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3376B -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3376B
CN111223376B CN202010089625.5A CN202010089625A CN111223376B CN 111223376 B CN111223376 B CN 111223376B CN 202010089625 A CN202010089625 A CN 202010089625A CN 111223376 B CN111223376 B CN 111223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ture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96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3376A (zh
Inventor
段抗
王路超
张强勇
李雪剑
周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0896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3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3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3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3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3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4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geolo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水力伺服泵压系统;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用于向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用于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试样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试样变形特性。此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上述岩石水力压裂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多簇压裂新现象,揭示缝间岩石力学响应和竞争机制具有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水平井分段多簇同步压裂技术目前已成为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和低渗透油气增产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同一压裂段内进行多簇射孔,一次性压开多个裂缝,进而增大储层改造体积,降低压裂时间和施工成本。多簇压裂的设计目的是同时形成一系列密集且沿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的多条水力裂缝网络来增加流体交换效率。因此水力裂缝扩展的几何形态是评价储层改造效果的关键。
由于现阶段对现场储层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的裂缝具体几何形态及其扩展规律的了解极为有限,发明人发现目前此项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场作业表明,水平井多簇水力压裂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明显。实测数据显示,有30%甚至更多的裂缝未到达设计生产效果。一般认为,多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邻近裂缝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部分裂缝失去扩展稳定性。
2、除一些特殊情况外,现场水力裂缝的实际形态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场生产采用的微地震等裂缝监测手段存在精度低和多解性问题,尚难以全面真实捕捉裂缝的扩展路径和几何形态。
3、在实际扩展过程中,水力裂缝的起裂、延伸、转向和贯通受到岩性、地层条件、地应力水平和压裂参数等多因素影响。特别地,对于多裂缝同步扩展问题,一个显著的现象即为应力阴影效应。对于考虑相互影响的多裂缝同步扩展时诱导应力场的演化规律及其同多裂缝延伸和贯通之间的互动响应机制目前仍缺乏准确认识。
4、目前开展的室内水力压裂实验对于裂缝的扩展规律通常采用声发射、表面观察、试样剖切观察、CT断面扫描等技术来分析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但上述方法仅能获取最终静止状态的水力裂缝几何形态,基于最终的裂缝形态推测其扩展过程和机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应力阴影效应影响到裂缝的闭合,导致裂缝宽度是动态变化的,压裂结束后的破坏试件难以反映裂缝宽度变化。
5、目前开展的室内水力压裂实验主要研究的是单裂缝的扩展演化形态和地应力差、围压、压裂液黏度等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几乎没有开展过多裂缝同步扩展演化形态和相互影响过程方面的实验研究。
6、基于原岩开展的水力压裂实验难以监测压裂过程中岩石内部的力学响应,限制了对于裂缝扩展机理的分析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开展基于类岩石材料的可视化物理实验,利用内置传感器监测水力裂缝扩展诱导的缝间岩石应力扰动和变形规律。借鉴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技术,设计水力压裂可视化物理实验系统,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预置传感器从全局把握岩石的整体变形特征和破坏规律。此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上述岩石水力压裂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多簇压裂新现象,揭示缝间岩石力学响应和竞争机制具有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主要包括4个子系统: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水力伺服泵压系统;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
所述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用于向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
所述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用于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
所述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形态进行分析处理;
所述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试样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由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反力传递系统、对试样施压的液压加载器、电液伺服压力机、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和计算机组成;
所述的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包括反力架所围成的正方形实验区,在所述反力架内安装有两个压板,两个压板与反力架形成试样放置室,且形成试样放置室的反力架侧壁上安装模拟井筒;实验时,将试样紧靠在反力架预留井筒口两侧,试样另外两侧放置方形压板;
所述的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一端与计算机相连,另一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连接,液压加载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相连接,由液压加载器通过反力传递系统对应力加载实验平台施加模拟的竖向地应力和最大水平地应力。
更近一步地,在所述方形压板上开设有测量元件预留孔,用于放置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等测量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由液压源伺服阀、注液阀门、水泵、泵压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其中泵压控制系统一端通过控制线缆与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记录泵压—时间曲线,泵压控制系统的另一端连接液压源伺服阀,液压源伺服阀通过控制导线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泵注管线与试样上的模拟井筒相连接,泵注管线上安装有注液阀门,以此来控制压裂液流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由高速摄像机、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组成。其中把高速摄像机固定在摄像机移动装置上,通过摄像机移动装置将高速摄像机移动到试件上方合适位置后,将高速摄像机通过控制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接,计算机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由试样表面及内部的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等测量元件,计算机组成。其中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等测量元件与计算机相连接并用于监测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最后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记录、存储和分析。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进行水力压裂实验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前的准备;
按照实验设计加工模拟井筒并在模拟井筒等间距预置多个射孔,将模拟井筒以及部分内置的传感器在模具中固定好,浇筑配比好的类岩石材料,然后进行试样的养护;试样养护完成后,在试样四周设置密封圈并将试样置于试样放置室中紧靠反力架预留井筒口两侧,使出露试样的模拟井筒进入反力架预留模拟井筒孔中;试样另外两侧放置方形压板并在方形压板的预留孔中安装好测量元件;在方形压板两侧连接反力传递系统,在反力传递系统的另一端与液压加载器相连;在试样上表面覆盖高强度钢化玻璃,试样的上、下表面与有机玻璃和基座之间需通过玻璃胶进行密封,防止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漏失;通过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对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
步骤2: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的实施
首先将泵注管线与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相连接;然后启用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和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利用摄像机移动装置将摄像机移动到可以清晰捕捉试样完整表面处并开启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将配置好的压裂液装入水力伺服泵压系统中的水泵中,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编号,最后通过泵压控制系统和液压源伺服泵按设定排量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在水力压裂实验开始,计算机将显示泵压—时间曲线,当观察到泵压—时间曲线达到峰值之后瞬间降低,一段时间后曲线随时间推移稳定在某个压力值附近时,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
步骤3: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后的处理
实验结束后,关闭水力伺服泵压系统,将压裂液泵注管线与水力伺服泵压系统断开;关闭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停止裂缝动态变化的信息记录;关闭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停止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有关信息的记录;关闭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停止模拟地应力的加载;拆走试样两侧的方形压板和密封圈,然后将方形压板预留孔中的测量元件取走并剪断内置测量元件的连接线;移走试样和上覆玻璃并将试样中残留的压裂液收集处理;将扁平千斤顶、方形压板、微型压力盒等测量元件、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及有关线路清理干净后进行养护处理;
步骤4: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后,观察实验后试样表面水力裂缝形态及走势并利用相机对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对试样进行剖切观察,同时使用相机对剖切后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泵压-时间曲线分析水力裂缝形态,分析水力裂缝的起裂及扩展机理;基于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裂缝扩展的完整过程,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一步分析裂缝几何形态演化规律及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试样内部及底面布设的微型压力盒、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应变花等测量元件,分析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通过在压裂液中添加红色示踪剂,便于观察模型体表面的水力裂缝和内部的水力运移通道。
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多裂缝扩展的完整过程,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多裂缝几何形态实时动态演化规律;
(2)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可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
(3)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可以开展原岩试样及类岩石试样的可视化物理模型实验;
(4)通过内置多种传感器可以监测裂缝扩展过程中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和变形特征。
(5)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通过电液伺服压力机对液压加载器的自动推进和推出来实现应力加载,提高了岩样加载速度与精确性。
(6)在符合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前提下,可通过结合不同尺寸的方形压板,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岩样进行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
(7)传统的大系统无法直观动态监测试样内裂缝的扩展演化形态,本发明利用极限理念,对实验试样进行平面地应力加载并将试样尺寸平面化,在近似二维平面条件下利用摄像机动态监测试样内多裂缝同步扩展的演化形态。试样尺寸设计应尽可能符合极限状态,即试样的长度和宽度皆为高度的数倍,类似于薄板状。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验系统的简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物理模拟实验用的试样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方形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2-水力伺服泵压系统;3-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4-裂缝表面观测系统;5-反力架;6-方形压板;7-水力裂缝;8-高速摄像机;9-液压加载器;10-反力传递系统;11-内置传感器;12- 模拟井筒;13-基座;14-压裂试样;15-计算机;16-控制导线;17-摄像机移动装置;18-泵压控制系统;19-液压源伺服阀;20-水泵;21-注液阀门;22-泵注管线;23-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24-电液伺服压力机;25-应力加载实验平台; 26-测量元件预留孔;27-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现场作业表明,水平井多簇水力压裂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明显。实测数据显示,有30%甚至更多的裂缝未到达设计生产效果。一般认为,多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邻近裂缝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部分裂缝失去扩展稳定性。
2、除一些特殊情况外,现场水力裂缝的实际形态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现场生产采用的微地震等裂缝监测手段存在精度低和多解性问题,尚难以全面真实捕捉裂缝的扩展路径和几何形态。
3、在实际扩展过程中,水力裂缝的起裂、延伸、转向和贯通受到岩性、地层条件、地应力水平和压裂参数等多因素影响。特别地,对于多裂缝同步扩展问题,一个显著的现象即为应力阴影效应。对于考虑相互影响的多裂缝同步扩展时诱导应力场的演化规律及其同多裂缝延伸和贯通之间的互动响应机制目前仍缺乏准确认识。
4、目前开展的室内水力压裂实验对于裂缝的扩展规律通常采用声发射、表面观察、试样剖切观察、CT断面扫描等技术来分析水力裂缝的几何形态。但上述方法仅能获取最终静止状态的水力裂缝几何形态,基于最终的裂缝形态推测其扩展过程和机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应力阴影效应影响到裂缝的闭合,导致裂缝宽度是动态变化的,压裂结束后的破坏试件难以反映裂缝宽度变化。
5、目前开展的室内水力压裂实验主要研究的是单裂缝的扩展演化形态和地应力差、围压、压裂液黏度等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几乎没有开展过多裂缝同步扩展演化形态和相互影响过程方面的实验研究。
6、基于原岩开展的水力压裂实验难以监测压裂过程中岩石内部的力学响应,限制了对于裂缝扩展机理的分析与研究。
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包括用于向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的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用于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的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的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用于监测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试样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试样变形特性的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
其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可视化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物理模拟实验所用试样的长度、宽度与厚度的比值超过X倍,比值应当符合平面应力加载的极限状态,因此对试样施加的是模拟竖直地应力和最大水平地应力,在近似平面状态下动态的观察水力裂缝的扩展形态;沿试样的长度方向,在试样的一侧设有模拟井筒12,具体见附图4a中的右侧。
如图5所示,所述的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由高速摄像机8、计算机15和摄像机移动装置17组成。其中把高速摄像机8固定在摄像机移动装置17上,通过摄像机移动装置17将高速摄像机8移动到试件上方合适位置后,通过控制线路将高速摄像机与计算机15相连接,计算机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
上述所述的摄像机移动装置17包括一个可移动的安装支架,高速摄像机8 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且通过该支架的移动可以实现摄像机位置的调整。
如图6所示,所述的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由液压源伺服阀19、注液阀门21、水泵20、泵压控制系统18、计算机15组成;其中泵压控制系统18一端通过控制线缆与计算机15连接,由计算机15记录泵压—时间曲线,泵压控制系统18 另一端连接液压源伺服阀19,液压源伺服阀19通过控制导线与水泵20连接,水泵20通过泵注管线与试样上的模拟井筒12相连接,泵注管线上安装有注液阀门,以此来控制压裂液流动。
结合图7和图8,所述的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由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反力传递系统,对试样施压的液压加载器,电液伺服压力机,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计算机组成。
其中应力加载实验平台是由反力架5所围成的正方形实验区,其中在反力架5的一个侧板上预留模拟井筒口;且该侧板与相邻的侧板、以及位于正方形实验区内的两个方形压板6共同构成一个试样放置室,如图3所示,在图3中反力架5的右侧板、前侧板和位于正方形实验区内的两个方形压板6共同构成一个试样放置室。实验时,将试样紧靠在反力架预留井筒口两侧,试样另外两侧放置方形压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方形压板6上开设有测量元件预留孔,用于放置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等测量元件;其中,微型压力盒、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以及应变花等测量元件分别与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连接。其中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一端与计算机相连,另一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连接,液压加载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相连接,液压加载器的另一端与反力传递系统相连,反力传递系统连接方形压板,液压加载器通过反力传递系统对应力加载实验平台施加模拟的竖向地应力和最大水平地应力。
上述的方形压板也可以换成是矩形压板,不限于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方形压板。本实施例中的反力传递系统为一个反力传递架,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所用的试样为尺寸为150cm×150cm×10cm(长度×宽度×厚度) 的混凝土类岩石材料实验模型体,沿模拟井筒等间距预置四个射孔,通过模拟井筒注入恒定排量压裂液,模拟储层岩石多簇水力裂缝扩展的平面力学问题。本实验需在试样上表面覆盖高强度钢化玻璃,在试样的上、下表面与有机玻璃和基座之间需通过玻璃胶进行密封,防止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漏失。
利用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进行水力压裂实验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前的准备;
按照实验设计加工模拟井筒,并在模拟井筒等间距预置多个射孔27,将模拟井筒在模具中固定好,浇筑配比好的类岩石材料,然后进行试样的养护;试样养护完成后,在试样四周设置密封圈并将试样置于试样放置室中紧靠反力架预留井筒口两侧,使出露试样的模拟井筒进入反力架预留模拟井筒孔中;试样另外两侧放置方形压板并在方形压板的预留孔中安装好测量元件;在方形压板两侧连接反力传递系统,在反力传递系统的另一端与液压加载器相连;在试样上表面覆盖高强度钢化玻璃,试样的上、下表面与有机玻璃和基座之间需通过玻璃胶进行密封,防止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漏失;通过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对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
步骤2: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的实施
首先将泵注管线与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相连接;然后启用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利用摄像机移动装置将摄像机移动到可以清晰捕捉试样完整表面处并开启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将配置好的压裂液装入水力伺服泵压系统中的水泵中,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编号,最后通过泵压控制系统和液压源伺服泵按设定排量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在水力压裂实验开始,计算机将显示泵压—时间曲线,当观察到泵压—时间曲线达到峰值之后瞬间降低,一段时间后曲线随时间推移稳定在某个压力值附近时,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
步骤3: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后的处理
实验结束后,关闭水力伺服泵压系统,将压裂液泵注管线与水力伺服泵压系统断开;关闭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停止裂缝动态变化的信息记录;关闭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停止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有关信息的记录;关闭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停止模拟地应力的加载;拆走试样两侧的方形压板和密封圈,然后将方形压板预留孔中的测量元件取走并剪断内置测量元件的连接线;移走试样和上覆玻璃并将试样中残留的压裂液收集处理;将扁平千斤顶、方形压板、微型压力盒等测量元件、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及有关线路清理干净后进行养护处理;
步骤4:可视化及多裂缝同步扩展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后,观察实验后试样表面水力裂缝形态及走势并利用相机对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对试样进行剖切观察,同时使用相机对剖切后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泵压-时间曲线分析水力裂缝形态,分析水力裂缝的起裂及扩展机理;基于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裂缝扩展的完整过程,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一步分析裂缝几何形态演化规律及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试样内部及底面布设的微型压力盒、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应变花等测量元件,分析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通过在压裂液中添加红色示踪剂,便于观察模型体表面的水力裂缝和内部的水力运移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的系统包括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水力伺服泵压系统;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用于向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所述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用于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在压裂液中添加红色示踪剂;所述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演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所述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试样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试样变形特性;试样的长度和宽度皆为高度的数倍,为薄板状;在试样上表面覆盖高强度钢化玻璃,试样的上、下表面与有机玻璃和基座之间需通过玻璃胶进行密封;模拟井筒上等间距预置多个射孔,通过模拟井筒注入恒定排量压裂液,模拟储层岩石多簇水力裂缝扩展;所述的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由试样表面及内部的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其中微型压力盒、应变花、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并用于监测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一步分析裂缝几何形态演化规律及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记录、存储和分析;
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由液压源伺服阀、注液阀门、水泵、泵压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组成;水泵通过泵注管线与试样上的模拟井筒相连接,泵注管线上安装有注液阀门,以此来控制压裂液流动;所述的裂缝表面观测系统由高速摄像机、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组成,所述的高速摄像机固定在移动装置上,利用摄像机动态监测试样内多裂缝同步扩展的演化形态;所述的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由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反力传递系统、对试样施压的液压加载器、电液伺服压力机、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和计算机组成;所述的应力加载实验平台包括反力架所围成的正方形实验区,在所述反力架内安装有两个压板,两个压板与反力架形成试样放置室,且形成试样放置室的反力架侧壁上安装水平钻井;
按照实验设计加工模拟井筒并在模拟井筒等间距预置多个射孔,将模拟井筒以及部分内置的传感器在模具中固定好,浇筑配比好的类岩石材料,然后进行试样的养护;试样养护完成后,在试样四周设置密封圈并将试样置于试样放置室中紧靠反力架预留井筒口两侧,使出露试样的模拟井筒进入反力架预留模拟井筒孔中;试样另外两侧放置方形压板并在方形压板的预留孔中安装好测量元件;在方形压板两侧连接反力传递系统,在反力传递系统的另一端与液压加载器相连;在试样上表面覆盖高强度钢化玻璃,试样的上、下表面与有机玻璃和基座之间需通过玻璃胶进行密封,防止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漏失;通过地应力加载及控制系统对试样施加围压以模拟储层地应力;
将泵注管线与水力伺服泵压系统相连接;然后启用裂缝表面观测系统和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利用摄像机移动装置将摄像机移动到可以清晰捕捉试样完整表面处并开启内部变形与应力监测系统。将配置好的压裂液装入水力伺服泵压系统中的水泵中,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相应编号,最后通过泵压控制系统和液压源伺服泵按设定排量向试样中泵入压裂液;在水力压裂实验开始,计算机将显示泵压—时间曲线,当观察到泵压—时间曲线达到峰值之后瞬间降低,一段时间后曲线随时间推移稳定在某个压力值附近时,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束后,观察实验后试样表面水力裂缝形态及走势并利用相机对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对试样进行剖切观察,同时使用相机对剖切后试样进行拍摄记录;利用泵压-时间曲线分析水力裂缝形态,分析水力裂缝的起裂及扩展机理;基于多组对比实验分析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裂缝扩展的完整过程,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一步分析裂缝几何形态演化规律及不同加载参数对于水力裂缝形态及扩展的影响;利用试样内部及底面布设的微型压力盒、光栅多点位移传感器、应变花测量元件,分析水力裂缝扩展过程中储层岩石内部的诱导应力演化规律和岩体变形特性;通过在压裂液中添加红色示踪剂,便于观察模型体表面的水力裂缝和内部的水力运移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载伺服系统控制箱一端与计算机相连,另一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连接,液压加载器通过控制线路与电液伺服压力机相连接,由液压加载器通过反力传递系统对应力加载实验平台施加模拟的竖向地应力和最大水平地应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形压板上开设有测量元件预留孔,用于放置试件测量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泵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连接,由计算机记录泵压—时间曲线;泵压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源伺服阀,液压源伺服阀与水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装置将高速摄像机移动到试件上方合适位置后,高速摄像机通过控制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接,计算机用于监测和记录压裂过程中的裂缝动态变化过程并对裂缝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为一个矩形薄板结构,在其一侧设有模拟井筒。
CN202010089625.5A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223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9625.5A CN111223376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9625.5A CN111223376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3376A CN111223376A (zh) 2020-06-02
CN111223376B true CN111223376B (zh) 2022-10-14

Family

ID=7082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9625.5A Active CN111223376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33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6318B (zh) * 2020-08-19 2021-12-1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多簇同步压裂可视化模拟装置、系统、制造方法
CN112065352B (zh) * 2020-09-21 2022-03-0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室内水力压裂模拟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试验方法
CN112326456B (zh) * 2020-11-10 2023-10-24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模拟岩石多裂缝同步竞争扩展的试验方法
CN112595598A (zh) * 2020-11-24 2021-04-02 西安科技大学 倾斜层状煤岩体力-声-光-波一体化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2761629A (zh) * 2021-03-10 2021-05-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高温岩石裂缝扩展阻力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376684B (zh) * 2021-06-11 2022-04-15 天津大学 一种研究注水诱发地震断层破裂过程实验方法
CN113588646B (zh) * 2021-08-12 2023-03-2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页岩可视化暂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551999A (zh) * 2021-09-02 2021-10-2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模拟不同水平轴差应力条件的可视化水力压裂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3776931B (zh) * 2021-09-30 2023-06-20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dic技术的页岩可视化压裂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944452B (zh) * 2021-10-13 2022-12-1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水力压裂套管断裂研究方法
CN113914841B (zh) * 2021-10-14 2022-12-1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页岩可视化压裂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984515B (zh) * 2021-10-18 2023-06-16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水力裂缝起裂与扩展的方法
CN113944453B (zh) * 2021-10-18 2022-12-1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室内可视化压裂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13984504B (zh) * 2021-11-10 2023-06-23 山东大学 一种多功能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114165204B (zh) * 2021-11-12 2023-08-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储层条件下水力压裂缝网演化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监测实验装置和方法
CN114293964B (zh) * 2021-12-30 2022-08-2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室内评价空间应力场主动利用效果的系统及方法
CN114441337B (zh) * 2022-01-14 2022-10-18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金属断裂韧性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的检测方法
CN115078121B (zh) * 2022-08-23 2022-12-09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间接可视化岩石多簇压裂室内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163697A (zh) * 2022-12-15 2023-05-26 山东大学 可视化多射孔压裂流量动态分配控制实验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6183152B (zh) * 2023-04-23 2023-09-29 西安曜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幕墙耐撞击性能测试方法
CN116378621B (zh) * 2023-05-29 2023-08-25 新疆斐德莱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场级压裂全流程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6888A (zh) * 2013-05-21 2013-08-2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可视化压裂模拟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5756645A (zh) * 2014-12-16 2016-07-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页岩中裂缝扩展的物理模拟系统及方法
US10161235B2 (en) * 2016-06-03 2018-12-25 Enhanced Production, Inc.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highly heterogeneous formations by resisting formation and/or sealing micro-fractures
CN107101897A (zh) * 2017-05-26 2017-08-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平面展布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7701160B (zh) * 2017-09-30 2021-04-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模拟水力压裂裂缝和天然裂缝扩展影响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8894764B (zh) * 2018-07-11 2020-06-0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可视化二维水力裂缝模拟实验装置
CN109307624A (zh) * 2018-11-29 2019-02-05 重庆大学 一种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3376A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3376B (zh)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8801799B (zh) 岩石压裂物理模拟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7807051B (zh) 模拟三维加载条件下爆破开挖卸荷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9356557B (zh) 三维油藏水驱模拟模型制备方法及动态监测可视化装置
CN111337648B (zh) 大尺寸含裂隙岩石矩形空洞突水多场前兆信息演化试验测试方法
CN102587886A (zh) 一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8894764B (zh) 可视化二维水力裂缝模拟实验装置
CN104865610B (zh) 一种深部储层岩心的数值表征方法
CN105672379B (zh) 动态承压水作用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CN109001040B (zh) 岩石压裂模拟装置
CN109386275B (zh) 模拟岩石裂缝内流动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11622277B (zh) 一种模拟桩端存在空洞时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110056335B (zh) 一种三轴多裂纹水力压裂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207701131U (zh) 一种高温高压测波及系数的可视化大模型实验装置
CN207488086U (zh) 模拟三维加载条件下爆破开挖卸荷的试验装置
CN204804827U (zh) 支撑剂嵌入深度的测量系统
CN113848162A (zh) 一种高温高压致密油藏压裂液渗吸深度评价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5672378A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CN105929461A (zh) 一种动静态岩石力学参数校正系统
CN113376057A (zh) 黏度和凝固特性可控的注浆可视化测试系统
CN102253181B (zh) 深部软岩水理作用智能测试系统
CN216051308U (zh) 一种多维度-多物理场裂隙性黄土潜蚀机理物理模型实验装置
CN203772562U (zh) 一种地压模拟装置
CN114241876B (zh) 一种基于上覆盖层含优势通道的岩溶塌陷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
CN215297368U (zh) 一种模拟地震波和降雨耦合作用诱发滑坡的实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