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655B -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 Google Patents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655B
CN111263655B CN201780096243.1A CN201780096243A CN111263655B CN 111263655 B CN111263655 B CN 111263655B CN 201780096243 A CN201780096243 A CN 201780096243A CN 111263655 B CN111263655 B CN 111263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etection
defibrillator
detection result
detec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2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655A (zh
Inventor
王启
陈大兵
李志伟
李利亚
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Mindray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63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04External heart defibrillators [EH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25Monitoring; Protec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6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75Power supply
    • A61N1/3981High voltage charging circuit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ducing shock effects
    • A61N1/39Heart defibrillators
    • A61N1/3993User interfaces for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 A61B2560/020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adapted for power sav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 A61B2560/021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or supp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66Operational features for monitoring or limiting apparatus fun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除颤仪及其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优化了除颤仪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这一流程的通量消耗,可以节省除颤仪联网和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过程中的电池能量消耗;用户还可以通过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对多台除颤仪进行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机器故障,可有效避免临床风险。

Description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颤仪领域。
背景技术
除颤仪是一个高风险急救设备,虽然不经常被使用,但却十分关键。除颤仪主要用于对心脏室颤和房颤等危险病症进行除颤治疗。
为了保证除颤仪被使用时处于正常状态,因此除颤仪一般都要定期进行检测。例如有些除颤仪具有状态检测功能。除颤仪状态检测功能是为提前发现除颤仪故障并通知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处理,最终达到除颤仪处于随时可用状态的一种功能。按功能模块划分,现有除颤仪状态检测主要包括:电池状态检测项、充电功能检测项、放电功能检测项和心电前端采样功能检测项等检测项,通过状态检测能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及时处理和修复,否则会导致临床使用时机器出现故障而无法施救。
自动除颤仪(AED)是一种预期应用在公共场合(例如机场和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的除颤仪。与医院内常规除颤仪不一样,AED一般配置一次性电池和除颤电极片。一方面,由于使用场合为公共场合,AED的维护和状态检测状态常常无法及时获取,这可能会导致实际使用时设备无法使用的风险;另一方面,AED频繁的状态检测又会消耗一次性电池电量,从而减小电池待机寿命,可能使得实际需要使用时电池电量不足的临床风险。
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主要提供一种除颤仪及其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包括:
除颤仪自动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
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
如果所述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仪,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对除颤仪自动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状态检测结果发送出去;
处理模块,用于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通知发送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如果所述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通知发送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反之,则不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所述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除颤仪的设备信息。
根据第四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关于除颤仪的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下过程:
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
显示所述管理界面,其中,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序列号项和与设备序列号对应的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所述状态检测结果更新显示: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自动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根据第五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包括:
除颤仪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自动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根据第六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除颤仪,所述除颤仪包括:储能电路、充放电电路、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对储能电路和充放电电路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自动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发明的有益效果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中H桥开关电路中的放电回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又一种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中管理界面展示设备信息区域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中管理界面展示设备管理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中管理界面展示用户管理区域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中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自动除颤仪,其状态检测方案一方面存在多次除颤能量充放电等能量消耗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无法将状态检测结果及时告知设备维护人员。依据上述实施例的自动除颤仪及其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优化了自动除颤仪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这一流程的通量消耗,可以节省自动除颤仪联网和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过程中的电池能量消耗;用户还可以通过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和设备,对多台自动除颤仪进行远程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机器故障,可有效避免临床风险。
图1所示提供了自动除颤仪的一种系统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电极片202用于贴附于人体201的胸部体表,用于释放除颤电流刺激人体,当然电极片还可以同时用于实时获取人体201的体表ECG信号和人体胸腔上两电极片间的阻抗信息。与电极片201相连的包括ECG/阻抗测量通道203和放电电路204,充电电路213和放电电路204均与储能电路205相连。第三控制器207分别与充电电路213和状态指示灯206、电池208相连,第三控制器207用于电池及电源系统管理,其中,包括电池实时状态信息和剩余容量、根据当前电池状态动态控制充电电路向储能电路进行充电的速率、指示状态指示灯206的点亮操作等等。本文提到的储能电路205是指用于存储除颤用电能的储能电路,包括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组合的电路,储能电路205包括含有储能电容的电路、含有储能电感的电路等等中的其中至少之一。第一控制器208分别连接ECG/阻抗测量通道203和放电电路204、以及充电电路213,其用于控制ECG/阻抗测量通道203,完成ECG和人体阻抗的参数测量,同时控制充电电路213和放电电路204的工作状态完成除颤充电和放电操作,并产生相关激励或控制相关操作从ECG/阻抗测量通道203、放电电路204、和充电电路213中的至少一处获得检测项的状态检测执行结果。RTC为实时时钟电路211,其分别与第三控制器207和第二控制器209连接,RTC可以根据时钟信号进行状态检测时间的记录,并在预定时间定时产生触发信息,启动含有至少一个检测项执行过程的状态检测流程。RTC产生定时触发信息给第三控制器207,第三控制器207控制系统进行上电自动选择进行相应的状态检测流程,包括经电池通过充电电路给储能电路205充电操作,第一控制器208从ECG/阻抗测量通道203和放电电路204、以及充电电路213获得各种检测项的自动检测执行结果,第二控制器209从第一控制器208和第三控制器207获得状态检测执行结果,将状态检测结果进行存储或/和通信模块212输出执行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后,第三控制器207控制系统掉电并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并通过状态指示灯206输出当前状态检测执行结果。通过通信模块212可以上报状态检测结果给中央管理系统或设备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查询。在图10所示的除颤仪系统中,第三控制器207属于电源及电池管理系统的主控器,第一控制器208属于ECG/阻抗参数测量前端和除颤充放电管理的主控制器,第二控制器209属于主板上的上位控制器,这三个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分属于不同的主板上,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这三个控制器也可以位于一个主板上的不同区域,或者这三个控制器可以集成实现于一个控制器上。本文提到的控制器可以是一个处理器(CPU或MCU),或者多个处理器(CPU或MCU)的集成。因此,无论是三个控制器是集成于一个控制器,还是多个控制器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除颤仪的方法均适用。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提供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用于执行除颤仪的含有至少一个检测项执行过程的状态检测流程。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包括至少一个检测项,每一种检测项针对除颤仪一种性能的检测,并对应获得一个检测执行结果,判断除颤仪是否存在故障,这里的检测项包括对硬件电路性能的检测以及软件性能的检测。
图2提供了自动除颤仪中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除颤仪中包括控制器MCU1,其标号为301、放电电路304、测试负载(testload)、充电电路302(同图1中的充电电路213)、采样电路(如图2中的电压采样电路)和电池(如图1的208)、储能电路305。储能电路305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充电电路302和放电电路304均与储能电路305连接。储能电路305通过充电电路302从电池获得能量,并存储能量。当然,储能电路305中除了采用电容来做蓄能器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元件来实现。放电电路304中包括:H桥开关电路304和切换开关电路,切换开关电路包括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H桥开关电路304包括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和第四开关SW4。H桥式电路并联在储能电路305的输出,H桥式电路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由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各个开关的通断,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分别连接测试负载(testload)和连接用于接触人体的电极片,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通过分别连接H桥式电路的桥臂中点连接H桥式电路的输出,由控制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的断开和/或闭合,当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分别闭合时,测试负载(testload)和电极片分别接入通电回路中,连通H桥式电路的输出,通过桥式电路实现储能电路305的放电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储能电路305引出两路电压不同的输入接入H桥式电路的电压输入端。在图2中储能电路305采用电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结构,当然也可以包含其他电子元件。其中,上述测试负载(testload)模拟人体阻抗的负载,通过H桥开关电路304并联在人体负载端,控制器通过控制H桥开关电路304的通断来实现通过将模拟人体阻抗的测试负载接入上述除颤仪的通电回路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充电电路的导通来实现对储能电路305的上电操作,通过控制放电电路中的H桥开关电路304的通断性来实现对储能电路305的放电操作。上述采样电路303的输出连接在上述充电电路的两端或储能电路的输出,用于测量储能电路输出的电压或电流。
此外,电路中还包括ECG和阻抗通道检测电路,其中,控制器MCU1还通过数模转换器308连接上述通电回路,例如连接到放电电路304的输出端,或者除颤电极306的输入端。此外,控制器MCU1控制K1和K2同时闭合,将测试负载(testload)并联在除颤电极输入前端。同时MCU1通过数模转换器308输出不同特征的激励信号加载到除颤电极的输入端,控制器MCU1通过信号调整电路309和模拟数字转换器307从除颤电极的输入端获得反馈的激励信号,进行检测和处理,检测ECG和阻抗测量通道是否正常,ECG测量的具体指标包括噪声、增益和带宽,阻抗测量的具体指标包括测量精度。
请参照图3,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以下简称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包括步骤S110~S150。
步骤S110:自动除颤仪自动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步骤S120: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进行步骤S150;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进行步骤S130。
步骤S130: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检结果都是相同的;如果前述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进行步骤S150,反之,则进行步骤S140。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为7天。本文提到的多个,为大于等于两个。
步骤S140:不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步骤S150: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50包括:自动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50还包括:如果自动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后,判断无线连接不成功,则继续进行预设数次的无线连接,例如3次,如果仍然连接不成功,则自动除颤仪存储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并进入休眠状态。
请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测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00:预设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自动除颤仪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都由休眠状态醒来,进行状态检测。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测结束后,自动除颤仪又进入休眠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上电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时间点,还可以将每日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每周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以及每季度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等。
在一实施例中,不同的状态检测时间点,可以检测不同的检测项目,例如每天进行的状态检测和每月进行的状态检测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检测项目。相应的,状态检测结果包括自动除颤仪的若干个检测项目的结果。
由于公共场合配置的自动除颤仪一般配置一次性电池供电,设备联网带来的电池电量消耗是主要问题,例如设备待机休眠状态时,电流在1mA以内,将开启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联网时,峰值功率可达500mA或者更大;而这会使得电池待机寿命缩短,可能导致临床使用时电池电量不足的风险。而本实施例提出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重点优化了自动除颤仪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这一流程的通量消耗,例如自动除颤仪在正常待机情况下是处于低功耗的休眠状态,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状态检测时,自动除颤仪自动进行状态检测,本实施例在获取状态检测结果后,并不是将每次的状态检测结果都发送出去,而是根据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和历史状态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要启动无线通信模块从而将状态检测结果发送出去,当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或者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才将无线通信模块打开进行联网以将本次结果发送出去进行上传,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又关闭无线通信模块,从而使得电池电量由于设备联网带来的电量消耗减少了很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中,自动除颤仪自动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的过程可以采用如下过程来实现。
首先,获取触发检测自动除颤仪的触发信息;
然后,基于触发信息对除颤仪执行上电操作;
其次,自动执行第一检测策略,第一检测策略至少包括执行ECG测量通道检测项、放电回路检测项和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中的其中之一,
最后记录关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用以获取状态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自动执行第一检测策略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时间段内自动对除颤仪的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和,
充电完成后,在第二时间段内自动执行第二检测策略,并在第二时间段内完成对储能电路的放电操作,其中,第二检测策略中依次执行除颤波形检测项和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动执行第一检测策略之前或之后还包括:自动执行电池能力检测项。
其中,上述触发信息可基于定时触发或者基于事件触发获取。
例如,基于定时触发的情况,除颤仪可内置定时电路,定时电路可以是实时时钟(英文全称:Real-Time Clock,英文简称:RTC),可以预先设置RTC的定时时长,例如设置每隔m小时、每隔n天、每隔p周、或者每隔q月等间隔时长,当RTC的定时时长达到后,即可触发除颤仪进行除颤状态检测。例如,具体上次检测的时长达到5小时、或者2天,那么,该除颤仪就可以进行除颤仪状态检测,具体检测的检测项本申请不作限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处于待机状态,除颤仪中的定时时钟RTC按照预设时间规则定时触发产生触发信息,用于发送给控制器启动状态检测流程。
又例如,基于事件触发获取的情况,主要可以包括上电触发和用户输入触发。具体来说,可以是用户对除颤仪输入一个指令,该指令可以是通过除颤仪的物理按键或虚拟按键,也可以是用户通过与该除颤仪通信的终端设备远程控制。例如除颤仪上电后,触发除颤仪进行除颤仪状态检测。具体的事件触发方式本申请不作限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还包括人机交互输入输出组件,基于用户通过人机交互输入输出组件的指令输入获得上述触发信息,用于发送给控制器启动状态检测流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还可以通过通信模块获得来自上位机(或中央站)下发的触发事件,从而获得上述触发信息,用于发送给控制器启动状态检测流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的控制器当接收到上述触发信息后即可控制充电电路对除颤仪的储能电路进行上电操作。
当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的控制器将会在接收到上述触发信息后自动启动检测除颤仪的状态检测流程,这里的状态检测流程包含至少一个关于除颤仪的检测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包括:根据触发信息查找状态检测策略,其中,不同的触发信息对应不同的状态检测策略,和,根据状态检测策略开始自动执行除颤仪的上电操作。当然在除颤仪中可以预先存储多种不同检测项的组合形成的状态检测策略。基于不同的触发信息,状态检测策略有所不同,例如不同时间间隔,可以执行不同的检测项。每一种检测项针对除颤仪一种性能的检测,并对应获得一个检测执行结果,判断除颤仪是否存在故障,这里的检测项包括对硬件电路性能的检测以及软件性能的检测。
根据上述触发信息确定状态检测策略,至少包括以下方式之一:
A、根据第一检测时间和第二检测时间的间隔确定上述状态检测策略,上述第二检测时间提前于上述第一检测时间,上述第一检测时间和上述第二检测时间均为定时触发的检测时间。
例如,可分别定义每隔m小时、每隔n天、每隔p周、或者每隔q月等间隔时长的检测策略,这些定时时长所对应的检测项可以部分相同或部分不同,有的定时时长内可以仅检测部分检测项,有的定时时长内可以检测全部检测项,具体可根据除颤仪实际的使用情况等其他因素设置,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项所带来的能量损耗,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定。
B、基于事件触发机制获取的触发信息确定上述状态检测策略,上述事件触发机制包括上电触发或用户输入触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状态检测策略包括对至少一个检测对象的检测,以及对检测对象的至少一个检测项的检测,上述检测对象是指上述除颤仪中的各种功能电路,上述检测项是指对上述检测对象的各项功能或各项参数。
具体来说,在保证除颤仪检测功能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测项和节省除颤仪的能量,还可以定义多个状态检测策略。每个状态检测策略对应一种或多种触发检测的场景。
例如,可分别定义上电触发、用户输入触发对应一种或多种检测策略。当除颤仪上电后,除颤仪启动除颤仪状态检测检测流程,所启动的除颤仪状态检测检测流程可以是基于预设的检测策略执行,预设的检测策略可以动态设置也可以静态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等因素更新检测策略中的检测对象和检测项,具体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除颤仪可检测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电池、RTC唤醒功能、ECG/阻抗通道前端、除颤基本功能、除颤放电检测、同步除颤接口、充电速率IO功能、电源电压等。其中,ECG/阻抗通道包括心电图(英文简称:electrocardiogram,英文简称:ECG)/离子注入(英文全称:impedance,英文简称:IMP)。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根据第一检测时间和第二检测时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的状态检测策略,可以依据时间间隔的不同自动启动不同的状态检测策略。例如,可以将除颤仪的状态检测流程设定为用户检测、每日状态检测、每周状态检测和上电状态检测4种场景下的状态检测策略。而对于此4种场景下可以配备不同的状态检测策略,从而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自动启动的检测项不同,可以有效的降低除颤仪电池的耗电量,增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于自动检测后获得的执行结果包括故障代码,用于表征自动除颤仪存在故障的代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不管什么场景下,控制器均自动执行的第一检测策略。ECG测量通道检测项、放电回路检测项和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可以任何组合执行顺序。当其中任意一个检测项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故障时,则终止第一检测策略或当前的执行进程,并跳转到记录关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的步骤,例如记录故障代码。这样做可以有效的节省电量损耗,优化检测顺序,缩短检测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ECG测量通道检测项和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主要是针对性检测ECG和IMP测量通道是否正常,二者可以共用采样通道,例如,在图2所示的电路拓扑结构中通道检测电路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ECG测量通道检测项和/或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包括以下步骤:
将模拟人体阻抗的测试负载接入上述除颤仪的回路中,作为模拟人体接触的负载;
在上述测试负载的两端产生激励信号;
通过检测上述电路获得采样信号;和,
比较上述激励信号和上述采样信号,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上述除颤仪的通道状态是否异常,当确定上述除颤仪的通道状态异常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当确定上述除颤仪的通道状态正常时,则执行下一个检测步骤,即执行下一个检测项。
上述采样信号可以是通过电压采样电路303获得的电压信号,也可以是采集的电路回路电流采样信号。本实施例中的采样信号可以采样储能电路的输出电压。以下将分别以ECG通道检测、和IMP通道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测试负载(testload)模拟人体阻抗的负载,通过H桥开关电路304并联在人体负载端,控制器通过控制H桥开关电路304的通断来实现通过将模拟人体阻抗的测试负载接入上述除颤仪的回路中。
上述H桥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分别连接测试负载(testload)和连接用于接触人体的电极片,由控制器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的断开和/或闭合,当第五开关K2和第六开关K1分别闭合时,测试负载(testload)和电极片分别接入回路中。控制器MCU1通过数模转换器308可以将产生的激励信号叠加到测试负载(testload)的两端,通过电压采样电路303可以获得储能电路305的输出电压,获得上述采样信号。
再例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开关SW1和上述第四开关SW4串联,上述第二开关SW2与上述第三开关SW3串联。上述第五开关K1用于控制上述测试负载的连通。上述第二开关SW2与上述储能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上述第一开关SW1的一端与上述储能电容C2的一端电连接,上述采样电路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储能电容C1和C2的两端电连接。当待检测对象接入上述除颤仪时,上述第五开关K1用于连通上述待检测对象。上述待检测对象可以是其它外部模拟人体的端接负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上述第五开关K1闭合后,接通上述测试负载,上述H桥电路与上述测试负载组成H桥放电回路的一部分。
上述H桥放电回路包括第一相回路和第二相回路,上述第一相回路包括上述第一开关、上述第三开关和上述测试负载,上述第二相回路包括上述第二开关、上述第四开关和上述测试负载。
图1和图2均为除颤仪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为人体通过电极片与除颤仪电连接时的一种示意图,可以将该图2中的其他负载替换为测试负载,以进行除颤仪检测的流程。
在IMP阻抗测量通道检测中,控制器控制数模转换器308产生激励信号。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五开关K2和上述第六开关K1,在电路中接入上述测试负载,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307采样检测测量阻抗值,通过比较测量阻抗值和上述测试负载的阻值进行比较,检测IMP阻抗测量通道的测量精度。当IMP阻抗测量通道正常时,进入一下个步骤进行下一检测项,否则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获得的测量阻抗值,可以通过采样信号中获得的电压值和电流值的比值获得。
在ECG测量通道检测中,如图2所示,控制器(MCU1)控制数模转换器(DAC)308产生激励信号,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307采样检测ECG通道的测量精度。具体指标包括:噪声,增益和带宽。具体来说,数模转换器DAC用于产生激励信号,激励信号包括预设电压和电流值和频率值的信号。可将DAC产生的激励信号加入到整个图2所示的电路最前端,然后由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样经过一系列电路处理,采样得到采样信号。MCU1通过将数模转换器DAC输出的激励信号和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进行比较,以判断整个信号处理通路是否有异常。
同样,在检测IMP阻抗测量通道时,控制器(MCU1)控制数模转换器DAC产生激励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样的频率与检测ECG通道可以相同。MCU1控制闭合K1和K2,以接入测试负载(TestLoad),即TestLoad电连接到PADS,相当于电极片连接到人体。其中,TestLoad可模拟人体的电阻50欧。MCU1获取阻抗测试通道的阻抗值,判断阻抗值是否在50欧±10%,若阻抗值满足该数值范围,则MCU1可以确定当前阻抗测量通道正常。
将测量得到的阻抗值与TestLoad模拟的阻抗值进行比较,MCU1根据比较的结果检测IMP通道的测量精度。当确定ECG/IMP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正常时,可以进入下一个检测项。若确定ECG和/或IMP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失败时,则记录故障码,将故障码发送给控制器,然后经由除颤仪的Wifi/4G等通信模块上传给设备管理系统或上位机服务器,此后,除颤仪系统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
前述放电回路检测主要包括H桥放电回路检测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放电回路检测项可以包括:检测除颤仪中含有H桥开关电路的放电回路中的通断性能,响应于放电回路的通断性异常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具体地,可以是采用以下方式:
上述放电回路检测项,具体可包括:
使控制器控制充电电路的能量达到第一能量值后,分别闭合目标开关,上述目标开关包括以下之一:上述第一开关、上述第二开关、上述第三开关、上述第四开关或上述第六开关。其中,第一能量值的数值区间可以是1J-2J,或100V以内,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定。
上述控制器获取闭合上述目标开关后的回路电流,根据对应的上述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目标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
本申请中,放电回路检测项主要检测含有H桥开关电路的放电回路的通断性能。具体来说,图5为一种H桥开关电路中的放电回路的拓扑结构,含有H桥开关电路的放电回路包括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HV1和HV2分别对应第一相回路、第二相回路各自对应的电容电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可分别进行以下操作之一,以检测上述放电回路是否正常:
上述控制器可闭合上述第一开关,获取对应的第一回路电流,根据上述第一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第一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二开关,获取对应的第二回路电流,根据上述第二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第二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三开关,获取对应的第三回路电流,根据上述第三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四开关,获取对应的第四回路电流,根据上述第四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第四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二开关、上述第三开关和上述第六开关,获取对应的第五回路电流,根据上述第五回路电流判断上述第一开关的通断是否正常。上述第一回路电流、第二回路电流、第三回路电流、第四回路电流和第五回路电流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上述闭合方式时在图2所示的采样电流位置获得相应的回路电流。总之,可以通过控制器依次按照预定顺序闭合H桥开关电路中的开关来从而获得放电回路中的采样电流,基于采样电流来确定放电回路中的开关通断是否正常,响应于放电回路中的通断正常,则执行一个步骤,即进行一下一项检测项目,反之,响应于放电回路中的通断异常,则输出表征除颤仪异常或故障的执行结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旦输出表征除颤仪异常或故障的执行结果,则当前执行进程,即状态检测流程终止,从而缩短了状态检测流程,直接上报故障结果,节省电池消耗量。
前述第一检测策略不限于上述ECG测量通道检测项、放电回路检测项和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还可以包括其他检测项。
上述状态检测流程中,对除颤仪中执行上电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在获取上述触发信息之前处于待机状态,等待基于触发信息来启动除颤仪的上电操作,上电之后,电路板则被通电,此时用于除颤充放电的储能电路将接入到电池提供的回路中。例如,如图1所示,储能电路205在通电操作之后,将与电池208连通,电池208提供的电能将被供应到储能电路上。此外,上电操作后,可能储能电路所在的电路板和其他电路板均被上电接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除颤仪中的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触发信息控制电池通过充电电路向储能电路供电。
执行第一检测策略中,该第一检测策略至少包括ECG测量通道检测项、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和放电回路检测项中的其中之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1提供的系统结构,除颤仪中的控制器在执行第一状态检测步骤时从充电回路、放电回路和阻抗通路中的至少之一处获得状态检测的执行结果。一些实施例中,其中,ECG/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用于检测ECG通道的测量性能是否正常,具体通过评估测量通道的噪声、增益和带宽等参数来判断,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用于检测人体阻抗的测量精度是否正常,具体可通过连接模拟人体阻抗后测量得到的阻抗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ECG/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包括ECG通道检测、和IMP通道检测中的至少之一。放电回路检测项,用于检测放电回路的通断性能。
前述记录关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包括:记录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执行结果包括故障码,本文中提到的执行结果等同状态检测结果。基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生成故障代码,不同的检测项对应获得不同的故障代码。针对不同的检测项,在输出的执行结果中可以利用不同的故障码来表征哪一种检测项检测输出为故障,从而使设备管理平台的维护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除颤仪出现了何种故障。
更进一步地,基于某个触发信息获得的状态检测策略中,还可以包括:电池能力检测项。例如,控制器自动执行电池能力检测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自动执行第一检测策略之前或之后还包括:自动执行电池能力检测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自动执行电池能力检测的步骤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A、检测电池的剩余电量,确定上述剩余电量是否满足要求;
B、读取电池对应的工作状态信息,确定上述工作状态信息是否正常;和,
C、使电池通过充电电路实现除颤充电,确定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除颤充电;
响应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
(1)上述剩余电量不满足要求,(2)上述工作状态存在异常,以及,(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除颤充电。
上述步骤A、B、C中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或者多个的组合来作为电池能力检测的步骤内容,而步骤A、B、C中不限定没有先后执行顺序。以下以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动执行电池能力检测项中,具体可包括:
上述控制器获取电池的剩余电量,若根据上述剩余电量确定上述电池的电量不低于预设电量,则上述控制器获取上述电池中的寄存器的状态。其中,寄存器的状态可以包括过压、过温或过流等状态,寄存器中存储电池的工作状态信息。若确定上述寄存器的状态正常,则可确定上述电池正常,上述控制器在上述电池供电的同时通过上述电池对储能电容进行除颤充电。当寄存器的状态可以包括过压、过温或过流等状态时,可确定上述寄存器的状态异常,即可确定电池不正常。可选的,还可以设置除颤充电的能量为预设能量。
若上述电池在预设时间内完成除颤充电,则上述控制器可确定上述电池的带负载能力正常。例如可以设定除颤仪在供电情况下进行除颤充电到360焦耳(J)左右,若进行除颤充电到360J所用的时间在预设时间内,例如为8s,那么可以判断该电池正常。相应的,可以记录针对该电池的电池能力检测结果为正常,除颤仪无故障,相反,则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
当针对电池的电池能力检测结果为正常后,可继续进行下一个检测项,例如可以是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除颤双相波形检测或者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
若上述电池未能在预设时间内完成本次除颤充电,则上述控制器可确定上述电池的带负载能力异常,表示本次检测失败,可记录针对该电池的能力检测结果为故障,并标记故障代码,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跳转到步骤104进行执行结果的记录。同样该故障代码也可以通过除颤仪内置的通信模块上传至设备管理系统,相应的,该除颤仪进入低功耗待机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针对电池能力检测项的执行为故障后,可以终止检测除颤仪的当前自动执行进程;也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检测项,例如可以是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除颤双相波形检测或者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具体本申请不作限定,从节省能耗的角度来讲,当针对电池的检测结果为故障后,一般选择自动终止检测除颤仪的流程,使得除颤仪进入待机或休眠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上述第一检测策略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无故障时,执行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上述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的过程。而当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时,则终止当前执行进程,状态检测流程终止,从而缩短了状态检测流程,跳转到记录执行结果的步骤,节省电池消耗量。
更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状态检测流程中,确定上述电池能力检测的步骤所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无故障时,执行上述第一检测策略,或者完成对上述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而当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时,则状态检测流程终止,从而缩短了状态检测流程,直接上报故障结果,节省电池消耗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除颤波形检测项可以包括:
将模拟人体阻抗的测试负载接入上述除颤仪的回路中,使上述储能电路对上述测试负载进行放电;采集回路中的除颤电流,获得电流波形;确定上述电流波形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响应于上述电流波形不满足预设要求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反之,上述电流波形满足预设要求时则表示除颤仪此次检测正常,继续执行下一个检测项。
上述除颤波形检测项可以包括:除颤双相波形检测、除颤单相波形检测等等中的其中之一。以下将以除颤双相波形检测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上述控制器闭合图2和图5中的上述第五开关,接通上述测试负载,将测试负载接入到电路回路中,使上述储能电路对上述测试负载进行放电。上述控制器分别执行下述操作: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一相回路,获取上述采样电路采样的第一采样电流波形,判断上述第一采样电流波形与预设的第一相回路波形的差异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上述第一采样电流波形与预设的第一相回路波形的差异度在预设范围内,则可确定当前的第一相回路的波形正常。
上述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二相回路,获取上述采样电路采样的第二采样电流波形,判断上述第二采样电流波形与预设的第二相回路波形的差异度是否在上述预设范围内。若上述第二采样电流波形与预设的第二相回路波形的差异度在预设范围内,则可确定当前的第二相回路的波形正常。
可见,通过分别检测第一相回路和第二相回路,实现对除颤双相波形的检测。从图12中可见,除颤电流可以从图中的电流采样位置获得。
举例来说,例如闭合图5中的K2,以接通测试负载R,然后闭合SW1、SW3,以接通由SW1、SW3、K2、测试负载R组成的第一相回路,然后由ADC采样得到采样电流波形,判断该采样电流波形的形态和参数是否与预设的一致。闭合图2中的K2,以接通测试负载R,然后闭合SW2、SW4,以接通由SW2、SW4、K2、测试负载R组成的第二相回路,然后由ADC采样得到采样电流波形,判断该采样电流波形的形态和参数是否与预设的一致。
当检测的除颤电流波形与预设波形一致时,则表征除颤仪正常,除颤波形检测项的执行结果无故障,反之,则表示除颤仪存在故障,输出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
此外,上述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包括:使上述储能电路处于放电状态,在第三预设时间后检测上述储能电路的第二能量值(如输出电压值),响应于第二能量值(如输出电压值)未达到预设阈值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中,具体可包括:控制器闭合上述第二开关(图5和图2中的SW2)、上述第四开关(图5和图2中的SW4)和上述第五开关(图5和图2中的K1),以泄放前述储能电路的电量,检测在第三预设时间内前述储能电路的电压是否小于电压阈值,如果小于,则表示能量泄放正常,除颤仪无故障。反之则表明能量泄放不正常,除颤仪存在故障,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
在上述第二检测策略中的除颤波形检测项之前,加入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可以全面的检测电池性能,并且发现故障发生的原因,从而在除颤波形检测之前确定故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的执行时间小于等于三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执行第一检测策略时储能电路的电压最大值小于上述执行第二检测策略时储能电路的电压最大值。在本实施例中将耗能最大的检测项目放在后面来进行,可以合理有效安排电池耗电在状态检测流程上设置,节约电量损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至少包括以下步骤之一:
充电完成时上述储能电路的电压达到第一电压,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上述储能电路的电压变化,和,
使上述储能电路处于放电状态并维持第二预设时间后,检测上述储能电路的第一储能量值;
响应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生成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的执行结果:
上述电压变化超出第一预设值;(2)上述第一储能量值低于第二预设值。
在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由于储能电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失效情况:一种是电容电压/能量保持特性差,充电后漏电速度快。另一种是储能电路中储能元件(如电容)的能量值误差变大。当储能电路出现这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情况时,会降低除颤仪的除颤能量精度,从而影响除颤仪的治疗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分别针对储能电路的两种失效情况提出一种可能的检测方案:检测时通过对储能电路进行除颤充电、以及控制放电过程的放电。具体来说,上述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具体可包括:
上述控制器对上述储能电路进行除颤充电。
当上述储能电路的电压达到第一电压后,上述控制器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检测上述储能电路的电压变化。
若上述储能电路在上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压降不大于预设压降(即第一预设值),则确定上述储能电路的稳定性能正常,反之,则不正常,存在故障。
在确定上述储能电路的稳定性能正常后,上述控制器控制上述储能电路放电,为上述测试负载提供能量,并记录上述储能电路的电压从上述第一电压变化到第二电压的放电时间,即上述第二预设时间。
上述控制器根据上述放电时间、上述测试负载的阻值、上述第一电压和上述第二电压,计算出上述储能电路的实际电容值。
若上述实际电容值超出预设电容值时,则上述控制器确定上述储能电路的状态正常,反之则异常,存在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用电容值表征上述第一储能量值。当然,依据储能电路中储能元件的不同,将会采用不同的值来表征第一储能量值,例如还可以是电感值、电感和电容的组合表征值等。
基于上述说明,电池能力检测项,用于检测电池的充电性能、储能保持性能及放电性能,以检测电池的带负载能力。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用于检测储能电路的电压和储存能量的保持特性,可以通过该项检测出储能电路在除颤仪除颤放电使用时,该储能电路的供电续航能力和漏电情况。该储能电路是用于除颤仪对患者进行除颤放电治疗的能量储存,保证除颤仪能完成设定能量的除颤治疗操作。通过充电电路将一定的除颤能量存储在储能元件中,并通过泄放储能元件中的存储能量至人体体表来实现对人体的除颤治疗,而其中储能元件构成的能量存储电路即为储能电路。
双相波形检测,用于检测用于自动进行体外除颤的电流是否为正常波形,这样可以保证除颤仪接入人体时,双相电流由储能电路放电时,去获取人体电流波形,然后与双相波形进行精准的比较。
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用于检测储能电路在预设时间内是否能够放电到一定阈值,即检测储能电路放电时的安全性。若能够放电到一定阈值,那么可以确定该储能电路可以将其储存的能量泄放到安全电压以下,则表示该储能电路的能量泄放功能正常。例如,可以设定,该储能电路可以在预设时间内将电量泄放到36伏以下,则表示该储能电路的安全性能正常。
无论是哪种检测项的组合形成的状态检测流程,则执行任意一个检测项时,一旦检测项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则跳转到所述记录关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的步骤,从而终止当前执行进程,终止当前状态检测路程,使除颤仪进入休眠或待机状态,有效缩短检测时间,避免电池电量不必要的损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及时发现故障原因。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状态检测流程的顺序中可以是:依次自动执行放电回路检测项、电池能力检测、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除颤波形检测项和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上述第一检测策略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无故障时,执行在第一时间段内对上述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的过程。而当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时,则终止当前执行进程,状态检测流程终止,从而缩短了状态检测流程,跳转到记录执行结果的步骤,节省电池消耗量。更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状态检测流程中,确定上述电池能力检测的步骤所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无故障时,执行上述第一检测策略,或者完成对上述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而当输出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时,则状态检测流程终止,从而缩短了状态检测流程,直接上报故障结果,节省电池消耗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策略中,按照顺序依次执行除颤波形检测项和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当其中任意一个检测项生成的执行结果为表征除颤仪故障时,则终止当前执行进程,跳转到记录执行结果,终止当前状态检测路程,使除颤仪进入休眠或待机状态,还可以通过除颤仪自带的报警器提示故障警报。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检测流程按照以下步骤执行:在第一时间段内自动对除颤仪的储能电路执行充电操作;充电完成后,在第二时间段内自动执行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在第二时间段内自动执行除颤波形检测项;在第二时间段内自动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记录关于检测项的执行结果。
上述各个检测项的执行过程之后,均可以增加一步除颤仪是否故障的判断,当其中一个检测项生成的执行结果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则直接跳转到记录执行结果的步骤,否则,则继续执行状态检测流程中的其他检测项,直到执行完记录执行结果的步骤,结束,使除颤仪进入休眠或待机状态,记录检测执行结果,根据检测执行结果还可以上报给上位机或设备管理平台或管理系统。这种优化的流程实施例可应用预每周对除颤仪的自动检测,而在每日对除颤仪的自动检测中可以采用更简化的流程,从而保证除颤仪自发启动自动检测流程更加灵活多变,且还能优化检测程序,缩短检测时间,降低电池耗电量,延长电池寿命。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还有一个优点,即,在一次充电放电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检测除颤仪的多个检测项,根据检测时间的合理安排来实现更加优化的检测流程,不需要多次反复对除颤仪的充电操作,从而缩短检测时间,降低电池耗电量。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时间段内或者整个状态检测流程中自动执行一次对除颤仪储能电路的充电操作。
更进一步的,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依次进行ECG测量通道检测项和/或阻抗测量通道检测项、放电回路检测项、电池能力检测、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除颤双相波形检测和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等各个步骤,当其中一个检测项的执行结果输出表征除颤仪存在故障时,则终止状态检测流程,除颤仪可以进入待机状态,直接跳转到记录执行结果的步骤。反之,则依次执行完所有的检测项。当检测到其中的某一项,确定该项故障时,可以不再继续后续项的检测,终止整个检测流程,并产生相应的故障码。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检测所带来的能量损耗。
在最小状态检测流程中,可以保证完整执行完所有主要功能的检测的基础上,将状态检测的时间缩短到10秒左右,并且在一次电池为储能电路上电充电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的检测项目,缩小了检测时间周期,以及降低的电量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状态检测流程的顺序中可以是:依次自动执行放电回路检测项、电池能力检测、储能电路的能量保持性检测项、除颤波形检测项和能量泄放功能检测项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除颤仪,请参照图6,该自动除颤仪包括状态检测模块01、发送模块03和处理模块05。
状态检测模块01用于对自动除颤仪自动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05设置有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用于在各状态检测测时间点将自动除颤仪由休眠状态唤醒,并通知状态检测模块01对自动除颤仪自动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测结束后,又控制自动除颤仪进入休眠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处理模块05可以将上电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时间点,还可以将每日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每周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以及每季度的某个时刻设置为状态检测测时间点等。
发送模块03用于将状态检测结果发送出去。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模块03包括无线通信模块03a,当需要发送状态检测结果时,处理模块05启动无线通信模块03a,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03a。在一实施例中,当处理模块03启动无线通信模块03a后,无线通信模块03a无线连接不成功,则处理模块03控制无线通信模块03a继续进行预设数次的无线连接,例如3次,如果仍然连接不成功,则处理模块05控制自动除颤仪存储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并进入休眠状态。
处理模块05用于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通知发送模块03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判断是否仅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各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如果在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内的各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通知发送模块03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反之,则不发送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为7天。
为了可以远程集中管理多台自动除颤仪,及时了解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请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210~S216。
步骤S210:提供客户端。
步骤S212: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在一实施例中,任一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该自动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设备序列号项、设备位置项、维护状态项、相关联的用户信息项、升级提醒项中的一者。例如,当第一用户登录时,显示与第一用户相关联的若干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当第二用户登录时,显示与第二用户相关联的若干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
步骤S214:客户端检测用户在所述管理界面的点击信息;当客户端检测到对任一自动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或设备序列号项的点击信息时,产生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至少包括该自动除颤仪最近一次上传的状态检测结果。
步骤S216:当有自动除颤仪有故障时,向对应用户发送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结果包括对自动除颤仪的若干个检测项目的结果,当任意一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任意一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为故障时,客户端将该状态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在一实施例中,当客户端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还未接收到某个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时,客户端发送提醒信息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界面还包括设备管理区域,用于供用户通过无线的方式对自动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界面还包括用户管理区域,用于对各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用户进行管理。
不妨以一个例子对本实施例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如何进行远程管理多台自动除颤仪进行说明。
当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管理界面可以包括设备信息区域、设备管理区域、用户管理区域等,各区域的展示可以通过点击管理界面上的设备信息点击项a、设备管理点击项b和用户管理点击项c来切换,当管理界面检测到对设备信息点击项a的点击时,则管理界面展示出设备信息区域,如图8所示;类似地,当管理界面检测到对设备管理点击项b的点击时,则管理界面展示出设备管理区域,如图9所示;当管理界面检测到对用户管理点击项c的点击时,则管理界面展示出用户管理区域,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接收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的管理界面,其默认的展示区域为设备信息区。
以图8中管理界面展示的设备信息区为例,其可以包括显示出该与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包括显示自动除颤仪是正常、故障或无信息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设备序列号项、设备位置项、维护状态项、相关联的用户信息项、升级提醒项等。当客户端检测到对任一自动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或设备序列号项的点击信息时,产生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如图11所示,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中的内容可以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位置等,以及最近一次上传的状态检测结果。
如图9所示,用户通过在设备管理区域的操作,可以以无线的方式对自动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例如选择需要升级的程序以及需要需升的自动除颤仪,就可以对被选中的自动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
如图10所示,用户通过在用户管理区域的操作,可以对各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用户进行管理,用户管理区域可以显示各用户的呢称、真实姓名、电子邮箱等,用户可以增加、删除或编辑用户的各种信息,例如上述提到的用户的呢称、真实姓名、电子邮箱等。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例如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普通用户登入后,可以在用户管理区域查看,但不能进行增加、删除或编辑等操作,而超级用户登入后,不仅可以查看,还可以进行增加、删除或编辑等操作,客户端可以根据用户登入信息,来判断用户是普通用户还是超级用户。
当任意一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任意一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为故障时,客户端将该状态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例如给用户的电子邮件发送邮件;当客户端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还未接收到某个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时,客户端发送提醒信息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例如给用户的电子邮件发送邮件,给用户的手机发送短信等。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可以使得用户远程集中管理多台自动除颤仪,及时了解各自动除颤仪的状态。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后台服务器和/或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除颤仪,其中后台服务器用于接收各自动除颤仪发送的状态检测结果,并供所述客户端调用。
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包括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在一实施例中,任一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该自动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设备序列号项、设备位置项、维护状态项、相关联的用户信息项、升级提醒项中的一者。在一实施例中,客户端检测用户在管理界面的点击信息;当客户端检测到对任一自动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或设备序列号项的点击信息时,产生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至少包括该自动除颤仪最近一次上传的状态检测结果。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检测结果包括对自动除颤仪的若干个检测项目的结果,当任意一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任意一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为故障时,客户端将该状态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和/或,当客户端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还未接收到某个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时,客户端发送提醒信息给与该自动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
为了方便用户对设备进行远程升级等管理,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界面还包括设备管理区域,用于供用户通过无线的方式对自动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
在一实施例中,管理界面还包括用户管理区域,用于对各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用户进行管理。
基于前述方法和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可提供了一种关于自动除颤仪的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下过程:
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
显示所述管理界面,其中,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自动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序列号项和与设备序列号对应的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所述状态检测结果更新显示:预设时间段内自动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自动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基于前述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包括:
自动除颤仪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1)预设时间段内自动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2)自动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基于前述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自动除颤仪,其包括:储能电路、充放电电路、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对储能电路和充放电电路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1)预设时间段内自动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2)自动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有关上述过程中关于自动除颤仪进行状态检测的过程,预设时间段内自动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的判断过程、自动除颤仪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的判断过程、管理界面、设备信息、状态检测结果等具体细节,可参见前文中相关步骤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状态检测结果包括:故障代码,可参见前文相关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除颤仪及其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节省AED联网和状态检测结果上传过程中的电池能量消耗,另一方面通过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多台AED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机器故障,可有效避免临床风险;在必要的情况下,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还可以支持AED设备远程软件升级和gps定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光盘、硬盘等,通过计算机执行该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将程序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程序,即可实现上述全部或部分功能。另外,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另一计算机、磁盘、光盘、闪存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中,通过下载或复制保存到本地设备的存储器中,或对本地设备的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即可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施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施例的思想,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变化。

Claims (20)

1.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颤仪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
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
如果所述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其中,预设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除颤仪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都由休眠状态醒来,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结束后,又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包括: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后,判断无线连接不成功,则继续进行预设数次的无线连接,如果仍然连接不成功,则除颤仪存储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并进入休眠状态。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除颤仪的设备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除颤仪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该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设备序列号项、设备位置项、维护状态项、相关联的用户信息项、升级提醒项中的一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客户端检测用户在所述管理界面的点击信息;当客户端检测到对任一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或设备序列号项的点击信息时,产生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所述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至少包括该除颤仪最近一次上传的状态检测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结果包括对除颤仪的若干个检测项目的结果,当任意一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任意一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为故障时,客户端将该状态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该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和/或,当客户端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还未接收到某个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时,客户端发送提醒信息给与该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界面还包括设备管理区域,用于供用户通过无线的方式对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界面还包括用户管理区域,用于对各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用户进行管理。
9.一种除颤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对除颤仪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状态检测结果发送出去;
处理模块,用于比较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则通知发送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如果本次状态检测结果与上次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则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如果所述多个状态检测结果都是相同的,则通知发送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反之,则不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所述处理模块设置有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用于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将除颤仪由休眠状态唤醒,并通知状态检测模块对除颤仪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结束后,又控制除颤仪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发送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当需要上传状态检测结果时,处理模块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颤仪,其特征在于,当处理模块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后,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不成功,则处理模块控制无线通信模块继续进行预设数次的无线连接,如果仍然连接不成功,则处理模块控制除颤仪存储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并进入休眠状态。
11.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客户端,所述客户端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如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颤仪的设备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除颤仪的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该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设备序列号项、设备位置项、维护状态项、相关联的用户信息项、升级提醒项中的一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客户端检测用户在所述管理界面的点击信息;当客户端检测到对任一除颤仪的设备状态项、最近一次状态检测结果上传的时间项或设备序列号项的点击信息时,产生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所述设备状态检测报告界面至少包括该除颤仪最近一次上传的状态检测结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测结果包括对除颤仪的若干个检测项目的结果,当任意一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中有任意一个检测项目的结果为故障时,客户端将该状态检测结果发送给与该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和/或,当客户端超过所述预设时间段还未接收到某个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结果时,客户端发送提醒信息给与该除颤仪相关联的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界面还包括设备管理区域,用于供用户通过无线的方式对除颤仪进行程序升级。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界面还包括用户管理区域,用于对各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用户进行管理。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服务器,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接收各除颤仪发送的状态检测结果,并供所述客户端调用。
18.一种关于除颤仪的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以下过程:
接收到用户登入信息后,产生管理界面;
显示所述管理界面,其中,所述管理界面至少包括设备信息区域,用于显示与该用户登入信息相关联的若干个除颤仪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序列号项和与设备序列号对应的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所述状态检测结果更新显示: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其中,预设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除颤仪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都由休眠状态醒来,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结束后,又进入休眠状态;
除颤仪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包括: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
19.一种除颤仪的状态检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颤仪进行自动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
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其中,预设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除颤仪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都由休眠状态醒来,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结束后,又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包括: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
20.一种除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仪包括:储能电路、充放电电路、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对储能电路和充放电电路进行状态检测,获取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响应于以下情况之一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状态检测结束;
(1)预设时间段内除颤仪进行多次状态检测后得到的多个状态检测结果相同;和,
(2)除颤仪上相邻两次状态检测结果不相同;
其中,预设若干个状态检测时间点,除颤仪在各状态检测时间点都由休眠状态醒来,进行状态检测,当状态检测结束后,又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上传本次状态检测结果,包括:除颤仪启动无线通信模块,将本次状态检测结果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出去,当状态检测结果被发送出去后,关闭无线通信模块。
CN201780096243.1A 2017-10-27 2017-10-27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Active CN111263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08043 WO2019080098A1 (zh) 2017-10-27 2017-10-27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655A CN111263655A (zh) 2020-06-09
CN111263655B true CN111263655B (zh) 2024-02-06

Family

ID=6624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243.1A Active CN111263655B (zh) 2017-10-27 2017-10-27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98846A4 (zh)
CN (1) CN111263655B (zh)
WO (1) WO2019080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9066A (zh) * 2019-07-03 2022-02-0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除颤器和管理服务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0723A (en) * 1993-10-06 1996-07-30 Duke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n optimum shock duration in treating cardiac arrhythmias
WO2006055936A2 (en) * 2004-11-18 2006-05-26 Access Cardi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lf-test in an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fd)
CN205055204U (zh) * 2015-10-20 2016-03-02 王立强 一种方便携带的除颤仪
CN105395187A (zh) * 2015-11-23 2016-03-16 长江大学 心脏电活动检测除颤仪及操作方法
CN10666903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除颤仪及其除颤方法、穿戴设备
CN106730354A (zh) * 2017-03-20 2017-05-31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能量计算装置及除颤分析仪校准系统、能量输出方法
CN206535002U (zh) * 2016-10-17 2017-10-03 广州普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颤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0534Y (zh) * 2002-12-10 2003-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 心脏除颤器和除颤监护仪的检测装置
US8116863B2 (en) * 2006-03-21 2012-02-14 Defibtec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ectively indicating element failure or a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ondition in an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EP2295098B1 (en) * 2009-09-10 2011-10-26 F. Hoffmann-La Roche AG Medical infusion pump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ause of a power supply interruption in the pump
US9375584B2 (en) * 2012-05-22 2016-06-28 Physio-Control,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lack-of-readiness alarm
US9035787B2 (en) * 2013-03-13 2015-05-19 New Annuvia Company, Llc Centralize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allocation of deployed defibrillators each having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modules
CN104548354B (zh) * 2015-01-14 2017-07-21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除颤监护仪的除颤充电过流保护装置及除颤监护仪
US11364389B2 (en) * 2015-10-01 2022-06-21 Zoll Medical Corporation Training modules for an external medic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0723A (en) * 1993-10-06 1996-07-30 Duke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n optimum shock duration in treating cardiac arrhythmias
WO2006055936A2 (en) * 2004-11-18 2006-05-26 Access Cardio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lf-test in an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fd)
CN205055204U (zh) * 2015-10-20 2016-03-02 王立强 一种方便携带的除颤仪
CN105395187A (zh) * 2015-11-23 2016-03-16 长江大学 心脏电活动检测除颤仪及操作方法
CN206535002U (zh) * 2016-10-17 2017-10-03 广州普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颤仪
CN106669038A (zh) * 2016-11-21 2017-05-17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式除颤仪及其除颤方法、穿戴设备
CN106730354A (zh) * 2017-03-20 2017-05-31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能量计算装置及除颤分析仪校准系统、能量输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检测自动体外除颤仪性能参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王可伍;肖圣祥;姜丽娜;胡锦凯;;中国医疗器械杂志(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0098A1 (zh) 2019-05-02
EP3698846A1 (en) 2020-08-26
EP3698846A4 (en) 2021-07-07
CN111263655A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4618B2 (en) Defibrillator communications architecture
CN103797681B (zh) 跟踪并存档电池性能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Singh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fuzzy logic-based state-of-charge meter for Li-ion batteries used in portable defibrillators
CN107831418A (zh) 检测除颤仪的方法、系统和除颤仪
US80650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self-test of medical device
JP2021090347A (ja) バッテリー管理パラメータの拡散型配布
US2012026526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a Lithium Battery in an 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CN104853804A (zh) 医学设备的自适应自测试和应力分析
JP2020503916A (ja) 除細動器
CN104734902B (zh) 测试系统及其服务端
CN101631589A (zh) 具有多患者无线监测能力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系统
EP3722820B1 (en) Test board, test system and test method for charging device
CN111263655B (zh) 除颤仪及状态检测管理方法、状态检测管理系统、设备
CN108777331A (zh) 一种电子设备中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US6329822B1 (en) Periodic automatic self-test system and methodology
US20190232070A1 (en) Failed diagnostic test alert override in a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
CN108828451B (zh) 一种电池备份单元的检修方法
WO2023155662A1 (zh) 测试设备、诊断设备及汽车诊断系统
CN107546433A (zh) 电池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93421B (zh) 基于bim模型的bms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1305128B1 (en) Defibrillator discharge testing
CN112292605B (zh) 用于确定手持医疗设备的系统电阻的方法
CN110687495A (zh) 一种停电主动上报功能可靠性测试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3733982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作业机械
CN117420453A (zh) 电池检测方法、装置、除颤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