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8727B -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8727B
CN111288727B CN202010068395.4A CN202010068395A CN111288727B CN 111288727 B CN111288727 B CN 111288727B CN 202010068395 A CN202010068395 A CN 202010068395A CN 111288727 B CN111288727 B CN 111288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air
air outlet
outlet
periph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83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8727A (zh
Inventor
杨寒星
田振华
王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83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8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8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8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冰箱以及冰箱的控制方法,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空形成收容空间;风机,设置于收容空间内;第一盖,固定于壳体上并位于风机的出风侧,第一盖的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内部形成连通收容空间的出风腔,第一端面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周壁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盖,盖设于第一盖的外侧,第二盖的第二端面部和第二周壁部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外表面贴合,第二端面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二周壁部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沿着周向位置错开;第二盖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盖旋转到不同位置处,使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对应或错开、第二开口与第二出风口对应或错开,以调整送风装置的出风状态。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冰箱的要求从满足低温制冷向食物的保鲜性能转移了。所以风冷冰箱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风冷冰箱,食物的保鲜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风冷冰箱制冷间室内气流循环及箱内各个部分之间的温差。箱内气流循环合理,温差越小,则冰箱的保鲜性能越好。而决定冰箱的气流循环是否合理的关键部件就是风道,它控制了冰箱的风向及流量大小,直接决定了冰箱的制冷保鲜效果。为优化存储空间,单个储物间室一般会被搁物架或者抽屉等搁物装置分隔为多个细化的储物空间,根据存放物品的多少,每一个储物空间所需要的冷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冷风不加控制地直接从储物间室的某处直接进入储物间室内,会造成部分储物空间过冷,部分储物空间冷量不足的问题。
而且,在目前市面上的风冷冰箱风路设计中,大部分风冷冰箱是将蒸发器设置于一个单独的容纳室内,利用复杂的风道系统将蒸发器的容纳室连通于各储物间室,并利用风机将通过蒸发器的产生的冷风输送至各储物间室。风道内设置控制装置(如电动风门)对进入各储物间室的风道的开启和关闭,或者调节进入各储物间室内的风量。但是这种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统一控制。并且无法根据各储物空间的冷量需求对进入各储物间室内的冷风进行分配和调控。
另外,在冷冻长期存储过程中,冰箱化霜会引起食品温度升高,导致水分流失,影响冷冻品质及口感。风机遮蔽可降低食品在化霜时的温度波动,提升冷冻保鲜品质。风机遮蔽装置安装于冰箱冷冻风道内,位于冷冻风道的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且处于冷冻风机的出风侧。
现有的风机遮蔽装置是通过盖板升降的方式来实现开关的,这样的方式需要为盖板的升降留出空间,而且升起的盖板正好位于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从而产生很大风阻。再者,现有方案的盖板是通过带螺纹的中心轴旋转的方式实现升降,中心轴需要旋转很大角度,且调节过程较慢。在功能方面,现有的风机遮蔽装置只有在冷藏变温风阀也关闭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对热气的完全封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成本低、控制方便并且占用空间小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送风装置的冰箱。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的冰箱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空形成收容空间;
风机,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一盖,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所述第一盖具有第一端面部以及围绕第一端面部周围的第一周壁部,所述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内部形成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出风腔,所述第一端面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第二开口;
第二盖,盖设于所述第一盖的外侧,所述第二盖具有第二端面部以及围绕第二端面部周围的第二周壁部,所述第二端面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盖旋转,所述第二端面部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着周向位置错开;
所述第二盖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对应或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二出风口对应或错开,以调整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状态。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面部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端面部设有两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两个第二出风口,两个第一开口和两个第一出风口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盖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二开口和两个第二出风口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盖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出风口呈扇形,所述第二开口沿着第一周壁延伸,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在两个第一出风口之间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周向位置对应并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盖转动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送风装置从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开口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沿轴向的宽度,所述第三出风口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轴向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沿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均位置错开;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沿周向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十字状的支撑筋,所述风机支撑于所述支撑筋的中部,所述第一盖覆盖所述支撑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另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的门体,所述箱体限定有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所述箱体的后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制冷间室和所述第二制冷间室的送风风道,所述第二制冷间室的后部设有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蒸发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腔的上部,所述第一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盖的上部,所述第三开口沿着第一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所述第二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和第三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阻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盖的上部,所述第三开口沿着第一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所述第二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阻断;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和第三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再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到第一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连通而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
控制风机相对于制冷模式时的旋转方向反转;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收到第二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并且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
启动除霜加热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旋转双层盖板来实现模式转换,无需升降盖板从而节省了空间,进行模式转换时只需要小角度旋转盖板,因而在控制上更简易快捷,控制成本低。送风装置全开时盖板端部和侧壁都留有出风口,能显著降低风阻。当送风装置的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有三个调节方式,即全开、全封闭和单独送风,在全封闭模式下无需关闭冷藏变温风门即可实现化霜时对热气的完全封闭。另外,送风装置在独立送风模式下可反转风机从而利用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进行化霜,从而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送风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图3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处于第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冰箱上设置送风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参考图1到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送风装置50,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风机11以及盖设于壳体10上的第一盖20和第二盖30。其中壳体10中空形成收容空间,风机11设置于收容空间内,第一盖20固定于壳体10上并位于风机11的出风侧,第二盖30盖设于第一盖20的外侧。风机11优选为轴流风机,第一盖20可以与壳体10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后续组装而相对固定。
具体的,第一盖20具有第一端面部21以及围绕第一端面部21周围的第一周壁部22,第一端面部21和第一周壁部22的内部形成连通收容空间的出风腔,第一端面部21设有第一开口211,第一周壁部22设有第二开口222。第二盖30具有第二端面部31以及围绕第二端面部31周围的第二周壁部32,第二端面部31和第二周壁部32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一端面部21和第一周壁部22的外表面贴合。第二端面部31设有第一出风口311,第二周壁部32设有第二出风口322,第二出风口32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11沿着周向位置错开。第二盖30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盖20旋转,第二盖30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处,使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对应或错开、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对应或错开,以调整送风装置的出风状态。
其中,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可以沿着周向位置对应或者错开。也就是说,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沿着周向位置对应,送风装置可以有单独第一出风口311出风的状态以及单独第二出风口322出风的状态;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沿着周向位置错开,送风装置可以有第一出风口311和第二出风口322均出风的状态以及第一出风口311和第二出风口322均被限制出风的状态,如此可实现送风装置不同的功能。
本申请优选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沿着周向位置错开。具体的,第一端面部21设有两个第一开口211,第一周壁部22设有两个第二开口222,第二端面部31设有两个第一出风口311,第二周壁部32设有两个第二出风口322,两个第一开口211和两个第一出风口311均相对于第二盖30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二开口222和两个第二出风口322均相对于第二盖30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通过中心对称的方式设置开口和出风口,进行模式转换时只需要小角度旋转第二盖30,更简易更快捷。
具体的,第一开口211和第一出风口311呈扇形,第二开口222沿着第一周壁22在两个第一开口211之间延伸,第二出风口322沿着第二周壁32在两个第一出风口311之间延伸。如此更合理的设置开口和出风口的形状,增大出风面积,减小风阻。
进一步的,第一周壁部22设有第三开口223,第二周壁部32设有第三出风口323,第三开口223与第一开口211的周向位置对应,第三出风口323与第二出风口322的周向位置对应并且轴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开口223和第三出风口323,送风装置全开时盖板端面和周壁都留有出风口,能显著降低风阻。而且,通过设置第一盖20和第二盖30构成的双层盖板来实现风口全开、全关和单独送风的多种模式的风机遮蔽装置,在增加现有风机遮蔽装置的功能的同时,在空间占用、风阻和控制简易性方面对现有装置进行优化。
优选的,第三开口223沿轴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222沿轴向的宽度,第三出风口323沿轴向的宽度大于第二出风口322沿轴向的宽度,从而在端面风口和周壁风口全开的状况下,更大程度的增大出风口的面积,满足制冷需求。
当然,第一盖20或者第二盖30的端面或周壁上的开口和出风口的数量不限于一个或者是两个,第三开口223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三开口223沿着第一周壁部22的周向延伸并且与第一开口211周向位置对应,这样,第二盖30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参照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对应,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错开,即端面和周壁面风口全开状态;参照图3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错开,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错开,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错开,即风口全封闭状态;参照图4所示的送风装置的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错开,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错开,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对应,即单独送风状态。不同的状态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全开状态可以用于给两个以上的制冷间室送风,全封闭状态可以用于除霜模式,实现对热气的完全封闭,单独送风状态可以用于单独向指定的制冷间室送风,从而无需额外控制风门,节省空间并且成本更低。
进一步的,壳体10上位于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十字状的支撑筋13,风机11支撑于支撑筋13的中部,第一盖20覆盖支撑筋13。这样既不影响壳体10内的出风,同时实现风机11的设置更加紧凑从而更小的占用风道内的体积。
另外,第二盖30的旋转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装置可以包括马达以及由马达带动的传动机构,马达可以支撑于壳体10上,如壳体10截面呈四方形,收容空间的截面呈圆形,马达可以支撑在壳体四角的位置,不会额外占用风道内的体积。传动机构可以包括齿轮结构,如第二盖30的内周壁或者外周壁上设置传动齿,马达通过传动齿轮与传动齿啮合而带动第二盖30旋转,从而实现第二盖30转动的自动控制。
如5图所示为本申请送风装置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送风装置50a中,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的周向位置对应,这样,第二盖30也可以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第一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对应,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错开,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错开,即仅端面风口全开状态;第二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错开,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对应,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错开,即周壁面单独送风状态;第三状态,第一开口211与第一出风口311位置对应,第二开口222与第二出风口322位置错开,第三开口223与第三出风口323位置对应,即端面风口和周壁面风口全开状态,不同的状态也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全开状态可以用于给两个以上的制冷间室送风;仅端面风口全开状态可以用于给第一制冷间室送风,如冷冻室;周壁面单独送风状态可以用于单独向第二制冷间室送风,如冷藏室和/变温室,从而无需额外控制风门,节省空间并且成本更低。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冰箱100,包括箱体以及打开和关闭箱体的门体,箱体自上而下限定有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箱体的后部设有连通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的送风风道106,第二制冷间室的后部设有连通送风风道的蒸发器腔107,送风风道106内设有如前实施方式所述的送风装置50,其中送风装置50位于蒸发器腔的上部,第一制冷间室通过第一开口211和第一送风口311与蒸发器腔107连通,第二制冷间室通过第二开口222和第二送风口322与蒸发器腔107连通。
基于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周向错开的送风装置50,第三开口223位于第一盖30的上部,第二制冷间室通过第三开口223和第三送风口323与蒸发器腔107连通时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从而实现单独给第二制冷间室送风;第二制冷间室和第一制冷间室均与蒸发器腔107连通,从而实现同时给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送风;当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均与蒸发器腔107阻断,实现化霜模式,此模式下无需关闭第二制冷间室的风门即可实现对热气的完全封闭。
基于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周向对应的送风装置50a,第三开口223位于第一盖30的上部,第一制冷间室通过第一开口211和第一送风口311与蒸发器腔107连通时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从而实现单独给第一制冷间室送风;第二制冷间室通过第二开口222和第二送风口322与蒸发器腔107连通时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从而实现单独给第二间室送风;第二制冷间室通过第三开口223和第三送风口323与蒸发器腔107连通时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连通,从而实现同时给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送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冰箱自上而下设有冷藏室103、变温室101以及冷冻室101,其中第一制冷间室为冷冻室101,第二制冷间室包括冷藏室103和变温室102,送风装置50设置在冷冻室101的后部,优选为送风装置50的风机轴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预设角度设置,既不影响给冷冻室101送风,同时实现给冷藏室103和变温室102送风,仅通过对送风装置50的控制即可实现给目标间室送风,节省风门,简化控制。
冰箱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连接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冷冻室101、冷藏室103和变温室102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控制送风装置,以改变送风状态。另外,冰箱的蒸发器需要定期化霜,当满足化霜条件时,可以启动化霜控制。本实施例中,当收到第一化霜指令时,控制器控制进行回风化霜,即送风装置转换为给第二制冷间室单独送风的模式,同时控制风机反转,进行化霜。如图6中箭头方向所示,化霜时第二制冷间室后部的送风风道变为回风风道,回风风道变为送风风道,无需增设风道,利用冷藏室和冷冻室较高温度的回风给蒸发器化霜,避免了加热化霜时蒸发器腔内温度过高从而在制冷时需要更多的冷量,以此节约冷量而更加节能。当然,可以根据蒸发器结霜的程度执行不同的化霜程序,比如可在结霜比较严重时启动加热丝进行加热化霜;或者轮流或者规律执行回风化霜和加热化霜。
进一步的,当送风装置的第二开口222与第一开口211周向错开,通过启动除霜加热丝的方式进行化霜时可以将热气完全封闭。即收到第二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30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并且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启动除霜加热丝。在全封闭模式下化霜,可实现对热气的完全封闭,无需关闭冷藏变温风门,控制更加简单,从而更加节能。
根据上述冰箱,本发明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到第一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30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连通而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
控制风机11相对于制冷模式时的旋转方向反转;
收到第二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30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107阻断并且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107腔阻断;
启动除霜加热丝。
本发明通过旋转双层盖板来实现模式转换,无需升降盖板从而节省了空间,进行模式转换时只需要小角度旋转盖板,因而在控制上更简易快捷,控制成本低。送风装置全开时盖板端部和侧壁都留有出风口,能显著降低风阻。当送风装置的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有三个调节方式,即全开、全封闭和单独送风,在全封闭模式下无需关闭冷藏变温风门即可实现化霜时对热气的完全封闭。另外,送风装置在独立送风模式下可反转风机从而利用冷藏室和变温室的回风进行化霜,从而更加节能。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空形成收容空间;
风机,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一盖,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侧,所述第一盖具有第一端面部以及围绕第一端面部周围的第一周壁部,所述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内部形成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出风腔,所述第一端面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第二开口;
第二盖,盖设于所述第一盖的外侧,所述第二盖具有第二端面部以及围绕第二端面部周围的第二周壁部,所述第二端面部和所述第二周壁部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面部和第一周壁部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相对于第一盖旋转,所述第二端面部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着周向位置错开;
所述第二盖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对应或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二出风口对应或错开,以调整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部设有两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两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端面部设有两个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两个第二出风口,两个第一开口和两个第一出风口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盖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两个第二开口和两个第二出风口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盖的旋转轴线中心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出风口呈扇形,所述第二开口沿着第一周壁延伸,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在两个第一出风口之间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周壁部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周向位置对应并且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盖转动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送风装置从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沿轴向的宽度,所述第三出风口沿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轴向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沿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均位置错开;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沿周向位置对应,所述第二盖可操作的在至少三个状态间转换,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二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错开;第三状态,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错开,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位置对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设有十字状的支撑筋,所述风机支撑于所述支撑筋的中部,所述第一盖覆盖所述支撑筋。
9.一种冰箱,包括箱体以及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的门体,所述箱体限定有第一制冷间室和第二制冷间室,所述箱体的后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制冷间室和所述第二制冷间室的送风风道,所述第二制冷间室的后部设有连通所述送风风道的蒸发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位于所述蒸发器腔的上部,所述第一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盖的上部,所述第三开口沿着第一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所述第二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和第三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阻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盖的上部,所述第三开口沿着第一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位置错开,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周向错开,所述第二周壁部还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沿着第二周壁部的周向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口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和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阻断;所述第二制冷间室通过所述第三开口和第三送风口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时所述第一制冷间室与所述蒸发器腔连通。
12.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为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收到第一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连通而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
控制风机相对于制冷模式时的旋转方向反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收到第二除霜指令,控制送风装置的第二盖旋转使第一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并且第二制冷间室与蒸发器腔阻断;
启动除霜加热丝。
CN202010068395.4A 2020-01-21 2020-01-21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288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8395.4A CN111288727B (zh) 2020-01-21 2020-01-21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8395.4A CN111288727B (zh) 2020-01-21 2020-01-21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727A CN111288727A (zh) 2020-06-16
CN111288727B true CN111288727B (zh) 2022-02-22

Family

ID=7102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8395.4A Active CN111288727B (zh) 2020-01-21 2020-01-21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87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367A (zh) * 2010-05-17 2011-11-23 海尔集团公司 出风口在下部的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除霜和除湿方法
CN105066576A (zh) * 2015-08-19 2015-11-1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014142A (zh) * 2017-04-14 2017-08-0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7314602A (zh) * 2017-06-30 2017-11-0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206817860U (zh) * 2017-04-14 2017-12-29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冰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39150B (it) * 1990-05-22 1993-09-28 Zanussi Zeltron Inst Apparecchio refrigerante ventilato con dispositivo rivelatore di flusso d'ari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367A (zh) * 2010-05-17 2011-11-23 海尔集团公司 出风口在下部的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除霜和除湿方法
CN105066576A (zh) * 2015-08-19 2015-11-1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7014142A (zh) * 2017-04-14 2017-08-0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CN206817860U (zh) * 2017-04-14 2017-12-29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冰箱
CN107314602A (zh) * 2017-06-30 2017-11-03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箱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727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7498A (en) Multi-temperature evapora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CN101082460B (zh) 一个蒸发器的三门冰箱
KR0117183Y1 (ko) 김치실용 냉기순환구조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1086407B (zh) 三门冰箱的循环风道
KR20090046296A (ko) 음식물 보관기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426122B (zh) 冰箱
CN103851875A (zh) 一种冰箱冷藏室的控制方法
CN106679322B (zh) 机械旋钮控制冰箱运行的方法
CN107024062B (zh)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AU2022200857B2 (en) Refrigerator
US5050398A (en) Ice making machine with remote vent
KR100414270B1 (ko) 특선실이 구비된 냉장고
CN111288727B (zh) 送风装置、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KR0151608B1 (ko) 김치 저장고
ES2243194T3 (es) Frigorifico con compartimento para el enfriamientyo rapido de alimentos.
JP3461531B2 (ja) 冷蔵庫
KR100278810B1 (ko) 김치냉장고
KR19990011514A (ko) 냉기분배장치를 갖는 냉장고 및 냉장고의 제어방법
CN111473580A (zh) 冰箱
KR20170100756A (ko) 냉장고
KR20070062354A (ko) 냉장고의 서모스탯 제어장치
CN21453699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6481748U (zh) 一种圆形冰箱
CN218296367U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冰箱
CN212362555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