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6405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26405A CN111226405A CN201880066091.5A CN201880066091A CN111226405A CN 111226405 A CN111226405 A CN 111226405A CN 201880066091 A CN201880066091 A CN 201880066091A CN 111226405 A CN111226405 A CN 1112264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brid automatic
- automatic repeat
- repeat request
-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 harq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82 device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4 s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63 transport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所描述的技术一般而言涉及复合HARQ‑ACK响应,该复合HARQ‑ACK响应包含与在单个上行链路传输中由一个或多个先前HARQ‑ACK合成的当前HARQ‑ACK对应的信息。因此,即使在HARQ‑ACK重复因子大于1的情况下,网络也能够在连续时间间隔中调度用户装备,就好像该重复因子是1一样(即,好像没有重复)。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9月8日提交的题为“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美国申请序列No.15/699,246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例如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装备基于导频或参考信号计算信道估计,并且计算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所需的参数。CSI报告是根据来自网络的请求经由反馈信道从用户装备发送到网络设备的,或者用户装备可以被配置为周期性地发送CSI报告。网络调度器在选择用于调度该特定用户装备的参数时使用该信息。网络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将调度参数发送给用户装备。之后,实际的数据从网络传送到用户装备。
当用户装备接收到分组时,用户装备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向网络设备/gNodeB返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gNodeB需要从PUCCH信息正确解码HARQ-ACK来了解它传输的分组是否被正确接收。一旦gNodeB解码PUCCH信息,gNodeB就确定是重传分组(如果为NAK)还是将其传递给上层(如果为ACK)。
但是,来自多组用户装备的PUCCH传输增加了在gNodeB处在上行链路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干扰水平(或更具体而言,热噪声增加量(RoT))。这是因为在上行链路中,每个用户装备在相同的资源上传输;(用户被非正交扰码(也称为恒定振幅零自相关波形或CAZAC序列)分离)。因此,上行链路传输必须共享受干扰限制的无线电资源。
改善PUCCH性能并由此改善PUCCH覆盖范围的一种方法是针对每个接收到的分组重复HARQ-ACK传输。这通过使用HARQ-ACK重复因子来完成,该重复因子描述了用户装备要传输多少次与传输块相关联的(相同)HARQ-ACK消息。但是,当HARQ-ACK被重复时,网络不能在连续的时间间隔中调度用户装备,因为用户装备将在该下一个时间间隔期间传输重复的HARQ-ACK;因此,降低了峰值吞吐量。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技术是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的,并且不限于附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素,并且其中:
图1图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网络节点设备(例如,网络节点)和用户装备(UE)可以实现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
图2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以重复因子2发送合成的HARQ-ACK响应的框图示例。
图3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以重复因子2发送合成的HARQ-ACK响应的时间线示例。
图4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以重复因子3发送合成的HARQ-ACK响应的框图示例。
图5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以重复因子4发送合成的HARQ-ACK响应的框图示例。
图6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和传达重复因子值的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7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于合成复合HARQ-ACK响应的用户装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于选择用于合成复合HARQ-ACK响应的复用或捆绑的用户装备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9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于分解和使用复合HARQ-ACK响应的网络节点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10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户装备操作的各方面的示例流程图。
图11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户装备操作的各方面的示例流程图。
图12图示了根据本主题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方式的用户装备操作的各方面的示例流程图。
图13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移动手持终端(handset)的示例框图,该示例手持终端可操作以参与促进无线通信的系统体系架构。
图14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机的示例框图,该示例计算机可操作以参与促进无线通信的系统体系架构。
具体实施方式
简而言之,本文描述的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一般而言针对复合HARQ-ACK响应的概念,该复合HARQ-ACK响应包含与在单个上行链路传输中由一个或多个先前HARQ-ACK合成的当前HARQ-ACK对应的信息。因此,即使在HARQ-ACK重复因子大于1的情况下,网络也能够在连续时间间隔中调度用户装备,就好像该重复因子是1一样(即,好像没有重复)。
举例来说,考虑重复因子为2。用于当前分组的复合HARQ-ACK被合成为包含当前分组的HARQ-ACK数据,以及先前分组的重复的HARQ-ACK数据。当在网络设备处被接收时,网络设备从复合HARQ-ACK分解(或以其它方式确定)刚刚发送的当前分组的(待重复的HARQ-ACK)的第一HARQ-ACK,以及上一个分组的重复的HARQ-ACK。如可以理解的,随着发送更多的分组,该复合HARQ-ACK技术提供了HARQ-ACK数据的移动窗口,该HARQ-ACK数据表示针对当前分组的当前HARQ-ACK信息集以及针对先前(一个或多个)分组的(一个或多个)重复的HARQ-ACK信息集。
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通过将与当前分组和先前分组对应的HARQ-ACK信息集与基于重复因子为其选择HARQ-ACK数据的先前分组的数量进行复用来完成该合成。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通过捆绑(可以是“与”操作)与当前分组和(一个或多个)先前分组对应的HARQ-ACK信息集的ACK或NACK来完成合成。
一般而言,本文描述的是在网络将用户装备配置为重复HARQ-ACK信息时报告HARQ-ACK信息。利用复合HARQ-ACK信息,可以获得重复HARQ-ACK的好处,同时网络可以连续地调度用户装备,就像重复因子等于1(正常操作)一样。
一般而言,用户装备确定用于PDSCH的HARQ-ACK以传输到网络节点、基于一个或多个标准获得或确定用于向网络节点传输HARQP-ACK信息的第一重复因子,以及向第一或第二网络节点传输HARQ-ACK信息,该信息包括第一类型信息的相同内容的重复传输的次数。
第一网络节点或第二网络节点将用户装备配置为向网络节点传输第一上行链路反馈信息,并从网络节点检测HARQ-ACK信息,并确定调度的分组是否在网络节点处传递。
应该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任何示例和术语都是非限制性的。例如,这些示例是基于以智能电话等例示的用户装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新无线电(NR,有时称为5G)通信;但是,实际上任何通信设备都可以从本文描述的技术中受益,和/或它们在不同频谱中的使用同样可以受益。因此,本文描述的任何实施例、方面、概念、结构、功能或示例都是非限制性的,并且该技术可以以通常在无线电通信中提供益处和优点的各种方式来使用。
一个示例场景包括由第一小区服务的用户装备,该第一小区又由第一网络节点服务。第一网络节点可以配置用户装备以获得或确定HARQACK/NACK。用户装备还可以被配置为获得第二上行链路反馈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第二网络节点。UE甚至可以被配置为获得多种类型的上行链路反馈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第二网络节点。网络节点还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用户装备相对于小区的位置,诸如用户装备是否在小区边缘或路径损耗是否很高或接收到的信噪比是否很低)用至少第一重复因子(K1)来配置用户装备。UE将使用K1的值来隐式或显式地重复HARQ-ACK的相同内容,并将重复的内容传输到第二网络节点。
相同上行链路反馈信号的重复增强了网络节点处反馈的接收可靠性。术语“重复内容”也可以互换地称为“冗余内容”。重复内容的传输可以在同一消息或传输时机或实例中发送,或者可以在多个消息或信道传输时机或实例中发送。
图1图示了根据本主题技术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用户装备UE 102(1)-102(n)。
在各种实施例中,系统100是或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网络提供商服务的无线通信网络。在示例实施例中,UE 102可以经由网络节点104可通信地耦合到无线通信网络。网络节点(例如,网络节点设备)可以与用户装备(UE)通信,从而在UE和更宽的蜂窝网络之间提供连接。
在示例实现中,诸如UE 102(1)之类的每个UE能够经由无线链路向网络节点104发送和/或接收通信数据。从网络节点104到UE 102的虚线箭头表示下行链路(DL)通信,并且从UE 102到网络节点104的实线箭头表示上行链路(UL)通信。
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106,其促进经由网络节点104和/或包括在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106中的各种附加网络设备(图中未示出)向各种UE(包括UE 102(1)-102(n))提供无线通信服务。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106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不同网络,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网络、毫微微网络、微微小区网络、微小区网络、互联网协议(IP)网络、Wi-Fi服务网络、宽带服务网络、企业网络、基于云的网络等。例如,在至少一个实现中,系统100可以是或可以包括跨越各种地理区域的大规模无线通信网络。根据该实现,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106可以是或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和/或无线通信网络的各种附加设备和部件(例如,附加网络设备和小区、附加UE、网络服务器设备等)。
网络节点104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回程链路108连接到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提供商网络106。例如,一个或多个回程链路108可以包括有线链路部件,诸如T1/E1电话线、数字订户线(DSL)(例如,或者同步或者异步)、非对称DSL(ADSL)、光纤主干、同轴电缆等。一个或多个回程链路108还可以包括无线链路部件,诸如但不限于:可以包括地面空中接口或深空间链路(例如,用于导航的卫星通信链路)的视线(LOS)或非LOS链路。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采用各种蜂窝系统、技术和调制方案来促进设备(例如,UE102和网络节点104)之间的无线无线电通信。虽然可能针对5G新无线电(NR)系统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可以适用于UE使用多个载波进行操作的任何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或多RAT系统,例如,LTE FDD/TDD、GSM/GERAN、CDMA 2000等。例如,系统100可以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电信服务(UMTS)、长期演进(LTE)、LTE频分双工(LTEFDD、LTE时分双工(TDD)、高速分组访问(HSPA)、码分多址(CDMA)、宽带CDMA(WCMDA)、CDMA2000、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单载波码分多址(SC-CDMA)、单载波FDMA(SC-F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DFT扩展OFDM)单载波FDMA(SC-FDMA)、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FBMC)、零尾DFT扩展OFDM(ZT DFT-s-OFDM)、广义频分复用(GFDM)、固定移动融合(FMC)、通用固定移动融合(UFMC)、唯一字OFDM(UW-OFDM)、唯一字DFT扩展OFDM(UW DFT-Spread-OFDM)、循环前缀OFDM CP-OFDM、资源块滤波的OFDM、WiFi、WLAN、WiMax等来操作。但是,特别地描述了系统100的各种特征和功能,其中系统100的设备(例如,UE 102和网络设备104)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多载波调制方案来传送无线信号,其中数据符号可以通过多个频率子载波(例如,OFDM、CP-OFDM、DFT扩展OFMD、UFMC、FMBC等)同时传输。实施例适用于UE的单载波以及多载波(MC)或载波聚合(CA)操作。术语载波聚合(CA)也称为(例如,可互换地称为)“多载波系统”、“多小区操作”、“多载波操作”、“多载波”传输和/或接收。注意的是,一些实施例也适用于一些载波上的多RAB(无线电承载)(即,数据和语音被同时调度)。
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和采用5G无线联网特征和功能。对于可能使用将带宽分成几个子带的波形的5G网络,可以在具有最合适的波形和数字方案的不同子带中容纳不同类型的服务,从而提高5G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尽管如此,在mmWave频谱中,毫米波相对于其它通信波具有较短的波长,因此mmWave信号可能遭受严重的路径损耗、穿透损耗和衰落。但是,mmWave频率下的较短波长也允许在相同的物理维度中封装更多的天线,从而实现大规模的空间复用和高度定向的波束成形。
如果发射器和接收器两者都配备有多个天线,则可以提高性能。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速率和可靠性。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引入并且已经在使用(包括与LTE一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一种多天线技术,其可以提高传输的频谱效率,从而显著提升了无线系统的整体数据承载能力。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善mmWave通信。MIMO可以用于实现分集增益、空间复用增益和波束赋形增益。
注意的是,使用多天线并不总是意味着正在使用MIMO。例如,配置可以具有两个下行链路天线,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使用这两个天线。除了在2x2 MIMO方案中使用天线之外,这两个天线也可以在分集配置而不是MIMO配置中使用。即使有多个天线,特定方案也可能仅使用其中一个天线(例如,LTE规范的传输模式1,该模式使用一个传输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或者,可以只使用一个天线,并具有各种不同的复用、预编码方法等。
MIMO技术使用公知的符号(MxN)根据传输系统的一端上的传输天线(M)和接收天线(N)的数量来表示MIMO配置。用于各种技术的常见MIMO配置为:(2x1)、(1x2)、(2x2)、(4x2)、(8x2)和(2x4)、(4x4)、(8x4)。由(2x1)和(1x2)表示的配置是MIMO的特殊情况,被称为发射分集(或空间分集)和接收分集。除了发射分集(或空间分集)和接收分集外,诸如空间复用(包括开环和闭环两者)、波束赋形和基于码本的预编码之类的其它技术也可以用于解决诸如效率、干扰和范围之类的问题。
在图1中,如本文所述,用户装备(例如102(1))被配置为向网络节点提供单个或复合HARQ-ACK响应110,以用于确定分组是否被成功接收或是否需要被传输。为此,用户装备经由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传输,该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携带与对应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ACK信息相关的信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如将理解的,网络节点分解或以其它方式评估HARQ-ACK响应110以做出关于分组确认或否定确认的确定。
作为更特定的示例,如图2所示,考虑重复因子为2。注意的是,重复因子的值可以基于当前条件随时间变化,例如,当用户装备靠近网络发射器时,该值可以是1,而随着用户装备远离网络发射器该值增加。该值可以基于各种标准的组合来计算,并且可以由网络节点确定并传达给用户装备,或者可以由用户装备确定并传达给网络节点。在任何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都获得并知道重复因子的当前值。上行链路反馈信息可以为多码字HARQ-ACK重用传统的HARQ-ACK结构,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重用与单个码字的结构相同的结构。
如可以看到的,不是为每个分组202(J)-202(L)重复两次HARQ-ACK响应,而是每个分组仅发送一个合成的HARQ-ACK响应。为此,用于当前分组(例如202(L))的HARK-ACK信息集204(L)由用于先前分组202(K)的HARK-ACK信息集204(K)合成,并在合成的HARQ-ACK响应208(KL)中被发送到网络设备。然后,网络设备将单个复合响应分解成各个HARQ-ACK信息集,每个信息集在该示例中都是重复的。
一般而言,从概念上讲,这可以视为HARQ-ACK信息集的移动“窗口”。在图2中,虚线框212和214表示在不同的、连续的HARQ-ACK响应时间处的这样的窗口。
图3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一些合成响应的时间线示例,其中,例如,每1毫秒传输HARQ-ACK响应以及信道质量信息。如可以看到的,合成的HARQ-ACK响应消除了对相同信息的多次传输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NACK导致的重复分组未在图2或图3中明确表示。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三个重复因子和四个重复因子的复合响应的合成。如可以看到的,HARQ-ACK信息集的“窗口”基于当前的HARQ-ACK数据和前两个HARQ-ACK信息集(图4,重复因子为3)或前三个HARQ-ACK信息集(图5,重复因子为4)。
如在图6的例示为步骤的示例操作中一般表示的,步骤602表示接收参数,从中在步骤604处确定重复因子。步骤606传达重复因子,即,如果用户装备已经经由步骤602和604确定重复因子,那么步骤606中的传达是从用户装备到网络设备。相反,如果网络设备已经经由步骤602和604确定重复因子,那么步骤606中的传达是从网络设备到用户装备。
在图7的示例操作中,重复因子用于确定是否需要合成HARQ-ACK响应。步骤702表示接收当前分组,并且步骤704表示生成与该当前分组对应的HARQ-ACK数据。步骤706表示例如从用户装备上的适当存储装置中获得重复因子。
如果在步骤708处重复因子为1,那么不需要执行合成,因此HARQ-ACK响应对应于当前分组,即,在步骤704处生成的HARQ-ACK数据。如果重复因子改变并且需要数据来合成随后的HARQ-ACK响应,那么在步骤716处传输该响应,并在步骤718处保存HARQ-ACK数据。
替代地,如果在步骤708处重复因子不等于1,例如重复因子为2、3或4,那么基于该重复因子来确定分组集。如可以理解的,如果重复因子为2,那么分组集包括当前分组和先前分组。如果重复因子为3,那么分组集包括当前分组、先前分组和次最近的先前分组,依此类推。
然后在步骤714处,将与当前分组和分组集合的其余分组对应的HARQ-ACK合成单个复合HARQ-ACK响应。步骤716表示将复合HARQ-ACK响应传输到网络设备。步骤718保存当前分组的HARQ-ACK数据,以在随后的复合响应(如果需要的话)中使用。
转向与HARQ-ACK信息的合成相关的方面,一种类型的合成包括复用,而另一种类型包括捆绑。关于对多个时间间隔进行HARQ-ACK信息的复用,用户装备对多个时间间隔中的HARQ-ACK信息进行复用,使得网络节点可以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调度用户装备。例如,考虑重复因子为2,并且网络节点在时间T1利用第一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调度装备,并且在时间T2利用第二PDSCH,并且在时间T3利用第三PDSCH。然后,用户装备在报告间隔T4报告与第一PDSCH对应的HARQ-ACK,在报告间隔T5报告与第一PDSCH和第二PDSCH对应的HARQ-ACK,在时间间隔T5报告与第二PDSCH和第三PDSCH对应的HARQ-ACK等。注意的是,在该方案中,重复因子为2的用户装备可以交织与两个不同实例对应的HARQ-ACK信息。
例如,考虑HARQ-ACK码本以长度12序列定义,并且使N为码本的基数或大小。然后,在常规的方法(重复因子等于1)中,HARQ-ACK数据被表示为:
HARQ-ACK | 序列 |
0(NAK) | 序列1 |
1(ACK) | 序列30 |
使用复用技术的序列传输提供交织的HARQ-ACK数据,其中从两个时间间隔进行复用:
可以将相同原理扩展到任何实际数目的多个时间间隔。
替代实施方式提供了用户装备从多个时间间隔捆绑HARQ-ACK信息,再次使得网络节点可以调度用户装备而没有任何中断。例如,在重复因子为2的情况下,网络节点在时间T1利用第一PDSCH并且在时间T2利用第二PDSCH以及在时间T3利用第三PDSCH调度用户装备。然后,UE在报告间隔T4报告与第一PDSCH对应的HARQ-ACK响应,并在报告间隔T5报告与第一PDSCH和第二PDSCH对应的捆绑的HARQ-ACK响应,其中两个时间间隔上的绑定在下表中定义为:
注意的是,通过捆绑,仅当两个PDSCH的HARQ-ACK均是ACK时才传输ACK。基本上,该操作是逻辑“与”,其中ACK对应于一(1)。相同的原理可以扩展到多个时间间隔。一旦确定捆绑的HARQ-ACK,就可以使用两个序列来传输捆绑的HARQ-ACK,如表4所示:
捆绑的HARQ-ACK | 序列 |
0(NAK) | 序列1 |
1(ACK) | 序列30 |
注意的是,在捆绑替代方案中,例如,当重复因子大于2时,可能丢失个别分组的ACK/NACK信息。与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对各个响应进行解复用的复用不同,利用捆绑,即使只有一个可能具有NACK,也可能需要传输多个分组。图8表示组合的解决方案,其中在步骤802处评估重复因子,使得如果重复因子为3或更多,那么可以通过复用来合成(步骤804),或者如果重复因子等于2,那么可以通过捆绑(步骤806)来合成。
如图9所示,一旦网络节点接收到序列(步骤902),网络节点就需要将复合响应分解(步骤904)成与分组相关的各个响应。在步骤906处,网络节点聚合在K1个时间间隔(其中,K1对应于重复因子)内接收到的序列,以确定用于给定PDSCH传输的HARQ-ACK。注意的是,如果正在使用依赖于重复因子的复用或捆绑解决方案,那么图9的操作也可以使用类似于图8的逻辑。
在图10中一般表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表示包括以下的操作(操作1002):由包括处理器的用户装备获得大于1的重复因子,其中该重复因子适用于将由用户装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重复。操作1004表示由用户装备基于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当前分组对应的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和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先前分组对应的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操作1006表示由用户装备促进从用户装备向网络设备传输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
获得重复因子可以包括由用户装备确定重复因子。另一个操作可以包括由用户装备促进代表重复因子的信息到网络设备的通信。获得重复因子可以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重复因子。
操作可以包括由用户装备基于重复因子来选择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
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包括:基于用户装备的标准,确定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是否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或者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和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捆绑。
如果重复因子为2,那么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利用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并且其中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包括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如果重复因子为3,那么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利用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并且其中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可以包括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以及在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之后的次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如果重复因子为4,那么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利用三个最近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
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并且其中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的传输可以使网络设备能够将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响应解复用为分别对应于要由网络设备传输到用户装备的不同分组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
一个或多个方面针对图11中表示的例如基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经由用户装备处理器执行的操作,该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促进操作的执行。操作1102表示获得作为正整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重复因子。操作1104响应于确定重复因子大于1而操作,并且涉及基于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当前分组对应的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和分别与用户装备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在先分组对应的至少一个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合成复合响应,其中分别与至少一个在先分组对应的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的数量比该正整数小一。操作1106表示将复合响应传输到网络设备。
合成复合响应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合成复合响应可以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其它操作可以包括基于标准确定是通过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复用还是通过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捆绑来执行复合响应的合成。
图12表示与用户装备相关的操作,包括表示在用户装备处接收分组的操作1202和表示选择包括分组的一数量的最近分组的分组组的操作1204,其中该数量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重复因子。操作1206表示创建复合HARQ-ACK响应,该复合HARQ-ACK响应表示与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对应的HARQ-ACK数据。操作1208表示将复合HARQ-ACK响应传输到网络设备。
创建复合HARQ-ACK响应可以包括为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复用HARQ-ACK数据。创建复合HARQ-ACK响应可以包括为分组组的各个分组捆绑HARQ-ACK数据。创建复合HARQ-ACK响应可以包括:响应于确定HARQ-ACK重复因子为2,为两个最近分组捆绑HARQ-ACK数据,或者响应于确定HARQ-ACK重复因子大于2,为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复用HARQ-ACK数据。
如可以看到的,随着在多个时间间隔上重复HARQ-ACK,可以改善新的无线电覆盖范围,但是峰值吞吐量保持不变,因为网络可以在连续的时间间隔内调度用户装备。
现在参考图13,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可操作以参与促进无线通信的系统体系架构的示例移动手持终端1300的示例框图。虽然这里图示了移动手持终端,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其它设备可以是移动设备,并且移动手持终端仅被示出以提供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以下讨论旨在提供其中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的合适环境的示例的简要、一般描述。虽然描述包括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该创新也可以与其它程序模块组合和/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一般而言,应用(例如,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部件、数据结构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本文描述的方法可以用其它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系统、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以及个人计算机、手持计算设备、基于微处理器或者可编程的消费电子产品等,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可操作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设备。
计算设备通常可以包括各种机器可读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并且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以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或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固态驱动器(SSD)或其它固态存储技术、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视频盘(DVD)、蓝光盘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在这方面,本文中如应用于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术语“有形的”或“非瞬态的”应被理解为仅排除传播本身作为修饰符的瞬态信号,而不放弃所有本身不仅仅传播瞬态信号的标准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权利。
通信介质通常以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经调制数据信号来实施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术语“经调制数据信号”意味着以对信号中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设置或改变其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和其它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上述任何组合也应该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手持终端包括用于控制和处理所有机载操作和功能的处理器1302。存储器1304与处理器1302接口以存储数据和一个或多个应用1306(例如,视频播放器软件、用户反馈部件软件等)。其它应用可以包括语音识别促进发起用户反馈信号的预定语音命令。应用1306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304和/或固件1308中,并且由处理器1302从存储器1304或/和固件1308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执行。固件1308还可以存储用于在初始化手持终端1300时执行的启动代码。通信部件1310与处理器1302接口,以促进与外部系统(例如,蜂窝网络、VoIP网络等)的有线/无线通信。这里,通信部件1310还可以包括用于相应信号通信的合适的蜂窝收发器1311(例如,GSM收发器)和/或无许可的收发器1313(例如,Wi-Fi、WiMax)。手持终端130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具有移动通信能力的PDA和以消息传送为中心的设备之类的设备。通信部件1310还促进从地面无线电网络(例如,广播)、数字卫星无线电网络和基于互联网的无线电服务网络接收通信。
手持终端1300包括显示器1312,用于显示文本、图像、视频、电话功能(例如,呼叫方ID功能)、设置功能和用于用户输入。例如,显示器1312还可以被称为“屏幕”,其可以适应多媒体内容(例如,音乐元数据、消息、壁纸、图形等)的呈现。显示器1312还可以显示视频并且可以促进生成、编辑和共享视频引用(quotes)。提供与处理器1302通信的串行I/O接口1314,以通过硬线连接和其它串行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小键盘和鼠标)促进有线和/或无线串行通信(例如,USB和/或IEEE 1394)。例如,这支持更新手持终端1300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音频I/O部件1316提供音频能力,音频I/O部件1316可以包括扬声器,用于输出例如与用户按下正确的键或键组合以发起用户反馈信号的指示相关的音频信号。音频I/O部件1316还促进通过麦克风输入音频信号以记录数据和/或电话语音数据,并用于输入用于电话交谈的语音信号。
手持终端1300可以包括插槽接口1318,用于容纳以订户识别模块(SIM)或通用SIM1320的形状因子的SIC(订户识别部件),以及用于将SIM卡1320与处理器1302接口连接。但是,应该认识到的是,SIM卡1320可以被制造到手持终端1300中,并且可以通过下载数据和软件来更新。
手持终端1300可以通过通信部件1310处理IP数据业务,以适应通过ISP或宽带有线提供商来自IP网络(诸如,例如,互联网、公司内联网、家庭网络、人员区域网络等)的IP业务。因此,VoIP业务可以被手持终端1300利用并且基于IP的多媒体内容可以以编码或解码的格式被接收。
可以提供视频处理部件1322(例如,相机)来解码经编码的多媒体内容。视频处理部件1322可以帮助促进生成、编辑和共享视频引用。手持终端1300还包括电池形式的电源1324和/或AC供电子系统,电源1324可以通过电力I/O部件1326与外部电源系统或充电装备(图中未示出)接口。
手持终端1300还可以包括视频部件1330,用于处理接收到的视频内容,以及用于记录和传输视频内容。例如,视频部件1330可以促进生成、编辑和共享视频引用。位置跟踪部件1332促进在地理上定位手持终端1300。如上所述,这可以在用户自动或手动发起反馈信号时发生。用户输入部件1334促进用户发起质量反馈信号。用户输入部件1334还可以促进生成、编辑和共享视频引用。用户输入部件1334可以包括诸如例如小键盘、键盘、鼠标、触控笔和/或触摸屏这样的常规输入设备技术。
再次参考应用1306,迟滞(hysteresis)部件1336促进迟滞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该迟滞数据用于确定何时与接入点相关联。可以提供软件触发部件1338,其促进在Wi-Fi收发器1313检测到接入点的信标时触发迟滞部件1338。SIP客户端1340使手持终端1300能够支持SIP协议并向SIP注册服务器注册订户。应用1306还可以包括客户端1342,客户端1342至少提供发现、播放和存储多媒体内容(例如,音乐)的能力。
如上所述,与通信部件1310相关的手持终端1300包括室内网络无线电收发器1313(例如,Wi-Fi收发器)。该功能支持用于双模GSM手持终端1300的室内无线电链路,诸如IEEE802.11。手持终端1300可以通过可以将无线语音和数字无线电芯片组组合到单个手持设备中的手持终端来至少适应卫星无线电服务。
现在参考图14,图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计算机1400的示例框图,该示例计算机可操作以参与促进无线通信的系统体系架构。计算机1400可以在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与服务器(例如,Microsoft服务器)和/或通信设备之间提供联网和通信能力。为了提供其各个方面的附加上下文,图14和以下讨论旨在提供其中可以实现创新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在实体和第三方之间建立事务的合适的计算环境的简要、一般描述。虽然以上描述是在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该创新也可以与其它程序模块组合和/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部件、数据结构等。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用其它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以及个人计算机、手持计算设备、基于微处理器或者可编程的消费电子产品等,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可操作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设备。
所图示的创新方面还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其中某些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既可以位于本地又可以位于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中。
计算设备通常包括各种介质,其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这两个术语在本文中彼此不同地使用如下。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并且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结合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程序模块、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之类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通用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的其它有形和/或非瞬态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本地或远程计算设备例如经由访问请求、查询或其它数据检索协议来访问,以针对介质存储的信息进行各种操作。
通信介质可以在诸如调制数据信号(例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数据信号中实施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或传输介质。术语“经调制数据信号”或“信号”是指以在一个或多个信号中编码信息的方式设置或改变其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和其它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于能够运行程序和处理的任何设备或设备(机器)的集合。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包括物理和/或虚拟机的服务器、个人计算机、膝上型电脑、手持终端、便携式和其它计算设备以及包括蜂窝电话、平板/板式计算机、游戏/娱乐控制台等的各种计算对象可以预期与包括本文例示的各种实施方式结合使用。因此,以下参考图14描述的通用计算机制仅是计算设备的一个示例。
为了提供所公开主题的各个方面的上下文,图14和以下讨论旨在提供对其中可以实现所公开主题的各个方面的合适环境的简要概括描述。虽然上面已经在运行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本主题,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公开的主题也可以与其它程序模块组合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和/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部件、数据结构等。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存储”、“存储装置”、“数据存储库”、“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库”之类的术语以及与部件的操作和功能相关的基本上任何其它信息存储部件是指“存储器部件”或在“存储器”或包含存储器的部件中实施的实体。将认识到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部件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说明而非限制,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420(参见下文)、非易失性存储器1422(参见下文)、盘存储装置1424(参见下文)和存储器存储装置1446(参见下文)。此外,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在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ROM(EEPROM)或闪存中。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作为说明而非限制,RAM可以多种形式提供,诸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Rambus RAM(DRRAM)。此外,本文公开的系统或方法的存储器部件旨在包括但不限于包括这些以及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此外,将注意的是,所公开的主题可以与其它计算机系统配置一起实践,包括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小型计算设备、大型计算机以及个人计算机、手持计算设备(例如,PDA、电话、手表、平板计算机、上网本计算机等)、基于微处理器的或可编程的消费类或工业电子产品等。所示方面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但是,可以在独立计算机上实践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即使不是全部方面。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设备中。
图14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可操作以执行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计算系统1400的框图。可以是例如系统1420的硬件的一部分的计算机1412包括处理单元1414、系统存储器1416和系统总线1418。系统总线1418将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存储器1416的系统部件耦合到处理单元1414。处理单元1414可以是各种可用处理器中的任何一个。双微处理器和其它多处理器体系架构也可以用作处理单元1414。
系统总线1418可以是几种类型的总线结构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或外部总线,和/或使用任何可用总线体系架构的本地总线,总线体系架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架构(ISA)、微通道体系架构(MSA)、扩展ISA(EISA)、智能驱动电子器件、VESA本地总线(VLB)、外围部件互连(PCI)、卡总线、通用串行总线(USB)、高级图形端口(AGP)、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总线(PCMCIA)、Firewire(IEEE 1494)和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
系统存储器1416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420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422。可以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422中存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包含在计算机1412内的元件之间诸如在启动期间传递信息的例程。作为说明而非限制,非易失性存储器1422可以包括ROM、PROM、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1420包括RAM,其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限制,RAM可以多种形式获得,诸如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SynchlinkDRAM(SLDRAM)、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Rambus动态RAM(DRDRAM)和Rambus动态RAM(RDRAM)。
计算机1412还可以包括可移动/不可移动、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图14图示了例如盘存储装置1424。盘存储装置1424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带驱动器、闪存卡或存储器棒的设备。此外,盘存储装置1424可以单独包含存储介质,或与其它存储介质结合包含存储介质,其它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驱动器,诸如紧凑盘ROM设备(CD-ROM)、CD可记录驱动器(CD-R驱动器)、CD可重写驱动器(CD-RW驱动器)或数字多功能盘ROM驱动器(DVD-ROM)。为了促进盘存储设备1424到系统总线1418的连接,通常使用可移动或不可移动接口,诸如接口1426。
计算设备通常包括各种介质,其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这两个术语在本文中彼此不同地使用,如下所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访问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并且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结合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程序模块、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之类的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固态驱动器(SSD)或其它固态存储技术、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 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蓝光盘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其它可以用于存储期望信息的有形和/或非瞬态介质。在这方面,本文中如应用于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术语“有形的”或“非瞬态的”应被理解为仅排除传播本身作为修饰符的瞬态信号,而不放弃所有本身不仅仅传播瞬态信号的标准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权利。在一方面,有形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态介质,其中如可以应用于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术语“非瞬态”在本文中应理解为仅排除传播本身作为修饰语的瞬态信号,而不放弃所有本身不仅仅传播瞬态信号的标准存储装置、存储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覆盖范围。为了避免疑问,在本文中使用和定义术语“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以排除瞬态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本地或远程计算设备例如经由访问请求、查询或其它数据检索协议来访问,以针对介质存储的信息进行各种操作。
通信介质通常以诸如例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的经调制数据信号之类的数据信号实施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或运输介质。术语“经调制数据信号”或信号是指具有以将信息编码为一个或多个信号的方式设置或改变其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学、RF、红外和其它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
可以注意到,图14描述了充当用户和在合适的操作环境1400中描述的计算机资源之间的中介的软件。这样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1428。可以存储在磁盘存储装置1424上的操作系统1428用于控制和分配计算机系统1412的资源。系统应用1430通过操作系统1428通过存储在系统存储器1416中或盘存储装置1424上的程序模块1432和程序数据1434来利用资源管理。注意的是,所公开的主题可以用各种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的组合来实现。
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436将命令或信息输入到计算机1412中。作为示例,移动设备和/或便携式设备可以包括实施在触敏显示面板中的用户界面,从而允许用户与计算机1412进行交互。输入设备1436包括但不限于定点设备,诸如鼠标、轨迹球、触控笔、触摸板、键盘、麦克风、操纵杆、游戏板、碟形卫星天线、扫描仪、TV调谐器卡、数码相机、数字视频相机、web相机、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等。这些和其它输入设备通过系统总线1418经由(一个或多个)接口端口1438连接到处理单元1414。(一个或多个)接口端口1438包括例如串行端口、并行端口、游戏端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红外端口、蓝牙端口、IP端口或与无线服务相关联的逻辑端口等。(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1440和移动使用一些与(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1436相同类型的端口。
因此,例如,USB端口可以用于向计算机1412提供输入并且将信息从计算机1412输出到输出设备1440。提供输出适配器1442以说明除了使用专用适配器的其它输出设备1440之外,还有一些输出设备1440,例如监视器、扬声器和打印机。作为说明而非限制,输出适配器1442包括视频和声卡,其提供了输出设备1440和系统总线1418之间的连接手段。应该注意的是,其它设备和/或设备的系统同时提供输入和输出能力,诸如(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1444。
计算机1412可以使用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诸如(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1444)的逻辑连接在联网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1444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云存储装置、云服务、工作站、基于微处理器的设备、对等设备或其它公共网络节点等,并且通常包括相对于计算机1412所描述的许多或所有元件。
为了简洁起见,仅图示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1444的存储器存储设备1446。(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1444通过网络接口1448逻辑连接到计算机1412,然后通过通信连接1450物理连接。网络接口1448包括有线和/或无线通信网络,诸如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LAN技术包括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CDDI)、以太网、令牌环等。WAN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点对点链接、电路交换网络(如集成服务数字网络(ISDN)及其上的变体)、分组交换网络和数字订户线路(DSL)。如下所述,除了前述内容之外或代替前述内容,可以使用无线技术。
(一个或多个)通信连接1450是指用来将网络接口1448连接到总线1418的硬件/软件。虽然为了说明清楚而示出了通信连接1450在计算机1412内部,但是它也可以在计算机1412外部。用于连接到网络接口1448的硬件/软件可以包括例如内部和外部技术,诸如调制解调器,包括常规电话级调制解调器、电缆调制解调器和DSL调制解调器、ISDN适配器和以太网卡。
包括摘要中描述的内容在内的本主题公开的示出的实施例的以上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所公开的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虽然本文出于说明性目的描述了具体的实施例和示例,但是如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的,在这些实施例和示例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各种修改。
就这一点而言,虽然已经结合各种实施例和对应的图描述了所公开的主题,但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应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其它类似的实施例,或者可以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和添加来执行所公开主题的相同、相似、替代或代替功能,而不会与其背离。因此,所公开主题不应限于本文描述的任何单个实施例,而应根据以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广度和范围来解释。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术语“处理器”可以指基本上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单核处理器的计算处理单元或设备;具有软件多线程执行能力的单处理器;多核处理器;具有软件多线程执行能力的多核处理器;具有硬件多线程技术的多核处理器;并行平台;以及具有分布式共享存储器的并行平台。另外,处理器可以指被设计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其任何组合。处理器可以利用纳米级架构,诸如但不限于,基于分子和量子点的晶体管、开关和门,以便优化空间使用或增强用户装备的性能。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处理单元的组合。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存储”、“存储装置”、“数据存储库”、“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库”之类的术语以及与部件的操作和功能相关的基本上任何其它信息存储部件是指“存储器部件”或在“存储器”或包含存储器的部件中实施的实体。将认识到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部件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部件”、“系统”、“平台”、“层”、“选择器”、“接口”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的实体或与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的操作装置相关的实体,其中该实体可以是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作为示例,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说明而非限制,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和服务器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驻留在执行的进程和/或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另外,这些部件可以从其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设备可读存储设备或机器可读介质中执行。部件可以经由本地和/或远程进程通信,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在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部件和/或经由信号跨诸如互联网的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一个部件的数据)的信号。作为另一个示例,部件可以是具有由电或电子电路系统操作的机械部件提供的特定功能的装置,所述电或电子电路系统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固件应用操作,其中处理器可以在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并执行软件或固件应用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又一个示例,部件可以是通过电子部件提供特定功能的装置而没有机械部件,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其中的处理器以执行至少部分地赋予电子部件的功能的软件或固件。
另外,术语“或”旨在表示包含性“或”而不是排他性“或”。即,除非另有说明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地看出,否则“X采用A或B”旨在表示任何自然的包含性置换。即,如果X采用A;X采用B;或X采用A和B两者,则在任何上述情况下均满足“X采用A或B”。此外,在主题说明书和附图中使用的冠词“一”和“一个”通常应被解释为意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说明或从上下文清楚地理解为是单数形式。
此外,“用户装备(UE)”、“移动站”、“移动电话”、“订户站”、“订户装备”、“接入终端”、“终端”、“手持终端”等术语是指无线通信服务的订户或用户用来接收或传送数据、控制、语音、视频、声音、游戏或基本上任何数据流或信令流的无线设备。前述术语在本说明书和相关附图中可互换地使用。同样,术语“接入点(AP)”、“基站”、“NodeB”、“演进型节点B(eNodeB)”、“家庭节点B(HNB)”、“家庭接入点(HAP)”、“蜂窝设备”、“扇区”、“小区”等在本申请中可互换地使用,并且是指服务和接收数据、控制、语音、视频、声音、游戏或基本上往返一组订户站或启用提供商的设备的任何数据流或信令流的无线网络部件或设备。数据和信令流可以包括打包流或基于帧的流。
另外,术语“核心网络”、“核心”、“核心运营商网络”、“运营商侧”或类似术语可以指通常提供聚合、认证、呼叫控制和交换、计费、服务调用或网关中的一些或全部的电信网络的部件。聚合可以指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最高聚合级别,其中核心节点下的层次结构中的下一个级别是分发网络,然后是边缘网络。UE通常不直接连接到大型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网络,而是可以通过交换机或无线局域网路由到核心。认证可以指关于在该网络内是否授权从电信网络请求服务的用户这样做的确定。呼叫控制和交换可以基于呼叫信号处理参考与跨运营商装备的呼叫流的未来路线相关的确定。计费可以与各种网络节点生成的计费数据的整理和处理相关。当前网络中发现的两种常见的计费机制可以是预付费和后付费。服务调用可以基于某个显式动作(例如,呼叫转移)或隐式(例如,呼叫等待)进行。应当注意的是,服务“执行”可以是或可以不是核心网络功能,因为第三方网络/节点可以参与实际的服务执行。网关可以存在于核心网络中以访问其它网络。网关功能可以取决于与另一个网络的接口类型。
此外,除非上下文保证在这些术语之间有(一个或多个)特别的区别,否则在整个本说明书中可互换地使用术语“用户”、“订户”、“客户”、“消费者”、“生产者”、“代理”等。应该认识到的是,这些术语可以指代人类实体或可以提供模拟的视觉、声音识别等的自动化部件(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支持,例如通过基于复杂的数学形式主义进行推理的能力)。
可以在基本上任何或任何有线、广播、无线电信、无线电技术或网络或其组合中利用本主题的方面、特征或优点。此类技术或网络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Geocast技术;广播技术(例如,亚Hz、ELF、VLF、LF、MF、HF、VHF、UHF、SHF、THz广播等);以太网;X.25;电力线型网络(例如,PowerLine AV以太网等);毫微微小区技术;Wi-Fi;微波接入的全球互操作性(WiMAX);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增强型GPRS);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或3G)长期演进(LTE);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或3GPP UMTS;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超移动宽带(UMB);高速分组接入(HS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用于GSM演进(EDGE)无线电接入网(RAN)或GERAN的GSM增强数据速率;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UTRAN);或高级LTE。
上面已经描述的内容包括说明所公开的主题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当然,不可能在本文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每种组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本公开内容的许多其它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此外,就在详细说明、权利要求、附录和附图中使用术语“包括”、“具有”、“拥有”等的程度而言,这些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包括”的方式是包含性的,因为当在权利要求中被用作过渡词时解释为“包括”。
虽然各种实施例易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构造,但是其某些示出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已经在上面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无意将各种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其意图是涵盖落入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替代构造以及等同物。
除了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之外,应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其它类似的实施方式,或者可以对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和添加,以执行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相同或等同功能,而不会从中偏离。更进一步,多个处理芯片或多个设备可以共享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执行,并且类似地,可以跨多个设备实现存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任何单个实施方式,而是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广度、精神和范围来解释。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由包括处理器的用户装备获得大于1的重复因子,其中所述重复因子适用于要由用户装备发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重复;
由用户装备基于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当前分组对应的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和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先前分组对应的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以及
由用户装备促进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从用户装备到网络设备的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重复因子包括由用户装备确定所述重复因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用户装备促进向网络设备传送代表所述重复因子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重复因子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重复因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用户装备基于所述重复因子来选择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用户装备的标准,确定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是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还是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因子为2,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利用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并且其中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包括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因子为3,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利用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并且其中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包括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以及在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之后的次最近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复因子为4,并且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利用三个最近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来生成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并且其中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的传输使得网络设备能够将复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解复用为分别对应于要由网络设备传输到用户装备的不同分组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集。
13.一种系统,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促进操作的执行,所述操作包括:
获得作为正整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重复因子;
响应于确定所述重复因子大于1,基于与用户装备接收到的当前分组对应的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和分别与用户装备先前接收到的至少一个在先分组对应的至少一个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合成复合响应,其中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在先分组对应的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的数量比所述正整数小一;以及
将所述复合响应传输到网络设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合成复合响应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合成复合响应包括: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操作还包括:基于标准确定是通过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进行复用,还是通过将当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与先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数据捆绑在一起来执行复合响应的合成。
17.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由用户装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促进操作的执行,所述操作包括:
在用户装备处接收分组;
选择包括分组的一数量的最近分组的分组组,其中所述数量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重复因子;
创建复合HARQ-ACK响应,所述复合HARQ-ACK响应表示与所述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对应的HARQ-ACK数据;以及
将复合HARQ-ACK响应传输到网络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创建所述复合HARQ-ACK响应包括:为所述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复用HARQ-ACK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创建所述复合HARQ-ACK响应包括:为所述分组组的各个分组捆绑HARQ-ACK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创建所述复合HARQ-ACK响应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HARQ-ACK重复因子为2,为两个最近分组捆绑HARQ-ACK数据,或者响应于确定所述HARQ-ACK重复因子大于2,为所述分组组的各个分组复用HARQ-ACK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5/699,246 US10506468B2 (en) | 2017-09-08 | 2017-09-08 |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5/699,246 | 2017-09-08 | ||
PCT/US2018/050100 WO2019051326A1 (en) | 2017-09-08 | 2018-09-07 | AUTOMATIC HYBRID REPEAT REQUEST RECEIPT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26405A true CN111226405A (zh) | 2020-06-02 |
CN111226405B CN111226405B (zh) | 2022-08-19 |
Family
ID=6368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609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226405B (zh) | 2017-09-08 | 2018-09-07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506468B2 (zh) |
EP (1) | EP3679672A1 (zh) |
JP (1) | JP7034263B2 (zh) |
KR (1) | KR102363497B1 (zh) |
CN (1) | CN111226405B (zh) |
WO (1) | WO20190513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06468B2 (en) * | 2017-09-08 | 2019-12-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0324117B (zh) * | 2018-03-30 | 2021-10-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US10396940B1 (en) * | 2018-04-09 | 2019-08-27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cheduling downlink data with multiple slot feedback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0505040B (zh) * | 2018-05-18 | 2020-05-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20210297192A1 (en) * | 2018-08-10 | 2021-09-23 | Apple Inc. | Enhanced harq feedback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
US11422870B2 (en) | 2020-03-04 | 2022-08-23 |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Managing and routing messages to distributed user devices in an enterprise computing environment |
US20230156709A1 (en) * | 2020-04-22 | 2023-05-18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
US12047939B2 (en) * | 2020-06-01 | 2024-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quence partitioning for a multi-user uplink channel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58755A1 (de) * | 2001-11-30 | 2003-06-1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eine Mobilfunkstrecke |
WO2007109256A2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KR20080016452A (ko) * | 2006-08-18 | 2008-0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시스템에서 ack/nack송수신 방법 및 송수신 장치 |
CN102342059A (zh) * | 2008-12-31 | 2012-02-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harq的传输控制方法 |
CN102971982A (zh) * | 2010-08-02 | 2013-03-13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 |
WO2015105057A1 (en) * | 2014-01-10 | 2015-07-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20170170931A1 (en) * | 2013-11-26 | 2017-06-1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WO2017138853A1 (en) * | 2016-02-09 | 2017-08-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54096A (ja) * | 1994-11-25 | 1996-06-11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再送方法 |
DE19901622A1 (de) * | 1999-01-18 | 2000-07-20 |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 Drahtloses Netzwerk |
KR100645427B1 (ko) * | 2001-02-08 | 2006-11-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채널 특성에 따라 불균등한 빔 폭을 형성하는 오에프디엠수신 장치와 이를 적용한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
KR100950453B1 (ko) | 2005-08-19 | 2010-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구를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궤환 신호의 신뢰도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042018B2 (en) * | 2006-08-18 | 2011-10-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CK/NACK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
US8787344B2 (en) * | 2006-08-30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CH with repetition in orthogonal systems |
EP2587706B1 (en) | 2007-10-23 | 2018-03-0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Improved re-transmission capability in semi-persistent transmission |
US8132069B2 (en) | 2007-12-13 | 2012-03-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ective HARQ combining scheme for OFDM/OFDMA systems |
KR101616148B1 (ko) * | 2008-11-04 | 2016-04-27 | 애플 인크. | 무선 디바이스에 의한 확인응답 정보의 제공 |
EP2184883B1 (en) | 2008-11-06 | 2013-01-16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mprov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264992B2 (en) | 2008-11-26 | 2012-09-1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
EP2219298A1 (en) * | 2009-02-12 | 2010-08-18 | NTT DoCoM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quantized channel vector |
WO2010099653A1 (zh) * | 2009-03-03 | 2010-09-10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联合反馈信号编码方法 |
US8885479B2 (en) | 2009-05-07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carrier retransmission feedback |
KR20150028365A (ko) | 2010-01-08 | 2015-03-13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다중 반송파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
KR101328213B1 (ko) * | 2010-02-12 | 2013-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363047B2 (en) | 2010-02-16 | 2016-06-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 of encod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ith two separate codewords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DTX and ACK/NACK |
US9654265B2 (en) | 2010-04-08 | 2017-05-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670379B2 (en) | 2010-10-02 | 2014-03-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
US8918692B2 (en) | 2010-12-16 | 2014-12-23 | Powerwave Technologies S.A.R.L. | Data throughput for cell-edge users in a LTE network using down-link repeaters and up link HARQ relays |
US8781035B2 (en) | 2011-01-07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re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data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014130B2 (en) | 2011-10-27 | 2015-04-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uplink |
ES2963616T3 (es) | 2012-01-24 | 2024-04-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Sistemas y métodos para una mejor cobertura del enlace ascendente |
US9473267B2 (en) | 2012-02-06 | 2016-10-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04285399B (zh) | 2012-05-10 | 2018-03-30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285401A (zh) | 2012-05-11 | 2015-01-14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复合确认信息的方法、布置和节点 |
EP2688238B1 (en) | 2012-07-20 | 2015-06-03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jointly en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544801B2 (en) | 2012-08-03 | 2017-01-10 | Intel Corporation |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systems |
US8923880B2 (en) * | 2012-09-28 | 2014-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
US20140286255A1 (en) | 2013-03-25 | 2014-09-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TWI528845B (zh) | 2013-09-30 | 2016-04-01 | 蘋果公司 | 用於低頻寬應用程式之延遲及附帶重傳 |
JP2015165605A (ja) * | 2013-11-26 | 2015-09-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3094031A4 (en) * | 2014-01-28 | 2017-01-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uplink data scheduling method |
WO2016122390A2 (en) | 2015-01-30 | 2016-08-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 ack/nack bundling of feca |
US20160242153A1 (en) * | 2015-02-13 | 2016-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imta in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871572B2 (en) * | 2015-03-09 | 2018-01-16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820298B2 (en) * | 2015-03-09 | 2017-11-14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EP3070870B1 (en) * | 2015-03-18 | 2018-02-2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HARQ feedback mechanism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beyond 5 carriers |
US10326493B2 (en) | 2015-05-13 | 2019-06-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frequency error correction |
EP4131837A1 (en) | 2015-06-17 | 2023-02-08 | Apple Inc. | Ack/nack signals for next generation lte devices and systems |
CN112994865B (zh) | 2015-07-30 | 2024-05-31 | 苹果公司 | 用于通信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EP3335347A1 (en) * | 2015-08-11 | 2018-06-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arq feedback configuration technique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10455611B2 (en) * | 2015-09-16 | 2019-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CA3009575A1 (en) | 2016-01-11 | 2017-07-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eedback for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
CN108702739B (zh) * | 2016-02-04 | 2022-12-09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传输确认 |
US10447459B2 (en) | 2016-03-10 | 2019-10-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D-FDD communication having improved peak data rates |
KR20180013660A (ko) * | 2016-07-29 | 2018-0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7682129B (zh) * | 2016-08-02 | 2021-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Harq的反馈处理、发送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
KR102248077B1 (ko) * | 2017-01-15 | 2021-05-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ack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8138555A1 (en) * | 2017-01-25 | 2018-08-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rq feedback mode determinat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
US10506468B2 (en) * | 2017-09-08 | 2019-12-10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Re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2017
- 2017-09-08 US US15/699,246 patent/US105064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07 EP EP18779143.9A patent/EP3679672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09-07 CN CN201880066091.5A patent/CN1112264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9-07 JP JP2020513895A patent/JP70342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07 WO PCT/US2018/050100 patent/WO2019051326A1/en unknown
- 2018-09-07 KR KR1020207008713A patent/KR10236349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10-31 US US16/669,586 patent/US115641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09 US US18/151,555 patent/US2023032858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158755A1 (de) * | 2001-11-30 | 2003-06-1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eine Mobilfunkstrecke |
WO2007109256A2 (en) * | 2006-03-21 | 2007-09-2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US20070245201A1 (en) * | 2006-03-21 | 2007-10-18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KR20080016452A (ko) * | 2006-08-18 | 2008-0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시스템에서 ack/nack송수신 방법 및 송수신 장치 |
CN102342059A (zh) * | 2008-12-31 | 2012-02-0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harq的传输控制方法 |
CN104539404A (zh) * | 2008-12-31 | 2015-04-2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2971982A (zh) * | 2010-08-02 | 2013-03-13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其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 |
US20170170931A1 (en) * | 2013-11-26 | 2017-06-1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WO2015105057A1 (en) * | 2014-01-10 | 2015-07-1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7138853A1 (en) * | 2016-02-09 | 2017-08-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82351A1 (en) | 2019-03-14 |
JP2020533872A (ja) | 2020-11-19 |
US20200068433A1 (en) | 2020-02-27 |
KR20200040874A (ko) | 2020-04-20 |
US11564127B2 (en) | 2023-01-24 |
EP3679672A1 (en) | 2020-07-15 |
US20230328585A1 (en) | 2023-10-12 |
WO2019051326A1 (en) | 2019-03-14 |
JP7034263B2 (ja) | 2022-03-11 |
US10506468B2 (en) | 2019-12-10 |
KR102363497B1 (ko) | 2022-02-17 |
CN111226405B (zh) | 2022-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26405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 |
US11539466B2 (en) | Scheduling downlink data with multiple slot feedback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1374715B2 (en) | Adaptive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1641302B2 (en) | Dynamic indication of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table | |
CN111133714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资源集的可配置组 | |
US11218245B2 (en) | Configur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 categor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1038626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liability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
US11191089B2 (en) | Scheduling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20210266211A1 (en) | Mapp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avoid repetition | |
US10771198B2 (en) | Adaptive repet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