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565A -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565A
CN111246565A CN201811443962.9A CN201811443962A CN111246565A CN 111246565 A CN111246565 A CN 111246565A CN 201811443962 A CN201811443962 A CN 201811443962A CN 111246565 A CN111246565 A CN 111246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terminal
rstd
neighboring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39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6565B (zh
Inventor
徐芙蓉
李秋香
张超
高向东
李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439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6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6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g. for direction or speed deter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终端定位方法包括: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第一邻区为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将第一邻区下发给待定位终端;接收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及其RSTD,以对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第二邻区为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本发明降低了终端测量不到下发的邻区的可能性,提高了定位效率和定位的准确性,且省去了手动维护邻区关系的麻烦。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观察到达时间差(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简称OTDOA)是根据三个基站与移动终端信号传播的时间差值进行定位的技术,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s,简称3GPP)标准中提供了OTDOA的定位方法和流程。
在OTDOA定位中,采用双曲线定位原理,终端(UE)至少要测量两个属于不同邻站的小区与服务小区的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简称PRS)时延并计算参考信号时间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简称RSTD)。一般情况下,终端测量的非同站小区数越多,定位精度越高。而终端对同一邻站的不同小区测量得到的不同RSTD值,不能作为多个有效的RSTD值来进行终端的定位。因此,增强移动服务位置中心(Enhanced Serving Mobile Location Centre,简称E-SMLC)下发的邻区越精准,终端测量出的RSTD就会越精确,定位精度也就越高。
而3GPP标准中并未明确基站向E-SMLC反馈哪些邻区,也未明确E-SMLC如何选择邻区下发给UE,基站和E-SMLC对邻区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网络厂家的实现。
目前网络厂家所采用的邻区选择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1、收到OTDOA INFORMATION REQUEST消息的邻站将三个小区的相关信息都上报给E-SMLC,E-SMLC从每个邻站的三个小区中随机选取一个小区及其相关信息和服务小区的信息下发给终端。
2、在E-SMLC上配置固定的邻区关系,若需要对某个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进行定位,则下发固定的邻区。
但是,上述两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如下:
对于方案1:可能会出现下发的邻区无法覆盖到终端,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从而容易导致OTDOA定位失效或精度降低。
对于方案2:此方案虽定位成功率和定位精度相比方案1高,但每次无线网络结构变化都需对定位服务器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用于解决目前用于终端定位的邻区选择方案中,下发的邻区不准确导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或者,需要手动维护邻区关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包括:
确定步骤: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下发步骤: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接收步骤: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优选的,每一所述邻站上报的小区为所述邻站的部分或全部小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从所述第二邻区中筛选出第三邻区,所述第三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若所述第三邻区中,存在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至少两个邻区,从所述至少两个邻区中选择一邻区的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所述至少两个邻区的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
利用所述定位使用的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优选的,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当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但存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第二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二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二历史邻区属于同一邻站的第四邻区,将所述第四邻区和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优选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还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
所述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同一个邻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中选择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其中,针对每个所述待选邻区,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终端数量与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上报次数与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的比值;
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优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
若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不存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则将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作为待选邻区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
优选的,针对每一所述第二邻区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对应的待选邻区,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在第一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在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在第一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不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数量、在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不更新所述第一上报次数、在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优选的,若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第一RSTD;
若所述第一RSTD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利用所述第一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否则,重新执行所述确定步骤、下发步骤和接收步骤,或者,直接输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符合第二指定条件的邻区。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并,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终端定位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应用于终端的终端定位方法。
第七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终端定位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附图说明
图1为OTDOA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蜂窝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中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中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3GPP标准中提供的OTDOA定位方法和流程进行简单介绍:
1.E-SMLC向终端下发服务小区(Reference Cell,即驻留小区或参考小区)和邻区(Neighbour Cell)的相关信息,包括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简称PCI)、小区标识(cell ID)、载波频率、PRS配置等内容。具体信息见3GPP36.355 6.5.1章节。E-SMLC向终端下发的服务小区及邻区相关信息,通过如下过程获取:
a)E-SMLC根据基站工参信息,向服务基站及周围多个邻站下发OTDOAINFORMATION REQUEST信息,请求服务小区以及邻区的配置信息。
b)基站通过OTDOA INFORMATION RESPONSE消息向E-SMLC反馈或上报服务小区及邻区的配置信息。
2.终端对服务小区和邻区进行PRS测量,计算RSTD。RSTD值为邻区和服务小区的PRS测量时间差。
3.终端将RSTD测量结果上报给E-SMLC。
4.E-SMLC根据RSTD计算得到终端的经纬度信息。
OTDOA定位的具体流程可参阅图1,其中涉及的设备有终端(UE)、基站(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增强移动服务位置中心(E-SMLC),LPP(LTE Positioning Protocol)为长期演进(LTE)定位协议,LPPa(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Annex)为长期演进定位协议附件:
步骤1:E-SMLC向UE发送LPP请求能力信息(LPP Request Capabilities),以获取UE的定位能力信息;
步骤2:UE向E-SMLC发送LPP能力响应信息(LPP Provide Capabilities);
步骤3:E-SMLC向eNB发送LPPa消息(OTDOA信息请求(OTDOA INFORMATIONREQUEST));
步骤4:eNB向E-SMLC发送LPPa消息(OTDOA信息响应(OTDOA INFORMATIONRESPONSE));
步骤5:UE向E-SMLC发送LPP请求辅助信息(LPP Request Assistance Data);
步骤6:E-SMLC向UE发送LPP提供辅助信息(LPP Provide Assistance Data);
步骤7:E-SMLC向UE发送LPP请求定位信息(LPP Request LocationInformation);
步骤8:不活动定时器超时(inactivity Timer Expires);
步骤9:RRC连接释放(RRC Connection Release)、UE上下文释放(UE ContextRelease);
步骤10:UE执行RSTD测量(UE performs RSTD measurements);
步骤11:RRC连接恢复(RRC Connection Resume)、UE上下文恢复(UE ContextResume);
步骤12:UE向E-SMLC发送LPP提供定位信息(LPP Provide LocationInformation)。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为E-SMLC,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确定步骤: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
步骤12:下发步骤: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步骤13:接收步骤: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其中,所述E-SMLC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除了所述第一邻区外,还有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以使得所述待定位终端能够分别根据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PRS时延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RS时延计算第一邻区的RSTD,下发的具体内容包括所述第一邻区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CI、Cell ID、载波频率和PRS配置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测量不到或者测量的RSTD精度差)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邻站可以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的基站,例如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A基站的邻站为B基站、C基站、D基站、E基站、F基站和G基站;所述邻站也可以是根据距离确定的邻站,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所述邻站还可以是由E-SMLC根据配置的邻站数量确定的,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有6个,但是配置的邻站数量只有5个,那么E-SMLC就从6个基站中筛选出与所述服务基站的距离最近的5个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邻区不包括与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属于同一基站的其他小区,也即不包括所述服务基站内的小区。
另外,每一所述邻站上报的小区为所述邻站的部分或全部小区。也即,对于每一个邻站而言,可以上报自身的全部小区,也可以在经过自身的筛选后只上报部分小区。
具体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从所述第二邻区中筛选出第三邻区,所述第三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若所述第三邻区中,存在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至少两个邻区,从所述至少两个邻区中选择一邻区的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所述至少两个邻区的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
利用所述定位使用的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待定位终端在对其所属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所有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和所述服务小区进行PRS测量后,计算得到RSTD并上报给E-SMLC(若未测量到某个邻区的PRS,那么就不上报该邻区的RSTD),E-SMLC在接收到所述RSTD后,会根据所述第一指定条件判断接收到的RSTD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删除。在删除不合理的RSTD后再判断剩余的RSTD中是否存在两个或者三个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同一邻站,若有,则随机选择其中一个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该两个或者三个RSTD的平均值并将该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若在删除不合理的RSTD后剩余的RSTD对应的邻站都是不同的,那么就保留所有剩余的RSTD。也即,只需要保留一个邻站中的一个邻区的RSTD来进行终端定位即可。
具体的,所述第一指定条件可由E-SMLC确定。可选的,所述第一指定条件可以是所述参考信号时间差的值属于预设范围,例如6355±30。另外,待定位终端在计算得到RSTD后,可以基于第二预设规则判断得到的RSTD是否合理,并只将判断为合理的RSTD上报给E-SMLC。
另外,具体可通过全球小区识别码(Cell Global Identifier,简称CGI)判断邻区是否属于同一邻站。也即,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邻区对应的全球小区识别码中的基站标识相同就判断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邻区属于同一邻站。
例如,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所属服务基站对应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当需要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1进行定位时,E-SMLC先向A,B,C三个基站索要所有邻区(PCI=1-9)的信息以及PCI=11的小区信息,再将所有邻区的信息下发给UE1(此处不下发基站D的其他小区信息)。UE1对PCI=1-9的小区和PCI=11小区都进行PRS测量,对能测量到PRS的邻区计算相应的RSTD,并将所有的RSTD或终端判断为合理的RSTD上报给E-SMLC。
假设E-SMLC收到了PCI=1,2,3,4,7,9的邻区的RSTD,E-SMLC自身对RSTD进行筛选,判断PCI=1,2,4,7的邻区对应的RSTD属于合理范围。但是由于PCI=1,2的邻区属于同一基站(邻站),所以根据随机原则,选择PCI=1的邻区对应的RSTD,删除PCI=2的邻区对应的RSTD。因此E-SMLC基于PCI=1,4,7的邻区对应的RSTD计算终端位置。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为E-SMLC,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确定步骤: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步骤22:下发步骤: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步骤23:接收步骤: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其中,所述E-SMLC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除了所述第一邻区外,还有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以使得所述待定位终端能够分别根据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PRS时延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RS时延计算第一邻区的RSTD,下发的具体内容包括所述第一邻区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CI、Cell ID、载波频率和PRS配置等。
本发明实施例,E-SMLC当前下发给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不是从各个邻站上报的三个小区中随机选择的,而是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的,因此可以提高下发的邻区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终端的定位精度。本发明实施例中,也没有在E-SMLC上配置固定的邻区关系,因此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邻区关系进行大工作量的手动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邻站可以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的基站,例如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A基站的邻站为B基站、C基站、D基站、E基站、F基站和G基站;所述邻站也可以是根据距离确定的邻站,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所述邻站还可以是由E-SMLC根据配置的邻站数量确定的,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有6个,但是配置的邻站数量只有5个,那么E-SMLC就从6个基站中筛选出与所述服务基站的距离最近的5个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邻区不包括与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属于同一基站的其他小区,也即不包括所述服务基站内的小区。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终端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也即步骤21)包括:
当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但存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也即,如果在所述待定位终端接入所述服务小区之后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过定位,那么就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第一邻区,若从未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过定位,就参考同一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确定第一邻区。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第二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二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二历史邻区属于同一邻站的第四邻区,将所述第四邻区和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次下发给终端的邻区中都有每个邻站中的一个邻区,因此在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具体可以是上一次)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确定第一邻区时,直接将参考信号时间差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历史邻区更换成同一邻站的其他邻区,与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参考信号时间差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一起作为第一邻区,或者,若所述历史邻区对应的历史RSTD(具体可以是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全部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就将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作为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其中,所述待定位终端为没有更换过服务小区的终端,如果是由其他服务小区更换到本服务小区的,就不能利用其在其他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所述第一邻区。对于某一个邻区而言,如果终端测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不合理或者测量不到该邻区,那么有可能是因为终端不在该邻区的覆盖范围内,而所述终端没有更换过服务小区,那么所述终端有可能依然不在该邻区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再次进行定位测量时,需要将该邻区更换为同一邻站的其他邻区。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具体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包括所述服务小区的信息和所述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至少部分邻站的至少部分邻区的信息,例如为小区标识(cell ID)或者物理小区标识(PCI)等;
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上报过的参考信号时间差建立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以根据该待选邻区列表为没有进行过定位测量的终端(也即在该终端接入所述服务小区后没有给该终端下发过用于定位测量的邻区,该终端也没有上报过测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的邻区。
另外,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只有部分邻站的待选邻区,那么在根据所述待选邻区列表确定第一邻区时,需要补齐所有邻站的邻区一起作为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例如总共有5个邻站,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只有2个邻站的待选邻区,那么就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各选一个邻站的一个待选邻区,另外还需要从其他三个邻站中各选一个邻区,与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的待选邻区一起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优选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还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
所述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同一个邻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中选择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其中,针对每个所述待选邻区,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终端数量与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上报次数与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的比值;
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数量还可以是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RSTD的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待选邻区列表选择所述第一邻区时,针对每个邻站而言,如果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只有该邻站的一个邻区,那么就将该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如果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该邻站的两个邻区或者三个邻区,那么就根据该两个邻区或者该三个邻区对应的概率选择其中一个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其中,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所述邻区对应的概率是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所有终端历史上报的全部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从而,可以提升E-SMLC下发的邻区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终端的定位精度。
例如,一个服务小区内总共有10个终端上报过参考信号时间差(不限定邻区,可以是任意一个或几个邻区的参考信号时间差),其中有8个终端上报过邻区A的参考信号时间差,但是只有4个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条件,那么邻区A对应的概率为4/10。
又例如,一个服务小区内中的终端(不限定终端,可以是服务小区内的任一个或几个终端)共测量并上报过15次参考信号时间差,其中有10次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中有邻区A的参考信号时间差,但是只有8次上报的邻区A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满足第一指定条件,那么邻区A对应的概率为8/15。
对于某一个邻区而言,如果一个终端测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不合理或者测量不到该邻区,那么有可能是因为所述终端不在该邻区的覆盖范围内。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终端位置比较集中,因此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终端能够测得合理参考信号时间差的邻区,所述终端能够测得该邻区的合理参考信号时间差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另外,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可以只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所述邻区对应的概率,也可以只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所述邻区对应的优先级,还可以两者都包括。可选的,当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既包括邻区对应的概率也包括邻区对应的优先级时,优先按照优先级来高低来选择邻区,对于没有优先级信息的邻区来说,则按照概率大小来选择邻区。
其中,优先级可以是手动配置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可以只有一部分邻区具有对应的优先级。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接入所述服务小区后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也可以直接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上一次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具体可参照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第一邻区的过程:
第一步: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其他终端的历史邻区;
第二步:获取所述其他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三历史邻区;
第三步:若下发给所述其他终端的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三历史邻区之外的第四历史邻区,将所述第四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四历史邻区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第五邻区,将所述第五邻区和所述第三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三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三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待选邻区列表包括所述待选终端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的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每次接收到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后,都会去更新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以使得E-SMLC能够根据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所述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终端下发准确的邻区。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添加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没有的待选邻区及其概率和/或优先级,为之前已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待选邻区更新概率和/或优先级等等。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
若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不存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则将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作为待选邻区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
另外,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包括(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那么在更新所述待选邻区列表时还需要更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针对每一所述第二邻区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对应的待选邻区,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在第一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在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在第一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不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数量、在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不更新所述第一上报次数、在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对于新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的待选邻区,其初始的第一终端数量为0,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为1,或者,其初始的第一上报次数为0,更新后第一上报次数为1。
对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其他待选邻区,也即其他不与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待选邻区,不更新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后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第一上报次数与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其他待选邻区的更新后的概率。
另外,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包括待选邻区对应的优先级,那么在更新所述待选邻区列表时还有可能需要更新待选邻区对应的优先级,需要更新优先级的待选邻区可以是新加入的待选邻区,也可以是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已有的待选邻区。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第一RSTD;
若所述第一RSTD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利用所述第一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具体的,若所述第一RSTD中有两个或三个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同一个邻站,那么随机选择其中一个第一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该两个或者三个第一RSTD的平均值并将该第一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若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站都是不同的,那么就保留所有不同邻站的第一RSTD。也即,只需要保留一个邻站中的一个邻区的第一RSTD来进行终端定位即可;
否则,重新执行所述确定步骤、下发步骤和接收步骤,或者,直接输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指定条件可由E-SMLC确定。可选的,所述第一指定条件可以是所述参考信号时间差在预设范围内,例如6355±30。
另外,若从未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过定位(也即既没有给该待定位终端下发过邻区,也没有接收过该终端上报的RSTD),也从未对所述待定位终端所属服务小区内的其他终端进行过定位,那么可以随机选择所述服务小区所属服务基站的各个邻站中的一个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或者按照邻站发送邻区信息时的顺序选择各个邻站中的第一个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若待定位终端上报的RSTD中至少有两个属于合理RSTD,且该至少两个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那么就可以利用该至少两个RSTD计算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RSTD建立所述服务小区对应的待选邻区列表。否则,就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RSTD重新确定邻区(保留RSTD合理的邻区,将RSTD不合理的邻区替换成同一邻站的其他邻区)并下发给所述终端,以再次获取RSTD。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具体如下:
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此前曾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 1进行过定位,且UE 1上报的合理RSTD所对应的邻区PCI=1,5,8。因此,再次UE1进行定位时,E-SMLC向UE1下发PCI=1,5,8的这三个邻区,UE1测量该三个邻区和PCI=11的小区,并向E-SMLC上报PCI=1,5,8的这三个邻区与PCI=11的小区的RSTD。E-SMLC判断出PCI=1,5的两个邻区的RSTD为合理值、PCI=8的邻区对应的RSTD不合理,那么E-SMLC就根据PCI=1,5的这两个邻区的RSTD对UE1进行定位;或者,E-SMLC判断出PCI=1,5,8的这三个邻区的RSTD都合理,那么E-SMLC就根据PCI=1,5,8的这三个邻区的RSTD对UE1进行定位。
另外,若E-SMLC中存在PCI=11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那么还需要根据UE1上报的PCI=1,5,8的这三个邻区的RSTD更新该待选邻区列表。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具体如下:
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此前未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 1进行过定位,但对同小区中的UE2进行过定位。此前UE 2上报的合理RSTD所对应的邻区PCI=1,5,8。因此,在需要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1进行定位时,则E-SMLC向UE1下发PCI=1,5,8的这三个邻区,UE1测量该三个邻区和PCI=11的小区,并向E-SMLC上报PCI=1,5,8的这三个邻区与PCI=11的小区的RSTD。E-SMLC判断出PCI=1,5的两个邻区的RSTD为合理值、PCI=8的邻区对应的RSTD不合理,那么E-SMLC就根据PCI=1,5的这两个邻区的RSTD对UE1进行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具体如下:
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此前未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 1进行过定位,但对同小区中的UE2进行过定位。此前UE 2上报的合理RSTD所对应的邻区PCI=1,5,8。因此,在需要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1进行定位时,则E-SMLC向UE1下发PCI=1,5,8的这三个邻区,UE1测量该三个邻区和PCI=11的小区,并向E-SMLC上报PCI=1,5,8的这三个邻区与PCI=11的小区的RSTD。E-SMLC判断出只有PCI=1的邻区的RSTD为合理值、PCI=5,8这两个邻区对应的RSTD都不合理,那么E-SMLC可以通过轮询或随机方式更换不合理(或称为异常)RSTD对应的PCI=5,8这两个邻区,例如将PCI=5的邻区更换为PCI=4的邻区,将PCI=8的邻区更换为PCI=9的邻区,并将PCI=1,4,9这三个邻区下发给UE 1,以重新获取RSTD。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具体如下:
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此前未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 1进行过定位,但对同小区中的UE2进行过定位。此前UE 2上报的合理RSTD所对应的邻区PCI=1,5,8。因此,在需要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1进行定位时,则E-SMLC向UE1下发PCI=1,5,8的这三个邻区,UE1测量该三个邻区和PCI=11的小区,并向E-SMLC上报了PCI=1,5的这两个邻区与PCI=11的小区的RSTD。对于PCI=8的邻区,UE1可能没有测量到,或者UE1测量到了但是UE1判断计算出来的RSTD不合理,因此没有向E-SMLC上报。对于UE1上报的两个RSTD,E-SMLC判断出只有PCI=1的邻区的RSTD为合理值、PCI=5的邻区对应的RSTD不合理,那么E-SMLC可以通过轮询或随机方式将PCI=5,8这两个邻区更换成同一邻站的其他邻区,例如将PCI=5的邻区更换为PCI=4的邻区,将PCI=8的邻区更换为PCI=9的邻区,并将PCI=1,4,9这三个邻区下发给UE 1,以重新获取RSTD。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具体如下:
基站D中PCI=11的小区(即服务小区)对应的服务基站的邻站有基站A、基站B和基站C三个基站,属于基站A的三个小区PCI=1,2,3,属于基站B的三个小区PCI=4,5,6,属于基站C的三个小区PCI=7,8,9。此前未对PCI=11的小区中的UE 1进行过定位,但对同小区中的其他终端进行过定位,并且建立了PCI=11的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包含PCI=1,5,6,7,8,9的邻区,其中,PCI=1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10%,PCI=5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20%、优先级为一级(最高级),PCI=6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30%、优先级为二级,PCI=7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50%,PCI=8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80%,PCI=9的邻区对应的概率为20%。那么E-SMLC根据所述待选邻区列表,选择PCI=1,5,8这三个邻区下发给UE1,其中,选择PCI=1的邻区是因为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只有基站A的这一个小区;选择PCI=5的邻区是因为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属于基站B的小区中它的优先级最高;选择PCI=8的邻区是因为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属于基站C的小区中它的概率最大。
在UE1对PCI=1,5,8这三个邻区进行测量并上报了对应的RSTD后,需要根据UE1上报的RSTD更新PCI=11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
当然,如果UE1对PCI=1,5,8这三个邻区进行测量并上报了对应的RSTD后,E-SMLC发现有RSTD不合理,或者UE1没有全部上报,导致只有一个合理RSTD,也即无法利用上报的RSTD来对UE1进行定位。那么UE1就需要根据PCI=1,5,8这三个邻区对应的RSTD来调整邻区以再次下发给UE1测量。例如,PCI=1,5这两个邻区的RSTD不合理,那么就按照随机或轮询方式将PCI=1的邻区更换成PCI=2的邻区、将PCI=5的邻区更换成PCI=4的邻区,从而E-SMLC重新将PCI=2,4,8的这三个邻区下发给UE1。在UE1对PCI=2,4,8的三个邻区进行测量并上报了对应的RSTD后,需要再次根据UE1当前上报的RSTD更新PCI=11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其中,由于PCI=2,4的这两个邻区之前不在PCI=11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中,因此需要添加进去,其他的更新方法参见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步骤32: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
步骤33: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步骤34: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是E-SMLC,下发给所述终端的除了所述第一邻区外,还有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以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分别根据测量到的第一邻区的PRS时延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RS时延计算第一邻区的RSTD,下发的具体内容包括所述第一邻区和所述服务小区的PCI、Cell ID、载波频率和PRS配置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邻站可以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的基站,例如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A基站的邻站为B基站、C基站、D基站、E基站、F基站和G基站;所述邻站也可以是根据距离确定的邻站,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所述邻站还可以是由E-SMLC根据配置的邻站数量确定的,例如与所述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的基站有6个,但是配置的邻站数量只有5个,那么E-SMLC就从6个基站中筛选出与所述服务基站的距离最近的5个基站作为所述服务基站的邻站。
具体的,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符合第二指定条件的邻区。所述第二指定条件是终端从所述第一邻区中筛选第二邻区的标准,其可以是邻区对应的RSTD属于预设范围,也可以是其他的限定条件,此处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侧设备40包括:
处理器41,用于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也即用于执行确定步骤;
收发器42,用于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也即用于执行下发步骤;并,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也即用于执行接收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下面举例说明上述网络侧设备。
其中,每一所述邻站上报的小区为所述邻站的部分或全部小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所述处理器4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从所述第二邻区中筛选出第三邻区,所述第三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若所述第三邻区中,存在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至少两个邻区,从所述至少两个邻区中选择一邻区的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所述至少两个邻区的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利用所述定位使用的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41,用于当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但存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处理器41用于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若所述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第二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二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二历史邻区属于同一邻站的第四邻区,将所述第四邻区和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处理器41用于获取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还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
所述处理器41用于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同一个邻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中选择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其中,针对每个所述待选邻区,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终端数量与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上报次数与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的比值;
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可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处理器41还用于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41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若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不存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则将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作为待选邻区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
可选的,针对每一所述第二邻区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对应的待选邻区,所述处理器41还用于: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在第一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在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在第一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和/或,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不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数量、在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不更新所述第一上报次数、在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处理器41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第一RSTD;若所述第一RSTD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利用所述第一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否则,重新执行所述确定步骤、下发步骤和接收步骤,或者,直接输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和二对应的产品实施例,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一和二。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50包括:
收发器51,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处理器52,用于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所述收发器51,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具体的,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符合第二指定条件的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八对应的产品实施例,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侧设备60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6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确定步骤: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下发步骤: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接收步骤: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可选的,每一所述邻站上报的小区为所述邻站的部分或全部小区。
可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从所述第二邻区中筛选出第三邻区,所述第三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若所述第三邻区中,存在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至少两个邻区,从所述至少两个邻区中选择一邻区的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所述至少两个邻区的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
利用所述定位使用的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当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但存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第二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二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二历史邻区属于同一邻站的第四邻区,将所述第四邻区和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可选的,所述待选邻区列表还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同一个邻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中选择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其中,针对每个所述待选邻区,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终端数量与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上报次数与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的比值;
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可选的,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
若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不存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则将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作为待选邻区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针对每一所述第二邻区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对应的待选邻区,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在第一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在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在第一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不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数量、在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不更新所述第一上报次数、在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6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第一RSTD;
若所述第一RSTD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利用所述第一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否则,重新执行所述确定步骤、下发步骤和接收步骤,或者,直接输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和二中的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一和二中方法步骤的说明。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70包括处理器71、存储器7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7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E-SMLC将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邻区都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所述待定位终端在对所述全部邻区进行测量后上报获得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然后E-SMLC可以在其中筛选出合理的参考信号时间差来进行定位。或者,E-SMLC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或同一服务小区内除所述待定位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参考信号时间差确定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邻区。从而,既避免了因下发的邻区不合理导致待定位终端无法进行有效的邻区测量的问题,也不需要在无线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固定的邻区关系进行手动更新。
可选的,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符合第二指定条件的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八中的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上述实施例八中方法步骤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或者实施例八中任一种终端定位方法中的步骤。详细请参阅以上对应实施例中方法步骤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终端(User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步骤: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下发步骤: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
接收步骤: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邻站上报的小区为所述邻站的部分或全部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从所述第二邻区中筛选出第三邻区,所述第三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
若所述第三邻区中,存在属于同一所述邻站的至少两个邻区,从所述至少两个邻区中选择一邻区的RSTD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或者,获取所述至少两个邻区的RSTD的平均值作为定位使用的RSTD;
利用所述定位使用的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当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当不存在所述待定位终端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但存在所述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时,根据所述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所述第一邻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上一次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历史邻区;
获取所述待定位终端上一次上报的、且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第一历史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第二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二历史邻区替换为与所述第二历史邻区属于同一邻站的第四邻区,将所述第四邻区和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若所述历史邻区中不存在除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之外的历史邻区,将所述第一历史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时,所述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服务小区的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还包括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
所述从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选择每一个邻站中的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有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同一个邻站,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和/或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待选邻区中选择一个待选邻区作为所述第一邻区;
其中,针对每个所述待选邻区,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终端数量与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待选邻区对应的概率为第一上报次数与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的比值;
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为根据所述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
若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不存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则将所述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对应的邻区作为待选邻区加入所述待选邻区列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一所述第二邻区在所述待选邻区列表中对应的待选邻区,所述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更新待选邻区列表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在第一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终端数量、在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在第一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在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更新后的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若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不满足第一指定条件,则不更新所述第一终端数量、在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并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终端数量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或者,不更新所述第一上报次数、在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上加一作为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并获取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与所述更新后的第二上报次数的比值作为所述待选邻区更新后的概率;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二终端数量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终端数量,所述第一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所述待选邻区的合理RSTD的次数,所述第二上报次数为所述服务小区内所有终端上报过邻区的RSTD的次数,所述合理RSTD为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RST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邻区为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所述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的RSTD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中,满足第一指定条件的第一RSTD;
若所述第一RSTD至少为两个,且所述第一RSTD对应的邻区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的邻站,利用所述第一RSTD进行所述待定位终端的定位;
否则,重新执行所述确定步骤、下发步骤和接收步骤,或者,直接输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
12.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符合第二指定条件的邻区。
14.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为待定位终端确定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根据所述待定位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收发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邻区下发给所述待定位终端;并,接收所述待定位终端上报的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的RSTD,以对所述待定位终端进行定位,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邻区,所述第一邻区为所述终端的服务基站的邻站上报的全部小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或者,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内其他终端历史上报的邻区的RSTD确定的邻区;
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第一邻区进行测量,并获取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RSTD,确定第二邻区,所述第二邻区为所述第一邻区中的全部或部分邻区;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邻区以及所述第二邻区对应的所述RSTD发送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16.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
17.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1443962.9A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11246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3962.9A CN111246565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3962.9A CN111246565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565A true CN111246565A (zh) 2020-06-05
CN111246565B CN111246565B (zh) 2021-09-14

Family

ID=70879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3962.9A Active CN111246565B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5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0937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902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邻区列表更新方法、网络侧设备、基站及系统
US20150215884A1 (en) * 2014-01-28 2015-07-30 Michael Horvat Method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for 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 based localization
CN106680770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到达时间差定位法及到达时间差定位装置
US20180077670A1 (en) * 2016-09-14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ing otdoa bsa accuracy using unsolicited rstd measurements
US20180270784A1 (en) * 2015-08-25 2018-09-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20180313929A1 (en) * 2017-04-26 2018-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902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邻区列表更新方法、网络侧设备、基站及系统
US20150215884A1 (en) * 2014-01-28 2015-07-30 Michael Horvat Method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for 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 based localization
US20180270784A1 (en) * 2015-08-25 2018-09-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6680770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到达时间差定位法及到达时间差定位装置
US20180077670A1 (en) * 2016-09-14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ing otdoa bsa accuracy using unsolicited rstd measurements
US20180313929A1 (en) * 2017-04-26 2018-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position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oduction of UE-Based OTDOA Positioning",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1 R2-180339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0937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150937B (zh) * 2021-03-31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565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455B (zh) 使用兼容专用频率节点和非专用频率节点的移动装置位置确定
US20210219254A1 (en)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954147B (zh) 信号传输、信号测量上报、定位方法及装置
US10045323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positioning node, and positioning system
US9042917B2 (en) Positioning for WLANS and other wireless networks
EP1421818B1 (en) Location services
US20140349582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data sending method,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9451534B2 (en) Carrier selectio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positioning measurement method, position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EP276347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for positioning mobile station
TWI760931B (zh) 資訊傳輸方法、裝置及電腦存儲介質
EP3461190A1 (en) Positioning base sta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positioning server, serving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system
CN112188541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883341B2 (en) Wireless device, a radio network nod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EP3888397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terminal device positioning with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US20190261305A1 (en) Position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JP2013238561A (ja) 基地局測位装置、基地局測位方法及び基地局測位プログラム
WO202003766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246565B (zh)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385817B (zh) 邻区上报方法、装置、e-smlc及终端
CN110557762B (zh)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上报的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697987A (zh) 定位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第三网元
CN109936590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通信系统
JP2012034239A (ja) 移動通信方法、測位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1515093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93252A1 (zh) 上行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