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7731B -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7731B
CN111207731B CN202010148766.XA CN202010148766A CN111207731B CN 111207731 B CN111207731 B CN 111207731B CN 202010148766 A CN202010148766 A CN 202010148766A CN 111207731 B CN111207731 B CN 111207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ray body
connecting block
tray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87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7731A (zh
Inventor
尹林荣
刘伟
程军
潘子杰
尹宏俊
林涛
郑燊
肖峰勤
芦剑
江睿东
巴亚平
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ia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ia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ia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iany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1487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7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7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12Instruments for setting out fixed angles, e.g. right ang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002Active optical survey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10Plumb l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01C9/02Details
    • G01C9/06Electric or photoelectric indication or reading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01C9/02Details
    • G01C9/06Electric or photoelectric indication or reading means
    • G01C2009/066Electric or photoelectric indication or reading means optic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夹持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基座、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延伸杆和配重锥。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设于基座,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间设有连接柱。延伸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柱,配重锥连接于延伸杆。第一盘体设有用于发射特征光线的光源装置,第二盘体设有用于检测特征光线的光敏装置。检测组件安装于夹持组件的底部。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延伸杆位于光源装置和光敏装置之间,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延伸杆偏转,光敏装置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检测装置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反馈直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横梁的水平度检测、对竖梁的垂直度检测是经常使用到的技术手段。但是,现有的垂直度检测工具一部分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精度较低;而另一部分虽然精度较高,造价缺较为昂贵,使用起来也相对较繁琐。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运用;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反馈更加直接,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垂直度的检测方法,总体上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包括:检测组件和用于可拆卸地夹持于横梁的夹持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基座、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延伸杆和配重锥。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设于基座。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垂直于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设置。延伸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柱,延伸杆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第一盘体及第二盘体设置。配重锥连接于延伸杆的远离连接柱的一端。第一盘体的靠近第二盘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发射特征光线的光源装置。第二盘体的靠近第一盘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特征光线的光敏装置。
检测组件通过基座安装于夹持组件的底部。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延伸杆位于光源装置和光敏装置之间,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延伸杆偏转,光敏装置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
进一步地,延伸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连接段,连接段固定连接于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沿连接柱的轴向,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连接段三者外径相同。沿连接柱的周向,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外径均大于连接段的外径。
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段位于光源装置和光敏装置之间,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连接段偏转,光敏装置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
进一步地,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均呈圆盘状。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由连接柱固定连接且三者同轴设置,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设于基座,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连接柱三者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
进一步地,基座还具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二者均垂直于基座设置。第一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挡板,第二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远离第二挡板的一侧可转动地安装有旋钮,旋钮具有内齿圈。第一盘体的转轴具有外齿圈并贯穿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远离第二挡板的一侧还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位于内齿圈和外齿圈之间,旋钮和第一盘体的转轴均同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第二挡板的远离第一挡板的一侧开设有盲孔,盲孔容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的端部连接有滑块,滑块同盲孔的孔壁贴合。盲孔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滑块脱出的止挡部,止挡部和滑块之间抵接有弹性件。定位杆的外端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设置有定位针。定位针沿定位杆的轴向设置,多根定位针沿定位杆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挡板开设有供定位针穿过的针孔,第二盘体的远离第一盘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同定位针相配合的配合孔。
进一步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具有滑杆,第二连接块具有用于同滑杆配合的导向孔,滑杆可滑动地配合于导向孔。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还安装有用于将二者收拢的收紧件。第一夹臂有阻尼地铰接于第一连接块,第二夹臂有阻尼地铰接于第二连接块。
进一步地,收紧件包括第一收紧座、第二收紧座和调节杆。第一收紧座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第二收紧座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第一收紧座和第二收紧座均开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杆的容纳槽,第一收紧座和第二收紧座均被容纳槽贯穿。容纳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调节杆的侧壁同容纳槽的槽壁贴合。
第一收紧座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箍环,第一箍环架设于容纳槽以将调节杆封锁于容纳槽中。调节杆具有环形凸缘,第一箍环的内侧和容纳槽的槽壁均开设有配合槽,环形凸缘可转动地配合于配合槽。沿调节杆的周向,调节杆同第一收紧座活动配合。沿调节杆的轴向,调节杆同第一收紧座固定配合。第二收紧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箍环,第二箍环架设于容纳槽以将调节杆封锁于容纳槽中。调节杆的靠近第二收紧座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第二箍环的内侧具有用于同调节杆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收紧座还具有扣环,扣环呈半圆环状。扣环一端铰接于容纳槽的一侧边缘,另一端同容纳槽的另一侧边缘可拆卸地连接,以用于封盖调节杆的端头。调节杆的远离第二收紧座的一端端头具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由其外壁沿径向凹陷形成,环形凹槽的槽底壁设置有沿调节杆的周向连续设置的外齿圈。扣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同外齿圈配合的内齿。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均设有用于同横梁一侧贴合的第一滚轮,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设有用于同横梁的相对另一侧贴合的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中至少一者由驱动电机驱动。
一种利用上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进行垂直度检测的检测方法,其包括:将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对的夹持组件夹持于横梁,利用光敏装置检测特征光线。若光敏装置能够检测到特征光线,则表明横梁未处于水平状态。若光敏装置无法检测到特征光线,则表明横梁处于水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光敏装置与提示灯或者控制器进行电信号连接,当光敏装置能够接收到特征光线时,光敏装置能够向提示灯或者控制器发送电信号,使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灯为例,当光敏装置能够接收到特征光线时,光敏装置能够向提示灯控制组件发出点信号,使其控制提示灯亮起。而当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时,光源装置和光敏装置之间并刚好阻挡住特征光线射向光敏装置,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此时提示灯处于熄灭状态。这样就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横梁的水平度状态。由于延伸杆受配重锥的重力影响,延伸杆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在判断了横梁的水平度情况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延伸杆来判断墙壁、竖梁等结构的垂直度状况。通过该设计,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能够同时对横梁的水平度情况、竖梁的垂直度情况、墙壁的垂直度情况进行检测,十分方便。此外,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利用延伸杆来替代传统的吊绳,配合上光敏装置和光源装置,大大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直观度。
总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运用;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反馈更加直接,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来进行垂直度检测的检测方法总体上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延伸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盘体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检测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检测组件的第一挡板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第二盘体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夹持组件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夹持组件的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夹紧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第一收紧座和第二收紧座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调节杆的靠近第一收紧座的一端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调节杆的环形凹槽部位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中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夹持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标: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检测组件100;基座110;第一盘体120;光源装置121;第二盘体130;光敏装置131;配合孔132;连接柱140;延伸杆150;第一杆体151;第二杆体152;连接段153;套筒154;配重锥160;第一挡板170;旋钮171;传动齿轮172;第二挡板180;盲孔181;针孔182;定位杆183;滑块184;止挡部185;弹性件186;定位块187;定位针188;夹持组件200;第一夹臂210;第一尾端211;第一弯折部212;第二夹臂220;第二尾端221;第二弯折部222;第一连接块230;滑杆231;第二连接块240;导向孔241;第一收紧座310;第一箍环320;配合槽330;扣环340;第二收紧座350;第二箍环360;容纳槽370;调节杆380;环形凸缘381;环形凹槽382;第一滚轮410;第二滚轮420;第三滚轮430;轮毂电机4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包括:检测组件100和用于可拆卸地夹持于横梁的夹持组件200。
检测组件100包括基座110、第一盘体120、第二盘体130、延伸杆150和配重锥160。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均设于基座110。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之间设置有连接柱140,连接柱140垂直于第一盘体120及第二盘体130设置。
延伸杆15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柱140,延伸杆150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第一盘体120及第二盘体130设置。配重锥160连接于延伸杆150的远离连接柱140的一端。第一盘体120的靠近第二盘体13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发射特征光线的光源装置121。第二盘体130的靠近第一盘体12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特征光线的光敏装置131。
检测组件100通过基座110安装于夹持组件200的底部。其中,检测组件100和夹持组件200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利用夹持组件200夹持安装于横梁,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延伸杆150位于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之间并刚好阻挡住特征光线射向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在配重锥160的重力作用下,延伸杆150相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发生偏转,延伸杆150对特征光线的阻挡不充分,特征光线可以照射到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光敏装置131与提示灯或者控制器进行电信号连接,当光敏装置131能够接收到特征光线时,光敏装置131能够向提示灯或者控制器发送电信号,使其发出报警提示。以提示灯为例,当光敏装置131能够接收到特征光线时,光敏装置131能够向提示灯控制组件发出点信号,使其控制提示灯亮起。而当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时,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之间并刚好阻挡住特征光线射向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此时提示灯处于熄灭状态。这样就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横梁的水平度状态。由于延伸杆150受配重锥160的重力影响,延伸杆150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在判断了横梁的水平度情况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延伸杆150来判断墙壁、竖梁等结构的垂直度状况。通过该设计,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能够同时对横梁的水平度情况、竖梁的垂直度情况、墙壁的垂直度情况进行检测,十分方便。
此外,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利用延伸杆150来替代传统的吊绳,配合上光敏装置131和光源装置121,大大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直观度。
总体而言,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运用;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借助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的系统配合,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水平、垂直情况,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和判断误差,对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121采用的是红外发射灯,光敏装置131采用的是红外传感器。延伸杆150则由刚性轻质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4,延伸杆150包括第一杆体151、第二杆体152和连接段153,连接段153固定连接于第一杆体151和第二杆体152之间。第一杆体151的远离延伸段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柱140,配重锥160连接于第二杆体152的远离连接段153的一端。其中,沿连接柱140的轴向,第一杆体151、第二杆体152和连接段153三者外径相同;沿连接柱140的周向,第一杆体151和第二杆体152的外径均大于连接段153的外径。
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连接段153位于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之间,光敏装置131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连接段153喜爱能够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发生偏转,光敏装置131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
通过以上设计,不仅确保了连接段153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保证延伸杆150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通过减小连接段153在转动方向上的外径来进一步提高了对横梁水平状态的检测精度。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5~10,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均呈圆盘状。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由连接柱140固定连接且三者同轴设置,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有阻尼地、可转动地设于基座110,第一盘体120、第二盘体130和连接柱140三者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第一杆体151的端部具有套筒154,套筒154可转动地套设于连接柱140,且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同套筒154之间均具有间隙,以避免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造成损伤,同时也不会影响套筒154正常转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套筒154的转动顺滑度,确保延伸杆150在配重锥160的作用下能够一直保持在竖直状态,套筒154和连接柱140之间还设置有滚珠(图中未示出)。光源装置121安装于第一盘体120的边缘,光敏装置131安装于第二盘体130的边缘的对应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若还是用于测量横梁的水平情况,则通过转动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使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的位置满足以下要求: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利用夹持组件200夹持安装于横梁时,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延伸杆150的连接段153位于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之间并刚好阻挡住特征光线射向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在配重锥160的重力作用下,延伸杆150相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发生偏转,延伸杆150的连接段153对特征光线的阻挡不充分,特征光线可以照射到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
此外,通过以上设计,使得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还可用于对梁进行特定角度安装(例如:斜梁)。以安装斜梁为例,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的夹持组件200夹持安装到斜梁上,再将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相对于检测横梁的水平情况时转动一个角度(数值与斜梁的安装角度相等),此时就可以调整斜梁的安装角度,当斜梁的安装角度刚好达到预设角度时,延伸杆150的连接段153刚好位于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之间并阻挡住特征光线射向光敏装置131,光敏装置131无法捕捉到特征光线。若光敏装置131仍然能够捕捉到特征光线,则表明还未达到预设的安装角度。
进一步地,基座110还具有第一挡板170和第二挡板180,第一挡板170和第二挡板180平行且间隔设置,二者均垂直于基座110设置。第一盘体120通过其转轴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挡板170,第二盘体130通过其转轴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挡板180。为了避免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的盘面造成损伤,第一盘体120和第一挡板170之间、第二盘体130和第二挡板180之间均留有间隙。第一挡板170和第二挡板180均呈正方形板状,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完全被封装在第一挡板170和第二挡板180之间,从而还可以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形成保护。
其中,为了便于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进行转动,第一挡板170的远离第二挡板180的一侧可转动地安装有旋钮171,旋钮171具有内齿圈。第一盘体120的转轴具有外齿圈并贯穿第一挡板170。第一挡板170的远离第二挡板180的一侧还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齿轮172,传动齿轮172位于内齿圈和外齿圈之间,旋钮171和第一盘体120的转轴均同传动齿轮172啮合。通过该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旋钮171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进行调节时的精度。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的稳定性,第二挡板180的远离第一挡板170的一侧开设有盲孔181,盲孔181容置有定位杆183,定位杆183的端部连接有滑块184,滑块184同盲孔181的孔壁贴合。盲孔181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滑块184脱出的止挡部185,止挡部185和滑块184之间抵接有弹性件186。定位杆183的外端连接有定位块187,定位块187设置有定位针188。定位针188沿定位杆183的轴向设置,多根定位针188沿定位杆18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挡板180开设有供定位针188穿过的针孔182,第二盘体130的远离第一盘体12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同定位针188相配合的配合孔132。
自然状态下,定位块187在弹性件186的弹力作用下贴合于第二挡板180,且定位针188经针孔182配合至配合孔132,从而实现对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的锁定。当需要调节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的角度时,将定位块187拉出,使其远离第二挡板180,从而使定位针188的端头从配合孔132进入针孔182当中,解除对第二盘体130的锁定,就可以通过转动旋钮171来调节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来改变光源装置121和光敏装置131的角度。调节完毕后,释放定位块187,在弹性件186的作用下,定位针188的端头重新配合至定位孔实现锁定。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改变配合孔132在圆周上的的数量来控制第一盘体120和第二盘体130的转动角度最小值。在本实施例中,配合孔132的数量为36个,36个配合孔132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这样的话,转动最小值就是10°。这样不仅提高了调解过程中的精确度,也提高了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稳定效果,定位针188也设置成了36根。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配合孔132的数量和定位针188的数量可以调整,并且还可以设置成非均匀间隔设置的形式。这些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改变,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情形。
其中,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86为柱型弹簧,弹性件186套设于定位杆183。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1~14,夹持组件200包括第一夹臂210、第二夹臂220、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第一连接块230具有滑杆231,第二连接块240具有用于同滑杆231配合的导向孔241,滑杆231可滑动地配合于导向孔241。
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还安装有用于将二者收拢的收紧件。第一夹臂210有阻尼地铰接于第一连接块230,第二夹臂220有阻尼地铰接于第二连接块240。
其中,收紧件包括第一收紧座310、第二收紧座350和调节杆380。第一收紧座31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块230,第二收紧座350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240。第一收紧座310和第二收紧座350均开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杆380的容纳槽370,第一收紧座310和第二收紧座350二者的两端均被容纳槽370贯穿。容纳槽370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调节杆380容纳于容纳槽370中且其侧壁同容纳槽370的槽壁贴合。
第一收紧座310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箍环320,第一箍环320架设于容纳槽370以将调节杆380封锁于容纳槽370中。调节杆380具有环形凸缘381,第一箍环320的内侧和容纳槽370的槽壁均开设有配合槽330,环形凸缘381可转动地配合于配合槽330。沿调节杆380的周向,调节杆380同第一收紧座310活动配合。沿调节杆380的轴向,调节杆380同第一收紧座310固定配合。
第二收紧座350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箍环360,第二箍环360架设于容纳槽370以将调节杆380封锁于容纳槽370中。调节杆380的靠近第二收紧座350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第二箍环360的内侧具有用于同调节杆380配合的内螺纹。如此设计,就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杆380来将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收紧。利用容纳槽370、第一箍环320和第二箍环360的结构来实现锁紧,不仅能够保证锁紧能力,还能够大大提高调节杆38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调节杆380变形。为了便于调节,在调节杆380远离第二收紧座350的一端端面设置用于同螺丝刀配合的槽部,如图15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收紧座310还具有扣环340,扣环340呈半圆环状。扣环340一端铰接于容纳槽370的一侧边缘,另一端同容纳槽370的另一侧边缘可拆卸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螺钉连接),以用于封盖调节杆380的端头。调节杆380的远离第二收紧座350的一端端头具有环形凹槽382,环形凹槽382由其外壁沿径向凹陷形成,环形凹槽382的槽底壁设置有沿调节杆380的周向连续设置的外齿圈,如图16所示。扣环340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同外齿圈配合的内齿。当利用调节杆380将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收紧后,将扣环340盖下,利用扣环340的内齿与调节杆380的外齿配合,从而将调节杆380锁死,避免调节杆380意外转动,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可靠度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臂210的第一尾端21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一连接块230,第二夹臂220的第二尾端221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二连接块240,从而实现对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的固定。在安装夹持组件200时,以在横梁上安装为例,先转动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将其张开,再将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放置于横梁的上方,并将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重新合拢,让第一夹臂210、第二夹臂220、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将横梁夹住。此时利用螺栓将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固定,利用螺丝刀调节调节杆380将夹持组件200收紧,从而使夹持组件200将横梁夹紧。最后利用扣环340将调节杆380锁定。此时,第一夹臂210、第二夹臂220、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将横梁夹住,安装完毕。
为了提高夹持效果,第一夹臂210具有用于同横梁的底侧相贴合的第一弯折部212,第二夹臂220具有用于同横梁的底侧相贴合的第二弯折部222。夹持组件200安装完毕后,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贴合于横梁的顶侧,第一弯折部212和第二弯折部222贴合于横梁的底侧,而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则贴合于横梁的两侧,从而稳定地夹持于横梁。
进一步地,为了适应对较长的横梁的连续测量,针对性地检测横梁是否存在局部变形,请结合图17~18,第一连接块230和第二连接块240均设有用于同横梁的顶侧贴合的第一滚轮410,第一弯折部212和第二弯折部222均设有用于同横梁的底侧贴合的第二滚轮420,第一夹臂210和第二夹臂220的本体部分则设置有用于同横梁的两侧贴合的第三滚轮430。第一滚轮410和第二滚轮420中至少一者由驱动电机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410和第二滚轮420均由轮毂电机440驱动(第二滚轮420处未示出)。
在检测过程中,当夹持组件200已经被安装到横梁上之后,可以通过控制轮毂电机440来调整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在横梁上的位置,实现多点检测,便于对衡量的整体情况在作出评估。其中,对轮毂电机440可以选择采用无线控制,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00整体呈开口式的矩形框状,第一弯折部212和第二弯折部222均可拆卸地连接有检测组件100,从而实现内部比对自检,确保检测的准确度。
利用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进行垂直度检测的检测方法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阐述,此处便不在赘述。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和运用;使用方便,灵敏度高,反馈更加直接,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利用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1000来进行垂直度检测的检测方法总体上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组件和用于可拆卸地夹持于横梁的夹持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基座、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延伸杆和配重锥;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垂直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设置;所述延伸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延伸杆的转动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盘体及所述第二盘体设置;所述配重锥连接于所述延伸杆的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
所述第一盘体的靠近所述第二盘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发射特征光线的光源装置;所述第二盘体的靠近所述第一盘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特征光线的光敏装置;
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夹持组件的底部;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所述延伸杆位于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光敏装置之间,所述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所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所述延伸杆偏转,所述光敏装置能够捕捉到所述特征光线;
所述延伸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之间;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连接段三者外径相同;沿所述连接柱的周向,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径均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
若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光敏装置之间,所述光敏装置无法捕捉到所述特征光线;若横梁处于非水平状态,所述连接段偏转,所述光敏装置能够捕捉到所述特征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均呈圆盘状;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由连接柱固定连接且三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第二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和所述连接柱三者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具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二者均垂直于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第一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盘体有阻尼地、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挡板;
所述第一挡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可转动地安装有旋钮,所述旋钮具有内齿圈;所述第一盘体的转轴具有外齿圈并贯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还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外齿圈之间,所述旋钮和所述第一盘体的转轴均同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容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同所述盲孔的孔壁贴合;所述盲孔的口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滑块脱出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和所述滑块之间抵接有弹性件;所述定位杆的外端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沿所述定位杆的轴向设置,多根所述定位针沿所述定位杆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板开设有供所述定位针穿过的针孔,所述第二盘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盘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针相配合的配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具有滑杆,所述第二连接块具有用于同所述滑杆配合的导向孔,所述滑杆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还安装有用于将二者收拢的收紧件;所述第一夹臂有阻尼地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夹臂有阻尼地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件包括第一收紧座、第二收紧座和调节杆;所述第一收紧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收紧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收紧座和所述第二收紧座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调节杆的容纳槽,所述第一收紧座和所述第二收紧座均被所述容纳槽贯穿;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调节杆的侧壁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贴合;
所述第一收紧座还固定连接有第一箍环,所述第一箍环架设于所述容纳槽以将所述调节杆封锁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调节杆具有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箍环的内侧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壁均开设有配合槽,所述环形凸缘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配合槽;沿所述调节杆的周向,所述调节杆同所述第一收紧座活动配合;沿所述调节杆的轴向,所述调节杆同所述第一收紧座固定配合;
所述第二收紧座还固定连接有第二箍环,所述第二箍环架设于所述容纳槽以将所述调节杆封锁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调节杆的靠近所述第二收紧座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箍环的内侧具有用于同所述调节杆配合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紧座还具有扣环,所述扣环呈半圆环状;所述扣环一端铰接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边缘,另一端同所述容纳槽的另一侧边缘可拆卸地连接,以用于封盖所述调节杆的端头;
所述调节杆的远离所述第二收紧座的一端端头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由其外壁沿径向凹陷形成,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壁设置有沿调节杆的周向连续设置的外齿圈;所述扣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同所述外齿圈配合的内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设有用于同横梁一侧贴合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设有用于同横梁的相对另一侧贴合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中至少一者由驱动电机驱动。
9.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进行垂直度检测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的所述夹持组件夹持于横梁,利用所述光敏装置检测所述特征光线;若所述光敏装置能够检测到所述特征光线,则表明横梁未处于水平状态;若所述光敏装置无法检测到所述特征光线,则表明横梁处于水平状态。
CN202010148766.XA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11207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766.XA CN111207731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8766.XA CN111207731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7731A CN111207731A (zh) 2020-05-29
CN111207731B true CN111207731B (zh) 2021-09-14

Family

ID=70782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8766.XA Active CN111207731B (zh) 2020-03-05 2020-03-05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7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924B (zh) * 2020-12-30 2023-07-25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物垂直度定量评价方法
CN112923903B (zh) * 2021-01-27 2022-07-05 张妮 一种土木工程用的基桩垂直度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87504A (ko) * 2001-05-10 2002-11-23 김병철 건축용 레이저 수직/수평 표시기
CN2495987Y (zh) * 2001-10-09 2002-06-19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电子式垂直水平度遥测仪
CN101825460A (zh) * 2009-03-02 2010-09-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水平度检测装置
CN101556151B (zh) * 2009-05-21 2011-03-16 合肥工业大学 光电式水平与铅直状态传感器
CN104990544B (zh) * 2015-06-29 2017-12-01 常州安塔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红外光栅的单管塔绝对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09857885U (zh) * 2019-07-05 2019-12-27 马鞍山十七冶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光敏传感器的水平测平机构
CN110823206A (zh) * 2019-12-02 2020-02-21 徐州市营建社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房地产评估的墙体垂直度检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7731A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7731B (zh) 一种建筑工程垂直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KR101409187B1 (ko) 지표면의 수준측량과 지형 간 거리를 측량하는 측지용 삼각대의 지면충격 보호장치
CN102928284B (zh) 线缆检测设备
JP2016202048A (ja) 施設ハウス用の高設栽培装置
CN208780126U (zh) 轮廓测量投影仪
CN106841255B (zh) 一种用于晶体测定的可调夹持工具
CN112611359A (zh) 一种建筑物垂直度测量装置
CN213396916U (zh) 一种平面度检测工具
KR101479654B1 (ko) Gps 정보를 이용한 두 지점간 경로의 변동여부 확인용 측지데이터 측정장치
CN115164841A (zh) 一种建筑用墙体垂直检测设备
CN212274937U (zh) 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CN110336222B (zh) 窄缝电缆穿束工具
KR20050025543A (ko) 토치회전형 용접기
CN220793036U (zh) 一种具有线速检测装置的升降灯具
CA2109778C (en) Strand breakage detection system
CN215262240U (zh) 一种流动式起重机检测装置
CN212747752U (zh) 台阶孔中心套同轴度检具
CN110344401A (zh) 灌注桩桩位偏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867185U (zh) 一种可控制桥梁结构动态数据采集传输的装置
CN112484762A (zh) 可回转夹持机构
KR200335481Y1 (ko) 토치회전형 용접기
CN217277350U (zh) 一种卡箍扳机拉脱力测试装置
CN212320727U (zh) 一种桩孔垂直度检测装置
CN219673745U (zh) 调节机构及检测装置
CN219244636U (zh) 一种工程测量水平校准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