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7698B - 接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7698B
CN111247698B CN201880068397.4A CN201880068397A CN111247698B CN 111247698 B CN111247698 B CN 111247698B CN 201880068397 A CN201880068397 A CN 201880068397A CN 111247698 B CN111247698 B CN 111247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ase
housing
radial bearing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83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7698A (zh
Inventor
妮可·瑞塔·姆恩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1247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7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41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allowing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c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coupl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2Screw-ring or screw-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5Elbow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装置(20),包括:接触壳体(35)、基座(30)、以及锁定装置(90),其中所述基座(30)界定基座内部(150),其中所述接触壳体(35)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基座内部(150)接合,其中所述锁定装置(90)在所述接触壳体(35)的壳体外周侧(200)处包括锁定结构(220)和锁销(120),其中所述锁定结构(220)包括端面花键(230)和在轴向上邻接所述端面花键(230)的解锁部(225),其中所述解锁部(225)以槽的形状在周向上分段地绕接触壳体(35)延伸而体现,所述锁销(120)连接至基座(30)并且凸入基座内部(150)内,其中所述接触壳体(35)可在轴向上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30)滑动,其中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锁销(120)与端面花键(230)接合并且在周向上相对于基座(30)而固定接触壳体(35)的位置,其中在第二轴向位置,锁销(120)与解锁部(225)接合,并且接触壳体(35)能够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40)相对于基座(30)旋转。

Description

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所述接触装置包括:接触壳体、基座、以及锁定装置。所述接触壳体与基座的基座内部接合且可相对于基座旋转。所述锁定装置防止接触壳体相对于基座不希望地旋转。
本申请案主张2017年8月31日提交的标题为「Kontakteinrichtung」的第DE 102017120 059.2号德国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通过回溯引用明确地包含第DE 10 2017 120059.2号优先权申请案的公开内容,作为本申请案的内容。
背景技术
EP 3 089 284 A1公开一种具有角形连接器壳体的角形插塞形式的接触装置。凸缘套筒在其周侧处将连接器壳体紧扣于第一连接器壳体部的区域中,其中借助于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部的纵轴线方向上的轴向止动装置将所述凸缘套筒紧固于第一连接器壳体部。所述轴向止动装置包括径向挡块,所述径向挡块在第一连接器壳体部的外侧方向上从凸缘套筒的内侧延伸,并且所述轴向止动装置包括配合轴承,所述配合轴承与第一连接器壳体部相互作用,以确定相对于彼此的轴向位置。所述轴向止动装置包括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安置于凸缘套筒的内侧与连接器壳体部的外侧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在轴向挡块与产生第一轴向弹力的配合轴承之间保持预张紧。所述配合轴承包括锁定环,所述锁定环与第一连接器壳体部的外侧中的锁定槽中的锁定装置接合。
若长电缆连接至所述连接器壳体,则所述电缆可能使连接器壳体发生谐振和/或使振动进入连接器壳体内。在不利的情况下,此过程中产生的力可能导致控制壳体从凸缘套筒升出,并且因此不可修复地破坏接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适合人体工学并且同时可特别稳定旋转的接触装置。
所述目的由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实现。有利实施例描述于从属权利要求中。
应当认识到,改进型接触装置可由包括接触壳体、基座、以及锁定装置的接触装置提供。所述基座界定基座内部,其中所述接触壳体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基座内部接合,其中所述锁定装置在所述接触壳体的壳体外周侧处包括锁定结构和至少一个锁销,其中所述锁定结构包括端面花键和在轴向上邻接所述端面花键的解锁部,其中以槽状体现在周向上至少分段地绕接触壳体延伸的所述解锁部,其中所述锁销连接至基座并且凸入基座内部内,其中所述接触壳体可在轴向上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位移,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锁销与端面花键接合并且在周向上相对于基座而固定接触壳体的位置,其中在第二轴向位置,锁销与解锁部接合,并且所述接触壳体可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而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所述实施例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接触装置特别稳定。特别是,防止相对于旋转轴线作用于截面上的横向力使接触壳体以横向方式从基座升出。此外,特别简单并且廉价地体现在基座中接触壳体的锁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面花键至少包括第一齿和第二齿,其中在周向上,所述第一齿被安置在距第二齿一距离处,其中在齿之间,所述端面花键包括底面,所述锁销具有销部,所述销部安置于基座内部中并且包括了在面对端面花键的一侧上的接触面,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所述接触面分段地邻接底面,或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所述接触面被安置在距所述底面一距离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面花键至少包括具有第一齿面(tooth flank)的第一齿,其中所述锁销具有销部,其中所述销部安置于基座内部中并且包括了在面对端面花键的一侧上的周侧处的接触面,其中第一齿面至少分段地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其中延伸的平面以倾斜方式而被设置,或其中第一齿面和旋转轴线被设置为互相平行地延伸,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接触面对接于第一齿面上。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面花键至少包括具有第一齿面的第一齿,其中所述锁销包括销部,其中所述销部安置于基座内部中并且在面对端面花键的一侧上的周侧上包括接触面,其中第一齿面至少分段地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其中延伸的平面以倾斜方式而被设置,或其中第一齿面和旋转轴线被设置为互相平行地延伸,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接触面邻接第一齿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齿面被设置为使得:在与接触面相互作用中,当接触壳体由于第一齿面的位移运动而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旋转时,导致在接触面处接触壳体从第一轴向位置至第二轴向位置的轴向位移。因此,用户不必为了使接触壳体相对于基座位移从而使接触壳体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执行旋转运动而将任何额外轴向力引入接触壳体内。在狭窄的装配空间中,这特别适合人体工学。此外,对于相对于基座设定第一接触壳体的旋转可特别迅速地实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具有齿顶和齿根。在轴向上,解锁部由所述齿顶界定于第一轴向侧处,并且所述齿根安置于第一齿的背离解锁部的一侧上。解锁部由槽侧面界定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轴向侧相对的第二轴向侧处。槽侧面优选地安置于相对于旋转轴线的旋转平面中。因此,可以特别紧凑并且简单的方式,在接触壳体处体现所述锁定结构。因此,特别是,借助烧结工艺或借助喷射模塑,可以特别容易并且廉价的方式制造所述接触壳体。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于其截面,销部的接触面至少分段地以拱形方式和/或以平面和/或作为多边形和/或以凹形方式和/或凸形方式体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齿在面对第一齿的一侧上包括第二齿面,其中在第一轴向位置,所述接触面安置于第一齿面处和第二齿面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齿面、齿根面、以及第二齿面安置于共享拱形上,特别是安置于具有中心点的共享圆形路径上,其中所述中心点安置于解锁部中,或者其中所述中心点安置于解锁部的外部,优选地安置于解锁部的背离端面花键的一侧上。因此,可提供可以简单并且廉价方式生产的特别简单的锁销和端面花键的特别简单实施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成一角度,其中所述角度是钝角或锐角,其中所述角度特别是在0°至170°的范围内,特别是在30°至90°的范围内,其中特别是所述角度为60°,或其中第一齿面和第二齿面被设置为互相平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装置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在基座内部中安置于基座与接触壳体之间,其中接触壳体抵靠夹持装置动作可从第一轴向位置位移至第二轴向位置,其中在第二轴向位置,夹持装置提供轴向力,用于将接触壳体移回第一轴向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一轴向位置未张紧。作为替代,所述夹持装置在第一轴向位置为预张紧、并且借助另一轴向力将端面花键压至接触面上。这确保了端面花键还在第一轴向位置邻接接触面,并且可靠地防止接触装置因为振动而隆隆作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至少包括盘簧和/或波纹弹簧和/或压力弹簧。
在面对基座内部的一侧上,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阶梯,并且接触壳体包括安置于其径向外侧上的第二阶梯。所述夹持装置在轴向上安置于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在一侧上由第一阶梯支撑,而在另一侧上由第二阶梯支撑。这提供了一种接触装置,其在径向上特别紧凑,并且通过所述接触装置可引导非常大量的电导体。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一个凹部,其中所述凹部以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倾斜方式安置,优选地安置于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另一旋转平面中。所述锁销包括另一销部。所述另一销部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凹部接合,其中所述另一销部优选地以压配合和/或形配合和/或材料配合方式而连接至基座。优选地,所述另一销部压入所述凹部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装置包括第一径向轴承。在下基座前侧与锁销之间在轴向上,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在基座的基座内周侧处包括第一径向支承面。在接触壳体的壳体外周侧处,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第二径向支承面,所述第二径向支承面对应于第一径向支承面实现并且在轴向上位于接触壳体的下前侧与锁定结构之间,其中第一径向支承面和第二径向支承面优选地绕旋转轴线以筒状延伸来体现,其中第二径向支承面由第一径向支承面支撑。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引入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力时基座中的接触壳体发生偏斜,或者在基座处相应地可靠支承从接触壳体引入的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装置包括第二径向轴承,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在轴向上与第一径向轴承相对地安置,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在接触壳体的壳体外周侧处包括第三径向支承面,其中在基座的基座内周侧处,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包括在轴向上安置于与下基座前侧相对的上基座前侧与锁销之间的第四径向支承面,其中第三径向支承面和第四径向支撑面优选地绕所述旋转轴线以筒状方式延伸来体现,其中第三径向支承面由第四径向支承面支撑,其中第一径向轴承优选地以在径向上比第二径向轴承窄的方式体现。此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特别是在径向上,所述接触装置可以保持紧凑。此外,在第一径向轴承与第二径向轴承之间提供特别大的轴向距离,使得当以横向方式将力引至接触壳体的旋转轴线时,可以可靠防止基座偏斜,或者相应地使得来自接触壳体的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力可以通过径向轴承可靠地被支承于基座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密封件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件在轴向上安置于锁销与下基座前表面之间。所述密封件在径向上安置于基座与接触壳体之间。所述密封件密封基座内部,以防止以流体方式从外周体进入。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具有X形截面。因此,可靠防止灰尘和/或液体进入基座内部。另外,所述密封确保能够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相对于基座可靠地移动接触壳体。因为密封件的所述X形实施例,所述密封件在径向上和轴向上密封。此外,当在轴向位置之间移动接触壳体时,防止密封件发生扭转。另外,所述X形密封件呈现特别低的摩擦特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装置具有第一壳体部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至少部分地安置于基座内部中,而所述第一壳体部安置于基座内部的外部。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以倾斜方式,优选地以垂直方式安置第一壳体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以形配合和/或压配合和/或材料配合方式互相连接,或者以一件材料片一体地体现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显示系统的透视图;
图2绘出沿图1所示的通过图1所绘系统的截面A-A的截面图中的细部;
图3是图1和2所示第一接触装置的分解图;
图4绘出沿图1所示的通过图1至3所绘基座的截面A-A的截面图中的细部;
图5显示第一接触壳体的第二壳体部的侧视图的细部;
图6显示沿图1所示的通过系统的截面A-A的图2所绘截面图的细部;
图7显示沿图1所示的通过第一接触装置的截面B-B的截面图的细部;
图8绘出沿图1所绘的贯穿图1所示第一接触装置的截面A-A的截面图,其中第一接触壳体位于相对于基座的第二轴向位置;
图9显示沿图1所示的贯穿图1所绘第一接触装置的截面C-C的截面图;
图10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沿图1所绘的贯穿第一接触装置的截面B-B的截面图的细部;以及
图11绘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沿图1所示的通过第一接触装置的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具有第一接触装置20的系统10的透视图。
作为示例,系统10包括部件壳体15、第一接触装置20、以及连接线25。例如,在部件壳体15的内部可以安置诸如电驱动马达之类的电部件。
第一接触装置20包括基座30和第一接触壳体35。在部件壳体15的背离第一接触壳体35的一侧上,基座30通过如螺钉之类的紧固件36被紧固至部件壳体15的侧面37上。平行于所述侧面37引导连接线25。
第一接触壳体35连接至在面对部件壳体15的一侧上的基座30。第一接触壳体15以可枢轴旋转方式绕基座30中的旋转轴线40而安置。旋转轴线40被设置为垂直于侧面37。在背离基座30的一侧上,第一接触壳体35具有连接端45,第一接触壳体35通过连接线25(特别是通过安置于连接线处的配合插塞)连接至所述连接端45。
图2显示沿图1所示的贯穿图1所示系统10的截面A-A的截面图中的细部。
第一接触壳体35在所述实施例中被体现为角形壳体、并且具有L形状。第一接触壳体35包括第一壳体部41和第二壳体部42。第一壳体部41被安置为平行于部件壳体15的侧面37。第二壳体部42被设置为垂直于第一壳体部41和侧面37、并且在一侧处连接至第一壳体部41。在背离第一壳体部41的一侧处,第二壳体部42连接至基座30。部件壳体15包括通路孔43。在背离第一壳体部41的一侧上,第二壳体部42通向通路孔43。
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41并且基本上第二壳体部42实现为空心筒。第一接触壳体35优选地以一件材料片一体地体现。第一壳体部41和第二壳体部42界定壳体内部空间44。
在壳体内部空间44内,安置互相电绝缘的多个第一电线55。第一电线55安置于壳体内部空间44中,使得当第一接触壳体35绕旋转轴线40旋转时,第一电线55至少扭转180°、并且不阻挡第一接触壳体35旋转,并且在所述旋转期间不被破坏。此外,第一电线55通过通路孔43被引导通入部件壳体15中,例如,通至部件。
对于每个第一电线55,第一接触装置20分别包括在连接端45处的第一接触件50。所述第一接触件50分别连接至电线55。此外,第一接触件50紧固于在第一接触壳体35中的第一壳体部41中。
连接线25包括第二接触装置60(如配合插塞46)、并且优选地包括多个第二电线65。对于每个第二电线65,第二接触装置60分别包括第二接触壳体61和一个第二接触件70。第二接触件70对应于第一接触件50而被体现、并且在第一接触装置20的连接端45处以连接线25的组装状态而与各自设置的第一接触件50建立电连接。
例如,若第一接触件50被体现为如图2示意性地示出的套筒接点,则例如第二接触件70被体现为与第一接触件50接合的插塞接点。作为替代,第一接触件50可被体现为插塞接点,而第二接触件70可被体现为套筒接点。第二接触件70紧固于第二接触壳体61中。
为了将第二接触装置60机械地紧固于第一接触装置20上,第二接触壳体61在连接端45处在周向上绕第一壳体部41卡紧。
此外,为了固定第二接触壳体61,以防止不希望地从第一接触壳体35脱出,可提供紧固件和/或锁定件(未显示)。
图3显示图1和2所示第一接触装置20的分解图。
除了图3中以缩短方式显示的基座30和第一接触壳体35,第一接触装置20还显示锁定装置90、夹持装置95和密封装置100。所述密封装置100包括:第一密封件105、第二密封件110以及第三密封件115。
例如,第一密封件105和第三密封件115被体现为O形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三密封件115的内径d3大于第一密封件105的内径d1。第二密封件110优选地包括X形截面。密封件110还可不同地实现为例如O形环。由于第二密封件110的X形实施例,密封件110不仅在轴向上密封而且在径向上密封。此外,防止了密封件100的扭曲。此外,X形的第二密封件110具有特别良好的摩擦特性。
在所述实施例中,夹持装置95包括波纹弹簧96。波纹弹簧96由圆形材料加工成开口环。还可设想波纹弹簧96的不同实施例。此外,除了波纹弹簧96或作为波纹弹簧96的替代,夹持装置95至少可包括压力弹簧和/或盘簧。
锁定装置90至少包括锁销120。在所述实施例中,例如,在图3中,提供四个锁销120。可根据需求选择锁销120的数量。然而,若提供在周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线40以分布式方式例如以常规的距离安置的至少三个锁销120,则是有利的。
图4显示沿图1所示的贯穿图1所绘基座30的截面A-A的透视截面图的细部。
在其内部,基座30基本上是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绕旋转轴线40延伸、并且界定了相对于其外界151在内侧上的基座内部150。基座30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40的在轴向上相对地安置的下基座前表面125和上基座前表面130。在下基座前侧125处,第一密封槽145被安置为沿着绕旋转轴线40的第一圆形路径延伸。基座30通过其下基座前侧125而对接于部件壳体15的侧面37上。第一密封槽145的开口朝下。
在第一密封槽145中,安置第一密封件105(图1中未显示),其中第一密封件对外界151密封基座内部150和壳体内部。
在轴向上,基座30包括:第一基座部141、第二基座部142、以及第三基座部143。第一基座部141对接于下基座前侧125上。第二基座部142被安置为在轴向上从上面直接对接于第一基座部141上。在第二基座部142上面的轴向上,以对接方式安置第三基座部143。在轴向上,在上基座前侧130与第二基座部142之间安置第三基座部143。
在第一基座部141处,第一壁厚度w1比第二基座部142的第二壁厚度w2厚。第三基座部143的第三壁厚度w3小于第二壁厚度w2。在轴向上,第三基座部143比第一基座部141和第二基座部142短得多。此外,在轴向上,第二基座部142比第一基座部141短。
在第一基座部141与第二基座部142之间的过渡段处,基座内周面155包括第一阶梯180。所述第一阶梯180包括第一支撑面182,所述第一支撑面182安置于相对于旋转轴线40延伸的旋转平面中。
在基座30的基座内周面155处,第一基座部141包括第二密封槽160。所述第二密封槽160在基座内部150的方向上向内开口并且被安置为在轴向上偏离下基座前表面125。第二密封槽160被体现为在圆形路径上绕旋转轴线40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密封槽160和第一密封槽145包括矩形截面。
在第二密封槽160的上面,第一基座部141包括用于每个锁销120的第一凹部175。第一凹部175被体现为孔口、并且包括纵向凹部轴线176,所述纵向凹部轴线176以相对于旋转轴线40的倾斜方式安置,优选地以垂直于旋转轴线40的方式安置。若提供多个锁销120,则可相对于旋转轴线40,将纵向凹部轴线176安置于共享旋转平面中。第一凹部175可以分布式方式以常规间隔被周向地安置。
在第一基座部141的基座内周面155处,第一基座部141在下基座前表面125与第一凹部175之间包括第一径向轴承170的第一径向支承面16。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径向支承面165例如以筒状绕旋转轴线40延伸而体现。
在第三基座部143的基座内周面155处,提供第一倒角185。第一倒角185相对于上基座前表面130具有例如60°至75°的斜率。
基座30的基座外周面190在第一基座部141处相对于旋转轴线40以筒状延伸而体现。在第二基座部142处,分段地体现基座外周面190,其在面对第一基座部141的一侧是筒状的,而在背离第一基座部142的一侧基本上是矩形的。基座外周面190在第三基座部143处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体现并且其在径向上相对于第二基座部142向内偏移。因此,在基座30的基座外周面190处,在第三基座部143与第二基座部142之间的过渡段处,提供第二阶梯194。所述第二阶梯194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40而以旋转平面延伸的第一阶梯面195并且在面对上前表面130的一侧是空的(在基座30的未组装状态下)。
图5显示第一接触壳体35的第二壳体部42的侧视图中的细部。
第二壳体部42在对接于第一接触壳体35的下壳体前表面205上的壳体外周面200处包括第二倒角210。所述第二倒角210具有相对于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例如60°至75°的斜率。
第一径向轴承170包括第二径向支承面215,所述第二径向支承面215在轴向上对接于第二倒角210上。对应于基座的第一径向支承面而体现第二径向支承面215。第二径向支承面210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延伸。
对接于第二径向支承面215的上侧上的锁定装置90壳体外周面200处包括锁定结构220。所述锁定结构220包括解锁部225和端面花键230。所述端面花键230在轴向上安置于第二径向支承面215与解锁部225之间。
解锁部225类似于槽形而成形,并且在轴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线40,在一侧由端面花键230界定,而在另一侧(背离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一侧)由槽侧面235界定。槽侧面235相对于旋转轴线40而以旋转平面延伸。解锁部225的槽根面(groove root surface)240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延伸而体现。解锁部225在径向上向外开口。
端面花键230至少包括第一齿305和第二齿310,以在周向上偏离第一齿305的方式安置第二齿210。于图5中,示例性地示出端面花键230的齿305、301的数量。在第一齿305与第二齿310之间的周向上,端面花键230包括底面(bottom land)315。
第二壳体部42包括在轴向上且在背离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一侧上偏离锁定结构220的第三阶梯245。第三阶梯245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40而以旋转平面延伸的第二支承面246。在图5中,所述第二支承面246安置于面对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一侧上。
在轴向上对接于背离第二支承面246的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一侧上,在第三阶梯245处附加提供第三倒角250。第三倒角250具有例如相对于第二支承面246的60°至75°的斜率。
在第三倒角250的上面,第二径向轴承260包括第三径向支承面255。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安置所述第三径向支承面255。作为示例,在第三径向支承面255中,提供第三密封槽265。所述第三密封槽265在径向上向外开口。
第四阶梯270邻接于第三径向支承面255的上侧上。借助于第三阶梯245和第四阶梯274,第一接触壳体35的壳体外周面200具有在第一壳体部41的向上方向上从下壳体前表面205开始逐渐增大直径的阶梯式实施例。在面对下壳体前表面205的一侧上,第四阶梯270包括第二阶梯面271。第二阶梯面271被安置为绕旋转轴线40而以旋转平面延伸。
此外,在第四阶梯270中提供第二凹部275。所述第二凹部275以绕旋转轴线40延伸的槽形体现。第二凹部275朝向第一接触壳体35的下壳体前表面205开口。
图6显示沿图1所示的贯通系统10的截面A-A的透视截面图的细部。为了清楚起见,图6中仅绘出第一接触装置20。
在图6中,第一接触壳体35安置在相对于基座30的第一轴向位置。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第三基座部143仅与第二凹部275分段地接合。因此,第二凹部和第三基座部143形成间隙密封,所述间隙密封防止尘粒独立地从第一接触壳体35的轴向位置进入基座内部150内。
在第一阶梯180与第一倒角185之间的轴向上的第二基座部142处的基座内周面155处,第二径向轴承260包括第四径向支承面276。对应于第三径向支承面255,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体现第四径向支承面276。第三径向支承面255对接于第四径向支承面276上。
第三密封件115安置于第三密封槽265中。第三密封件115对接于第四径向支承面276上,所述第四径向支承面276还分段地用作密封面。因为第四径向支承面276的高制造质量,所以由此防止由于相对于基座30的第一接触壳体35轴向运动而破坏第三密封件115。
此外,第一接触装置20可包括第三径向轴承280。所述第三径向轴承280包括第五径向支承面285和第六径向支承面290。所述第五径向支承面285轴向地安置在锁定结构220与第三阶梯245之间的壳体外周面200处。在基座内周面155处,安置第六径向支承面290。所述第六径向支承面290安置于第一阶梯180与凹部175之间的轴向上。第六径向支承面290和第五径向支承面285互相对应地体现、并且绕旋转轴线40以筒状延伸。第一径向支承面165和第六径向支承面290可用作共享径向支承面。
于第一阶梯180与第三阶梯245之间的轴向上,夹持装置95被安置于弹簧空间291中。环状弹簧空间291在径向外侧由第四径向支承面276界定而在径向内侧由第五径向支承面285界定。因此,夹持装置95在外侧被支撑于第一支承面181处而在内侧被支撑于第二支承面246处。
在第二密封槽160中,安置第二密封件110。通过将第二密封槽160安置于第一径向支承面165处,第二密封件110对接于第二径向支承面215上,因此,由于被体现为滑动轴承的第一径向轴承170的高表面质量,可防止破坏第二密封件110。
另外,在第二密封槽160的二侧上,第二径向支承面215对接于对于第一径向支承面165上。因为径向轴承170、260、280体现为滑动轴承并且因为由此导致各自的相关径向支承面165、215、255、276、285、290互相以平面方式对接,所以可以可靠防止大力在横向上作用于旋转轴线40,所述力可能导致基座内部150中的第二壳体部42偏斜。特别是,因为径向轴承170、260、280之间的大轴向距离,所以借助于径向轴承170、260、280,即使强力垂直于旋转轴线40作用于第二壳体部42上,仍然可靠防止撬开或损坏第一接触壳体35。
通过提供倒角185、210、250,能够在部件壳体的方向上特别容易地从上面将第二壳体部42插入基座内部150内。特别是,当在轴向上将第二壳体部42插入基座内部150内时,第一倒角185防止过度挤压和/或破坏第三密封件115,并且第二倒角210防止过度挤压和/或破坏第二密封件110。因此,借助第二密封件110和第三密封件115能够在基座30与第二壳体部42之间确保基座内部150可靠密封。
此外,在轴向上将锁定装置90安置于第二密封件110与第三密封件115之间可靠防止灰尘或流体进入部件壳体15内。此外,借助第二密封件110和第三密封件115,阻止了例如端面花键230的破损组合零件和因为锁定装置90上的磨损产生的磨耗进入部件壳体15中,并且因此能阻止破坏安置于部件壳体15中的部件。
锁销120包括第一销部295和第二销部300。第一销部295连接至第二销部300。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锁销120具有筒状,其中外径延伸通过锁销120的整个长度。此外,可在侧向上斜切锁销120。第一销部295与基座30的第一凹部175接合。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第一销部295压入第一凹部175内则是有利的。这样确保使锁销120可靠保持于基座30中。还可以设想以不同方式将锁销120紧固于基座30处;还可以压配合和/或形配合和/或材料配合这样的方式连接锁销120。
第二销部300凸入基座内部150内。在第一轴向位置,如图6所示,第二销部300与端面花键230接合、并且在周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线40而固定第一接触壳体35的位置。
上述系统10特别容易并且迅速地组装。特别是,还可(部分地)以自动方式安装接触装置20。下面将简要介绍组装过程,其中当然可以改变下文中描述的顺序。
首先,将第二密封件110插入第二密封槽160内。随后,从上面将夹持装置装入基座内部150内并且置于第一支承面181上。此外,将第三密封件115插入第三密封槽265内。此后,将第一接触壳体35插入基座内部150内,直至将解锁部225安置于凹部175的高度处。然后,将锁销120插入凹部175内,并且若情况如此,则将锁销120粘接在凹部175内。此后,将第一密封件105插入第一密封槽105中,并且通过通路口将第一电线55拧至电驱动马达上。随后,将基座30置于侧面37上,并且借助于紧固件将其紧固于部件壳体15上。电线连接至第一接触件,并且第一接触件在连接面处紧固于第一接触壳体35上。
图7绘出沿图1所示的贯穿第一接触装置20的截面B-B的截面图中的细部。
第一齿305在面对第二齿310的一侧上包括第一齿面320,而第二齿310在面对第一齿305的一侧上包括第二齿面325。底面315将第一齿面320连接至第二齿面325。
第一齿面320由齿顶335和底面315界定。在这种情况下,齿顶335安置于齿305、310的面对解锁部225的一侧上、并且界定与槽侧面235相对的解锁部225。齿305、310中的每个都包括齿根340。齿根340安置于齿305、310的背离解锁部225的一侧上。相对于旋转轴线40以倾斜方式(特别是相对于旋转轴线通过其延伸的平面而倾斜的方式)安置第一齿面320和第二齿面325。作为替代,第一齿面320和第二齿面325可互相平行地设置,其中齿面320、325中的每个都安置于与旋转轴线40共享的平面中。
若第一齿面320、底面315和第二齿面325安置于共享拱形上,特别是安置于具有中心点330的共享圆形路径上,则特别有利。还可以设想不同的实施例。可将中心点330安置于解锁部225中。作为替代,中心点330还可以位于解锁部225的外部,例如,位于解锁部在周向上背离一组端面齿230的一侧上。
第一齿面320在齿顶335处与第二齿面325分别成一角度α。若所述角度α是锐角或钝角,则特别有利。另外,若角度α在0°至170°的范围内,特别是在30°至90°的范围内,则是有利的。所述角度优选为60°。
第二销部300在面对端面花键的一侧上包括接触面345。在所述实施例中,接触面345例如是筒状的、并且与第一齿面320、底面315以及第二齿面325对应而体现。
若解锁部225在轴向上在齿顶335与槽侧面235之间包括与第二销部300的轴向延伸大致对应的轴向宽度、或在所述实施例中与第二销部300的直径大致对应的轴向宽度,则特别有利。
在第一轴向位置,如图7所示,接触面345对接于第一齿面320、第二齿面325以及底面315上,使得因为这样接合,确定在周向上第一接触壳体35相对于基座30的位置。此外,因为接触面345对接于底面315上,所以防止了第一接触壳体35在旋转轴线40上相对于基座30不希望地轴向运动。作为替代,可以设想,接触面345仅只对接于齿面320、325中的一个上、或者仅只对接于底面315上、并且与齿面320、325相距一距离而被安置。
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夹持装置95在第一轴向位置未张紧。作为替代,夹持装置95可在第一轴向位置预张紧。预张紧的优点在于,若例如接触面345仅只对接于底面315上,则因为所述预张紧,在接触面345与底面315之间产生摩擦配合,并且因此,在克服了摩擦配合后,第一接触壳体45只能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40旋转。
若夹持装置95预张紧,则夹持装置95在第一轴向位置提供第一轴向力FA1。所述第一轴向力FA1因为第三阶梯245而传入第一接触壳体35内。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第一轴向力FA1作用于向上方向上。因此,由于第一轴向力FA1,端面花键230被上拉、并且压至接触面345上。此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轴向上与基座30无间隙地安置第一接触壳体。
图8显示沿图1所示的通过图1所示第一接触装置20的截面A-A的截面图,其中第一接触壳体35安置于第二轴向位置。
在第二轴向位置,与图7所示第一轴向位置相比,第一接触壳体35在部件壳体15的方向上向下位移。在第二轴向位置,锁销123不与端面花键230接合、而与解锁部225接合。解锁部225体现为环状圆周槽,因此,在周向上,能够使第一接触壳体35绕旋转轴线40而相对于基座30及第二轴向位置运动,并且因此,例如第一壳体部可被设置为使得连接线或至少第二接触装置和第一壳体部以互相齐平方式设置。另外,第二壳体部42凸入通路孔43内。
根据二种可能性,为了使第一接触壳体35从第一轴向位置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可对锁定装置90执行解锁。
对于第一种可能性,系统的用户可利用第二轴向力FA2压第一接触壳体35的顶侧,其中借助于第二轴向力FA2,第一接触壳体逆着夹持装置95的作用以相对于基座30的相对方式从第一轴向位置(参见图7)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参见图8),直至锁销120仅与解锁部225接合、并且因此安置于端面花键225的外部。若保持第二轴向力FA2,则第一接触壳体35可绕旋转轴线40相对于基座30枢轴旋转。
在所述实施例中,在背离端面花键230的一侧上对接于槽侧面235上的第二销部300界定第一接触壳体35相对于基座30的轴向位移。因此,防止夹持装置90过度压紧。
作为替代,第二阶梯面271可碰至第一阶梯面195上,因此,在基座30的方向上或在部件壳体15的方向上分别地界定第一接触壳体35的运动。
夹持装置95在第二轴向位置张紧、并且提供逆第二轴向力FA2作用的第三轴向力FA3。若使第二轴向力FA2在第一接触壳体35旋转后消除,则第三轴向力FA3使第一接触壳体35从第二轴向位置返回第一轴向位置。因此,第二销部卡入二个齿之间的地点。
在第二变型例中,用户仅使扭矩M进入第一接触装置20内,以使第一接触壳体35相对于基座30旋转。由于第一齿面320的倾向设置和根据第一齿面320对接的接触面345,所以扭矩M提供了一部分扭矩M转化为第二轴向力FA2。因此,第二轴向力FA2抵消第三轴向力FA3,其中若第二轴向力FA2大于第三轴向力FA3,则在第一接触壳体35旋转期间,第一齿面沿锁销120的接触面345滑移。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二轴向力FA2,端面花键230或第一接触壳体35分别地在部件壳体15的方向上从第一轴向位置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若第二销部300滑过齿顶,则第一接触壳体35处于第二轴向位置。
在进一步旋转中,第二销部300沿第二齿面滑移,其中借助于第二轴向力FA2,夹持装置将第一接触壳体35引回至第一轴向位置,直至第二销部300安置于齿间的中心。若扭矩M被进一步保持,则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之间重复所描述的轴向卡入运动,直至第一接触部分叉至期望的方向。二个第一线在第一接触壳体35内被扭转。
此外,第一接触装置20可包括防扭保护件,所述防扭保护件实现为仅允许第一接触壳体35绕旋转轴线40相对于基座30旋转预定的更远角度,例如,350°。这确保了第一电线不在第一接触装置20中发生太严重扭转。
所述第二变型例的优点在于,在第一接触装置20的旋转期间,对使用者额外提供触觉体验,借助这种触觉体验,在齿间提供了扭矩M后,提醒使用者锁定锁销120。另外,第一接触壳体35还可在小装配空间中绕旋转轴线旋转。
图9显示沿图1所示的通过图1所绘第一接触装置20的截面C-C的截面图。
端面花键230包括齿距,所述齿距被选择为使得:在第一轴向位置,全部锁销120都与端面花键230接合。此外,即使绕旋转轴线40的扭矩M进入第一接触壳体35内,仍可防止仅端面花键230的齿面320、325中的一个不断地应变,而端面花键230的齿面320、325中的另一个保持不应变。这确保了端面花键230和锁销120均匀磨损。
在周向上均匀地选择二个锁销120之间的距离,其中在所述实施例中,锁销120以互相成90°角安置,此外,确保了当第一接触壳体35从第一轴向位置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和从第二轴向位置返回第一轴向位置时,第一接触壳体35在基座内部150中不偏斜和/或径向轴承中的至少一个不承受过大应力。
此外,可在侧向上在第一基座部141的角部区域中的基座外周侧190处提供紧固孔350,以借助于例如螺栓连接的紧固件以可释放方式将基座30紧固至部件壳体上并且使第一密封件压抵侧面。
图10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通过第一接触装置20的截面B-B的截面图的细部。
除非另有说明,所述第一接触装置20与图1至9所示的第一接触装置基本上相同。
在背离齿305、310的解锁部225的一侧上,第一齿面320在轴向上碰至第二齿面325。作为示例,齿305、310包括三角形截面。齿面320、325和各自对应的接触面345各安置于相对于旋转轴线在其中延伸的平面以斜向方式延伸的平面中。齿面320、325以及接触面345互相适应地体现,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以平面方式体现齿面320、325以及接触面345。
至少在第二销部300中,锁销120具有三角形截面,优选具有等腰三角形截面。
图11绘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沿图1所示的通过第一接触装置20的截面B-B的截面图。
所述第一接触装置20基本上是图10所示的和图1至9所示的第一接触装置的组合。
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锁销120至少在第二销部300中体现为多边形。多边形截面还可通过锁销120的整个延伸范围延伸。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销部接合的凹部也具有对应于锁销120的多边形实施例的多边形。端面花键230被体现为使得齿顶335以平面方式体现,以界定解锁部225、并且在旋转平面中相对于旋转轴线40延伸。
在所述实施例中,齿面320、325以及根据齿面320、325提供的接触面345以平面方式体现。齿面320、325还可具有凸形或凹形实施例,并且相应的相关接触面345也可具有凹形或凸形实施例。
在二个齿305、310之间,提供底面315,如已在图1至9中所作的描述。在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轴向位置,第二销部300不仅对接于齿面320、325上而且利用接触面345对接于底面315上。还可以设想,底面315以距接触面345一距离而安置。
与图10所示的情况相同,因为多边形实施例,当将扭矩M引入接触壳体35时,确保了使第一接触壳体35从第一轴向位置移动至第二轴向位置的均匀连续轴向运动。
附图标记列表
10 系统
15 部件壳体
20 第一接触装置
25 连接线
30 基座
35 第一接触壳体
36 紧固件
37 侧面
40 旋转轴线
41 第一壳体部
42 第二壳体部
43 通路孔
44 壳体内部空间
45 连接面
46 配合插塞
50 第一接触件
55 第一电线
60 第二接触装置
61 第二接触壳体
65 第二电线
70 第二接触件
90 锁定装置
95 夹持装置
96 波纹弹簧
100 密封装置
105 第一密封件
110 第二密封件
115 第三密封件
120 锁销
125 下基座前表面
130 上基座前表面
141 第一基座部
142 第二基座部
143 第三基座部
145 第一密封槽
150 基座内部
151 外界
155 基座的基座内周面
160 第二密封槽
165 第一径向支承面
170 第一径向轴承
175 第一凹部
176 纵向凹部轴线
180 第一阶梯
181 第一支承面
185 第一倒角
190 基座的基座外周面
194 第二阶梯
195 第一阶梯面
200 (第一接触壳体的)壳体外周面
205 (第一接触壳体的)下壳体前表面
210 第二倒角
215 第二径向支承面
220 锁定结构
225 解锁部
230 端面花键
235 槽侧面
240 槽根面
245 第三阶梯
246 第二支承面
250 第三倒角
255 第三径向支承面
260 第二径向轴承
265 第三密封槽
270 第四阶梯
271 第二阶梯面
275 第二凹部
276 第二径向轴承的第四径向支承面
280 第三径向轴承
285 第五径向支承面
290 第六径向支承面
291 弹簧室
295 第一销部
300 第二销部
305 第一齿
310 第二齿
315 底面
320 第一齿面
325 第二齿面
330 中心点
335 齿顶
340 齿根
345 接触面
350 紧固孔

Claims (21)

1.一种接触装置(20),
-包括接触壳体(35)、基座(30)以及锁定装置(90),
-所述基座(30)界定基座内部(150),
-所述接触壳体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基座内部(150)接合,
-所述锁定装置(90)包括所述接触壳体(35)的壳体外周面(200)处的锁定结构(220)和至少一个锁销(120),
-所述锁定结构(220)具有端面花键(230)以及在轴向上对接于所述端面花键(230)上的解锁部(225),
-所述解锁部(225)以槽状体现并且在周向上至少分段地绕所述接触壳体(35)延伸,
-所述锁销(120)连接至所述基座(30)并且凸入所述基座内部(150)内,
-所述接触壳体(35)可在轴向上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基座(30)位移,
-所述锁销(120)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与所述端面花键(230)接合、并且在所述周向上相对于所述基座(30)固定所述接触壳体(35)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所述锁销(120)与所述解锁部(225)接合,并且所述接触壳体(35)可在所述周向上绕旋转轴线(40)相对于所述基座(30)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20),
-所述端面花键(230)至少包括第一齿(305)和第二齿(310),
-所述第一齿(305)在所述周向上以相距所述第二齿(310)的距离被安置,
-所述端面花键(230)在所述齿(305、310)之间包括底面(315),
-所述锁销(120)包括销部(300),
-所述销部(300)安置于所述基座内部(150)中并且在面对所述端面花键(230)的一侧上在周侧处包括接触面(345),
-所述接触面(345)在第一轴向位置至少分段地对接于所述底面(315)上,或
-所述接触面(345)在第一轴向位置以距所述底面(315)的一距离被安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
-所述端面花键(230)至少包括具有第一齿面(320)的第一齿(305),
-所述锁销(120)包括销部(300),
-所述销部(300)安置于所述基座内部(150)中并且在所述周向上在面对所述端面花键(230)的一侧上包括接触面(345),
-所述第一齿面(320)至少分段地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40)在其中延伸的平面而以斜向方式被设置,
-或所述第一齿面(320)和所述旋转轴线(40)被设置为互相平行,
-所述接触面(345)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对接于所述第一齿面(3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装置,
-所述第一齿面(320)被设置为使得:在与所述接触面(345)相互作用中,当所述接触壳体(35)由于在所述接触面(345)处所述第一齿面(320)的位移运动而绕所述旋转轴线(40)相对于所述基座(30)旋转时,所述接触壳体(35)发生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至所述第二轴向位置的轴向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所述第一齿(305)具有齿顶(335)和齿根(340),
-所述解锁部(225)在轴向上由所述齿顶(335)界定于第一轴向侧处,并且所述齿根(340)安置于所述第一齿(305)的背离所述解锁部(225)的一侧上,
-所述解锁部(225)由槽侧面(235)界定于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轴向侧相对的第二轴向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装置,
-其中所述槽侧面(235)安置于所述旋转轴线(40)的第一旋转平面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
-其中所述销部(300)的所述接触面(345)具有至少分段地以拱形方式和/或作为平面和/或以多边形和/或以凹形方式和/或凸形方式体现的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二齿(310)在面对所述第一齿(305)的一侧上包括第二齿面(325),
-其中所述接触面(345)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对接于所述第一齿面(320)和所述第二齿面(32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所述底面(315)、以及所述第二齿面(325)安置于具有中心点(330)的共享拱形上,
-其中所述中心点(330)安置于所述解锁部(225)中,
-其中所述中心点(330)安置于所述解锁部(225)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装置,
-其中所述中心点(330)安置于所述解锁部(225)的背离所述端面花键(230)的一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和所述第二齿面(325)被安置为互相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面(325)的角度(α),
-其中所述角度(α)是钝角或锐角,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面(325)的角度(α),
-其中所述角度(α)在0o至170o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面(325)的角度(α),
-其中所述角度(α)在30o至90o的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齿面(320)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齿面(325)的角度(α),
-其中所述角度(α)为60o。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包括夹持装置(95),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在所述基座内部(150)中被安置于所述基座(30)与所述接触壳体(35)之间,
-其中所述接触壳体(35)可抵抗所述夹持装置(95)的作用而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位移至所述第二轴向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所述夹持装置(95)提供轴向力(FA3),以用于将所述接触壳体(35)导回所述第一轴向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未张紧,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预张紧、并且借助于另一轴向力(FA1)将所述端面花键(230)压抵所述接触面(34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包括盘簧、波纹弹簧和压力弹簧至少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基座(30)在面对所述基座内部(150)的一侧上包括第一阶梯(180),并且所述接触壳体(35)在其径向外侧上包括第二阶梯(245),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在轴向上被安置于所述第一阶梯(180)与所述第二阶梯(245)之间,
-其中所述夹持装置(95)在一侧上由所述第一阶梯(180)支撑、并且在另一侧上由所述第二阶梯(245)支撑。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基座(30)包括至少一个凹部(175),
-其中所述凹部(175)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40)以倾斜方式被安置,
-其中所述锁销(120)包括另一销部(295),
-其中所述另一销部(295)至少以逐段方式与所述凹部(175)接合,
-其中所述另一销部(295)以力锁定和/或形锁定和/或材料锁定方式连接至所述基座(30),
-其中所述另一销部(295)被压入配合至所述凹部(175)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包括第一径向轴承(170),
-其中在下基座前表面(125)与所述锁销(120)之间在轴向上,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70)在所述基座(30)的基座内周侧(155)处包括第一径向支承面(165),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70)在所述接触壳体(35)的所述壳体外周面(200)处包括第二径向支承面(215),所述第二径向支承面(215)在轴向上在所述接触壳体(35)的下壳体前表面(205)与所述锁定结构(220)之间对应于所述第一径向支承面(165)而体现,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支承面(165)和所述第二径向支承面(215)绕所述旋转轴线(40)以圆形延伸而体现,
-其中所述第二径向支承面(215)由所述第一径向支承面(165)支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包括第二径向轴承(260),
-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轴承(260)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70)相对地安置,
-其中所述第二径向轴承(260)在所述接触壳体(35)的所述壳体外周面(200)处包括第三径向支承面(255),
-其中在所述基座(30)的所述基座内周侧(155)处,所述第二径向轴承(260)包括以轴向方式安置于与所述下基座前表面(125)相对的上基座前表面(130)与所述锁销(120)之间的第四径向支承面(276),
-其中所述第三径向支承面(255)和所述第四径向支承面(276)绕所述旋转轴线(40)延伸而体现,
-其中所述第三径向支承面(255)由所述第四径向支承面(276)支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70)以在径向上比所述第二径向轴承(260)窄的方式而体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密封件(110)的密封装置,
-其中所述密封件(110)在轴向上安置于所述锁销(120)与所述下基座前表面(125)之间,
-其中所述密封件(110)在径向上安置于所述基座(30)与所述接触壳体(35)之间,
-其中所述密封件(110)密封所述基座内部(150),以防止来自外界(151)的流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触装置,
-其中所述密封件(110)具有X形截面或被体现为O形环。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20),
-其中所述接触壳体(35)包括第一壳体部(41)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部(41)的第二壳体部(42),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部(42)至少部分地安置于所述基座内部(150)中,而所述第一壳体部(41)安置于所述基座内部(150)的外部,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41)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部(42)的倾斜方式被安置,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4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42)通过形配合和/或材料配合、和/或通过压配合而被连接,或者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41)和所述第二壳体部(42)以一件材料片一体地被体现。
CN201880068397.4A 2017-08-31 2018-08-27 接触装置 Active CN111247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0059.2 2017-08-31
DE102017120059.2A DE102017120059B3 (de) 2017-08-31 2017-08-31 Kontakteinrichtung
PCT/EP2018/073005 WO2019042927A1 (de) 2017-08-31 2018-08-27 Kontakt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698A CN111247698A (zh) 2020-06-05
CN111247698B true CN111247698B (zh) 2021-08-03

Family

ID=6351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8397.4A Active CN111247698B (zh) 2017-08-31 2018-08-27 接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1962B2 (zh)
EP (1) EP3659217B8 (zh)
CN (1) CN111247698B (zh)
DE (1) DE102017120059B3 (zh)
WO (1) WO2019042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9088B1 (de) * 2017-08-18 2022-06-29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gehäuse mit verriegelungsmechanik
DE102019127442A1 (de) 2019-10-11 2021-04-15 Herbert Waldmann Gmbh & Co Kg Leuchte mit Steckkontakt, Verwendung einer solchen Leuchte und Steckverbinder für eine solche Leuch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8677A1 (fr) * 2012-11-06 2014-05-07 Souriau Système de verrouillage sécurisé et connecteur comportant un tel système
DE102013007899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Schwenkbarer Verbinder und Verwendung
DE202014008609U1 (de) * 2014-08-12 2014-11-13 Well Shin Technology Co., Ltd. Kabelverbinder
EP3089284A1 (de) * 2015-04-30 2016-11-02 Intercontec Pfeiffer Industrie-Steckverbindungen GmbH Elektrischer winkelstecker mit stützring und verrastring einer gegenlagerung für ein federelement
CN106299856A (zh) * 2016-09-30 2017-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可快速锁紧及解锁的连接器
US9666973B1 (en) * 2016-06-10 2017-05-30 Amphenol Corporation Self-locking connector cou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0184A (en) * 1987-10-05 1989-04-11 Interconnection Products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retaining ratchet
US5085479A (en) * 1988-11-28 1992-02-04 Taylor William T Vertically manipulated ratchet fishing tool
US20060079109A1 (en) * 2004-10-04 2006-04-13 Neal Castleman Quick-disconnect threaded connector
US10756482B2 (en) * 2016-09-20 2020-08-25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Torque-limiting couplin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28677A1 (fr) * 2012-11-06 2014-05-07 Souriau Système de verrouillage sécurisé et connecteur comportant un tel système
DE102013007899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Schwenkbarer Verbinder und Verwendung
DE202014008609U1 (de) * 2014-08-12 2014-11-13 Well Shin Technology Co., Ltd. Kabelverbinder
EP3089284A1 (de) * 2015-04-30 2016-11-02 Intercontec Pfeiffer Industrie-Steckverbindungen GmbH Elektrischer winkelstecker mit stützring und verrastring einer gegenlagerung für ein federelement
US9666973B1 (en) * 2016-06-10 2017-05-30 Amphenol Corporation Self-locking connector coupling
CN106299856A (zh) * 2016-09-30 2017-01-0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可快速锁紧及解锁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4923A1 (en) 2020-06-18
EP3659217B8 (de) 2021-09-29
EP3659217A1 (de) 2020-06-03
DE102017120059B3 (de) 2018-12-13
CN111247698A (zh) 2020-06-05
US10741962B2 (en) 2020-08-11
WO2019042927A1 (de) 2019-03-07
EP3659217B1 (de)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7698B (zh) 接触装置
US9653839B2 (en) Industrial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EP3646436B1 (de) Elektromotor
CN113906224B (zh) 具有阻尼效果的紧固装置和具有该紧固装置的部件连接结构
US102839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40064651A1 (en) Concept for centering a bearing ring in a holding element
CN109416115B (zh) 齿轮单元、电动齿轮马达及座椅
KR20130092611A (ko) 케이블 아웃렛 커넥터에 케이블을 고정하는 장치
US8646350B2 (en) Actuator,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10076062A2 (de) Elektrisch kommutierte elektrische maschine
US10637188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EP3549844A1 (e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2558726B2 (de) Verdichterflansch für schraubenverdichter
WO2018115085A1 (en) A contact device and contact system
JP2007530879A (ja) ネジボルトを備えた支持部材に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3080448A (zh) 用于机动车应用的执行单元
EP3209895A1 (en) Ball pin connector
CN109716629B (zh) 马达
KR20200044811A (ko) 그로멧
KR20190107028A (ko) 클램핑 슬리브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믹서
EP2505850B1 (de) Lagerbuchse
US20080069489A1 (en) Bearing end cover
US10184572B2 (en) Axially preloaded sealing element
US10734862B2 (en) Connecting system for plug positioning
KR102654321B1 (ko) 전기 커넥터의 케이블 개구를 압축 밀봉부로 밀봉하기 위한 케이블 밀봉 플러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