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6776A -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6776A
CN111276776A CN201911423617.3A CN201911423617A CN111276776A CN 111276776 A CN111276776 A CN 111276776A CN 201911423617 A CN201911423617 A CN 201911423617A CN 111276776 A CN111276776 A CN 111276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ylinder
stub
capacitor
load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3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冕
赵子豪
常钰敏
方洁
戴永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4236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6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6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6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09Strip lin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reson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所述滤波器通过电容加载结构实现谐振,每一组谐振器由一个金属圆柱加载一个接地电容组成,共包含六组谐振器,前后各三组,通过金属圆柱之间的耦合传输信号完成频率选择,分别实现了四对同向耦合和三对反向耦合,并且在同向耦合谐振器之间添加带状线来加强耦合,加载接地电容破坏了滤波器应有的周期性结构,高次谐波往远离中心频率的方向移动,实现了滤波器宽阻带的性能。使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三维集成,具有工作频带宽、阻带宽、带内平坦度高、带外抑制度高、反射损耗低、集成度高、膨胀系数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势,可以广泛使用在基站收发链路滤除杂散、音响设备频谱分析等多个通信领域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由平面传输线形式构成的LTCC滤波器,由弯曲的平面传输线和电容构成的谐振单元结构相对复杂,影响传输零点的因素较多,较难实现宽阻带滤波器,本设计的新型结构能够解决这一缺陷。通过一个金属圆柱和一个加载电容构成一组谐振,金属圆柱之间的耦合传输信号实现频率选择,加载电容破坏了滤波器应有的周期性结构,高次谐波往远离中心频率的方向移动,实现了滤波器宽阻带的性能。带通滤波器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截止频率、工作带宽、带内波动、带外抑制、驻波比等,带通滤波器在现代微波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应用于收发前端滤除信号杂散抑制高次谐波、音频信号的提取等。
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工艺技术是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简称,是休斯公司于1982年开发的一种新型材料技术,该技术为共烧陶瓷多芯片组件(MCM-C)中的一种多层布线类型的基板技术。其是在800~950°的温度范围内,对含有导体图案和连接通孔的多层生瓷片进行精确对位叠压,然后共同烧结,并且基板表面可以通过挖孔或者表贴安装其它芯片元件,通过过孔与内部无源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实现高布线密度、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特点的微波毫米波多层器件、组件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三维集成技术实现,具有工作频带宽、带内波动小、带外抑制高、端口驻波小、集成度高、膨胀系数低、可大批量生产等优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LTCC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
带通滤波器由6组谐振器组成的,每组谐振器由一个金属圆柱加载接地电容组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后半部分,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前半部分,加载电容C1、C2、C3是通过第一接地层GND1与其电容层组成,加载电容C4、C5、C6是通过第二接地层GND2与其电容层组成。第一组谐振器由第一金属圆柱H1和第一加载电容C1组成,第一加载电容C1通过第一连接线CN1与第一端口P1连接,第一加载电容C1与第一金属圆柱H1的上端相连,第一金属圆柱H1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连接,第一金属圆柱H1右侧与第一短截线L1左侧相连,第一短截线L1的右侧与第二金属圆柱H2连接,第二组谐振器由第二金属圆柱H2和第二加载电容C2组成,第二金属圆柱H2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上端与第二加载电容C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右侧与第二短截线L2的左端相连,第二短截线L2的右端与第三金属圆柱H3相连, 第三组谐振器由第三金属圆柱H3和第三加载电容C3组成,第三金属圆柱H3下端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第三金属圆柱H3的上端连接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组谐振器由第四金属圆柱H4和第四加载电容C4组成,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下端与第四加载电容C4连接,第四金属圆柱H4的右端与第三短截线L3的左端连接,第三短截线L3的右端与第五金属圆柱H5连接,第五组谐振器由第五金属圆柱H5和第五加载电容C5组成,第五金属圆柱H5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下端与第五加载电容C5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右侧与第四短截线L4的左端相连,第四短截线L4的右端与第六金属圆柱H6连接,第六组谐振器由第六金属圆柱H6和第六加载电容C6组成,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连接,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下端与第六加载电容C6连接,第六加载电容C6的的右侧与第二连接线CN2连接,第二连接线CN2的右端与第二端口P2连接。
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均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
第一短截线L1、第二短截线L2、第三短截线L3、第四短截线L4、均为带状线结构。
加载电容C1、C2、C3、C4、C5、C6、C7为MIM结构。
同传统的工艺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三维集成,具有一下优点:(1)拥有更宽的带宽、极低损耗;(2)各谐振前后对称布局使结构紧凑、体积小,更高的集成度;(3)电性能良好;(4)高成品率以及膨胀系数低,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等优势,可以广泛使用在天线波束形成、发射机收发隔离等通信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后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前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S21、S11曲线。
图3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VSWR曲线。
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的群时延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a)、(b)、(c),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包括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
结合图1a、b、c,带通滤波器由6组谐振器组成的,每组谐振器由一个金属圆柱加载接地电容组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后半部分,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前半部分,加载电容C1、C2、C3是通过第一接地层GND1与其电容层组成,加载电容C4、C5、C6是通过第二接地层GND2与其电容层组成。第一组谐振器由第一金属圆柱H1和第一加载电容C1组成,第一加载电容C1通过第一连接线CN1与第一端口P1连接,第一加载电容C1与第一金属圆柱H1的上端相连,第一金属圆柱H1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连接,第一金属圆柱H1右侧与第一短截线L1左侧相连,第一短截线L1的右侧与第二金属圆柱H2连接,第二组谐振器由第二金属圆柱H2和第二加载电容C2组成,第二金属圆柱H2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上端与第二加载电容C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右侧与第二短截线L2的左端相连,第二短截线L2的右端与第三金属圆柱H3相连, 第三组谐振器由第三金属圆柱H3和第三加载电容C3组成,第三金属圆柱H3下端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第三金属圆柱H3的上端连接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组谐振器由第四金属圆柱H4和第四加载电容C4组成,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下端与第四加载电容C4连接,第四金属圆柱H4的右端与第三短截线L3的左端连接,第三短截线L3的右端与第五金属圆柱H5连接,第五组谐振器由第五金属圆柱H5和第五加载电容C5组成,第五金属圆柱H5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下端与第五加载电容C5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右侧与第四短截线L4的左端相连,第四短截线L4的右端与第六金属圆柱H6连接,第六组谐振器由第六金属圆柱H6和第六加载电容C6组成,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连接,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下端与第六加载电容C6连接,第六加载电容C6的的右侧与第二连接线CN2连接,第二连接线CN2的右端与第二端口P2连接。
所述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均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
第一短截线L1、第二短截线L2、第三短截线L3、第四短截线L4、均为带状线结构。加载电容C1、C2、C3、C4、C5、C6、C7为MIM结构。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立体三维集成,因此具有稳定性高、封装密度强、生产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等优点。
本发明一种基于LTCC的宽带带通滤波器,滤波器的尺寸仅为4.4mm×3.4mm×1.24mm,由图2、图3、图4可以看出通带范围为3.9-5.2GHz,阻带范围为0-2.5GHz和6GHz-20GHz,阻带抑制大于50dB,通带插损小于1dB,带内驻波大于20dB,驻波比优于1.6,,通带内群时延小于1ns。

Claims (5)

1.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与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器由6组谐振器组成的,每组谐振器由一个金属圆柱加载接地电容组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后半部分,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谐振器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位于滤波器的前半部分,加载电容C1、C2、C3是通过第一接地层(GND1)与其电容层组成,加载电容C4、C5、C6是通过第二接地层(GND2)与其电容层组成;
第一组谐振器由第一金属圆柱(H1)和第一加载电容(C1)组成,第一加载电容(C1)通过第一连接线(CN1)与第一端口(P1)连接,第一加载电容(C1)与第一金属圆柱(H1)的上端相连,第一金属圆柱(H1)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连接,第一金属圆柱(H1)右侧与第一短截线(L1)左侧相连,第一短截线(L1)的右侧与第二金属圆柱(H2)连接,第二组谐振器由第二金属圆柱(H2)和第二加载电容(C2)组成,第二金属圆柱(H2)下端与第二接地层(GND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上端与第二加载电容(C2)相连,第二金属圆柱(H2)右侧与第二短截线(L2)的左端相连,第二短截线(L2)的右端与第三金属圆柱(H3)相连, 第三组谐振器由第三金属圆柱(H3)和第三加载电容(C3)组成,第三金属圆柱(H3)下端连接第二接地层(GND2),第三金属圆柱(H3)的上端连接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组谐振器由第四金属圆柱(H4)和第四加载电容(C4)组成,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第四金属圆柱(H4)的下端与第四加载电容(C4)连接,第四金属圆柱(H4)的右端与第三短截线(L3)的左端连接,第三短截线(L3)的右端与第五金属圆柱(H5)连接,第五组谐振器由第五金属圆柱(H5)和第五加载电容(C5)组成,第五金属圆柱(H5)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相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下端与第五加载电容(C5)连接,第五金属圆柱(H5)的右侧与第四短截线(L4)的左端相连,第四短截线(L4)的右端与第六金属圆柱(H6)连接,第六组谐振器由第六金属圆柱(H6)和第六加载电容(C6)组成,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上端与第一接地层(GND1)连接,第六金属圆柱(H6)的下端与第六加载电容(C6)连接,第六加载电容(C6)的的右侧与第二连接线(CN2)连接,第二连接线(CN2)的右端与第二端口(P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的第一端口(P1)、第二端口(P2),第一屏蔽层(SHIELD1)、第二屏蔽层(SHIELD2)、第一接地层(GND1)、第二接地层(GND2)、第一连接线(CN1)、第二连接线(CN2)、第一金属圆柱(H1)、第一加载电容(C1)、第一短截线(L1)、第二金属圆柱(H2)、第二加载电容(C2)、第二短截线(L2)、第三金属圆柱(H3)、第三加载电容(C3)、第四金属圆柱(H4)、第四加载电容(C4)、第三短截线(L3)、第五金属圆柱(H5)、第五加载电容(C5)、第四短截线(L4)、第六金属圆柱(H6)、第六加载电容(C6)均通过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技术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短截线(L1)、第二短截线(L2)、第三短截线(L3)、第四短截线(L4)、均为带状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加载电容C1、C2、C3、C4、C5、C6、C7为MIM结构。
CN201911423617.3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Pending CN111276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617.3A CN111276776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617.3A CN111276776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6776A true CN111276776A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0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3617.3A Pending CN111276776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67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8407A (zh) * 2021-01-22 2021-06-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复合结构双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825A (zh) * 2011-10-27 2012-06-20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损耗高抑制微型腔体带通滤波器
US20120201009A1 (en) * 2005-11-16 2012-08-0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ead free ltcc tape composition
CN205564931U (zh) * 2016-04-19 2016-09-07 戴永胜 一种新型多通孔复合谐振型带通滤波器
CN108808185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l波段的ltcc带通滤波器
US10283832B1 (en) * 2017-12-26 2019-05-07 Vayyar Imaging Ltd. Cavity backed slot antenna with in-cavity resonat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01009A1 (en) * 2005-11-16 2012-08-0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ead free ltcc tape composition
CN102509825A (zh) * 2011-10-27 2012-06-20 无锡南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损耗高抑制微型腔体带通滤波器
CN205564931U (zh) * 2016-04-19 2016-09-07 戴永胜 一种新型多通孔复合谐振型带通滤波器
US10283832B1 (en) * 2017-12-26 2019-05-07 Vayyar Imaging Ltd. Cavity backed slot antenna with in-cavity resonators
CN108808185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l波段的ltcc带通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常钰敏: ""一种基于LTCC的宽阻带高抑制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8407A (zh) * 2021-01-22 2021-06-0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复合结构双工器
CN112928407B (zh) * 2021-01-22 2022-05-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tcc技术的复合结构双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48C (zh) 双频带发送器
CN106169920B (zh) 层叠体及通信装置
CN101621146A (zh) L波段微型双工器
CN101609914A (zh) 一种ltcc谐波抑制带通滤波器
CN101640519A (zh) 高阻带抑制多零点2.4千兆赫微形滤波器
CN111525904A (zh) 一种叠层片式高通滤波器
CN111276776A (zh) 一种基于ltcc的新型带通滤波器
CN109786905B (zh) 带状线低通滤波器
CN109950670B (zh) 基于ltcc的双端开路耦合线加载短截线超宽带滤波器
CN107612519B (zh) 一种短波和超短波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CN110994088B (zh) 一种基于ltcc的无反射低通滤波器
CN111277238B (zh) 一种基于ltcc的c波段低通滤波器
CN114374369A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具有低频传输零点的双工器
CN102035493B (zh) 带通/带阻式微型低温共烧陶瓷双工器
CN106099266A (zh) 基于ltcc的shf波段微型双工器
CN216873167U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低通和带通双工器
CN111010107A (zh) 一种小型化叠层片式耦合带通滤波器
CN217590765U (zh) 一种无源低通滤波器及低通滤波电路
CN103997310A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串并联谐振滤波器
CN117200728B (zh) 一种带内抑制效果好的分列式带阻滤波器
CN214672907U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
CN116093568B (zh) 一种超宽带微带线转微带线平行过渡结构
CN210668633U (zh) 一款基于陶瓷介质材料的加载电容型带通滤波器
CN216873170U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高性能双工器
CN111276782A (zh) 一种基于ltcc的宽带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208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