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4329A -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4329A
CN113114329A CN202110297887.5A CN202110297887A CN113114329A CN 113114329 A CN113114329 A CN 113114329A CN 202110297887 A CN202110297887 A CN 202110297887A CN 113114329 A CN113114329 A CN 113114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ysical layer
targe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78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78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4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环境中的有用信号,包括:接收无线信号,并解调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在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高速运行的通信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无线穿透损耗较大时(例如列车通过隧道),为保证通信双方之间的信号质量,可以使用无线中继的方案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中继放大。具体的,以列车上的UE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为例,在列车上安设直放站,由直放站接收接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并对下行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处理。进一步的,直放站将放大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作为有用信号发送至UE,以保证UE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质量。
但是,利用上述方案,从车窗穿透进的低质量的下行信号就成为上述有用信号的同源干扰信号,若UE先于有用信号接收到了同源干扰信号,则会对同源干扰信号进行解码,仍然可能会导致双方通信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确定经过中继设备中继放大后的有用信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中继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并解调初始信号,以获取与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确定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并基于目标标识以及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对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对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向外发送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无线信号,并解调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在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中继装置,该信号中继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确定单元及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处理单元,用于解调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初始信号,以获取与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目标标识以及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处理单元,还用于对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对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发送单元,用于向外发送处理单元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识别装置,该信号识别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以及确定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处理单元,用于解调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获取物理层数据包之后,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确定单元,用于在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上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信号中继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提供的信号识别方法。
第六方面,一种信号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信号中继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信号中继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信号中继方法。
第七方面,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信号接收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信号接收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的信号识别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信号中继方法或者第二方面的信号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无线通信环境中,中继设备在对初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时,在对初始信号进行解调,并对解调后得到的物理层数据包中增加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标识,这样一来,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每一个无线信号之后,在解调该无线信号并获取物理层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来判断该无线信号是否为经过中继设备放大处理后的有用信号。进一步可以对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进行解析,能够保证通信双方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的数据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设备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设备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继方法以及信号识别可以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该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信号中继设备11、信号接收设备12以及信号发送设备13。信号中继设备11分别与信号接收设备12以及信号发送设备13连接。信号中继设备11与信号接收设备12以及信号发送设备13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进行通信。
信号中继设备11可以用移动的通信环境中,例如运行的列车上。信号中继设备11也可以用于固定的无线通信环境中,例如穿透损耗较大的地下、洞穴等环境。
信号接收设备12用于接收信号中继设备11发送的有用信号,也可以用于接收信号发送设备13发送的同源干扰信号。示例性的,信号接收设备12可以UE,也可以为基站中的设备。
信号发送设备13用于向外发送承载数据包的无线信号。
示例性的,信号发送设备13可以为UE,也可以为基站中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在信号发送设备13为UE的情况下,信号接收设备12为基站中的接收上行信号的设备。在信号发送设备13为基站中的设备的情况下,信号接收设备12为接收下行信号的UE。
信号中继设备11可以用于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出的无线信号(可以为上行信号,也可以为下行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向外发送。
信号中继设备11还可以在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过程中,对无线信号进行解调,以得到物理层数据包,并在物理层数据包中添加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示例性的,信号中继设备11可以为直放站,也可以为其他可以对无线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中继设备。
在信号中继设备11为直放站的情况下,信号中继设备11同样包括天线、射频双工器、低噪放大器、下变频器、滤波器、中放、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等元器件或模块组成,各个元器件或模块的作用与其在直放站中的作用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继方法以及信号识别方法进行描述,信号中继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信号中继设备也可以适用于信号中继设备中的信号中继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识别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信号接收设备,也可以适用于上述信号接收设备中的信号识别装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继方法,包括下述S201-S207:
S201、信号中继设备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在物理层利用其中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
可以理解的,在信号发送设备为基站中的设备的情况下,初始信号为下行信号,在信号发送设备为UE的情况下,初始信号为上行信号。
S202、信号中继设备解调初始信号,以获取与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对初始信号进行解调操作,以获取初始信号中承载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对初始信号进行解调操作,可以利用数模转换等方式。
S203、信号中继设备确定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
作为一种那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可以获取该信号中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确定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
需要说明的,目标标识也可以由无线通信系统的运维人员预先在信号中继设备中设置并存储。
S204、信号中继设备基于目标标识以及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其中,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对初始物理层数据包进行解析,以获取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并将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与目标标识进行合并封装,以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续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205、信号中继设备对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对封装得到的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用于承载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的目标信号。
S206、信号中继设备对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利用其中的功率放大器,对合并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以生成经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S207、信号中继设备向外发送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利用其天线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经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在一种设计中,为了能够确定目标标识,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203,具体可以包括下述S2031-S2032。
S2031、信号中继设备获取初始信号的类型。
其中,初始信号的类型包括上行信号以及下行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根据初始信号中携带的信号标识,确定初始信号的类型。
S2032、信号中继设备基于初始信号的类型,确定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以及数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根据预设条件,确定与初始信号的类型对应的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及数值。
预设条件可以由运维人员预先在信号中继设备以及信号接收设备中设置并存储。
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可以为:在初始信号为下行信号时,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可以为1比特(bit),数值可以为0或者1。在初始信号为上行信号时,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可以为2bit,数值可以为00,01或者10,具体的数据长度及数值不作限定。
在一种设计中,为了能够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204,具体包括下述S2041-S2042。
S2041、信号中继设备解析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以获取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解析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以获取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
需要说明的,数据块可以为物理层中的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块。错误校验码可以为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码。
S2042、信号中继设备封装数据块、错误校验码以及目标标识,以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中继设备将目标标识、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进行合并封装,以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在目标物理层数据包中,目标标识可以位于数据块与CRC码中间的位置,也可以位于CRC码之后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5示出了一种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的数据格式示意图,如图5所示,目标标识位于CRC码之后。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识别方法,应用于信号接收设备,也可以应用于信号接收设备中的信号识别装置,包括下述S301-S305。
S301、信号接收设备接收无线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在物理层利用天线接收无线信号。
需要说明的,信号接收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可以为由中继设备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也可以为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
S302、信号接收设备解调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执行解调操作,以获取无线信号上承载的物理层数据包。
S303、信号接收设备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
其中,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对获取到的物理层数据包进行解析,以获取物理层数据包中内容的数据长度,以确定该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冗余数据,并进一步确定该冗余数据是否为目标标识。
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续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304、信号接收设备在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在确定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该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有用信号。
后续的,信号接收设备根据CRC码对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进行校验,在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向外传输包括数据块的传输层数据包。
S305、信号接收设备在物理层数据包不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干扰信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在确定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该无线信号为干扰信号。
后续的,信号接收设备丢弃该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及CRC码。
在一种设计中,为了能够判断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303,具体包括下述S3031-S3036。
S3031、信号接收设备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
其中,第一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总长度,第二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数据块的数据长度,第三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错误校验码的数据长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对物理层数据包执行解析操作,以获取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
示例性的,在物理层数据包中,第二数据长度为预设的数值,第三数据长度为24bit。
S3032、信号接收设备基于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冗余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第二数据长度与第三数据长度的数据长度和。进一步的,信号接收设备判断第一数据长度与上述数据长度和的大小。
若第一数据长度大于上述数据长度和,则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包括冗余数据。
若第一数据长度等于上述数据长度和,则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不包括冗余数据。
S3033、信号接收设备在物理层数据包中存在冗余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在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包括冗余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冗余数据在物理层数据包中的位置,并确定冗余数据。进一步的,信号接收设备在确定冗余数据之后,解析上述冗余数据,并获取上述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
需要说明的,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也可以根据第一数据长度与上述数据长度和之间的差值确定。
S3034、信号接收设备判断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接收设备基于获取到的数据长度及数值,确定冗余数据是否满足上述预设条件。
此步骤中的预设条件,具体可以参照本发明实施在S2031-S2032中对预设条件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S3035、若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预设条件,则信号接收设备确定冗余数据为目标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包括目标标识。
S3036、若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不满足预设条件,则信号接收设备确定冗余数据不为目标标识。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不包括目标标识。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识别方法,在S3032之后,还包括S3037:
S3037、在物理层数据包中不包括冗余数据的情况下,信号接收设备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不包括目标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无线通信环境中,中继设备在对初始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时,在对初始信号进行解调,并对解调后得到的物理层数据包中增加一个满足预设条件的目标标识,这样一来,信号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每一个无线信号之后,在解调该无线信号并获取物理层数据包之后,可以根据该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来判断该无线信号是否为经过中继设备放大处理后的有用信号。进一步可以对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进行解析,能够保证通信双方的通信质量。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信号中继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中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中继装置可以位于上述信号中继设备中。如图8所示,信号中继装置40用于对初始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处理,例如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信号中继方法。该信号中继装置40包括接收单元401、处理单元402、确定单元403及发送单元404。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例如,如图2,接收单元401可以用于执行S201。
处理单元402,用于解调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初始信号,以获取与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例如,如图2,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2。
确定单元403,用于确定用于标识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如图2,确定单元403可以用于执行S203。
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目标标识以及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例如,如图2,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4。
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对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例如,如图2,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5。
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对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例如,如图2,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6。
发送单元404,用于向外发送处理单元402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例如,如图2,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7。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单元403,具体用于:
获取初始信号的类型。例如,如图3,确定单元403可以用于执行S2031。
基于初始信号的类型,确定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以及数值。例如,如图3,确定单元403可以用于执行S2032。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单元402,具体用于:
解析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以获取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例如,如图4,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41。
封装数据块、错误校验码以及目标标识,以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例如,如图4,处理单元402可以用于执行S2042。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识别装置可以位于上述信号接收设备中。如图9所示,信号识别装置50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是否为经过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后的信号,例如用于执行图6所示的信号识别方法。该信号识别装置50包括接收单元501、处理单元502以及确定单元503。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无线信号。例如,如图6,接收单元501可以用于执行S301。
处理单元502,用于解调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例如,如图6,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2。
处理单元502,还用于在获取物理层数据包之后,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如图6,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3。
确定单元503,用于在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例如,如图6,确定单元503可以用于执行S304。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单元502,具体用于:
解析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第一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总长度,第二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数据块的数据长度,第三数据长度包括物理层数据包中错误校验码的数据长度。例如,如图7,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31。
基于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确定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冗余数据。例如,如图7,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32。
在物理层数据包中存在冗余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例如,如图7,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33。
若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冗余数据为目标标识。例如,如图7,处理单元502可以用于执行S3035。
在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的功能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信号中继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一种信号中继设备60,用于对无线信号进行中继放大处理,例如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信号中继方法。该信号中继设备6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总线603。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之间可以通过总线603连接。
处理器601是通信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存储器6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存储器6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601存在,存储器602可以通过总线603与处理器60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60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隔离方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602也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
总线60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围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10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信号中继设备60的限定。除图10所示部件之外,该信号中继设备6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8,信号中继装置中的接收单元401、处理单元402、确定单元403以及发送单元404实现的功能与图10中的处理器601的功能相同。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继设备6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604。
通信接口6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该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604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在一种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继设备中,通信接口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中继设备的另一种硬件结构。如图11所示,信号中继设备7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以及通信接口702。处理器701与通信接口702耦合。
处理器701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处理器601的描述。此外,处理器701还具备存储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存储器602的功能。
通信接口702用于为处理器701提供数据。该通信接口702可以是通信装置的内部接口,也可以是通信装置对外的接口(相当于通信接口604)。
需要指出的是,图1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信号中继设备70的限定,除图11所示部件之外,该信号中继设备7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种硬件的结构示意图也可参照上述图10或者图11中信号中继设备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不同之处在于信号接收设备包括的处理器用于执行信号接收设备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的步骤。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9,信号识别装置中的接收单元501、处理单元502以及确定单元503实现的功能与信号接收设备的处理器的功能相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中继方法以及信号识别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信号中继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信号识别方法,应用于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无线信号,并解调所述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所述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
解析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在所述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包括:
解析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所述第一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总长度,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数据块的数据长度,所述第三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错误校验码的数据长度;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冗余数据;
在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存在冗余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
若所述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冗余数据为所述目标标识。
3.一种信号中继方法,应用于信号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并解调所述初始信号,以获取与所述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
确定用于标识所述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并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以及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标识;
对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
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向外发送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标识所述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初始信号的类型;
基于所述初始信号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以及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以及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
解析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以获取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
封装所述数据块、所述错误校验码以及所述目标标识,以生成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6.一种信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以及确定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解调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以获取与所述无线信号对应的物理层数据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获取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之后,解析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用于标识中继设备,且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物理层数据包包括目标标识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无线信号为经信号中继设备放大处理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解析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以确定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所述第一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总长度,所述第二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数据块的数据长度,所述第三数据长度包括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错误校验码的数据长度;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长度、第二数据长度以及第三数据长度确定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是否包括冗余数据;
在所述物理层数据包中存在冗余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
若所述冗余数据的数据长度及数值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冗余数据为所述目标标识。
8.一种信号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确定单元及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初始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解调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初始信号,以获取与所述初始信号对应的初始物理层数据包;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用于标识所述信号中继设备的目标标识;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数值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以及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生成目标物理层数据包;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包括所述目标标识;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进行编码,以生成与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对应的目标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目标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外发送所述处理单元放大处理后的目标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初始信号的类型;
基于所述初始信号的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标识的数据长度以及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解析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以获取所述初始物理层数据包中的数据块以及错误校验码;
封装所述数据块、所述错误校验码以及所述目标标识,以生成所述目标物理层数据包。
11.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方法以及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中继方法。
12.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信号接收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方法。
13.一种信号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信号中继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信号中继设备执行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中继方法。
CN202110297887.5A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3114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887.5A CN1131143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7887.5A CN1131143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329A true CN113114329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1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7887.5A Pending CN113114329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432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53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047583A (zh) * 2008-07-07 2011-05-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中继站和移动站中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7672A (zh) * 2011-04-14 2013-1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用于中继器的信标信号
CN108496330A (zh) * 2016-03-30 2018-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50550A (zh) * 2019-09-24 2020-01-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ue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4759A (zh) * 2018-11-23 2020-06-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0191672A (ja) * 2020-08-07 2020-11-2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583A (zh) * 2008-07-07 2011-05-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中继站和移动站中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74153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477672A (zh) * 2011-04-14 2013-1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内用于中继器的信标信号
CN108496330A (zh) * 2016-03-30 2018-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24759A (zh) * 2018-11-23 2020-06-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50550A (zh) * 2019-09-24 2020-01-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ue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191672A (ja) * 2020-08-07 2020-11-2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拉杰.卡马尔: "《物联网导论》", 30 November 2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4327B (zh)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8635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KR100975592B1 (ko) 신호 품질 측정 장치
CN102308502B (zh) 移动网络中系统配置信息的传输
KR20190066065A (ko)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9150413B (zh) 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09957A (zh) 确定是否继续检测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US20140220988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19518366A (ja) 信号伝送方法、信号復号化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10460410B (zh) 基于网管信道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38633B (zh)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5669B (zh) 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114328B (zh)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114329A (zh)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547173B (zh) 一种物联网中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11641565B (zh) 一种以太网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43098B (zh)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452461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114324A (zh) 一种信号中继方法、信号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788606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62871B (zh) 一种物联网中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1110687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1752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462869B (zh) 一种物联网中数据竞争发送失败的处理方法
CN109639400B (zh) 一种物联网中组合数据的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