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5965A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5965A
CN111245965A CN202010339792.0A CN202010339792A CN111245965A CN 111245965 A CN111245965 A CN 111245965A CN 202010339792 A CN202010339792 A CN 202010339792A CN 111245965 A CN111245965 A CN 111245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lligent terminal
format
inform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97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5965B (zh
Inventor
梁成敏
杨乐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sn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bo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bo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bo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97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59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5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5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59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59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对内存占用百分比进行检测,以及通过对不同智能终端根据测试数据反馈的响应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数据异构权重,并根据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不同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确定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将预存的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能够将数据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还能够将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将数据服务器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并确保在向智能终端批量下发业务数据时,智能终端能够同时完成数据转换并进行使用,提高交互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不同数据终端之间的交互变得越来越频繁。现如今,大量数据终端可以通过数据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快速和实时交互。然而,不同的数据终端之间在数据处理方法存在差异。例如,不同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数据终端的交互效率。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数据同步系统,所述数据同步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数据服务器和多个智能终端,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数据服务器实时上传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其中,内存占用百分比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繁忙程度;
数据服务器在确定出所述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所述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所述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均位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下发测试数据;其中,所述设定区间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表征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其中,所述数据异构权重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相对于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匹配度,所述数据异构权重还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在数据结构层面的匹配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异构权重、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异构权重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异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其中,数据结构转换率用于表征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程度以及不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时的性能损耗;
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时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的用于进行数据业务处理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时,获取预设的格式转换线程的线程轨迹以及各线程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根据所述线程轨迹确定出所述格式转换线程中存在指向性轨迹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的轨迹变化率位于设定变化率区间内的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离散性轨迹类别下存在多个线程节点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对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为上述融合得到的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设置迁移权重,并根据所述迁移权重依次将所述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节点特征,根据所述节点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并将所述耗时信息和所述内存占用信息整合为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中,所述特征相似度包括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一特征相似度、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二特征相似度以及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三特征相似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特征相似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耗时信息和内存占用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得到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数据异构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异构信息中的信息序列和信息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一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二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三目标转换率;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转换率、所述第二目标转换率和所述第三目标转换率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针对所述所有业务数据中的每个当前业务数据,构建当前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网络,构建所述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网络,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和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分别包括多个不同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
所述数据服务器提取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的任一网络节点的基准节点参数,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具有最小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确定为当前网络节点;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将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得到镜像网络节点,并根据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述镜像网络节点,生成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和所述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格式转换协议;
所述数据服务器以所述镜像网络节点为初始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获取节点信息编码,根据所述格式转换协议对应的反向格式转换协议,将所述节点信息编码映射到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在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中得到所述节点信息编码对应的映射编码,并确定所述映射编码的初始网络节点为目标节点参数;
所述数据服务器获取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的参数序列值;根据所述映射编码与所述参数序列值上的多个映射字符对应的目标序列值之间的格式转换失真度,在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依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参数对应的最优参数并根据所述最优参数确定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将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数据服务器和多个智能终端;
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分别用于向数据服务器实时上传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其中,内存占用百分比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繁忙程度;
数据服务器用于在确定出所述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所述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所述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均位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下发测试数据;其中,所述设定区间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用于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表征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其中,所述数据异构权重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相对于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匹配度,所述数据异构权重还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在数据结构层面的匹配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异构权重、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异构权重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异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其中,数据结构转换率用于表征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程度以及不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时的性能损耗;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时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的用于进行数据业务处理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具体用于:
在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时,获取预设的格式转换线程的线程轨迹以及各线程节点信息;
在根据所述线程轨迹确定出所述格式转换线程中存在指向性轨迹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
将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的轨迹变化率位于设定变化率区间内的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在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离散性轨迹类别下存在多个线程节点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对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为上述融合得到的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设置迁移权重,并根据所述迁移权重依次将所述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对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节点特征,根据所述节点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并将所述耗时信息和所述内存占用信息整合为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中,所述特征相似度包括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一特征相似度、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二特征相似度以及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三特征相似度;
基于所述特征相似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耗时信息和内存占用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得到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数据异构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异构信息中的信息序列和信息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一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二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三目标转换率;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转换率、所述第二目标转换率和所述第三目标转换率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所有业务数据中的每个当前业务数据,构建当前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网络,构建所述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网络,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和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分别包括多个不同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
提取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的任一网络节点的基准节点参数,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具有最小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确定为当前网络节点;
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将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得到镜像网络节点,并根据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述镜像网络节点,生成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和所述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格式转换协议;
以所述镜像网络节点为初始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获取节点信息编码,根据所述格式转换协议对应的反向格式转换协议,将所述节点信息编码映射到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在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中得到所述节点信息编码对应的映射编码,并确定所述映射编码的初始网络节点为目标节点参数;
获取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的参数序列值;根据所述映射编码与所述参数序列值上的多个映射字符对应的目标序列值之间的格式转换失真度,在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依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参数对应的最优参数并根据所述最优参数确定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将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通过对内存占用百分比进行检测,能够避免在智能终端繁忙的时候下发测试数据以影响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正常开展。
其次,通过对不同智能终端根据测试数据反馈的响应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数据异构权重,能够在数据结构层面确定不同智能终端与数据服务器的异构性。
最后,根据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不同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确定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
如此,不仅可以将数据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还能够将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从而将数据服务器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这样,能够确保数据服务器和不同智能终端在数据格式转换时对应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同样地,还能够确保在向不同智能终端批量下发业务数据时,智能终端能够同时完成数据转换并进行使用,提高交互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数据同步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提高不同数据终端之间的交互效率,本公开揭示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请参阅图1,为本公开揭示的一种数据同步系统100的通信连接示意图,进一步地,该数据同步系统100可以包括数据服务器200和多个智能终端300。其中,数据服务器200和多个智能终端300通信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为本公开揭示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同步系统100。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数据同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所描述的内容。
在本公开中,为便于后续说明,以三个智能终端300为例进行以下步骤的说明。详细地,这三个智能终端300分别是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可以理解,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互为不同类型的智能终端。
步骤S21,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数据服务器实时上传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其中,内存占用百分比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繁忙程度;
步骤S22,数据服务器在确定出所述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所述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所述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均位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下发测试数据;其中,所述设定区间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均不相同。
可以理解,通过对内存占用百分比进行检测,能够避免在智能终端繁忙的时候下发测试数据以影响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正常开展。
步骤S23,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表征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
步骤S24,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其中,所述数据异构权重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相对于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匹配度,所述数据异构权重还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在数据结构层面的匹配度。
步骤S25,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异构权重、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异构权重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异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其中,数据结构转换率用于表征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程度以及不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时的性能损耗。
步骤S26,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时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
步骤S27,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的用于进行数据业务处理的数据。
在应用上述步骤S21-步骤S27所描述的方法时,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首先,通过对内存占用百分比进行检测,能够避免在智能终端繁忙的时候下发测试数据以影响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正常开展。
其次,通过对不同智能终端根据测试数据反馈的响应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数据异构权重,能够在数据结构层面确定不同智能终端与数据服务器的异构性。
最后,根据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不同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确定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
如此,不仅可以将数据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还能够将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异考虑在内,从而将数据服务器内存储的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兼容数据格式。这样,能够确保数据服务器和不同智能终端在数据格式转换时对应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同样地,还能够确保在向不同智能终端批量下发业务数据时,智能终端能够同时完成数据转换并进行使用,提高交互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生成各自对应的响应信息的实现原理是相似的,为便于阐述的简洁性,仅对第一智能终端生成响应信息的详细步骤进行说明。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生成各自对应的响应信息的实现原理可以参照以下步骤。
进一步地,在步骤S23中,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1,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时,获取预设的格式转换线程的线程轨迹以及各线程节点信息。
步骤S232,在根据所述线程轨迹确定出所述格式转换线程中存在指向性轨迹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
步骤S233,将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的轨迹变化率位于设定变化率区间内的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步骤S234,在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离散性轨迹类别下存在多个线程节点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对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为上述融合得到的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设置迁移权重,并根据所述迁移权重依次将所述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步骤S235,对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节点特征,根据所述节点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并将所述耗时信息和所述内存占用信息整合为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步骤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对第一智能终端的格式转换线程进行分析,从而对指向性轨迹类别和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迁移和调整,从而确保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准确、完整地确定出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应当理解,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也可以参照上述方法确定,在此不作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4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41,所述数据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中,所述特征相似度包括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一特征相似度、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二特征相似度以及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三特征相似度。
步骤S242,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特征相似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耗时信息和内存占用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得到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数据异构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异构信息中的信息序列和信息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内容,能够将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考虑在内,从而在确定不同智能终端的数据异构权重时能够将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互相影响考虑在内,确保数据异构权重的置信度。
可选地,在步骤S26中,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子步骤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61,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一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二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三目标转换率。
步骤S262,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转换率、所述第二目标转换率和所述第三目标转换率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步骤S261-步骤S262所描述的内容,可以准确确定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在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27中,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71,所述数据服务器针对所述所有业务数据中的每个当前业务数据,构建当前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网络,构建所述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网络,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和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分别包括多个不同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
步骤S272,所述数据服务器提取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的任一网络节点的基准节点参数,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具有最小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确定为当前网络节点。
步骤S273,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将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得到镜像网络节点,并根据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述镜像网络节点,生成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和所述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格式转换协议。
步骤S274,所述数据服务器以所述镜像网络节点为初始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获取节点信息编码,根据所述格式转换协议对应的反向格式转换协议,将所述节点信息编码映射到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在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中得到所述节点信息编码对应的映射编码,并确定所述映射编码的初始网络节点为目标节点参数。
步骤S275,所述数据服务器获取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的参数序列值;根据所述映射编码与所述参数序列值上的多个映射字符对应的目标序列值之间的格式转换失真度,在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依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参数对应的最优参数并根据所述最优参数确定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将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在应用上述步骤S271-步骤S275所描述的方法时,能够准确地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同步系统,所述数据同步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数据服务器和多个智能终端,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数据服务器实时上传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其中,内存占用百分比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繁忙程度;
数据服务器在确定出所述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所述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所述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均位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下发测试数据;其中,所述设定区间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表征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其中,所述数据异构权重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相对于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匹配度,所述数据异构权重还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在数据结构层面的匹配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异构权重、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异构权重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异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其中,数据结构转换率用于表征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程度以及不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时的性能损耗;
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时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
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的用于进行数据业务处理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进一步地包括: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时,获取预设的格式转换线程的线程轨迹以及各线程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根据所述线程轨迹确定出所述格式转换线程中存在指向性轨迹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的轨迹变化率位于设定变化率区间内的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在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离散性轨迹类别下存在多个线程节点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对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为上述融合得到的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设置迁移权重,并根据所述迁移权重依次将所述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节点特征,根据所述节点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并将所述耗时信息和所述内存占用信息整合为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中,所述特征相似度包括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一特征相似度、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二特征相似度以及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三特征相似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特征相似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耗时信息和内存占用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得到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数据异构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异构信息中的信息序列和信息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一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二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三目标转换率;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转换率、所述第二目标转换率和所述第三目标转换率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针对所述所有业务数据中的每个当前业务数据,构建当前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网络,构建所述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网络,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和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分别包括多个不同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
所述数据服务器提取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的任一网络节点的基准节点参数,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具有最小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确定为当前网络节点;
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将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得到镜像网络节点,并根据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述镜像网络节点,生成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和所述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格式转换协议;
所述数据服务器以所述镜像网络节点为初始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获取节点信息编码,根据所述格式转换协议对应的反向格式转换协议,将所述节点信息编码映射到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在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中得到所述节点信息编码对应的映射编码,并确定所述映射编码的初始网络节点为目标节点参数;
所述数据服务器获取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的参数序列值;根据所述映射编码与所述参数序列值上的多个映射字符对应的目标序列值之间的格式转换失真度,在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依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参数对应的最优参数并根据所述最优参数确定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将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6.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数据服务器和多个智能终端;
第一智能终端、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分别用于向数据服务器实时上传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其中,内存占用百分比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业务的繁忙程度;
数据服务器用于在确定出所述第一内存占用百分比、所述第二内存占用百分比以及所述第三内存占用百分比均位于设定区间的情况下,分别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下发测试数据;其中,所述设定区间用于表征智能终端的处于闲置状态,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的数据格式均不相同;
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用于向所述数据服务器反馈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用于表征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其中,所述数据异构权重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相对于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结构的匹配度,所述数据异构权重还用于表征不同的智能终端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在数据结构层面的匹配度;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异构权重、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异构权重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异构权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之间的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其中,数据结构转换率用于表征不同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结构的差异程度以及不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结构转换时的性能损耗;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以及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以及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数据格式,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分别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时的性能损耗之和最小;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将预存的所有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同步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其中,所述业务数据是智能终端从服务器获取的用于进行数据业务处理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具体用于:
在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该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时,获取预设的格式转换线程的线程轨迹以及各线程节点信息;
在根据所述线程轨迹确定出所述格式转换线程中存在指向性轨迹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
将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与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的的轨迹变化率位于设定变化率区间内的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在所述格式转换线程的离散性轨迹类别下存在多个线程节点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确定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各线程节点信息之间的轨迹变化率对所述离散性轨迹类别下的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融合;根据所述格式转换线程在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及其节点优先级为上述融合得到的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设置迁移权重,并根据所述迁移权重依次将所述目标线程节点信息迁移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
对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线程节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指向性轨迹类别下的节点特征,根据所述节点特征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将所述测试数据的格式转换为与所述智能终端相一致的目标数据格式的耗时信息以及内存状态占用信息,并将所述耗时信息和所述内存占用信息整合为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响应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二响应信息以及所述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其中,所述特征相似度包括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一特征相似度、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二特征相似度以及所述第三响应信息与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之间的第三特征相似度;
基于所述特征相似度分别对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耗时信息和内存占用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得到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和所述第三响应信息各自对应的数据异构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异构信息中的信息序列和信息关键词确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和第三智能终端对应的数据异构权重。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一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一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二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二目标转换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格式对所述第三数据结构转换率进行加权得到第三目标转换率;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转换率、所述第二目标转换率和所述第三目标转换率确定所述测试数据的兼容数据格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所有业务数据中的每个当前业务数据,构建当前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格式网络,构建所述数据服务器的系统数据格式对应的第二数据格式网络,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和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分别包括多个不同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
提取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在所述第一数据格式网络的任一网络节点的基准节点参数,将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具有最小信息容量的网络节点确定为当前网络节点;
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业务处理记录将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得到镜像网络节点,并根据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述镜像网络节点,生成所述当前业务数据和所述系统数据格式之间的格式转换协议;
以所述镜像网络节点为初始网络节点在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获取节点信息编码,根据所述格式转换协议对应的反向格式转换协议,将所述节点信息编码映射到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在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所在网络节点中得到所述节点信息编码对应的映射编码,并确定所述映射编码的初始网络节点为目标节点参数;
获取所述基准节点参数映射到所述当前网络节点中的参数序列值;根据所述映射编码与所述参数序列值上的多个映射字符对应的目标序列值之间的格式转换失真度,在所述第二数据格式网络中依次获取所述目标节点参数对应的最优参数并根据所述最优参数确定所述兼容数据格式,将当前业务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所述兼容数据格式。
CN202010339792.0A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2459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792.0A CN11124596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792.0A CN11124596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5965A true CN111245965A (zh) 2020-06-05
CN111245965B CN111245965B (zh) 2020-07-24

Family

ID=70879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9792.0A Active CN111245965B (zh) 2020-04-26 2020-04-26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59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9720A (zh) * 2020-08-24 2020-11-17 陈顺发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方法及云端数据服务器
CN11233326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提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60260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6536A1 (en) * 2002-09-06 2008-02-21 Tal Brod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port cache in a near real-time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CN101674255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北京东方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企业服务总线的消息转发方法、服务器及其系统
CN102497451A (zh) * 2011-12-28 2012-06-13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处理系统和服务处理方法
CN103491135A (zh) * 2013-09-02 2014-01-0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46536A1 (en) * 2002-09-06 2008-02-21 Tal Brod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port cache in a near real-time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
CN101674255A (zh) * 2008-09-12 2010-03-17 北京东方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企业服务总线的消息转发方法、服务器及其系统
CN102497451A (zh) * 2011-12-28 2012-06-13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处理系统和服务处理方法
CN103491135A (zh) * 2013-09-02 2014-01-0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自匹配数据格式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OLO PAPOTTI 等: "《An Approach to Heterogeneous Data》", 《HTTPS://CORE.AC.UK/DISPLAY/20733939》 *
YUGUANG YAN 等: "《Online Heterogeneous Transfer by Hedge Ensembl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9720A (zh) * 2020-08-24 2020-11-17 陈顺发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方法及云端数据服务器
CN112333262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提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60260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5965B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45965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6657216B (zh) 序列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981751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50471B (zh) 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178998A (zh) 一种测控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984383B (zh) 基于云网融合和人工智能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云端平台
CN113064719A (zh) 基于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的数据资源获取方法及边缘云平台
CN113722568A (zh) 元数据处理、工业标识注册、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06713353A (zh) 一种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无缝聚合方法及系统
CN111083204B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066208A (zh) 一种抄表系统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CN115525533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17021A (zh) 一种基于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格式优化方法及业务服务器
CN113239056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核对方法及系统
CN105450733A (zh) 一种业务数据分发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88954B (zh) 一种分布式物体标识信息注册与解析的方法
CN113468182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5567567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3037840B (zh) 通信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通信平台
CN112866897A (zh) 一种定位测量方法、终端和网络节点
CN116566846B (zh) 模型的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共享节点、网络节点
CN11013886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12565088B (zh) 消息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3453233B (zh)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11125452B (zh) 一种基于信息关联的语音交互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8

Address after: 201612 Room 501, building 17, No. 201, Minyi Road, Xinqiao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sn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Room 601, 16 Kehui 1st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iboy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