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8376A -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8376A
CN111258376A CN201811460028.8A CN201811460028A CN111258376A CN 111258376 A CN111258376 A CN 111258376A CN 201811460028 A CN201811460028 A CN 201811460028A CN 111258376 A CN111258376 A CN 111258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gear
motor
shel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60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8376B (zh
Inventor
李松
杜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600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8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8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8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该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幕和转轴;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贴覆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所述转轴包括马达和旋转部,所述马达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马达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式转轴,通过设置马达和旋转部,无需用户手动旋转壳体即可控制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实现了可折叠设备自动切换状态,有效避免了用户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不当而损坏可折叠设备的问题。

Description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设备的兴起,可折叠设备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折叠设备不仅配置有可折叠的壳体,还配置有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屏幕,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处于展开状态时又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大的屏幕使用面积,提升用户的观看效果。
相关技术中,可折叠设备配置有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显示屏幕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与转轴活动连接,可以绕着转轴旋转。当旋转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时,显示屏幕处于展开状态,能够同时为用户展示完整的显示屏幕。而当旋转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折叠至位于转轴的同一侧时,显示屏幕也处于折叠状态,实现了设备的折叠效果。
上述相关技术中,只能由用户手动旋转壳体使可折叠设备折叠或者展开,这种方式很难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极易损坏可折叠设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幕和转轴;
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贴覆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
所述转轴包括马达和旋转部,所述马达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马达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
所述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马达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马达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马达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所述变速箱用于调整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和旋转力度,控制所述旋转部按照调整后的旋转速度和调整后的旋转力度旋转。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变速箱设置有第三旋转轴和第四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连接,所述第四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包括多个马达以及与所述多个马达分别连接的多个旋转部,每个旋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折叠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包括:
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带动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第二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旋转杆绕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所述马达发送所述控制指令,所述状态切换按键用于指示将所述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或者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为所述展开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带动所述变速箱按照第一旋转速度旋转;
所述变速箱将所述第一旋转速度调整为第二旋转速度,控制所述旋转部按照第二旋转速度旋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幕和转轴;柔性显示屏幕贴覆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转轴包括马达和旋转部,马达与旋转部连接,旋转部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马达用于控制旋转部旋转,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式转轴,通过设置马达和旋转部,无需用户手动旋转壳体即可控制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实现了可折叠设备自动切换状态,有效避免了用户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不当而损坏可折叠设备的问题。
并且,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马达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可折叠设备切换状态,用户只需触发状态切换按键即可,实现了一键控制,无需手动旋转壳体,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
并且,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马达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杆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杆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通过将旋转部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按照相同的旋转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避免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转速度不同而导致两侧的折叠角度不一致的问题。
并且,通过设置变速箱,变速箱与马达和旋转部连接;变速箱用于调整马达的旋转速度,控制旋转部按照调整后的旋转速度旋转,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旋转速度保持为预定的速度,不会由于旋转速度过大而造成可折叠设备损坏,也不会由于旋转速度过小而造成旋转过慢、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三壳体和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三壳体和变速箱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折叠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参见图1和图2,该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柔性显示屏幕13和转轴14。
柔性显示屏幕13贴覆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转轴14的同一侧表面上。其中,柔性显示屏幕1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箔片或其他材料等,是一种可弯曲、可形变的显示材料。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绕转轴14旋转,使得贴覆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转轴14的同一侧表面的柔性显示屏幕13展开或折叠,并且通过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转轴14旋转来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如将可折叠设备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或者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着转轴14进行旋转,使得柔性显示屏幕13弯折,直至柔性显示屏幕13的两部分紧密接触为止,此时可折叠设备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着转轴14进行旋转,使得柔性显示屏幕13逐渐展开,直至柔性显示屏幕13完全展开成一个平面,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转轴14处于同一平面为止,此时可折叠设备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
为了实现可折叠设备自动切换状态,转轴14包括马达141和旋转部142,马达141与旋转部142连接,旋转部142分别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马达141用于控制旋转部142旋转,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转轴14旋转。
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可折叠设备展开过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旋转方向与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旋转方向相反。例如,展开过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着转轴14,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旋转,而折叠过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着转轴1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旋转。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马达141上设置有旋转轴,马达141通过该旋转轴与旋转部142连接,在马达141处于工作状态时,马达141的旋转轴旋转,带动旋转部142旋转,旋转部142旋转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转轴14旋转,从而实现可折叠设备的展开或者折叠。
为了避免损伤可折叠设备,可以设置马达141的旋转速度,控制马达141的旋转轴按照设置的固定旋转速度进行旋转,保证旋转速度不会过大。另外,还可以设置马达141的旋转时间,控制马达141的旋转轴在旋转时间达到设置的旋转时间时停止旋转。其中,该旋转时间可根据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确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马达141连接,用于控制马达141的启动或关闭,并控制马达141的旋转轴的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等。
当处理器确定要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时,向马达141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马达141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142旋转。
第一种情况下,当处理器确定要将可折叠设备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时,向马达14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马达141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启动,控制旋转部141按照第一方向旋转,以展开该第一壳体11和该第二壳体12。
第二种情况下,当处理器确定要将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向马达141发送第二控制指令,马达141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启动,控制旋转部141按照第二方向旋转,以将该第一壳体11和该第二壳体12折叠。
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根据旋转部141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位置关系确定。
其中,可折叠设备可以设置状态切换按键,该状态切换按键用于指示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如将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或者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当用户希望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时,触发状态切换按键,当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确定要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则根据可折叠设备当前的状态以及将要切换到的状态,向马达141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
其中,状态切换按键可以是设置于任意位置的物理按键,用户可以按压该物理按键或者执行其他操作来触发该物理按键,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折叠或展开。或者,状态切换按键也可以是柔性显示屏幕13上显示的虚拟按键,用户可以点击或者长按该虚拟按键,或者执行其他操作来触发该虚拟按键,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折叠或展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幕和转轴;柔性显示屏幕贴覆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转轴包括马达和旋转部,马达与旋转部连接,旋转部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马达用于控制旋转部旋转,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式转轴,通过设置马达和旋转部,无需用户手动旋转壳体即可控制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实现了可折叠设备自动切换状态,有效避免了用户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不当而损坏可折叠设备的问题。
并且,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马达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可折叠设备切换状态,用户只需触发状态切换按键即可,实现了一键控制,无需手动旋转壳体,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旋转部142包括第一齿轮1421、第一旋转杆1422、第二齿轮1423和第二旋转杆1424。马达141与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连接,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相互啮合。
第一齿轮1421与第一旋转杆1422固定连接,第一旋转杆1422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423与第二旋转杆1424固定连接,第二旋转杆1424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则马达141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2旋转,第一齿轮1421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1422绕第一齿轮1421旋转,第一旋转杆1422带动第一壳体11绕转轴14旋转;第二齿轮1422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杆1424绕第二齿轮1422旋转,第二旋转杆1424带动第二壳体12绕转轴14旋转。
通过将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啮合连接,使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能够按照相同的旋转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避免由于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的旋转速度不同而导致两侧的折叠角度不一致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折叠设备上,第一齿轮1421与第二齿轮1423对称设置,第一旋转杆1422和第二旋转杆1424对称设置,以确保可折叠设备在切换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旋转角度相同,保证可折叠设备的两端外观上一致。
其中,第一齿轮1421和第一旋转杆142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将第一旋转杆1422的一端与第一齿轮1421的某一位置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旋转杆1422的一端设置有齿轮,第一旋转杆1422上的齿轮与第一齿轮1421相互啮合,固定为一体,或者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第一旋转杆142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第一旋转杆1422嵌入至第一壳体11的内部,与第一壳体11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将第一旋转杆1422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外部,与第一壳体11卡合连接,或者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第二齿轮1423和第二旋转杆142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将第二旋转杆1424的一端与第二齿轮1423的某一位置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二旋转杆1424的一端设置有齿轮,第二旋转杆1424上的齿轮与第二齿轮1423相互啮合,固定为一体,或者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第二旋转杆1424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第二旋转杆1424嵌入至第二壳体12的内部,与第一壳体11形成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将第二旋转杆1424设置于第二壳体12的外部,与第二壳体12卡合连接。
在同一可折叠设备上,第二齿轮1423和第二旋转杆1424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齿轮1421和第一旋转杆1422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二旋转杆1424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旋转杆1422和第一壳体11的连接方式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马达141设置有第一旋转轴1411和第二旋转轴1412,第一旋转轴1411与第一齿轮1421的中心轴连接,第二旋转轴1412与第二齿轮1422的中心轴连接。
马达141启动后,第一旋转轴1411旋转带动第一齿轮1421旋转,第二旋转轴1412旋转带动第二齿轮1423旋转。第一旋转轴1411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旋转轴1412的旋转方向相反,且通过控制马达141的两个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可以控制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第三壳体15,第三壳体15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三壳体15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
第一凹槽151用于放置马达141,马达141固定于第一凹槽151内。由于马达141在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因此,将马达141固定在第一凹槽151内,可以避免马达141由于振动而发生移动的情况。固定马达141时,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或者其他方式固定。
第二凹槽152用于放置旋转部142。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固定于第二凹槽152内。由于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因此,将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进行固定,可以避免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由于振动而发生移动的情况。固定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时,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或者其他方式固定。
为了使马达141能够控制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旋转,在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之间设置了通孔,马达141通过第一凹槽151与第二凹槽152之间的通孔,与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连接。
通过设置第三壳体,能够将转轴设置于第三壳体上,既能够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绕转轴旋转,还能够起到固定转轴的作用。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和图5,转轴14还包括变速箱143,变速箱143与马达141连接,变速箱143与旋转部142连接;变速箱143用于调整马达141的旋转速度和旋转力度,控制旋转部142按照调整后的旋转速度和调整后的旋转力度旋转。而旋转力度与旋转速度有关,旋转速度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旋转力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如马达141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旋转力度为第一旋转力度,变速箱143将第一旋转速度调整为第二旋转速度,即可控制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按照第二旋转速度旋转,此时,变速箱143的旋转力度相应调整为第二旋转力度。
其中,变速箱143可以根据对旋转速度的需求或者旋转力度的需求进行调整。
例如,当马达141的旋转速度大于预定的第二旋转速度时,变速箱143降低马达141的旋转速度至第二旋转速度。当马达141的旋转速度小于第二旋转速度时,变速箱143提高马达141的旋转速度至第二旋转速度。通过上述调整旋转速度的方式,可以保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旋转速度保持为第二旋转速度。
或者,当旋转力度过小时,变速箱143降低马达141的旋转速度,以增大旋转力度,进而增大旋转部142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旋转的作用力,此时能够提高力值的输出比,从而在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可折叠设备的力值需求。另外,当变速箱143提高马达141的旋转速度时,可以减小旋转力度,以减小旋转部142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旋转的作用力。
通过变速箱143对旋转速度和旋转力度进行调整,既不会由于旋转速度过大而造成可折叠设备损坏或者造成旋转力度过小、无法带动壳体进行旋转的问题,也不会由于旋转速度过小而造成旋转过慢、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旋转力度与旋转速度的灵活调整,满足了可折叠设备的需求。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马达141通过第一旋转轴1411和第二旋转轴1412分别与变速箱143连接,变速箱143设置有第三旋转轴1431和第四旋转轴1432。第三旋转轴1431与第一齿轮1421的中心轴连接,第一旋转轴1411旋转,带动第三旋转轴1431旋转,第三旋转轴1431带动第一齿轮1421旋转。第四旋转轴1432与第二齿轮1421的中心轴连接,第二旋转轴1412旋转,带动第四旋转轴1432旋转,第四旋转轴1432带动第二齿轮1423旋转。
第三旋转轴1431和第四旋转轴1432的旋转速度为变速箱143调整之后的速度,与第一旋转轴1411和第二旋转轴1412的旋转速度不同。另外,第三旋转轴1431和第四旋转轴1432的旋转速度相同,旋转力度也相同,旋转方向相反。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第三壳体15,第三壳体15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三壳体15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时,马达141和变速箱143固定于第一凹槽151内,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固定于第二凹槽152内。变速箱143通过第一凹槽151与第二凹槽152之间的通孔,与第一齿轮1421和第二齿轮1423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14包括多个马达141以及与多个马达141分别连接的多个旋转部142,每个旋转部142分别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
该多个马达141在转轴上均匀分布,每个马达141均连接一个或多个旋转部142,每个旋转部142分别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连接,该多个马达141可以同时旋转,通过多个旋转部142同时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转轴14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马达141连接的旋转部142的数量与马达141上设置的旋转轴的数量相互匹配。当马达141连接多个旋转部142时,将多个旋转部142分别设置在转轴14上的不同位置,以便在不同位置上按照相同的旋转速度带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旋转。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流程图,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可折叠设备中,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601中,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旋转。
在步骤602中,旋转部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使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当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旋转,由旋转部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使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可折叠设备状态的方式,无需用户手动旋转壳体即可控制可折叠设备展开或折叠,有效避免了用户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不当而损坏可折叠设备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旋转,旋转部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包括:
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
旋转部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使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包括:
第一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绕第一齿轮旋转,第一旋转杆带动第一壳体绕转轴旋转;
第二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杆绕第二齿轮旋转,第二旋转杆带动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马达连接,方法还包括:
当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马达发送控制指令,状态切换按键用于指示将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或者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还包括变速箱,变速箱与马达连接,变速箱与旋转部连接;
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旋转,包括:
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带动变速箱按照第一旋转速度旋转;
变速箱将第一旋转速度调整为第二旋转速度,控制旋转部按照调整后的旋转速度旋转。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流程图,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可折叠设备中,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701中,当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马达发送控制指令。
其中,状态切换按键用于指示将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或者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
在步骤702中,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带动变速箱按照第一旋转速度旋转。
在步骤703中,变速箱将第一旋转速度调整为第二旋转速度。
在步骤704中,变速箱控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按照第二旋转速度旋转。
在步骤705中,第一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绕第一齿轮旋转,第一旋转杆带动第一壳体绕转轴旋转;第二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二旋转杆绕第二齿轮旋转,第二旋转杆带动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当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部旋转,由旋转部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使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可折叠设备状态的方式,无需用户手动旋转壳体,有效避免了用户控制旋转速度和力道不当而损坏可折叠设备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幕和转轴;
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贴覆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
所述转轴包括马达和旋转部,所述马达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旋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马达用于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
所述马达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马达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马达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马达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通孔,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所述变速箱用于调整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和旋转力度,控制所述旋转部按照调整后的旋转速度和调整后的旋转力度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设置有第三旋转轴和第四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轴连接,所述第四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多个马达以及与所述多个马达分别连接的多个旋转部,每个旋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9.一种控制可折叠设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
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二齿轮和第二旋转杆,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旋转;
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展开或者折叠,包括:
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杆绕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带动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所述第二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二旋转杆绕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二旋转杆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处理器检测到对状态切换按键的触发操作时,向所述马达发送所述控制指令,所述状态切换按键用于指示将所述可折叠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或者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为所述展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变速箱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旋转部旋转,包括:
所述马达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带动所述变速箱按照第一旋转速度旋转;
所述变速箱将所述第一旋转速度调整为第二旋转速度,控制所述旋转部按照第二旋转速度旋转。
CN201811460028.8A 2018-11-30 2018-11-30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258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0028.8A CN111258376B (zh) 2018-11-30 2018-11-30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0028.8A CN111258376B (zh) 2018-11-30 2018-11-30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376A true CN111258376A (zh) 2020-06-09
CN111258376B CN111258376B (zh) 2022-07-01

Family

ID=7095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60028.8A Active CN111258376B (zh) 2018-11-30 2018-11-30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83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395A (zh) * 2020-10-30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3132518A (zh) * 2021-05-25 2021-07-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38332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249441A (zh) * 2022-08-24 2022-10-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496B1 (en) * 2001-01-18 2003-06-10 Palm, Inc. Non-rigid mounting of a foldable display
CN204515586U (zh) * 2015-01-14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5786120A (zh) * 2016-03-02 2016-07-20 杭州聚祥锁具有限公司 显示屏部分能自动锁定且能减振的笔记本式计算机装置
US20160299539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6254598A (zh) * 2016-09-30 2016-12-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电子设备
CN107678724A (zh) * 2017-10-19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15511A (zh) * 2018-02-27 2018-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08508971A (zh) * 2018-03-26 2018-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7965742U (zh) * 2018-03-14 2018-10-12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及具有该开合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7496B1 (en) * 2001-01-18 2003-06-10 Palm, Inc. Non-rigid mounting of a foldable display
CN204515586U (zh) * 2015-01-14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160299539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5786120A (zh) * 2016-03-02 2016-07-20 杭州聚祥锁具有限公司 显示屏部分能自动锁定且能减振的笔记本式计算机装置
CN106254598A (zh) * 2016-09-30 2016-12-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柔性屏电子设备
CN107678724A (zh) * 2017-10-19 2018-02-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15511A (zh) * 2018-02-27 2018-08-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207965742U (zh) * 2018-03-14 2018-10-12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及具有该开合结构的笔记本电脑
CN108508971A (zh) * 2018-03-26 2018-09-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395A (zh) * 2020-10-30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WO2022089365A1 (zh) * 2020-10-30 2022-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3132518A (zh) * 2021-05-25 2021-07-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132518B (zh) * 2021-05-25 2023-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038332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38332B (zh) * 2021-11-30 2023-09-2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249441A (zh) * 2022-08-24 2022-10-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8376B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8376B (zh) 可折叠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468623B (zh) 电子设备
WO2021027123A1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7245948B2 (en) Cellular phone and automatic revolu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2135281A1 (zh) 电子设备
EP2421231A1 (en) Mobile device
CN113098995B (zh) 一种可滑动的柔性显示设备
CN113284422A (zh) 电子设备
CN108513606A (zh) 云台拍摄器
CN113014694A (zh) 一种可折叠终端
CN112887465A (zh) 电子设备
CN110958338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8538411U (zh) 显示装置、显示模块和汽车
CN115695597A (zh) 折叠式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09361787A (zh) 一种驱动机构、终端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721971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26231B (zh) 一种多形态收纳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24455A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753958A (zh) 一种展开机构
CN207340021U (zh) 云台拍摄器
CN112797068A (zh) 转动结构与电子设备
CN115691333A (zh) 电子设备
CN113903261B (zh) 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40276B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控制方法
CN113542465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