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1846A -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1846A
CN111211846A CN201811401486.4A CN201811401486A CN111211846A CN 111211846 A CN111211846 A CN 111211846A CN 201811401486 A CN201811401486 A CN 201811401486A CN 111211846 A CN111211846 A CN 111211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ellipsoid
wireless terminal
antenna
teste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14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11846B (zh
Inventor
于伟
漆一宏
张辉彬
吴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GENERAL TEST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4014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1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1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1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7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or channel simu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屏蔽箱体;被测件,被测件为无线终端;测试天线,用于与被测件进行无线通信;吸收屏,吸收屏设置在被测件与测试天线之间,用于吸收无线电波;聚合机构,至少表面为导电材料,用于将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测试天线为圆心、最低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以及陷波机构,至少表面为吸波材料,陷波机构设置在屏蔽箱体内壁除聚合机构外的位置,陷波机构用于对被测件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得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吸波材料吸收掉。该测试系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纯净的测试环境,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终端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终端产品在研发及生产中都需要进行产品测试,无线终端天线的性能是无线终端产品的重要指标,因此,无线终端的整机天线性能测试关系着产品的研发周期及产品质量。而随着无线终端技术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对测试效率和测试成本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比无源测试而言,OTA(Over-The-Air,空间端口通信性能)测试在模拟无线终端实际使用情况下综合考察了无线终端的整机天线性能。OTA测试通过测试从无线终端在不同立体角辐射出来的能量来测定终端的总辐射功率TRP(Total Radiated Power),通过在不同立体角测试出的终端接收灵敏度测定出终端的总接收灵敏度TIS(Total IsotropicSensitivity)。完整的测试所需时间较长,例如,一次全面的单信道TIS测试需要1小时左右的测试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小型测试系统,通过该小型测试系统中的一个反射面将无线终端发射的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汇聚到测试天线,使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在测试天线处达到同相相位的叠加、功率合成,从而可以一次测得被测件发射的多个方向辐射信号的功率之和。此种测试系统尺寸小巧、操作简单,可以快速获得无线终端的辐射性能,尤其适用于无线终端性能在生产线的快速通信性能检测。
然而,对于这类小型测试系统而言,减少测量噪声、创造一个更纯净的测试环境对于获得更准确、稳定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纯净的测试环境,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包括:屏蔽箱体;被测件,所述被测件为无线终端;测试天线,用于与所述被测件进行无线通信;吸收屏,所述吸收屏设置在所述被测件与所述测试天线之间,用于吸收无线电波;聚合机构,至少表面为导电材料,用于将所述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所述测试天线为圆心、最低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以及陷波机构,至少表面为吸波材料,所述陷波机构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除所述聚合机构外的位置,所述陷波机构用于对所述被测件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得所述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所述吸波材料吸收掉。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通过聚合机构将被测件发射的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反射并聚合到测试天线,使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在测试天线处达到同相相位的叠加、功率合成,从而可以一次测得被测件发射的多个方向辐射信号的功率之和,相对于传统方法所用的测试系统来说,操作更简单,测试速度更快,避免了多次重复测试操作,测试结果重复性误差小、测试结果稳定;并且,通过陷波机构将被测件发射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该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陷波机构上的吸波材料完全吸收掉,减少了测试噪声,避免了该直射信号影响测试结果,在较小的测试系统中创造了一个更加纯净的测试环境,大大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由于被测件不需要处于测试天线的平面波照射,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传统测试系统中所需的远场距离,从而简化了测试系统结构,减小系统尺寸,尤其适用于无线终端性能在生产线的快速通信性能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陷波机构包括: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的顶部;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的底部且与所述聚合机构相邻,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形状为长条形状,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邻且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邻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且均小于90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形状为长条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形状为波浪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被测件、所述测试天线以及所述聚合机构的位置关系对应同一个椭球体,其中,所述被测件和所述测试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两个焦点上,所述聚合机构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椭球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被测件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第一焦点,所述测试天线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第二焦点,经过所述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二焦点之间的第一任意点作垂直于所述椭球体长轴的第一平面,经过所述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一焦点之间的第二任意点作垂直于所述椭球体长轴的第二平面,并将所述椭球面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部分作为所述聚合机构,将所述屏蔽箱体内壁除所述聚合机构以外的部分作为所述陷波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椭球体的长轴的端点,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一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椭球体长轴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任意点与所述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任意点与所述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收屏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聚合机构用于将所述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所述测试天线为圆心、最高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收屏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所述吸收屏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小于λ/2,其中,所述λ为测试频段中最小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仪表,所述测试仪表与所述测试天线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和/或检测所述测试天线发射的无线信号。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100可以包括:屏蔽箱体、110、被测件120、测试天线130、聚合机构140、吸收屏150和陷波机构160。
具体地,被测件120可为无线终端,可发射无线信号。其中,被测件12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具有无线天线的硬件设备。例如,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被测件120发送无线信号。
测试天线130可用于与被测件120进行无线通信。也就是说,测试天线300可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向被测件120发射无线信号或者接收被测件120发射的无线信号。具体地,当对被测件120进行接收测试时,则测试天线130可用于发射无线信号;当对被测件120进行发射测试时,则测试天线130可用于接收无线信号。
聚合机构140至少表面为导电材料。例如,该导电材料可以是导电碳纤维。聚合机构140可用于将被测件120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测试天线130为圆心、最低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由于低频较高频波长更长,此时信号的“聚合程度”较低,测试的精度也较低,对聚合机构的设计及制造要求也较低。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聚合机构将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测试天线为圆心、最高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由于高频较低频波长更短,此时信号的“聚合程度”较高,测试的精度也较高,对聚合机构的要求也较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测件120、测试天线130以及聚合机构140的位置关系对应同一个椭球体,其中,被测件120和测试天线130分别设置在椭球体的两个焦点上,聚合机构140可设置在椭球体的椭球面上。其中,聚合机构140设置在椭球面上是指聚合机构140与其设置位置处的椭球面重合。聚合机构140可以一个连续的面,或多个不连续的面。聚合机构14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满足所述聚合功能。下面以被测件120所在的焦点为第一焦点,测试天线300所在的焦点为第二焦点为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在实际测试中并不在系统中设置一个椭球体。上述椭球体为虚拟的椭球体,仅用于对被测件120、测试天线130和聚合机构140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以明确三者的位置关系。
也就是说,被测件120发射的多个方向的无线信号经聚合机构140反射后,被聚合至测试天线130附近,信号路径如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所述多个方向的无线信号的反射信号在测试天线130处达到同相相位的叠加、功率合成,从而可以一次测得被测件120发射的多个方向无线信号的功率之和。
吸收屏150可设置在被测件120与测试天线130之间。吸收屏140可用于吸收无线电波。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屏150可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处。
需要说明的是,被测件120向测试天线130方向发射的无线信号可直接发射到测试天线130,此部分不会通过聚合机构140进行反射并聚合至无线天线130,而且该信号与反射聚合信号所经过的传播路径不同,则由传播路径引起的相位差也可能不同,因此,该信号与反射聚合信号在到达测试天线130时会因为相位不同而可能产生抵消或者部分叠加的效果,从而不一定能达到同相叠加、功率合成的目的。因此,为了避免此种影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被测件120与测试天线130之间的直线上设置了吸收屏150,用于吸收无线电波,从而可通过该吸收屏吸收(或阻挡)被测件到测试天线的直射的无线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屏150的材质可为吸波材料。进一步地,吸收屏150可为圆形或多边形,且吸收屏150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小于λ/2,其中,λ为测试频段中最小频率所对应的波长。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吸收屏150为圆形,则其外接圆即其本身,也就是说,如果吸收屏150为圆形,则吸收屏150的直径不小于λ/2。从而吸收屏150即可对绝大部分直射到测试天线130的无线信号进行吸收。此外,吸收屏150的直径或外接圆直径也不应设置得过大,以免妨碍反射聚合信号的路径。
其中,吸收屏150可以为平板形、锥形或夹层复合结构。
陷波机构160至少表面为吸波材料。陷波机构160可设置在屏蔽箱体110内壁除聚合机构140外的位置,陷波机构160用于对被测件120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得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吸波材料吸收掉。其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直射信号是指被测件120向测试天线130的相反方向发射的无线信号,由于此部分信号不会通过聚合机构140进行反射并聚合至无线天线130,而且该直射信号与反射聚合信号聚合机构140进行反射并聚合至无线天线130,而且该直射信号与反射聚合信号在到达测试天线130时会因为相位不同而可能产生抵消或者部分叠加的效果,从而不一定能达到同相叠加、功率合成的目的。因此,为了避免此种影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屏蔽箱体110内壁除聚合机构140外的位置设置了陷波机构160。通过将陷波机构160设置在除吸收屏和聚合机构外被测件的直射信号可达到的位置,并且该直射信号可在陷波机构不同位置之间多次反射,以使得在多次反射中被陷波机构160上的吸波材料吸收掉。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所示,陷波机构160可包括:第一部件161和第二部件162。其中,第一部件161可设置在屏蔽箱体110内壁的顶部且与所述聚合机构140相邻。第二部件162可设置在屏蔽箱体110内壁的底部且与聚合机构140相邻。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部件162可包括第一面162a、第二面162b和第三面162c,其中,第一面162a的形状可为长条形状,第一面162a与第二面162b相邻且形成第一夹角,第一面162a与第三面162c相邻且形成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且均小于90度。举例而言,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可组成类似高脚杯的底座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除了吸收屏150和聚合机构140外被测件120发射的直线信号可到达的位置处设置了陷波机构160,被测件120发射到陷波机构160表面的直射信号经过陷波机构160至少两次的反射,被大量的吸收、衰减,从而避免了对测试的干扰,信号路径如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例如,被测件与陷波机构的其中一面(如第一部件)上不经过吸收屏的连线,通过陷波机构上的第一部件反射到陷波机构上的第一面上,再被该第一面反射回第二面上,以此类推,形成多次反射。所述直射信号可在陷波机构不同位置之间反射,反射次数至少为两次,在来回反射中被吸波材料吸收掉。
由此,通过合理设置吸收屏、聚合机构和陷波机构的位置和尺寸,可避免被测件直接发射到测试天线的信号通过衍射到达测试天线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无线终端发射的无线信号可以是电磁波信号。根据椭球面反射的物理原理可知,从一个焦点发送的电磁波信号经过椭球面的反射后会入射到另一个焦点,且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到椭球的两个焦点的距离和为一固定值。因此,无线终端发射的电磁波信号经聚合机构后会反射并聚合至测试天线,且从无线终端发射的多个电磁波信号经过聚合机构反射后入射到测试天线所经过的传播路径的长度是相同的。从而传播路径引起上述多个电磁波信号的相位差是相同的,测试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可以实现同相叠加。而被测件发射的其他直射信号通过陷波机构上的多个面进行多次反射以使得其在多次反射中被陷波机构上的吸波材料吸收掉,从而减少了测试噪声,使得在一个较小的测试系统中创造了一个纯净的测试环境。
此外,由于位于第一焦点的被测件有一定的面积分布,该分布面积经聚合机构反射聚合后的能量被汇聚在第二焦点周围的一定区域的横截平面,故测试天线需要有一定的面积分布才能更有效地接收汇聚的电磁波能量。也就是说,测试天线可根据被测件的大小设置为按照一定平面分布。
下面通过图1对本发明中聚合机构140和陷波机构160的设置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被测件120设置在椭球体的第一焦点,测试天线130设置在椭球体的第二焦点,经过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第二焦点之间的第一任意点作垂直于椭球体长轴的第一平面,经过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第一焦点之间的第二任意点作垂直于椭球体长轴的第二平面,并将椭球面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之间的部分作为聚合机构140,将屏蔽箱体110内壁除聚合机构140以外的部分作为陷波机构160,其中,第一顶点为椭球体的长轴的端点,且第一顶点与第一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椭球体长轴长度的一半,第一任意点与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任意点与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定义椭球体上离第一焦点较近的长轴顶点为第一顶点,椭球体上离第二焦点较近的长轴顶点为第二顶点。过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第二焦点之间的第一任意点作垂直于椭球体长轴的虚拟平面,将该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定义为反射第一边界。过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附近的点(位于第一顶点与第一焦点之间)作垂直于椭球体长轴的虚拟平面,该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定义为反射第二边界。则聚合机构140为所述反射第一边界到所述反射第二边界的平顶椭球面部分,陷波机构160为屏蔽箱体110内部除聚合机构140以外的部分。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反射第二边界距第一顶点的距离比反射第一边界距第一顶点的距离近。
由此,通过反射第二边界的设置使陷波机构的第一部件为平顶椭球反射面。由于背向导电材料反射面的存在会导致测试天线和被测件的天线失配,而平顶椭球反射面可减小这种效应所带来的测试不准度的负面影响。此外,将平顶处设置为陷波机构可进一步提高测试的可重复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到第二平面的球面距离大于测试频段中最小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一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还可包括:测试仪表。其中,测试仪表与测试天线相连。测试仪表可用于检测测试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和/或检测测试天线发射的无线信号。其中,检测测试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用于对被测件进行发射测试,检测测试天线发射的无线信号用于对被测件进行接收测试。具体地,测试仪表可检测测试天线接收或者发射的无线信号的功率,并根据进行功率求和,以根据功率之和对被测件进行测试。
举例而言,测试天线可通过连接电缆连接测试仪表,测试仪表用于检测测试天线获取接收的无线信号的功率之后,并根据该功率之和得到测试结果。
因为无线信号的接收、发射是互易的,同理上述描述也适用于被测件接收测试,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陷波机构160中的第一部件161的形状可为长条形状,如图1所示中的第一部件的形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陷波机构160中的第一部件161的形状可为波浪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部件161可为波浪形状,可以提高被测件的直射信号在陷波机构上的反射次数,以使得该直射信号能够被吸收掉,创造纯净的测试环境。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陷波机构160中的第二部件的形状可随着屏蔽箱体的形状而设置,例如,如图3所示,只要保证第二部件中第一面与其相邻的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被测件的直射信号可以在该陷波机构的不同位置之间进行多次反射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通过聚合机构将被测件发射的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反射并聚合到测试天线,使多个方向的辐射信号在测试天线处达到同相相位的叠加、功率合成,从而可以一次测得被测件发射的多个方向辐射信号的功率之和,相对于传统方法所用的测试系统来说,操作更简单,测试速度更快,避免了多次重复测试操作,测试结果重复性误差小、测试结果稳定;并且,通过陷波机构将被测件发射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该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陷波机构上的吸波材料完全吸收掉,减少了测试噪声,避免了该直射信号影响测试结果,在较小的测试系统中创造了一个更加纯净的测试环境,大大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且由于被测件不需要处于测试天线的平面波照射,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传统测试系统中所需的远场距离,从而简化了测试系统结构,减小系统尺寸,尤其适用于无线终端性能在生产线的快速通信性能检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蔽箱体;
被测件,所述被测件为无线终端;
测试天线,用于与所述被测件进行无线通信;
吸收屏,所述吸收屏设置在所述被测件与所述测试天线之间,用于吸收无线电波;
聚合机构,至少表面为导电材料,用于将所述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所述测试天线为圆心、最低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以及
陷波机构,至少表面为吸波材料,所述陷波机构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除所述聚合机构外的位置,所述陷波机构用于对所述被测件的直射信号进行多次反射,使得所述直射信号在多次反射中被所述吸波材料吸收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陷波机构包括:
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的顶部;
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屏蔽箱体内壁的底部且与所述聚合机构相邻,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形状为长条形状,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邻且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邻且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且均小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形状为长条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形状为波浪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件、所述测试天线以及所述聚合机构的位置关系对应同一个椭球体,其中,所述被测件和所述测试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两个焦点上,所述聚合机构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椭球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件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第一焦点,所述测试天线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第二焦点,经过所述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二焦点之间的第一任意点作垂直于所述椭球体长轴的第一平面,经过所述椭球体长轴上第一顶点到所述第一焦点之间的第二任意点作垂直于所述椭球体长轴的第二平面,并将所述椭球面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部分作为所述聚合机构,将所述屏蔽箱体内壁除所述聚合机构以外的部分作为所述陷波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椭球体的长轴的端点,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一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椭球体长轴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一任意点与所述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任意点与所述第一顶点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屏设置在所述椭球体的两个焦点连线的中点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机构用于将所述被测件发射的无线信号反射并聚合至以所述测试天线为圆心、最高测试频率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为半径的球形区域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屏为圆形或多边形,且所述吸收屏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小于λ/2,其中,所述λ为测试频段中最小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试仪表,所述测试仪表与所述测试天线相连,用于检测所述测试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和/或检测所述测试天线发射的无线信号。
CN201811401486.4A 2018-11-22 2018-11-22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Active CN111211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1486.4A CN111211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1486.4A CN111211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846A true CN111211846A (zh) 2020-05-29
CN111211846B CN111211846B (zh) 2022-05-17

Family

ID=7078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1486.4A Active CN111211846B (zh) 2018-11-22 2018-11-22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18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5934A (zh) * 2021-05-28 2021-08-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用于信号测试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22A (zh) * 2008-01-16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usb调制解调器空中性能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02016608A (zh) * 2008-05-09 2011-04-13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定辐射功率的方法、辐射功率的测定用耦合器以及用于测定辐射功率的装置
US20140327586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The Howland Company Reflective Ellipsoid Chamber
CN106161704A (zh) * 2015-04-10 2016-11-23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N10693652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322A (zh) * 2008-01-16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usb调制解调器空中性能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CN102016608A (zh) * 2008-05-09 2011-04-13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定辐射功率的方法、辐射功率的测定用耦合器以及用于测定辐射功率的装置
US20140327586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The Howland Company Reflective Ellipsoid Chamber
CN106161704A (zh) * 2015-04-10 2016-11-23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N106936524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通用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5934A (zh) * 2021-05-28 2021-08-2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用于信号测试的装置
CN113295934B (zh) * 2021-05-28 2023-04-2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用于信号测试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846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50303B2 (en) Compact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 device under test (DUT) having integrated antenna array
US20180006745A1 (en) Compact system for characterizing a device under test (dut) having integrated antenna array
CN106936524B (zh)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US9964577B2 (en) Wireless terminal testing system
KR101009630B1 (ko) 안테나 방사 성능 측정 장치 및 그 설계 방법
US10416214B2 (en) System for testing wireless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7329085B2 (ja) 高速ota生産ラインテスト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109037871B (zh) 一种太赫兹波导极化衰减装置
CN106291145B (zh)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US20200333389A1 (en) Freespace antenna measurement system
JP2023547206A (ja) レーダービーコンおよびレーダー測定システム
CN111211846B (zh)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N113848394A (zh) 一种紧缩场空口测试设备
CN205356355U (zh)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N210665888U (zh) 一种复合测试系统
CN111212177B (zh) 无线终端的测试系统
CN114325133A (zh) 一种微波暗室紧缩场测试系统
RU15293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го отклика от плоскопараллельных пластин в миллиметровом диапазоне
KR20210039683A (ko) 콘크리트 차폐율 측정장치 및 차폐율 측정시스템
TWM583134U (zh) 環形縮距天線測試裝置
CN214473624U (zh) 多探头的弓形架测试系统
Farahbakhsh et al.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etallic parabolic anechoic chamber
CN113219244B (zh) 一种超宽频带平面波生成系统
CN218601378U (zh) 一种紧缩场电磁测量系统
CN113659346B (zh) 一种天线罩电厚度测试天线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