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0727A -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0727A
CN114600727A CN202210304973.9A CN202210304973A CN114600727A CN 114600727 A CN114600727 A CN 114600727A CN 202210304973 A CN202210304973 A CN 202210304973A CN 114600727 A CN114600727 A CN 114600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ucalyptus
rows
forest
eucalyptus urophylla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49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0727B (zh
Inventor
李光友
徐建民
范春节
陆海飞
张沛健
陈马兴
李孔生
周芳萍
李娟�
李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22103049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0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0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6Uprooting or pulling up trees; Extracting or eliminating st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A01G23/02Transplanting, uprooting, felling or delimbing trees
    • A01G23/08Felling tre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针对5年生林龄的尾细桉进行间伐和混交,针对不同种植立地,采取适宜的间伐类型、施肥方式和混交树种选择,而且结合本发明针对尾细桉的追肥和基肥配比、伐根清除、生物菌肥添加,提高了台风或沿海地区尾细桉及其混交林木的抗性、提高了树木胸径和林木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提高了大径级高附加值木材产量、促进了混交树种间相互有利共生和立地改善,在延长尾细桉人工林轮伐期的同时促进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丰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最终提高了林分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台风或沿海地区尾细桉间伐经营和复层混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森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桉树人工林为国内人造板和纸浆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保障。桉树的木材密度较大、纤维均匀、制浆率高(约0.25kg/m3),已成为林浆纸和林板产业的重要原料。其中,尾细桉(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等桉树具有干形通直圆满、自然整枝好、木材机械加工性能好等特点,成为我国南方重要胶合板原料用材和纸浆材用树种。尾细桉杂交无性系的通直干形、抗逆性和材性好的特点表明其作为纸浆材和胶合板材大有可为。相较更速生的尾巨桉,尾细桉适合在沿海台风区种植,因其抗风能力的加性遗传受父本细叶桉决定,因而适宜抚育措施对尾细桉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尾细桉的干形和材性特点也充分表明,其作为胶合板材和实木利用可以通过延长培育期来实现,从而提高木材的高附加值,在提高高附加值木材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林分的生态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标,可充分利用林分的不同冠层空间来累积目标产品,即通过间伐后的复层经营培育措施,在延长林分培育时间来提升木材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促进混交树种的生长、林下植被的增加、微生物的增加,减少地力消耗和提高林分抗性水平,从而提高了林分的生态价值。
目前桉树速生纸浆林的轮伐周期较短(4~6年),易造成地力衰退和生态问题,对长效经营影响严重。因此,定向培育应兼顾林地生产力和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产力,在生长期通过不同抚育措施及施肥类型等,可改善土壤肥力,保护林内植物多样性和提高林地抗逆性,对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和提高效益至关重要。对松、杉人工林研究发现,森林抚育能够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并改善林分环境、光照和温度条件,同时能够提高林下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见,适宜抚育措施对于人工林生态的保护和地力维持至关重要。
抚育间伐后复合混交经营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森林经营的关键措施;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有助于提高林分生长量、改善林木生境、增加林下植被种数和数量等,从而促进人工林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提升,复合混交则通过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光能,收获木材及促进地下植被的生长。已有文献,对华南等不同立地条件区域桉树人工林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和混交进行研究,获得通过科学抚育等可促进人工林生长、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林下植被多样性以及有机物转化功能且不同植物间协调共生,从而促进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提升的结论。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为尾细桉适生区人工林的培育提出合理的抚育模式及提升效益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台风或沿海地区的尾细桉间伐及后期复合经营的方法,为尾细桉适生区人工林的培育提出合理的抚育模式及提升效益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准年龄5年的尾细桉;
(2)对尾细桉进行间伐抚育,包括留3排伐2排、留2排伐2排;
(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6小时内使用生物除草剂涂抹尾细桉伐根部位木材表面,同时在伐根上套黑色塑料袋,清除伐根;
(4)追肥:间伐后第1年春季,在同排相邻两株桉树冠的林地正投影面相交处追施生物菌肥和追肥;对间伐排的相邻混交非桉树种在种植前挖穴施生物菌肥和基肥;
(5)复层混交:在5年生间伐林下的伐除排内种植非桉树种马占相思或格木,形成复层混交林,3~4年后收获。
进一步地:步骤(2)留3排伐2排的间伐方式是:沿尾细桉不同行,伐除2行紧接着保留3行,依次进行间隔伐除。
进一步地:步骤(2)留2排伐2排的间伐方式是:沿尾细桉不同行,伐除2行紧接着保留2行,依次进行间隔伐除。
进一步地:步骤(3)生物除草剂为20%双丙氨膦可溶粉剂。
进一步地:方法适用于台风区或沿海区的尾细桉。
进一步地:步骤(1)基准年龄的确定方式为:基于不同林龄优势木高及变异系数分析,1-4a生时优势木树高变异系数较大,从第5a生时树高生长变异趋于稳定。
进一步地:尾细桉间伐前种植密度为2400~2550株/hm2;间伐后植入马占相思或格木,复层混交林的最终密度与初植密度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4)追肥N、P和K体积比为:14~16:5~8:10~12,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5~0.7:0.15:0.05:0.05:0.015;基肥N、P和K的体积比为:10~12:5~8:10~12,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5~0.7:0.15:0.05:0.05:0.015。
进一步地:桉树或混交树种施250~300g/株基肥或追肥。
进一步地:步骤(3)间伐后施入的生物菌肥,包括有机质≥40.0%,有效活菌数≥0.2亿/g,生物菌肥施入时按500g/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部分间伐的复层经营方法将常规尾细桉培育轮伐期5a延长至8~9a才皆伐利用,目的在于皆伐桉树后林地仍生长混交非桉树种,利于非桉树种的生长和持续木材蓄积,降低了人工或使用机器整地对林地的干扰次数,减少水土流失。
2)5a生间伐时,单位面积产出初植量40%、50%的小径材(小头直径6~10cm);8~9a生皆伐时,可比传统经营的方法多产中、大径材(小头直径16~20cm;小头直径≥22cm);
玄武岩砖红壤立地类型(JJ)的间伐40%、留3排(桉)伐2排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增产31.09%,MAI由14.74m3/(hm2.a)提升至19.32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34.37m3/hm2
浅海沉积物砖红壤立地类型(BP)的间伐50%、留2排(桉)伐2排方式,与不间伐对照相比间伐后平均亩蓄积量增产49.21%,MAI由12.51m3/(hm2.a)提升至18.67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46.17m3/hm2
3)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表明,不间伐对照与间伐处理2.5a后,玄武岩砖红壤立地留3伐2的投入产出比是对照的1.93倍,海沉积物砖红壤立地留2伐2的投入产出比是对照的1.91倍。因此,在雷州半岛林区道路通畅、集材便利的平原经营区,对两种立地实施间伐后复层混交可产生极显著经济效益。
4)复层混交分别植入速生树种马占相思或格木,除混交树种具备根瘤固氮外,能对立地保护和改善,对桉树及其他混交树种起到促进生长作用,且复层混交树种处不同林层,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光能,多产木材并因多树种混交而减少病虫害发生。2.5a时最优混交类型的马占相思和格木的平均单位面积蓄积分别达到39.91m3/hm2和6.85m3/hm2
5)间伐后,通过抚育及复层混交丰富了林内植被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增加林地土壤的微生物和改善立地微环境,改善了尾细桉林的生态系统,利于可持续经营及其产业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6中,玄武岩砖红壤立地类型(JJ)上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树高的影响,其中CK(包括对照1施生物菌肥和对照2不施)不间伐、留1排伐1排(JJ4)-50%、留2排伐2排(JJ2)-50%、留3排伐2排(JJ1)-40%、留2排伐3排(JJ3)-60%。横坐标表示复合混交方式,同时含两个调查年份(1.5a和2.5a)。
图2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树胸径的影响,其中横坐标与标注同图1。
图3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单株蓄积及增量(MAI)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4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林分产值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1。
图5为实施例1~6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下间种非桉树种2次生长调查结果,其中横坐标标注为混交树种。
图6为实施例5~10中,浅海沉积物砖红壤立地类型(BP)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树高影响,其中CK(含对照1和2,同图1处理)不间伐、留1排伐1排(BP4)-50%、留2排伐2排(BP2)-50%、留3排伐2排(BP1)-40%、留2排伐3排(BP3)-60%。横坐标表示复合混交方式,同时含两个调查年份(1.5a和2.5a)。
图7为实施例5~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胸径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8为实施例5~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单株蓄积及增量(MAI)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9为实施例5~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对尾细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分产值的影响,其中横坐标标注同图6。
图10为实施例5~10中,不同间伐强度和复层混交方式下间种非桉树种2次生长调查结果,其中横坐标标注为混交树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20%双丙氨膦可溶粉剂,湖北万业医药有限公司。
生物菌肥为广州厂家生产的“奥特”牌生物有机肥。
实施例1~6
(1)基准年龄确定:
基于树龄1~17年生112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表1),1-4a生时优势木树高变异系数较大,从第5a生时树高生长变异趋于稳定。因此,确定雷州半岛地区尾细桉的基准年龄为5a。
表1不同林龄优势木高及变异系数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071
(2)选择台风和沿海区的雷州半岛种植的尾细桉(LH系列无性系),地点为纪家(JJ)。
实施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纪家林场为代表的土壤为玄武岩砖红壤立地类型,地平整、坡度小、土层厚度超过80c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1.33×3m。
间伐:强度为40~60%,采用对不同排全部种植株伐除方式进行间伐,同时进行抚育,间伐后第1个春季在伐除排原株间进行非桉树种复合混交种植。其中伐除排方式如表2所示。
表2间伐抚育措施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072
注:间伐40%、50%、60%分别为伐除树的强度为40%、50%、60%;
1/1为留1排伐1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1排后伐除接下来1排;
2/2为留2排伐2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2排后伐除接下来2排;
3/2为留3排伐2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3排后伐除接下来2排;
2/3为留2排伐3排,指沿尾细桉定植行,保留2排后伐除接下来3排。
(3)伐根处理:
间伐后24~36小时内用20%双丙氨膦可溶粉剂兑水以1:10体积比混合成溶液涂抹在伐倒木圆盘表面,同时套上黑色塑料袋,20天后解袋。
(4)施肥:间伐后1~2个月,在每两株尾细桉树冠的林地正投影面相交处施桉树专用追肥(N:P:K=15:5:11,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6:0.15:0.05:0.05:0.015)300g/株,同时施入生物肥500g/株。在每两株参与套种的树种株间施专用基肥(N:P:K=11:5:10,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6:0.15:0.05:0.05:0.015)300g/株,同时施入生物菌肥500g/株。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和混交后定期调查统计尾细桉和混交树种的树高和胸径。当尾细桉生长达到8~9年生时可皆伐,收获中、大径级木材,其中复层混交非桉树种保留。
结果分析:如图1所示,经间伐处理的尾细桉,其伐后1.5a和2.5a树高的连年增长量高于不进行间伐CK对照样地(分别高0.463m.a-1和0.136m.a-1),表明间伐和混交因施肥、、固氮、光照等条件提高更能够促进尾细桉树高增长;JJ1-40%-3/2、JJ2-50%-2/2的树高连年增长量均显著高于1/1、2/3间伐和对照处理(表3)。
如图2所示,胸径连年增长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伐后1.5a和2.5a胸径的连年增长量高于不进行间伐CK对照样地(分别高0.389cm.a-1和0.123cm.a-1);其中,间伐最优处理的2.5a胸径连年增长量均值达到1.46cm/a,比不进行间伐样地CK2(1.34cm/a)高出9.1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样地和间伐处理样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间伐抚育能够显著增加尾细桉林木胸径的连年增长量(表3)。
如图3和图4所示,间伐不同处理后的2.5a单株材积增长量明显高于不进行间伐样地CK,可见,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提高伐后2.5a单株尾细桉的木材产量;JJ1-40%-3/2、JJ2-50%-2/2、JJ3-60%-2/3和JJ4-50%-1/1所有样地的单位面积蓄积均大于不进行间伐样地CK1和CK2。其中,4种间伐处理JJ1-40%-3/2、JJ2-50%-2/2、JJ3-60%-2/3和JJ4-50%-1/1以JJ1处理的林分2.5a后平均单位面积蓄积比对照CK提升29.47%,MAI由17.82m3/hm2.a提升至25.27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55.88m3/hm2。林分产值以JJ1-40%-3/2的产值最高(达到62302元/hm2),比对照CK2(47525元/hm2)高出31.09%,之后依次是JJ2-50%-2/2、JJ3-60%-2/3和JJ4-50%-1/1。其中,最优间伐JJ1-40%-3/2平均单位面积蓄咱们的产出投入比比对照CK高16.18%。其中CK1产量高于CK2,表明生物菌肥对林分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如图5所示,复合混交树种马占相思比其它混交树种生长更优,2.5a生时平均树高达到9.87m,格木为4.70m。马占相思2.5a生时平均胸径达8.53cm,格木为5.12cm。混交树种生长以马占相思更优。
因此,雷州半岛玄武岩砖红壤区立地条件的尾细桉,地平整、坡度小、土层厚度超过80c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1.33×3m的林地,使用强度为40%即留3排伐2排间伐加合适施肥方式,生长和产值更优。采用马占相思做为复合混交树种更促进混交林生长。
表3尾细桉人工林伐后2.5a树高、胸径连年增长量的差显分析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091
“**”表示检验极显著性水平0.01。
实施例7~10
(1)基准年龄确定:
基于树龄1~17年生112块标准地优势木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表1),1-4a生时优势木树高变异系数较大,从第5a生时树高生长变异趋于稳定。因此,确定雷琼地区尾细桉的基准年龄为5a。
(2)选择台风和沿海区抗风无性系尾细桉(LH系列无性系),分为北坡(BP1)、北坡(BP2)、北坡(BP3)、北坡(BP4)样地。
实施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北坡林场为代表的土壤为浅海沉积物砖红壤立地类型,地平整、坡度小、土层厚度80c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1.33×3m。
间伐:强度为40~60%,对不同排内全部种植株伐除的方式对尾细桉林进行间伐抚育,间伐后第1个春季复层混交乡土树种。其中伐除排方式如表4所示。
表4间伐抚育措施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101
注:间伐40%、50%、60%分别为伐除树的强度为40%、50%、60%;
1/1为留1排伐1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1排后伐除接下来1排;
2/2为留2排伐2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2排后伐除接下来2排;
3/2为留3排伐2排,指沿尾细桉定植排,保留3排后伐除接下来2排;
2/3为留2排伐3排,指沿尾细桉定植行,保留2排后伐除接下来3排。
(3)伐根处理:
间伐后24~36小时内用20%双丙氨膦可溶粉剂兑水以1:10体积比混合成溶液涂抹在伐倒木圆盘表面,同时套上黑塑料袋,20天后清除伐根。
(4)施肥:间伐后1~2个月,在每两株尾细桉树冠的林地正投影面相交处追施桉树专用追肥(N:P:K=15:5:11,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6:0.15:0.05:0.05:0.015)300g/株,同时施入生物肥500g/株;在每两株参与套种的树种株间施专用基肥(N:P:K=11:5:10,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6:0.15:0.05:0.05:0.015)300g/株,同时施入生物肥500g/株;
(5)林分管理及采伐:间伐后,定期调查统计尾细桉的树高和胸径。当尾细桉生长达到8~9年生时即可皆伐利用,收获中、大径级木材,其中复层经营混交树种保留。
结果分析:如图6和图7所示,经间伐处理的尾细桉,其伐后1.5a和2.5a树高和胸径的连年增长量均高于不进行间伐CK2对照样地(树高分别高0.347m.a-1和0.283m.a-1,胸径高分别高0.292cm.a-1和0.201cm.a-1),同样表明间伐抚育因施肥、光照等条件提高更能够促进尾细桉增长;2次调查均以BP2-50%-2/2、BP1-40%-3/2、BP3-60%-2/3生长显著好BP4-50%-1/1和对照。
除此之外,如图8和图9所示,间伐不同处理后的2.5a单株材积增长量明显高于不进行间伐样地CK,可见,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提高伐后2.5a单株尾细桉的木材产量;JJ1-40%-3/2、JJ2-50%-2/2、JJ3-60%-2/3和JJ4-50%-1/1所有样地的单位面积蓄积均大于不进行间伐样地CK1和CK2。其中,4种间伐处理BP2-50%-2/2、BP1-40%-3/2、BP3-60%-2/3和BP4-50%-1/1以第1种处理的林分2.5a后平均亩产量比对照CK提升26.73%,MAI由16.59m3/hm2.a提升至22.64m3/hm2.a,多产高附加值木材45.38m3/hm2。林分产值以BP2-50%-2/2的产值最高(达到60198元/hm2),比对照CK2(40346元/hm2)高出49.21%,其次分别为BP1-40%-3/2、BP3-60%-2/3和BP4-50%-1/1。其中,最优间伐BP2-50%-2/2平均单位面积蓄积的产出投入比比对照CK高18.36%。CK1产量高于CK2,亦表明生物菌肥对林分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如图10所示,复合混交树种马占相思比其它混交树种生长更优,2.5a生时平均树高达到9.58m,格木为4.54m。马占相思2.5a生时平均胸径达8.22cm,格木为5.01cm。混交树种生长仍以马占相思更优。
由此可见,浅海沉积物砖红壤立地类型,地平整、坡度小、土层厚度80cm,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株行距为1.33×3m,采用留2排伐2排方式即50%间伐强度加合适施肥处理产值更高,同时以混交马占相思的复层混交方式更适宜桉和混交树种生长。
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
根据不同尾细桉种植地,通过伐后混交,发现林下植被多样性存在差异。见表5。
表5不同复合混交措施下尾细桉林下植被的种类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121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131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141
纪家JJ地点的对照样地(CK混合)林下植被种类共有15个种,包括灌木6种及草本9种(表5)。样地JJ2-50%-2/2林下植被种类共有22个种;其中,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比对照多4种和3种(表5)。样地JJ1-40%-3/2的林下植不如JJ2-50%-2/2样地丰富,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达到8个和11个(表5)。可见,在纪家立地当间伐强度为50%时,林下植被的种类比对照样地更丰富,复合混交方式以2/2比3/2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物种的增加。
北坡BP地点的对照样地(CK混合)林下植被种类共有17个种,包括灌木7种及草本10种(表5)。样地BP2-50%-2/2林下植被种类共有24个种;其中,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比对照多3种和4种(表5)。样地JJ1-40%-3/2的林下植不如JJ2-50%-2/2样地丰富,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达到9个和12个(表5)。可见,在北坡立地当间伐强度为50%时,林下植被的种类比对照样地更丰富,复合混交方式因郁闭度降低林下有更多光照仍然以2/2比3/2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物种的增加。
表6各样地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相关指数
Figure BDA0003564410210000151
通过对各样地的Margalef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以及Pielou指数(J)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除了JJ2-40%-3/2样地的灌木和草本的D值、BP2-40%-3/2样地灌木D值、JJ2-40%-3/2样地灌木析H值、JJ2-40%-3/2样地草本J值与对照相等可相近外,经间伐后套种2.5a后样地的其他指数均高于对照(表6)。可见,间伐抚育样地的植被多样性都比对照样地丰富。
此外,比较间伐40%和50%,两个地点的40%间伐立地复合混交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低于50%间伐立地,比较两个地点间的多样性指数,以BP立地的植物多样性更高(表6)。由以上指数差异数据说明通过间伐再混交郁闭前,光照充分有利于促进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复合混交促进了林分多样性和生态效益的提高。由于间伐促进保留桉树和混交树种在不同林层交替生长,充分利用光能,同时混交固氮树种,不同生长层次充分制造养分,减少竞争和病虫害发生,生长上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光照、养分和营养空间的充分利用是复层混交林分生态和经济效益提升的综合因素。
本发明针对目前雷州半岛尾细桉种植后纯林经营并生产纸浆材的传统,改为当生长到4~6a时进行间伐,间伐后林下混交非桉树种,再生长3~4a才对桉树皆伐利用,培养中大径材利用。一方面,延长了轮伐期(传统4~6a)或减少培养代次,从而减少人为或机器整地的次数对林地过度干扰,避免了整地水土流失和连续种植的地力衰退,同时通过复合混交兼或林业轮作方式利用不同林分层次的光能,促进了不同层次林木的生长,也丰富了林下的植被多样性,显著地改善了尾细桉林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间伐后3~4a才皆伐利用比纯林一次皆伐的传统做法,在保障木材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多产中大径级、高附加值的木材34.37~46.17m3/hm2,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增产达31.09~49.21%;同时,4~5a间伐出来的尾细桉原木的品质与2~3a间伐出来的相比,其木材性能满足高附加值木材产品加工工艺的要求,即径级中等、木材基本密度0.437~0.527g/cm3,可用做制浆造纸或做中密度板、胶合板;而2~3a间伐的因树龄小,径级细、基本密度小,用做造纸其得浆率低,用于旋切做胶合板,也因其薄板干燥时易皱缩严重,难以保障胶合板的质量,最终只能作木片、薪材或矿柱用。如今短轮伐期木材的市场规模小、价格低和销售困难,销售收入无法补偿人工间伐抚育管理成本。因此,通过复合混交马占相思和格木等,在一定程度上除生产中大径级木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效益外,还能在其培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促进混交林木生长,也因混交树种的充分生长从而对林分进行氮源补充,还因补充生物菌肥提高林分的早期抗性与林分内植被根瘤的形成,减少病虫害发生,又充分利用光能,从而促进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立地质量的恢复,最终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效,满足了林业生产的多重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无复层混交经营尾细桉初植密度为2400~2550株/hm2,施基肥250~300g/株,在林分1~3a除杂、抚育追肥2次,防火、防病害管理,当尾细桉生长达到4~5a时(轮伐期)即皆伐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突破了尾细桉传统不间伐无复层经营且较少培育中大径级材的经营理念或培育模式,通过延长培育期对林地和林下植被友好,产生更好生态和经济效益,提高林分及木材的高附加值。
本发明尾细桉以培育工业原料为目的,采用无性系造林,林分一致性高、树木个体间差异小,间伐时无需考虑留优去劣、减少目标树等标记工序,直接采取“留3排伐2排”和“留2排伐2排”等的间伐方式,且按排伐除更易施工,操作简便损耗小,省时省易清杂;
本发明复层经营的间伐方式与常规桉树中大径级人工林经营相比,将部分林木间伐时间提前3~4a,而与国内杉木、马尾松等第一次间伐时间的15~16a相比,间伐强度低20%,对林分影响小,林下乡土树种处于下层,种植在原伐株间,与桉树不同排生长相互促进而非竞争,且保留的大径级木材产量和价值稳定提高,同时在5a时已收获间伐木材且产生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提出,对尾细桉林4~5a进行间伐,并且探索出了适宜的间伐类型、施肥方式以及混交树种选择的关键措施,可显著提高台风或沿海地区的尾细桉和混交树种的生长,提高林分单位面积积蓄和木材产量和质量,改善立地和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基准年龄5年的尾细桉;
(2)对尾细桉进行间伐抚育,包括留3排伐2排、留2排伐2排;
(3)伐根处理:间伐后24~36小时内使用生物除草剂涂抹尾细桉伐根部位木材表面,同时在伐根上套黑色塑料袋,清除伐根;
(4)追肥:间伐后第1年春季,在同排相邻两株桉树冠的林地正投影面相交处追施生物菌肥和追肥;对间伐排的相邻混交非桉树种在种植前挖穴施生物菌肥和基肥;
(5)复层混交:在5年生间伐林下的伐除排内种植非桉树种马占相思或格木,形成复层混交林,3~4年后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留3排伐2排的间伐方式是:沿尾细桉不同行,伐除2行紧接着保留3行,依次进行间隔伐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留2排伐2排的间伐方式是:沿尾细桉不同行,伐除2行紧接着保留2行,依次进行间隔伐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生物除草剂为20%双丙氨膦可溶粉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台风区或沿海区的尾细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基准年龄的确定方式为:基于不同林龄优势木高及变异系数分析,1-4a生时优势木树高变异系数较大,从第5a生时树高生长变异趋于稳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尾细桉间伐前种植密度为2400~2550株/hm2;间伐后植入马占相思或格木,复层混交林的最终密度与初植密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追肥N、P和K体积比为:14~16:5~8:10~12,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5~0.7:0.15:0.05:0.05:0.015;所述基肥N、P和K的体积比为:10~12:5~8:10~12,Mg、B、Zn、Mn、Cu 5种微量元素占比为:0.5~0.7:0.15:0.05:0.05:0.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桉树或混交树种施250~300g/株基肥或追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间伐后施入的生物菌肥,包括有机质≥40.0%,有效活菌数≥0.2亿/g,生物菌肥施入时按500g/株。
CN202210304973.9A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Active CN114600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4973.9A CN114600727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04973.9A CN114600727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727A true CN114600727A (zh) 2022-06-10
CN114600727B CN114600727B (zh) 2023-07-04

Family

ID=81867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4973.9A Active CN114600727B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072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1969A (zh) * 2013-12-30 2014-05-07 广东达一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桉树抚育追肥及其施肥方法
CN109526340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广西垂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桉树高效施肥方法
CN110169298A (zh) * 2019-06-12 2019-08-27 广西大学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CN111264267A (zh) * 2020-01-22 2020-06-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WO2021019010A1 (de) * 2019-07-31 2021-02-04 Nuernberger Michael Mittelwald, verfahren zu dessen begründ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überführung in einen wirtschaftsdauerwald
CN113079924A (zh) * 2021-04-12 2021-07-09 广西大学 一种速生桉与黑木相思树混交栽培的方法
CN113728861A (zh) * 2021-09-03 2021-12-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导的桉树混交林改造方法
CN113854020A (zh) * 2021-09-03 2021-12-3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亚热带桉树人工纯林向桉阔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改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1969A (zh) * 2013-12-30 2014-05-07 广东达一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桉树抚育追肥及其施肥方法
CN109526340A (zh) * 2018-12-25 2019-03-29 广西垂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桉树高效施肥方法
CN110169298A (zh) * 2019-06-12 2019-08-27 广西大学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WO2021019010A1 (de) * 2019-07-31 2021-02-04 Nuernberger Michael Mittelwald, verfahren zu dessen begründu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überführung in einen wirtschaftsdauerwald
CN111264267A (zh) * 2020-01-22 2020-06-1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CN113079924A (zh) * 2021-04-12 2021-07-09 广西大学 一种速生桉与黑木相思树混交栽培的方法
CN113728861A (zh) * 2021-09-03 2021-12-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导的桉树混交林改造方法
CN113854020A (zh) * 2021-09-03 2021-12-3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亚热带桉树人工纯林向桉阔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改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沛健: "《雷琼地区尾细桉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其质量评价》", 《林业科学研究》 *
邢世和: "《福建林地资源评价》", 30 September 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陈马兴: "《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对不同抚育营林模式的》", 《桉树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727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6812A (zh) 一种苋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1338A (zh) 一种油茶苗栽培基质
CN102617238A (zh) 一种烟草活性生物有机无机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29591A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毛木耳的方法
CN110291957B (zh) 一种基于绣球菌菌渣为原料的黄瓜育苗基质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72421A (zh) 农业栽培基质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CN103319235A (zh) 一种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6472274A (zh) 一种白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92845A (zh) 一种利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柑橘果实品质的方法
CN108947631A (zh) 一种促根提苗功能型固体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422600B (zh) 一种核桃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3578A (zh)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CN111264267B (zh) 一种尾巨桉提质增效间伐的方法
CN114600727B (zh) 一种提高尾细桉效益的复层混交方法
Pádua et al. Net melon cultivars productivity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systems,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LU505226B1 (en) Stratified Mixed Plant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Benefit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
Trochoulias et al. The use of bagasse as a potting medium for ornamentals
Druege et al. Rooting and vitality of poinsettia cuttings was increased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 in the donor plants
CN113973684A (zh) 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
Adams et al. Growth of oyster mushroom using sawdust and agriculture waste as substrates
Gouin Using compost in the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industry
CN111713357A (zh) 一种适宜贵州中海拔坝区的甘薯种植方法
Wahocho et al. Role of Nitrogen for
CN108467297A (zh) 一种百香果肥料
CN107935697A (zh) 一种乌榄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