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2160B -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2160B
CN111272160B CN202010231911.0A CN202010231911A CN111272160B CN 111272160 B CN111272160 B CN 111272160B CN 202010231911 A CN202010231911 A CN 202010231911A CN 111272160 B CN111272160 B CN 111272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driven shaft
fixedly connected
com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19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2160A (zh
Inventor
张叶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wu Tai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wu Tai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wu Tai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wu Tai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19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2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2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2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2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2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7/00Compasses; Devices for ascertaining true or magnetic north for navigation or surveying purposes
    • G01C17/38Testing, calibrating, or compensating of compa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7/00Compasses; Devices for ascertaining true or magnetic north for navigation or surveying purposes
    • G01C17/02Magnetic compasses
    • G01C17/04Magnetic compasses with north-seeking magnetic elements, e.g.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本装置包括主体箱:主体箱内设有测试腔,测试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箱,滑动箱上端面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挡块,滑动箱内设有开口向上且位于左侧挡块右侧的右侧挡块腔,右侧挡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挡块,右侧挡块下端面与右侧挡块腔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通过推块左移自动进料,拉绳带动滑动箱左移从而保证受测指南针每次的摇晃幅度一致,通过分别检测晃动幅度和复位的两组发信器和接收器来检测指南针的精度,保证测试标准客观不变,并将通过检测的与未通过检测的指南针从不同口排出,实现自动检测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航仪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指南针作为野外生存时确定方位与指引方向重要的道具,其精确性十分重要,而指南针指针受晃动后摆动幅度越大代表其精确性越高,目前的指南针在生产完成后采用人工手动摇晃后观察指针偏转程度和复位程度的方法来确认精度,这种方法受检测员的主观操作影响较大,同时无法做到较高精度的检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本发明是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包括主体箱,所述主体箱内设有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箱,所述滑动箱上端面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挡块,所述滑动箱内设有开口向上且位于所述左侧挡块右侧的右侧挡块腔,所述右侧挡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挡块,所述右侧挡块下端面与所述右侧挡块腔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滑动箱左端面与所述测试腔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测试腔前后两侧对称连通设有指南针通过腔,所述指南针通过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开口的排出腔,所述测试腔和指南针通过腔上侧连通设有推板腔,所述推板腔右侧设有锥齿轮腔,所述锥齿轮腔和所述测试腔之间设有向右延伸的挡板传动腔,所述测试腔右侧连通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右侧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预备腔,所述预备腔右端面下侧末端连通设有连杆腔,所述连杆腔上侧连通设有转盘腔,所述转盘腔上侧设有动力分配腔,所述动力分配腔上侧设有线轮腔,所述线轮腔上侧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上侧设有与所述主体箱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动力腔下侧设有位于所述线轮腔后侧的推板动力腔,所述推板动力腔下侧设有正反转腔,所述正反转腔下侧设有滑动块腔,所述滑动块腔下侧连通设有正反转啮合腔,所述挡板传动腔向右延伸至正反转啮合腔下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动力腔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动力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轴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电机下端面固定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腔内,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半齿轮,所述动力腔下端壁以所述主动轴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腔内的第一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内,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内,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半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动力分配腔下端壁以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内的第二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向上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转盘腔内,所述动力分配腔内设有与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半齿轮,所述动力分配腔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二半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线轮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线轮,所述线轮上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箱左端面固定连接的拉绳。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转盘腔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位于所述转盘腔内且与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连杆腔内的圆柱销,所述圆柱销下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延伸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与所述预备腔滑动配合连接的推块,所述连杆腔另一端与所述推块右端面铰接,所述滑动箱上端壁内固定连接有复位接收器,所述滑动箱上端壁内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复位接收器右侧的晃动接受器,所述测试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复位接收器正对的复位发信器,所述测试腔上端壁还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晃动接受器正对的晃动发信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正反转腔包括第三从动轴,所述第三从动轴左右对称与所述正反转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前侧所述第三从动轴向上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内,所述推板动力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三半齿轮,所述推板动力腔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三半齿轮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正反转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且互相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包括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且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后端面与所述滑动块腔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滑动块腔前端壁内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滑动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四从动轴,所述第四从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啮合的第六传动齿轮,所述正反转啮合腔下端壁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对应且向上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五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内,所述第五从动轴和所述第四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一传动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板腔包括第六从动轴,所述第六从动轴前后对称与所述推板腔右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推板腔内,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向右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内,所述第六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推板腔内的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设置的推板,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腔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内的第七从动轴,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七从动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七从动轴与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挡板传动腔内的第三传动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推块左移自动进料,拉绳带动滑动箱左移从而保证受测指南针每次的摇晃幅度一致,通过分别检测晃动幅度和复位的两组发信器和接收器来检测指南针的精度,保证测试标准客观不变,并将通过检测的与未通过检测的指南针从不同口排出,实现自动检测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如图1-4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包括主体箱10,所述主体箱10内设有测试腔28,所述测试腔2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箱30,所述滑动箱30上端面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挡块11,所述滑动箱30内设有开口向上且位于所述左侧挡块11右侧的右侧挡块腔15,所述右侧挡块腔1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挡块29,所述右侧挡块29下端面与所述右侧挡块腔15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4,所述滑动箱30左端面与所述测试腔28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2,所述测试腔28前后两侧对称连通设有指南针通过腔26,所述指南针通过腔26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开口的排出腔27,所述测试腔28和指南针通过腔26上侧连通设有推板腔23,所述推板腔23右侧设有锥齿轮腔58,所述锥齿轮腔58和所述测试腔28之间设有向右延伸的挡板传动腔55,所述测试腔28右侧连通设有连通腔50,所述连通腔50右侧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预备腔21,所述预备腔21右端面下侧末端连通设有连杆腔16,所述连杆腔16上侧连通设有转盘腔19,所述转盘腔19上侧设有动力分配腔44,所述动力分配腔44上侧设有线轮腔43,所述线轮腔43上侧设有动力腔70,所述动力腔70上侧设有与所述主体箱10固定连接的电机39,所述动力腔70下侧设有位于所述线轮腔43后侧的推板动力腔35,所述推板动力腔35下侧设有正反转腔32,所述正反转腔32下侧设有滑动块腔61,所述滑动块腔61下侧连通设有正反转啮合腔64,所述挡板传动腔55向右延伸至正反转啮合腔64下侧。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腔70包括主动轴38,所述主动轴38与所述动力腔70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轴38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电机39下端面固定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腔70内,所述动力腔70内设有与所述主动轴38固定连接的第一半齿轮37,所述动力腔70下端壁以所述主动轴38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腔70内的第一从动轴41,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向下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35内,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44内,所述动力腔70内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轴41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半齿轮37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0;所述电机39启动通过所述主动轴38带动所述第一半齿轮37转动,所述第一半齿轮37转动先带动前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转动,当所述第一半齿轮37转动至与前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脱离啮合时前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恰好转动一圈且所述第一半齿轮37恰好与后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啮合,当所述第一半齿轮37继续转动至与后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脱离啮合时后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恰好转动一圈且所述第一半齿轮37恰好与前侧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啮合,以此循环,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轴41转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分配腔44下端壁以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44内的第二从动轴46,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向上延伸至所述线轮腔43内,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向下延伸至所述转盘腔19内,所述动力分配腔44内设有与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固定连接的第二半齿轮45,所述动力分配腔44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轴46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二半齿轮45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47,所述线轮腔43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固定连接的线轮42,所述线轮42上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箱30左端面固定连接的拉绳13;所述第一从动轴41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半齿轮45转动,所述第二半齿轮45转动先带动前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转动,当所述第二半齿轮45转动至与前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脱离啮合时前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恰好转动一圈且所述第二半齿轮45恰好与后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啮合,当所述第二半齿轮45继续转动至与后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脱离啮合时后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恰好转动一圈且所述第一半齿轮37恰好与前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啮合,以此循环,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转动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轴46转动,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转动带动所述线轮42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拉绳13带动所述滑动箱30克服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的推力向左运动,当所述第二半齿轮45转动至与后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47脱离啮合时,所述滑动箱30失去所述拉绳13的拉力后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2推力作用下向左运动至复位从而使所述滑动箱30上端面的指南针指针产生摇晃。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腔19包括转盘20,所述转盘20位于所述转盘腔19内且与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固定连接,所述转盘20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连杆腔16内的圆柱销18,所述圆柱销18下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延伸的连杆腔17,所述连杆腔1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与所述预备腔21滑动配合连接的推块71,所述连杆腔17另一端与所述推块71右端面铰接,所述滑动箱30上端壁内固定连接有复位接收器48,所述滑动箱30上端壁内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复位接收器48右侧的晃动接受器49,所述测试腔28上端壁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复位接收器48正对的复位发信器53,所述测试腔28上端壁还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晃动接受器49正对的晃动发信器54;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46转动带动所述转盘2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圆柱销18以前侧所述所述第二从动轴46为中心转动,从而通过所述连杆腔17带动所述推块71做左右往复运动,推动所述预备腔21内的指南针向左运动至所述左侧挡块11与所述右侧挡块29之间,当所述滑动箱30上侧的指南针指针静止时恰好位于所述复位接收器48与所述复位发信器53之间遮挡住所述复位发信器53发出的信号。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反转腔32包括第三从动轴34,所述第三从动轴34左右对称与所述正反转腔32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内,前侧所述第三从动轴34向上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35内,所述推板动力腔35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固定连接的第三半齿轮36,所述推板动力腔35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34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三半齿轮36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33,所述正反转腔32内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34固定连接且互相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31;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41转动带动所述第三半齿轮36转动,当所述第三半齿轮36开始转动时,所述第三半齿轮36恰好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33脱离啮合,所述第三半齿轮36先空转后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33转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33转动带动前侧所述第三从动轴34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四传动齿轮31带动后侧所述第三从动轴34反向转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包括第五传动齿轮69,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内且与所述第三从动轴34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腔61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60,所述滑动块60后端面与所述滑动块腔61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59,所述滑动块腔61前端壁内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铁62,所述滑动块60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内的第四从动轴66,所述第四从动轴66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的第六传动齿轮65,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下端壁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34对应且向上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内的第五从动轴67,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67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55内,所述第五从动轴67和所述第四从动轴66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64内的第一传动带68;当所述晃动接受器49无法接受到所述晃动发信器54发出的信号时,下侧所述电磁铁62定时启动,当所述复位接收器48无法接受到所述复位发信器53发出信号时,上侧所述电磁铁62启动,当上下两侧所述电磁铁62均启动时,所述电磁铁62与所述滑动块60之间的吸力大于所述拉伸弹簧59的拉力,从而带动所述滑动块60向前运动至所述第六传动齿轮65与前侧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当只有单侧所述电磁铁62启动或所述电磁铁62全部关闭时,所述电磁铁62与所述滑动块60之间的吸力小于所述拉伸弹簧59的拉力,所述第六传动齿轮65与后侧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所述第六传动齿轮65转动带动所述第四从动轴66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68带动所述第五从动轴67转动。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板腔23包括第六从动轴25,所述第六从动轴25前后对称与所述推板腔23右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推板腔23内,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25向右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58内,所述第六从动轴25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推板腔23内的第二传动带22,所述第二传动带22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设置的推板24,所述锥齿轮腔58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25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51,所述锥齿轮腔58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58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55内的第七从动轴52,所述锥齿轮腔58内设有与所述第七从动轴52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5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7,所述第七从动轴52与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67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挡板传动腔55内的第三传动带56;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67转动通过所述第三传动带56带动所述第七从动轴52转动,从而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57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51转动,从而带动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25转动,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25转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22带动所述推板24转动,当所述第三传动齿轮33转动一次时,所述推板24恰好转动一格,当所述第六传动齿轮65与后侧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时,所述推板24顺时针转动,当所述第六传动齿轮65与前侧所述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时,所述推板24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推板24转动带动所述滑动箱30上侧的指南针通过所述指南针通过腔26后由所述排出腔27排出。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4以及上面描述来具体的介绍本申请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开始工作时,向预备腔21内放入待检测的指南针,启动电机39,第一半齿轮37先与前侧第一传动齿轮40啮合带动前侧第一从动轴41转动,第二半齿轮45先与前侧第二传动齿轮47啮合,带动转盘20转动一圈,从而带动推块71做一次左右往复运动,从而推动预备腔21内最下层的指南针向左运动至右侧挡块29与左侧挡块11之间,第二半齿轮45与前侧第二传动齿轮47脱离啮合后与后侧第二传动齿轮47啮合,从而通过拉绳13带动滑动箱30向后运动,当第二半齿轮45与后侧第二传动齿轮47脱离啮合后,滑动箱30在第二压缩弹簧12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至复位,从而使滑动箱30上侧的指南针指针开始晃动,当指针滑动至晃动接受器49与晃动发信器54之间时,下侧电磁铁62定时启动,同时此时第一传动齿轮40与前侧第一传动齿轮40脱离且恰好带动后侧第一传动齿轮40开始转动,由于第三半齿轮36与第三传动齿轮33不啮合,后侧第一从动轴41转动先带动第三半齿轮36空转,此时指针恰好停止晃动至复位且恰好位于复位接收器48与复位发信器53之间,从而使上侧电磁铁62启动,从而带动第六传动齿轮65向前运动至与前侧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当第三半齿轮36转动至与第三传动齿轮33啮合时,由于第六传动齿轮65与前侧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带动推板24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推板24带动滑动箱30上侧的指南针通过前侧指南针通过腔26后从前侧排出腔27排出,当指南针指针摇晃幅度不够大时下侧电磁铁62不启动,当指南针指针未复位时上侧电磁铁62不启动,任意一侧电磁铁62不启动或两侧电磁铁62都未启动时,第六传动齿轮65与后侧第五传动齿轮69啮合,推板24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指南针从后侧排出腔27排出,从而实现对指南针精度的测试以及对精度不达标指南针的区分,推板24转动一格时,后侧第一传动齿轮40恰好转动一圈,第一半齿轮37再次与前侧第一传动齿轮40啮合,以此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推块左移自动进料,拉绳带动滑动箱左移从而保证受测指南针每次的摇晃幅度一致,通过分别检测晃动幅度和复位的两组发信器和接收器来检测指南针的精度,保证测试标准客观不变,并将通过检测的与未通过检测的指南针从不同口排出,实现自动检测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包括主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箱内设有测试腔,所述测试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箱,所述滑动箱上端面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左侧挡块,所述滑动箱内设有开口向上且位于所述左侧挡块右侧的右侧挡块腔,所述右侧挡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挡块,所述右侧挡块下端面与所述右侧挡块腔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滑动箱左端面与所述测试腔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测试腔前后两侧对称连通设有指南针通过腔,所述指南针通过腔下侧连通设有向下开口的排出腔,所述测试腔和指南针通过腔上侧连通设有推板腔,所述推板腔右侧设有锥齿轮腔,所述锥齿轮腔和所述测试腔之间设有向右延伸的挡板传动腔,所述测试腔右侧连通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右侧连通设有开口向上的预备腔,所述预备腔右端面下侧末端连通设有连杆腔,所述连杆腔上侧连通设有转盘腔,所述转盘腔上侧设有动力分配腔,所述动力分配腔上侧设有线轮腔,所述线轮腔上侧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上侧设有与所述主体箱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动力腔下侧设有位于所述线轮腔后侧的推板动力腔,所述推板动力腔下侧设有正反转腔,所述正反转腔下侧设有滑动块腔,所述滑动块腔下侧连通设有正反转啮合腔,所述挡板传动腔向右延伸至正反转啮合腔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腔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所述动力腔上端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轴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电机下端面固定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腔内,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半齿轮,所述动力腔下端壁以所述主动轴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腔内的第一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内,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内,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半齿轮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分配腔下端壁以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为中心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动力分配腔内的第二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向上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转盘腔内,所述动力分配腔内设有与前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半齿轮,所述动力分配腔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二半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线轮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线轮,所述线轮上固定连接有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箱左端面固定连接的拉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腔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位于所述转盘腔内且与前侧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连杆腔内的圆柱销,所述圆柱销下侧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向左延伸的连杆腔,所述连杆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与所述预备腔滑动配合连接的推块,所述连杆腔另一端与所述推块右端面铰接,所述滑动箱上端壁内固定连接有复位接收器,所述滑动箱上端壁内还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复位接收器右侧的晃动接受器,所述测试腔上端壁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复位接收器正对的复位发信器,所述测试腔上端壁还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晃动接受器正对的晃动发信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腔包括第三从动轴,所述第三从动轴左右对称与所述正反转腔下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前侧所述第三从动轴向上延伸至所述推板动力腔内,所述推板动力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三半齿轮,所述推板动力腔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第三半齿轮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正反转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且互相啮合的第四传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包括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且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后端面与所述滑动块腔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滑动块腔前端壁内上下对称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滑动块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四从动轴,所述第四从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五传动齿轮啮合的第六传动齿轮,所述正反转啮合腔下端壁前后对称转动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三从动轴对应且向上延伸至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五从动轴,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内,所述第五从动轴和所述第四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正反转啮合腔内的第一传动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腔包括第六从动轴,所述第六从动轴前后对称与所述推板腔右端壁转动配合连接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推板腔内,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向右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内,所述第六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推板腔内的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外端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设置的推板,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后侧所述第六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锥齿轮腔下端壁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所述锥齿轮腔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板传动腔内的第七从动轴,所述锥齿轮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七从动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七从动轴与后侧所述第五从动轴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挡板传动腔内的第三传动带。
CN202010231911.0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Active CN111272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911.0A CN11127216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1911.0A CN11127216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2160A CN111272160A (zh) 2020-06-12
CN111272160B true CN111272160B (zh) 2020-11-03

Family

ID=7099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1911.0A Active CN111272160B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21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9451A (en) * 1988-04-11 1990-02-13 Dandurand Jean Pierre Solar compass and time indicator device
CN200989782Y (zh) * 2006-12-19 2007-12-12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电子罗盘的测试治具
CN203587112U (zh) * 2013-07-30 2014-05-07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后视镜指南针的检测装置
CN105136131B (zh) * 2015-08-26 2017-09-12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测试手机指南针寿命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16385B (zh) * 2019-04-11 2021-03-05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多工作模式飞机备用罗盘校验仪
CN110763218A (zh) * 2019-11-04 2020-02-07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指南针功能测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2160A (zh) 2020-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9643A (zh) 一种生产包装喷码检测装置
CN110152837B (zh) 一种市政道路检测用样品研磨装置
CN111017512B (zh) 一种锂电池回收用正负两端朝向挑选机
CN111272160B (zh) 一种透明底盘指南针用精度自动测试装置
CN111123092A (zh) 一种电开关质量检测装置
CN111940328A (zh) 一种水晶头的检测分拣装置
CN109142691A (zh) 一种防辐射布
CN110947649B (zh) 一种锂电池质量检测流水线
CN111561860A (zh) 一种方形工件用平面度自动检测箱
CN112718535A (zh) 一种二极管质量检测设备
CN112557866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批量质量检测设备
CN112362412B (zh) 一种橄榄油检测用取样装置
CN112129911A (zh) 一种覆盖范围广的多用途水质检测装置
CN112677662A (zh) 一种能够筛选出质量不合格的全自动打标机
CN108786040B (zh) 一种高尔夫球捡球机器人
CN110220829B (zh) 一种冰核浓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2684217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生产用质量检测装置
CN113581483B (zh) 一种无人机的群发射系统
CN111112140A (zh) 一种物体检测装置
CN111715557A (zh) 一种基于信息扫描的货物检测装置
CN21786208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定量配比装置
CN112246660A (zh) 一种可将邮件翻面的摆臂邮件分拣机
CN111451162A (zh) 一种用于自动检测食品金属杂质的设备
CN112108391A (zh) 一种可调进料速度的扬声器质检辅助装置
CN219625477U (zh) 一种地表水水质自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5

Address after: 322000 1st floor, 105 Beicun Road, chuojiang street,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iwu Taiwe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1st Floor, Building 5, 128 Lane, Linhong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050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Feiheng Living Good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