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0018A -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0018A
CN111290018A CN202010175442.5A CN202010175442A CN111290018A CN 111290018 A CN111290018 A CN 111290018A CN 202010175442 A CN202010175442 A CN 202010175442A CN 111290018 A CN111290018 A CN 111290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component data
determining
transverse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54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0018B (zh
Inventor
李梦琦
芦俊
王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20101754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0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0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0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0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0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根据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该技术方案能够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从而利用双向矢量旋转矩阵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Description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波场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裂缝作为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透通道,对油气储层评价,尤其是在页岩、致密砂岩、碳酸盐岩、天然气水合物等储层,意义重大。目前利用地震波刻画地层中裂缝的发育最常用的技术是对横波分裂现象进行解译。当横波通过裂缝面时,就会分裂为偏振方向分别平行和垂直于裂缝平面的快横波和慢横波。分裂的横波在检波器接收时会重新合成分解,因此裂缝预测的关键在于对分裂横波的分离。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层受到剪切应力时产生的共轭裂缝和多期次构造运动影响,会产生两组相互斜交的直立裂缝,这种介质被认为是单斜介质的一种。例如,中国的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奥陶系地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拉德福德的马塞卢斯页岩层都属于含油气的单斜介质地层。所以,对单斜介质的分裂横波的分离的研究对于裂缝型油气藏地震勘探意义重大。
然而,对于单组裂缝系统,可以通过Alford旋转分离快、慢横波来获得快横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横波时差,从而计算裂缝发育的方向和密度。但对于单斜介质,两组裂缝系统产生的分裂横波相互混杂,形成复合的快、慢横波,由于分裂的横波波场相互混杂,现有方法难以用来提取各组裂缝的快、慢横波参数对裂缝进行预测。因此,目前针对单斜介质的分裂横波波场,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波场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包括:
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分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再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在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即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由于两个慢横波之间速度差较大以致产生了较大到达时差,因此可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后发生分裂并在水平平面上投影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两组裂缝平面与R、T分量在不同的相对方位时S波产生的分裂横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S21波的波矢量和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波场分离结果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2,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
其中,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包括径向(R)分量数据和切向(T)分量数据。
S104,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S106,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
其中,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S108,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由两组不同裂缝密度相互斜交的直立裂缝诱导的单斜介质。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在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即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由于两个慢横波之间速度差较大以致产生了较大到达时差,因此可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发生的分裂情况会随在水平平面上两组裂缝的方位角与R、T分量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下面详细介绍横波经过两组裂缝时的分裂模式,以及各分裂模式下分裂横波的波矢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炮点处激发的下行纵波遇到界面时会转换成横波,横波在向上传播过程中遇到裂缝时会发生分裂。如图2所示,为横波(即PS波)经过两组裂缝后发生分裂并在水平平面上投影的示意图。图2中的与炮点处于同一直线上的浅灰色分叉为三分量(即径向分量R、切向分量T、垂向分量Z)检波器,深、浅裂缝状线条分别表示裂缝系统1和裂缝系统2,底部标有PS的浅灰色线条代表PS波的偏振方向,PS11波和PS21波是PS波沿裂缝系统1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分裂产生的快、慢横波,PS12波和PS22波是PS波沿裂缝系统2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分裂产生的快、慢横波,PS11波和PS12波上的斜交线条代表PS1波的偏振方向,PS21波和PS22波上的斜交线条代表PS2波的偏振方向。在这两组裂缝中分裂的快、慢横波会复合在一起,被地表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
由上述可知,在单斜介质中,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的快、慢横波实际是横波沿着两组裂缝面分别分裂产生的两组快、慢横波的复合波。即,由两组裂缝分裂产生的两个快横波相互混杂,形成一个复合快横波;两个慢横波相互混杂,形成一个复合慢横波。为了对两组裂缝的分裂横波在检波器处的水平分量数据做出解析,可首先分析图2中PS波(以下简称S波)的分裂。
由于两组裂缝面和R、T分量的相对方向有多种可能,因此S波可遵循图3中的(a)、(b)、(c)三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发生分裂。其中,(a)为两组裂缝均在第一象限时S波的分裂情况,(b)为两组裂缝分别在第一和第二象限时S波的分裂情况,(c)为两组裂缝均在第二象限时S波的分裂情况。如图3所示,R、T坐标轴分别表示检波器的R分量方向、T分量方向,S11、S21为第1组裂缝面上分裂产生的快横波波矢和慢横波波矢,S12、S22为第2组裂缝面上分裂产生的快横波波矢和慢横波波矢,κ1与κ2为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与R分量方向的夹角。
根据图3中的(a)、(b)、(c)三种分裂模式下的波矢关系,可知在不同的分裂模式中分裂横波依然保持下述波矢关系,即在分裂的瞬间,沿着两组裂缝面偏振的快横波与慢横波会分别干涉在一起,形成的复合快横波波矢记为S1,S1=S11+S12,其所在的坐标轴为x1;形成的复合慢横波波矢记为S2,S2=S21+S22,其所在坐标轴为x2,且x1轴与x2轴相互正交。根据能量守恒,S波的波矢等于两个复合横波波矢之和,即S=S1+S2。
由于快、慢横波之间具有不同的相速度,因此分裂横波在检波器处具有不同的到达时间。在检波器处接收时,两个快横波S11和S12在地震剖面中会耦合在一起难以识别,但是两个慢横波S21和S22之间的速度差则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解耦,在地震记录上形成两个同相轴。因此,可以将检波器处接收到的水平分量数据划分为两个时窗(包括第一时窗t1和第二时窗t2)。其中,t1时窗接收到的为耦合在一起的S1波,t2时窗接收到的为具有一定到达时差的两个分裂慢横波S21和S22。由此,从图3所示的各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可以用偏振矩阵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10659870000091
其中,PS11、PS12、PS21、PS22为四个分裂横波的偏振,t1和t2分别代表快横波和慢横波所在时窗,Rt1和Tt1为t1时窗内的R、T分量数据,Rt2和Tt2为t2时窗内的R、T分量数据,κ1、κ2为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与R分量方向的夹角,ζ1和ζ2为区分图3中不同分裂模式对应的符号变量。若S波按照图3中的(a)或(b)分裂模式产生分裂,则ζ1=1,ζ2=-1;若S波按照图3中的(c)分裂模式产生分裂,则ζ1=-1,ζ2=1。
在通过检波器处的水平分量数据来分离分裂横波的波场时,可对公式(1)中的偏振矩阵求逆,得到用于表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即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2410659870000092
由公式(2)可知,为了完成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需要确定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与R分量方向的夹角κ1与κ2,以及通过分裂横波的分裂模式确定符号变量ζ1和ζ2的取值。
以下详细说明如何确定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可包括步骤A1–A2。
A1,根据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确定两个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并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例如,在水平平面内,可定义第一波矢为:P=(PR,PT)。其中,PR和PT分别代表第一波矢的R分量数据和T分量数据。
本实施例中,水平平面可包括多个对角区域。在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时,可根据第一波矢计算各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从而确定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对角区域为目标区域。
其中,对于两个慢横波,可确定两个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分别对应的对角区域为两个慢横波的第一波矢所在的目标区域。
例如,将两个慢横波S21、S22的第一波矢在第二时窗中的质点运动划分为8个子空间:I、II、III、IV、V、VI、VII、VIII。由此可确定出4个对角区域:I-V、II-VI、III-VII与IV-VIII。可根据各第一波矢所在的对角区域,计算各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E。其中,
Ε1=∑||P||2,P∈I,V
Ε2=∑||P||2,P∈II,VI
Ε3=∑||P||2,P∈III,VII
Ε4=∑||P||2,P∈IV,VIII.
从而,可确定前两个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分别对应的对角区域为两个慢横波S21的第一波矢、S22的第一波矢所在的目标区域。
A2,计算各第一波矢在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进而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时,可判断各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否,则反转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第一波矢量和与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第一波矢在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其中,预设阈值可为一个角度区间,在该角度区间内目标区域中的两个第一波矢量和近似平行。
沿用上述举例,假设S21的第一波矢在区域I-V中。为确定S21波的波矢方向,可首先计算I与V区域的第一波矢量和D1与D5
D1=∑P,P∈I,
D5=∑P,P∈V.
如图4中的(a)所示,由于存在噪音,D1与D5并不平行。为得到更加精确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可反转D1与D5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D1与-D5,并使用D1与-D5、-D1与D5之间的区域分别作为迭代区域(即图4中的(b)的阴影区域),用来计算各第一波矢在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D1’与D5’:
D1'=∑P,(D1×P)(-D5×P)<0 and P∈I,
D5'=∑P,(-D1×P)(D5×P)<0 and P∈V.
其中,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直至D1’与D5’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即D1’与D5’近似平行),此时可以计算S21波的偏振方向:
Figure BDA0002410659870000111
本例中,还可根据S22的第一波矢所在的目标区域中的各第一波矢确定S22波的偏振方向DPS22
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计算各对角区域中各第一波矢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确定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对角区域为目标区域,使得确定出的目标区域更加准确;此外,在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时,能够根据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使得确定出的偏振方向更加精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出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可以得到其与R分量方向的夹角κ1与κ2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可将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旋转目标角度得到裂缝的发育方向。
其中,目标角度为90°。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可根据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从而根据分裂模式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矩阵,进而确定偏振矩阵的逆矩阵为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其中,偏振矩阵为从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可确定两组裂缝所在的平面区域,从而可确定分裂模式,即确定ζ1和ζ2的取值。将得到的两个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与R分量方向的夹角κ1与κ2、第一时窗和第二时窗的水平分量数据、以及确定的ζ1和ζ2代入上述公式(1),并对上述公式(1)求逆得到上述公式(2),利用公式(2)分离分裂横波的波场。
本实施例中,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对上述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进行验证。如表1所示,建立具有水平界面的三层地质模型。
表1模型岩性参数表
Figure BDA0002410659870000131
其中,λ、μ为拉梅常数,ρ为密度,h为层厚;第1、3层为各项同性介质,其裂缝系统密度ei和裂缝系统方位φi均为零;第2层为单斜介质,裂缝系统1的密度为0.1,裂缝发育方位为-14°,裂缝系统2的密度为0.3,裂缝发育方位为20°。裂缝系统2的裂缝发育要强于裂缝系统1。
为凸显单斜介质内分裂横波的波场特征,建立的三层地质模型上覆介质与下伏地层概括为1个500m厚的各项同性层且内部无进一步分层。第二层为单斜介质。采集系统采用自激自收,检波器线性排列间距20m,且检波器与震源位于同一位置点。子波采用100ms长度25Hz的雷克子波。褶积得到的合成记录添加40%能量噪音后如图5所示。
第1、2层间界面处反射的PS波只在R分量上有投影。但是,在第2、3层间界面处反射的PS波在上行穿过介质2时会根据图3的三种情况分裂为4个分裂横波,在R分量和T分量上均有投影,如图5所示。图5为40%能量水平噪音下的R分量(a)和T分量(b)记录,以及R分量(c)和T分量(d)分裂横波的局部放大。由图5中的(c)可以看出,两个分裂快横波PS11和PS12的速度均大于两个慢横波PS21和PS22的速度,快横波和慢横波之间有明显的时延。但由于两个快横波PS11和PS12之间的时差很小,无法在合成记录上分辨开。
在图5中的慢横波时窗1000–1200ms中,求取R、T分量数据所在4个区域的波矢二范数和:E1=0.7725,E2=0.1869,E3=0.0000,E4=4.4946。由于E1,E4>>E2,E3,因此两个慢横波的波矢所在的区域为I-V与IV-VIII。对这两个区域的R、T分量数据进行迭代得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进而得到的两组裂缝发育方位为-14.1°和18.0°,与表1中的裂缝方位相符。再使用双向矢量旋转矩阵分离分裂的波场,结果如图6所示。其中,(a)为PS11波,(b)为PS21波,(c)为PS12波,(d)为PS22波。可以看出即使在一定的噪音影响下,通过双向矢量旋转矩阵可以完成对分裂横波波场的分离,且分离的剖面基本不包含其他混杂波。
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的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
其中,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
S702,根据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确定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
S703,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其中,水平平面包括多个对角区域。可根据第一波矢计算各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并确定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对角区域为目标区域。
S704,计算各第一波矢在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
S705,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本实施例中,可判断各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否,则反转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第一波矢量和与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第一波矢在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S706,根据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
如何确定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S707,根据分裂模式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矩阵。
其中,偏振矩阵为从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偏振矩阵的确定方式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S708,确定偏振矩阵的逆矩阵为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其中,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S709,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
S710,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此外,可将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旋转目标角度,得到裂缝的发育方向。目标角度可为90°。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在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即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由于两个慢横波之间速度差较大以致产生了较大到达时差,因此可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综上,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以上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
图8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第一确定模块820,用于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第二确定模块830,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分离模块840,用于根据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82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确定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执行单元,用于计算各第一波矢在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平面包括多个对角区域;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波矢,计算各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
确定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对角区域为目标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各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若否,则反转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第一波矢量和与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第一波矢在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裂模式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矩阵;偏振矩阵为从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偏振矩阵的逆矩阵为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将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旋转目标角度,得到裂缝的发育方向。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在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即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由于两个慢横波之间速度差较大以致产生了较大到达时差,因此可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上述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能够用来实现前文所述的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其中的细节描述应与前文方法部分描述类似,为避免繁琐,此处不另赘述。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如图9所示。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存储器9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9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9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9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902通信,在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上执行存储器9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906。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根据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根据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确定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
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计算各第一波矢在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
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可选地,水平平面包括多个对角区域;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确定第一波矢在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包括:
根据第一波矢,计算各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
确定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对角区域为目标区域。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包括:
判断各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根据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若否,则反转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第一波矢量和与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第一波矢在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阈值,则根据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在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根据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
根据分裂模式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矩阵;偏振矩阵为从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
确定偏振矩阵的逆矩阵为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在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将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旋转目标角度,得到裂缝的发育方向。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取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在目标时窗(包括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即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由于两个慢横波之间速度差较大以致产生了较大到达时差,因此可根据各慢横波在第二时窗内的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水平分量数据及偏振方向,确定分裂横波的偏振,由于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因此实现了从分裂横波的水平分量数据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转换,进而根据分裂横波的偏振分离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波场,即实现了对由两组裂缝产生的分裂横波的波场进行分离的效果。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设备执行上述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确定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
确定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计算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
根据所述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面包括多个对角区域;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波矢,计算各所述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
确定所述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所述对角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包括:
判断各所述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若否,则反转所述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所述第一波矢量和与所述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所述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所述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确定所述裂缝对应的分裂模式;
根据所述分裂模式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矩阵;所述偏振矩阵为从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到所述水平分量数据的变换矩阵;
确定所述偏振矩阵的逆矩阵为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之后,还包括:
将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旋转目标角度,得到所述裂缝的发育方向。
7.一种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裂横波在目标时窗内的水平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包括径向分量数据和切向分量数据;所述水平分量数据为横波经过两组裂缝分裂产生所述分裂横波的振幅数据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所述分裂横波包括两个快横波和两个慢横波;所述目标时窗包括所述快横波所在的第一时窗和所述慢横波所在的第二时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分别确定各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双向矢量旋转矩阵、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及所述偏振方向,确定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所述双向矢量旋转矩阵为从所述水平分量数据到所述分裂横波的偏振的变换矩阵;
分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偏振,分离所述分裂横波在所述目标时窗内的波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窗内的所述径向分量数据和所述切向分量数据,确定所述慢横波在所述第二时窗内的第一波矢;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水平平面上所在的目标区域;
执行单元,用于计算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第一波矢量和;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平面包括多个对角区域;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波矢,计算各所述对角区域中的波矢二范数累加和;
确定所述波矢二范数累加和中的最大波矢二范数累加和对应的所述对角区域为所述目标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各所述第一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
若否,则反转所述第一波矢量和,得到反转后的第二波矢量和;确定所述第一波矢量和与所述第二波矢量和之间的区域为迭代区域,分别计算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所述迭代区域内的第三波矢量和;若各所述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三波矢量和确定所述慢横波的偏振方向;若各所述第三波矢量和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继续确定各所述第一波矢在新的迭代区域内的第四波矢量和。
CN202010175442.5A 2020-03-13 2020-03-13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90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5442.5A CN111290018B (zh) 2020-03-13 2020-03-13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5442.5A CN111290018B (zh) 2020-03-13 2020-03-13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0018A true CN111290018A (zh) 2020-06-16
CN111290018B CN111290018B (zh) 2021-01-01

Family

ID=7102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5442.5A Active CN111290018B (zh) 2020-03-13 2020-03-13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001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766A (zh) * 2020-08-27 2020-11-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波型波场分离方法及反射和透射系数获取方法
CN113009572A (zh) * 2021-02-23 2021-06-2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横波偏振分析预测裂缝方位角的方法
CN115061194A (zh) * 2022-06-02 2022-09-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裂缝发育状态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2879A1 (en) * 2008-12-09 2010-06-10 Fujitsu Limite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modulator
CN101893720A (zh) * 2010-07-02 2010-11-2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波的波场分离与合成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5327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检测储层裂缝发育方向的方法
CN103076633A (zh) * 2012-09-20 2013-05-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检测油气储层中裂缝走向方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67441A (zh) * 2015-06-03 2016-04-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用平均入射角道集进行pp波与ps波联合avo反演装置
US20160147015A1 (en) * 2013-05-15 2016-05-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larizing split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6154332A (zh) * 2015-05-13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中微地震纵横波事件初至识别方法
CN107132575A (zh) * 2017-05-12 2017-09-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横波极化分析预测裂缝方位角的方法
CN107678061A (zh) * 2017-10-24 2018-02-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横波分裂振幅差属性的流体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42879A1 (en) * 2008-12-09 2010-06-10 Fujitsu Limite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modulator
CN102053277A (zh) * 2009-10-30 2011-05-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检测储层裂缝发育方向的方法
CN101893720A (zh) * 2010-07-02 2010-11-2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波的波场分离与合成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76633A (zh) * 2012-09-20 2013-05-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检测油气储层中裂缝走向方位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147015A1 (en) * 2013-05-15 2016-05-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larizing split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6154332A (zh) * 2015-05-13 2016-11-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中微地震纵横波事件初至识别方法
CN105467441A (zh) * 2015-06-03 2016-04-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用平均入射角道集进行pp波与ps波联合avo反演装置
CN107132575A (zh) * 2017-05-12 2017-09-0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横波极化分析预测裂缝方位角的方法
CN107678061A (zh) * 2017-10-24 2018-02-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横波分裂振幅差属性的流体检测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9766A (zh) * 2020-08-27 2020-11-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波型波场分离方法及反射和透射系数获取方法
CN111999766B (zh) * 2020-08-27 2023-03-1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波型波场分离方法及反射和透射系数获取方法
CN113009572A (zh) * 2021-02-23 2021-06-22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横波偏振分析预测裂缝方位角的方法
CN113009572B (zh) * 2021-02-23 2022-07-01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横波偏振分析预测裂缝方位角的方法
CN115061194A (zh) * 2022-06-02 2022-09-1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裂缝发育状态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0018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0018B (zh) 分裂横波的波场分离方法及装置
Tang Imaging near-borehole structure using directional acoustic-wave measurement
US589273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ismic signal processing and exploration
US7508735B2 (en) Method of analyzing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data, method of producing a hydrocarbon fluid, and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Meng et al. High‐resolution backprojection at regional distance: Application to the Haiti M7. 0 earthquake and comparisons with finite source studies
CN106896406B (zh) 基于阻抗域属性预测优质储层的方法和装置
Wa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geosteering coherence attributes for deep-formation discontinuity detection
CN105242318B (zh)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关系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25299B (zh) 确定地层裂缝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Tiwary et al. Comparison of seismic upscaling methods: From sonic to seismic
CN107656312B (zh) 基于分方位角叠加的河道砂体预测方法及装置
Jahan et al. Fault detec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eismic attributes in the Bakken Formation, Williston Basin, North Dakota, USA
Chimoto et al. Tuning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deep sedimentary layers in the Shimousa region of the Kanto Basin, Japan, using autocorrelation of strong‐motion records
CN105425287B (zh) 地震波的叠前分离方法
CN112684498A (zh) 一种基于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781635A (zh) 海底四分量弹性波高斯束深度偏移方法和装置
US20150117150A1 (en) In-phase precursor seismic sweep
Asaka et al. Geologic cause of seismic anisotropy: A case study from offshore Western Australia
US10082588B2 (en) Adaptive structure-oriented operator
Sun et al. Seismic responses to an earthquake source in stratifi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porous media
Yang et al. Separation of split shear waves based on a hodogram analysis of HTI media
Hino et al. QP structure of the accretionary wedge in the Kumano Basin, Nankai Trough, Japan, revealed by long-offset walk-away VSP
Nakahara et al. Testing equipartition for S-wave coda using borehole records of local earthquakes
EP2895884A1 (en) Data double-searching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US118356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iminating seismic acquisition footprint through geological guid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