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4267A -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4267A
CN111264267A CN202010074456.8A CN202010074456A CN111264267A CN 111264267 A CN111264267 A CN 111264267A CN 202010074456 A CN202010074456 A CN 202010074456A CN 111264267 A CN111264267 A CN 111264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ning
cutting
eucalyptus urophylla
eucalyptus
urophy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44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4267B (zh
Inventor
徐建民
罗亚春
李光友
陆海飞
吴玉强
张琰锋
张云东
柏俊
刘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20100744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4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4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4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4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8Felling tre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针对4~5年树龄的尾巨桉进行间伐,针对不同的种植地,采取适宜的间伐强度、间伐方式和施肥措施,即砍一留一或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而且结合本发明针对尾巨桉的肥料,本发明能提高非台风或少台风地区的尾巨桉林木胸径的增长,提高桉林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丰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为非台风地区尾巨桉抚育间伐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桉树人工林为国内人造板和纸浆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保障。桉树的木材密度较大、纤维均匀、制浆率高(约0.25kg/m3),已成为林浆纸和林板产业的重要原料。其中,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等桉树品种具有干形通直圆满、自然整枝好、木材机械加工性能好等特点,不仅是纸浆材用树,也是我国南方重要胶合板原料用材。已有研究表明,纸浆材人工林与大径级旋切板材人工林复合轮伐的经营模式,比单一轮伐方式更能充分地利用林地生产力和促进林木的生长势。尾巨桉的干形和材性特点表明,其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可将纸浆材和中大径级胶合板材的培育综合考虑,而确定适宜间伐措施对尾巨桉人工林的复合经营十分关键。
相较其他树种,目前桉树速生丰产林的轮伐周期较短(4~5年),短轮伐期易造成地力衰退。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应考虑林地生产力和林板、林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在中幼林期调整林地单位面积树木株数,可改善土壤肥力,保护林内的植物多样性,因此森林抚育对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在对松树、杉木人工林的研究中发现,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并改善林分环境、光照和温度条件,同时能够提高林下土壤酶活性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见,适宜的间伐抚育措施对于人工林生态的保护和地力维持至关重要。同样,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可持续经营也离不开科学的森林抚育及经营。但目前,部分桉树人工林经营仍然缺乏对中期间伐抚育的认识。
抚育间伐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森林经营的关键环节;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有助于提高林分生长量、改善林木生境等,从而促进人工林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提升。现有文献,对闽南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的抚育间伐有报道,但有关滇南、两广中部等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地区缺少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致力于研究适用于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地区的尾巨桉间伐及后期经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研究出适宜的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间伐方式等关键措施,为非台风区尾巨桉的中期间伐抚育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准年龄4~5年的尾巨桉;
2)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处于下坡,土壤为重壤土,所述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使用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处于半阳坡,处于中坡,土壤为中壤土,所述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使用强度为30~50%,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0小时内使用除草剂涂抹尾巨桉根部表面,清除伐根;
4)追肥:间伐后2~3个月,在尾巨桉株间的树冠滴水线下方追施肥料;
5)林分管理及采伐:3~4年后,即可收获培育好的尾巨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尾巨桉初植密度为111~148株/亩(或1667~2220株/hm2)时,再施加基肥250~300g/株,在尾巨桉1~3a除杂、抚育追肥2次,防火、防病害管理,当尾巨桉生长达到5~6a时(轮伐期)皆伐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突破了尾巨桉传统经营理念或培育模式,即中期不间伐的旧观念,达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2)所述砍一留一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一株保留一株,间隔伐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2)所述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间隔伐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培育方法适用于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区的尾巨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1)所述基准年龄的计算方式:基于树龄1~14年生350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将优势木树高(H)和林分年龄(t)代入理查德方程H=a×[1-exp(-b×t)]k(H为林分优势木高,t为林分年龄,a、b、k为参数);当a、b、k分别赋值36.65、0.104、0.625时,对该方程进行二阶求导等于零,获得t=-In(1/b)/k方程,再代入b=0.104和k=0.625,获得t=4.5年,得出尾巨桉的基准年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步骤(1)所述尾巨桉种植密度为111~148株/亩,或尾巨桉种植密度为1600~1667株/hm2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N、P和K的体积比为:12~13:15~16:7~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肥料包括0.2~0.3份硼砂,0.2~0.3份硫酸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株尾巨桉施加250~300g肥料。
本发明尾巨桉以培育工业原料为目的均采用无性系造林,林分一致性高、树木个体间差异小,间伐时无需考虑留优去劣、如选留目标树等标记工序,直接采取“砍一留一”和“砍三留三”进行作业,施工操作简便易行;
本发明间伐方式与常规森林经营间伐相比,将间伐时间提前10a,如国内杉木、马尾松等第一次间伐时间为15~16a,后期每隔5年再次间伐且强度低于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间伐及经营方法将常规尾巨桉培育轮伐期5~6a,延长至7~8a才皆伐利用,降低了人工或使用机器整地对林地的干扰次数;
2)4a生间伐,亩产出30%、50%的小径材(小头直径6~12cm);7~8a生皆伐,比传统经营的方法多产中、大径材(小头直径16~26cm;小头直径≥28cm),
Ⅰ级立地类型的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亩蓄积量增产27.65%,MAI由21.68m3/hm2.a提升至27.67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47.96m3/hm2
Ⅱ级立地类型的间伐50%、砍三留三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亩蓄积量增产35.8%,MAI由17.96m3/hm2.a提升至24.39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51.45m3/hm2
3)间伐后,丰富了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显著改善了尾巨桉林的生态系统;利于可持续经营及其产业健康发展。
4)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表明,不间伐对照与间伐处理,在Ⅰ、Ⅱ级立地类型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2、1:1.8。因此,在林区道路通畅、集材便利的经营区,选取Ⅰ和Ⅱ级立地类型实施间伐经营其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树高影响,其中YP为永平不间伐对照组、BTQ1-30%-1/1为坝塘箐1、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CCD-30%-1/1为茶场地、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MMH1-30%-1/1为麻木河1、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MMH2-30%-3/3为麻木河2、间伐30%、砍三留三方式;CCD-50%-1/1为茶场地、间伐50%、砍一留一方式;XSHK-50%-1/1为西沙河口、间伐50%、砍一留一方式;BTQ2-50%-3/3为坝塘箐2、间伐50%、砍三留三方式。
图2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树胸径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3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单株材积增量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4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亩蓄积量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5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的投入产出比,其中影响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6为实施例7~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树高影响,其中LBD为陆宝地不间伐对照组、MZP1-30%-1/1为绵竹棚1、间伐30%、砍一留一方式;MZP2-50%-1/1为绵竹棚2、间伐50%、砍一留一方式;BTQ3-50%-3/3为坝塘箐3、间伐50%、砍三留三方式;YKZ-50%-3/3为丫口寨、间伐50%、砍三留三方式。
图7为实施例7~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树胸径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8为实施例7~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单株材积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9为实施例7~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亩蓄积量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10为实施例7~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方式对尾巨桉的投入产出比,其中影响横坐标标注同图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出现的试剂均为市售。
41%草甘膦异丙铵盐购自(RN38641-94-0,武汉欣欣佳丽生物科技公司)。
实施例1~6
(1)基准年龄确定:
基于树龄1~14年生350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将优势木树高(H)和林分年龄(t)代入理查德方程H=a×[1-exp(-b×t)]k(H为林分优势木高,t为林分年龄,a、b、k为参数);当a、b、k分别赋值36.65、0.104、0.625时,对该方程进行二阶求导等于零,获得t=-In(1/b)/k方程,再将b=0.104和k=0.625代入,获得t=4.5年,得出尾巨桉的基准年龄。
(2)选择无台风区的云南省普洱市种植的尾巨桉(DH32系列无性系),分为坝塘箐(BTQ1,BTQ2)、茶场(CC)、麻木河(MMH)、西沙河口(XSHK)、永平(YP)样地。
此类种植地的特点是: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海拔为900-1400m、处于阳坡或半阳坡、下坡、土壤为重壤土、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种植密度为1667株/hm2,株行距为1.5×4m。
间伐:用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间伐处理如表1所示。
表1间伐抚育措施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51
注:间伐30%为伐除树的强度30%;
间伐50%为伐除树的强度50%;
1/1为砍一留一,砍一留一是指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一株保留一株;
3/3为砍三留三;砍三留三是指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
(3)伐根处理:
间伐后24小时内用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兑水以1:10体积比混合成草甘膦溶液涂抹在伐根表面,清除伐根。
(4)追肥:间伐后2~3个月,在株间的树冠滴水线下方追施桉树专用肥(N:P:K=12:15:7,硼砂:0.2%,硫酸锌:0.2%)300g/株。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尾巨桉生长达到7~8年生时即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间伐后,每年定期调查统计尾巨桉树的树高和胸径。
结果分析:如图1所示,经间伐处理的尾巨桉,其伐后第一年树高的连年增长量基本都高于不进行间伐样地YP(树高约0.5m/年,胸径约1.28cm/年),表明间伐抚育能够促进尾巨桉树高增长;BTQ1-30%-1/1、CCD-30%-1/1及MMH1-30%-1/1第一年的树高连年增长量高于CCD-50%-1/1和XSHK-50%-1/1两个样地,同时MMH2-30%-3/3第一年的树高连年增长量也略高于BTQ2-50%-3/3的样地,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经两个间伐强度处理的尾巨桉林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如图2所示,胸径连年增长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各间伐抚育样地的伐后第一年和第二年胸径连年增长量基本都高于不进行间伐样地YP;其中,经间伐处理的第一年胸径连年增长量均值达到1.83cm/年,比不进行间伐样地YP(1.28cm/年)高出约4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样地和间伐处理样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2所示,这表明间伐抚育能够显著增加尾巨桉林木胸径的连年增长量。
如图3和图4所示,间伐处理林分的第一年单株材积增长量明显高于不进行间伐样地YP,可见,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提高伐后第一年单株尾巨桉的木材产量;BTQ1-30%-1/1、CCD-30%-1/1、MMH1-30%-1/1、MMH2-30%-3/3、CCD-50%-1/1、XSHK-50%-1/1和BTQ2-50%-3/3所有样地的亩蓄积量(间伐量+伐后第四年林地蓄积量)均大于不进行间伐样地YP。其中,间伐30%的BTQ1-30%-1/1、CCD-30%-1/1和MMH1-30%-1/1,砍一留一方式的平均亩产量最优,比不间伐样地YP高出27.65%,间伐处理后MAI由21.68m3/hm2.a提升至27.67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47.96m3/hm2
如图5所示,间伐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在有国家财政补贴和无补贴的情况下,BTQ1-30%-1/1的产值最高(达到6800元/亩),比对照YP(4000元/亩)高出70%,之后依次是CCD-30%-1/1、CCD-50%-1/1、MMH2-30%-3/3、XSHK-50%-1/1、MMH1-30%-1/1、BTQ2-50%-3/3。其中,间伐30%BTQ1-30%-1/1、CCD-30%-1/1和MMH1-30%-1/1,砍一留一方式平均的亩投入产出比(与对照YP相比)为1:2.2。
因此,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下坡、重壤土、土层厚度>80cm的尾巨桉,使用间伐强度为30%、砍一留一的间伐方式。
表2尾巨桉人工林第一年树高、胸径连年增长量的差显分析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61
“*”表示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实施例7~10
(1)基准年龄确定:
基于树龄1~14年生350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将优势木树高(H)和林分年龄(t)代入理查德方程H=a×[1-exp(-b×t)]k(H为林分优势木高,t为林分年龄,a、b、k为参数);当a、b、k分别赋值36.65、0.104、0.625时,对该方程进行二阶求导等于零,获得t=-In(1/b)/k方程,再将b=0.104、k=0.625代入,获得t=4.5年,得出尾巨桉的基准年龄,因此,间伐的尾巨桉树龄为4~5年。
(2)选择非台风区的云南省普洱市种植尾巨桉(DH32系列无性系),分为坝塘箐(BTQ3)、陆宝地(LBD)、绵竹棚(MZP1、MZP2)、丫口寨(YKZ)样地。
此类种植地的特点是:海拔为1100-1400m、半阳坡、中坡、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种植密度为1667株/hm2,株行距为1.5×4m。
间伐:强度为30~50%,间伐方式以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间伐处理如表3所示。
表3间伐抚育措施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71
注:间伐30%为伐除树的强度30%;
间伐50%为伐除树的强度50%;
1/1为砍一留一,砍一留一是指沿尾巨桉定植行,除一株保留一株;
3/3为砍三留三;砍三留三是指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
(3)伐根处理:
间伐后24小时内用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兑水以1:10体积比混合成草甘膦溶液涂抹在伐根表面,清除伐根。
(4)追肥:间伐后2~3个月,在株间的树冠滴水线下方追施桉树专用肥(N:P:K=12:15:7,硼砂:0.3%,硫酸锌:0.3%)500g/株。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尾巨桉生长达到7~8年生时即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间伐后每年定期调查统计尾巨桉树的树高和胸径。
结果分析:如图6和图7所示,样地BTQ3-50%-3/3、YKZ-50%-3/3尾巨桉的第一年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都明显高于无间伐处理样地LBD和MZP1-30%-1/1的两个样地,说明间伐强度为50%,间伐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抚育措施更适于此类立地尾巨桉的生长。
除此之外,如图8所示,间伐方式为1/1样地MZP1-30%-1/1和MZP2-50%-1/1第一年的单株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013m3、0.014m3)均略高于无间伐处理样地LBD(0.010m3);间伐方式为3/3样地BTQ3-50%-3/3、YKZ-50%-3/3第一年单株材积增长量(0.028m3、0.033m3)比无间伐处理样地LBD高出约2.2倍,同时比砍一留一的MZP1-30%-1/1和MZP2-50%-1/1样地也要高出1倍多。
如图9所示,所有间伐的样地尾巨桉的亩蓄积量均大于不进行间伐样地LBD,其中,间伐50%、砍三留三的BTQ3-50%-3/3和YKZ-50%-3/3两个样地显著高出无间伐处理LBD(9.58m3)样地35.8%,间伐后MAI由17.96m3/hm2.a提升至24.39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51.45m3/hm2
如图10所示,间伐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在有国家财政补贴和无补贴的情况下,间伐强度为50%的BTQ3-50%-3/3(4541元/亩)和YKZ-50%-3/3(4450元/亩)亩产值均高于对照样地LBD(3300元/亩)约36%,两个样地平均的亩投入产出比(与对照LBD相比)为1:1.8。
因此,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半阳坡、中坡、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的尾巨桉,使用间伐强度为50%,间伐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抚育方式更适宜。
生物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尾巨桉种植地,通过间伐后,发现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有一定的差异。见表4。
表4不同间伐抚育措施下尾巨桉林下植被的种类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81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91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092
对照样地(YP)的林下植被种类共有17个种,包括灌木7种及草本10种(表4)。样地MMH1-30%-1/1林下植被种类共有18个种;其中,灌木种类比对照多1个(表4)。样地MMH2-30%-3/3的林下植被比MMH1-30%-1/1样地更丰富,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达到9个和12个(表4)。可见,当间伐强度为30%时,林下植被的种类比对照样地更丰富,间伐方式为3/3比1/1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物种的增加。
经调查,样地MZP2-50%-1/1和BTQ3-50%-3/3的林下灌木种类最多,均达到10种(表4),高于对照YP以及间伐强度为30%的两个样地(MMH1-30%-1/1和MMH2-30%-3/3)。其中,MZP2-50%-1/1样地的林下草本种类有13种,在各样地中最多;而BTQ3-50%-3/3样地的林下草本种类有11种,比样地MMH2-30%-3/3和MZP2-50%-1/1少(表4)。由此可见,间伐强度50%更能丰富灌木的多样性。
表5各样地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相关指数
Figure BDA0002378132080000101
通过对各样地的Margalef指数(M)、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以及Pielou指数(J)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除了MMH1-30%-1/1样地的D值和J值同对照相等外,经间伐抚育样地的其他指数均高于对照(表5)。可见,间伐抚育样地的植被多样性都比对照样地丰富。
此外,间伐方式为3/3两个样地(MMH2-30%-3/3、BTQ3-50%-3/3)的J值均高于间伐方式为1/1的两个样地(MMH1-30%-1/1、MZP2-50%-1/1),说明前者林下植被的均匀度更高;同时,间伐方式为3/3两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值和H值也均高于间伐方式为1/1的两个样地(表5)。在间伐方式一定的条件下,间伐强度为50%样地(MZP2-50%-1/1、BTQ3-50%-3/3)的M值和D值均高于间伐强度为30%样地(MMH1-30%-1/1、MMH2-30%-3/3);但H值并没有表现出完全一致的结果,样地BTQ3-50%-3/3的H值(2.88)反而小于样地MMH2-30%-3/3(2.91)(表5)。
本发明针对目前我国南方尾巨桉种植后全过程不间伐的传统做法,当生长到4~5a时进行间伐,间伐后继续生长至7~8a才皆伐利用。一方面,延长了轮伐期(传统的5~6a)减少了人为或机器整地的次数对林地的过度干扰,避免了整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连续种植过早出现的地力衰退,也丰富了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显著地改善了尾巨桉林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间伐后7~8a才皆伐利用比不间伐的传统做法,在保障木材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多产大径级、高附加值的木材47.96~51.45m3/hm2,平均亩蓄积量增产达27.65~35.8%;同时,4~5a间伐出来的尾巨桉原木的品质与2~3a间伐出来的相比,其木材性能基本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即径级中等、木材基本密度0.38~0.43g/cm3,可用做制浆造纸或做中密度板、胶合板;而2~3a间伐的因树龄小,径级细、基本密度小,用做造纸其得浆率低,用于旋切做胶合板,也因其幼嫩旋切出来的薄板干燥时皱缩严重,难以保障胶合板的质量,最终只能作薪碳材和桩木之用,但如今其市场规模小、价格低和销售困难,销售的收入也无法补偿进行间伐抚育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提出,对尾巨桉林4~5a进行间伐,并且探索出了适宜的间伐时间、间伐强度和间伐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非台风或少台风地区的尾巨桉林木胸径的增长,提高桉林的单位面积积蓄量,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准年龄4~5年的尾巨桉;
2)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其中,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900~1400m时,处于阳坡或半阳坡,处于下坡,土壤为重壤土,所述重壤土土层厚度大于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砍一留一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当丘陵地海拔低于300m或山地海拔1100~1400m,处于半阳坡,处于中坡,土壤为中壤土,所述中壤土土层厚度为40-80cm,使用间伐强度为30~50%,方式为砍三留三的方式对尾巨桉进行间伐抚育;
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0小时内使用除草剂涂抹尾巨桉伐根部位表面,清除伐根;
4)追肥:在间伐后2~3月,在两株尾巨桉间的树冠滴水线下追施肥料;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尾巨桉生长达到7~8年生时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砍一留一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一株保留一株,间隔伐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砍三留三的间伐方式是:沿尾巨桉定植行,伐除三株保留三株,间隔伐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除草剂选自41%草甘膦异丙铵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非台风区或少台风区的尾巨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基准年龄的计算方式:将优势木树高H和林分年龄t代入理查德方程H=a×[1-exp(-b×t)]k,其中a、b、k为参数;当a、b、k分别赋值36.65、0.104、0.625时,对理查德方程进行二阶求导等于零,得到方程t=-In(1/b)/k,再将b=0.104、k=0.625代入,得t=4.5年即得尾巨桉的基准年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尾巨桉种植密度为111~148株/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N、P和K的体积比为:12~13:15~16:7~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包括0.2~0.3份硼砂和0.2~0.3份硫酸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株尾巨桉施加250~300g肥料。
CN202010074456.8A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Active CN111264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456.8A CN111264267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4456.8A CN111264267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267A true CN111264267A (zh) 2020-06-12
CN111264267B CN111264267B (zh) 2022-03-04

Family

ID=7100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4456.8A Active CN111264267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42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727A (zh) * 2022-03-25 2022-06-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5434A (zh) * 2017-04-13 2017-09-1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
CN108040804A (zh) * 2017-12-27 2018-05-18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杉木木材材性的造林方法
CN108419588A (zh) * 2018-01-30 2018-08-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大径级格木的培育方法
CN109380049A (zh) * 2018-10-26 2019-02-26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结合长短周期经营的桉树复合栽培方法
CN110169298A (zh) * 2019-06-12 2019-08-27 广西大学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5434A (zh) * 2017-04-13 2017-09-1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人工林的培育方法
CN108040804A (zh) * 2017-12-27 2018-05-18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提高杉木木材材性的造林方法
CN108419588A (zh) * 2018-01-30 2018-08-2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大径级格木的培育方法
CN109380049A (zh) * 2018-10-26 2019-02-26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 一种结合长短周期经营的桉树复合栽培方法
CN110169298A (zh) * 2019-06-12 2019-08-27 广西大学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艺东: "闽南山地尾巨桉不同间伐强度试验及其效果分析", 《青海农林科技》 *
孟宪宇主编: "《测树学 第3版》", 28 February 1998,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廖满秀等: "高峰林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模式探讨", 《辽宁林业科技》 *
蔡培川主编: "《天水市科学技术志》", 31 July 2004, 甘肃文化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727A (zh) * 2022-03-25 2022-06-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4267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higwa et al. Root distribution of Acioa barteri, Alchornea cordifolia, Cassia siamea and Gmelina arborea in an acid Ultisol
Yamauchi Physiological bases of higher yield potential in F1 hybrids
CN110432112A (zh) 一种地力自然增肥、高价值永远可持续速生丰产的森林培育方法
CN108651128A (zh) 一种杉木无节材培育方法
CN105612996B (zh) 一种香榧扦插繁殖方法
CN114408898A (zh) 一种生物质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264267B (zh)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CN105918044B (zh) 一种促进杉木种子园高产稳产的方法
Kandeh et al. Rural people as conservationists: querying neo-Malthusian assumptions about biodiversity in Sierra Leone
CN113728820A (zh) 一种牡丹高空压条的繁殖方法
Herbert et al. Fertilising commercial forest species in southern Africa: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blems (part 2)
CN109328591A (zh) 一种降低初烤烟叶氯含量的施肥方法
CN109089757B (zh) 一种模拟天然竹木混交的毛竹纯林生态改造方法
CN108575390B (zh) 一种利用沼液部分替代化肥促进番茄生长的研究方法
CN114600727B (zh)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CN110583286B (zh)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Fei Economic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Moso bamboo
Bavaresco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orosis occurrenc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grapevine leaves and berries
CN113336589A (zh) 一种用于提高上部烟叶品质的肥料及烟草栽培方法
CN107736380B (zh) 一种用于甘薯病毒病防治的组合物
Al-Khalifah et al. Influence of sucrose concentration on in vitro growth of five rose (Rosa hybrida L.) cultivars
CN108552047A (zh) 一种烤烟高香且氮素高效利用的选育方法
LU505226B1 (en) Stratified Mixed Plant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Benefit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
CN110583337B (zh) 一种毛白杨种植以及水肥管理的方法
CN114916360B (zh) 一种红锥花期的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