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0528A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0528A
CN111240528A CN202010238048.1A CN202010238048A CN111240528A CN 111240528 A CN111240528 A CN 111240528A CN 202010238048 A CN202010238048 A CN 202010238048A CN 111240528 A CN111240528 A CN 111240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essure
sensitive
touch pane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80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娜
薄赜文
盖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80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0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0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0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器领域。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盖板以及胶材层;触控层包括依次位于基板上的电极层和压感层,胶材层覆盖在压感层上,盖板通过胶材层与压感层粘接。压感层通过胶材与盖板连接,且该胶材为一层,即压感层和盖板是通过面胶连接的。面胶相比框胶,胶材与压感层和盖板的接触面积较大,粘接更加牢固,避免胶材层脱离,影响显示装置的功能。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三维(英文:Three Dimensional,简称:3D)触控显示装置中,用户以不同按压力度点击屏幕,屏幕上可以显示不同内容。
3D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层和盖板,触控层包括电极层和位于电极层上的压感层。当压感层受力时,压感层受到挤压,压感层与电极层接触的面积变大,压感层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极层的电流变大。通过检测电流的大小从而识别用户的指令,触发3D触控显示装置的不同操作。
相关技术中,3D触控显示装置中的压感层和盖板是通过边缘区域的胶材粘合在一起的,即压感层和盖板是通过框胶粘接的,框胶粘接不牢固,对于柔性3D触控显示装置来说,在显示装置弯折时,胶材可能会脱离(英文:Peeling)。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可以避免胶材脱离。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盖板以及胶材层;
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和压感层,所述胶材层覆盖在所述压感层上,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胶材层与所述压感层粘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胶材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所述触控层包括与所述电极对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每一个所述压感块均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接触,每一个所述压感块均包括改性有机材料以及分散在所述改性有机材料内的压感颗粒,所述多个压感块嵌设在所述胶材层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改性有机材料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改性有机材料为有机硅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压感颗粒为碳颗粒。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碳颗粒的电阻的范围在106欧姆至1012欧姆之间。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依次形成触控层和胶材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和压感层,所述胶材层覆盖在所述压感层上;
通过所述胶材层粘接所述压感层和盖板。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
将压感颗粒分散到改性有机材料中,形成压感材料;
将所述压感材料涂覆到所述电极层上形成一层触控膜;
对所述触控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与所述电极对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每一个所述压感块均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接触。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和盖板,触控层包括位于基板上的电极层和位于电极层上的压感层。当用户在盖板上对触控面板进行按压时,压感层受到压力,压感层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压感层与电极层接触的面积变大,使压感层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极层上有电流通过。压感层受到的压力不同,压感层的电阻也不相同,电流大小也不相同,不同的电流可以触发不同的操作指令,实现触控面板在不同的压力下触发不同操作的功能。压感层通过胶材与盖板连接,且该胶材为一层,即压感层和盖板是通过面胶连接的。面胶相比框胶,胶材与压感层和盖板的接触面积较大,粘接更加牢固,避免胶材层脱离,影响显示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感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OLED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0、触控层20、盖板30以及胶材层40。触控层20包括依次位于基板10上的电极层201和压感层202,胶材层40覆盖在压感层202上,盖板30通过胶材层40与压感层202粘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0、触控层20和盖板30,触控层20包括位于基板10上的电极层201和位于电极层201上的压感层202。当用户在盖板30上对触控面板进行按压时,压感层202受到压力,压感层202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压感层202与电极层201接触的面积变大,压感层202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极层201上有电流通过。压感层202受到的压力不同,压感层202的电阻也不相同,电流大小也不相同,不同的电流可以触发不同的操作指令,实现触控面板在不同的压力下触发不同操作的功能。压感层202通过胶材与盖板30连接,且该胶材为一层,即压感层202和盖板30是通过面胶连接的。面胶相比框胶,胶材与触控层和盖板的接触面积较大,粘接更加牢固,避免胶材层脱离,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功能。
框胶表示压感层202仅在边缘区域通过胶材层40与盖板30粘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压感层202仅在边缘区域通过胶材层40与盖板30粘接,且在压感层202中部区域也与盖板30粘接,即整个压感层202均通过胶材层40与盖板30粘在一起,也即采用了面胶的连接方式。
再次参见图1,电极层201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211,压感层202包括与电极对211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221,每一个压感块221均与对应的电极对211中的两个电极接触,每一个压感块221均包括改性有机材料以及分散在改性有机材料内的压感颗粒221A。
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在盖板30上对触控面板进行按压时,压感层202中的压感颗粒221A受到挤压,压感颗粒221A的形状发生变化,使压感颗粒221A与电极对211接触的面积变大,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极对211上有电流通过。压感块221是嵌设在胶材层40中的,增大胶材层40与压感层202的接触面积,使胶材层40粘接更加牢固,避免胶材层40脱离。通过将压感块221嵌入胶材层40中,同时胶材层40与电极层粘接,从而将电极层和压感块固定在一起,避免压感块221与电极对211脱离,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功能。
如图1所示,电极对211是间隔设置的,压感块221与电极对211一一对应,即多个压感块221也是间隔设置的,相邻的压感块221之间通过胶材隔开,避免压感块221造成相邻电极对211短路。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感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当用户在盖板30上对触控面板进行操作时,会对压感颗粒221A产生压力,压感颗粒221A的两侧均受到压力,压感颗粒221A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压感颗粒221A与电极对211接触的面积(S)发生变化,根据电阻的计算公式:
R=ρL/S (1)
公式(1)中:
R——电阻,单位:欧姆(Ω);
ρ——电阻率,单位:欧姆·米(Ω·m);
L——电阻的长度,单位:米(m);
S——电阻的横截面积,单位:平方米(m2)。
从公式(1)可知,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表面上,电阻的横截面积与电阻成负相关的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率(ρ)是一定的,当压感颗粒221A受到挤压时,压感颗粒221A与电极对211接触的面积(S)变大,由于电阻的横截面积与电阻成负相关,所以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R)会变小。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R)变小,由于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阻和电流也成负相关的关系,所以会使通过电极对211的电流变大,从而使电极对211产生的电流信号变大。这样当用户以不同的力度按压盖板30时,通过电极对211的电流就会不同,不同电流大小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从而可以触发不同的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的范围在106欧姆至1012欧姆之间,保证在初始状态下,即使压感颗粒221A与电极对211接触,电极对211之间也不会有电流,避免电极对211之间短路。改性有机材料的电阻的范围在106欧姆至1012欧姆之间,保证压感块221是导电的,且形成的压感块221的电阻的范围也在106欧姆至1012欧姆之间,既能保证在初始状态下相邻的电极对211之间不短路,同时在触控面板受压时,能够使电极对211有电流通过。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压感颗粒221A可以为碳颗粒。
在该实现方式中,碳颗粒能够导电,且碳颗粒的阻抗高,可以达到上述压感颗粒221A的要求,保证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碳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μm)。
在该实现方式中,碳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保证碳颗粒可以实现上述电连接,同时避免碳颗粒太大,造成触控面板太厚。
示例性地,碳颗粒的直径可以为5微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压感颗粒221A分散在改性有机材料中,方便制作压感块221,且可以保证压感块221中的压感颗粒221A能够分散均匀,保证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改性有机材料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改性有机材料设置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这样方便对压感层202进行刻蚀,从而形成压感块221。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改性有机材料为有机硅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
在该实现方式中,有机硅材料和丙烯酸材料均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保证改性有机材料的可刻蚀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改性有机材料能够固定压感块221中的压感颗粒221A的位置,保证压感颗粒221A位于电极对211的上方,避免压感颗粒221A移动,影响触控功能。改性有机材料也可以称为保护(英文:Over Coat,简称:OC)材料。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图。参见图3,每个电极对211均包括一个接收电极块211A和一个发送电极块211B,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间隔布置,在同一排中每相邻两个接收电极块211A之间布置有一个发送电极块211B,每一排的电极对211的布置方式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均与压感块221接触,在压感颗粒221A受到挤压时,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通过压感颗粒221A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再次参见图3,在触控面板中,多个电极对211可以按照阵列方式排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可以采用金属制成,保证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之间的电连接性。例如,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可以采用铜制作。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电极对211也可以为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电极。
如图1所示,电极层201还包括位于电极对211之间的绝缘部212。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电极对211之间布置绝缘部212,将相邻的电极对211隔开,避免电极对211之间短路,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
如图1所示,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之间也布置有绝缘部212,避免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之间短路,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绝缘部212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制成,例如氮化硅(化学式:SiN)或者氮氧化硅(化学式:SiON),也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制成,例如环形树脂。氮化硅、氮氧化硅和环形树脂的绝缘性好,保证绝缘部212的绝缘性,避免电极之间短路。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胶材层4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
在该实现方式中,胶材层4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避免胶材层40的厚度太厚,造成触控面板太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胶材层40可以为无影(英文:UVglue,简称:UV)胶。UV胶适应性好,对玻璃、金属、ITO氧化物层等有良好的粘接性,具有韧性好,粘接强度高,可耐高低温环境变化。例如胶材层40可以为型号UV1130的UV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盖板30可以是玻璃盖板或塑料盖板。
再次参见图1,触控面板还包括背膜层50,背膜层50位于盖板30和胶材层40之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对于柔性显示面板,面板是可弯曲的,一般会设置背膜层50与盖板30连接,在弯曲时背膜层50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避免在弯曲时盖板30受到的应力过大损坏。此时盖板30一般为柔性塑料盖板,保证可弯曲性。
示例性地,背膜层50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聚酯(英文: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者聚酰亚胺(英文:Polyimide,简称:PI)。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基板10可以为显示基板。
在该实现方式中,基板10设置为显示基板,该触控面板同时具有显示功能,形成触控显示面板。
示例性地,该显示基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基板(英文: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简称:OLED)或者液晶显示基板(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其中OLED可以包括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基板(英语: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简称:AMOLED)和被动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基板(英文:Passive Matrix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PMOLED),下面以AMOLED为例,对显示基板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OLED的截面示意图。参见图4,基板1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玻璃基板101、薄膜晶体管阵列102、第一平坦化(英文:Planarization,简称:PLN)层103、阳极层104、像素界定层(英文:Pixel Definition Layer,简称:PDL)105、发光层106、阴极层107、第二平坦化层108和封装层109。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玻璃基板101用于支撑薄膜晶体管阵列102。薄膜晶体管阵列102用于控制触控显示面板发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平坦化层103可以使触控面板更加平坦,更易制作阳极层104。同时第一平坦化层103具有绝缘性,可以将阳极层104和薄膜晶体管阵列102隔开,保证电信号传输的有效性。
示例性地,第一平坦化层103可以为树脂(英文:Resin)层。
示例性地,阳极层104可以为氧化铟锡(英文: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层或金属层。保证阳极层104的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氧化铟锡的电阻率较小,避免阳极层104消耗较多的电能。
示例性地,阴极层107可以为氧化铟锡层或金属层。保证阴极层107的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氧化铟锡的电阻率较小,避免阴极层107消耗较多的电能。
其中,阳极层104和阴极层107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105用于将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各个像素单元分隔开来,也即像素界定层105在显示区域通过自身的凹槽结构形成多个像素单元。
示例性地,发光层106可以为有机发光层,有机发光层具有分布在像素界定层105的凹槽内的发光单元,该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平坦化层108位于阴极层107和封装层109之间,第二平坦化层108将阴极层107和封装层109隔开,避免封装层109影响阴极层107的电信号的传输,同时第二平坦化层108也可以使显示面板更加平坦,避免显示面板不平坦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封装层109将触控面板内的结构封装起来,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性。
示例性地,第二平坦化层108可以为树脂层,树脂具有绝缘性,保证第二平坦化层108的绝缘性。
示例性地,封装层109可以采用薄膜封装(英文:Thin-Film Encapsulation,简称:TFE)的形式进行封装,保证封装效果。
再次参见图4,薄膜晶体管阵列102包括依次叠层设置在玻璃基板101上的有源层121、栅极绝缘(英文:Gate Insulator,简称:GI)层122、栅极(英文:Gate)层123、绝缘层124和源漏极(英文:Source Drain,简称:SD)层125。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栅极绝缘层122位于有源层121与栅极层123之间,通过栅极绝缘层122将有源层121和栅极层123隔开,保证有源层121和栅极层123之间相互隔开能够独立传输信号。绝缘层124位于栅极层123和源漏极层125之间,保证栅极层123和源漏极层125之间够独立传输信号。
示例性地,栅极绝缘层122和绝缘层124可以为无机绝缘层,例如氮化硅层或者氮氧化硅层,也可以为有机绝缘层,例如环形树脂绝缘层。氮化硅、氮氧化硅和环形树脂的绝缘性好,保证栅极绝缘层122和绝缘层124的绝缘性。栅极绝缘层122和绝缘层124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栅极层123和源漏极层125可以为金属层或氧化铟锡层。保证栅极层123和源漏极层125的电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从而形成单纯的触控面板。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一基板。
图6至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图,下面结合图6至图13对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解释。
参见图6,提供一基板10。
示例性地,该基板10可以为显示基板,使触控面板可以显示,形成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参见图4。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基板10可以为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从而形成单纯的触控面板。
步骤S2:在基板上依次形成触控层和胶材层,触控层包括依次位于基板上的电极层和压感层,胶材层覆盖在压感层上。
参见图7,在基板10上形成一整层电极层薄膜21。
示例性地,可以用过溅射的方法形成电极层薄膜21。该电极层薄膜21可以为铜电极层薄膜。
参见图8,对电极层薄膜21进行图形(英文:Pattern)化处理。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刻蚀的方法对电极层薄膜21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21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一个电极对211均包括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
参见图9,在基板10上制作绝缘部212。绝缘部212位于电极对211之间。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蒸镀的方法在基板10上制作绝缘部212,绝缘部212位于电极对211之间,避免电极之间短路。然后通过刻蚀的方法将接收电极块211A和发送电极块211B上方的绝缘材料刻蚀掉,形成如图9所示的电极层20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绝缘部212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制成,例如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也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制成,例如环形树脂。氮化硅、氮氧化硅和环形树脂的绝缘性好,保证绝缘部212的绝缘性,避免电极之间短路。
通过上述步骤在基板上形成了前述电极层。
参加图10,将压感颗粒221A分散到改性有机材料中,形成压感材料22。
示例性地,压感颗粒221A可以为碳颗粒。碳颗粒能够导电,且碳颗粒的阻抗高,可以达到上述压感颗粒221A的要求,保证触控面板的触控功能。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碳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改性有机材料为有机硅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有机硅材料和丙烯酸材料均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后续方便对压感材料22进行刻蚀。
参加图11,将压感材料22涂敷在电极层201上。
参见图12,对压感材料22进行刻蚀,形成与电极对211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221。将相邻的电极对211之间的压感材料22刻蚀掉,避免相邻的电极对211之间短路。
参见图13,在触控层20上制作胶材层40。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涂敷的方式在触控层20上制作胶材层4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胶材层40可以为UV胶。UV胶适应性好,对玻璃、金属、ITO氧化物层等有良好的粘接性,具有韧性好,粘接强度高,可耐高低温环境变化。例如胶材层40可以为型号UV1130的UV胶。
步骤S3:通过胶材层粘接压感层和盖板。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制作完胶材层40后可以在胶材层40上制作背膜层50。然后在背膜层50上覆盖盖板30,通过背膜层50和胶材层40粘接压感层202和盖板30,就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
示例性地,可以通过涂敷的方式在胶材层40上制作背膜层5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背膜层50的材料可以为热塑性聚酯或者聚酰亚胺。盖板30可以是玻璃盖板或者塑料盖板。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意一幅图所示的触控面板。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和盖板,触控层包括位于基板上的电极层和位于电极层上的压感层。当用户在盖板上对触控面板进行按压时,压感层受到压力,压感层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压感层与电极层接触的面积变大,使压感层的电阻变小,从而使电极层上有电流通过。压感层受到的压力不同,压感层的电阻也不相同,电流大小也不相同,不同的电流可以触发不同的操作指令,实现触控面板在不同的压力下触发不同操作的功能。压感层通过胶材与盖板连接,且该胶材为一层,即压感层和盖板是通过面胶连接的。面胶相比框胶,胶材与压感层和盖板的接触面积较大,粘接更加牢固,避免胶材层脱离,影响显示装置的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10)、触控层(20)、盖板(30)以及胶材层(40);
所述触控层(20)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10)上的电极层(201)和压感层(202),所述胶材层(40)覆盖在所述压感层(202)上,所述盖板(30)通过所述胶材层(40)与所述压感层(202)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材层(4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201)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211),所述压感层(202)包括与所述电极对(211)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221),每一个所述压感块(221)均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对(211)中的两个电极接触,每一个所述压感块(221)均包括改性有机材料以及分散在所述改性有机材料内的压感颗粒(221A),所述多个压感块(221)嵌设在所述胶材层(4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有机材料为可刻蚀的有机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有机材料为有机硅材料或者丙烯酸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颗粒(221A)为碳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颗粒(221A)的电阻的范围在106欧姆至1012欧姆之间。
8.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依次形成触控层和胶材层,所述触控层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电极层和压感层,所述胶材层覆盖在所述压感层上;
通过所述胶材层粘接所述压感层和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上形成触控层,包括: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电极对;
将压感颗粒分散到改性有机材料中,形成压感材料;
将所述压感材料涂覆到所述电极层上形成一层触控膜;
对所述触控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与所述电极对一一对应的多个压感块,每一个所述压感块均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接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010238048.1A 2020-03-30 2020-03-3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240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048.1A CN111240528A (zh) 2020-03-30 2020-03-3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048.1A CN111240528A (zh) 2020-03-30 2020-03-3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0528A true CN111240528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8048.1A Pending CN111240528A (zh) 2020-03-30 2020-03-30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05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834B (zh) * 2021-10-25 2023-02-21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傳感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26384A (ja) * 2012-07-25 2014-02-06 Technew:Kk 三次元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08562A (zh) * 2017-10-26 2018-01-1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使用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
CN207541602U (zh) * 2017-11-29 2018-06-2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屏及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26384A (ja) * 2012-07-25 2014-02-06 Technew:Kk 三次元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608562A (zh) * 2017-10-26 2018-01-1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使用触控面板的电子设备
CN207541602U (zh) * 2017-11-29 2018-06-26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显示屏及显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3834B (zh) * 2021-10-25 2023-02-21 大陸商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壓力傳感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921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885157B1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OLED flat-panel display
CN108183126B (zh) 一种弹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弹性显示面板及其显示器
US793612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EP3193244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390526A (zh) 集成了内嵌式触摸面板的柔性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KR102082425B1 (ko) 평판표시장치
EP3547020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CN10747975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264469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unit
KR20160013484A (ko) 표시 장치
US9552090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with the same
KR20140141843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03034377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US10061463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527427A (ja) 汎用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CN106843580B (zh) 显示装置
KR20170092748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1183652A (zh) 布线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27055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EP3193243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240528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1033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28961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20027997A (ko)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