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4759B -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4759B
CN111224759B CN201811410214.0A CN201811410214A CN111224759B CN 111224759 B CN111224759 B CN 111224759B CN 201811410214 A CN201811410214 A CN 201811410214A CN 111224759 B CN111224759 B CN 111224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bearer
logical channel
messag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02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4759A (zh
Inventor
陈喆
刘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102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包括: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本发明的方案,满足了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技术已初步成熟,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体验。并且,为了扩展网络覆盖,中继技术也被引用到了5G中。
目前的5G中继技术,在中间链路映射用户设备UE承载中,多采用多对一的映射方式,即多个UE承载将被映射到中继节点IAB1-IAB2之间的同一承载上。然而,多对一的映射并不能实现对每个UE的承载更好的调度,需要一种一对一的映射。但是,现有的标准,不能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承载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
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其中,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其中,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在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其中,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其中,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其中,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还包括:
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其中,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归属基站,包括:
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在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之后,包括:
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还包括:
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其中,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之后,还包括:
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
发起数据恢复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其中,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归属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承载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归属基站,包括:
承载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通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配置方法,通过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由该承载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了解到对应的配置要求,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可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3为重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4为逻辑信道标识长度扩展示意图;
图5为逻辑信道组标识长度扩展示意图之一;
图6为逻辑信道组标识长度扩展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步骤101,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按照上述步骤101,中继节点设备通过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由该承载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了解到对应的配置要求,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例如如图2所示的归属基站Donor gNB,分别给中继节点设备IAB1和IAB2配置一对一承载,而在一对一承载命令即承载配置消息中包括逻辑信道标识LCID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DRBID的第二长度。其中,因Donor gNB的上游节点IAB2会接入更多的UE,对应IAB2配置的LCID、DRBID的长度要不小于对应IAB1配置的LCID、DRBID的长度。
该实施例中,为满足大量UE的接入,可选地,LCID、DRBID的长度可包括但不限于10bit或者15bit。
而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如此,IAB则会基于Donor gNB的要求完成适应的配置。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
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这里,会由LCID的长度确定MAC地址的字头格式,使MAC地址字头的LCID长度等于该第一长度,并且将接收到的DRBID的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DRBID的长度。
应该知道的是,逻辑信道会进行分组,考虑到逻辑信道组LCG的划分规则,随着LCID长度的配置,LCG长度也存在对应的变化,因此,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如此,IAB基于该第一长度所确定的BSR消息中LCGID的长度是满足要求的。
此外,为了及时调整满足使用需求,该实施例中Donor gNB会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发起重配置,该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并且Donor gNB会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至用户设备。因此,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如图3所示,Donor gNB会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如LCID、DRBID的使用达到配置的最大值),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IAB1和IAB2,发起重配置,并且Donor gNB会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UE。此时,承载重配置消息中长度调整值既用于调整LCID长度,也用于调整DRBID的长度。
可选地,在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如此,IAB则会基于Donor gNB的要求完成适应的重配置。
可选地,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以带L域(用于指示服务数据单元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的MAC地址的字头格式为例,如图4所示,在初始的配置中,MAC地址的字头格式中LCID长度为14比特,根据长度调整值8bit进行扩展后,LCID长度为22比特。在MAC地址的字头格式中,R位为预留位,无意义;F位用于表示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是否大于128byte,如果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大于128byte,那么设置F=1,否则设为0。当然,不带L域的MAC地址的字头格式也适用于该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而DRBID的长度,在长度调整值的基础上,会结合第二长度进行确定。对应于初始的配置LCID长度为14比特,协议配置中:
“DRB-Identity::=INTEGER(1..8192)”;
而调整LCID长度为22比特时,协议配置中:
“DRB-Identity::=INTEGER(1..2097152)”。
当然,随着调整的LCID长度,LCGID的长度也可能受到影响进行对应的调整。所以,可选地,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可选地,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还包括:
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其中,BSR消息分为短消息型和长消息型。对于短消息型的BSR消息,其仅包括所使用的一个LCGID,如图5所示,在初始的配置中,LCGID长度为3bit,重配置后如果要增加至4bit,会在MAC CE作扩展,将BSR消息中的缓冲区大小Buffer Size域调整到下一行,而在LCGID域前增加预留位R。如果增加至5bit,可去掉一个R位,增加一位LCGID。对于长消息型的BSR消息,会包括所有LCG的BSR格式,如果某个LCG需要上报BSR,那么对应的LCG位设置为1,其相应的Buffer Size为对应的LCGID,如图6所示,在初始的配置中,LCGID长度为3bit,重配置后如果要增加至4bit,会在LCG域中增加对应的LCG位以及Buffer Size。
另外,还应该知道的是,由于MAC地址字头格式设计是基于字节对齐bytealigned的理念,所以,在重配置后,可选地,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通过该空闲位,也就是预留位R,可实现更为灵活的调整,对于长度调整值非行位数整数倍的情况,由新增加的空闲位使得每行字节对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继节点设备通过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由该承载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了解到对应的配置要求,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此外,在进一步接收承载重配置消息后,还能够由承载重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实现及时的重配置,避免了拥塞的发生。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归属基站,包括:
步骤701,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这里,Donor gNB通过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IAB,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告知于IAB,以使得IAB通过接收承载配置消息,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此外,该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之后,包括:
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这样,Donor gNB可及时通知IAB重配置以满足使用需求。此时,基于该长度调整值IAB可调整LCID长度和DRBID的长度。当然,若LCID长度的调整影响到LCGID长度,也会进行适应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而且,由于重配置的发生,为保证UE传输的完整、有效,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如此,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后,可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当然,该承载配置通知消息中,会告知用户设备重配置后的资源,以实现重配置后的有效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是与上述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配合实现的,上述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实施例中归属基站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方法,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该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通过接收Donor gNB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了解到IAB进行了承载重配置,就能够及时进行对应处理,避免重配置对传输的影响。
当然,该承载配置通知消息中,会告知用户设备重配置后的资源,以实现重配置后的有效传输。
可选地,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之后,还包括:
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
发起数据恢复过程。
用户设备通过重置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能够保证UE传输的完整、有效。
此外,用户设备还会在重置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之后,重置安全性,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收发器810、存储器820、处理器800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20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810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收发器810还用于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800还用于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其中,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该中继节点设备通过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由该承载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了解到对应的配置要求,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此外,在进一步接收承载重配置消息后,还能够由承载重配置消息中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实现及时的重配置,避免了拥塞的发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归属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该归属基站通过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IAB,将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告知于IAB,以使得IAB通过接收承载配置消息,继而实现有效的承载配置,来满足一对一映射的数据传输需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
该用户设备通过接收Donor gNB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了解到IAB进行了承载重配置,就能够及时进行对应处理,避免重配置对传输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承载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其中,所述承载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承载配置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重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重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模块还用于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其中,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装置,上述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归属基站,包括:
承载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承载重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的装置,上述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通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重置分组数据汇聚PDCP实体;或者,发起数据恢复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是应用了上述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装置,上述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的实施例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装置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归属基站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此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等,且所描述的许多功能部件都被称为模块,以便更加特别地强调其实现方式的独立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块可以用软件实现,以便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举例来说,一个标识的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者逻辑块,举例来说,其可以被构建为对象、过程或函数。尽管如此,所标识模块的可执行代码无需物理地位于一起,而是可以包括存储在不同位里上的不同的指令,当这些指令逻辑上结合在一起时,其构成模块并且实现该模块的规定目的。
实际上,可执行代码模块可以是单条指令或者是许多条指令,并且甚至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程序当中,以及跨越多个存储器设备分布。同样地,操作数据可以在模块内被识别,并且可以依照任何适当的形式实现并且被组织在任何适当类型的数据结构内。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作为单个数据集被收集,或者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上(包括在不同存储设备上),并且至少部分地可以仅作为电子信号存在于系统或网络上。
在模块可以利用软件实现时,考虑到现有硬件工艺的水平,所以可以以软件实现的模块,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搭建对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对应的功能,所述硬件电路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是其它分立的元件。模块还可以用可编程硬件设备,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实现。
上述范例性实施例是参考该些附图来描述的,许多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及教示,因此,本发明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范例性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范例性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发明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发明范围传达给那些熟知此项技术的人士。在该些图式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范例性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如在此所使用地,除非该内文清楚地另有所指,否则该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是意欲将该些多个形式也纳入。会进一步了解到该些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
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包括:
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还包括:
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10.一种承载配置方法,应用于归属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在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之后,包括:
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12.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长度和所述第二长度,进行承载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的字头格式,其中MAC地址字头的逻辑信道标识长度等于所述第一长度;将所述第二长度确定为承载使用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长度,确定缓冲状态BSR消息中逻辑信道组标识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长度调整值,进行承载重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在MAC地址字头中扩展逻辑信道标识字段,并结合所述第二长度确定重配置的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其中,扩展后逻辑信道标识字段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度调整值和所述第一长度的总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调整后逻辑信道标识的长度,在BSR消息中扩展逻辑信道组标识字段的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BSR消息为长BSR消息时,在BSR消息中添加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其中,所述新的缓冲区大小字段与新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对应。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MAC地址字头还包括新增加的空闲位。
21.一种归属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归属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发送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至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承载重配置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用户设备中继节点设备进行了承载重配置。
23.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归属基站发送的承载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承载重配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归属基站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的承载重配置消息,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24.一种承载配置装置,应用于归属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承载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的第一长度和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第二长度;
承载重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在发现承载需要重新配置的情况下,发送承载重配置消息至中继节点设备,所述承载重配置消息包括逻辑信道标识以及数据无线承载标识的长度调整值。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1任一项所述的承载配置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1410214.0A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1224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0214.0A CN111224759B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10214.0A CN111224759B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759A CN111224759A (zh) 2020-06-02
CN111224759B true CN111224759B (zh) 2022-08-30

Family

ID=7082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10214.0A Active CN111224759B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4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4324A (zh) * 2021-03-19 2021-07-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14329A (zh) * 2021-03-19 2021-07-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148A (zh) * 2015-07-23 2018-05-11 英特尔Ip公司 层2中继协议和移动性中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2112A (ko) * 2013-02-13 2014-08-2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스몰셀 활성화 또는 비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US10855658B2 (en) * 2015-09-24 2020-12-01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WLAN carriers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3395095B1 (en) * 2016-02-24 2020-05-13 LG Electronics Inc. -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using non-3gpp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9148A (zh) * 2015-07-23 2018-05-11 英特尔Ip公司 层2中继协议和移动性中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R2-1816885 "Unified design and QoS Handling for IAB".2018, *
Huawei.R3-186545 "IAB bearer mapping decisions".《3GPP TSG-RAN WG3#102》.2018, *
KDDI Corporation.R2-1816881 "Text proposal for FFS resolution".2018, *
Qualcomm (Rapporteur).R2-1815930 "Unified design for IAB arch 1a".2018, *
R2-1812754 "Consideration about adaptation layer placement";Huawei Technologies France;《3GPP TSG-RAN WG2 #103》;20180810;第1-2节 *
R3-186545 "IAB bearer mapping decisions";Huawei;《3GPP TSG-RAN WG3#102》;20181102;第2节 *
vivo.R2-1813866 "Comparison between Bearer Mapping Solutions".20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4759A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28873A1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80198565A1 (en)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by a Wireless Device
US11968565B2 (en) User plan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60971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ssage, central unit and distributed unit
CN105191216A (zh) 用于多流聚合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US20210377930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0182230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20240031778A1 (en) Configuring a multicast or broadcast wireless network
JP2020533827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11259362B2 (en) Method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WO2020206582A1 (zh) 一种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43633A1 (zh) 寻呼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00062326A (ko) 레이어 2 처리 방법, cu 및 du
KR20190132459A (ko) 데이터 표시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11224759B (zh)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147039B2 (en) Paging strategy determination method, device, RAN network element and core network element
WO2021081898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18034355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probe response
CN104754521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和系统
TW201943294A (zh) 接取控制資訊的傳輸方法、裝置及網路側設備
WO2021027857A1 (zh) 一种多播控制信道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23034534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1022941A (ja) モバイ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可変容量データ送信
CN111435863A (zh) 多发送接收点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9861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