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4934A -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4934A
CN111264934A CN202010128191.5A CN202010128191A CN111264934A CN 111264934 A CN111264934 A CN 111264934A CN 202010128191 A CN202010128191 A CN 202010128191A CN 111264934 A CN111264934 A CN 111264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fiber
antibacterial
plasma treatment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81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荣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angjies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angjies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angjies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angjies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81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49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92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with antimicrobial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30Antimicrobial, e.g. antibacterial
    • A41D31/305Antimicrobial, e.g. antibacterial using layered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2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ultrasonic or sonic; Corona discharge
    • D06M10/025Corona discharge or low temperature plasma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4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6Inorganic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4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8Organic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e.g. ultrasonic, corona discharge, irradiation,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4Phys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or elements
    • D06M10/08Organic compounds
    • D06M10/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01Stain or soil resistanc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10Repellency against liquids
    • D06M2200/11Oleophobic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10Repellency against liquids
    • D06M2200/12Hydrophobic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本发明防护口罩的外层三防面料,一方面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病毒以气溶胶或液沫微粒的方式附着渗入,减少风险;另一方面能形成张力场,提高过滤性能,减少过滤材料的厚度,有利于呼吸顺畅;内层抗菌消臭面料,一方面杀灭漏网的细菌,另一方面解决1小时以上长时间呼吸引起的臭味。

Description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雾霾肆虐且日趋严重,变异的新型病毒和病菌越来越多,例如,SARS病毒、MERS、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日益猖狂,常规的雾霾口罩、医用口罩无法满足日常的防护。
美标N95或国标KN95等强过滤性能的口罩透气量少,呼吸困难,日常不能长时间使用。而通过医学研究,咳嗽或喷嚏>10微米的飞沫15秒内足够落地,最远不会超过6米,连普通的纱布口罩都有80%以上的阻挡能力足够用了,在“JOURNAL OF AEROSOL MEDICINE/Volume 20,Number 4,2007”《The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f Droplets Generated byCoughing in Human Subjects》的论文公开了咳嗽产生的飞沫核尺寸82%都是集中在0.74-2.12微米间。那么,普通的医用外科SMS(纺粘-熔喷-纺粘)口罩都有接近90%的阻挡率就够用了。而在《N95 Respirators vs Medical Masks for Preventing InfluenzaAmong Health Care Personne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报告中进一步证实:佩戴N95口罩和医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差不多。所以,口罩面料不需要像N95那么多过滤阻挡的材质,反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为了呼吸顺畅佩戴不正确从鼻梁两侧漏风,反而失去了应有的防护作用。只要致密的梭织面料密度大于300T即可满足日常防护,最主要是需要防水拒油功能。飞沫都是以水性或油性液态为载体,口罩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处理后,阻止飞沫附着往里渗透的风险。
另外,长时间佩戴口罩,人体自身呼吸道呼出的气味在口罩内层聚集,以及呼出的细菌在口罩内层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臭味,直接影响人们日常佩戴口罩意愿。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可拆卸式安装有支撑骨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缝制有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的插套,插套用于支撑骨架的插接。使用时,插入支撑骨架,撑起呼吸腔,呼吸腔越大过滤面积越大,呼吸越顺畅;不使用时,可以拆下,方便清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骨架为塑料条或金属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第一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第一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
S3、将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织造成防水防油防污面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由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制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先对第一单股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其中,等离子处理,一方面,使纤维表面粗糙形成大量凹槽,有利于吸附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另一方面,使纤维表面分子链引入活性基团(如-OH、-COOH、-C=O等),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也可以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再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使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和纤维表面分子链同时引入活性基团,另一方面是等离子体的高能粒子成为催化中心直接引发防水防油防污剂与纤维分子链的反应,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直接液相接枝处理过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为低温等离子,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使用了单个或多个矩形的低温等离子放电电极,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包括含氟整理剂,作为优选以C6、C8为主,本发明不需要添加封端异氰酸酯等交联剂。其中,含氟整理剂,含氟物有效成分先配置成30%浓度的水溶液,再根据纤维干重比例为:1~10wt%的计量加入,含氟物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为0.2~5wt%。与普通纤维织成面料,再面料后整理的方式比较,本发明不需要添加封端异氰酸酯等交联剂,极大优化纤维柔软性、顺滑性,提高纤维面料手感。而且,通过等离子改性将防水防油防污剂与纤维直接化学键接枝在一起,结合更加牢固,能够极大地提高纤维的防水防油防污三防性能和耐洗耐久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纤度小于75D,所述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织造密度大于200T。当纤维纤度50D、织造密度>300T时,纱与纱的间隙只有20~90微米,三防面料的表面拒水张力相互叠加形成巨大的张力场,从而能阻挡5微米以上的液态飞沫通过。即使没有中间的熔喷无纺布层,对0.74~2.12微米的飞沫也有50~70%的过滤性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熔喷无纺布芯片,可以SMS(纺粘-熔喷-纺粘)结构也可以单独M熔喷层结构,芯片为独立个体,可插入拔出替换。每次使用只需要替换此芯片即可,使口罩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第二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
S20、将经过步骤S10处理后的第二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抗菌消臭纤维;
S30、将抗菌消臭纤维织造成抗菌消臭面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由面料进行抗菌剂和消臭剂处理制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对第二单股纤维先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然后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抗菌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将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纤维先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使纤维表面粗糙形成很多凹槽有利于吸附抗菌剂和消臭剂,另一方面是使纤维表面分子链引入活性基团(如-OH、-COOH、-C=O等),再将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覆于纤维之上,先进行气相-液相接枝过程;再一次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等离子体的高能粒子成为催化中心再一次引发抗菌剂和消臭剂与纤维分子链的反应,另一方面进一步活化消臭剂有效成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
其中,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为低温等离子,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等离子处理采用单个或多个矩形的低温等离子放电电极,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态抗菌剂选自含银化合物、含铜化合物、含锌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溶液;所述液态消臭剂选自氧化锌溶液、磷酸锆溶液中的一种或组合。
作为优选方案,液态抗菌剂中银离子、铜离子占纤维干重比例为:银元素0~200ppm,铜元素0~1000ppm,锌元素0~5000ppm;液态消臭剂中的氧化锌、磷酸锆等有消臭性能的成分占纤维干重比例为:氧化锌0.01~4wt%,磷酸锆0.01~3wt%。
作为优选方案,以棉(纤维素纤维)材质的抗菌消臭梭织面料,有利于吸收呼出的潮气,一方面锁住湿气才能使抗菌成分起到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减少湿气外窜,使眼镜起雾阻挡视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防护口罩的外层三防面料,一方面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病毒以气溶胶或液沫微粒的方式附着渗入,减少风险;另一方面能形成张力场,提高过滤性能,减少过滤材料的厚度,有利于呼吸顺畅。
(2)本发明防护口罩的内层抗菌消臭面料,一方面杀灭漏网的细菌,另一方面解决1小时以上长时间呼吸引起的臭味。
(3)本发明的支撑骨架,一方面方便洗涤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另一方面撑起加大呼吸腔体,加大透气面积改善呼吸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层抗菌消臭面料1、外层防水防油防污三防面料2、中间层可替换的熔喷无纺布芯片3、可插入式支撑骨架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的制备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中,纤维a、等离子处理装置b、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c、高温装置d。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棉的制备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中,纤维10、等离子处理装置20、抗菌剂和消臭剂加入装置30、等离子处理装置40、高温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所公开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其中,口罩本体包括外层2、中间层3和内层1,外层2与内层1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3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3的可替换。外层2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3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1为抗菌消臭面料。
本实施例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三防面料为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织造的平纹梭织面料,纤维纤度50D,织造密度350T(1英寸经线纬线纤维根数之和)。
其中,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单股纤维(即聚酯长纤)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具体地,如图2所示,聚酯POY长纤a先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b的等离子处理,再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c进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即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最后经过高温装置d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聚酯POY长纤在加弹机的假捻变形后,先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辉光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3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5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750m/min;再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采用雾化喷涂的方式,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剂为30%浓度的C6溶液,含氟物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为3wt%的计量加入;然后再进入热箱反应及烘干,温度为150~210℃。其中,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DTY;
S3、将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织造成平纹梭织面料,即得到防水防油防污面料。
本实施例中间层采用的可替换的熔喷无纺布芯片为单层M熔喷层结构,芯片为独立个体,可插入拔出替换。
本实施例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为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棉(即纤维素纤维)所织的梭织面料,内层没有密度要求,本实例以40S纱常规平纹梭织工艺。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单股纤维(即纤维素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
具体地,如图3所示,纤维素纤维10先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20的等离子处理,再进入抗菌剂和消臭剂加入装置30进行抗菌、消臭处理,即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然后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40的等离子处理,最后经过高温装置50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已经纺好小管子的纱在络筒成型时,先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4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500m/min;再进入抗菌剂和消臭剂加入装置,采用油轮滚涂的方式,抗菌剂为银离子和铜离子的混合溶液,剂量为相对纤维干重比:银元素为10ppm、铜元素为10ppm;消臭剂为氧化锌0.9wt%,磷酸锆0.1wt%;再一次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4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500m/min;最后进入热箱反应,温度为150~200℃。其中,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
S20、将经过步骤S10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纤维棉。
S30、将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纤维棉织造成梭织面料,即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
本实施例在内层面料鼻孔下方嘴唇上方相对位置缝一个横向延伸的可插入通道,即插套。使用时,插入可插入式支撑骨架4,支撑骨架为塑料条或金属条,撑起呼吸腔,呼吸腔越大过滤面积越大,呼吸越顺畅。
本实施例的防护口罩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标准,对“雾化”氯化钠溶液过滤性能超过94%,接近N95/KN95的效果;并且呼吸顺畅性比普通医用口罩还通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的制备方法中,将等离子处理与防水防油防污处理的顺序进行互换,即聚酯POY长纤先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进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然后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最后经过高温装置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其它结构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外层由实施例一的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替换为防水防油防污三防丙纶,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本实施例的单股纤维选用聚丙烯长纤,产品为防水防油防污三防丙纶DTY,聚丙烯长纤先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再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进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即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最后经过高温装置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丙纶POY长纤在加弹机的假捻变形后,先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3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450m/min。再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采用油轮滚涂的方式,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剂为30%浓度的C8溶液,加入量为2.4%wt,含氟物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为0.72wt%;然后再进入热箱反应及烘干,温度为100~180℃。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丙纶DTY。
其它结构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外层由实施例一的等离子改性防水防油防污三防聚酯替换为防水防油防污三防锦纶,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本实施例的单股纤维选用聚酰胺长纤,产品为防水防油防污三防锦纶FDY,聚酰胺长纤先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进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再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即直接液相接枝处理过程,最后经过高温装置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在锦纶从喷丝口喷出冷却成型时,先进入防水防油防污剂加入装置,采用油嘴浇注的方式,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剂为30%浓度的C8溶液,加入量为3.5%wt,含氟物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为1.05wt%;再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0Hz~5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40~9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4000~5500m/min;然后再进入热箱反应,温度为200~300℃。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锦纶FDY。
其它结构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内层的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替换为以下步骤:
S10、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
本实施例的单股纤维选用聚酰胺长纤,产品为抗菌消臭锦纶POY;聚酰胺长纤先通过抗菌剂加入装置进行抗菌处理,再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然后通过消臭剂加入装置进行消臭处理,再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最后经过高温装置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在锦纶从喷丝口喷出冷却成型时,先进入抗菌剂加入装置,采用油嘴浇注的方式,抗菌剂为铜离子溶液,铜元素剂量为相对纤维干重比的50ppm;再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0Hz~5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30~6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4000~5500m/min;然后进入消臭剂加入装置,采用油轮滚涂的方式,消臭剂为氧化锌3wt%,磷酸锆1wt%;再一次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0Hz~5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30~60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4000~5500m/min;最后进入热箱反应,温度为200~300℃。
S20、将经过步骤S10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抗菌消臭锦纶POY。
S30、将抗菌消臭锦纶POY织造成梭织面料,即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
其它结构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内层的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替换为以下步骤:
S1、对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
本实施例的单股纤维选用聚酯长纤,产品为抗菌+消臭聚酯DTY,聚酯POY长纤先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再进入抗菌剂和消臭剂加入装置进行抗菌、消臭处理,即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然后通过等离子处理装置的等离子处理,最后经过高温装置进行高温反应及烘干。
具体地,聚酯POY长纤在加弹机的假捻变形后,先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4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5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500m/min;再进入抗菌剂和消臭剂加入装置,采用雾化喷涂的方式,抗菌剂为银离子溶液,银元素剂量为相对纤维干重比的30ppm,消臭剂为氧化锌1wt%,磷酸锆0.5wt%;然后再进入等离子处理装置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采用高频高压放电方式激发,频率50Hz~40KHz,电压在-30KV~+30KV,功率在2~15W,纤维通过的速度在500m/min;最后进入热箱反应及烘干,热箱为联苯加热,温度为150~210℃。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抗菌消臭聚酯DTY。
S30、将抗菌消臭聚酯DTY织造成梭织面料,即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
其它结构及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等离子改性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中,先将液态抗菌剂覆于单股纤维素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将液态消臭剂覆于单股纤维素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具体的参数设置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其它结构及制备方法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的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三防面料为普通聚酯织好梭织面料后再进行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处理,纤维纤度50D,织造密度400T(1英寸经线纬线纤维根数之和)。
中间层可替换的熔喷无纺布芯片为SMS(纺粘-熔喷-纺粘)结构,芯片为独立个体,可插入拔出替换。
内层抗菌消臭面料为普通棉(纤维素纤维)织好面料后再进行抗菌剂和消臭剂处理,内层没有密度要求,本实例以40S纱常规平纹梭织工艺。
在内层面料鼻孔下方嘴唇上方相对位置缝二个可插入通道,使用时再插入可插入式支撑骨架金属条,撑起呼吸腔,呼吸腔越大过滤面积越大,呼吸越顺畅。
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标准,对“雾化”氯化钠溶液过滤性能超过92%,接近N95/KN95的效果。并且呼吸顺畅性与普通医用口罩相似。
针对外层的生产工艺: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还可以在以下范围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具体地,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单股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可以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或已经成型的单股纤维再进行二次加工覆于单股纤维之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可以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含氟整理剂中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还可以在以下范围内任意取值:0.2~5wt%。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热箱中的高温反应及烘干的温度在80~300℃之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针对内层的的生产工艺: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还可以在以下范围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具体地,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单股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体抗菌剂和消臭剂可以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或已经成型的单股纤维再进行二次加工覆于单股纤维之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体抗菌剂和消臭剂可以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体抗菌剂选自含银化合物、含铜化合物、含锌化合物中的多种组合溶液,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单股纤维可以选自聚酯、聚酰胺、聚丙烯、再生纤维素纤维或复合纤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热箱中的高温反应及烘干的温度在80~300℃之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替换方案中,液态抗菌剂中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占纤维干重比例还可以在以下比例中任意取值:银元素0~200ppm,铜元素0~1000ppm,锌元素0~5000ppm;液态消臭剂中的氧化锌、磷酸锆等有消臭性能的成分占纤维干重比例还可以在以下比例中任意取值:氧化锌0.01~4wt%,磷酸锆0.01~3wt%,还可以只取其一。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可拆卸式安装有支撑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缝制有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的插套,插套用于支撑骨架的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塑料条或金属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第一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第一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
S3、将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织造成防水防油防污面料;
或者,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由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先对第一单股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为低温等离子,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纤度小于75D,所述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织造密度大于200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第二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
S20、将经过步骤S10处理后的第二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抗菌消臭纤维;
S30、将抗菌消臭纤维织造成抗菌消臭面料;
或者,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由面料进行抗菌剂和消臭剂处理制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对第二单股纤维先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然后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抗菌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将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
CN202010128191.5A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Pending CN1112649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8191.5A CN111264934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8191.5A CN111264934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934A true CN111264934A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9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8191.5A Pending CN111264934A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493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6652A (zh) * 2020-09-11 2020-12-11 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0954Y (zh) * 2003-04-22 2004-04-14 常熟一诺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口罩
CN103266393A (zh) * 2013-05-14 2013-08-28 东华大学 一种疏水拒油且阻燃的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4120289U (zh) * 2014-10-21 2015-01-28 夏金融 口罩
CN206612242U (zh) * 2017-03-30 2017-11-07 荣洲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具内衬替换的口罩结构
CN109667137A (zh) * 2018-12-10 2019-04-23 南通大学 一种消除涤纶织物臭味并提高其吸湿快干性能的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0954Y (zh) * 2003-04-22 2004-04-14 常熟一诺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口罩
CN103266393A (zh) * 2013-05-14 2013-08-28 东华大学 一种疏水拒油且阻燃的防护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CN204120289U (zh) * 2014-10-21 2015-01-28 夏金融 口罩
CN206612242U (zh) * 2017-03-30 2017-11-07 荣洲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具内衬替换的口罩结构
CN109667137A (zh) * 2018-12-10 2019-04-23 南通大学 一种消除涤纶织物臭味并提高其吸湿快干性能的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6652A (zh) * 2020-09-11 2020-12-11 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
CN112056652B (zh) * 2020-09-11 2024-02-02 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防护口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8075B1 (ko) 망간계 촉매를 이용한 필터를 포함하는 마스크
DE102016002826B4 (de) Virologische Atemschutzmaske zum Schutz vor Tröpfcheninfektionen
CN111165956B (zh) 一种有效阻隔病毒细菌的可洗涤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8542A (zh) 一种新冠病毒防护c型口罩
CN111264934A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CN204908032U (zh) 杀菌抗病毒除异味可重复使用的光触媒医用防护口罩
CA3174368A1 (e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polymer membrane for use i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KR102327317B1 (ko) 복합 다층구조의 정화 필터 카트리지가 구비된 마스크
CN206565343U (zh) 一种防霾加湿抗菌防护口罩
CN112430906A (zh) 一种防护口罩用超低阻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8541A (zh) 一种新冠病毒防护平面口罩
CN111227357A (zh) 一种可水洗的抗菌防护口罩
CN111513391A (zh) 一种防护口罩及加工工艺
CN212393979U (zh) 抗菌防病毒可洗涤多功能口罩
KR102473426B1 (ko) 금속 나노 와이어를 포함한 마스크
CN115318090B (zh) 一种透气性口罩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05558A (zh) 一种抗菌效果好的高透气口罩
CN218164344U (zh) 一种气阻力低的纳米级熔喷布环保口罩
WO2021212542A1 (zh) 一种具备长效可反复使用的 n90 级别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96933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防护口罩
CN113308797B (zh) 熔喷布及其制法和含有其的口罩和空气过滤装置
CN220192264U (zh) 一种透气型口罩
CN211861889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口罩
CN214179237U (zh) 一种抑菌防护口罩
CN215347171U (zh) 一种静电纺纳米纤维用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