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5037A -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5037A
CN111205037A CN202010058268.6A CN202010058268A CN111205037A CN 111205037 A CN111205037 A CN 111205037A CN 202010058268 A CN202010058268 A CN 202010058268A CN 111205037 A CN111205037 A CN 111205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crete
permeable concrete
fiber
water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82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奇
李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hua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hu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hua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hua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82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05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05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5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356份、碎石765‑865份、河砂217‑243份、聚合物乳液20‑30份、减水剂3.5‑4.25份、水71.5‑97.5份;所述聚合物乳液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苯丙乳液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设置了合理的碎石、河砂与聚合物乳液的比例,使得聚合物乳液能够分散在碎石及河砂颗粒之间,但是又不会将颗粒间的透水孔隙堵塞,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保证了混凝土的透水性。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应用领域不仅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也逐渐对混凝土的功能性、生态性等提出了要求。透水混凝土就是一种具有生态功能的混凝土品种,可以广泛应用于路面、广场、绿化工程、吸声防噪声工程等领域。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透水性混凝土一般具有15-30%的连通孔隙率,保证其透气性和透水性。但是,由于较高的孔隙率,导致透水性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比较低。
申请公布号为CN11000281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水80-100份;硅酸盐水泥30-40份;石灰岩碎石50-60份;中砂30-35份;十八烷酰氯4-5份;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5-6份;废旧纺织纤维5-7份;偶联剂0.5-1份。该透水混凝土中加入了废旧纺织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但是,该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非常低,适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透水系数和较高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356份、碎石765-865份、河砂217-243份、聚合物乳液20-30份、减水剂3.5-4.25份、水71.5-97.5份;所述聚合物乳液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苯丙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合物乳液在混凝土中会分散到固体颗粒间隙堵塞水分通道,进而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因此,在传统的透水性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一般不加入聚合物或者仅加入少量聚合物。本发明设置了合理的碎石、河砂与聚合物乳液的比例,使得聚合物乳液能够分散在碎石及河砂颗粒之间,但是又不会将颗粒间的透水孔隙堵塞,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保证了混凝土的透水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性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318份、碎石765-820份、河砂217-240份、聚合物乳液25-30份、减水剂3.5-4.25份、水71.5-86.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选了碎石与聚合物乳液的重量比例,增强了聚合物乳液对碎石颗粒的粘结性,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还包括10.5-15重量份的活性剂,所述活性剂为偏高岭土、矿粉、粉煤灰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剂的加入能够促进水化反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其中偏高岭土内部含有大量的活性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能够快速地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增加C-S-H凝胶的生成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由于偏高岭土的溶出速度较快,一般对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比较明显,对后期强度的提高则不甚明显。矿粉和粉煤灰中除了含有活性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能够促进二次水化反应外,还含有较多的晶质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还包括6.5-18重量份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了合适比例的增强纤维,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能够使增强纤维分散在碎石等骨料的颗粒之间,对骨料颗粒形成支撑作用,同时还能避免聚合物乳液在局部的骨料颗粒间聚集而形成致密结构,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透水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还包括3.5-5.5重量份的结合剂,所述结合剂为磷酸二氢铝、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入了增强纤维的基础上加入结合剂,而且加入的结合剂均为极性较强的物质,能够对增强纤维表面进行活化,提高增强纤维与结合剂及其他原料结合的牢固程度,促使增强纤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提高强度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无碱玻璃纤维以质量比6-8:6.5-10.5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纤维中既包括作为无机纤维的无碱玻璃纤维,也包括作为有机纤维的聚丙烯纤维和/或聚氨酯纤维,无碱玻璃纤维的强度大,刚性强,能够在骨料颗粒间形成更多的孔隙,但是韧性较差,较低的韧性会降低其在混凝土的骨料间隙中分布的局部均匀性,还会造成应力的集中,这些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本发明加入的聚丙烯纤维和/或聚氨酯纤维可以提高增强纤维的韧性,进而提高混凝土中各物料的均匀性,也降低了混凝土颗粒间的应力集中。另外,在制备混凝土时,有机纤维与聚合物乳液的结合力也更强一些,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0-12mm,所述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5-6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较长,而聚丙烯纤维或聚氨酯纤维的长度较短,使得有机纤维能够分散在无机纤维的间隙中,进一步避免无机纤维上产生应力集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与河砂的平均粒径之比为6-7.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的粒径比河砂的粒径大,河砂可以进入碎石的颗粒间隙中填充其中的空间,本发明的碎石与河砂的粒径之比为6-7.5:1,能够使河砂颗粒正好处于碎石颗粒之间,将碎石颗粒之间的空间填充的同时,留下均匀的小孔隙,避免形成大小不均匀的孔隙,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透水性。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述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混合均匀制成第一浆料;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碎石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河砂混合均匀,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水泥与水混合制成水泥浆,将聚合物乳液与减水剂制成浆料,然后再将二者混合,由于两者都是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该操作可以提高聚合物乳液在水泥浆料中分散的均匀程度。再将碎石加入时,可以使分散均匀的聚合物乳液携裹着水泥附着在碎石表面,提高了碎石与水泥的结合牢固程度,有利于提高最终制得的混凝土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增强纤维混合均匀制得所述第二浆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浆料制备时,将增强纤维与聚合物乳液混合后,能够使聚合物均匀地附着在增强纤维表面,提高了增强纤维与其他原料的结合能力。特别的,本发明选择的增强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等,在水相中,很难分散均匀,将其与聚合物乳液混合均匀后,也大大提高了增强纤维在含水浆料中分散的均匀程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原料中加入了聚合物乳液,并采用了合理的原料比例,使得聚合物乳液能够均匀分散在碎石及河砂颗粒之间,但是又不会将颗粒间的透水孔隙堵塞,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保证了混凝土的透水性,制得了一种高强度的透水性混凝土。
第二、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中加入了活性剂,其中的偏高岭土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能够快速地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增加C-S-H凝胶的生成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矿粉和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晶质成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第三、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增强纤维,能够对骨料颗粒形成支撑作用,避免聚合物乳液在骨料颗粒间形成致密结构影响透水性能。进一步的,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还加入了结合剂,能够对增强纤维表面进行活化,提高增强纤维与结合剂及其他原料结合的牢固性,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实施例中使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P.0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苯丙乳液为北京赛德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可以采用商品化聚羧酸减水剂,如苏州塞曼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MT-302聚羧酸减水剂;或者聚羧酸减水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由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化合物,然后与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单体以10-20:1-1.5:1.5-3的质量比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2-3h后制得。酯化反应时,甲基丙烯酸中的羧基与聚乙二醇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1。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500-2000,优选为1000。该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中的羟基、羧基、磺酸基等基团紧密吸附在强极性的水泥颗粒表面,而分子中存在的疏水基团朝向外部,将混凝土颗粒间的水分排出,增加了混凝土的透水性。
碎石与河砂的平均粒径之比为6-7.5:1。优选为7:1。
本发明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混合均匀制成第一浆料;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浆料;2)将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碎石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河砂混合均匀,即得。
步骤1)中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混合均匀是以20-45rpm的转速搅拌25-40s,制成第一浆料。步骤1)中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混合均匀是以50-80rpm的转速搅拌10-15s,制得第二浆料。步骤2)中将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混合均匀是以25-35rpm的转速搅拌30-45s。步骤2)中加入碎石混合均匀是以15-20rpm的转速搅拌10-15s。步骤2)中加入河砂混合均匀是以10-15rpm的转速搅拌15-20s。加入河砂混合均匀后加入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以15-20rpm的转速搅拌10-15s;然后加入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20-25rpm的转速搅拌10-15s。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356kg、碎石865kg、河砂243kg、聚合物乳液20kg、减水剂4.0kg、水97.5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上述SMT-302聚羧酸减水剂。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加入搅拌机中,以20rpm的转速搅拌40s,制成第一浆料,放置备用;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加入搅拌机中,以50rpm的转速搅拌15s,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二浆料加入第一浆料中,然后以25rpm的转速搅拌45s,然后加入碎石,以15rpm的转速搅拌15s,然后加入河砂,以10rpm的转速搅拌20s,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318kg、碎石815kg、河砂217kg、聚合物乳液25kg、减水剂3.6kg、无碱玻璃纤维8.5kg、聚丙烯纤维4.5kg、水86.5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上述SMT-302聚羧酸减水剂。
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mm。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加入搅拌机中,以45rpm的转速搅拌25s,制成第一浆料,放置备用;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加入搅拌机中,以75rpm的转速搅拌10s,然后加入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以20rpm的转速搅拌10s,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二浆料加入第一浆料中,然后以35rpm的转速搅拌30s,然后加入碎石,以20rpm的转速搅拌10s,然后加入河砂,以15rpm的转速搅拌15s,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62kg、碎石820kg、河砂225kg、聚合物乳液2.8kg、减水剂4.3kg、无碱玻璃纤维10.2kg、聚丙烯纤维4.0kg、聚氨酯纤维2.0kg、水78.7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上述SMT-302聚羧酸减水剂。
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mm,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5mm。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加入搅拌机中,以35rpm的转速搅拌30s,制成第一浆料,放置备用;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加入搅拌机中,以65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以15rpm的转速搅拌15s,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二浆料加入第一浆料中,然后以30rpm的转速搅拌40s,然后加入碎石,以18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河砂,以12rpm的转速搅拌15s,即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0kg、碎石765.0kg、河砂240.0kg、偏高岭土11kg、聚合物乳液30kg、减水剂3.6kg、无碱玻璃纤维9.5kg、聚丙烯纤维5.0kg、聚氨酯纤维3.0kg、磷酸钠1.5kg、三聚磷酸钠0.8kg、水71.5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
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该聚羧酸减水剂由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化合物,然后与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单体以20:1:3的质量比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2h后制得。酯化反应时,甲基丙烯酸中的羧基与聚乙二醇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1。
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0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6mm,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5mm。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偏高岭土与水加入搅拌机中,以35rpm的转速搅拌30s,然后加入磷酸钠和三聚磷酸钠,以25rpm的转速搅拌10s,制成第一浆料,放置备用;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加入搅拌机中,以65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以20rpm的转速搅拌10s,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二浆料加入第一浆料中,然后以30rpm的转速搅拌40s,然后加入碎石,以18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河砂,以12rpm的转速搅拌15s,即得。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65.0kg、碎石785.0kg、河砂217.0kg、偏高岭土6kg、矿粉1kg、粉煤灰5kg、水78.0kg、聚合物乳液2.8kg、减水剂3.5kg、无碱玻璃纤维9.8kg、聚丙烯纤维4.5kg、聚氨酯纤维2.0kg、磷酸二氢铝0.8kg、磷酸钠1.5kg、三聚磷酸钠1.2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偏高岭土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56.35%,氧化铝质量分数为38.89%。矿粉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37.62%,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43.55%,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27%,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57%。粉煤灰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51.22%,氧化铝质量分数为29.56%,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7.12%,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6.81%。
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该聚羧酸减水剂由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化合物,然后与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单体以10:1:1.5的质量比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3h后制得。酯化反应时,甲基丙烯酸中的羧基与聚乙二醇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1。
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6mm,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6mm。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偏高岭土、矿粉、粉煤灰与水加入搅拌机中,以35rpm的转速搅拌30s,然后加入磷酸二氢铝、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以20rpm的转速搅拌15s,制成第一浆料,放置备用;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加入搅拌机中,以65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以20rpm的转速搅拌10s,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二浆料加入第一浆料中,然后以30rpm的转速搅拌40s,然后加入碎石,以18rpm的转速搅拌12s,然后加入河砂,以12rpm的转速搅拌15s,即得。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50kg、碎石770kg、河砂225kg、偏高岭土8kg、矿粉3kg、粉煤灰3.5kg、水75.5kg、聚合物乳液2.6kg、减水剂3.7kg、无碱玻璃纤维9.2kg、聚丙烯纤维4.5kg、聚氨酯纤维2.5kg、磷酸二氢铝0.5kg、磷酸钠1.0kg、三聚磷酸钠0.8kg。
其中,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2.36-4.75mm(过4.75mm方孔筛,不过2.36mm方孔筛)。偏高岭土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56.35%,氧化铝质量分数为38.89%。矿粉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37.62%,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43.55%,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27%,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2.57%。粉煤灰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51.22%,氧化铝质量分数为29.56%,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7.12%,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6.81%。
聚合物乳液为上述BC-01苯丙乳液,固含量为48%。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该聚羧酸减水剂由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化合物,然后与烯丙基磺酸钠、丙烯酸单体以15:1:2的质量比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2h后制得。酯化反应时,甲基丙烯酸中的羧基与聚乙二醇中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1。
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5mm,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5mm。
本实施例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原料不包括聚合物乳液。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碎石的粒径为16-19mm(过19mm方孔筛,不过9.5mm方孔筛),河砂的粒径为1.18-2.36mm(过2.36mm方孔筛,不过1.18mm方孔筛)。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无碱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长度均为12mm。
本对比例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2。
试验例
(1)透水性测试
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3中的混凝土按照GBT 25993-20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中的检测方法测试透水系数。检测结果如下表。
(2)强度测试
将实施例1-6及对比例1-3中的混凝土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测试抗压强度。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1实施例1-6及对比例1-3中的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Figure BDA000237355422000009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混凝土具有非常高的抗压强度,而且透水系数较高,透水性好,综合性能优良。其中,3d抗压强度可达到31.5-41.1MPa,28d抗压强度可达到52.8-63.7MPa,透水系数可达2.9-3.5mm/s。

Claims (10)

1.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356份、碎石765-865份、河砂217-243份、聚合物乳液20-30份、减水剂3.5-4.25份、水71.5-97.5份;所述聚合物乳液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苯丙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性混凝土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245-318份、碎石765-820份、河砂217-240份、聚合物乳液25-30份、减水剂3.5-4.25份、水71.5-86.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10.5-15重量份的活性剂,所述活性剂为偏高岭土、矿粉、粉煤灰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6.5-18重量份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3.5-5.5重量份的结合剂,所述结合剂为磷酸二氢铝、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无碱玻璃纤维以质量比6-8:6.5-10.5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碱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0-12mm,所述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的长度为5-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与河砂的平均粒径之比为6-7.5:1。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水混合均匀制成第一浆料;
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混合均匀制得第二浆料;
2)将第一浆料与第二浆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碎石混合均匀,然后加入河砂混合均匀,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水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聚合物乳液、减水剂、增强纤维混合均匀制得所述第二浆料。
CN202010058268.6A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12050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8268.6A CN11120503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8268.6A CN11120503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5037A true CN111205037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4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8268.6A Pending CN11120503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050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1173A (zh) * 2020-12-08 2021-03-19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坞坞室底板排水垫层的石灰石粉多孔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9552A (zh) * 2021-04-15 2021-07-23 王逵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N115636638A (zh) * 2022-10-09 2023-01-24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969A (ja) * 1998-03-19 1999-10-05 Taiheiyo Cement Corp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
KR20020076726A (ko) * 2001-03-30 2002-10-11 금호엔지니어링 (주) 수중불분리 고강도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409250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CN109503208A (zh) * 2018-11-19 2019-03-22 青岛崇置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969A (ja) * 1998-03-19 1999-10-05 Taiheiyo Cement Corp ポーラスコンクリート
KR20020076726A (ko) * 2001-03-30 2002-10-11 금호엔지니어링 (주) 수중불분리 고강도 콘크리트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409250A (zh) * 2018-04-25 2018-08-17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利用尾矿制备绿色透水混凝土的方法
CN109503208A (zh) * 2018-11-19 2019-03-22 青岛崇置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巨松等: "《混凝土原材料》", 31 January 2019,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朱宏军等: "《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 30 April 2004,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梁新焰: "《建筑防水工程实用材料手册》", 31 October 2007,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论坛: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应用技术新进展》", 31 March 2019,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王东升等: "《建设工程现代施工技术 二级建造师》", 30 September 2012,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1173A (zh) * 2020-12-08 2021-03-19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坞坞室底板排水垫层的石灰石粉多孔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49552A (zh) * 2021-04-15 2021-07-23 王逵 一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CN115636638A (zh) * 2022-10-09 2023-01-24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36638B (zh) * 2022-10-09 2023-08-29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5190B (zh) 一种应用于湿法喷射施工的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CN107117856B (zh) 具有纳米增强作用的纯粉剂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1205037A (zh) 一种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3655A (zh) 一种c60泵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482A (zh)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
EP2873657A1 (en) Admixture composition to improve strength of cement cured products
CN107805024B (zh) 一种c25级抗冻融透水混凝土
CN111533504A (zh) 一种机制砂与风积沙复掺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5975A (zh) 一种喷射混凝土用改性微硅粉
CN110606717B (zh) 一种混凝土增强外加剂及其在超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
CN108751784B (zh) 一种预拌透水混凝土专用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8953A (zh) 一种低碳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360A (zh) 一种膨胀珍珠岩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7040A (zh) 一种超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35955A (zh) 一种脱硫石膏基超硫酸盐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077B (zh) 一种用于透水铺装材料的粘接剂及其应用
CN110981307A (zh)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004B (zh) 一种工业废弃物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729B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CN112919870A (zh)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
CN113603449A (zh) 煤矿井下巷道用干混喷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730681A (zh) 一种防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7755B (zh) 一种低钙固碳再生透水混凝土及其生产方法
CN110845188A (zh) 一种无砂大孔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5993B (zh) 一种低胶凝材料自密实长江疏浚超细砂混凝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