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9693B -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9693B
CN111209693B CN201911259070.8A CN201911259070A CN111209693B CN 111209693 B CN111209693 B CN 111209693B CN 201911259070 A CN201911259070 A CN 201911259070A CN 111209693 B CN111209693 B CN 111209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fiber composite
composite material
gas cylinder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90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9693A (zh
Inventor
吴乔国
程长征
陶常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2590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9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9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9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9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9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先基于ABAQUS软件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本构的二次开发,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再利用ABAQUS软件并基于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即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本发明综合考虑特定内压下的气瓶受撞击过程动态响应、内胆局部变形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特性,建立的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试验方法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可以实现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高效合理预测,使用范围广,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因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和结构设计灵活等优点,在加氢站储氢、长管拖车气体储运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撞击损伤比较敏感,当气瓶受到外物撞击载荷作用时,会在材料内部形成基体开裂、纤维断裂和层间分层等损伤,导致气瓶强度降低,形成安全隐患。为避免气瓶盲目使用或不必要的报废,需要对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进行评估,以达到既保证安全又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目前,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研究主要集中在试验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对于综合考虑特定内压下外物撞击过程动态响应、内胆局部变形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特性的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爆破强度数值预测方法研究尚缺乏。上述情况为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高效合理评估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试验方法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可实现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高效合理预测,使用范围广,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该气瓶为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
S2,基于ABAQUS/VUMAT用户自定义本构子程序模块,编写步骤S1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的本构子程序;
所述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并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所述应力张量用{σ}表示,且{σ}={σ11223312}T,σ11、σ22、σ33、σ12均为应力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的应力分量;
所述应变张量用{ε}表示,且{ε}={ε11223312}T,ε11、ε22、ε33、ε12均为应变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的应变分量;
方向1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方向2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方向,方向3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方向;
应力分量σij中,下标i表示应力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力分量σii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
应变分量εij中,下标i表示应变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变分量εii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
S3,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至少包括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分析;
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分析方式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利用步骤S2的本构子程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进行计算,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S4,气瓶在特定的内压P0下,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S5,气瓶在特定的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计算,即进行下一步骤;
S6,对气瓶进行增压,即增加气瓶的内压;
S7,气瓶增压后,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对气瓶进行增压,并继续进行气瓶增压后的有限元分析,即重新执行步骤S6~S7;
步骤S4~S7是利用ABAQUS软件并基于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计算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从而评估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且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即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
各计算步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设置的参数。
步骤S1中,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中包括: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的函数,分别如下所示:
上述式中,f1为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2为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3为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4为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5为面内剪切损伤参数;
X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Y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拉伸强度;X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压缩强度,Y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压缩强度;S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
当存在任意的损伤参数的值大于等于1时,则表示损伤发生并进入损伤演化阶段,损伤演化阶段中,
损伤变量W为:
式中,φi,i=1,2,3,4,5均为损伤累积变量;
式中,αi,i=1,2,3,4,5均为中间变量;
式中,mi,i=1,2,3,4,5均为表征损伤软化特征的材料常数;
损伤演化影响的柔度矩阵[Sij]为:
式中,E11、E2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G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v12、v21分别为不同方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泊松比;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Cij]为:
[Cij]=[Sij]-1; 式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力张量{σ}与应变张量{ε}之间的关系为:
{σ}=[Cij]{ε}; 式11
式中,应力张量{σ}={σ11223312}T;应变张量{ε}={ε11223312}T
步骤S2中,所述本构子程序的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S201,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和应变张量{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本构子程序还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Δε11、Δε22、Δε33、Δε12分别为相应的各个应变分量增量,上标n表示第n个计算步;
S202,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1},以及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
S203,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5,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
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6~10,依次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损伤变量Wn、刚度矩阵
S204,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刚度矩阵应变张量{ε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1,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
S205,本构子程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应变张量{εn}输出给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主程序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和应变张量{εn},进一步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下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步骤S3中,建立含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S301,在ABAQUS/CAE中分别建立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几何模型;
S302,设置材料属性:撞击物赋予刚体材料属性;钢内胆赋予含应变硬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材料属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由步骤S2编写的本构子程序并通过ABAQUS-VUMAT模块接口赋予其材料属性;
S303,划分网格单元:撞击物和钢内胆采用C3D8R缩减积分实体单元划分网格;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划分网格,且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中设置碳纤维缠绕的角度、层数、各层厚度;
S304,施加撞击物的初始状态参数和气瓶的边界条件,设定外物撞击气瓶的初始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撞击位置,确定气瓶约束部位并施加边界条件;
S305,定义接触,在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设置通用接触算法;
S306,设置计算分析步,包括:
分析步1: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的有限元分析;
分析步2: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的有限元分析;
分析步3: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后进行增压的有限元分析。
步骤S1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Xt,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拉伸强度Yt,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压缩强度Xc,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压缩强度Yc,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S1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11、E2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G1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泊松比v12、v21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步骤S302中,含应变硬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材料属性的钢内胆本构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σeq为钢内胆等效应力;εeq为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 为无量纲应变率,/>为钢内胆等效应变率,/>为钢内胆参考应变率;A、B、C、n为钢内胆材料常数。
在步骤S4~S7的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要求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εeq不超过钢内胆断裂应变εf,若钢内胆的等效塑性应变εeq大于等于钢内胆断裂应变εf,则表示钢内胆失效,气瓶发生破坏;
式中,εf为钢内胆断裂应变;D1、D2、D3、D4均为表征钢内胆材料断裂应变随三轴应力系数和应变率变化特征的常数,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σ*为三轴应力系数,σ*=σHeq,σH为静水应力。
钢内胆材料常数A、B、C、n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步骤S5和S7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为材料参数,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步骤S6中,气瓶的内压为线性增加,即气瓶每次进行增压时,内压增量ΔP为固定值。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综合考虑特定内压下的气瓶受撞击过程的动态响应、内胆局部变形及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特性,建立的评估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试验方法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可以实现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高效合理预测,使用范围广,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图3为本实施例的分析步1计算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云图。
图4中的a、b、c分别为本实施例的分析步1计算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应力分量σ11、σ22、σ12的云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分析步2计算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
图6为本实施例的分析步3计算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随气瓶内压的变化关系曲线。
图7为本发明的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某4130钢内胆、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钢内胆外径为120mm、全长为304mm、壁厚为5.0mm,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为环向加螺旋缠绕,由钢内胆外表面向外缠绕角度依次为±90°、±14°、±90°、±14°、±90°,所述缠绕角度是指纤维方向与气瓶轴线方向夹角,缠绕层数共10层,单层厚度为0.55mm,初始加载的特定内压为5MPa;撞击物为钢制球头冲头,直径为15mm、质量为10kg;球头冲头垂直撞击气瓶中间部位,撞击速度为0.5m/s。本实施例为了评估该气瓶受球头冲头撞击后的爆破强度,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由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的本构模型,所述本构模型中包括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的函数,分别如下式所示:
上述式1~5中,f表示损伤参数,其中,f1为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2为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3为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4为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5为面内剪切损伤参数;
σ11、σ22、σ12均为应力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分量;由于应力分量σ33的数值为零,故此处仅考虑三个应力分量;
X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Y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拉伸强度;本实施例中,Xt=2500MPa;Yt=60MPa;
X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压缩强度,Y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压缩强度;本实施例中,Xc=1250MPa;Yc=186MPa;
S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本实施例中,S12=85MPa;
当存在任意的损伤参数的值大于等于1时,则表示损伤发生并进入损伤演化阶段,损伤演化过程如下所示:
损伤变量W为:
式6中,φi,i=1,2,3,4,5均为损伤累积变量;
式7中,αi,i=1,2,3,4,5均为中间变量;
式7中,mi,i=1,2,3,4,5均为表征损伤软化特征的材料常数;本实施例中,mi,i=1,2,3,4,5均取值为10;
损伤演化影响的柔度矩阵[Sij]为:
式9中,E11、E2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本实施例中,E11=154.1GPa;E22=10.3GPa;
G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本实施例中,G12=7.092GPa;
v12、v21均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泊松比,分别为不同方向上的泊松比;本发明中,方向1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方向2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方向;泊松比vij中,下标i表示泊松比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泊松比方向与方向j平行;本实施例中,v12=0.28;v21=0.019;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Cij]为:
[Cij]=[Sij]-1; 式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力张量{σ}与应变张量{ε}之间的关系为:
{σ}=[Cij]{ε}; 式11
式11中,应力张量{σ}={σ11223312}T,σ11、σ22、σ33、σ12均为应力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应变张量{ε}={ε11223312}T,ε11、ε22、ε33、ε12均为应变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上的应变分量;
由图7所示,本发明中,方向1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方向2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方向,方向3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方向;
应力分量σij中,下标i表示应力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力分量σii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即,σ11为平行于方向1的应力分量;σ22为平行于方向2的应力分量;σ33为平行于方向3的应力分量;σ12为在法线方向与方向1平行的平面内,平行于方向2的应力分量;
应变分量εij中,下标i表示应变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力分量εii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即,ε11为平行于方向1的应变分量,即纤维轴向的应变分量;ε22为平行于方向2的应变分量;ε33为平行于方向3的应变分量;ε12为在法线方向与方向1平行的平面内,平行于方向2的应变分量;
S2,基于ABAQUS/VUMAT用户自定义本构子程序模块,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步骤S1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的本构子程序;
所述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并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各计算步之间的时间间隔是ABAQUS软件计算分析过程中的参数;
具体的,所述本构子程序的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S201,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和应变张量{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本构子程序还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Δε11、Δε22、Δε33、Δε12分别为相应的各个应变分量增量,上标n表示第n个计算步;
S202,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1},以及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
S203,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5,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
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6~10,依次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损伤变量Wn、刚度矩阵
S204,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刚度矩阵应变张量{ε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1,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
S205,本构子程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应变张量{εn}输出给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主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和应变张量{εn},以及根据实际分析时在计算分析步中所施加的载荷,进一步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下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其中,所施加的载荷包括:分析步1中对气瓶加载的特定内压,分析步2中对气瓶进行撞击的撞击力,分析步3中对气瓶的增压;
步骤S3中,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对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分析;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S301,在ABAQUS/CAE中分别建立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几何模型;
S302,分别设置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材料属性,其中,
撞击物赋予刚体材料属性;
钢内胆赋予考虑应变硬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材料属性,钢内胆的本构模型如下所示:
式13中,σeq为钢内胆等效应力;εeq为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为无量纲应变率, 为钢内胆等效应变率即等效塑性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率,/>为钢内胆参考应变率;A、B、C、n均为钢内胆材料常数,A为材料静态屈服强度,B、n为表征材料应变硬化效应的常数,C为表征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常数;本实施例中,针对4130钢,钢内胆材料常数A=673MPa;B=190MPa;C=0.017;n=0.1538;钢内胆参考应变率/>
钢内胆的失效准则为:
式14中,εf为钢内胆断裂应变;D1、D2、D3、D4均为表征钢内胆材料断裂应变随三轴应力系数和应变率变化特征的常数;σ*为三轴应力系数,σ*=σHeq,σH为静水应力;本实施例中,针对4130钢,钢内胆材料常D1=-0.1895;D2=0.7324;D3=-0.6633;D4=0.0291;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步骤S2编写的本构子程序通过ABAQUS-VUMAT模块接口赋予其材料属性;
S303,分别对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划分网格单元,其中,
撞击物和钢内胆采用C3D8R缩减积分实体单元划分网格;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采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划分网格,且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中设置碳纤维缠绕的角度、层数、各层厚度;本实施例中,由钢内胆外表面向外缠绕角度依次为±90°、±14°、±90°、±14°、±90°,所述缠绕角度是指纤维方向与气瓶轴线方向夹角,缠绕层数共10层,单层厚度为0.55mm;
S304,施加撞击物的初始状态参数和气瓶的边界条件,设定外物撞击气瓶的初始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撞击位置,确定气瓶约束部位并施加边界条件;本实施例中,设定外物即球头冲头撞击气瓶的初始撞击速度为0.5m/s,撞击角度和撞击位置为垂直撞击气瓶中间部位,气瓶瓶口端面施加轴向位移即Y方向约束,气瓶冲击背面施加X方向约束,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为建立的含球头冲头、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二分之一解剖图;
S305,在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之间设置通用接触算法;
ABAQUS软件中包括面面接触、自接触、通用接触的算法;其中,通用接触是用一个接触描述本模型中所有区域间的接触关系;面面接触是用于描述两个指定面之间的接触关系;自接触是用于描述一个面不同部分之间的接触关系;
S306,设置三个计算分析步:
分析步1,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的有限元分析;本实施例中,气瓶初始加载的特定内压P0=5MPa;
分析步2,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分析步3,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后增压的有限元分析;本实施例中,撞击后气瓶的内压由初始加载的特定内压5MPa以匀速率增压;
S4,进行分析步1的计算,即气瓶在特定内压P0=5MPa下,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云图如图3所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最大应变分量maxε11=2.714×10-4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应力分量σ11、σ22、σ12的云图分别如图4中的a、b、c所示;
S5,进行分析步2的计算,即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的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分析步2计算过程中,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气瓶的爆破强度值为0;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计算,即进行下一步骤;
本实施例中,分析步2的计算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各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均小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层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为材料参数,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本实施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的轴向断裂应变εcf=0.0138;
S6,增加气瓶的内压,气瓶的内压为线性增加,即Pn=Pn-1+ΔP,Pn为当前计算步即第n个计算步的气瓶内压,Pn-1为上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气瓶内压,ΔP为设定的内压增量,内压增量ΔP为固定值;
S7,气瓶增压后,进行分析步3的计算,即气瓶增压后的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分析步3的计算过程中,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气瓶的爆破强度值为气瓶的当前内压;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对气瓶进行增压,并继续进行气瓶增压后的有限元分析,即重新执行步骤S6~S7;
本实施例中,分析步3的计算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随气瓶内压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当气瓶内压小于82.8MPa时,maxε11<εcf,继续进行步骤S6~S7的气瓶增压计算;当气瓶内压等于82.8MPa时,maxε11≥εcf,终止计算,因此,气瓶受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为82.8MPa。
本实施例中,步骤S1~S3是对ABAQUS软件的二次开发过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步骤S4~S7是利用ABAQUS软件并基于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计算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从而评估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且爆破强度值即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
在步骤S4~S7的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要求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εeq不超过式14所述的钢内胆断裂应变εf,若钢内胆的等效塑性应变εeq大于等于钢内胆断裂应变εf,则表示钢内胆失效,气瓶同样发生破坏。但是常规情况下,对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进行评估时,钢内胆一般不会先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发生失效。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该气瓶为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
S2,基于ABAQUS/VUMAT用户自定义本构子程序模块,编写步骤S1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的本构子程序;
所述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并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所述应力张量用{σ}表示,且{σ}={σ11223312}T,σ11、σ22、σ33、σ12均为应力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的应力分量;
所述应变张量用{ε}表示,且{ε}={ε11223312}T,ε11、ε22、ε33、ε12均为应变分量,分别表示不同方向的应变分量;
方向1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方向2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面内垂直于纤维轴向的方向,方向3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方向;
应力分量σij中,下标i表示应力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力分量σii表示应力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
应变分量εij中,下标i表示应变分量在法线方向与方向i平行的平面内,下标j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j平行;应变分量εii表示应变分量方向与方向i平行;
S3,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至少包括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分析;
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分析方式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利用步骤S2的本构子程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进行计算,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S4,气瓶在特定的内压P0下,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S5,气瓶在特定的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计算,即进行下一步骤;
S6,对气瓶进行增压,即增加气瓶的内压;
S7,气瓶增压后,利用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各计算步下,均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的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
在每个计算步中,均分别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各个网格单元中找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ε11的最大值即maxε11
分别比较每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是否大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若存在某个计算步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纤维轴向应变分量的最大值maxε11≥εcf,则表示气瓶发生破坏,并终止计算;否则,表示气瓶未发生破坏,继续对气瓶进行增压,并继续进行气瓶增压后的有限元分析,即重新执行步骤S6~S7;
步骤S4~S7是利用ABAQUS软件并基于所述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气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过程,计算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从而评估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且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值即为气瓶受外物撞击后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
各计算步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设置的参数;
步骤S1中,碳纤维复合材料连续损伤本构模型中包括: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的函数,分别如下所示:
上述式中,f1为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2为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3为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4为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5为面内剪切损伤参数;
X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Yt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拉伸强度;X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压缩强度,Yc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压缩强度;S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
当存在任意的损伤参数的值大于等于1时,则表示损伤发生并进入损伤演化阶段,损伤演化阶段中,
损伤变量W为:
式中,φi,i=1,2,3,4,5均为损伤累积变量;
式中,αi,i=1,2,3,4,5均为中间变量;
式中,mi,i=1,2,3,4,5均为表征损伤软化特征的材料常数;
损伤演化影响的柔度矩阵[Sij]为:
式中,E11、E2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G1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v12、v21分别为不同方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泊松比;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矩阵[Cij]为:
[Cij]=[Sij]-1; 式10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力张量{σ}与应变张量{ε}之间的关系为:
{σ}=[Cij]{ε}; 式11
式中,应力张量{σ}={σ11223312}T;应变张量{ε}={ε11223312}T
步骤S2中,所述本构子程序的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S201,本构子程序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上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和应变张量{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本构子程序还从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中调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Δε11、Δε22、Δε33、Δε12分别为相应的各个应变分量增量,上标n表示第n个计算步;
S202,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1},以及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εn},
S203,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1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1},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5,分别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
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纤维拉伸损伤参数f1 n、基体拉伸损伤参数f2 n、纤维压缩损伤参数f3 n、基体压缩损伤参数f4 n、面内剪切损伤参数f5 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6~10,依次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损伤变量Wn、刚度矩阵
S204,本构子程序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刚度矩阵应变张量{εn},以及根据步骤S1中的式11,计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
S205,本构子程序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当前计算步即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应变张量{εn}输出给ABAQUS/Explicit主程序,主程序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第n个计算步的应力张量{σn}和应变张量{εn},进一步计算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下一计算步即第n+1个计算步的应变张量增量{Δεn+1},上标n+1表示第n+1个计算步;
步骤S3中,建立含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气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S301,在ABAQUS/CAE中分别建立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几何模型;
S302,设置材料属性:撞击物赋予刚体材料属性;钢内胆赋予含应变硬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材料属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由步骤S2编写的本构子程序并通过ABAQUS-VUMAT模块接口赋予其材料属性;
S303,划分网格单元:撞击物和钢内胆采用C3D8R缩减积分实体单元划分网格;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划分网格,且在S4R缩减积分壳单元中设置碳纤维缠绕的角度、层数、各层厚度;
S304,施加撞击物的初始状态参数和气瓶的边界条件,设定外物撞击气瓶的初始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撞击位置,确定气瓶约束部位并施加边界条件;
S305,定义接触,在撞击物、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设置通用接触算法;
S306,设置计算分析步,包括:
分析步1: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的有限元分析;
分析步2: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的有限元分析;
分析步3:气瓶在特定内压P0下受外物撞击后进行增压的有限元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拉伸强度Xt,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拉伸强度Yt,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压缩强度Xc,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横向压缩强度Yc,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S1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E11、E2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模量G1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泊松比v12、v21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2中,含应变硬化和应变率效应的材料属性的钢内胆本构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σeq为钢内胆等效应力;εeq为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 为无量纲应变率,/>为钢内胆等效应变率,/>为钢内胆参考应变率;A、B、C、n为钢内胆材料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S7的有限元分析过程中,要求钢内胆等效塑性应变εeq不超过钢内胆断裂应变εf,若钢内胆的等效塑性应变εeq大于等于钢内胆断裂应变εf,则表示钢内胆失效,气瓶发生破坏;
式中,εf为钢内胆断裂应变;D1、D2、D3、D4均为表征钢内胆材料断裂应变随三轴应力系数和应变率变化特征的常数,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σ*为三轴应力系数,σ*=σHeq,σH为静水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内胆材料常数A、B、C、n均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和S7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轴向断裂应变εcf为材料参数,可通过材料性能试验测试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气瓶的内压为线性增加,即气瓶每次进行增压时,内压增量ΔP为固定值。
CN201911259070.8A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Active CN111209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9070.8A CN11120969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9070.8A CN11120969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9693A CN111209693A (zh) 2020-05-29
CN111209693B true CN111209693B (zh) 2023-09-15

Family

ID=7078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9070.8A Active CN111209693B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9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9301B (zh) * 2020-11-02 2024-04-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的最优自紧压力确定方法
CN112524476B (zh) * 2020-12-18 2022-08-16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高压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气瓶设计方法
CN112906264B (zh) * 2021-02-03 2022-09-2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CN113504024B (zh) * 2021-09-10 2021-12-24 西南石油大学 爆破拆除塌落体触地冲击下聚乙烯燃气管道安全评价方法
CN114965099B (zh) * 2022-05-18 2023-09-2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测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6766647A (zh) * 2023-07-31 2023-09-19 淮安振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源储存高压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8094986B (zh) * 2024-01-31 2024-09-27 华南理工大学 冲击作用下储氢气瓶剩余强度预测方法
CN118443492A (zh) * 2024-05-21 2024-08-06 南京工业大学 撞击损伤爆破片动态载荷作用下破裂失效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2715A (ja) * 2006-02-01 2007-09-13 Nippon Steel Corp 破断予測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1882933A1 (de) * 2006-07-19 2008-01-30 BAM Bundesanstalt für Materialforschung und -prüfung Verfahren zur Beurteilung von Druckbehältern aus Verbundwerkstoff mittels Schallemissionsprüfung
CN106874547A (zh) * 2017-01-08 2017-06-20 浙江大学 一种预测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的方法
CN106909708A (zh) * 2017-01-08 2017-06-30 浙江大学 确定铝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最佳自紧压力的方法
CN107688686A (zh) * 2017-07-07 2018-0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弹脆性损伤模式的层压板结构破坏模拟方法
CN107742001A (zh) * 2017-09-05 2018-02-2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高压多层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ansys仿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5818B2 (en) * 2015-01-30 2018-10-09 The Boeing Company Strength predi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osite laminat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2715A (ja) * 2006-02-01 2007-09-13 Nippon Steel Corp 破断予測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EP1882933A1 (de) * 2006-07-19 2008-01-30 BAM Bundesanstalt für Materialforschung und -prüfung Verfahren zur Beurteilung von Druckbehältern aus Verbundwerkstoff mittels Schallemissionsprüfung
CN106874547A (zh) * 2017-01-08 2017-06-20 浙江大学 一种预测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爆破压力的方法
CN106909708A (zh) * 2017-01-08 2017-06-30 浙江大学 确定铝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材料气瓶最佳自紧压力的方法
CN107688686A (zh) * 2017-07-07 2018-02-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弹脆性损伤模式的层压板结构破坏模拟方法
CN107742001A (zh) * 2017-09-05 2018-02-27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超高压多层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ansys仿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literature review of failur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composite high-pressure hydrogen storage tanks;Ming Zhang,et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5777-25799 *
wu qiaoguo,etc.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impact on filament-wound composite cylinder.《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17,540–549. *
不同缠绕工艺下复合材料气瓶力学性能研究;王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B020-53 *
杨涛等.《末敏末修灵巧弹药技术与效能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P221-224. *
程普强.《先进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与应用》.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9,P136-139. *
纤维缠绕气瓶压力过载及冲击损伤行为研究;张国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B015-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9693A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9693B (zh) 一种气瓶受外物撞击后的爆破强度评估方法
Rafiee et al. Stochastic prediction of burst pressure in 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s
Wang et al. On crashworthiness design of hybrid metal-composite structures
Ehlers et al. Simulating the collision response of ship side structures: A failure criteria benchmark study
Kim et al. Composite damage model based on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and low velocity impact analysis of composite plates
Xu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burst pressure of composite hydrogen storage vessels
Falzon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intralaminar failure mechanisms in composite structures. Part I: FE implementation
Liu et al. Failure analysis of carbon fiber/epoxy composite cylindrical laminates using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Hocine et al.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ylindrical part of a metallic vessel reinforced by filament winding while submitted to internal pressure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ultimate longitudinal strength of an ultra large container ship
Prabowo et al. Forecasting the effects of failure criteria in assessing ship structural damage modes
Li Ultimat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un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 in axial compression
CN114139300B (zh) 一种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夹芯板抗冲击性能评价方法
Ghasemi et al. Multi-step buckl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stiffened and unstiffen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shells: A new experimentally validated method
Sharma et al. Effects of dome shape on burst and weight performance of a type-3 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 for storage of compressed hydrogen
Ren et al. Research on intralaminar load reversal damage modeling for predicting composite laminates’ low velocity impact responses
CN112329301A (zh) 一种适用于金属内衬复合材料气瓶的最优自紧压力确定方法
Zhang et al. Buckling and material failure analyses for ring-stiffened composite shells subjected to hydrostatic pressure
Hu et al. Fracture analysis of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 cylinders with liner crack accounting for autofrettage effect
CN112906264B (zh) 一种金属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Yu et al. Research on mechanics of ship-launching airbags I—Material constitutive relations by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Moskvichev Numerical modeling of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composite overwrapped pressure vessel
CN117350125A (zh) 一种气瓶跌落后疲劳性能的预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Rejowski et al. Buckling analysis of cold formed silo column
Pashazadeh et al. A finite strai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tress-softening of hyperelastic materials under cyclic ben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