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8426B -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8426B
CN111288426B CN202010082395.XA CN202010082395A CN111288426B CN 111288426 B CN111288426 B CN 111288426B CN 202010082395 A CN202010082395 A CN 202010082395A CN 111288426 B CN111288426 B CN 111288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ctromagnetic
magnetic conduction
coi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23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8426A (zh
Inventor
陈告牙
徐继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YT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23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8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8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蒸汽输出口,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蒸汽输出口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或分布式线圈。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出蒸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内管壁更不容易结垢,品质可靠性也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蒸汽发生装置,按耗能方式,可分为燃煤、燃气与用电三种,按加热水容量,可分大中型设备设施型,即各种锅炉,用于区域生活区集中供热或工业应用;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一般为小型免检蒸汽发生器,加热容器体积小于30升、工作压力小于0.1MP,此类小型蒸汽发生装置,基本属于设备型,多采用燃气或电加热方式产生蒸汽,应用于医疗、餐饮、洗涤、农产品烘干等商用领域。
目前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指最大加热水容积不超过10L,最小不小于20mL,工作压力远小于0.1MP的蒸汽发生装置,其加热容器为铝压铸件组合封闭的型腔,型腔中固定安装电加热管,采用电阻加热方式产生蒸汽,蒸汽于容器顶部的蒸汽出口,通过导汽硅胶软管排出,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器具中的蒸汽应用,比如电蒸箱。
现有技术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基本都采用电热管电阻加热方式,其缺点为:(1)产生蒸汽的时间长,标准环境温度、加热型腔中满水状态、初始冷态启动,出蒸汽时间慢,长达65秒。(2)电热管表面因单位面积热负荷大温度高,十分容易结垢,影响器具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电热管表面温度可达200-300℃,内部电阻丝的温度可达800-1200℃,烧水发生蒸汽工作过程中,如果电热管不能被待烧水充分没入,则电热管内部电阻丝的热量无法及时传热出去,电阻丝容易过温烧断。(3)更为重要的是,电热管表面,按家用电器安全标准,原理上属带电体,直接与加热水接触,其内部电阻丝四周的镁粉随器具振动一旦变位,则电热管表面极易带电,涉及使用安全。
对于小型蒸汽发生装置,中国专利CN208349272 U小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器公开采用电磁加热方式,但是该专利公开的加热内胆均为导磁材料制成的密闭U型筒状加热容器,此种结构的加热容器容易积垢,且蒸汽产生速度仍待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克服了采用电热管电阻加热方式的应用缺点,蒸汽发生速度快,加热容器不易积垢,同时使用更加安全,可以应用于家电产品,用以产生蒸汽或制备热水。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出口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
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出口端连接。其中的出口端可以为热水出口端也可以为蒸汽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或分布式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为由导磁金属毛细管组成多加热支路、各支路串联、各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的构造。具体为,由导磁金属毛细管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紧密并拢而构成,即毛细加热簧管构造。其构造外形为,各管圈并拢、圈壁互相紧挨的呈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形压缩簧管形状;所述电磁线圈的线匝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中心处,并沿其内外管壁,以合适的匝数,紧密、均匀分布、规则绕制,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所述组合,形成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的最大电感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的管壁之间紧密并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或以上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并联形成的并联加热支路,且各导磁金属毛细管支路的管壁之间并拢,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下端合并为支路进水端,上端合并为支路出气端,所述支路进水端与进水管连接,所述支路出气端与出口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嵌套在所述并联加热支路的外圈管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形毛细加热簧管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所述集中式线圈嵌套在“C”型导磁芯一侧的导磁柱上,所述“C”型导磁芯的另一侧通过导磁片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相对的两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C”型导磁芯另一侧通过导磁片上下夹钳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使高频磁场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所有回路管壁,进而使所述电磁线圈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最大电感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所述集中式线圈直接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椭圆柱体形的直边外圈管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所述电磁线圈为盘式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盘式安装座夹;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包括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盘绕而成的盘式线圈,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由里往外的线匝固定设置在盘式安装座夹中,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与盘对应固定叠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盘式安装座夹之间沿径向设置有导磁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与盘式电磁线圈之间设有辅助导磁加热垫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导线包括多股漆包线绞线构成。
进一步的具体而言,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式电磁线圈、盘式安装座夹和导磁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其构造及外形为,导磁金属毛细管由里往外连续圈绕、各管圈管壁紧密并拢的盘状构造,并且,其里圈与外圈两管端,均朝盘一侧弯曲直伸出或斜伸出,一端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作为出气端;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为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盘绕而成的盘式线圈,其由里往外的线匝,固定安置在对应的盘式安装座夹中;所述导磁片由性能优良的导磁材料制成,其被固定安置在所述盘式安装座夹中,且位于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背面、呈径向分布均匀布置,形成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的最佳导磁路径;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在所述盘式安装座夹中,其线匝圈数、盘内外径、以及于其背面径向均匀布置的导磁片的数量,为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与盘对应固定叠装后,形成最小电磁磁阻回路,以及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构成最大电感值;作为本方案的改进,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与盘式电磁线圈之间,安置辅助导磁加热垫板;所述辅助导磁加热垫板,由导磁金属材料制成,其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各圈管壁充分材料联结,以对后者起起辅助导磁以及辅助加热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止回阀、供水泵、储水箱、导汽软管、水位传感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止回阀与供水泵连接,所述供水泵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导汽软管与出口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汽水分离器和回水管,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汽水分离器与出口端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回水管与储水箱连接。进一步的,本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可以不包含汽水分离器,这样通过调节电磁电源的加热功率策略,即可作为微型电磁加热热水发生装置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的材质为具有导磁性能的不锈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的内径为3~10mm,外径为5~12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屏蔽通信线组和控制与显示单元。所述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屏蔽通信线组和控制与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与显示单元与供水泵的电源部分电连接。
进一步的,具体而言,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为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其采用导磁金属毛细管通过特定加工组成多加热支路、各支路串联或并联、各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的构造,各导磁金属毛细管加热支路内充满待加热水;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头尾各伸出管端口,一侧管端口为进水端口,另一侧管端口为出蒸汽端口;根据所需电磁加热功率及出蒸汽量,决定加热水体积,进而决定所述毛细管内径与管壁厚度;所述电磁线圈,其绕制形式、形状、线圈参数,以及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装配组合关系,为合适的电磁参数构成关系,即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与所述电磁线圈的组合方式与装配位置关系是:确保所述电磁线圈通电后,所产生磁场的磁力线,最大程度地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各加热支路管壁,形成最小磁阻磁回路,以使在所述毛细管加热支路的管壁截面,产生电涡流与磁滞效应,形成电磁发热,并于考虑成本前提下,选择合理线圈参数与毛细管管壁厚、加热支路数,以确保所述蒸汽发生电磁加热组件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感值,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为最大值。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端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单向供水止汽的止回阀连通,所述止回阀再通过进水软管与所述供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供水泵的供电电源连接至所述控制与显示单元,并由后者控制工作,所述供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储水箱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汽端口与耐高温导汽软管连通,所述耐高温导汽软管与汽水分离器的输入端口连通,所述汽水分离器的蒸汽输出口与外部输汽管连通,饱和蒸汽水回水口则通过所述回水管连接至回所述储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按工作时所述毛细加热支路管内的水位高度,沿管壁在不同高度位置,设置水位传感器与保护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保护传感器,均为温度传感器,其传感线分别连接至所述操控与显示板,所述保护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最底部的外管壁上,通过温度传感,以使所述操控与显示单元,可判断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内是否缺水、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装置是否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进而由操控与显示单元进行电气保护。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水位高度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高度范围的外管壁上,通过温度传感以使操控与显示单元,可判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中的水位高度,以使所述操控与显示板控制供水泵及时工作补水。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线圈通过自身引线连接至所述电磁电源的驱动输出端,所述电磁加热高频电源为主要采用IGBT模块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其工作原理是,整流电路将工频交流供电整流呈脉动直流电,经过滤波器滤波,形成平稳直流电,再通过IGBT模块组成逆变电路,形成高频交流电,对所述电磁线圈作为电感负载作有功驱动;所述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的受控端,通过屏蔽线组,连接并受控于控制与显示单元,依靠所述控制与显示单元的占空比导通控制,可调节所述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同样由导磁金属毛细管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紧密并拢而构成,即毛细加热簧管构造,但其构造外形为,各管圈并拢、圈壁互相紧挨呈椭圆柱体形的压缩簧管形状;所述集中式线圈,直接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椭圆柱体形的直边外圈管壁上,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形成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的最大电感值。
进一步的,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为由导磁金属毛细管组成多加热支路、各支路并联、各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的构造,具体为,所述导磁金属毛细管,多加热支路并联,各加热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各并联加热支路下端合并为支路进水端,上端合并为支路出气端;所述蒸汽发生电磁加热组件的电磁线圈,直接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紧密并拢的并联加热支路的外圈管壁上,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形成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的最大电感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电磁加热组件的创新以及配套的电磁加热高频电源,可将现有蒸汽家电产品中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由现有技术的电阻性发热管加热,改进为电磁加热方式,电转换成磁,再形成磁滞和电涡流,进而产生热,电磁感应线圈与加热水不直接接触,实现完全的水电分离,安全性更高,应用在蒸汽产生类家电产品,进入千家万户,意义重大,同时,电磁加热通过电磁感应直接作用到微型电磁加热组件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所有内管壁,使内管壁直接发热,这样,减少了热传导过程与传热介质,另外,由于对水加热的内管壁面积明显较电热管发热面积大,因此,带来的益处,一是,对水加热表面增大,出蒸汽速度快,效率更高;二是,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内管壁对水加热的表面温度要比电阻性加热电热管表温度低,因此,前者内管壁更不容易结垢;三是品质可靠性也更高。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基于蒸汽产生与提供,当调节电磁加热高频电磁加热高频电源功率,取消汽水分离器,可扩展应用于热水产生的家电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盘式电磁线圈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盘式电磁线圈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微型电磁加热热水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电磁加热组件,2-电磁加热高频电源,3-控制与显示单元,4-进水软管,5-止回阀,6-供水泵,7-储水箱,8-导汽软管,9-汽水分离器,10-蒸汽输出口,11-水位传感器,12-保护传感器,
101-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1-出汽端口,1012-进水端口;102-电磁线圈,1021-引线;103-导磁芯,104-导磁片;
111-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2-盘式电磁线圈,113-导磁片,114-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5-盘式安装座夹;1111-出气端,1112-进水端,1121-线圈盘,11211-引线;
121-并联加热支管组,122-出气口,123-进水口;
21-屏蔽通信线组;
91-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1、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屏蔽通信线组21、控制与显示单元3、进水软管4、止回阀5、供水泵6、储水箱7、导汽软管8、汽水分离器9、回水管91、蒸汽输出口10、水位传感器11和保护传感器等1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和电磁线圈102,其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为簧管,电磁线圈102沿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中空内外管壁均匀、分布绕制。根据所需电磁加热功率约1600W~1800W,加热水体积50~80mL,快速并持续产生蒸汽,进而决定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由内径5mm外径8mm的不锈钢导磁毛细管制成。具体为在管制模具下,将不锈钢导磁毛细管采用机器圈绕8~9圈,并经退火工艺,加工成稳定不易回弹的簧管状外形,具体构造为,各管圈并拢,并使各圈壁互相紧挨,呈圆柱体形的簧管构造,构成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并拢紧靠的加热管组,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线圈102,其线匝采用1.5mm2导线截面积的多股绞线的漆包线。所述电磁线圈102沿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内外管壁紧密、均匀分布、规则穿绕55匝,与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组合构成微型电磁加热组件1,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形成的电感值约为25uH,其两端引线1021连接至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
如图1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的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头尾两端分别伸出管口,一端管口为进水端口1012,另一端管口为出汽端口1011;进水端口1012通过进水软管4,与单向供水止汽的止回阀5连通,止回阀5再通过进水软管4,与供水泵5的出水端连通;供水泵5由控制与显示单元3控制工作,供水泵5的进水端与储水箱7的出水端连通;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出汽端口1011与耐高温的导汽软管8连通,导汽软管8与汽水分离器9的蒸汽输入端口连通;汽水分离器9的蒸汽输出口10与外部蒸汽应用管连同,其饱和蒸汽水出口连接回水管91,回水管91再接至储水箱7,将导汽软管8因安置路径与长度,降温所产生的饱和蒸汽水,返流回储水箱7中。
另一方面,在电磁加热组件1中,按工作时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内的水位高度,在管壁上沿不同高度设置有水位传感器11与保护传感器12,此两种传感器均为温度传感器。它们的传感导线分别连接至控制与显示单元3。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最底部的外管壁上,通过温度传感信号反馈使所述控制与显示单元3可判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内是否缺水,判断所述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是否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进而由控制与显示单元3进行电气保护。根据加热水量,所述水位传感器11设置在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水位高度约三分之一高度处的外管壁上,通过温度传感信号反馈以使控制与显示单元3判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内的水位高度,用以控制供水泵6是否及时补水。
电磁线圈102通过自身引线1021连接至所述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的驱动输出端。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主要为采用IGBT模块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其工作原理是,整流电路将工频交流供电整流呈脉动直流电,经过滤波器滤波,形成平稳直流电,再通过逆变电路,形成加热频率为30K~50KHz的高频交流电,对所述电磁线圈102作为电感负载进行有功驱动;所述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的受控端通过屏蔽通信线组21连接并受控于控制与显示单元3,依靠控制与显示单元3的占空比导通控制,以对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组件1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其他均同于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电磁线圈102、导磁芯103、导磁片104。其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为簧管,电磁线圈102集中绕制,通过导磁芯103与导磁片104,上下夹钳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结构同实施例1,同样由内径5mm外径8mm的不锈钢毛细管制成,但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为在管制模具下机器圈绕6圈,并经退火工艺,加工成稳定不易回弹的簧管状外形。具体构造为,各管圈并拢,并使各圈壁互相紧挨,呈圆柱体形簧管构造,构成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紧密并拢一起的加热管组,形状如图2所示。
所述电磁线圈102为集中式线圈,该集中式线圈的线匝是用F级绝缘等级导线外径为0.5mm的漆包线以220匝紧密、集中、规则绕制成形,紧密嵌套在由硅钢片制成的“C”字形导磁芯103的一侧导磁柱上,于该“C”字形导磁芯的另一侧,通过位于上下侧的导磁片104上下夹钳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使高频磁场穿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所有回路管壁。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102与导磁芯103、上下的导磁片104、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组合,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形成的电感值约55uH,其两端引线1021,连接至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中,除电磁加热组件外,其余与实施例1的相同。其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为簧管,电磁线圈102集中绕制并直接嵌套在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外管壁上。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组件1中,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同样由内径5mm外径8mm的不锈钢导毛细管制成,为在管制模具下,机器圈绕7圈,并经退火工艺,加工成稳定回弹的簧管状外形。具体构造为,各管圈并拢,并使各圈壁互相紧挨,并呈椭圆柱体形簧管构造,构成多回路串联、各回路管圈壁之间紧密并拢一起的加热管组,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线圈102为集中式线圈,该集中式线圈的线匝采用F级绝缘等级导线外径0.75mm的漆包线,以250匝,紧密、集中、规则绕制成形,并直接紧密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椭圆柱体形的直边外圈管壁上,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形成的电感值约37uH,其两端引线1021,连接至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中,除蒸电磁加热组件1外,其余同实施例1。其中,导磁毛细加热管组为盘管,电磁线圈为盘式,并与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盘。
具体而言,如图6~图9所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盘式电磁线圈112、导磁片113、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盘式安装座夹115;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由内径5mm外径8mm的不锈钢导导磁毛细管加工制成,其构造与外形,毛细管回路连续由里往外、各管圈管壁紧密并拢圈绕7圈而成盘状构造,其里圈与外圈两端管,朝盘一侧弯曲垂直伸出,里圈端管作为进水端1112,外圈端管作为出气1111,如图7所示。所述盘式电磁线圈112为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电磁配合的盘式电磁线圈,其包括线圈盘1121和引线11211,其导线为F级绝缘等级、导线截面积约1.5mm2、12股支的漆包绞线构成,该导线以圈绕方式,在盘式安装座夹05中,同样由里往外,紧密、间隔均匀、规则圈绕24圈而构成线圈盘1121,该线圈盘1121的各圈线匝,全部固定嵌入在盘式安装座夹115对应的线匝槽中,如图8所示,线圈盘1121里外两端的引线11211,连接至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在盘式安装座夹115的预留座夹中、并于线圈盘1121的背面,径向60度角度固定均布6块铁氧体的导磁片113。盘式安装座夹115中的导磁片113、线圈盘1121及其引线11211构成电磁饼盘,如图8和图9所示。又如图6所示,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的朝线圈盘1121一侧上,通过碰焊方式,焊接一块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该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采用导磁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的各管壁通过碰焊平整牢固连接,依靠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的辅助导磁,可解决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各圈壁因材料弹性或反复加热工作后,可能出现的间隙而导致的磁路磁阻变大加热功率变小的现象,该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在高频磁场磁力线通过时,其本身因磁阻与涡流现象而电磁发热,可对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起起辅助导磁以及辅助加热作用;所述的电磁饼盘,与附加辅助导磁加热垫板114的导磁毛细加热盘管111,盘与盘固定叠装,构成本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微型电磁加热组件1,并在呈竖直状态下应用,其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形成的电感值约85uH。
实施例5
如图10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中除电磁加热组件1外,其余同实施例1。
如图10所示,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为多加热支路并联并紧密并拢,电磁线圈102集中绕制并嵌套在并联加热支路外管壁上。具体而言,所述电磁加热组件1的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由内径3mm外径6mm的导磁不锈钢毛细管,构成数量为36条并联支路密集组合,即各并联支路管壁之间紧密并拢,构成圆柱体形的并联加热支管组121,该并联加热支管组121的下端合并为进水口123,上端合并为出气口122。所述电磁线圈102为集中式线圈,其是用F级绝缘等级、外径为0.75mm的漆包线,以250匝,紧密、集中、规则绕制成形,并直接紧密嵌套在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并联加热支管组121的外管壁上,与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在相应电磁加热频率下,形成的电感值约45uH,其两端引线1021,连接至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是:装置得电后,在控制与显示单元3的控制下,电磁加热组件1的电磁线圈102,在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的高频输出驱动下,首先默认正常加热工作,再由控制与显示单元3依靠水位传感器11,智能判定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管内水位是否正常,如水位不正常,则由控制与显示单元3,控制进水泵6泵出储水箱7的待加热水,即进入补水工作模式,直至水位正常,具体泵水量根据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蓄水体积与水位传感器11的安装高度而定,并通过控制水泵工作时间来完成所要泵出的水量;如补水工作模式连续工作三次,水位显示仍不正常或则保护传感器12给出保护信号,则控制与显示单元3报警,显示系统装置工作不正常状态;如水位正常,则直接继续加热。通过操控控制与显示单元3,可调节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对电磁线圈102的加热输出功率,直至在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出蒸汽口1011,连续输出蒸汽,继续调节输出功率,可提高出蒸汽口1011输出的蒸汽温度,输出蒸汽的温度上限限定为150度。通过导汽软管8,蒸汽被输送至汽水分离器9,汽水分离器9将因导汽软管8的安置环境以及输汽长度,输出蒸汽因降温而产生的饱和蒸汽水,通过回水管91返流回储水箱7,而通过蒸汽输出口10,将蒸汽输出至外部送气管;止回阀5的设置目的是,防止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热水或蒸汽,通过进水端口1012,倒流回至储水箱7。其他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以上各实施例,在实际通电工作后,蒸汽输出口10产生蒸汽的时间均小于8秒,快速输出蒸汽,且通过操控控制与显示单元3,方便调节蒸汽输出口10的输出蒸汽温度。另外,因导磁毛细加热管组101的加热内管壁面积比等加热功率的电阻发热电热管表面积大,因而表面热负荷低,因此,相比电阻发热电热管,在同水质应用下,更不容易结垢。
在等功率条件下,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导磁毛细加热管电磁加热,出蒸汽速度快,原因主要是,相比发热管电阻加热,前者毛细管内加热水体量小,整个毛细管内表面加热面积大,而后者因有个加热水体型腔,发热管在型腔中被整个水体包围,只有将整个型腔中的水全部煮沸腾后,才开始出蒸汽,因此出蒸汽速度慢。
采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4的微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的“西屋”牌电蒸箱进行性能测试对比,三者加热功率约1500w,均冷水状态加热,实施例1出蒸汽时间约4秒,实施例4出蒸汽时间约6秒,而“西屋”牌电蒸箱,电热管电阻加热,在加热型腔满水状态下,要60~65秒才能出蒸汽。
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5的技术方案,可将现有蒸汽产生类家电产品中的微型蒸汽发生装置,由现有技术的电阻性发热管加热,改进为电磁加热方式,可实现完全的水电分离,安全性更高,同时,出蒸汽速度快,加热管壁更不容易结垢,品质可靠性也更高。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一种微型电磁加热热水发生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结合图6所示,取消汽水分离器9及其回水管91,将导汽软管8直接接至蒸汽输出口10,通过控制与显示单元3,调节电磁加热高频电源2降低其输出功率,即可在蒸汽输出口10直接输出热水,以作为微型电磁加热热水发生装置。
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5也可以进行此种实施方式的应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高频电源、进水管、出口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和电磁线圈,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管;
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上,所述电磁线圈与电磁加热高频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进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与出口端连接;
所述电磁线圈为集中式线圈或分布式线圈;
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通过串联连接;相邻导磁毛细加热管支路的管壁之间并拢,以形成毛细加热簧管构造;
所述电磁线圈沿导磁毛细加热管组的中空内外管壁均匀、分布绕制;或者所述电磁线圈集中绕制并直接嵌套在导磁毛细加热管组外管壁上;
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包括导磁毛细加热盘管,所述电磁线圈为盘式电磁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盘式安装座夹;所述盘式电磁线圈包括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电磁配合、由里往外盘绕而成的盘式线圈,所述盘式电磁线圈由里往外的线匝固定设置在盘式安装座夹中,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盘与盘对应固定叠装;
所述盘式电磁线圈与盘式安装座夹之间沿径向设置有导磁片,所述导磁毛细加热盘管与盘式电磁线圈之间设有辅助导磁加热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为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形毛细加热簧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止回阀、供水泵、储水箱、导汽软管、水位传感器,所述进水管通过止回阀与供水泵连接,所述供水泵与储水箱连接,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导汽软管与出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汽水分离器和回水管,所述导磁毛细管加热构件的出口通过汽水分离器与出口端连接,所述汽水分离器与回水管连接,所述回水管与储水箱连接。
CN202010082395.XA 2020-02-07 2020-02-07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Active CN111288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2395.XA CN111288426B (zh) 2020-02-07 2020-02-07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2395.XA CN111288426B (zh) 2020-02-07 2020-02-07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426A CN111288426A (zh) 2020-06-16
CN111288426B true CN111288426B (zh) 2022-06-03

Family

ID=71023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2395.XA Active CN111288426B (zh) 2020-02-07 2020-02-07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84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0181A (zh) * 2020-09-28 2020-12-08 上海汇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即热式电磁感应蒸汽发生器
CN117256960A (zh) * 2022-06-14 2023-12-22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93357B (zh) * 2022-07-11 2023-11-2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一步合成异质结材料的微流控装置及合成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2001U (zh) * 2009-09-25 2010-07-21 贺国平 贮水快热电磁热水器
CN10303295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方明 电磁即热热水器
CN103486724A (zh) * 2013-10-12 2014-01-01 周传伟 一种热水或蒸汽发生系统与发生方法
CN207214015U (zh) * 2017-09-30 2018-04-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蒸汽发生器
CN208349272U (zh) * 2018-06-20 2019-01-08 唐山铭之泽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器
CN209458912U (zh) * 2018-12-29 2019-10-01 杭州天天热仁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热装置
CN110397906A (zh) * 2019-08-27 2019-11-01 深圳市东特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变频电磁加热蒸汽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6177U (zh) * 2011-05-04 2011-12-07 南阳市芯科电子有限公司 即热式电磁多功能热水器
CN203770814U (zh) * 2014-03-14 2014-08-13 宁波鑫力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水龙头
CN207262406U (zh) * 2017-09-01 2018-04-20 大连国阳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中频电磁蒸汽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2001U (zh) * 2009-09-25 2010-07-21 贺国平 贮水快热电磁热水器
CN103032950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方明 电磁即热热水器
CN103486724A (zh) * 2013-10-12 2014-01-01 周传伟 一种热水或蒸汽发生系统与发生方法
CN207214015U (zh) * 2017-09-30 2018-04-10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蒸汽发生器
CN208349272U (zh) * 2018-06-20 2019-01-08 唐山铭之泽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电磁加热蒸汽发生器
CN209458912U (zh) * 2018-12-29 2019-10-01 杭州天天热仁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热装置
CN110397906A (zh) * 2019-08-27 2019-11-01 深圳市东特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变频电磁加热蒸汽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8426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8426B (zh)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CN212178835U (zh) 一种微型电磁加热装置
CN1026150C (zh) 流体加热设备
CN101144647A (zh) 一种高频电磁热水器
CN204987424U (zh) 工频感应户式电磁锅炉
JPH09178103A (ja) 誘導加熱式過熱蒸気発生器
CN113048457B (zh) 多段连续加热装置、加热方法以及应用该装置的家用电器
CN105433798A (zh) 一种采用交变磁场制作小分子水的方法及其多功能饮水机
CN2314285Y (zh) 环绕式电热水器
CN109199156B (zh) 物料清洗装置、物料清洗温度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
CN207335134U (zh) 一种单管加热的高频磁能加热装置
JPH1194203A (ja) 蒸気製造装置
CN102116524A (zh) 电磁加热液体方法
CN108645012A (zh) 一种即热式电磁加热装置
CN202973495U (zh) 一种新型电磁加热热水器
CN212803749U (zh) 加热泵及包括其的家用电器
CN208671332U (zh) 一种热水器
RU18038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дукционного нагрева жидкости
JP2006317136A (ja) 誘導加熱方式の貫流ボイラを用いた蒸気洗浄機
CN210463555U (zh) 一种带电磁加热的热水器
CN2436859Y (zh) 电磁间接加热的电热水器
CN218763960U (zh) 磁悬浮热水器
CN1773187A (zh) 一种家用工频谐振式感应电热水器
CN211625691U (zh) 电磁能搪瓷多层感应发热管
CN212463548U (zh) 一种三维迷宫式电磁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