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704A -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704A
CN111246704A CN202010096728.4A CN202010096728A CN111246704A CN 111246704 A CN111246704 A CN 111246704A CN 202010096728 A CN202010096728 A CN 202010096728A CN 111246704 A CN111246704 A CN 111246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ire arranging
rack
wir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67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67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704A/zh
Priority to US16/871,059 priority patent/US11363736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246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91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cable managemen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所述理线架包括:一左理线组件;一右理线组件;一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之间,并支撑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一弹性组件,在机架中机箱拉出机架时,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随机箱后端的控制器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复位。本发明通过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分别对机架中左右两个控制器的走线进行管理,并在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向前展开移动时,通过连接组件和弹性组件辅助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的运动并支撑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保持在近似在水平空间里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机架的附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服务器或存储器维护的时候需要从机存放服务器或存储器的机架拔出一段距离。为了保证服务器或存储器不断电情况下维护,拔出时后端电源线与信号线将跟随服务器或存储器一起运动,为了保证这些线缆顺利运动不受干扰,需要专门的理线架(CMA,CABLEMANAGEMENT ARM)。机架产品由于要支持左右两个控制器的走线线缆,需要设计左右两个管理走线线缆的运动机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用于对机架左右两侧线缆进行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理线架,包括:一左理线组件,连接于机架后端的左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一右理线组件,连接于机架后端的右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一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之间,并支撑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一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左理线组件、所述右理线组件相连,在机架中机箱拉出机架时,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随机箱后端的控制器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复位。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和所述右理线槽为U型理线槽。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组件包括:左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的左侧立柱固定连接;左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左后端固定连接;左理线槽,一端分别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所述右理线组件包括:右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的右侧立柱固定连接;右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右后端固定连接;右理线槽,一端分别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包括:左槽头,包括左底板、设于所述左底板上的左槽体和设于所述左底板底部的左导向柱;左第一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左槽头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左第二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左槽头另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左第一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与所述机架的左侧立柱固定连接;左第二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左后端固定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右理线槽包括:右槽头,包括右底板、设于所述右底板上的右槽体和设于所述右底板底部的右导向柱;右第一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右槽头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右第二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右槽头另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右第一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与所述机架的右侧立柱固定连接;右第二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右后端固定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与所述左槽头铰接;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与所述左槽头铰接;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与所述右槽头铰接;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与所述右槽头铰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左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右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右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左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相连,用于在所述左理线槽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槽复位;右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相连,用于在所述右理线槽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右理线槽复位。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弹性件和所述右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皮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左部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配合连接的左导向长孔和用于与所述左弹性件相连的左连接部,设于所述横梁右部用于与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配合连接的右导向长孔和用于与所述右弹性件相连的右连接部;在所述左理线槽移动时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沿所述左导向长孔运动;在所述右理线槽移动时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沿所述右导向长孔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架,所述机架应用如上所述的理线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理线架及应用该理线架的机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分别对机架中左右两个控制器的走线进行管理,并在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随机箱后端的控制器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时,通过连接组件和弹性组件辅助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的运动,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移动后复位,支撑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保持在近似在水平空间里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中理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中理线架于机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中左第一连接支架和右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中左第二连接支架和右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中左理线槽的具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中左理线槽的具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中右理线槽的具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中右理线槽的具体结构反面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中左弹性件和右弹性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发明中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理线架
110 左理线组件
111 左第一连接支架
112 左第二连接支架
113 左理线槽
1131 左槽头
1132 左第一走线槽体
1133 左第二走线槽体
1134 左第一连接端
1135 左第二连接端
1136 走线通孔
1137 左导向柱
120 右理线组件
121 右第一连接支架
122 右第二连接支架
123 右理线槽
1231 右槽头
1232 右第一走线槽体
1233 右第二走线槽体
1234 右第一连接端
1235 右第二连接端
1236 铰接部
1237 转轴
1238 走线通孔
1239 右导向柱
130 连接组件
131 左导向长孔
132 左连接部
133 右导向长孔
134 右连接部
141 左弹性件
142 右弹性件
200 机架
210 机箱
220 左拖轨
230 右拖轨
240 第一立柱
250 第二立柱
260 第三立柱
270 第四立柱
280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用于对机架左右两侧线缆进行管理。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理线架100,所述理线架100包括:左理线组件110,右理线组件120,连接组件130以及弹性组件。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理线架100的左理线组件110,右理线组件120,连接组件130以及弹性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00包括四个立柱(第一立柱240,第二立柱250,第三立柱260以及第四立柱270),位于四个立柱之间的用于承载机箱210的托盘,托盘两侧具有拖轨(左拖轨220和右拖轨230),所述机箱210尾部配置多个控制器280,机架200中的控制器280分成左右两边走线,所以需要于机架200左右两边均配置走线结构。
当机箱210放置于拖轨上,机箱210可以向前拉出机架200,此时,机架200后端的左侧区域和机架200后端的右侧区域的控制器280随机箱210一同向前拉出机架200,控制器280的线缆随之牵动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向前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组件110连接于机架200后端的左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200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280的线缆。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包括: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左第二连接支架112以及左理线槽113。
其中,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与所述机架200的左侧立柱(即第一立柱240)固定连接;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与所述机架200中机箱210的左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理线槽113一端分别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和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30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200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280的线缆。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固定于机架200的第一立柱240上,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可以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实现与所述机架200的立柱的固定。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的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包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用于与机架200的立柱固定的弯折固定端以及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相连的连接端。所述弯折固定端具有通孔,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将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固定于机架200的立柱上。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的连接端可为一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所有可实现与机架200的立柱进行固定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连接于机箱210上,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包括一用于与机箱200的后端连接、具有连接孔的连接板和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相连、具有卡扣结构的连接端。所述连接板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将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连接于机箱210的后端。其中,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所有可实现与机箱200的后端进行固定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113一端分别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和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30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200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280的线缆。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113包括:左槽头1131,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左第一连接端1134以及左第二连接端1135。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113为U型理线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槽头1131包括左底板、设于所述左底板上的左槽体和设于所述左底板底部的左导向柱1137。其中,所述左槽体垂直设于所述左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左槽体为弧形,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左槽体形成一U型容纳腔,所述左导向柱1137垂直设于所述左底板的下表面上。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和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对称设置于所述左槽头1131两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设于所述左槽头1131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1136;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设于所述左槽头1131另一侧,也具有若干走线通孔1136。
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与所述左槽头1131铰接,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与所述左槽头1131铰接。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包括左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左第一走线外槽体;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包括左第二走线内槽体和左第二走线外槽体;左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左第二走线内槽体的顶端为弧形,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左槽体对接,左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左第二走线内槽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左第一走线外槽体置于所述左第一走线内槽体外侧,并与左第一走线内槽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左第二走线外槽体置于左第二走线内槽体外侧,并与左第二走线内槽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左第一走线外槽体和左第二走线外槽体的顶端为弧形,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左底板对接。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一连接端1134装设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113与所述机架的左侧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左第一连接端1134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113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具体地,所述左第一连接端1134与所述左第一走线内槽体通过转轴相连,所述左第一连接端1134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形成快拆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第二连接端1135装设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113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左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左第二连接端1135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1133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具体地,所述左第二连接端1135与左第二走线内槽体通过转轴相连,所述左第二连接端1135与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112形成快拆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理线组件120连接于机架200后端的右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200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280的线缆。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理线组件120包括: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右第二连接支架122以及右理线槽123。
其中,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与所述机架200的右侧立柱(第二立柱250)固定连接;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与所述机架200中机箱210的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理线槽123一端分别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和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30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200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280的线缆。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固定于机架200的第二立柱250上,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可以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实现与所述机架200的立柱的固定。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的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包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一端用于与机架200的立柱固定的弯折固定端以及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相连的连接端。所述弯折固定端具有通孔,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将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固定于机架200的立柱上。右第一连接支架121的连接端可为一卡扣结构。
其中,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所有可实现与机架200的立柱进行固定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连接于机箱210上,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可与机箱210后端扣合或脱离。
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的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包括一用于与机箱200的后端连接、具有连接孔的连接板和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相连、具有卡扣结构的连接端。所述连接板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将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连接于机箱210的后端。其中,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所有可实现与机箱200的后端进行固定的结构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理线槽123包括:右槽头1231,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右第一连接端1234以及右第二连接端1235。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理线槽123为U型理线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槽头1231,包括右底板、设于所述右底板上的右槽体和设于所述右底板底部的右导向柱1239。其中,所述右槽体垂直设于所述右底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右槽体为弧形,所述右底板和所述右槽体形成一U型容纳腔,所述右导向柱1239垂直设于所述右底板的下表面上。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和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对称设置于所述右槽头1231两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设于所述右槽头1231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1238;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设于所述右槽头1231另一侧,也具有若干走线通孔1238。
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与所述右槽头1231通过铰接部1236连接,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与所述右槽头1231通过铰接部1236连接。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包括右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右第一走线外槽体;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包括右第二走线内槽体和右第二走线外槽体;右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右第二走线内槽体的顶端为弧形,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右槽体对接,右第一走线内槽体和右第二走线内槽体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右第一走线外槽体置于所述右第一走线内槽体外侧,并与右第一走线内槽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右第二走线外槽体置于右第二走线内槽体外侧,并与右第二走线内槽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右第一走线外槽体和右第二走线外槽体的顶端为弧形,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右底板对接。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一连接端1234装设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123与所述机架的右侧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右第一连接端1234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1232之间通过转轴1237连接;具体地,所述右第一连接端1234与所述右第一走线内槽体通过转轴1237相连,所述右第一连接端1234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形成快拆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第二连接端1235装设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123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右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右第二连接端1235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1233之间通过转轴1237连接。具体地,所述右第二连接端1235与右第二走线内槽体通过转轴1237相连,所述右第二连接端1235与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122形成快拆结构。
由此可见,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分别由五个单独部件构成,每个部件间由转轴等铰接结构互连,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可以展开及复位。此外,所述左理线槽113通过快拆结构与左第一连接支架111,左第二连接支架112互连;所述右理线槽123通过快拆结构与右第一连接支架121,右第二连接支架122互联。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130、所述左理线组件110、所述右理线组件120相连,在机架200中机箱210拉出机架200时,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随机箱210后端的控制器280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所述弹性组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复位。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左弹性件141和右弹性件142。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弹性件141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3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的左导向柱1137相连,用于在所述左理线槽113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槽113复位。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弹性件142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3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右理线槽123的右导向柱1239相连,用于在所述右理线槽123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右理线槽123复位。
更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左弹性件141和右弹性件142为但不限于弹簧或弹性皮带。其中,左弹性件141和右弹性件142的两端分别具有连接套,以使得左弹性件141一端套接在左导向柱1137上,另一端套接在连接组件130上,右弹性件142一端套接在左导向柱1137上,另一端套接在连接组件130上。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连接组件130连接于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之间,并支撑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连接组件130连接于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的下表面;所述左理线组件110和所述右理线组件120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130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左部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113的左导向柱1137配合连接的左导向长孔131和用于与所述左弹性件141相连的左连接部132(例如为连接柱),设于所述横梁右部用于与所述右理线槽123的右导向柱1239配合连接的右导向长孔133和用于与所述右弹性件142相连的右连接部134(例如为连接柱);在所述左理线槽113移动时所述左理线槽113的左导向柱1137沿所述左导向长孔131运动;在所述右理线槽123移动时所述右理线槽123的右导向柱1239沿所述右导向长孔133运动。
其中,左弹性件141一端套接在左导向柱1137上,另一端套接在横梁的左连接部132上,右弹性件142一端套接在左导向柱1137上,另一端套接在横梁的右连接部134上。
左弹性件141和右弹性件142保证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展开及复位,左弹性件141和右弹性件142使所述左理线槽113的左槽头1131在横梁的左导向长孔131(开槽)里做往返运动,所述右理线槽123的右槽头1231在横梁的右导向长孔133(开槽)里做往返运动,横梁跟随左右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向机箱的前后方向同时运动。
所以,于本实施例中,在机架200中机箱210拉出机架200时,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随机箱210后端的控制器280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连接板和弹簧辅助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的运动并支撑所述左理线槽113和所述右理线槽123保持在近似在水平空间里运动。在1U空间内通常是一支全宽的理线架,而本实施例的理线架100是在1U空间内有左右两个半宽的理线结构,并实现左右两个理线结构始终保持在1U的空间内运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架200,所述机架200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理线架100。其中,所述机架200包括四个立柱(第一立柱240,第二立柱250,第三立柱260以及第四立柱270),位于四个立柱之间的用于承载机箱210的托盘,托盘两侧具有拖轨(左拖轨220和右拖轨230),所述机箱210尾部配置多个控制器280,所述机架200后端还配置上述理线架100,理线架100与机架200的立柱和机箱210后端相连,上述已经对所述理线架100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分别对机架中左右两个控制器的走线进行管理,并在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随机箱后端的控制器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时,通过连接组件和弹性组件辅助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的运动,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移动后复位,支撑左理线组件和右理线组件保持在近似在水平空间里运动。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理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左理线组件,连接于机架后端的左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
一右理线组件,连接于机架后端的右侧区域,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
一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之间,并支撑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
一弹性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左理线组件、所述右理线组件相连,在机架中机箱拉出机架时,所述弹性组件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随机箱后端的控制器朝拉出方向移动展开,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组件和所述右理线组件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理线组件包括:
左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的左侧立柱固定连接;
左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左后端固定连接;
左理线槽,一端分别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左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
所述右理线组件包括:
右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的右侧立柱固定连接;
右第二连接支架,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右后端固定连接;
右理线槽,一端分别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和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用于容纳位于机架后端右侧区域的控制器的线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理线槽和所述右理线槽为U型理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或2或3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理线槽包括:
左槽头,包括左底板、设于所述左底板上的左槽体和设于所述左底板底部的左导向柱;
左第一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左槽头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
左第二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左槽头另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
左第一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一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与所述机架的左侧立柱固定连接;
左第二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左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左理线槽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左后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理线槽包括:
右槽头,包括右底板、设于所述右底板上的右槽体和设于所述右底板底部的右导向柱;
右第一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右槽头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
右第二走线槽体,设于所述右槽头另一侧,具有若干走线通孔;
右第一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一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与所述机架的右侧立柱固定连接;
右第二连接端,装设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尾端,用于与所述右第二连接支架相连,已将所述右理线槽与所述机架中机箱的右后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与所述左槽头铰接;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与所述左槽头铰接;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与所述右槽头铰接;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与所述右槽头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左第一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左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左第二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右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右第一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右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右第二走线槽体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左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相连,用于在所述左理线槽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左理线槽复位;
右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相连,用于在所述右理线槽移动时通过回弹力使得所述右理线槽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性件和所述右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皮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理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横梁,设于所述横梁左部用于与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配合连接的左导向长孔和用于与所述左弹性件相连的左连接部,设于所述横梁右部用于与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配合连接的右导向长孔和用于与所述右弹性件相连的右连接部;在所述左理线槽移动时所述左理线槽的左导向柱沿所述左导向长孔运动;在所述右理线槽移动时所述右理线槽的右导向柱沿所述右导向长孔运动。
11.一种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理线架。
CN202010096728.4A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Pending CN111246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6728.4A CN111246704A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US16/871,059 US11363736B2 (en) 2020-02-17 2020-05-11 Cable management arm and rack applying the cable management ar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6728.4A CN111246704A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704A true CN111246704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6728.4A Pending CN111246704A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7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827A (zh) * 2020-11-27 2021-03-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硬盘组线缆理线装置和服务器
CN113395858A (zh) * 2021-06-22 2021-09-1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机柜走线分区和布置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827A (zh) * 2020-11-27 2021-03-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硬盘组线缆理线装置和服务器
CN113395858A (zh) * 2021-06-22 2021-09-1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机柜走线分区和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6704A (zh)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US7189924B1 (en) Rack-mount computer cable management arm
US6435354B1 (en) Cable management arm assembly
KR100889224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 집합 유닛
US10165703B1 (en) Data-center drawer and cable track assembly
TWI512427B (zh) 電子裝置與系統及在電子裝置之外殼中安裝碟片儲存驅動機之方法
US2006029024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ack moun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 the rack mount apparatus
US5808871A (en) Modular computer tower assembly
CA2641277A1 (en) Tiered battery cabinet
JPH0779199B2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相互接続システム
TWI603560B (zh) 滑軌總成及其理線裝置
US20030227753A1 (en)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US7477525B2 (en) System for maintaining an assembly of three parts in position that exerts a predetermined compressive force on the intermediate part
KR101725394B1 (ko) 높이조절형 칸막이와 모니터 및 수납도구의 거치 기능을 갖는 레일바가 장착된 스마트오피스 데스크
TWI485343B (zh) 理線架
TWI600242B (zh) 滑軌總成及其理線裝置
CN107770999B (zh) 滑轨总成及其理线装置
CN211702753U (zh) 一种理线架及其应用的机架
TWI783647B (zh) 托盤模組及具該托盤之伺服器
US7123485B1 (en) Techniques for moving a power supply within an electronic cabinet
JP4991419B2 (ja) ターミナル什器
CN109219304B (zh) 用于机架系统的连接总成
JP3533123B2 (ja) ラックマウント用電子機器の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JP6881849B2 (ja) 電子機器支持フレーム及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ケーブル支持方法
CN111263553B (zh) 理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