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679A - 固定端子 - Google Patents

固定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1679A
CN111201679A CN201880067860.3A CN201880067860A CN111201679A CN 111201679 A CN111201679 A CN 111201679A CN 201880067860 A CN201880067860 A CN 201880067860A CN 111201679 A CN111201679 A CN 111201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atching
locking element
terminal hous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78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1679B (zh
Inventor
C.克洛彭布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120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1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1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 H01R13/745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separate from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1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cams, levers, eccentrics, or toggles
    • F16B2/185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cams, levers, eccentrics, or toggles using le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示出且描述了一种用于将由多个串联端子(31)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32)固定在壳体壁(34)的壁开口(33)中的固定端子(1),带有端子壳体(2)且带有至少一个夹紧元件,其中,夹紧元件具有夹紧面。固定端子(1)在较小宽度的情形中通过如下方式使得串联端子模块在壳体壁的壁开口中的简单的装配和拆卸成为可能,即,夹紧元件构造成弹性的卡锁臂(3,4),其以其底脚区域(5)被固定在端子壳体(2)处且在其自由端部(6)处构造有夹紧面(7),其中,卡锁臂(3,4)沿着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从而夹紧面(7)在固定端子(1)的经装配的状态中对着壁开口(12)的棱边起作用,且锁止元件(9)可移动地布置在端子壳体(2)处,其可从第一位置被带到第二位置中,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弹性的卡锁臂(3,4)可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而锁止元件(9)在其第二位置中部分布置在弹性的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与侧面(8)之间,从而弹性的卡锁臂(3,4)不可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

Description

固定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由多个串联端子(Reihenklemme)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固定在壳体壁的壁开口中的固定端子(Befestigungsklemme,有时也称为固定夹子),带有端子壳体且带有至少一个夹紧元件(Klemmelement),其中,夹紧元件具有夹紧面。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两个固定端子和多个并排布置的串联端子构成的结构单元。
背景技术
电气串联端子自许多年以来百万倍地被使用在电气设施和设备的布线中。端子经常被卡锁在支承轨道(Tragschienen)上,该支承轨道可大量地布置在一个开关盒(Schaltschrank)中。此外,串联端子但是同样可单独地或通常多个地作为串联端子模块被固定在壁开口中、尤其在开关盒壁中的开口中。这具有如下优点,即,端子的一侧(操作者侧)由开关盒外部可接近,而开关盒无须被打开,而端子的另一侧(联接侧)仅在被打开的开关盒的情形中可接近。由此可确保如下,即,无人可擅自到达到布线处且操作该布线。
电气串联端子通常是连接端子(Verbindungsklemme),从而其具有至少两个导体联接元件,两个导体联接元件经由导电的连接轨道(电流条(Strombalke))彼此电气连接。除了串联端子(其经常也被称作通路端子(Durchgangsklemme))的该基础类型之外,存在大量另外的串联端子类型,其被特殊地匹配于相应的应用情况。作为示例提及了地线端子(Schutzleiterklemme)、闸刀分离端子(Mesertrennklemme)和安装端子(Installationsklemme)。
在开关、测量和调节技术中,带有分离可能性的通路端子是标准。在电气串联端子的情形中实现的分离可能性、也就是说在电流条中所设置的分离点使得如下成为可能,即,带有不同功能的不同插头插入到串联端子的端子壳体中,其然后在电流条的分离点处触点接通。作为插头,除了简单的分离插头或通路连接器之外尤其同样可使用检测插头,其可具有特殊的结构元件且使得被联接到串联端子处的电流回路的符合规定的功能的检查成为可能。因为电气串联端子通常呈片状构造,所以其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多个其它的电气串联端子被插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串联端子模块。然后与串联端子的数量相符的数量的检测插头被插入到这样的串联端子模块中。带有分离点的串联端子尤其被用于联接变流器和变压器。在此,一个重要的功能特征在于如下,即,当次级电路与负载被分开时,所联接的变流器被短路。
由DE 10 2006 052 894 A1已知一种串联端子、一种检测插头以及一种由多个并排布置的串联端子和相应数量的检测插头构成的检测端子模块。各个串联端子相应具有两个电流条,其接触区段彼此触点接通,当检测插头的插头未被插入到由接触区段构成的接触区域中时。如果检测插头的插头被完全插入到接触区域中,则两个接触区段通过插头彼此分开,其中,电流于是经由插头被引导,从而测试过程可被执行。因此,串联端子和相关联的检测插头根据常开触点原理(Öffner-Prinzip)工作,因为当具有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区段的插头被插入到接触区域中时,在串联端子的两个电流条之间的连接被打开。
同样地由DE 10 2011 113 333 A1已知以检测端子的形式的电气串联端子。在该串联端子的情形中,在壳体中同样布置有两个导体联接元件和两个电流条。两个电流条相应地除了联接区段和第一接触区段之外额外地还具有第二接触区段。第一接触区段彼此间隔且仅在被插入的插头的情形中经由插头彼此导电地连接,从而这些串联端子根据常闭触点原理(Schließer-Prinzip)工作。此外,在壳体中还布置有两个另外的电流条段,其中,在这些电流条段中的至少一个中构造有用于插入插接桥的支腿的凹部。在此,电流条段中的各一个关联于电流条中的一个,从而当插头未被插入时,电流条的第二接触区段由于电流条的弹簧力触点接通相关联的电流条段。
串联端子的电流条于是相应地以其联接区段与导体联接元件且以其第二接触区段与相应的电流条段导电连接。如果检测插头的插头被插入到接触区域中,则两个电流条被如此地偏转,以至于电流条的第二接触区段与相关联的电流条段间隔开。因此,在导体联接元件与相关联的电流条段之间的电气连接然后中断。
不取决于串联端子具体如何构造、是否其是带有分离可能性的连接端子或通路端子,这样的串联端子经常多个并排地布置且被机械地彼此连接,从而其一起构成串联端子模块。这些串联端子在此经常被固定在壳体壁、例如开关盒门或开关盒壁的壁开口中。
由DE 198 01 260 C2已知一种壁引线端子,在其中一件式的端子壳体被插接直至通过壁开口的止挡且紧接着呈夹子状的卡锁杠杆被推上到引导穿过壁开口的部件上。卡锁杠杆以壳体的两个相对而置的侧面锁止,从而壳体壁被固定在其中一侧上的止挡与在另一侧上的卡锁杠杆之间。在此为了装配,壳体壁必须在两侧可接近。
同样地,DE 202 00 974 U1公开了一种壁引线端子,在其中一件式的端子壳体被插入穿过壳体的壁开口。在端子壳体插入穿过壁开口的情形中,设置在壳体的顶面处和在底面处的弹簧卡锁机构通过壁开口的上棱边或者下棱边被压回。为了将引线端子最终固定在壁开口中必须防止弹簧卡锁机构通过阻挡滑块的重新回弹,该阻挡滑块仅可由壳体的内侧被操作,而引线端子首先必须由壁开口的外侧被推入,从而在装配的情形中至壳体壁的两侧的通道此处同样是必要的。此外,两个先前所描述的壁引线端子不设置用于且同样不适合用于将由多个串联端子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固定在壳体壁的壁开口中。
本发明由其出发的DE 10 2012 011 67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由多个串联端子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的固定端子,其使得串联端子模块在壳体壁的壁开口中的单侧装配和拆卸成为可能。为此,在已知的固定端子的端子壳体中可移动地布置有夹紧元件,其具有夹紧斜面,该夹紧斜面穿过在端子壳体中的开口伸出。夹紧元件借助于螺纹紧固件可被带入到夹紧位置中,在其中夹紧斜面在固定端子的经装配的状态中对着壁开口的上部内棱边按压。
在此,固定端子在壁开口中的装配和拆卸仅由一侧、即由用于移动夹紧元件的螺纹紧固件可由其被操纵的侧实现。由该侧,固定端子首先被推入到壁开口中,在固定端子通过将夹紧元件带到夹紧位置中被固定在壁开口中之前。为了实现端子在壁开口中的足够可靠的固定,在夹紧斜面与壁开口的上部内棱边之间的夹紧面不可太小。这意味着如下,即,夹紧元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垂直于端子壳体的延伸方向的延伸,也就是说夹紧元件必须具有一定的最小宽度。这引起如下,即,夹紧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其中的端子壳体同样必须具有一定的最小宽度。尤其在由多个相对较窄的串联端子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的情形中,这引起如下,即,固定端子宽于各个串联端子。为了使带有确定数量的串联端子的串联端子模块可被装配在壁开口中,壁开口于是必须具有明显大于纯粹的串联端子模块的宽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使得一种用于由多个串联端子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的固定可行性方案可供使用,其使得串联端子模块在壳体壁的壁开口中的简单的装配和拆卸成为可能,其中,为此所需要的结构空间应尽可能少,从而串联端子模块同样可被固定在相对较窄的壁开口中。
该任务在开头所描述的固定端子的情形中以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根据本发明,夹紧元件构造成弹性的卡锁臂,其以其底脚区域被固定在端子壳体处且在其自由端部处构造有夹紧面,其中,卡锁臂沿着端子壳体的侧面延伸。在固定端子的经装配的状态中,于是夹紧面对着壁开口的棱边起作用,在其中其尤其可以是壁开口的相对而置的侧面内棱边。通过至少一个夹紧元件构造为弹性的卡锁臂,该卡锁臂近似平行于端子壳体的侧面延伸且其自由端部构造成夹紧面,该夹紧不在壁开口的上部或下部内棱边处,而是在壁开口的侧面内棱边处实现。卡锁臂的夹紧面由此可具有足够大的宽度,而这不引起端子壳体的相应宽度。端子壳体的宽度相反独立于夹紧元件的夹紧面的宽度,因为卡锁臂大致垂直于端子壳体的横向延伸而延伸。
在端子壳体插入穿过壁开口的情形中,被固定在壳体的侧面处的卡锁臂通过壁开口的内棱边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被压回,由此端子壳体在壁开口中被夹住。为了防止卡锁的擅自解开,且为了将引线端子固定在壁开口中,此外锁止元件可移动地布置在端子壳体处,其可从第一位置被带到第二位置中。在其第一位置中,锁止元件如此地布置,以至于至少一个弹性的卡锁臂可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偏转,从而端子壳体可被推入到壁开口中。在其第二位置中,锁止元件与之相反部分布置在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与端子壳体的侧面之间,从而弹性的卡锁臂不可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偏转。端子壳体于是被可靠地固定在壁开口中,因为在至少一个卡锁臂的夹紧面与壁开口的侧面内棱边之间的夹紧不可被解开,锁止元件不被再次带到其第一位置中。
在此,锁止元件优选地如此布置,以至于其可由固定端子由其被引入到壁开口中的侧面出来被操纵。固定端子在壁开口中的装配和拆卸于是仅由一侧、尤其由布线侧实现。由该侧,固定端子首先被引入到壁开口中,在固定端子通过锁止元件的操纵被可靠地固定在壁开口中且被保护以防擅自解开前。
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在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处的夹紧面具有多个肋,其用于将固定端子卡锁在壁开口中。因为卡锁臂弹性地构造,所以此外在壁开口的宽度中的一定的公差可被补偿。
如先前所实施的那样,锁止元件在其第二位置中至少部分处在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与端子壳体的侧面之间,从而弹性的卡锁臂不可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偏转。优选地,在此锁止元件在其面对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的侧面上具有斜面。由此,锁止元件可以以其斜面特别简单地被推入到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与端子壳体的侧面之间,当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时。锁止元件被越远地带到其第二位置中,则锁止元件以斜面到达到卡锁臂的自由端部与端子壳体的侧面之间越远。因此,通过锁止元件不仅可防止卡锁臂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的回弹,而且此外同样提高了卡锁臂利用其以其夹紧面对着壁开口的侧面内棱边起作用的力。
优选地,在此在锁止元件处的斜面具有齿部且弹性的卡锁臂的自由端部在面对斜面的侧面上具有对应的配对齿部。由此可靠地防止锁止元件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中的无意的回滑,尤其即使当动态的负载如例如抖动或振动作用到固定端子上时。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在端子壳体中构造有插入斜面,端子壳体以其在固定端子的经装配的状态中放上在壁开口的下部内棱边上。固定端子由此在经装配的状态中在垂直方向上被额外地固定和保持。此外,插入斜面在端子壳体的底面处的构造同样用于简化固定端子在壁开口中的装配。为此,固定端子首先以插入斜面被放上到壁开口的下部内棱边上且然后被摆入到壁开口中,其中,弹性的卡锁臂通过壁开口的内棱边在端子壳体的侧面的方向上被压回且然后夹紧面与壁开口的内棱边卡锁。
为了进一步简化固定端子到壁开口中的引入且为了确保固定端子在壁开口中的正确位置,在端子壳体处优选地构造有贴靠面。在此,该贴靠面优选地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端子壳体的侧面延伸。在固定端子的经装配的状态中,该固定端子于是以贴靠面贴靠在壳体壁处。贴靠面的构造因此同样负责如下,即,固定端子在装配的情形中始终足够远地被引入到壁开口中。
起初如下被实施,即,固定端子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元件,其构造成弹性的卡锁臂。根据固定端子的优选的设计方案,其具有两个弹性的卡锁臂,其相应地以其底脚区域被固定在端子壳体处且均沿着端子壳体的侧面延伸。在此,两个卡锁臂垂直于固定端子的延伸方向并排地、也就是说在固定端子的水平布置的情形中相叠地布置。由此使得固定端子在壁开口中的特别可靠的固定成为可能,因为固定端子围绕其纵轴线的倾斜被防止。此外,通过带有于是两个夹紧面的两个弹性的卡锁臂的构造同样可实现端子在壁开口中的可靠的固定,卡锁臂的宽度无须太大地来选择。为了两个弹性的卡锁臂尤其在将固定端子摆入到壁开口中的情形中可彼此独立偏转,两个卡锁臂彼此以一间距布置在端子壳体处。
先前同样实施如下,即,锁止元件优选地如此地布置,以至于其可由固定端子由其同样被引入到壁开口中的侧面出来被操纵。为了锁止元件可由操作人员容易地从其第一位置中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或者从其第二位置被带到其第一位置中,根据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有操纵元件,其一方面与锁止元件相连接且另一方面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可容易地接近。
根据第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作为操纵元件螺纹紧固件布置在端子壳体中的由外部可接近的钻孔中且在锁止元件中构造有螺纹,螺纹紧固件的端部被拧入到其中。在此,钻孔如此地构造,使得螺纹紧固件被固定在纵向上,从而螺纹紧固件的扭转引起锁止元件的移动。为此,螺纹紧固件的端部可被拧入在螺母中,该螺母抗扭地布置在锁止元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方案,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被弹簧压紧的闭锁单元。该闭锁单元包括压力弹簧和闭锁元件,其中,闭锁元件具有闭锁区段和手柄区段或操纵区段。闭锁区段部分地布置在端子壳体中的钻孔中。压力弹簧以其一端部布置在闭锁区段处且以其另一端部布置在锁止元件处。闭锁元件可由第一位置在固定端子的延伸方向上被带到第二位置中,其中,闭锁元件在第二位置中施加力到压力弹簧上,从而压力弹簧被压紧且将锁止元件带到其第二位置中。闭锁元件在其第二位置中通过闭锁元件围绕其平行于固定端子的延伸方向伸延的纵轴线的转动可被锁定。
以该方式,操纵元件可由第一位置由外部借助于手柄区段被按压到端子壳体的内部中。作为可由手操纵的把手区段的替代,闭锁元件同样可具有操纵区段,其可借助于工具、例如螺丝刀被扭转。通过手柄区段或操纵区段例如转动以四分之一圈或半圈,闭锁元件于是被锁定在第二位置中且锁止元件同样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变型方案的另一设计方案的情形中,在闭锁区段处设置有卡锁钩。在钻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应于卡锁钩的槽,其中,卡锁钩在闭锁元件的第一位置中与槽在接合中且在闭锁元件的第二位置中从钻孔和槽中在端子壳体的内部的方向上出来。卡锁钩通过闭锁元件围绕其纵轴线的转动可被放置在端子壳体中的突出部处。因此,闭锁元件可类似于钥匙被推动到端子壳体的内部中。在卡锁钩与槽在接合中时,闭锁元件不可围绕其纵轴线被转动。一旦卡锁钩从槽中出来,闭锁元件可围绕其纵轴线被转动。在此,例如钻孔在端子壳体中的壁(Bewandung)可用作突出部,卡锁钩安放到其处。在第二位置中,弹簧被压紧,从而卡锁钩自动地对着壁被按压。然而同样可设想特殊设计的突出部,其例如由于针对卡锁钩所设计的轮廓仅允许闭锁元件的受限制的转动。
在本发明的两个先前所描述的变型方案的情形中,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中的移动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装配工实施在螺纹紧固件处或在闭锁元件处的转动运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备选的设计方案,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带有两个杠杆的杠杆系统,其中,第一杠杆以其第一端部铰接地与锁止元件且以其第二端部铰接地与第二杠杆的第一端部相连接,其被可转动地支撑在端子壳体处。第二杠杆的第二端部由壳体外部可接近,从而第二杠杆可由装配工容易地由其第一位置摆动到其第二位置中。通过第二杠杆经由第一杠杆与锁止元件的连接,第二杠杆从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中的摆动引起如下,即,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简单的变型方案,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操纵区段,其与锁止元件相连接。在此,操纵区段如此地布置和构造,以至于操纵区段的由闭锁元件离开指向的自由端部由端子壳体外部可接近,从而锁止元件经由操纵区段可从其第一位置被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且可从其第二位置被移动到其第一位置中。在此,操纵区段可由手来操纵,从而其同样可被称作手柄区段。对此备选地,操纵区段同样可如此地构造,即,其借助于工具、例如螺丝刀被操纵。锁止元件和操纵区段可以是两个单独的彼此相连接的构件,或操纵区段一件式地与锁止元件相连接。仅如下是决定性的,即,操纵区段的移动同样引起锁止元件的相应的移动。
根据该变型方案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设置有弹性的卡锁臂,其以其一个端部支撑在端子壳体处且以其第二自由端部与配对卡锁元件共同起作用,该配对卡锁元件构造在锁止元件处或在操纵区段处。由此,锁止元件可被可靠地保持在其第二位置中,当卡锁臂的自由端部和配对卡锁元件彼此在接合中时。卡锁臂因此充当一种类型的逆止器(Rücklaufsperre),其防止锁止元件无意地、例如由于振动或抖动从其第二位置移动到其第一位置中,由此端子壳体在壁开口中的固定不再被可靠地确保。
卡锁臂可作为单独的构件或可与端子壳体一件式地构造。卡锁臂例如同样可由支腿弹簧(Schenkelfeder)的支腿构成,其被整体地固定在端子壳体中,从而仅用作卡锁臂的支腿可被偏转,但是整个支腿弹簧不可在端子壳体中移动。
卡锁臂的自由端部可与其共同起作用的配对卡锁元件优选地构造成齿部,其布置在锁止元件或操纵区段的纵棱边处。为此于是在卡锁臂的第二自由端部处构造有对应的配对齿部。如果在锁止元件处或者在操纵区段处的齿部具有一定的纵向延伸,则根据锁止元件的自由端部多远地被推入到弹性的卡锁臂与端子壳体的侧面之间,锁止元件可分阶段地被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中。优选地,齿部和配对齿部在此如此地彼此定向,以至于即使当齿部和配对齿部彼此在接合中时,锁止元件可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而只有当齿部和配对齿部不在彼此接合中时,锁止元件才可从其第二位置被带到其第一位置中。由此,锁止元件可被容易地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卡锁臂无须被偏转,以便将卡锁臂的自由端部由在锁止元件处或者在操纵区段处的齿部提起。
以操纵元件的先前所描述的变型方案和设计方案,相应地创造了如下可能性,即,装配工可将闭锁元件精确地且然而简单地且以较少的力消耗从其第一位置带到其第二位置中或者从其第二位置又带到其第一位置中。
区别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开头所描述的壁引线端子,串联端子模块在壁开口中的固定不、无论如何不主要经由构造在各个串联端子处的卡锁元件,而是经由通常布置在串联端子模块的两侧上的固定端子实现。这具有如下优点,即,串联端子在经阻挡的状态中可被更简单地固定在壁开口中,相比这在串联端子模块的情形中的情况,其由多个相应地具有用于固定在壁开口中的卡锁元件的串联端子组成。
因此,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由两个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和多个并排布置的串联端子构成的结构单元,其中,串联端子布置在固定端子之间且相应地具有带有至少两个布置在其中的导体联接元件的端子壳体。这样的串联端子在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原则上已经由现有技术已知。优选地,串联端子是带有分离可能性的通路端子,从而相应地检测插头可被插入到各个串联端子中。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结构单元处所使用的串联端子相应地具有两个布置在端子壳体中的电流条,其相应地具有联接区段和接触区段,其中,联接区段相应地关联于导体联接元件,而接触区段一起构成用于容纳检测插头或工作插头的插头的弹性的接触区域。为了这样的插头可被插入到弹性的接触区域中,在串联端子的端子壳体中相应地构造有开口,其由一侧(操作者侧)出来可接近。这样的串联端子例如由DE 10 2011 113333 B4和DE 10 2015 114 186 A1已知。
一起构成串联端子模块的电气串联端子相应地呈片状构造。为了多个串联端子一起构成串联端子模块,各个串联端子彼此相连接,为此串联端子经由在端子壳体中所构造的、对应的卡锁元件彼此锁定。在此,卡锁元件优选地由布置在端子壳体的一侧上的卡锁销状部和构造在端子壳体的另一侧上的对应的卡锁凹部构成。为了连接固定端子与相邻的串联端子,优选地同样地在固定端子的端子壳体处构造有卡锁元件,其对应于在串联端子的端子壳体中的卡锁凹部和/或卡锁销状部。
附图说明
具体地此时存在大量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和结构单元的可行性方案。为此不仅参照排在后面的专利权利要求,而且参照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的如下说明。在附图中:
图1倾斜地由操作者侧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单元,由串联端子和两个固定端子构成,
图2显示了被插入在壁开口中的根据图1的结构单元,
图3由侧面显示了在插入到壁开口中的情形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
图4显示了被插入到壁开口中的根据图3的固定端子,
图5显示了根据图4的固定端子,带有用于将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的螺丝刀,
图6显示了根据图5的固定端子的一种变型方案,带有经弹簧预紧的用于将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的闭锁单元,
图7显示了根据图5的固定端子的另一种变型方案,带有用于将锁止元件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的杠杆系统,
图8显示了带有可由手操纵的用于移动锁止元件的卡锁在其第二位置中的操纵区段的固定端子的第三种变型方案,
图9显示了带有解开的卡锁的根据图8的固定端子,且
图10显示了带有在其第一位置中的锁止元件的根据图8的固定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1的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以及在图1和2中显示了由两个固定端子1和多个、当前四个并排布置的一起构成串联端子模块32的串联端子31构成的结构单元30。固定端子1用于将串联端子32固定在壳体壁34的壁开口33中,在其中其例如可以是开关盒的门。
例如在图3和4中由侧面示出的固定端子1具有端子壳体2,在其处两个弹性的卡锁臂3,4构造成夹紧元件。在此,卡锁臂3,4的底脚元件5被固定在端子壳体2处,而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构造成夹紧面7。如尤其由根据图1的透视图示可见的那样,卡锁臂3,4沿着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从而夹紧面7在固定端子的经装配的状态中(图2)对着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起作用。在此,两个卡锁臂垂直于固定端子1的延伸方向E并排布置,在其中固定端子1的定向根据图1因此相叠地布置。
为了将固定端子1固定在壁开口33中,在端子壳体2处可移动地布置有锁止元件9,其可从第一位置(图5a,6a,7a,10)被带到第二位置(图5b,6b,7b,8,9)中。在锁止元件9的第一位置中,弹性的卡锁臂3,4可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被偏转,从而卡锁臂3,4在将端子壳体2插入穿过壁开口33的情形中穿过壁开口33的内棱边向内偏转。如果固定端子1根据图4被插入在壁开口33中,则固定端子1通过以下方式被固定在壁开口33中,即,弹性的卡锁臂3,4相应地以其夹紧面7对着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按压。构造在夹紧面7处的肋10在此负责如下,即,端子壳体2在其位置中被卡锁在壁开口33中。端子壳体2在壁开口33中的位置通过以下方式被额外地固定,即,卡锁臂3,4的外端部11被向外弯曲。在此,外端部11布置在壳体壁34的一侧、布线侧上且弹性的卡锁臂3,4的剩余部分布置在壳体壁34的另一侧、操作者侧上。
为了防止在卡锁臂3,4的夹紧面7与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之间的卡锁的擅自解开,锁止元件9必须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锁止元件9为此在面对弹性的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的侧面上具有斜面12,其在锁止元件9的第二位置中布置在卡锁元件3,4的自由端部6与端子壳体2的侧面8之间。由此,卡锁臂3,4被卡住在其夹紧的位置中,从而其不可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
借助图3和4可识别出固定端子1或者结构单元30如何被插入到壳体壁34处的壁开口33中。在端子壳体2的底面处构造有插入斜面13,端子壳体2以其首先被放上到壁开口33的下部内棱边上。紧接着,固定端子1或者结构单元30(在根据图3的图示的情形中)沿顺时针方向被摆入到壁开口33中,其中,如先前已实施的那样,卡锁臂3,4穿过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在此,构造在端子壳体2处的垂直于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的贴靠面14充当在固定端子1摆入到壁开口33中的情形中的止挡,从而固定端子1始终被如此程度地引入到壁开口33中,直至贴靠面14贴靠在对此平行地伸延的壳体壁34处。
图5至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固定端子1的不同的实施变型方案,其大致仅通过以下方式彼此区别,即,锁止元件9可如何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对于所有实施例而言在此如下是共同的,即,固定端子1首先由一侧、布线侧被摆入到壁开口33中,如这在图3和4中所示出的那样。紧接着,锁止元件9借助于操纵元件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其中,操纵元件同样由布线侧出来可接近。由此确保如下,即,在卡锁臂3,4与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之间的卡锁不由第二侧、操作者侧解开且然后固定端子1或者结构单元30可从壁开口33中被推出。
在根据图5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情形中,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螺纹紧固件15,其布置在端子壳体2中的由外部可接近的钻孔16中。在此,螺纹紧固件15以其端部如此地与锁止元件9相连接,使得螺纹紧固件15的扭转引起锁止元件9的轴向移动。为此,在锁止元件9中可抗扭地布置有对应于螺纹紧固件15的螺母,螺纹紧固件15的端部被拧入到其中。此外,钻孔16具有用于螺纹紧固件15的贴靠肩,螺纹紧固件头贴靠在其处,由此螺纹紧固件15在纵向上被固定。螺纹紧固件15借助于螺丝刀17的扭转因此不引起螺纹紧固件15的纵向移动,而是引起锁止元件9在螺纹紧固件15的纵向上的移动。由此,锁止元件9可以以其斜面12被移动到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7与端子壳体2的侧面8之间,由此,卡锁臂3,4被卡住在其位置中,在其中卡锁臂3,4的夹紧面7对着壁开口33的侧面内棱边夹紧。如果固定端子1应再次从壁开口33中被取出,则为此螺纹紧固件15必须借助于螺丝刀17在相反方向上被转动,由此锁止元件9从其第二位置被拉回到其第一位置中。其后于是卡锁臂3,4可在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从而固定端子1在布线侧的方向上可被插入穿过壁开口33。
在根据图6的实施变型方案的情形中,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经弹簧压紧的闭锁单元。该闭锁单元包括压力弹簧18和闭锁元件19,其中,闭锁元件具有闭锁区段20和手柄区段21。闭锁区段20布置在端子壳体2中的钻孔16中。压力弹簧18又以其一个端部布置在闭锁区段20处且以其另一端部布置在锁止元件9处。装配工可借助于手柄区段21将闭锁元件19由第一位置在固定端子1的延伸方向E上压入到第二位置中到端子壳体2中。在此,闭锁元件19将力施加到压力弹簧18上且该压力弹簧被压紧。通过压力弹簧18的压紧,锁止元件9同样被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由此整个系统经由压力弹簧18被压紧。
在第二位置中,装配工可围绕其纵轴线转动闭锁元件19且因此闭锁该闭锁元件。闭锁元件19的闭锁通过卡锁钩来实现,其在闭锁元件19的转动之后支撑在端子壳体2中的钻孔16的壁处。为了使闭锁元件19尽管卡锁钩可滑动穿过钻孔16,额外地设置有对应于卡锁钩的槽。为了再次解锁闭锁元件19,闭锁元件19被如此程度地围绕其纵轴线转动,直至卡锁钩可又摆入到槽中且穿过钻孔16滑回。
在根据图7的实施例的情形中,操纵元件构造成杠杆系统,其具有两个杠杆22,23,其铰接地彼此相连接。具体地,第一杠杆22以其第一端部24铰接地与锁止元件9且以其第二端部25铰接地与第二杠杆23的第一端部26相连接。第二杠杆23经由构造在端子壳体2处的转动销状部27被可转动地支撑,其中,第二杠杆23的第二端部28由外部可接近。在第二杠杆23的第二端部28中此外构造有凹部29,螺丝刀17的尖部可被插入到其中,从而第二杠杆23可简单地借助于螺丝刀17从其第一位置(图7a)被摆动到其第二位置(图7b)中。在此,两个杠杆22,23的先前所描述的布置负责如下,即,在第二杠杆23从其第一位置摆动到其第二位置中的情形中锁止元件9同样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相反地,在第二杠杆23从其第二位置摆动到其第一位置中的情形中锁定杠杆9以较小的耗费从其第二位置被拉回到其第一位置中,在其中锁定杠杆9又释放卡锁臂3,4,从而固定端子1可从壁开口33中被取出。
图8-10显示了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操纵区段36设置成操纵元件。在此,操纵区段36一件式地与锁止元件9相连接,其中,操纵区段36的由锁止元件9离开指向的自由端部37从端子壳体2中伸出,从而其可由装配工简单地以一根或两根手指来操纵。为了将锁止元件9从其第一位置(图10)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图8)中,操纵区段36的自由端部37仅必须以一根手指在端子壳体2的方向上被按压。为了使锁止元件9被固定在其第二位置中且不可无意地滑动回到其第一位置中,设置有额外的逆止器。为此,在端子壳体2中布置有弹性的卡锁臂38,其以其一个端部39支撑在端子壳体2处。卡锁臂38的第二自由端部40在经卡锁的状态中与构造在锁止元件9处的配对卡锁元件共同起作用。在示出的实施例的情形中,配对卡锁元件由在锁止元件9的纵棱边处的齿部41构成,相对其在卡锁臂38的第二自由端部40处构造有配对齿部42。当齿部41和配对齿部42彼此在接合中时,锁止元件9因此被可靠地卡锁在其第二位置中(图8)。
为了将锁止元件9移动到第一位置中,首先卡锁必须被解开,为此卡锁臂38的自由端部40必须以其配对齿部42由在锁止元件9处的齿部41提起,也就是说弹性的卡锁臂38必须偏转。这可特别简单地借助于螺丝刀17实现,其尖部被推入到在端子壳体2中的为此设置的凹部43中,如这在图9中所示出的那样。由此卡锁臂38偏转,从而卡锁解开。然后可由装配工简单地以两根手指在操纵区段36处在方向L上被拉动,由此锁止元件9从其第二位置在其第一位置的方向上被移动。在锁止元件9的在图10中所示出的该解开的位置中,于是固定端子1可从壳体壁34的壁开口33中被再次取出,以便于例如更换损坏的串联端子模块32且通过新的来替换。
如先前已实施的那样,图1和2显示了由两个固定端子1和四个串联端子31构成的结构单元30,其被卡锁在一起成为一个串联端子模块32。为此,串联端子31的端子壳体35具有彼此对应的卡锁元件、尤其卡锁销状部和卡锁凹部,呈片状的串联端子31可借助其被卡锁在一起。固定端子1与相邻的串联端子31的固定优选地同样经由相应的卡锁元件实现,这些卡锁元件构造在固定端子1的端子壳体2中或者在串联端子31的端子壳体35中。
如由图1和2可识别出的那样,各个串联端子31相应地具有开口36,检测插头或工作插头的插头可被插入到其中。在此,开口36在结构单元30的经装配的状态中由操作者侧出来可接近。在串联端子31的端子壳体35中相应地布置有两个导体联接元件和至少两个电流条,其相应地具有连接区段和接触区段。关于各个串联端子31的可能的具体结构和电流条的布置和设计方案示例性地参照DE 10 2015 114 186 A1。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将由多个串联端子(31)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32)固定在壳体壁(34)的壁开口(33)中的固定端子(1),带有端子壳体(2)且带有至少一个夹紧元件,其中,所述夹紧元件具有夹紧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元件构造成弹性的卡锁臂(3,4),其以其底脚区域(5)被固定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且在其自由端部(6)处构造有所述夹紧面(7),其中,所述卡锁臂(3,4)沿着所述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从而所述夹紧面(7)在所述固定端子(1)的经装配的状态中对着所述壁开口(33)的棱边起作用,且
锁止元件(9)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其可从第一位置被带到第二位置中,其中,在所述锁止元件(9)的第一位置中弹性的卡锁臂(3,4)可在所述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而所述锁止元件(9)在其第二位置中部分布置在所述弹性的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与所述侧面(8)之间,从而所述弹性的卡锁臂(3,4)不可在所述端子壳体(2)的侧面(8)的方向上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9)在面对所述弹性的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的侧面上具有斜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元件(9)处的斜面(12)具有齿部且所述弹性的卡锁臂(3,4)的自由端部(6)在面对所述斜面(12)的侧面上具有对应的配对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壳体(2)中构造有插入斜面(13),所述端子壳体(2)在所述固定端子(1)的经装配的状态中以其放上在所述壁开口(33)的下部内棱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构造有贴靠面(14),其优选地垂直于所述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构造有两个弹性的卡锁臂(3,4),其相应地以其底脚区域(5)被固定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且其均沿着所述端子壳体(2)的侧面(8)延伸,其中,所述两个卡锁臂(3,4)垂直于所述固定端子(1)的延伸方向(E)并排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元件(9)借助于固定元件不仅可从所述第一位置被带到所述第二位置中而且可从所述第二位置被带到所述第一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作为操纵元件螺纹紧固件(15)布置在所述端子壳体(2)中的由外部可接近的钻孔(16)中,且在所述锁止元件(9)中构造有螺纹,所述螺纹紧固件(15)的端部被拧入到其中,其中,所述钻孔(16)如此地构造,使得所述螺纹紧固件(15)在纵向上被固定,从而所述螺纹紧固件(15)的扭转引起所述锁止元件(9)的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经弹簧夹紧的闭锁单元,所述闭锁单元包括压力弹簧(18)和闭锁元件(19),所述闭锁元件(19)具有闭锁区段(20)和手柄区段(21)或操纵区段,其中,所述闭锁区段(20)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端子壳体(2)中的钻孔(16)中,
所述压力弹簧(18)以其一端部布置在所述闭锁区段(20)处且以其另一端部布置在所述锁止元件(9)处,所述闭锁元件(19)可由第一位置在所述固定端子(1)的延伸方向E上被带到第二位置中,所述闭锁元件(19)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施加力到所述压力弹簧(18)上,从而所述压力弹簧(18)被夹紧且所述锁止元件(9)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且所述闭锁元件(19)在其第二位置中可通过所述闭锁元件(19)围绕其纵轴线的转动被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锁区段(20)处设置有卡锁钩,在所述钻孔(16)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所述卡锁钩的槽,其中,所述卡锁钩在所述闭锁元件(19)的第一位置中与所述槽在接合中且在所述闭锁元件(19)的第二位置中从所述钻孔(16)和所述槽中在所述端子壳体(2)的内部的方向上出来,且所述卡锁钩通过所述闭锁元件(19)围绕其纵轴线的转动可被安放在所述端子壳体(2)中的突出部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带有两个杠杆(22,23)的杠杆系统,所述第一杠杆(22)以其第一端部(24)铰接地与所述锁止元件(9)且以其第二端部(25)铰接地与所述第二杠杆(23)的第一端部(26)相连接,所述第二杠杆(23)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且所述第二杠杆(23)的第二端部(28)由外部可接近且所述第二杠杆(23)可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中,其中,所述锁止元件(9)在所述第二杠杆(23)的第一位置中处在其第一位置中且在所述第二杠杆(23)的第二位置中处在其第二位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杠杆(23)的第二端部(28)中构造有用于插入辅助器件的凹部(29)。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作为操纵元件设置有操纵区段(36),其与所述锁止元件(9)相连接且所述操纵区段(36)的由所述锁止元件(9)离开指向的自由端部(37)由所述端子壳体(2)外部可接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弹性的卡锁臂(38),其以其一个端部(39)支撑在所述端子壳体(2)处且以其第二自由端部(40)与配对卡锁元件共同起作用,该配对卡锁元件构造在所述锁止元件(9)处或在所述操纵区段(36)处,从而当所述卡锁臂(38)的自由端部(40)和所述配对卡锁元件彼此在接合中时,所述锁止元件(9被锁止在其第二位置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卡锁元件构造成齿部(41)且在所述卡锁臂(38)的第二自由端部(40)处构造有配对齿部(42),其中,所述齿部(41)和所述配对齿部(42)优选地如此地彼此定向,以至于即使当所述齿部(41)和所述配对齿部(42)彼此在接合中时,所述锁止元件(9)可从其第一位置被带到其第二位置中,而仅当所述齿部(41)和所述配对齿部(42)未彼此在接合中时,所述锁止元件(9)才可从其第二位置被带到其第一位置中。
16.一种结构单元(30),其由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端子(1)和由多个并排布置的串联端子(31)构成的串联端子模块(32)构成,其中,所述串联端子(31)布置在所述固定端子(1)之间且相应地具有带有至少两个布置在其中的导体联接元件的端子壳体(35)。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1)经由构造在其端子壳体(2)处的卡锁元件、尤其经由卡锁销状部、和/或卡锁凹部相应机械地与相邻的串联端子(31)相连接,为此在所述串联端子(31)的端子壳体(35)中构造有对应的卡锁凹部和/或卡锁销状部。
CN201880067860.3A 2017-10-17 2018-09-10 固定端子 Active CN111201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4143.4A DE102017124143A1 (de) 2017-10-17 2017-10-17 Befestigungsklemme
DE102017124143.4 2017-10-17
PCT/EP2018/074312 WO2019076537A1 (de) 2017-10-17 2018-09-10 Befestigungsklem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1679A true CN111201679A (zh) 2020-05-26
CN111201679B CN111201679B (zh) 2022-05-03

Family

ID=6355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7860.3A Active CN111201679B (zh) 2017-10-17 2018-09-10 固定端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6847B2 (zh)
EP (1) EP3698440A1 (zh)
CN (1) CN111201679B (zh)
DE (1) DE102017124143A1 (zh)
RU (1) RU2742329C1 (zh)
WO (1) WO2019076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3266B (zh) * 2019-11-04 2020-12-11 大陸商東莞訊滔電子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以及電連接器總成
DE102020105580B4 (de) * 2020-03-03 2022-03-2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klemme zur Fixierung mindestens einer Reihenklemme in einer Wandöffn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9655A1 (en) * 1993-11-19 1996-09-04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Data process medium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ans
US5613876A (en) * 1992-05-29 1997-03-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ody-mounted connector
CN101326689A (zh) * 2005-12-22 2008-12-17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固定到壳体壁上的电气接线端子固定装置
CN101540456A (zh) * 2008-02-29 2009-09-23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双向推拉驱动器的电插头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9763A (en) 1993-11-19 1999-05-04 Berg Technology, Inc. Data processing medium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ans
DE19801260C2 (de) 1998-01-09 2002-01-24 Wago Verwaltungs Gmbh Wand-Durchführungsklemme für elektr. Leiter
US6036538A (en) * 1998-11-24 2000-03-14 Lin; Fong Shi Securing mechanism used in miniature Christmas light bulb sockets
US6146213A (en) * 1998-12-10 2000-11-14 Yoon; Heung-Sik Wire connection with exchangeable securing member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terminal assembly
KR100322350B1 (ko) * 2000-01-19 2002-02-07 윤흥식 단자대의 링크스트립
DE20200974U1 (de) 2002-01-24 2003-05-28 Weidmueller Interface Durchführungsklemme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DE10315661B4 (de) * 2003-04-04 2005-11-1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Verriegelungselement für eine Wanddurchführungs-Klemme/-Steckverbinder mit keilförmiger Befestigung
RU2253929C1 (ru) * 2003-12-08 2005-06-10 Деревенко Андр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Соединитель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проводов
EP1655813A1 (de) * 2004-11-09 2006-05-1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Befestigung für elektrische Verbindung
DE102006003064B4 (de) * 2006-01-20 2010-04-15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Reihenklemmenblock
DE102006052894B4 (de) 2006-11-08 2013-05-1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Reihenklemme, Prüfstecker und Prüfklemmenblock
DE102010045913B4 (de) * 2010-09-21 2012-05-24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Wanddurchführungs-Steckverbinder und Befestigungselement hierzu
DE102011113333B4 (de) 2011-09-15 2014-07-0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Reihenklemme und Reihenklemmenblock
DE102012011676B4 (de) 2012-05-14 2022-02-0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Befestigungsklemme und Baueinheit mit zwei Befestigungsklemmen und mehreren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Reihenklemmen
USD717734S1 (en) * 2012-06-13 2014-11-18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odular terminal blocks
DE102012107264A1 (de) * 2012-08-08 2014-02-13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modul
DE102013110479A1 (de) * 2013-09-23 2015-03-2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Durchführungsklemme
DE102015102257B4 (de) * 2015-02-17 2017-08-2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Reihenklemme und Steckersystem für Reihenklemmen mit einem Betriebs- oder Prüfstecker
DE102015114186A1 (de) 2015-08-26 2017-03-0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Reihenklemme
EP3176804B1 (en) 2015-12-01 2023-06-28 Connecteurs Electriques Deutsch Snap-lock relay socket
DE102016111847B4 (de) * 2016-06-28 2019-02-14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Durchführungsklem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3876A (en) * 1992-05-29 1997-03-2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Body-mounted connector
EP0729655A1 (en) * 1993-11-19 1996-09-04 Berg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B.V. Data process medium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ans
CN101326689A (zh) * 2005-12-22 2008-12-17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固定到壳体壁上的电气接线端子固定装置
CN101540456A (zh) * 2008-02-29 2009-09-23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双向推拉驱动器的电插头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95516A1 (en) 2020-09-17
US11056847B2 (en) 2021-07-06
EP3698440A1 (de) 2020-08-26
WO2019076537A1 (de) 2019-04-25
CN111201679B (zh) 2022-05-03
DE102017124143A1 (de) 2019-04-18
RU2742329C1 (ru)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3998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US7175451B2 (en) Lever ma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8128430B2 (en) Jumper and structural unit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electrical modular terminals and one jumper
US10420232B2 (en) DIN rail device mount assemblies,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locking mechanisms
JP5224179B2 (ja) ばね力接続装置
US10622177B2 (en) Switching device
US9954322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US6333846B1 (en) Power supply shut-off apparatus
EP3176804A1 (en) Snap-lock relay socket
EP2026421A1 (en) Airbag connector
CN111201679B (zh) 固定端子
CN110086051B (zh) 具有副保护器的插塞连接器
WO201317877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08002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contact-ensuring slide
JP2015516664A5 (zh)
US20100130042A1 (en) Connector socket, a connector plug, and an appliance fitted with a connector
US8616910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connector plug to a base housing
CN109873277B (zh) 用于数据传递的电的插接连接器
EP1815571A1 (de) Schalteinrichtung mit steckkontaktierbarem schaltgerät
CN107004967B (zh) 导线端子装置
US7959474B2 (en) Electrical additional module for a service device, combination of the additional module with the service device, as well as an additional module set
CN109314354B (zh) 穿引端子
US7549878B2 (en) Retention of replaceable subassemblies, with automatic forced disconnection
CN212968298U (zh) 插接连接件和具有插接连接件的装置
CN114122843A (zh) 用于附接的保持机构及相应的技术装备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