五方面可见,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指示节点设备无需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提高了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ACK。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第六方面可见,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不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使得节点设备在配置至少两个小区传输第一数据的同时,可以降低小区之间的干扰,也提高了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所述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ACK。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由第七方面可见,在第二节点设备配置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数据,在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第二节点设备不在第二小区传输第一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提高了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至少一条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发送所述第二数据。由第八方面可见,终端设备通过向至少两个小区发送第二数据的调度请求,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从而提高了传输SR对应的数据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为在第二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由第九方面可见,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两个小区发送第二数据的调度请求,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所述DCI。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为在第一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或者,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并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CI,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发送所述DCI,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由第十方面可见,终端设备通过至少两个小区发送第二数据的调度请求,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和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接收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对应;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在所第二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的参数;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由第十一方面可见,节点设备通过至少两个小区接收第二数据的调度请求,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载波带宽的第一配置参数,所述载波宽带为传输第一数据的载波带宽,所述载波带宽预置至少两套配置参数,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含于所述至少两套配置参数;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由第十二方面可见,在载波带宽中预置至少两套配置参数,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的业务类型从至少两套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数据对应的配置参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载波带宽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参数使用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处理数据,从而满足不同业务对数据传输的不同需求。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控制信道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重传方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错误;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错误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重传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正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至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节点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第一节点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第二节点设备行为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终端设备侧进行的处理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节点设备侧进行的处理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一节点设备侧进行的处理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节点设备侧进行的处理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所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终端设备;以及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一方面以及第十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节点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八方面以及第八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二方面以及第十二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九方面以及第九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第一节点设备;以及用于执行上述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或第十方面以及第十方面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的第二节点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配置至少两个小区,其中,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节点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触发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使得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发送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终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示意图包括终端设备101和节点设备102。其中,节点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1可以在第一小区、第二小区以及第N小区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节点设备102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与终端设备101进行通信作为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102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101通信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101通信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节点设备102作为网络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应用场景示意图包括终端设备101、第一节点设备201、第二节点设备202、以及第N节点设备203。其中。第一节点设备201可以通过第一小区与终端设备101进行通信,第二节点设备202可以通过第二小区与终端设备101进行通信,第N节点设备203可以通过第N小区与终端设备101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终端设备101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一节点设备201进行通信以及终端设备101通过第二小区和第二节点设备202进行通信作为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图2所对应的第一节点设备201和第二节点设备202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101通信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第一节点设备201可以作为网络设备,第二节点设备202作为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第一节点设备201作为终端设备,第二节点设备202作为网络设备。还可以是第一节点设备201作为终端设备,第二节点设备202作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第一节点设备201和第二节点设备202为网络设备作为例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图1和图2所对应的终端设备101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图1的节点设备102,以及图2的第一节点设备201和第二节点设备202作为网络设备时,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101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网络的基站(gNodeB,或,gN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可以是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初传的数据,也可以是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重传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当节点设备作为基站时,第一数据为下行数据,当节点设备作为终端设备时,第一数据为副链路(sidelink)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副链路也可以被称为边链路或旁链路。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通信,即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需指出,PCell是UE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的小区,或进行RRC连接重建的小区,或是在切换过程中指定的小区,PCell负责与UE之间的RRC通信。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的RRC通信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与节点设备建立RRC连接后所进行的通信。
302、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数据是否错误,若是,则执行步骤303至步骤307,若否,则执行步骤308至步骤311。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并确定第一数据是否接收错误。当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数据错误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3至步骤307,当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的第一数据正确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8至步骤311。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数据是否接收错误。例如,当第一数据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错误,从而执行步骤303至步骤307;当第一数据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正确,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8至步骤311。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没有接收到第一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303、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是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进行联合传输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也可以是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还可以是其他的指示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的通信可以是RRC通信,也可以不是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为第二Pcell,第二小区也可以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需指出,Scell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SCell与UE之间不存在RRC通信或RRC连接。
304、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其中,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才会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也就说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会检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降低了终端设备盲检控制信道的能耗,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305、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时,第三数据为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承载的控制数据。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时,第三数据为业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用于终端设备在下行共享信道接收第三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承载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
可选地,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
其中,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可以是指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对应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为相同的第一TB。
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也可以是指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对应相同的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相同的HARQ进程确定第一数据和第三数据对应相同的第一TB,并将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合并,从而可以提高解调性能。
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也可以是指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分别对应的TB为第一TB经过信道编码后的不同冗余版本;例如,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为第一TB的基本数据,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为第一TB的第一冗余数据。
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还可以是指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和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对应相同的数据包。
306、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二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重传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否定应答(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也可以是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还可以是其他的指示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07、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其中,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和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分别对应的TB可以为第二TB经过信道编码后的不同冗余版本;例如,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为第二TB的基本数据,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二TB的冗余数据。
可选地,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其中,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可以是指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TB相同。
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也可以是指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对应相同的HARQ进程,从而终端设备根据相同的HARQ进程确定第一数据和第三数据对应相同的第一TB,并将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与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合并,以提高解调性能。
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还可以是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和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分别对应的TB为第一TB经过信道编码后的不同冗余版本;例如,例如,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为第一TB的基本数据,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为第一TB的第二冗余数据,其中,第二冗余数据与第一冗余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还可以是指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和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对应相同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306-步骤307为可选步骤,即可以执行步骤306和步骤307,也可以不执行步骤306和步骤307。本实施例还可以先执行步骤303-步骤305,再执行步骤306-步骤307;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06-步骤307,再执行步骤303-步骤305;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306-步骤307与步骤303-步骤305。
308、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可以基于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的信号质量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例如,当第一数据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也可以是其他的指示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8为可选步骤,即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正确,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309、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方式一: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可以是指节点设备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例如可以是下述情况中的一种:
情况1-1: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并未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也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1-2: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过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1-3: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正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方式二:在第一时刻之前,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则节点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且在到达第一时刻时节点设备也可以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第一时刻可以是预定义或配置的。其中,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是指节点设备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例如可以是下述情况中的一种:
情况2-1: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该节点设备并未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后,也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2-2: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过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2-3: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正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第一时刻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可选地,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310、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正确并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四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ACK,也可以是其他的指示信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11、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三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可以是指节点设备不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例如可以是下述情况中的一种:
情况3-1: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并未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也不会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3-2: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过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3-3: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正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节点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步骤308-步骤311为可选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当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308-步骤311。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308-步骤309,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10-步骤311,也可以先执行步骤310-步骤311,在执行步骤308-步骤309,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308-步骤309和步骤310-步骤311,此处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配置至少两个小区,其中,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节点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触发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从而使得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发送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的步骤401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1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1,此处不再赘述。
402、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是否错误,若否,则执行步骤403至404,若是,则执行步骤405至步骤410。
本实施例的步骤402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2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2,此处不再赘述。
403、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及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以及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四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的通信可以是RRC通信,也可以不是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为第二Pcell,第二小区也可以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需指出,Scell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SCell与UE之间不存在RRC通信或RRC连接。
404、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和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可以是指节点设备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例如可以是下述情况中的一种:
情况4-1: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并未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也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4-2: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过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情况4-3: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该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正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节点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11中的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节点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405、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进行联合传输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05为可选步骤,即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错误,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406、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错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其中,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错误之后,终端设备才会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也就说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之前不会检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降低了终端设备盲检控制信道的能耗,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407、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方式一:在第二时刻之前,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则节点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并在到达第二时刻时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第二时刻可以是预定义或者配置的。
方式二:当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时,节点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并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具体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时,第三数据为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数据。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时,第三数据为业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用于终端设备在下行共享信道接收第三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承载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可选地,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即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
其中,步骤407中的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前述图3对应实施例的步骤305中所描述的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具体请参考步骤305。
408、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二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重传第一数据。
409、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四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四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第四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410、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和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分别对应的TB可以为第二TB经过信道编码后的不同冗余版本;例如,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为第二TB的基本数据,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二TB的冗余数据。
可选地,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即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为第一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10中的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前述图3对应实施例的步骤307中所描述的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具体请参考步骤307。
本实施例中,步骤405-步骤410为可选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当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405-步骤410。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405-步骤407,再执行步骤408-步骤410,先执行步骤408-步骤410,在执行步骤405-步骤407,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405-步骤407和步骤408-步骤410,此处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配置至少两个小区,其中,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节点设备在第二预置时刻之前在第二小区没有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或者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则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在节点设备预置的第二预置时刻触发节点设备在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数据,从而使得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发送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或者在第二预置时刻之前,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1、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在步骤501中,第一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1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1,此处不再赘述。
502、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是否错误,若是,则执行步骤503至步骤508,若否,则执行步骤509至步骤512。
本实施例的步骤502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2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2,此处不再赘述。
503、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进行联合传输第一数据。
本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与第二节点设备进行的通信可以是RRC通信,也可以不是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为第二Pcell,第二小区也可以为SCell。需指出,Scell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SCell与UE之间不存在RRC通信或RRC连接。
504、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其中,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为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才会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也就说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会检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降低了终端设备盲检控制信道的能耗,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505、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第一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空口消息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该第三数据为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例如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光纤连接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的同时,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在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前,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还可以在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之后,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步骤505为可选步骤,当第一节点设备与第二节点设备之间的数据链路backhaul为非理想backhaul,第一节点设备执行步骤505。
506、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本实施步骤506中第二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5中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507、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二指示信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重传第一数据。
508、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步骤508中,第一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7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7,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步骤507-步骤508为可选步骤,即可以执行步骤507-步骤508,也可以不执行步骤507-步骤508。本实施例中可以先执行步骤503-步骤506,再执行步骤507-步骤508,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07-步骤508,再执行步骤503-步骤506,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503-步骤506和步骤507-步骤508,此处不限定。
509、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在步骤509中,第二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8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8,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9为可选步骤,即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510、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步骤510中,第二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9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9,此处不再赘述。
511、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正确并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四指示信息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512、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步骤512中,第一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11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11,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步骤509-步骤512为可选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当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509-步骤512。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509-步骤510,再执行步骤511-步骤51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511-步骤512,再执行步骤509-步骤510,还可以同时执行步骤509-步骤510和步骤511-步骤512,此处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关联至少两个节点设备,其中,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二节点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触发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1、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在步骤601中,第一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1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10,此处不再赘述。
602、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是否错误,若否,则执行步骤603至步骤606,若是,则执行步骤607至步骤613。
本实施例的步骤602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02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02,此处不再赘述。
603、终端设备向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的通信可以是RRC通信,也可以不是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为第二Pcell,第二小区也可以为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需指出,Scell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SCell与UE之间不存在RRC通信或RRC连接。
604、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第二节点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成功,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与前述图4对应的步骤404中的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二节点设备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即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605、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也可以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四指示信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也可以是指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606、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第二节点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成功,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与前述图3对应的步骤311中的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节点设备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第一数据,即第一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四指示信息停止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执行步骤603-步骤604,再执行步骤605-步骤606,也可以先执行步骤605-步骤606,再执行步骤603-步骤604,还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603-步骤604和步骤605-步骤606,此处不做限定。
607、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请求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进行联合传输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07为可选步骤,即终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数据错误,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608、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错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其中,该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为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接收错误之后,终端设备才会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也就说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之前不会检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降低了终端设备盲检控制信道的能耗,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609、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的步骤609与前述图5对应的步骤505类似,具体请参考图5的步骤505,此处不再赘述。
610、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方式一:在第二时刻之前,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则第二节点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并在到达第二时刻时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其中,第二时刻可以是预定义或者配置的。
方式二:当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时,第二节点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错误并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具体地,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时,第三数据为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的控制数据。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也可以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上,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数据承载在下行共享信道时,第三数据为业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用于终端设备在下行共享信道接收第三数据所使用的参数承载于第一下行控制信道中。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可选地,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即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10中的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与前述图3对应实施例的步骤305中所描述的在第二小区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对应在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数据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具体请参考步骤305。
611、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也可以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可以为第一数据,也就说第二指示信息请求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重传第一数据。
612、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四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四下行控制信道。其中,第四下行控制信道为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的控制信道。
613、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
在步骤613中,第一节点设备所执行的动作与前述图4对应的步骤410的节点设备执行的动作类似,具体请参考图3的步骤310,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步骤607-步骤613为可选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当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终端设备执行步骤607-步骤613。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先执行步骤607-步骤610,在执行步骤611步骤61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611步骤613,在执行步骤607-步骤610,还可以是同时执行步骤607-步骤613和步骤611步骤613,此处不限定。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关联至少两个节点设备,其中,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预置时刻之前没有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第四指示信息或者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则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在第二节点设备预置的第二预置时刻触发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数据,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三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或者在第二预置时刻之前,不会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701、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SR和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
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数据之前,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其中,第一SR用于请求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第二SR用于请求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仅以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发送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SR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在更多小区发送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SR,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节点设备作为基站时,第二数据为上行数据,当节点设备作为终端设备时,第二数据为sidelink数据。
本实施例中,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二SR的资源对应。下面对于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二SR的资源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描述。
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可以是指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索引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索引之间具有预定义或配置的关系。举例而言,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被配置了N1个可以用于发送第一SR的候选资源,其索引X为0至N1-1;终端在第二小区被配置了N2个可以用于发送第二SR的候选资源,其索引Y为0至N2-1。当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索引X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索引Y之间满足预定义或配置的关系,例如,满足X=Y+K或X=Y-K时,则表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SR和第二SR请求调度的都是第二数据,对应地预定义或配置的K的取值可以为-N2+1至N1-1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可以是满足X=Y*K,对应地,预定义或配置的K可以为任意正整数。
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也可以是指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频域位置F1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频域位置F2之间具有预定义或配置的关系。例如,满足F1=F2+ΔF或F1=F2-ΔF,ΔF任意整数的子载波且ΔF为预定义或配置,则表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SR和第二SR请求调度的都是第二数据。可选地,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频域位置F1可以是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最低子载波的位置、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或最高子载波的位置,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频域位置F2可以是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最低子载波的位置、中心子载波的位置或最高子载波的位置。
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还可以是指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的时域偏移Offset1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的时域偏移Offset2之间具有预定义或配置的关系。例如,Offset1=Offset2+ΔOffset或Offset1=Offset2-ΔOffset,且ΔOffset整数个传输时隙或传输符号且ΔOffset为预定义或者配置,则表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SR和第二SR请求调度的都是第二数据。具体地,当第一SR的周期和第二SR的周期相等且都大于或等于1个时隙时,第一SR传输机会(transmission occasion)所在系统帧nf,1中的时隙ns,f,1满足(nf,1·Nslot+ns,f,1–Offset1)mod P1=0,第二SR传输机会(transmissionoccasion)所在系统帧nf,2中的时隙ns,f,2满足(nf,2·Nslot+ns,f,2–Offset2)mod P2=0,则表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SR和第二SR请求调度的都是第二数据;特别地,当P1和P2相等且都等于1个时隙时,有Offset1或Offset2等于0;当P1和P2相等且都小于1个时隙时,第一SR的传输起始符号l1满足(l1–Offset1mod P1)mod P1=0,第二SR的传输起始符号l2满足(l2–Offset2mod P1)mod P2=0,则表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SR和第二SR请求调度的都是第二数据,其中,Nslot为一个系统帧所包括的时隙数,P1为第一SR的周期,P2为第二SR的周期。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一小区为第一PCell;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是第二Pcel;终端设备也可以不通过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二小区也可以是SCell。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与节点设备进行的RRC通信可以是指终端设备与节点设备建立RRC连接后进行的通信。
702、终端设备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在第二小区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第二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的控制信道,第三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DCI的控制信道。
703、节点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节点设备在收到第一SR和第二SR之后,节点设备根据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R和第二SR用于请求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节点设备可以在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也可以在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DCI,还可以在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其中,该DCI用于终端设备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比如,HARQ信息和功率控制等参数。
704、终端设备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终端设备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DCI之后,终端设备根据DCI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也可以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还可以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使得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R和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两个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SR,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从而可以提高传输第二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01、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
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数据之前,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其中,第一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
802、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的同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其中,第一SR和第二SR都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仅以向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SR为例进行说明,还可以向更多的节点设备发送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SR,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二SR的资源对应。其中,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二SR的资源的对应关系与前述图7的步骤701所描述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一小区为第一PCell;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二小区可以是第二Pcel;终端设备也可以不通过第二小区与节点设备进行RRC通信,即第二小区也可以是SCell。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执行步骤801和步骤80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801再执行步骤802,或者先执行步骤802再执行步骤801,此处不做限定。
803、终端设备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其中,第二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DCI的控制信道,第三下行控制信道为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DCI的控制信道。
804、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到第一SR之后,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其中,DCI与第二数据对应,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比如,HARQ信息和功率控制等参数。
805、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其中,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也就说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第二节点设备无需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之前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之后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还可以在向终端设备发送DCI的同时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805为可选步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执行步骤805,也可以不执行步骤805。
806、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当第二节点设备确定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后,第二节点设备不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其中,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具体地,在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第二SR之后,第二节点设备根据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节点设备第二SR的资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R和第二SR均用于请求第二数据,当第一节点设备根据第一SR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后,第二节点设备不再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之后,不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
807、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DCI并根据DCI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还可以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和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使得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R和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向至少两个节点设备发送SR,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从而可以提高传输第二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基于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示意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901、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
902、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
903、终端设备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本实施例中,步骤901至步骤903与前述图8对应实施例的步骤801至803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904、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到第二SR并通过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DCI,第三下行控制信道为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DCI的控制信道。其中,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比如,HARQ信息和功率控制等参数。
905、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终端设备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DCI并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还可以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一SR和在第二小区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使得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关系确定第一SR和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向至少两个节点设备发送SR,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从而可以提高传输第二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流程性示意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01、节点设备配置参数。
节点设备根据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比如,节点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的业务类型对应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该服务质量可以对应传输鲁棒性或传输时延需求等。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至少为终端设备配置至少两套配置参数,比如,用于传输第一业务的载波带宽配置第一配置参数,用于传输第二业务的载波带宽配置第二配置参数。其中,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有一种不同。比如,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不同于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参数也可以对应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第二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本实施例中以及后续实施例中仅以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第二配置参数对应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终端设备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控制信道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的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控制信道参数中至少有一种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标识至少包括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数据信道参数至少包括资源块组(resourceblockgroup,RBG)表格、时域资源分配表格、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表格和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CQI)表格,控制信道参数至少包括DCI格式。也就说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分别对应的RNTI、DCI格式、RBG表格、时域资源分配表格、MCS表格、CQI表格中至少有一种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节点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用于传输第一数据的配置参数。例如,节点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对应的业务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配置参数。
10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参数。
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获取第一配置参数,其中,第一配置参数为传输第一数据的配置参数,第一配置参数指示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该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控制信道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1003、终端设备从第一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设备从获取的第一配置参数中确定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和控制信道参数并根据其中的至少一种参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仅以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和控制信道参数中的一种参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分别以DCI格式作为控制信道参数,以RNTI作为终端设备标识,以及以MCS表格、RBG配置表格、时域资源分配表格和CQI表格作为数据控制信道为例分别对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进行描述。
一、控制信道参数为DCI格式。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格式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不同DCI格式可以是DCI的载荷不同,也可以是DCI中包括的比特域不同,也可以是DCI包括的相同比特域但占用不同比特数。
具体地,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包括的比特域数与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包括的比特域数不同,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格式包括的比特域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
对于DCI包括的比特域,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DCI格式中比特域的取值范围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比特域的取值范围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该比特域取值的取值范围。其中,比特域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指比特域中比特数量的取值范围,比特域的取值范围也可以是指比特域中比特表示的取值的取值范围。
对于DCI包括的比特数,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DCI包括的比特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用于频域调度、时域调度、和/或MCS指示的比特域的比特数小于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对应的DCI格式中用于频域调度、时域调度、和/或MCS指示的比特域的比特数。
二、控制信道参数为RNTI类型。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RNTI类型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具体地,终端设备在获取DCI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不同RNTI检测DCI,并确定检测得到DCI所对应的RNTI,然后终端设备根据检测得到DCI所对应的RNTI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
例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对应新定义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ew C-RNTI)、新定义的预先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ew CS-RNTI)、新定义的半永久性信道状态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new SP-CSI-RNTI)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对应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NTI,C-RNTI)、预先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ing RNTI,CS-RNTI)、半永久性信道状态信息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emi-persistent channelstateinformation RNTI,SP-CSI-RNTI)中的一种或多种。
三、数据信道参数为RBG配置表格。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RBG配置表格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例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对应的第一RBG配置表格中的RBG大于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对应的第二RBG配置表格中的RBG。比如,可以是第一RBG配置表格中的最小RBG大于第二RBG配置表格中的最大RBG,也可以是可以是第一RBG配置表格中的最大RBG大于第二RBG配置表格中的最大RBG,此处不做限定。通过RBG配置表格中的RBG的大小使得终端设备可以从RBG配置表格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RBG配置表格中配置大于预设阈值的RBG,使得在传输相同数据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传输第一数据需要的符号数,从而降低了第一数据传输时延,并降低的调度第一数据的DCI载荷大小,提高DCI传输的鲁棒性,以及降低解析DCI的开销。
四、数据信道参数为时域资源分配表格。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具体的,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配置的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的最大行数或者最大列数可以是不同,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的最大行数或者最大列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例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可以配置的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的行数最大为4行,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可以配置的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的行数最大为16行。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配置少于预设阈值的行数的时域资源分配表格,可以降低调度第一数据的DCI载荷大小,提高DCI传输的鲁棒性,以及降低解析DCI的开销。
五、数据信道参数为MCS表格。
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MCS表格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具体地,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的最大行数或最大列数可以是不同的,即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MCS表格的最大行数或最大列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例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的行数最大为4行,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的行数最大为16行。
可选地,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也可以是不同,其中,目标码率可以为最大码率或者最小码率。即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MCS表格的目标码率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为第一码率,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第二码率。
可选地,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最高调制阶数也可以是不同。即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MCS表格中支持的最高调制阶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最高调制阶数为第一调制阶数,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最高调制阶数为第二调制阶数。
本实施例中,在MCS表格中配置低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码率,可以提高第一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抗干扰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传输鲁棒性。此外,通过配置小于预设阈值的行数的MCS表格,可以降低调度第一数据的DCI载荷大小,提高DCI传输的鲁棒性,以及降低通信设备解析DCI的开销。
六、数据信道参数为CQI表格。
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CQI表格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具体地,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配置的CQI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可以是不同,其中,目标码率可以为最大码率或者最小码率。即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CQI表格的目标码率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比如,第一数据的第一传输小区、第一重传方式和第一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为第三码率,第一数据的第二传输小区、第二重传方式和第二反馈方式配置的MCS表格中支持的目标码率第四码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MCS表格配置低于预设阈值的目标码率,可以提高第一数据传输过程中抗干扰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传输鲁棒性。
下面对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数据的重传方式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第一数据在第二小区的传输,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
第一数据的反馈方式包括:当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第一数据在第二小区的传输。
第一数据的反馈方式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的传输。
第一数据的重传方式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第一数据在第二小区的传输;终端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接收第一数据。
第一数据的反馈方式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第一数据在第二小区的传输。
第一数据的反馈方式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的传输。
1004、终端设备设备执行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的操作。
终端设备执行第一配置参数对应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的操作与前述图3、图4、图5或图6对应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根据业务的业务类型为终端设备配置参数,其中,不同的业务可以配置不同的配置参数,不同的配置参数对应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载波带宽的配置参数确定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为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参数,从而实现了不同的业务可以对应不同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满足不同业务对数据传输的不同需求。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10包括:
处理单元1101,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发送单元1102,用于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接收单元1103,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110还包括监测单元1104,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11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101在处理单元1101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时向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接收单元1103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指示信息触发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110发送数据,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接收数据,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此外,监测单元1104在发送单元1101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不在第二小区监测第一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终端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节点设备120包括:
发送单元1201,用于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接收单元1202,用于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1201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12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发送单元1201还用于在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201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以及在接收单元1202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发送单元1201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节点设备120在收到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一节点设备130包括:
发送单元1301,用于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所述发送单元1301还用于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在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130还包括接收单元1302,所述接收单元1302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发送单元13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NACK或SR。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301可以向终端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第二节点设备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在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130可以通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使得第二节点设备在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二节点设备140包括:
接收单元1401,用于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发送单元1402,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14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节点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调度请求SR。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4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单元1402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140在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并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错误地接收第一数据时才在第二小区向终端数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传输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二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50包括:
处理单元1501,用于确定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发送单元1502,用于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停止单元1503,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停止单元1503还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15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所述停止单元1503还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502在处理单元1501确定第一数据接收正确时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停止单元1503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50可以通过在第二小区发送指示信息,从而可以指示节点设备停止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在备份两个小区发送第一数据的同时,保证了频谱资源的效率和降低了小区间的干扰。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终端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节点设备160包括:
发送单元1601,用于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接收单元1602,用于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停止单元1603,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16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所述停止单元1603还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单元1602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之后,停止单元1603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因此,本实施例节点设备160在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不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在节点设备配置至少两个小区传输第一数据的同时,可以降低小区之间的干扰,也提高了频谱资源的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二节点设备170包括:
接收单元1701,用于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正确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停止单元1702,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节点设备170配置第二小区为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数据,第二节点设备170的接收单元1701在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停止单元1702停止在第二小区传输第二数据,降低了小区之间的干扰,也提高了频谱资源的使用效率。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二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180包括:
发送单元1801,用于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
监测单元1802,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接收单元1803,用于在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至少一条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
所述发送单元1801还用于根据所述DCI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801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二SR,其中,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80通过至少两个两个小区发送第二数据的调度请求,提高了传输SR的鲁棒性,从而可以提高传输第一SR对应的第二数据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终端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一节点设备190包括:
接收单元1901,用于在第一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为在第二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
发送单元1902,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
所述接收单元19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1902还用于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所述DCI。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901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节点设备190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从而使得第二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二SR时不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从而可以节省频谱资源。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0,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二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第二节点设备200包括:接收单元2001,发送单元2002或者停止单元2003;
所述接收单元2001,用于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为在第一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发送第二数据的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2002,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或者,所述接收单元2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所述停止单元2003用于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DCI。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2001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单元2001接收到第五指示信息之后,停止单元2003停止在第二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200可以根据第五指示信息确定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并在接收到第二SR不向终端设备发送DCI,从而可以节省频谱资源。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二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节点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1,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节点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节点设备210包括:
接收单元2101,用于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接收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对应;
发送单元2102,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在所第二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的参数;
所述接收单元21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2101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接收用于调度相同数据的第一SR和第二SR,从而提高了接收SR的鲁棒性。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节点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2,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220包括:
获取单元2201,用于获取载波带宽的第一配置参数,所述载波宽带为传输第一数据的载波带宽,所述载波带宽预置至少两套配置参数,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含于所述至少两套配置参数;
处理单元2202,用于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式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终端设备标识、数据信道参数、控制信道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重传方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错误;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传输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错误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重传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正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反馈方式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载波带宽至少配置两套配置参数,其中该至少两套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配置参数,获取单元2201获取载波带宽的第一配置参数,处理单元2202从第一配置参数中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法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载波带宽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一数据的传输小区、重传方法和反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从而满足不同业务对数据传输的不同需求。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23,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3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23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2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23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其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所设备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处理操作。
请参考图24,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该节点设备24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2410、存储器2450和收发器2430。该收发器可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该存储器245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或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2410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45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存储器与处理器可以是各自独立通过总线或者接口连接,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45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2450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处理器2410控制节点设备240的操作,处理器241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245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24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45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节点设备24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42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242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42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410中,或者由处理器2410实现。处理器24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4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4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450,该存储器2450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是与处理器2410集成在一起的,处理器2410读取存储器245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收发器243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涉及到接收和发送的操作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的节点设备侧的数据发送以及接收的步骤。
处理器24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
请参考图25,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该第一节点设备2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510、存储器2550、收发器2530和总线系统2420。
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2510、存储器2550、收发器2530和总线系统2420的功能结构与前述图24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收发器253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侧涉及到接收和发送的操作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设备侧的数据发送以及接收的步骤。
处理器25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
请参考图26,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设备的一个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该第二节点设备26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610、存储器2650、收发器2630和总线系统2420。
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2610、存储器2650、收发器2630和总线系统2420的功能结构与前述图24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收发器263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侧涉及到接收和发送的操作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设备侧的数据发送以及接收的步骤。
处理器26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或用于执行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设备侧数据处理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采用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错误,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所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错误或请求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节点设备。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数据正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
所述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
所述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
所述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3.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正确或请求停止所述第一数据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传输,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4.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发送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发送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道和在所述第二小区监测第三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道和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道中的至少一条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DCI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1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二SR的资源为在第二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传输;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DCI在所述第一小区传输。
1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小区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调度请求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对应,所述用于承载第一SR的资源为在第一小区承载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SR的资源,所述第一SR和所述第二SR用于请求第二数据的传输;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或者,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并停止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五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停止发送所述DCI,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2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设备在第一小区接收第一调度请求SR和在第二小区接收第二SR,其中,用于承载所述第二SR的资源和用于承载所述第一SR的资源对应;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在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承载,在所第二小区发送的所述DCI由第三下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DCI包括用于传输第二数据的参数;
所述节点设备在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小区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主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辅小区或第二主小区。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8-10任一项或14-15任一项方法的功能。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权利要求4-5任一项、6-7任一项、11-12任一项、13、16-17任一项、18-20任一项或21-22任一项方法的功能。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8-10任一项或14-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4-5任一项、6-7任一项、11-12任一项、13、16-17任一项、18-20任一项或2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2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03889.XA 2018-12-10 2018-12-10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94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3889.XA CN111294141B (zh) 2018-12-10 2018-12-10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EP19895466.1A EP3886526A4 (en) 2018-12-10 2019-11-11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9/117046 WO2020119356A1 (zh) 2018-12-10 2019-11-11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7/342,930 US11909539B2 (en) 2018-12-10 2021-06-09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obustness of data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03889.XA CN111294141B (zh) 2018-12-10 2018-12-10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141A CN111294141A (zh) 2020-06-16
CN111294141B true CN111294141B (zh) 2021-09-07

Family

ID=71024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3889.XA Active CN111294141B (zh) 2018-12-10 2018-12-10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539B2 (zh)
EP (1) EP3886526A4 (zh)
CN (1) CN111294141B (zh)
WO (1) WO202011935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118A (zh) * 2011-03-14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8184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的处理交递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5122704A (zh) * 2013-04-18 2015-1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77567A (zh) * 2016-11-01 2018-08-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架构下建立双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09594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13522A1 (fr) * 2007-03-06 2008-09-12 Vincent Lorphelin Dvd a acces controle.
EP3203677B1 (en) * 2010-09-03 2020-12-09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907528B1 (ko) * 2011-02-18 2018-10-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US9203559B2 (en) * 2012-01-27 2015-12-0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different UL/DL TDD configurations
CN103327637A (zh) * 2012-03-19 2013-09-2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从小区的方法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JP6106423B2 (ja) * 2012-12-17 2017-03-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WO2014109580A2 (ko) * 2013-01-10 2014-07-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소형 셀 향상 방법
AU2014312564B2 (en) * 2013-08-27 2018-1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Radio Link Failure in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CN105592555B (zh) * 2014-10-23 2019-02-05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干扰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843955B2 (en) * 2015-03-09 2017-12-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Radio configur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290256B1 (ko) * 2015-12-21 2021-08-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을 스케줄링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154840B (zh) * 2016-03-03 202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09480B (zh) 2017-04-28 2021-02-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24B (zh) * 2017-04-28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6085B (zh) * 2019-01-11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054880B (zh) * 2019-06-06 2022-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87873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118A (zh) * 2011-03-14 2013-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22704A (zh) * 2013-04-18 2015-12-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81843A (zh) * 2013-10-21 2015-04-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端的处理交递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N108377567A (zh) * 2016-11-01 2018-08-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在5g架构下建立双连接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09594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GE REQUEST";3GPP;《3GPP TSG-RAN5 Meeting #81 R5-187854》;20181117;第1-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141A (zh) 2020-06-16
EP3886526A4 (en) 2022-01-19
EP3886526A1 (en) 2021-09-29
WO2020119356A1 (zh) 2020-06-18
US20210297201A1 (en) 2021-09-23
US11909539B2 (en)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882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WO2020143752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875814B (zh) 发送和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
CN112136357B (zh) 带宽部分指示的配置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3665989A1 (en) Dynamic management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22011007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delink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353043A1 (en) Sidelin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3584973B1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99856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290210B2 (en) Transport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for equal size code blocks
CN111108692A (zh) 用于3gpp新无线电的基础图选择
US20230069144A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a carri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1818591B (zh) 链路失败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US1196864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ransceiving PSFCH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91386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
US20130329656A1 (en) Common orders for a shared control channel
US11564246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368505A1 (en) Data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294141B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1025896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20718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and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for unicast and multi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115035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ransceiving PSFCH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131344A1 (en) Method and appratus for relay node configuration and protocol stacks
JP2024502321A (ja) 高速SCellアクティブ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